政史地练习题(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9: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史地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史地练习题》。

第一篇:政史地练习题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2、文化的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②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又包括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正确):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概念,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召开秋季运动会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

3、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特有的现象,的产物。不能称为文化。★★ 例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不能称为文化,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②文化是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特别是而培养出来的。③人类的文化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所以说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离不开物质载体。(如:欣赏艺术品可以

看出人们的精神生活,人的文化修养通过他的言行、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例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 浙江江郎山② 北京故宫博物馆③ 江苏苏州园林④ 云南纳西古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例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4、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等属于文化;人们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5、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文化对人的 影响)★★★★★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动的、落后的文化对个人、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6、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文化是一种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与经济交融表现在:①②

③。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3)文化与政治交融

表现在: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重要因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实力。例、“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 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例、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7、文化对人的影响的。★★★★★(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来自于。(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第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其交往方式存在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举止等。第二,这种交往方式的差异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第一,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的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第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

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提示】

1、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2、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宁波某学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例

2、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表示,对2010年度热播的电影、电视剧进行监测,对吸烟镜头最多的作品和角色颁发“脏烟灰缸奖”。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人们会主动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

例3、2011年1月起,重庆市有关部门在餐饮行业全面开展了“粒粒皆辛苦”——重庆市餐桌文明大行动。参与活动的餐饮服务企业采取“吃完有奖、打包有礼”的方式吸引顾客参与。下图为此次活动推出的名为“惜福”的吉祥物“米宝宝”。开展上述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例:“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那些故事令人感动,那些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许多观众表示,他们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他们认为“感动中国”栏目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

通过材料中观众的反映,你认为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9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永不改变。(4)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注意: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

①优秀文化能够。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优秀文化能够。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够。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2011·山东文综)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①优秀文化对人的活动具有决定作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我们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特别提示】

例3: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决定的理论依据。(12分)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

(1)经济是,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所决定,又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

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特别提示】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但之所以更多地称综合国力,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它不是指单个的某个方面的实力,而是指综合性的实力。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2、文化与经济交融

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与政治交融

表现在: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4)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第二篇:[中考政史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练习题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练习题

专项演练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中华文化()。①是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④是中国的,不是世界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这说明()。A.孔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代表人物 B.全盘接受外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3.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2011年央视春晚周杰伦等表演的《兰亭序》,把中国传统书法和现代音乐、舞蹈巧妙嫁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启示我们()。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要全盘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既要传承文化,又要推进创新

④要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不挠”地从事革命工作,主要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自强不息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5. 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省玉树县的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但玉树并不孤单,灾难面前,恒久而强大的内在力量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伟大。恒久而强大的内在力量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②始终鼓舞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牢固纽带④改革开放的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下列各句能体现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志存高远 A.①②

D.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礼乐”、“文字”、“画卷”、“戏曲”、“丝路”等节目不仅渗透着中华文化的神韵和魅力,而且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的“和为贵”、“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精神蕴涵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中考再现:

1、(2008年)(多选)对外开放,既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也增强了我们与世界文化的交流,面对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A、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B、尊重外来文化,承认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C、吸收外来文化,会丧失民族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必须排斥 D、外来文化都是优秀文化,应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全盘吸收

2、(2009年)(多选)自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这表明()

A、各国文化之间没有丝毫差别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得以展现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

3、(2011年)(单选)2011年9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将首次在乌鲁木齐举办,这将使新疆成为中国又一扇对外开放的窗口,为迎接此次亚欧博览会,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自觉践行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

②学会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③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让世界了解新疆

④拒绝外来文化,珍惜和保护新疆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专项测评:

1、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1)针对上述材料“抵制洋节”的观点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你认为在我们学校可以开展哪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至少两种)(3)面对当今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现实,我们如何做一个友好往来的使者?

2、材料一: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材料二:回顾2010年,我们战胜了南方的旱灾、阿勒泰、塔城的暴雪灾害,战胜了青海玉树的地震灾害和舟曲的泥石流灾害等各种艰难险阻,并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1)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其内容和核心是什么?(2)结合两则材料请你简要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篇:政史地总结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政史地教研组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全面推进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浓化教研氛围,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精诚协作,开拓创新,使政史地教研组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自修,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自修,教研组适时组织集体学习,把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抓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础工程,能否抓好这一环节将直接关涉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求本组教师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各备课组和每位教师要认真做好集体备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用于指导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稳步推进。

(2)精心备课、及时签阅教案。要精心备课,备课要规范,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吃透大纲和考纲,做到五明确:明确教材的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取舍创新、明确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教法应灵活多样并具有可操作性,学法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复习课在教案中也要有反映。签字要求:每周周五前任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到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前签阅教案。

