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3 09: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01班共2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1人。102班共3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目前学习成绩尚不期清楚,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见进度表)

第二篇:新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同,由9个单元删减成8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雪山乐园。没有统计这个单元了,增添了智慧广场,更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侧重于四基。但基本上总体思路没多大变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二、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12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习态度及习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

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

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

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

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第17周第18周第19周第20周第21周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4分类与比较、10以内数的加减法国庆节 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2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3、4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5、6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5、6回顾整理、综合练习期中检测 期中工作认识位置、智慧广场11—20各数的认识智慧广场、认识图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信息窗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信息窗2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信息窗3回顾整理、综合练习总复习、综合练习期末检测 期末测查期末工作

第三篇: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2、认位数、认数、53、认数、5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19、期末复习、5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重、难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是本册的重难点。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准备:

1、实物图片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图形卡片。

2、计数器、钟面、小棒、数位表等。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就读幼儿园也不同,所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极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幼、小过渡期很难适应。难改幼儿园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3可爱的校园

29.4—9.10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

39.11—9.17生活中的数整理、动物乐园、练一练、高矮

49.18—9.24练习、轻重、练习、比较整理、有几枝铅笔

59.25—10.1有几辆车、摘果子小猫吃鱼、练习(2)

610.2—10.8国庆放假国庆放假

710.9—10.13猜数游戏、跳绳(2)、可爱的企鹅(2)

810.16—10.22练习(2)、分苹果、操场上(2)

910.23—10.29乘车(2)、练习三(2)、整理与复习

1010.30—11.5大家来锻炼(2)、整理房间(2)整理书包

1111.6—11.10整理书包、前后(2)、上下(2)

1211.13—11.19左右(2)、教室(2)、物体分类

1311.20—11.24认识物体、你说我摆(2)捆小棒(2)

1411.27—12.3搭积木(2)有几瓶奶(2)有几棵树

1512.4—12.8有几棵树练习四(2)买铅笔(2)

1612.11—12.15飞行表演(2)练习五 美丽的家园(2)

1712.18—12.22整理与复习(二)(2)小明的一天(2)小芳的上午(2)

1812.25—12.29最喜欢吃的水果 练习迎新年(2)总复习

191.2—1.6元旦放假 总复习

201.9—1.13总复习

211.16—1.20总复习

221.22—1.28总复习

231.29—2.2总复习

242.3—2.7复习迎考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5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和=。

(2)加法的含义、减法的含义。

(3)和在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比较物体的轻重。

(5)钟面的认识,看几时和大约几时。

(6)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7)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2)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3)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

(1)按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把一些熟悉的物体分类。

(2)物体个数的简单整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3)简单的统计表。

(4)统计结果作初步分析或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有趣的拼搭(在活动中初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丰收的果园(用方位知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四、课时安排:

66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情况分析

本班69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边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4课时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4课时 9.1------9.42、位置-------------------------------5课时 9.5-----9.12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 9.15----10.174、认识图形(一)-----------------4课时 10.20----10.23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9课时 10.24----12.36、11-20各数的认识--------------8课时 12.4---12.157、数学乐园--------------------------1课时 12.168、认识钟表---------------------------3课时 12.17---12.22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7课时 12.23---1.1510、总复习-----------------------------6课时 1.16开始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

(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 次 内 容 课时数一数、比一 比、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6 7~9 加和减

(1)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8 13 ~14 统计、认数

(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17 19 期末复习5 [1]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九、整理和复习

十、总复习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图形一。

2. 分类与比较。

3.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11~20各数的认识。

5.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 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 让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点钟。

6.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 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三. 教学重点。

1. 10以内的加减法。

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 正确列式解答求总数和求问题的加减法应用题。

四. 教学难点。

1.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2. 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4. 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说出求和的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五. 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 2课时左右

2.分类比较……………………………… 6课时左右

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4课时左右

1.2.3的认识……………………………… 3

符号的认识……………………………… 1

4.5的认识……………………………… 2

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 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6和7的认识和有关6和7的加减法……………………………… 68、9、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

习题一……………………………… 4

4.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左右

5.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8课时左右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进位加法……………………………… 9

加减法图文应用题……………………………… 3

习题二……………………………… 3

6.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共71个课时左右。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4

单元教学内容:第96面---------第115面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1、9加几………………………………3课时2、8、7、6、加几……………………4课时3、5、4、3、2 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班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gt;”、“l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略)

