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浅析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庆阳市西峰区温泉初中张文珠
【摘要】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数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形势和阶段性成果来看,中学数学教育仍存在存在严重的弊端,脱离了需求的数学是无用的,脱离了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应该清楚,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思考,要让抽象的符号体系指向生活实践。
【关键词】
数学教育抽象理性思考逻辑思维
【正文】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学数学教育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育者维护数学尊严的挡箭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麻醉剂。但是,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的能力产生怀疑与反思。我们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没有问题。就目前的状况,中学数学教育仍旧可以用“纸上谈兵”这句成语简单概括之。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这种教育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没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内心状态,没有人去注意教师的真实感受,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在少数数学专家权威的“大哉数学”的高声唱叹声中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逐
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什么?既不是解题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少数人头脑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这种弊端已延续到现在,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脱离了需求的数学是无用的,而脱离了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无用的,而这正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严重弊端。
数学是抽象出的关于秩序与模式的学科,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终值判断。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陷入了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有的老师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数学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能
力的,但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数学学的不好,就是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这种偏激的思维真正是我们中国人思维的独特方式,并有越演越烈之势。果真如此吗?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形式。学生缺乏的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抽象的符号体系指向生活实践的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另外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不仅仅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的各种方法也不只有数学才具有。诸如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都与数学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而如今的现实是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绝对分离,以及对数学的功能的夸大其词,使学生对数学不敢有丝毫放松,拼命在数学上考出高分以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一位物理学家讲过,“数学如果离开物理,还剩下什么?”也许剩下的只是一具僵硬的外壳,一个由各种零件组装的机器,而了无生机,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当今学生的困惑所在。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在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兼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二篇:数学教师的困惑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困惑和思考
(1)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不要记忆,还要不要强化训练?
高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甚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也不高。更严重的是对式的变形与整理,比如通分因式分解有理化等等部分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而要。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安排学生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基是学生发展必备的。我们一起来研究新教材,研究新“课标”,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双基”以新的合理定位,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重点在使教材充分发挥它基础性的作用。
(2)数学解释和数学语言表达要不要规范化?
学生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欠准确。这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
(3)不能正确理解新型题,解决新问题。
反映“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新要求的题型问题,学生不能运用最基本的方法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究规律。我们也应该从教学上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数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依托双基的基本方法,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强化课堂上师生的有效活动,通过设计活动点和问题串,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规律和方法的研讨,学会数学思考,并有效解决问题。
(4)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方法的现象怎么去克服?
体现过程和方法并重的命题思路类试题的得分率总体上偏低。这说明考前复习和平时的教学还存在重视结果及解题化的倾向。强化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的重要评价目标。
(5)数学思想方法怎么去掌握?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能力培养的途径不只是解题,更主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得,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不能只关注结果及逻辑思维能力,更要通过“实验”和“猜想”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合情推理,这也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
(6)“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怎么去攻克?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靠简单的解题和考前训练。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突出审题训练,学会透过现象(背景)看本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养成严谨细心的好习惯,注意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困惑和思考:
(1)教师对《标准》在整体上的把握是否真正准确到位?
