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
摘要
数学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把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然而,许多人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是由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带来的,孰不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数学的发展和变革。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正是数学的革命与发展繁荣了人类的经济、改变了人类的社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数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动力。
正文
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它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发展才逐渐兴盛起来。同时数学也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征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数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文明的进步。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中期出版的被称为“改变世界”的16本自然科学的书中有10本都直接运用了数学原理。爱因斯坦正是深受数学家黎曼的著作之影响而建立了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采用了数学中的矩阵来描物理量,从而建立了量子力学。1917年数学家拉顿在积分几何研究中引入了一种数学变换(拉顿变换),几十年后柯尔马克和洪斯菲尔德巧妙地运用拉顿变换,设计出X射线断层扫描仪——CT,为医学诊断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1900—1965年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方面的62项重大成就,其中数学化的定量研究就占2/3。从1969年至1981年间颁发的13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就有7项成果借用了现代数学理论。20 世纪以来,数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却常
常不为人们所了解。例如,电子计算机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数学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我们在前面所举的很多例子,实际上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发展,例如,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可靠性分析、高清晰度电视的开发、飞机外形设计等。核武器研制中的计算机模拟,极大地节省了研究开支和时间,提高了设计水平,暂且不论其巨大的军事价值,其中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其次,数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文明的进步。数学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重点说一下数学思想在政治和经济学中的作用。在政治中不能不提的便是民主,而民主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选举。而数学在选票分配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选票分配首先就是要公平,而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呢?1952年数学家阿罗证明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即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选举系统。这就是说,只有相对合理,没有绝对合理。原来世上本无“公平”!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里程碑。
经济学也是成功地实现数学化的学科,成就令人瞩目。自 1969 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超过 2/3 的获奖者是由于在经济学领域运用数学方法获得重大突破而获奖的。微积分学、集合论、拓扑学、实凸分析以及概率论,在研究和表达经济理论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数学家惊讶地发现,极其抽象的拓扑学最有用的地方竟是在经济学领域。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经济预测、经济信息等分支的数量经济学科群,以致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当代的经济学实际上已成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最后,数学的发展推进人文科学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人类素质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民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数学素质的高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接受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和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在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数学是最讲究真实的一门科学,容不得
半点虚假,一切结果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检验。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伽森狄说:“谁从小受数学的熏陶到那样一种程度,即已经习惯于数学的那种不容置辩的证明,谁就能培养成认识真理的能力,从而不会轻易放过虚伪和假象”。数学最讲究以理服人,它只信奉逻辑推理的结果而不屈从任何权威。实实在在,实事求是,无论是谁,要想在数学上得到承认,都必须尊重事实并在逻辑上站得住脚。从历史上看,哲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都曾屈从过神学或政治,唯有数学保持着自身俨然不可侵犯的独立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甚至连“上帝”也要服从数学。在英国的大学里,律师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许多高数课程,正是因为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后,能使人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又准确的思维习惯。数学是科学的思维。
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特别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数学必须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从欧几里得时代到19世纪,两千年漫长的时间里,许多数学家对几何学中的第五公设曾作出种种证明,尽管他们的证明是无效的,但人们逐步认识了第五公设在《几何原本》中的特殊地位,明确了与第五公设等价的一些命题,获得了一些非殴几何的内容,使公理化方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非欧几何的出现创造了必要条件。几百年来,人们在寻求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中,不也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就。
数学可以培养人的整体意识。数学题的求解必须从已知到结论全面地考虑问题,并把握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全局上全面地考虑问题的习惯,从而把握住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弄清事物的各个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弄清该事物与他事物的位置,从而弄清事物全貌,学会全面地分析数学问题,从而学会全面地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进而全面地分析社会,能使公民顾全大局,在关键时刻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