第四篇: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孩子们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阅读和书写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38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每个人的思想和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10.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1.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2.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13.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4.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课时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主要工作安排

1 9.1.-9.5一年级新生入学常规教育

2 9.9-9.131.汉语拼音a o e的教学(3课时) 2.汉语拼音iuu的教学(3课时) 3.拼音写字教学(1课时)

3 9.15-9.191.声母b p m f的教学(3课时) 2.声母d t n l的教学(3课时) 3.复习一 (2课时) 4.单元练习(1课时)

4 9.22-9.261.声母g k h的教学(3课时) 2.声母j q x的教学(3课时) 3.声母z c s 的教学(3课时)

5 9.29-9.301. 声母zh ch h r的教学(3课时) 2.单元练习(1课时)

6 10.1-10.7国庆放假

7 10.8-10.111.复韵母ai ei ui的教学(3课时) 2.复韵母ao ou iu的教学(3课时) 3.复韵母ie ue er的 教学(3课时)

8 10.13-10.171.复韵母ie ue er的 教学(3课时) 2.复习三 (1课时) 3.复韵母an en in un un 的教学(3课时) 4.复韵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学 (3课时)

9 10.20-10.241.复韵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学 (3课时) 2.复习四(3课时) 3.拼音部分检测(2课时) 4.试卷校对 查漏补缺(1课时)

10 10.27-10.311.一去二三里(3课时) 2.口耳目(3课时) 3.在家里(3课时) 4.操场上(3课时)

11 11.3-11.71.操场上(3课时) 2.学习园地一(2课时) 3.有趣的游戏(1课时) 4.单元检测(2课时) 5.画(2课时)

12 11.10-11.141.四季(2课时) 2.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 3.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时) 4.爷爷和小树(2课时) 5.语文园地二(1课时) 6.我们的画(1课时)

13 11.17-11.211.单元检测(1课时) 2.静夜思(2课时) 3.小小的船(2课时) 4.阳光(3课时) 5.影子(2课时)

14 11.24-11.281.比尾巴(2课时) 2.语文园地三(2课时) 3.这样做不好(1课时) 4.单元检测(2课时) 5.比一比(2课时)

15 12.1-12.51.自选商场(2课时) 2.菜园里(2课时) 3.日月明(2课时) 4.语文园地四(2课时) 5.我会拼图(1课时)

16 12.8-12.121.单元检测(2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 3.雨点儿(3课时) 4.平平搭积木(2课时)

17 12.15-12.191.自己去吧(3课时) 2.一次比一次进步(3课时) 3.语文园地五(2课时) 4.该怎么办(1课时)

18 12.22-12.261.单元检测(2课时) 2.小松鼠找花生(3课时) 3.雪地里的小画家(3课时) 4.元旦放假

19 12.29-1.21.借生日(3课时) 2.雪孩子(3课时) 3.小熊住山洞(3课时)

20 1.5-1.91.语文园地六(3课时) 2.小兔运南瓜(1课时) 3.单元检测(2课时) 4.开始期末复习

21 1.12-1.16期末复习

22 1.19-1.23期末检测

23 1.24-休学式,寒假开始。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努力钻研。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

(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

(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5 [1]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

(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

(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

(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255个,写字129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

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

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⑶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

(4)课文题材广泛,让学生从自然景观、社会伦理、学校生活、家庭亲情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4、关于单元练习。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二、班级概况:

本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上,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认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对差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

7、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学得有趣。

8、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

五、课时安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47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19人。全班学生都已接受了三年学前教育,故大部分能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教材简要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317个,写字123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

课文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插图新颖,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4、关于单元练习。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教学落实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认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学得有趣。

5、对差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

6、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

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时:2;

教学目标:1. 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 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3. 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坐姿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椅子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和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在桌上,笔竿与练习本成60度夹角,食指比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4、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

内容:1.a o e i u ü;课时:4

教学目标:1.学会6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6个单韵母的四声。

教学重点难点:发准6个单韵母的音及它们的四声。读准6个单韵母 的二、三声。

内容:认一认1;课时:2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音;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内容: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课时:8

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两拼法”,能够准确拼读这些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 q x 与 组成音节时ü上的点省写的规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发准声母的音。

难点:发准d t n l g 的音。

内容:认一认2;课时:2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音;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点: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内容:7.z c s 8.zh ch sh r 9.y w;课时:6

