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

时间:2019-05-13 09:5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

第一篇: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

《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

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讲的是关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情,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正所谓“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解放时期,抬头看见五角星,低头想念毛主席的那个时代,如今已成明日菊花了。我们确实也没有亲身体验过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读过大量关于它的书籍,也不能大刀阔斧妄加评论。

想起当年有过的口号:“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在文革这场大游戏中真实体现的淋漓尽致。读了这本书,多多少少对文革有了一些了解,深知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跟何况是流氓呢,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几个流氓知识分子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一阵翻天覆地的实践运动,这就是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说是破除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枷锁,确实有很大部分人民都成熟了,但是对人民的迫害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文革中我们国家许多有志之士遭到迫害,许多文人被强加到了一些虚无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罪名,这让我们的国家人才们,其中包括刘少奇主席在内的大批人才受到了迫害。在我认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在中国现在的体制下搞是没有错的,但不能因此不科学,不理智,甚至对一些不该有的事情加以夸大,这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对人民对国家会产生更大的伤害,据我了解,文革让我们国家倒退了十年,可见不正确的文革产生的负面效果是多大。

在我听过的以及书中记载的关于文革的事件中,对于这件事的发展是令我最感到吃惊的。据说纺织厂内迅即涌起“破旧立新”的“热潮”,厂里的男女职工互相检查有没有属于“四旧”的东西。有一名女工因为亲友自港带回一些衣物给她,其中有一条红色的女三角裤,厂内的红卫兵和“革命群众”便将她的红色三角裤翻了出来,给她扣上了三项罪名:

(一)将最神圣的革命色彩——红色用来穿在最肮脏和不适当的部位。红色是代表最进步的颜色,如中国(中共)被命名为“红色的中国”,革命的军队最初被命名为“红军”,以至于现在的红卫兵也冠上了“红”字头。因此把红色穿在不当的部位未免大大的渎亵。

(二)崇尚西方国家的货品,具崇洋思想。

(三)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享受,不穿布裤喜穿丝裤。这件事情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我认为红色女三角裤于革命和无产根本是搭不上

边的两件事,红卫兵的做法无疑是小题大做,把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强加在人们身上,我觉得很愚蠢,更加不可思议。

在我认为,文革的做法在对于自身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违背的,文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将无产阶级文化神化了,将毛主席神化了。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真正目的是要除旧立新,造就崭新的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于新文化相违背的,但这并不代表新文化与旧文化不能并存。文化是一个人生长的环境,我们从小就会收到文化的熏陶。而青年学生,虽也难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受旧文化污染最少,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希望他们用他们的勇气冲破文化的樊篱,达到破除“旧文化”的彼岸。当神龛牌位被砸时,老人以及笃信的成年家长们,觉得孩子们在亵渎祖宗,冒犯神灵,一边呼天抢地,一边悲痛欲绝。为什么?因为这正砸在他们精神的枷锁上,这枷锁已成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任何冒犯这些精神符号的行为,都是对他们本身的侵犯,所以他们悲痛伤感。旧中国时代过来的人,大都是旧文化图腾的护法使者,尽管那些牌牌无手脚,但它们有强大的精神控制力。正是这种控制力,奴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让中华民族变成了乖乖待宰的羔羊。他们放手发动群众去破四旧,目的并不是为了砸烂那些文化标签,而是为了在此过程种,破除人民心中的锁链,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封建礼教之枷锁,长久活存于人民心中而成神圣禁忌。破除禁忌,必须自己亲自去对他们有一种新的认识。对“反动权威”,很明显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对于毛主席的领导,显然他是不够的,因为一位老人不能够掌握的时分的多了,时机弄人,被狗夺权。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正是利用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这一特性,试图夺取政权。

总之,“文革”十年,把我们的失误、弊端和缺点发展到极点,也使中国共产党从痛苦的经历中大彻大悟。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进行总结的结果。没有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那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这当然不是说,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越犯错误越好,而是强调总结教训的必要性。

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已经以决议、准则的形式作出,但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说明,时至今日,并非所有的人都已经认识清楚并汲取了那些不堪回首的教训,呼唤“文革”、留恋“文革”仍大有人在。正因如此,文学老人巴金先生才在《随想录》中告诫人们:“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能忘,“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的一页不能忘,忘了就会重新发生,就会“再来一次”!因此,我们只有从“文化大革命”众多的事件中正确认识并科学总结其中的历史教训,才能作为我们今后执政的历史借鉴,我们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更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在读了我们那一带的回忆后,我对文革的了解也不再是皮毛,我深入的了解到了文革对于我们社会的影响,文革的目的是正确的,但对于方法上是不对的,无产阶级的文化是可以与其他正确的科学的文化相适应和并存的,进入21世纪的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需要记住这一十年并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明确方向,朝着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世界上也并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对于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我觉得我们也需要借鉴。

