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学习心得韩州学校袁彪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感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的观念也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个性的张扬也成了新一代人的代名词。传统的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课改更是重中之重。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们年轻的教师欣慰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课改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因此,学习《新课标》成了我们的必修课。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改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研究教材,切实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学生,把教学水平提高新的层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一,我们必须对教材有新的认识,改变教学理念。
《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告诉了我们,不能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内,在数学中有所收获。二,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新课标的新要求。
《新课标》为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由原来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为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四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维
目标对新时代的教师有了新的高要求。
三,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1,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2,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通过这次学习,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任务导向,以独学,群学为形式,最后加以展示,形象生动地给我们老师上了一次体验式学习。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了明确的指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在课堂结构,教学流程,教学制度,教学反馈中不断改进、完善、创新,真正在教改中有所得有所获。
韩州学校袁彪
2014年1月
第二篇:课改学习心得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月4日(星期五),我校教师在吴川塘尾中学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专题听取骨干教师的经验介绍。学科教师作的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学习主要是围绕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最后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1、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
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5、存在的问题: ①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②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
样不好,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③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也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那么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地学习方式进入我们的课堂,使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第三篇:课改汇报材料袁泽昌
课改汇报材料
东夏二中:袁泽昌
课堂是所有教学改革和教学理念的主要落脚点。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牢抓住课改实验契机,立足课堂,积极探索与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我校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搭建骨干教师成长交流的舞台。
(1)多层推荐。为给更多的骨干老师以课堂展示的机会,也为了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课改的热潮中来,我们采取了多层推荐的办法来确定公开课人选。即自我推荐、教研组推荐、教导处推荐相结合,尤其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公开亮相。这样一来,确实涌现出了一批有冲劲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自信地投入到了全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去。
(2)确保质量。作为全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改是主旋律,而质量是生命。为此,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的,同一教研组的,或者同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师,都投入到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中来;作为具有指导任务的教导处,也责无旁贷地参与了各位执教老师的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或是中肯地指出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或是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或是提供一些教学策略等。因此,在这些公开课活动中,执教老师的每一堂课无一不是精心设计及富有个性的:有的侧重展示教学活动的情趣化,有的关注学习过程的研究性,有的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些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让参加观摩的老师深感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魅力与活力。
(3)加强反思。如果说公开课体现外显性,注重对广大教师的示范作用,那么,教学反思则更体现内隐性,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极佳途径。凡是参与公开课展示的教师,教导处都鼓励其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或案例,然后将反思汇总到教研组进行讨论,再反馈给老师,使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得到提高成长。
4、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特别是容易实施的小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最主要的是我们所研究的小课题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课题研究性学习具体做法为:
(1)课题的产生。按学校确定的研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对征集上来的课题以班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从生活实际中入手。
(2)选题和成立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便于操作,离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校主要以七(2)班学生为研究小组,在冯锁柱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3)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学生阅读讨论,然后制定出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体的实施
步骤——研究的结果等,以上内容完成之后,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研究报告交流,报告交流会由学校统一组织。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能够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研究“真”问题,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锻炼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课改实验推行以来,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给我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学生和课堂都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虽然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
1、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难以操作。课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终结性的考试成绩,又要看平时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况且目前评价学生、评价教师都离不开中考这个指挥棒。只有考试制度改革了,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才能放开。