数学可以培养人的优化意识。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各种关系的科学,常用来处理最优化问题,小到一个小组的日常工作和计划的安排,大至整个部门,以至国民经济的计划,都要求最优化的组合,要求最优化的方案和对策。由于数学中经常讨论最大值、最小值、最佳解题对策、最优解等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物发展的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最优的可能性的习惯,并懂得研究事物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的条件,努力去创造这种条件。最优化思想应成为每个
公民的素质。
在科学数学化、社会数学化的今天,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掌握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更多的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在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好品质、强能力、高素质的人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力量。
尽管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但它与实际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数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而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数学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及计算机的应用也就日益广泛,也就是数学的应用向一切领域渗透,使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这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学科间的互相渗透,数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而生产实践也会给数学提出千差万别的新课题,使数学研究更加深入,随着这些新课题的研究和解决,反过来也将促进数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学的支持,离不开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发展将长期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二篇: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尖锐的军事、意识形态两极对垒局面结束之后,不同文明之间如何防止冲突、和睦相处的问题,开始进入各国政治家和国际政治研究者的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
信 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明走向世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途径日益广阔。文化因素在新世纪发挥的作用愈益重要,文化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增强,文 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加大。然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某些强势文明凭借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手段,运用“话语霸权”,肆意侵害广大发展中 国家人民文化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人类对宏观和微观物质无尽的探求,使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使用不当,可能为潜在的文明冲突带 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
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不同的文明本来就是平等的,这是文明对话的基础。
文明是全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2500多个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 中,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人类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而文化则是各种文明的具体表现。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多样性将长 期存在。
“物相杂,故曰文。”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存在差异,而承载它们的各自经济基础也有一定差别,这些差异、差别不仅不是文明交流融合的障碍,反而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活力所在。
翻开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看到,各种文明都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历史上的一 切文明成就都是对全人类文明的宝贵贡献,都应得到充分承认和尊重。我们认为,不同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并无高下优劣之别。
当欧洲人最初到达非洲时,他们发现非洲根本没有书面记载的历史,于是,有人认为非洲是缺少文明史的大陆。但当他们真正深入非洲民间,发现普通非洲老人坐 下来谈起本部落的历史,上下千年尽在腹中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看法存在着极大的偏见。随着近代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非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 地之一。
人类应该感谢多种文明的存在,正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明,人类社会才得以
不断发展,世界才呈现丰富多彩。
但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对称日益增大,欠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传播过程中被忽视甚至逐渐被边缘化,而以强势经济手段为传播依托的西方文化形成文化霸权。文化交流的严重失衡,不断侵蚀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当今全球信息流动中,90%以上的新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控制的;美国的电影、电视作品生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6.7%,但电影流通量却占了世界市场的50%以上,电视作品的比重更是超过了7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世界上的一些语言正在逐渐消失。按目前的消失速度,在未来100年间,世界上现存的5000多种语言将会消失一半,另有多种语言也面临严重威胁。
如何让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弱势的文明群体,获得平等交流、各美其美的权利,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然而,和谐共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 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正是这交流互鉴的常态,人类取得了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解开生命密码、探索宇宙奥秘的巨大进步。
文明的发展 与繁荣离不开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从本质上讲,一种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 通与传播。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经过阿拉伯人的改造和传播,最终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数学思维基础。而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现代西方文明也曾广泛汲取世界文明的成果。例如,17、18世纪,当外国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典籍翻译成西文传到欧洲时,曾引起一批著名学者和启蒙思想家的浓厚兴趣。笛卡尔、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歌德、康德等,都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球是圆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它的中心;文明是有自尊的,任何一种文明的主体都希望其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单一文明都不可能 成为真正的“普世文明”。不承认、不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企图建立一种文明的一统天下,最终注定要四处碰壁。任何企图侵蚀甚至用强力铲除其他民族国家的 文化和文明的努力,必然会使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发生异化,并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毁灭。历史上不少霸气十足的国度,煊赫于一时,最终都没有逃脱衰败甚至毁灭的命 运。