主要表现在:忽视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个核心思想。什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基本思想?这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和反复思考的最重要问题。
(2)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不够清晰。
举一个例子来说,高中几何的内容主要分成“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成“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成“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在必修课程中,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解析几何初步”,这两部分内容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是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借助于向量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由于向量既是一个几何对象,又是一个代数对象,它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因而自然而然地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在定位上的差异,严格按照《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中就要求学生达到选修课程的要求,从而加重负担的情况。
(3)对于《标准》中一些新增内容不熟悉,或停留在单纯知识的层面。
例如,很多教师一看到“算法”,就觉得自己不会,因而不愿教,或将算法等同于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语句和结构,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恐惧感”和不理解,从而增加压力。在“算法”、“统计”和部分“概率”等内容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是有区别的。个人认为这一部分重在体会。(4)围绕着考试的“题型教学”没有得到改变。
“题型教学”暂时能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但从长期来说它的效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后就忘记了“题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理解“题型”背后蕴涵的概念和思想,而这恰恰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思想。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而不能把解题仅仅作为技能来看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他的发展才有后劲。把数学的学习仅仅限制在解题的范围内是不够的,也不是最有效的。
(5)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
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
第一,由于教师对考试不放心,所以把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实验教材做“并集”,为此不得不增加容量,甚至加课。第二,对于《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整体结构,教师还缺乏把握。对教材后面学习的内容不清楚,有时将后面的内容提前学习。第三,有的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的教学中,常常希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通过高强度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这些情况,实际上,更多的是“夹生饭”。
三.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多一点情境和归纳,多一点探索和发现,多一点思考和回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升思想和观点——如对运算的认识(运算的灵魂是运算律。没有运算向量只能作为“路标”,有了运算,向量才能表示夹角、长度,才能作为联系代数、几何、三角的桥梁。没有运算,矩阵只是一张表,有了运算,矩阵就是一个变换,一种线性变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把握好对新增内容的定位,把握好对原有内容在要求和处理变化上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中,主要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分析、考虑:
——知识领域。可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算法、框图、推理与证明)等五个领域考虑。解决“有什么”内容的问题。
——知识结构。揭示数学各部分内容、各分支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整体的认识。
——思想方法。对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深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认识。
第三篇: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小学数学论文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作者:刘红梅
地址:塔水处上游小学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几年我们都力求在自己教学之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之时,我们也从教学实际体验出发对新课程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在我们偏远团场的小学,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房乃至网络,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课显然是达不到。记得有一次一位数学教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小学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课,在多媒体教室上着上着大屏幕突然黑屏了,本来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割补的,既生动又形象,却因多媒体的问题,教学效果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来。由于技术问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频率不高。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的实际差距大的问题