第二篇:毛概论文 读《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有感专题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 文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读《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有感

作者和学号:

班级:

日期: 2012年12月12日

文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读《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有感

《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这本书是作者以及许多经历过文革的同胞们对文革时期的回忆和感受,记录他们那个时候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抒发他们的感想。全书共收集了十九篇专稿,作者都是当代知名的学者、研究者、作家。他们在这些文章中再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定年代的真实情况。从真实性情上来说可称史料,而从文学性上来说可称绝妙文章。“联动”、“红成”、“串联”、“红鲁艺”、“革联”„„我们将面对的是这一个个似乎远在千年以外的名词。

“对酒当歌英雄谱,草木枯荣感春风,翻身莫忘毛泽东。”何等的功成名就才能让数十亿的普通老百姓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冲破了云霄。是的,他本应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受人民爱戴的好主席,他带领中华人民全副武装反抗日本侵略;带领中华人民结束内战,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开启辉煌的新篇章。然而,或许当战争的号角宣告结束,稳定成了时代的主题后,人类的勾心斗角开始崭露头角了;或许一个人的地位被捧到一定高程度,虚荣心作祟,膨胀,于是越爬越高成了他的目标。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本书有一章是陶铁柱的“’联动’与共产主义小组”, 联动是“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1966年12月。它是最早的红卫兵组织,它的成员多数是高干子弟。起初,他们带头造反,后来发现他们的父母成了迫害的对象,于是又反对迫害老干部,反对中央文革,反对公安部。后来被中央定位“反革命组织”并造成镇压。1967年五月以后,联动基本上停止了活动。看完这一章中我有特别的感受,从表现上看,文革对文化的摧残首先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可是影响更深远的是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文革把美丽的变成丑陋的,高贵的变成低贱的,独立的变成附庸的,思想的变成盲从的。文革把中国人从文化上变成了野蛮人,变成了不受道德和伦理约束的人群。这场运动过后,中国人从此和历史上的中华文明失去了文化上的联系。

本书还有一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肖文的文革回忆,“学校的大字报”、“血统论与对联”、“联合行动委员会及反联动斗争”。这几小节的叙述让我感受到,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首先是政治上的控制,紧随而来的是思想的钳制。就是要用一个思想取代十亿人们思考,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文革期间发生的文字狱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广泛而且最野蛮的纪录。在场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人们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被在思想上被阉割了。文革作为毛泽东个人的政治追求,让中国大地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实验场,试图通过粗暴的破坏方式以求文化体系和道德体系的重建,于是,文化传统被颠覆,文化系统被破坏,旧世界被砸烂了,但是美丽的新世界并未能建立起来。人们在狂热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站在伟大领袖描绘出来的大同世界,脚下只是一片无法恢复的废墟。中国人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让人羡慕的文明中去了。

在“文化大革命”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广大干部群众长期郁积的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和对“四人帮”的愤恨,终于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爆发出来。而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如果人心一起明朗,一起探讨;如果,如果没有四人帮的残忍阴谋;如果,如果人性本善有够坚定,有够坦荡,或许,伤亡没有那么惨重,或许历史改写的是正面内容。换个角度从正面来说,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人的独立意识增强了,这是文化大革命非常重要的副产品,很多西方研究文革的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他们分析说,毛泽东对他的政敌的攻击,客观上是对党组织本身,对这个制度的攻击,使得党组织的威信一落千丈。从总体上说,参加过文革的年轻学生已经抛弃了文革前和文革中那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和盲目的英雄主义,以及狂热的个人崇拜。他们再也不会把领袖的意志当成绝对命令,再也不相信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经过文革,人们大大增强了抵抗压制或镇压的能力,人们发现了当权者对群众实施专制的秘密:他们虽然掌握了镇压群众的暴力,但不是一遇到情况就立即使用暴力。

我坚信,尽管中国人曾经长期生活在不幸之中,尽管曾经多少代青年的理想、热情、追求都落空了,但我们并不是注定只能在愚昧和道德虚无主义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文革”虽然一度显得绚丽的泡沫消失,但它不能使人性之源、文明之流枯竭。因此最为中华民族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条新道路的光明!