文明是相对野蛮而言的,因此,不同文明之间必然又有其同一性。文明对全人类的“普适性”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中形成的共同价值 观,这为文明的对话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前提。例如,各种文明的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西方文明中的“博爱”、中华文明中的“泛爱 众”、佛教文明中的“慈悲为怀”、伊斯兰教义中说的:“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各种文明中的这些核心内容相通,可以携手共进,为 文明的对话铺就了一条便捷之路。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关于文明对话、交流互鉴、共同繁荣的重要智 慧。发源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发源于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发源于地中 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是举世公认最早出现的文明。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却历经 沧桑完整地延存了下来,并依然充满生机,继续繁荣兴盛,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华文明一直保持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妄自尊大,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不 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早已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佳话。如今,印度的佛教文化、柬埔寨的吴哥文化,等等,常常从中国古代的典 籍中去追寻其失落的辉煌。
三
当代政治和经济发展为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冷战结束后,阻碍文明和文化交流的藩篱逐步拆除,文明和文化交流的障碍日趋消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进,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依然存在。除局部地区不同文明、不同种族的仇恨由于历史积淀,一时难以消弭之外,一些国家打着所谓“民 主”、“自由”、“人权”、“法治”、“良政”的旗号,贬低、排斥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大肆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加紧对一些国家 进行文化渗透,侵蚀别国民族文化根基,加剧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矛盾,特别是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西方文明在消费主义的旗帜下向全球渗透,严重挤压其他文明的生存空间,这势必引起其他文明群体的不满、恐惧,乃至愤怒;而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 的傲慢与偏见,又推波助澜,大肆渲染这种矛盾、对立。“9·11”事件之后,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宗教挂钩的极端做法,更是将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推向高 潮,于是,“文明冲突论”一度甚嚣尘上。
世界各国不带偏见的政治家都认为,反人类、反文明的恐怖主义从来与任何文明、宗教无关;要消除“文明冲突论”引发的恐慌,唯一的办法只有开展文明对话,加强沟通,消除异质文明之间的误解与曲解。
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互鉴;各种文明应该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中国一贯反对在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中运用“话语霸权”,始终认为,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文化、文明的核心和本质所在,尊重和维护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必须尊重和维护基本制度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反对政治和经济上的单边主义。
中国既积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也努力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近年来,中国与一些国家合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行”、“文化节”、“文化周”和“文化
年”活动,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人民之间的深层次了解,为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对话开辟了新途径。
法国人戴高乐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还大;但另一个法国人雨果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前者说明人类必须加强交流,后者则说明人类可以进行交流。
我们相信,只要各民族国家人民展开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以更大的真诚与热情,拥抱、理解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世界必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国纪平)(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篇:材料与人类文明范文
材料与人类文明
土木51班 2150700035 付嘉诚
摘要: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总称。它最主要的是建筑,在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随着力学的发现,材料的更新,不断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引入建筑中。以前只求一间有瓦盖顶的房屋,现在追求舒适,不同的科学,逐渐创新发展的材料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
关键词:土木工程 材料
正文:随着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改善。现代土木工程中,传统的土、石等材料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机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与以往相比,当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已获得明显改善。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
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应用方面,经过长期使用的不断累积,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的原材料来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砖瓦和木材等已经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以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人工新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将会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以近几年的新材料为例:1.高性能混凝土(HPC),要求具有高耐久性和高强度、优良的工作性,首先体现在较高的早期强度、高验收强度、高弹性模量;其次是高耐久性。可保护钢筋不被锈蚀,在其他恶劣条件下使用,同样可保持混凝土坚固耐久;最后是高的和易性、可泵性、易修整性。可配制大坍落度的流态混凝土,而不发生离析;可降低泵送压力,修整容易。