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z c s zh ch sh r y w,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学会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wu这9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3.能正确认读z c s与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zh ch sh r与a e u组成的音节,会读音节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发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的音。

内容:认一认3;课时: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内容:10.ai ei ui 11.ao ou iu 12.ie üe er;课时:6

教学目标:1.学会6个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ye yue及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读准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10个音节,正确认读声母与复韵母ao ou iu组成的音节,会读三拼音节,以及熟练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学会声母与复韵母相拼。难点:发准复韵母ai er 的音。

内容:认一认4;课时: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内容:13.an en in 14.un ün;课时:4

教学目标:1.学会5个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 yua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发前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音。会读拼音词。

内容:15.ang eng ing ong;课时:2

教学目标:学会4个后鼻韵母及ying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声母与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节。

教学难点:发准ing及ying 的音。重点:能正确的拼读拼音词。

内容:认一认5;课时: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内容:复习;课时:2

教学目标:复习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

内容:识字1识字2识字3;课时:6

教学目标:1. 学会26个生字,绿线内的1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8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诵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 学会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4. 通过学习,了解公园内的景物与设施。

教学重点:1.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写好字。2.指导学生读好课文。难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字。

内容:复习;课时:3

教学目标:能按笔顺写字,学习字、词、句,读背“月份歌”,学会自我介绍。

内容:1. 人有两个宝 2. 升国旗3. 江南4. 我叫“神舟号”练习2;课时:11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35个生字,绿线内的1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4. 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5. 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6.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2.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写好字。

内容:5. 家6. 东方明珠7. 秋姑娘的信8. 看菊花 练习3;课时:11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35个生字,绿线内的1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4. 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5. 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有不怕寒冷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内容:识字4识字5识字6练习4;课时:9

教学目标:1. 学会19个生字,绿线内的1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3. 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4. 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设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学目标:

绘画

1、正确的作画姿势,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利用蜡笔、铅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2、在平涂过程中,要求色彩涂得均匀,线条流畅,鲜艳丰富,造型大胆夸张并富于童趣。

工艺:

1、学习纸工制作的简单方法;

2、学习正确的折纸方法;

3、学习撕纸的表现方法及拼贴的方法;

4、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利用蜡笔或油画棒制作。

欣赏:

1、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中动植物;

2、欣赏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全册重难点:

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

中的动植物,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

泼,富有一种童趣。

2.学习用废旧纸盒进行简单纸工制作练习;

3.传授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印;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

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

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入学的学生人数较以往多两个班级,共六个班,200多名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时间课题课时课型

19、1~9、31、走进新天地1综合、探索

29、6~9、102、有形的世界1综合、探索

39、13~9、173、色彩魔方1造型、表现

49、20~9、244、我的胸卡2应用、设计

59、27~10、15、小雨沙沙2造型、表现

610、4~10、86、我心中的太阳2造型、表现

710、11~10、157、来来往往的车辆2应用、设计

810、18~10、228、窗花花1应用、设计

910、25~10、299、花式点心1应用、设计

1011、1~11、510、甜甜的棒棒糖1应用、设计

1111、8~11、1211、鸟的天地2造型、表现

1211、15~11、1912、大鱼和小鱼2造型、表现

1311、22~11、2613、威武的狮子2造型、表现

1411、29~12、314、我的笔筒1应用、设计

1512、6~12、1015、能站立的折纸动物1应用、设计

1612、13~12、1716、大气球飞呀飞1造型、表现

1712、20~12、2417、有趣的脸1造型、表现

1812、27~12、3118、大家成为好朋友1造型、表现

191、3~1、7美术万花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7

一、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我爱上学”“看图说话学拼音”“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五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关于“我爱上学”

力求体现当代教育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过去的“入学教育”改成“我爱上学”。“我爱上学”是向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的主题内容。围绕“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老师和同学”和“我爱学语文”三个专题,配有三幅展示富有儿童情趣、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画面,将情感兴趣、口语应用、行为习惯、合作意识、学习方法等因素整合,发展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同时,渗透了了解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环境认字的内容。

2.关于看图说话学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工具。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呢?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入学前口语水平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及乐于口头表达等心理因素,把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学说普通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儿童的语言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儿童学习的兴趣、需要着眼,本着易学、有用的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搞好幼小衔接,继续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并安排儿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3.关于识字