第三篇:毛概读后感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今天读了《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也是毛泽东同志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他从七个方面来阐述调查的重要性及方法等。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出现在激烈的讨论中的一句用来反驳那些没有调查清楚实际状况而空会纸上谈兵的人。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问题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要了解清楚完整的状况,不能睁眼说瞎话,更不能闭眼乱说话,不然你就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个问题。作为一位领导者更是这样。

第二,承接上文,点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想要解决它,脑袋中却没有任何思绪,绞尽脑汁你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来,还一味地抱怨这抱怨那。这时候,倒不如好好的去调查调查,当你掌握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及现状等资料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第三,反对本本主义,也就是今天说的教条主义。一个人的思想受到禁锢,如何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制度规则是可以变通的,思想观念是可以改变的,知识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凡事不能照葫芦画瓢,前人留下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今时的情况,所以,解决问题要按实际情况来,可以借鉴“本本”,但要灵活运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解决“本本主义”这个问题,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这样一个科学的方法。由此引出了第四点,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意思就是,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就提出没有根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因此,作为管理层人员,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亲自走进基层,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第五点,作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我认为,这一点用在什么时代都是可行的。毛泽东同志说了,社会经济调查的对象的是社会的各阶级,不仅要调查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及各阶层的相互关系,城市与农村都要做好调查,这样,调查的结果才能更好的反映问题的根本,才能更迅速的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掌握了经济基础,才能更好的规划上层建筑。

第六点,是结合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做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这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套用到今天,那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坚定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层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真正的掌握每一时刻中国的情况,与时俱进,才能正确的提出或转变既有的政策、策略,引导中国向前进。

第七点提出调查的技术,指导我们进行调查。共有七点,分别为: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4)要定调查纲目

(5)要亲身出马

(6)要深入(7)要自己做记录

可总结为,将善于指挥的人员聚集在一起,然后开调查会进行讨论,调查对象要针对那些有丰富经验,思想进步,观察力敏锐,深切了解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并且要做好调查计划,充分做好准备。调查工作要领导人亲自进行,并且要深入调查,做好调查结果的记录。

全文可总结为,去实际中做调查,用事实说话。

第四篇:毛概读后感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强大自己

——读《论持久战》后感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强坚者又莫胜于水。”敌进我退,以柔克刚,毛主席的这篇写于1938年5月的文章以万钧之力拨开云雾,为中国的抗战点起了一展明灯。自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但针对抗战时期党内人士的种种错误的认识,特别是亡国论、速胜论等,毛主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提出对日长久作战的真确方针。从而为抗战指到一条光明的道路。

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而不断出现,这些问题萦绕在许多人心中。在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之时,国民党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的“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开始传播开来,什么”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没有两样”的妥协思想的大肆传播。而当平型关、台儿庄大捷时,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的“速胜论”思想遍布。或是因为军力和经济力不能赶超日军,部分人产生“唯武器论”的想法。但领袖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要发动千百万的同胞,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因此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毛主席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战争的过程究竟会是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为什么能取的最后的胜利?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围绕这些所有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领袖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也正是这样《论持久战》一文,在战争刚开始就精确而完美地描述了战争全部的进程,简直料事如神。《论持久战》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以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依次对比分析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及国际关系等战争基本要素,揭示出战争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实力消长变化,再根据这种趋势作出重要预测,最终得出同日帝国主义持久作战,并最终会取得胜利。由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领导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坚持敌后战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对敌作战12.5万次,取得了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共171.4万人的战绩。

领袖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从而指出了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同时指出了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并充分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在不同的阶段合理的运用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打出组合拳,联合起广大的工农群众建立起全国统一战线,通过持久的战争来阻击并彻底击败敌人。最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弱胜强。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而这不仅仅对抗战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也同样是在生活、学习的法则。对待挫折要分阶段进行,先面对问题、然后分析弄清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要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也正如贸易要循序渐进,理清长期思路,最后客观的做出回应。

有人说,《论持久战》是当代的《孙子兵法》。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是的,这是一部宏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宏篇史诗。

第五篇:毛概读后感

《毛泽东传》

诚如老白所说: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在中国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要归因于“距离感”。

大部分的中国人从小就被困于官方的说法和政治理论体系当中,通过逼迫性的政治教育、官方资料了解国家领导人和中国近代的政治历程。我们国家的审查机制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任何由大陆中国人出版的书籍必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阉割以至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跳出理论枪手和强奸惯犯的藩篱,由一个外国人向中国人讲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和生活历程,以及与其无法脱离干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入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生活在底下的人们只有被告知历史的份儿。我们隐约觉得在那些官方已经做出定论的历史中一定还有一些方面被掩盖,被粉饰。除非是偏执狂,没有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人不希望通过各种、全面的渠道去阅读和思考:《毛泽东传》洛阳纸贵可说是人们追求真实渴望的反应,是人们对意识形态充斥于各个文化领域的厌恶和无形反抗。