(3)认真上课。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要彻底杜绝照本宣科、机械呆板的现象,要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答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要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4)认真批改作业,用心辅导学生。各学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坡度,批阅及时,要有评分和评语,评语要富有鼓励性,讲评及时,分析讲解要有针对性。批阅次数:每学期不少于4次。对学生的辅导形式要多样,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耐心细致,针对性要强,尤其要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的作用,要在教会学生“会学”上下功夫。

(5)坚持集体备课,要使集体备课制度化。七年级注重新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八年级注重学习方法和学情的研究,九年级老师注重中招试题新动向、资料编制和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研究。做到备课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坚决反对单打独斗。

3、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针对政史地学科教师现状,要充分发扬传、帮、带、学、超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使之迅速成长,从而提升政史地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

4、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教法学法上进行大胆探索,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研力度,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加

强学科间教师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本学期每位老师要完成10节听课任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达到学习、教研、借鉴、提高的目的。做好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两周一测”工作。

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老师要有中考意识,领会精神实质,研究中考动向,提高复习效果,确保完成今年的升学人数。

6、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新局面。

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形成师生平等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体学生知识、情感、价值取向的三维目标统一。建立宽严适度、恩威并存、既是严师、又做益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新局面。

7、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与教研的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了解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注意总结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加强电教知识学习,提高利用电教手段上课的能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建立教研组、学科组的课件库,尽快建立起政史地教研组网页,通过这一平台向外展示我组的教学特点,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政史地教研组同仁的共同努力,我校政史地各科成绩稳步提升,各科成绩均名列全镇各校前列。为了明年中考中能创出佳绩,我们将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第四篇:政史地总结

政史地2009——2010下学年工作总结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工作,现总结如下:

1、本学年,本组教师的教案都是规范教案,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2、教研活动都能及时参加,并提出宝贵意见。

3、组内教学活动,老师们都能积极参加,相互学习提高。

4、为了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形,换了期轻松愉快的板报内

容。

5、曹春燕参加了中小学普法知识大赛的录像课,崔程为全市

思品教师讲了公开课。

6、网络学习组内成员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7、三年级两位教师面临初三升学任务,做好教学辅导任务,各

次月考成绩都比较理想,领导也比较满意。

8、六月份八年级举行普法竞赛,成绩交好。

9、年末组内教师都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2010年7月9日

第五篇:政史地教研组

2013--2014学下学期初中政史地教研

组工作计划

易玉梅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抓住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两项中心去做,进一步加强和改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扎扎实实搞好政治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二、工作任务

落实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的教科研计划,安排、统计、校外教研及学习活动,组织、指导、考核、评议本学科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

三、教研目标:

认真学习和贯彻“6+1”教学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1.“在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现该学科的课程目标”;每科组织好一个课题研究,特别是历史组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资料库的建立,调查报告、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地科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

五、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习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习“6+1”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课堂靠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不定期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7)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案例分析与论文,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力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8)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和研讨工作,寻找中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以往中考经验,重视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把握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开展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

(10)作业布置与批改:按照学校要求适当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结合;每次作业均要有适当评讲,要给学生可参考的正确答案。

(11)根据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务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

(三)、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一帮一,一对红”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同时,老教师也应向年轻老师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

(2)年轻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为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组织学习并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商定本教研组教学常规要求。

第二、三、四、五周:学习本组教研计划;主题讨论:本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安排组内公开课具体要求及具体日程。

第六周:制定校园汇报课计划

第七、八、九周:听取各年级组汇报课的实践情况,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讨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本学科如何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二、十三周:分析本学科学困生的现状并研究转化其具体的对策。

第十四到十六周:教研组成员撰写本学期教研收获、体会或反思。

第十七周:教研组全会议。各年级英语教师讨论复习阶段的内容方法及任务安排

第十八周:各年级自定

第十九周:总结本教研组、各备课组本学期工作并初步构思下学期工作思路。交流各自的新课改经验。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下载政史地练习题(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史地练习题(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史地教研组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程主席和教务处的领导下,在全体政史地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

    政史地计划(合集)

    2010年上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

    中学生政史地

    《中学政史地》杂志征稿 (每期96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迎接这种挑战,我们推出了《......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组的教研工作以学校教学方针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政史地组教学质量为目的,更......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组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

    政史地组工作计划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我们的目标 1.注重师德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关心爱护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工作上服从学校安排,组内老师团结互助。 2.关注自身......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我校工作安排,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 以提高课堂效率......

    政史地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上)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组将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群策群力抓好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