2.低强混凝土,这种材料可用于基础、桩基的填、垫、隔离及作路基或填充孔洞之用,也可用于地下构造。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用低强混凝土调整混凝土的相对密度、工作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指标,而且不易产生收缩裂缝。
3.轻质混凝土,利用天然轻骨料(如浮石、凝灰岩等)、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炉渣、粉煤灰陶粒、自燃煤矸石等)、人造轻骨料(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制成的轻质混凝土具有密度较小、相对强度高以及保温、抗冻性能好等优点。利用工业废渣,如废弃锅炉煤渣、煤矿的煤矸石、火力发电站的粉煤灰等制备轻质混凝土,可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并变废为宝,减少城市或厂区的污染,减少堆积废料占用的土地,对环境保护也是有利的。
4.FRP复合材料,土木结构主要受两大问题困扰,过早退化和结构功能不足。近些年来,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已经成为解决这些结构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工程实践表明,FRP复合材料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跨、高耸、重载、高强和轻质发展以及承受恶劣条件的需要,符合现代施工技术的工业化要求,因而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各类民用建筑、海洋和近海、地下工程等结构。应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替换钢筋或钢管直接应用于新建结构中;二是用于旧有结构的维修加固,以取得良好的建筑效果。
5.智能材料,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都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载荷作用、疲劳效应、腐蚀效应和材料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结构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积累、抗力衰减,甚至导致突发事故.为了有效地避免突发事件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此类结构和设施的健康监测。一种称为碳纤维机敏混凝土材料的智能材料,在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已得到应用。新材料的发展不断地使土木工程紧跟时代的需求。
土木工程材料行业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产值、能耗、环保等方面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大户,为了避免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目前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主要以下几种:利用废渣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这类建材以废渣为原料生产砖、砌块、材板及胶凝材料,其优点是节能利废,但仍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使这类产品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方面真正能达到绿色建材标准。利用废弃的有机物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可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这些材料消除了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石油等资源。利用各种代木材料,用其他废料制造的代木材料在生产使用中不会有害人的身体健康,利用高兴技术使其成本和能耗降低,将是未来绿色建材的主要发展方向。
众多现象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应具有以下的一些趋向: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节约能源,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优先开发、生产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节能型材料。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产品可循环在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标志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坏,在未来,更多先进的新材料将会不断改进土木工程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人类文明发展与婚姻制度变化
人类文明发展与婚姻制度的变化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弱者与强者一样自由、平等的生活,实质上是在保护弱者。这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截然相反的,丛林法则淘汰弱势基因,保留强者的基因,而人类文明却将弱者与强者的基因都保留了下来。
人类的发展趋势是一夫一妻制,这是人类婚姻的进步。但是,有一些国家又从一夫一妻制变成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说,历尽千年的历史,人类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到了。而各种各样的政治体制也出现倒退状态。
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说,一夫一妻制度将是体现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但是,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从人类基因遗传性来说,优秀的人种,或者说是优秀的个人,享有的社会权利和地位都大得多,而这种人,正是破坏一夫一妻制度的罪魁祸首,他们掌握着社会上更多的资源,他们能够制定游戏规则,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能够养活更多的女人,更多的孩子。贫穷和富贵把社会分割成了若干小碎片,富贵的人因为拥有财富地个和权势的时候,会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比如,找更多的老婆,生更多的孩子,而根据动物的丛林法则推演,这是符合物种生存进化的,在丛林之中,强大的动物都会掠夺弱小动物的交配权,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优秀的基因更广泛的流传下去,那些弱小的动物因为先天基因的缺陷,慢慢的就会消失,这对动物的进化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对人类来说,也是合情合理,因为,人类本就走动物里面的一链,不过,这种生存方式剥夺了弱小看的生存空间,如果不从物种进化点出发。这是不公平的,也不是文明的体现!
体现人类文明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岂不是与物种进化相悖?
但是,这些制度对那些掌控社会资源的强者没有丝毫的效果,离婚就是他们选择配偶,或者是霸占更多配偶资源的一种。而偷偷摸摸养几个女人,更是在赤裸裸的践踏法律。其实,从古至今,法律始终都是在约束弱者,真正的强者,是无法约束的。
实际上,一夫多妻的制度虽然与人类文明相悖,却还算合情合理,这让人有了多次选择的机会,也让弱者能够产生动力,从而加速基因进化过程,不过,这终归不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最终的目标,还是一夫一妻。
如果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一夫一妻似乎很难出现。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是女人。无论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对强者的约束都不太大,真正别约束的,永远是弱者,要改变这种方式,除非有一天,人类的基因已经进化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女人才是婚姻制度的关键。
虽然一夫多妻制度里面不乏有真正爱情的存在,但是,更多是是屈从于权势和金钱,要想修改这种婚姻制度,从男人入手是不可能的,因为,男人是雄性动物,在动物世界,雄性动物为了争夺交配权,不惜流尽鲜血,可见,这是动物进化的自然规律,是骨子里面的事情,无法改变。
那么,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女人,女性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猿猴变成人类以来,除了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女性曾经主导过社会之外,再也没有主导过人类社会。这其中的原因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反思,为什么?