新课标特别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而在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中的《旅游费用》,由于条件有限,团场的孩子很少去旅游,加之见识又少,这一活动学生根本就不熟悉,教师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更无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难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人本主义的课程观。
三、开展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如:在教学时,我们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给大家,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他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再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些讨论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争来争去,浪费了很多时间,时间没调控好,教学任务没完成,学生没尽兴,可下课了。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占用放学后的时间或其他副课教师的课,学生的心理却很反感,因此教师,看起来付出了很多但效果却不大。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化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没有兴趣和激情。新课程中我们通常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或者创设一定的故事情景或者问题情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来也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一线教师们的确也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中逐步渗透着新鲜的血液,努力的实现着“生活化数学”的理念,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培养兴趣,增进自信。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学习关于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的应用题时,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课下让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先填写一张教师事先发给大家的存款单,然后算一下利息以及利息税,然而我们这些学校的孩子都没有自己把钱存入银行的经历,结果不然,学生根本不能从实际当中得到启发。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新课程理念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大家极力要提倡、宣扬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码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这真值得我们同行去探讨。
五、学生课上了,却难以完成课外习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能听懂课还要会做题,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否则都是纸上谈兵。现在的教材内容较浅,而且取消了原来教材上的知识分类,强调了知识的整合、学科的整合,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应用题教学不分类型,学生在面临解决实际问题时无规律可循,学生弄懂这种题目,却不会做另一种类型的题目,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就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教师就要占用其他小三门老师的课或是占用下午放学以后的时间课时。课讲了,学生仍不会做题,还有一个方面是因为课程理念变了而课外练习还与教材、新课标没达到配套或协调。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中提到的因数和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在相对应的练习中仍就是约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还有就是在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时用的短除法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小知识来介绍,但在练习册上或是测试卷中却要求用短除法来做。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其他时间来补这方面的知识。
面对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一线教师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顺流、也有逆流、只要大家齐心合力、直面困
惑、迎接挑战,通过我们不断的尝试、探索,甚至是“碰壁”……只要我们正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是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把课改实验推向深入,课程改革就能取得成功。
塔水处上游小学:刘红梅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困惑
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困惑
引子
1983年,在江南某省的一个边陲小镇上,因投机倒把屡受批斗已出去十几年的古月突然回到了镇上。此时,投机倒把已不那么令人心悸,乡镇企业已开始萌芽。第二天,镇上就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镇长带着几个干部拎着礼品去了古月家。这比当前镇长带着派出所干警去古月家搜捕更令人兴奋。人们议论着,猜测着,预感到有什么重大事件将会在小镇上发生。果然,一个月后,镇政府以原粉丝厂的旧厂房、设备折合资金1.75万元,古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的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伟业铜带厂正式诞生。
15年后的今天,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6亿资产,睛属9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4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伟业集团公司。铜加工属于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乡镇企业一般不敢问津。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此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整个行业主要由三家大型国企控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中原铜加工厂,它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以下依次是上海铜材厂和西北铜加工厂。从80年代中期开始,依托机制上的优势,铜加工行业上演了乡镇企业大败国有大型铜加工企业的“灵猴斗大象”的精彩一幕。90年代以后,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已经日趋衰落,困难重重,几乎全面亏损。而乡镇、合资企业则成为行业龙头,一派兴旺。由于资金困难,无法进行必需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企在技术、设备上的许多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尽,优秀人才更是大量流失,已沦落成为过去意义上的“乡镇企业”。
