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洲里市工商局出台16条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满洲里市工商局出台16条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11-11-04 09:34 【打印本页】 来源: 满洲里日报
为贯彻自治区八届十九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市工商局结合职能,于11月1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扶持文化企业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六个支持。支持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经营;支持各类经济组织从事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以股权出资,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文化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经营。
二是五个放宽。放宽名称登记条件,拓宽文化企业市场知名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利于文化企业改制顺利进行;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条件,促进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放宽经营期限限制,延长企业存活周期;放宽年检条件,预留办理手续时限。三是营造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便捷服务;实施商标战略,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立足工商职能,搭建融资平台;保护合法,打击违法,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
第二篇: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这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
2、要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二是强调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三是强调财政保障。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称,将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同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政部还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
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谢旭人同时称将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5、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可能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
6、税务总局表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税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深入把握其发展规律,从而增强税收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第三篇:关于尽快出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01.22(修改)
关于尽快出台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0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并提出构建“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海南曾出台三项措施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包括放宽文化企业集团注册登记条件、经营范围限制和出资条件,支持文化企业以股权出质、出资,拓宽融资渠道等,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但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
1阳产业,在海南起步较晚,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小少散弱”、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畅。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和政策落实的还不够到位,省内也尚未正式出台完善的相应扶持政策。总体而言,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大部分省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建议:
一、积极培育文化消费意识,营造健康文化消费氛围。纵观目前海南的演艺市场,但凡有大型演艺活动,大量赠票发放似乎成了一条“潜规则”。为此,政府应带头倡导文化消费新风尚,呼吁抵制赠票行为,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买票,不要“索票”。这样既保障了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繁荣了海南的演出市场,为发展培育一个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起到了带头作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大家对文化消费的认识,增加文化消费的支出,培育文化市场的造血功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为文化消费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对我们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而言,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要靠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二、进一步完善我省文化产业补贴机制。
2007年出台的《海口市扶持精品文艺演出若干意见》积极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在提升海口市文化品位、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和培育文化市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来的补贴政策在扶持文化企业的力度上已日显不足。因此建议省文体厅会同相关部门参照《海口市扶持精品文艺演出若干意见》,依据文化市场运作模式,针对文化活动组织者和文化消费者制定面向全省的补贴机制。
三、出台对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省文化企业总体来说底子薄、规模小、经营效益差,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也多,而近年来我省出台的相关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都比较宏观,尤其在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方面没有详细的扶持措施。为进一步加大我省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参照2008年11月2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组织省财税、省文体厅及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操作规则,通过财政和税收杠杆引导和鼓励海南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例如,经海南省文体厅认定,文化企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附税,年纳税额度合计30万元以下的,扶持奖励企业30%;30万元至60万元的,扶持奖励企业35%;60万元至100万元的,扶持奖励企业40%;100万元以上的,扶持奖励企业50%。扶持期为三年。
四、加大对文化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文化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金融机构可参照针对软件企业的创新
信贷方式,支持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对上市过程中的文化企业进行相应补贴,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文体厅及相关部门制定我省文化企业上市补贴操作规则,补贴方式可比照深圳市科技企业上市补贴政策。例如,已由我省证券管理机构组织中介进行统一辅导下从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省有关证券交易机构办理股权登记托管的,每家企业奖励20万元;已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上市辅导,并且支付了规定范围内的必要费用的,每家企业奖励80万元;在海内外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每家奖励100万元。除了享受上市阶段奖励外,成为创业板上市培育对象的文化企业还将得到发展过程中全程服务,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及各项补助资金,以及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篇:农机化设施化发展若干扶持政策出台
农机化设施化发展若干扶持政策出台
今年我市用于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达到1300万元
http://慈溪新闻网2011年4月7日 9:36
慈溪新闻网讯(记者 朱建炯 通讯员 余迪科 陈国明)日前,市农机局会同财政局联合出台了《2011加快推进农机化设施化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
该扶持政策从优化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扶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加强农机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明确了23项补助项目。
针对今年我市创建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的实际,《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强化了对创建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项目示范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镇(村)、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内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00亩以上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
在注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政策》紧贴慈溪农机化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对先进、适用且符合我市特色产业的畜牧、水产、茶叶等优势特色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补贴政策的惠及面;细分了设施农业建设的补助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设施农业的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继续实施水稻、大小麦作业补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作业补贴;继续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在对创建平安农机镇、村给予经费补贴的同时,增加了对拖拉机报废的补贴,鼓励更新应用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机装备。
据介绍,2011年,我市用于农机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将达到1300万元,《政策》的出台对资金的优化使用、促进我市农机化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关于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
关于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
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提案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大,被誉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物产丰富,资源充沛。有五千年的历史的信阳,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源。信阳是中国汉姓的姓氏之根;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信阳具有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阳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文化产业,别人无法复制和模仿,加上信阳独特的自然景观,从而在河南旅游市场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是信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何开拓新思路保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产业,让文化走进生活,让民俗得以流传、让文化改变城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年年有发展,年年有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起了明显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先天不足,与上级有关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
问题。具体表现为:
1、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把发展思路定在原有的文化圈子内,没有像科技产业那样主动地与其他产业结合,并提供文化支持,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认识不到位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2、人才较缺乏。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各产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很多文化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懂纯文化生产,而不懂市场性的产业化生产,从而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3、规模未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是文化产业缺乏整体布局,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点多、面广、规模小、档次低、形式单
一、设施落后。二是文化产业自身没有发展目标,没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创新力不足。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5、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尚未完善。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如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尚未成熟。有些文化产品因为种种因素,难以与市场接轨。
6、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自2005年
河南省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省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更好的支持试验区的发展建设,省政府又针对此改革举措,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和省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我市对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没有制定信阳市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建议:
一、对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点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从快从简办理。
二、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集中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协助文化产业企业培养文化产业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