曾经有女人说。男人征服天下,女人征服男人。意思是说,女人只要征服男人,就等于征服了天下。当女人这么想的时候,已经沦落成为了男人的玩物,所以,女人要贵在自重,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女人能够主导社会是因为女人掌握着生育权,能够繁衍人口,但是,当人类繁衍到足够多的时候,女性失去了主导社会的权利,从历史以来,男性始终从事着社会上最为重要的工作,哪怕是到了现在。
有人认为现在男女已经平等了,女人更好找工作。真的平等了吗?整个人类社会,做饭的女人显然要比男人多,但是,有几个女人是大厨?还有,女人更爱打扮,但是,有几个服装设计师是女人?就说我们都要接触到的美容美发吧,那些大师级别的你看到过有女人吗?政治上,你看到有多少女人达到权利的巅峰?
如果女人不依附权贵。屈从金钱,那么,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可是,依附强者享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不也是动物进化的一种吗?无论什么雌性动物,在择偶的时候。都会优先强大的择偶对象,这本就是动物进化很重要的一环。
因此,光靠女人也无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婚姻方式。女人变强,和男人共同主导这个世界才有可能调和人类文明发展和动物进化的悖论。
第五篇:材料与人类文明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与人类文明论文
纳米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2014.05.16
纳米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
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纳米科技时代。纳米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示的重要作用,对社会生产、生活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亦促进了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性飞跃。然而,纳米技术的发展也正如其他科技一样,必然同样受到人性的规约,这样才能保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服务。前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可以引起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巨大变化。近年出现的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产物。
基本概念
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纳米科技会议上统一了概念,正式提出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机械学的概念。纳米材料是指那些由尺寸小于100nm(0.1-100nm)的超精细颗粒构成的材料的总称。基本特性
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如今,纳米技术已向我们走来,并将得到广泛应用。
1、力学性质: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
2、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
3、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
4、磁学性质: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同时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
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
1)纳米陶瓷——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
纳米陶瓷在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牙齿及牙种植体、耳听骨修复体等人工器官制造及临床应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纳米材料用于细胞分离和染色。
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技术很可能在肿瘤早期从血液中检查出癌
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3)纳米材料可实现可控、靶向、缓释性给药。
伊利诺伊大学的Tajel Desai用可植入纳米技术发明了一种可以根据体内血糖水平分泌胰岛素的纳米植入物,将其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可免除注射胰岛素的麻烦。
4)纳米材料成为新型抗菌材料。
目前已研制出纳米创口贴、纳米抗菌溃疡贴,具有护创作用,还能激活细胞,修复病变组织,加速伤口恢复,此外,还开发出具有抗菌功能的多种纺织品及广谱抗菌的新型医用棉。
5)纳米材料制造的医用超微型机器人。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进入机体后可随血液流经全身,并借助其灵敏的传感器件和智能电脑系统对整个机体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适时的改造和维护。
6)纳米技术将推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纳米技术将使科学家和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用于飞机、火箭、空间站等的轻质、高强度、热稳定的材料,它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7)纳米技术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大显身手。
碳纳米管作为新型的贮氢材料、电化学贮能材料在移动通讯、信息技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制造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高稳定性和高重复性的应用于气体、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纳米传感器,可以监视和检测环境。
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展望
经过几十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纳米技术目前从整体上看虽然仍然处于实验研究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上世纪70年代重视微米 科技的国家如今都已成为发达国家。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对传统产品的改性,增加其高科技含量以及发展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目前已出现可喜的苗头,具备了形成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的基础。纳米材料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大放异彩的明星展现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等各个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其制备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精细化工和医药生产等诸多领域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在21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