伟业集团最近刚投资2亿元将中原铜加工厂的一条板带连铸连轧生产线购入,该生产线是中原铜加工厂花了近6000万美金于1995年从德国购进的,由于缺乏配套设备和流动资金的投和该生产线一直闲置,日损失数以万计,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伟业集团则在生产线购入后三个月内就生产出第一批优质铍青铜带,并直接出口美国,效益十分可观。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前景一片光明,公司正在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已成功地兼并了几家关联企业,按计划将在5年内成为中国铜业的霸主。对此,年届不惑的古董充满信心(古月任伟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人们习惯于亲切地称呼古董事长为“古董”)。然而,深谋远虑的古董并非盲目乐观之人。他隐约感到公司似乎已处在某种生死攸关的嬗变阶段,许多问题操作起来都已不如以前那么得心应手,第六感觉告诉他,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大。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之后,他请来了新近才担任公司高级人事顾问的杨教授。
此时杨教授正坐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如果不是门口挂着的牌子上赫然写着的“古董办公室”的字样,杨教授一定会以为是走进了一间乡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一张书桌,一张椅子,外加一张单人床。办公室有一扇门直通隔壁会议室,公司全体高层管理干部正在开会,门未关紧,本地方言的争论声伴着一股呛人的烟味一阵阵传来,古董的声音总是最洪亮的。
“真不可思议,这就是一个拥有16亿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会议室,这屋子里的决策者们竟然没有一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心管杨教授是长年泡在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的实务型管理专家,也不得不惊叹于家乡这一知名企业迅速崛起的奇迹。凭经验,他感觉到此行的担子不轻,也预感到面临的可能是中国当代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难题。他不由得涌起一种莫明其妙的激动与兴奋……。两个星期后,通过与公司所有上层管理成员的深入接触,以及一系列规范化的调查分析,杨教授带着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过的初步诊断意见,与古董花了一整天时间,就有关重要问题专门探讨交换意见之后,得出了以下的初步研究纲要。
企业概况
伟业集团创业15年来,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铜冶炼加工为主体,多行业并存,集科、工、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在岗职工3500余人,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1.5亿元。公司形成了10万吨冶炼、10万吨电解铜、10万吨铜加工材的生产能力。产品有电解铜、各类铜及铜合金板、带、管、棒、线材系列。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利润1.6亿实力的企业之一。产品已通过ISO900认证,铜锭取得了进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免检资格,公司也成为上海金交所的会员单位并取得两个席位。公司早在90年代就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其中伟业C194框架材料、“精业”牌超薄铍青铜已获得国家金质产品称号。公司复合铜带材生产和毛细管材生产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居绝对领先地位。集团公司下属的独资或控股子公司13家,其中9家为境内企业,4家为境外企业,其基本情况见下页表。
伟业集团是先有一个核心企业,再由“核”扩散发展起来的,产权纽带紧密,实质上属于一种较典型的母子控股公司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和人事任免均有绝对控制权。古月先生既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又是所有二级控股(独资)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集团公司总部管理班子十分精干,总共不到80人。新老三会在职能上实际是交叉互兼的:党委会、工会与职代会的主要领导是监事会的主要成员。集团董事会是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由集团正副总和各二级公司总经理组成的理事会实质上是协商和执行机构,无决策权。这是一种较典型的中小型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
1.资产经营公司
分公司
50人
房地产等
2.进出口公司
分公司
50人
原料及废渣铜进口、铜产品出口
3.有色合金厂
分厂
400人,主干企业
精铜冶炼、铸锭
国内先进
4.伟业贸易公司
分公司
60人
国内供销及贸易
国际先进
5.伟业复合金属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控股公司,51%
600人,主干企业
铜板带(复合)
国际先进
6.伟业铜带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控股公司,51%
500人,主干企业
紫铜板带
国内先进
7.伟业管棒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控股公司,70%
400人,主干企业
管棒铜材
国内先进
8.伟业电缆有限公司
全资子公司、100%
400人,主干企业
电线电缆
国内先进
9.江兴铜业公司
中外合资、控股子公司,70%
300人,主干企业
铜板带材
国内先进
10.伟业冶炼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控股子公司,51%
400人,主干企业
电解铜
国内先进
11.伟业上海保税区贸易公司
全资子公司
50人
12.伟业深圳贸易公司
全资子公司
49人
13.美国鑫金属有限公司
境外全资子公司
30人
14.澳洲鑫金属有限公司
境外全资子公司
15人
15.墨西哥四达有限公司
境外全资子公司
20人
16.香港四达有限公司
境外全资子公司
30人
集团公司总部
200
管理、研究及后勤服务等
在职能部门设备方面,董事会下实际上只有董事会办公室是实体,其职能并未与董事会的需求相吻合;理事会的一办四部是最近才设立的,职能也未明确界定。从人员配置上看,各部部长都是由对应的主管副总兼任,形式上是直线职能模式,实质上是职能式组织模式,即职能部门除了能实际协助所在层级的领导人工作外,还有权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向下层人员下达指令。这种模式运行起来可能会不利于集中统一指挥,各副总之间协调工作量大,主要负责人易陷入事务之中,不利于责任制的建立和健全。公司组织机构变动频繁,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更迭更是像走马灯似的,许多高层经理都弄不清公司现在的组织结构,杨教授三易其稿才确定了如下的集团公司最新组织图。