识字部分有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从大语文观出发,本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从学生内心需要考虑,识用结合,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4.关于阅读

(1)关于课文。课文以专题组成单元,全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分为5个单元: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热爱大自然、多彩的秋天;爱学习、自主实践、讲文明、懂礼貌,热爱生活、快乐自信;动脑筋想办法、团结友爱。这五个专题的课文、练习等,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文化内涵丰富,各单元均由导语情境图、课文、课后练习、“语文百花园”四部分组成,四部分围绕同一个专题,把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进行整合训练。导语的编写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从不同角度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情感,尽量设置悬念疑团,诱发儿童求知欲,同时配有反映儿童课内外学习语言的画面,以引发儿童自主学习、展开想像、合作交流的兴趣。

(2)选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体现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本册新课文达80%以上。课文语言力求做到规范、准确,深浅适度。一是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富于童心童趣。折射了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同时注意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儿童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挫折的品格。二是选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纳多样文化,充溢着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3)课后练习。重视语言积累、感悟和字词句基本功的培养,如着重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的练习。一般安排3-4道练习题。力求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如“看谁读得好”"会背了““给小鱼涂上颜色”等等。教材重视课内外结合,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后第2题设计有: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小组讨论等等。引导儿童体验课文内容,并进行拓展和延伸,把理解内容、口语表达、写话练习、思维训练等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设置了具有开放性内容的“词语花篮”栏目。“词语花篮”一方面收集有本课出现的部分词语,一方面每课后均有两至三个空花篮,由学生自主补充。此栏目的设置,意在引发儿童平时积累词语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有些课后还设计了一些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练习以及运用词语、句子的练习,初步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关于“语文百花园”

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拓展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百花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安排了字词句、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能说会道)、写话、自主积累(我的采集本)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大课堂)等六个方面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是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准确认读313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16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2、在培养习惯、方法方面,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习,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习。

3、汉语拼音教学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音节练习作为重点,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识字写字教学要坚持多识少写的原则,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本册安排的361个要求认识的字是下限,要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在大量阅读中以及在社会大课堂中增识汉字。识字教学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教学中,老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和巩固。

要重视和加强写字指导,注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要求学生不但要把字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重视语言积累。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每个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注重双相互动;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7、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习。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习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习表现、课外数学学习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习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习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习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习方式

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习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0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同学58人,大局部同学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同学,对小同学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平安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同学活,情绪愉快安宁,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平安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同学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同学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与力所能和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身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身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方法进行自身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 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 熟悉班集体,知道自身是集体的一员。

3. 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初步了解学校和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一.上学真快乐

1. 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同学的自豪感。

2. 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 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 二、了解我们的学校 1. 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 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 表示、交流自身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我们小同学要这样做 1、作为小同学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同学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维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 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平安全上学 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维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 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身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 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敬重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 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 1、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习惯。

2、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 1、体验保守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绩。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 1、学会关心家长,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时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 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布置自身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 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 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溢希望和信心 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身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3、学习筹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一体化,社会对人才要求:年青化、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尤中国加入WTO后,English get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oderm society。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原则

以听为首,以听助说,听说整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废止“聋哑英语”。教师全情参与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英语课,使知识、技能、兴趣、音乐、情感、享受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潜能。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 人,是整个年级中学生最多的一个年级,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且学生刚接触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没有基础,所以教学难度很大。少数学生在学前班学过一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四、教材分析

此套教材New Stand English,全书共分13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分三个单元(Unit),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和第三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歌谣和小诗。

通过对歌谣和小诗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第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第三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使用。

本册书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主要有以下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等,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特设的语用和语境中,掌握语句和词语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七、教改设想

1、应用英语教学活动研究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探讨英语教学最佳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进度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学习英语,对英语有一段认识的过渡时期,所授内容不宜太多、太快,授完一定的内容后,必须进行巩固练习;而此套教材内容涉及多且广(全书13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分三个单元),所以每个模块(Module)需3至4个课时,又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因此本期教完第八模块(Module 8 Animals),其余的下个学期继续。

周 次 内 容

1-2周 Hello!

3-4周 My

name is Panpan.

5-6周 Introductions.

7-8周 Colours.

9-10周 Classroom.

11-12周 Numbers 6-10.

13-14周 Schoolbag.

15-16周 Animals.