写作有据有理是学者的基本要求,我并不惊讶《毛泽东传》后附上的附注和资料出处。只有学术骗子才会故弄玄虚人云亦云不求出处。《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也不在于他将毛泽东从“神”还原于“人”。在大部分的中国人当中,他早就被“市场经济”和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扯下神坛。关于毛主席生活的轶事和习惯也大量散见于各种文章和著作。

我认为,《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在于:

1、它系统地并真实地抓住并总结了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的原因:始终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身上虎和猴的两面性;始终以哲学家的高度指导中国的革命;无法挥去民族主义情结,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浑厚的历史土壤等等。

2、从毛泽东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解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什么这么做,而他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对毛主席的功没有肉麻的奉承,对其犯下的过没有以西方史学家居高临下的指责,写作态度不卑不亢,而这大概是我们国人写作的同类书籍当中最缺乏的。可以说,罗斯·特里尔是从理解的角度去为毛主席写下这本传记。我猜如果毛主席看了这本书或许不会赞成书上所有的史料和观点,但一定会将罗斯·特里尔视为知己。

3、平实的语言。谢天谢地,没有令人厌恶的官腔、假话和套话

稻田里的竹排上坐着一个少年, 跟随着作者,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几段传奇罗曼史的男人--三个女人,为他而生,为他而死,发疯,一个英雄,一个孤独的老人和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于是,往昔那些刻板而教条的印象轰然倒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丰满厚实的人,一个和所有人一样从叛逆少年走向固执老年的,回归传统的求索者。作者没有把毛写成一个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一个终身在传统与反叛中徘徊矛盾的人,他的一生就是近代中国知识份子灵的写照,是一个苦恼的游弋于冷酷现实与浪漫理想的人,一个在抒情的诗意与严峻的政治斗争中唐吉诃德,一个具有苏格拉底和老子智慧的哲人,一个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

关于毛这个人,他本人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罪恶中依然是伟大的,在疏失中仍然是不朽的。

在他身上,浓缩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他是属于中国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要了解毛这个人就要真正的阅读中国历史,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重演历史,有意或者无意。

关于他政治生涯中诸多有争议性质的问题,事实必将证明,他具有深刻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在掌握人性和操纵人性上,他是一流的大师。他那被批判和清算的所谓过错,历史将会证明,他至少在当时是明智的,他的错误也是他所处的位置无可奈何的代价。

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他的个人生活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所畏惧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人,他说自己是猴子和老虎的交替,不如说是幻想的诗人与冷酷的政治家的交替,他的浪漫经常骚扰了他的理智,而他的理智又经常披上一层浪漫的外衣。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民族和时代的悲剧,毫无疑问,我们这些普通人注定要充当历史伟人个性的牺牲品。历史人物就是在历史中注定要将自己的个性溶入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脚印的人。

对于中国和中国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有他才能够彻底的,也是最后一个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中国人肉体和灵魂的人,在他之后,那最后的幕落了,他走下了神坛,走进了历史,中国走出了他精心维护却最终难以维护的桃花源。

当然这本书也有着一些微观历史的通病,太过于津津乐道于那些细枝末节了。虽然略显琐碎,但较为公正客观。温和的口吻,去神化的描述平易近人,从普通人的角度观看伟人的成功之旅。

下载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那一带的回忆读后感(毛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读后感

    毛中理论读书心得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2班 姓名:韩琳 学号:200801030210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一直都很想读《毛泽东选集》这本......

    毛概读后感

    《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读后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深红色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要说,我就把一生的话都说出来。让我儿子知道,爸爸是被贪权、贪钱、贪色毁掉的„„......

    毛概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 7日毛泽东在最高......

    毛概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书姓名:郝海兰学号:11108990106专业:院系:管理学院2013年11月346......

    毛概读后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近日在近代史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浅浅读完后一直想写一些东西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解决我内心许多关于中......

    毛概读后感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写、议”论文或读后感封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院章乃器学院班级混合0801学号0800000125姓名陈......

    毛概读后感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

    毛概读后感 (精选合集)

    毛概读后感毛概读后感毛泽东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立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概读后感。毛泽东思想对于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