伟业集团公司组织框架图
成功经验
古董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他成功的用人之道。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古月先生最喜爱《三国演义》和《毛泽东选集》这两套书,他能随意指出某一段故事在书的第几章、第几页。刘备的“尊老敬贤”与毛主席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他用人的主要原则,公司内部处处体现了他的“仁德”、“民本”和“重义”、“尊贤”思想。集团公司专门成立的总工程师办公室完全不同于其他企业作为职能部门的总工办,它由几位专职工作人员管理着从全国聘请来的56位铜冶炼、加工专家,其中有11位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位曾担任过国有大中型铜炼加工企业的厂长、副厂长或总工,公司为他们专门修建了高级专家公寓楼,并为一位专家配备了一名专职服务员。专家们的月薪从3000元到数万元不等,在进入企业时由双方谈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古董还根据各人的贡献大小以红包形式发放奖金。他们都有各自的具体岗位,总师办只负责其生活后勤管理及参谋咨议的组织工作。古董把他们统统称为军师,对他们十分尊敬。
跟随古董一起打天下的一班老功臣最叫人头痛。他们历经艰辛,劳苦功高,但大多文化水平低,又居功自傲,排斥外来人才和年轻人。矛盾尖锐时,古董亲自出面调解都不管用。为此,几经周折,古董终于下决心于1996年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对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逐一论功行赏,根据工龄、职位和贡献大小,一次性“买断功绩”:最早跟随古董创业的元老们每人得到了一栋小别墅,8年以上的工龄者可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工作5年以上者则各得到一份依据工龄而不同的退休保险单,可以每月从银行支取一笔固定的收入。同时,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下岗,古董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按工作需要重新聘用员工。此举使公司的许多外业优秀人才和年轻人脱颖而出,从而开创了公司1996年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古董对这一决策颇为自得,认为历史上李自成没有解决的难题,在他手上却成功地解决了。他表示,以后每隔5年要清理一次,以保持公司的活力。
古董其人
杨教授按着360°大回转的思路从不同视角调查后综合列出了古董的基本秉性特征: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应变、犀利的眼光、坚毅的个性、充沛的精力,以及敢于冒险的果断精神融于一体。古董每天的休息时间极少,除了工作,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几个主要生产车间去看看,喜欢现场办公,也常常现场处分员工。公司上下都熟悉他那身灰色工作服,也有点惧怕他。古董十分健谈,如果不是什么事情迫使他下来的话,他可以连续不断地对你说上几个小时。任何一个会议,只要有古董在,他总是自始至终的发言人,人家的讲话总会被他不停地打断。专家们反映:以前古董能静下来听他们陈述意见,现在似乎越来越没听不进去意见了,他们只好采用书面形式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意见,但古董又不太喜欢看书面报告,对此他们十分苦恼。好在古董思维敏捷、反应快,总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调整方案,化险为夷。管理层普遍感到难以跟上古董的跳跃式思维、难以沟通,但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按古董的意见办,准成。
面临的困惑
从古董自身的角度,他请来杨教授,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大难题。
一是集权分权问题。古董觉得自己太累了,每天签审公司上下报账的财务票据就要花2个小时,公司其他大小事情几乎都要他拍板,总有做不完的事。他平均每天只睡3个小时,最近就有两次晕倒在办公室,再这样干下去肯定不行。
当杨教授听说公司采购员差旅费报销也要古董亲自签字时,不禁惊讶地问:其他副总和部门负责人怎么不分忧?不分权怎么能经营这种大型企业?古董敏感地解释道:我也懂得要分权,而且曾坚决奉行“用人不疑”的原则,可是教训太大了。1995年放权,贸易公司经理用假提单卷走了980万元人民币,至今没有下落。我只得集权,工作不到两年,实在不行,只好再度放权,没想到这次是总经理携款1500万元跑到国外去了,他还是我的亲戚,公司的创业元老。我只好再次集权,如今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每天上午8∶00~10∶00就成了审批资金报告的专门时间。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现在实在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该怎么办,到底人家外国人是怎么分权的,请专家们帮助筹划。
二是决策风险问题。公司越做越大,大小决策都集中在古董身上。“我总是胆战心惊”,古董恳切地说,“过去我拍板下去,涉及的资金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也就几万、几十万元;现
在任何决策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元,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我心里没底,但也得硬着头皮拍板,怎么会不紧张惧怕呢?我表面故作轻松,其实心理压力太大了。这不,才四十岁,头发几乎全白了。”
三是控制问题。在深入的交谈中,古董向杨教授剖白了心迹:外面的人总以为我在公司里是绝对权威,甚至耀武扬威、随心所欲。其实我觉得要控制这家公司是越来越困难了。过去,我给员工发给一个小红包,拜个年什么的,就会得到员工真诚努力的回报。近年来,尤其是1995年有关部门界定我个人在公司中的产权占90%、镇政府只占10%后,员工们的心理似乎在悄悄地变化,过去最亲密的战友都和我疏远了,工作表面上很努力,实际上大多是在应付我。我给他们的工资一加再加,现在高层经理年薪已达10~15万元,还每人配备了专车、司机和秘书,但他们就是怪怪的,提不起劲。现在公款消费和大手大脚浪费的现象也开始在公司蔓延,原有民营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两起携款外逃事件似乎是必然的,而且以后也还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我感觉到我的公司在全面地腐化堕落。更糟的是,我控制不了局面,在这个庞大的公司面前竟显得那么虚弱和无能为力。我对前景感到害怕……。
教学用途
1.本案例属于大型综合性管理教学案例,可适用于“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教学。
2.本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组织模式、集权分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人本主义管理与组织结构的密切关联性。
讨论参考题
1.你对古董“买断功绩”的作法如何评价?请你帮助制订企业新型的激励机制。
2.你认为古董应如何进行分权?请你帮助公司设置出科学的决策制度。
3.你将如何设计伟业集团新的管理模式?
4.你将如何制订企业经营理念,怎样才能切实实施?
5.如果你是咨询专家,你将如何帮助企业有效地解决三大难题?