17周 Rivision and text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3

个模块分三个单元(Unit),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和第三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歌谣和小诗。

通过对歌谣和小诗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第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第三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使用。

本册书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主要有以下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等,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特设的语用和语境中,掌握语句和词语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六、教改设想

1、应用英语教学活动研究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探讨英语教学最佳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进度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学习英语,对英语有一段认识的过渡时期,所授内容不宜太多、太快,授完一定的内容后,必须进行巩固练习;而此套教材内容涉及多且广(全书13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分三个单元),所以每个模块(Module)需3至4个课时,又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因此本期教完第八模块(Module 8 Animals),其余的下个学期继续。

周 次 内 容

1-2周 Hello!

3-4周 My name is Panpan.

5-6周 Introductions.

7-8周 Colours.

9-10周 Classroom.

11-12周 Numbers 6-10.

13-14周 Schoolbag.

15-16周 Animals.

17周 Rivision and text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了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了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了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了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了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了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了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了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了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了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4课时9.1------9.4

2、位置-------------------------------5课时9.5-----9.12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9.15----10.17

4、认识图形(一)-----------------4课时10.20----10.23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9课时10.24----12.3

6、11-20各数的认识--------------8课时12.4---12.15

7、数学乐园--------------------------1课时12.16

8、认识钟表---------------------------3课时12.17---12.22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7课时12.23---1.15

10、总复习了-----------------------------6课时1.16开始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这是学生心理的一大转折,在心理接受能力与学习方法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5、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6、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大色块练习

2

第二周

第一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 美妙的小世界

2

第三周

第二课 神奇的大世界

第二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

第三课手拉手 找朋友

1

1

第四周

第四课 圆圆,方方和尖尖

2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第五课请你认识我

第六课变幻的画面

1

2

第七,八周

第七课 哈哈镜 笑哈哈

第八课 我爱我家

1

2

第九,十周

第三单元玩泥沙,好快活

第九课 快餐美食店

第十课 生肖动物大聚会

2

2

第十一周

第十一课 可爱的小虫

第十二课 节日的小彩旗

1

1

第十二周

第十三课 有趣的吊饰

第十四课 多变的纸拉花

2

1

第十三周

第十五课 漂亮的小彩灯

第十六课 指偶真好玩

第十七课 我心中的太阳

2

第十四周

第十八课 月亮的故事

2

第十五周

第十九课 雪孩子

2

第十六周

第二十课 遥远的星空

2

第十七周

主题创作 奇异的树

2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与考核(美术)

2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与检测

第五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

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习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习。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习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习表现、课外数学学习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习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习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习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习方式

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习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九、整理和复习

十、总复习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就读幼儿园也不同,所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极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幼、小过渡期很难适应。难改幼儿园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3可爱的校园

29.4—9.10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

39.11—9.17生活中的数整理、动物乐园、练一练、高矮

49.18—9.24练习、轻重、练习、比较整理、有几枝铅笔

59.25—10.1有几辆车、摘果子小猫吃鱼、练习(2)

610.2—10.8国庆放假国庆放假

710.9—10.13猜数游戏、跳绳(2)、可爱的企鹅(2)

810.16—10.22练习(2)、分苹果、操场上(2)

910.23—10.29乘车(2)、练习三(2)、整理与复习

1010.30—11.5大家来锻炼(2)、整理房间(2)整理书包

1111.6—11.10整理书包、前后(2)、上下(2)

1211.13—11.19左右(2)、教室(2)、物体分类

1311.20—11.24认识物体、你说我摆(2)捆小棒(2)

1411.27—12.3搭积木(2)有几瓶奶(2)有几棵树

1512.4—12.8有几棵树练习四(2)买铅笔(2)

1612.11—12.15飞行表演(2)练习五 美丽的家园(2)

1712.18—12.22整理与复习(二)(2)小明的一天(2)小芳的上午(2)

1812.25—12.29最喜欢吃的水果 练习迎新年(2)总复习

191.2—1.6元旦放假 总复习

201.9—1.13总复习

211.16—1.20总复习

221.22—1.28总复习

231.29—2.2总复习

242.3—2.7复习迎考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人数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下载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五篇范例)

    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一年级 班学生人数人 基本情况 分 析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一年级 班学生人数人 基本情况 分 析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

    2013-2014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

    小学数学第一册108

    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

    2018年人教新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洋小学金天峰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精选5篇)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26页 单元目标: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教学重点:培养与人合作的意......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武宏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班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