2、课堂教学的困惑重重。我们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而不应该是热热闹闹的课。新课改致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改,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了无穷的生命活力。然而我们发现有的课,放得很开,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有的课,学生活动积极,嘻嘻哈哈,又唱又跳,气氛非常活跃,但就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有的课,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可是什么时候应该合作,什么内容应该合作,教师根本不去考虑,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髦的形式;有的课,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对此,我们深感困
惑。
3、课改教学时间难以把握。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分组探究、课外活动等,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时间。因此,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推行新课程改革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感到很困惑。
面对困难,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探索,结合我校实际将采取如下对策:
1、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间、不同学段间的联系,拓宽学习领域,为顺利推进新课改奠定了基础。要遵循新课改思想,要创新培训和教研形式,要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开展“旧教材,新理念”教学实验,改革第一课堂,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拓第二课堂,建立多元课外活动体系。实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完成一次有质量的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反思一个教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提供一份有个性的教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各校选配参加培训或通识培训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新课程教学工作,加强新课改的探索和实践。
3、完善课改评价机制。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特别是在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
方面,缺乏可借鉴、可操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4、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要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学校现有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积极利用好资金,添置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设备。
在课程改革这一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上,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脚下的课改之路更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转变观念、丰富理念、坚定信念,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东夏二中:袁泽昌
第四篇:第一个月课改心得体会 袁馨
对课改的心得体会
袁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到博文学校已快接近本学期的尾声,虽说时间比较短,但对于我来说,我仍是收获颇多。现将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张主任对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与帮助。虽说我已毕业两年,可一直进行常规教学模式的我,对博文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太多的陌生,甚至可以说“一窍不通”。但通过这段时间跟着张主任后面的学习,让我一步步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同时逐渐掌握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还得到上讲台“练练手”的机会,不仅让我与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而且也让我对高效课堂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多得认识、更深得体会、更好得把握,为下学期直接进入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其次,每天除了协助张主任完成八(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外,主要工作就是听课,听七八年级的语文课,每天三节。在听课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其他老师的上课模式、上课技巧,同时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又给了我不同的教学启发,身在其中受益匪浅。
最后,八年级语文组的集体备课,也让我突破了之前的备课思维。在这里,大家在一起集体讨论所授课程,互相学习、借鉴,讨论中时常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不仅认真备教材,同时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导学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按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使得学生学得更易、掌握得更牢,老师亦更轻松。
以上是我来到博文学校这段时间的工作小结,望领导多多指正。
2015/6/18
第五篇: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自XX年开始学习杜郎口课堂改革模式,至今已经走过将近8个年头了,起初在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强力推进下,老师们的课改热情高涨,在改革的过程中虽说个别老师仍存在抵触情绪,但整体上还是向前推进的,几年来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到今年,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回流现象,造成课堂改革回流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教师中造成负面影响。
在一线教师中,仍存在一部分负面声音,始终认为课改是瞎折腾,是不物实的做法,是花架子做给别人看的,他们抱着固有的思想,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对于施行课改抵触情绪大,有时迫于压力也只是做做表面,上课往往是两张皮,应付了事。(我觉得这一点并不能怪老师本身,而在于对于课改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还没有让这少部分老师真正认识到课改的必然性以及课改带来的好处)。而这一少部分的负面言论,往往会对身边的本想参与课改的老师起到反推的作用,影响较坏。由此想到前段时间,在山东即墨28中听李志钢校长的讲话,他的意思是让那一部分自己不愿意参与课改的老师管好自己的嘴,你不参与你也不要讲负面的话,你上好自己的课,你让愿意参与的老师有想法的老师好好放开手脚去干。
2、部分教师对新的课堂模式操作应用不熟练,缺少对新方法的思考应用与实践,思想上的懒惰致使自己选择一讲到底。
在方法与效率面前,每个人都想寻找高效的方式,但在模式的操作上更多的人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套路,因为不用过多的动脑思考,不用过多的前期培训与准备。课堂改革也正是面临类似的问题,虽然我们开学之初对老师都有模式和方法的培训,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达到得心应手的还是在少数,一部分老师因操作层面的不熟练最终回归了自己的一言堂,另外小组评价的操作,确实要花功夫。在这方面,学校层面要有更多的思考与指导。
3、缺少正面的课改模范班级、模范学科、模范教师。
比如让老百姓认识到机械化耕作,比体力劳动更有效,直接把机器开到田里实地操作一回就行了,实际的效果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比讲多少理论都有效。要让老师认识到课改的有效性,推出几个课改成功的班级和学科,可能比光讲理论更有说服力,即墨28课改的发生,就是先发现成绩优秀的班级然后再去研究推广的。所以我想,我们也有必要去发现并推广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4、分级部管理造成思想行为上的不统一。
认识不同导致行为不一,使得教师的舆论反压给中层领导,导致恶性循环的情况是存在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课改的不信任,还是回归到思想认识层面上,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但是言论造成的客观压力是存在的。进而导致对于课改的监管力度不够,推进情绪不够高涨。
5、学校的推进力度。
就我们学校的课改来看,是自上而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是要强力推进的。当然,在这过程中首先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推进起来会更顺利些,但既然要改革就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如何解决好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我想没有强力的手段进境必然是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