第五篇:中学德育的困惑
中学德育的困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学德育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学德育也面临诸多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德育科研,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率,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网络时代的新信息技术应用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困扰
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但是,不规范的“网吧”管理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
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意志薄弱,常常抵抗不住网吧的诱惑,不少人迷恋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有些学生被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所俘虏。有些寄宿生形成网瘾后,深夜爬围墙外出上网,有些学生周末整天泡在网吧里。上课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他们不思学习,思想容易走向堕落,由此引发了诸多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
针对学生中的网瘾现象,我们的德育工作者除了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外,常常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不得不在学生宿舍、在校门口、在校园围墙边“严防死守”,甚至与文化、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深夜查探校园附近网吧。
信息社会的现代教育已经不可能让学生远离电子网络,围追堵截式的教育管理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网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文化的侵害,远离不规范和不健康的“网吧”,不迷恋网络,是中学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当然,规范网络运营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是学校德育所期待的。
2、独生子女与“留守子女”问题堪忧
当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独生子女的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是来自“独生”本身的问题,二是来自“独生”导致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态度偏差与教育方式不当。
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容易出现以下“溺爱孩子”方面的偏差: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分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过分温和;放纵孩子的行为。反映在孩子身心发展上的表现主要有: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缺乏感恩、报恩意识;孩子唯我独尊而且十分任性,往往蛮横不讲道理;孩子缺少责任感和义务感,劳动观念淡薄;孩子消费超前,而道德滞后;孩子的依赖性强,各方面独立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社交能力差。由此滋生的骄娇二气,使他们的耐挫能力下降,往往经受不住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挫折,败则自暴自弃,胜则骄傲自满,容易误入歧途。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或由内陆地区涌向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子女”问题,由于这些“留守子女”长期缺少亲情,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孩子”与父母与的长期分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及
时关心,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留守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学习上的指点与督促,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父母只满足于向孩子寄钱寄物。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方法诱导,导致留守子女有的成绩好,但表现差,有的成绩差,表现也差。
据调查,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隔代”监护群体,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孩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品行修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连为一体的。家庭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信息渠道不暢,父母对子女的监管不力,增加了学校德育管理的难度。
3、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出现,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的文化与道德价值取向让年轻的一代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其世界观也呈现多元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超然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深深地打上我们这个“多元” 社会、“多元”时代的烙印。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在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中也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感召力。一些学生每周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常常抵挡不了周六、周日两天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形成的“5-2=0”或“5<2”等奇怪的德育数学模式。
4、早熟少男少女的教育面临几多尴尬、几多无奈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尽管中学生中早恋者为数不多,但对他们这一年龄而言,其比例还是让人感到吃惊,而且目前有早恋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愈来愈小的势头。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在起作用。中学生早恋是现实的、无法回避的德育问题。
早熟少男少女出现早恋本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早些年,只是因为学校与家长不允许学生早恋,学生早恋躲躲闪闪,常常从事“地下”活动,很少有公开谈婚论嫁的。那时,早恋学生因为怕被发现,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近年来,随着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观念越来越更新,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性成熟越来越早,加上少数学生家长对早恋孩子也听之任之,导致少数学生不以早恋为羞,反以早恋为荣,有的还因早恋发展到在校外公开开房同居的程度。这样,学生早恋问题不但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问题,而且成为了学校德育一个极为棘手的校风与道德问题了。
对于学生中早恋问题,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重说不得,轻视不得。”重说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逆反,有时还会诱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人权问题、隐私问题、自寻短见问题等);轻视了,学生容易理解为学校默认其做法,可能更加胆大妄为,严重影响校纪校风。
5、应试教育让德育举步维艰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思想。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德育的先导作用,智育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勿庸讳言,当前,全国各地的应试教育实实在在地存在,且愈演愈烈。只要高考的指挥
棒还在,那么高考的升学率就必然是影响学校声誉,甚至是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一切工作就都得围绕高考的升学率转。德育往往会人为地同智育割裂,并被人们所忽视。“一俊遮百丑”,在很多人看来,一所学校只要其升学率高了,其它的方面都好说。社会各界往往只会关注某个学校的升学率,而很少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成果,更难得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过程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关心的也只是他的孩子能否考得上大学或名牌大学。由于德育的效率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得见的,在一个十分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德育容易蜕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不少的学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需要动用方方面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予以保障,更需要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开展德育活动需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学校有限的经费必须优先保证学生智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这样,学校德育就有可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其结果大多是德育让步。
6、德育管理机制与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按照现行的德育管理机制,校长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的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即学生科,或德育处、政教处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学校所设的德育机构名称不同,但功能基本一致。其基本任务是制订和实施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处理学生中偶发事件,调解学生中的各种纠纷。
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整天忙忙碌碌,但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在重复地做着诸多费力不讨好的事”。学生违纪了,老师要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违纪学生都能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些学生对老师善意的批评教育非但不感恩,反而与老师结怨。应该说,教育并非万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只能对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起作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支持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纪律约束。我们常常发现,越是违纪次数较多的学生对学校越有深深的叛逆,而这些学生家长又往往与学校有情感上的隔阂。学校规模越大,学生管理的难度相应越大。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往往有做不完的事,而很难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德育工作不被人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从垂直管理的层面上看,中学德育工作的上级管理机构应该是教育局的基教(股)科,而基教部门工作的重点是教务、学籍、考试、招生方面的工作,与学生德育管理基本上是不着边的。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德育是务虚的,智育是务实的,德育无关紧要。于是,从事德育管理的学校德育机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与上级对应管理人员直接接触,有些学校从事学生德育管理的工作者一年都难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也就很难直接从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有关学校德育工作最新信息,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滞后,至于德育工作的技能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往往只是各自为政了。
绝大多数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人员除了在大学里学习了教育学中德育工作的一般性理论之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之后再用之于实践的,很少有人是经过系统的德育工作培训后上岗的。由于忙于应付日常学生管理,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缺少认真的理性思考与总结提高的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德育工作者德育知识老化、手段落后、观念陈旧、方法简单等问题。
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既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又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虽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不能不做、不能不做好的工作,但却也是一项十分繁琐、永无止境的工作。不少老师因此身心疲惫。由于人事政策上的原因,中学德育工作者不能评上德育方面的专业职称(如政工师系列职称),其晋薪、晋职、工资、待遇也难
以与其从事的德育工作挂沟,其从事德育方面研究的热情不能不受到影响。
应该说,随着大学的扩招、中学的扩招,教育在满足大众需求方面成绩巨大。但也产生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一些教师不得不被拔高使用,教师素质也就明显参差不齐,一些中学教师很难迅速适应中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根本不适宜从事学校德育或班主任工作,中学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有被削弱的趋势。
7、财政困难,增加学校德育难度
据对湘南某县2006年的调查,该县的可用财力不到8000万元人民币,而保全县教师的人头工资却至少要1.1亿元人民币, 财政困难可想而知。2007年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地方政府依然以发展经济为名,在财政预算中将教育经费置于弱势地位。于是,地方政府曾从2000年起,首先对高中财政断奶,不拨一分钱的财政经费,致使各个中学不得不在收费、招生等方面打政策的“擦边球”,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近年财政对高中的人头工资部分予以保证,但高中教育的发展经费仍然十分拮据。
教育经费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一是部分教师的斯文扫地,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学生面前难以保持教师应有的尊严;二是部分家里有钱的学生轻视教师,往往以商业上的“顾客就是上帝”的上帝自居,学校德育苍白无力。更有甚者,一些家里有钱而品行不端的学生通过交“赞助费”到学校来读书,他们无视校纪校规,不守纪律,影响极坏。学校一旦准备处分他们,他们动辄以“退择校费”、“退超招费”、“退赞助费”、“退学费”等要挟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往往因为学校财政拮据,在处分一些违纪学生时缺乏应有的底气,有些事也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这样,学校德育往往就不是“对事不对人”,而是“对人不对事”了,难以公平服众。
我们相信,只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提高了全民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将德育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改革现行中学德育管理模式,推行全员育德,让中学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来从事育人的工作,将德育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中学教育的服务工作中去,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参与中学德育管理,建立多元德育导师制度,就可以为日益复杂与艰难的中学德育找到一条新路。
一个不能进行道德传承与扩散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一个不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