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部署和盟人大工委2009年整体工作安排,人大工委组成以白丽霞副主任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在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就锡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以及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条例》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盟委、行署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盟已基本形成了包括网吧、音像、图书、演出、电影、娱乐、文物、印刷等多门类和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据统计,全盟现有文化经营场所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文化经营场所还会不断增加,这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我盟社会事业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夯实基础,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环保、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网吧、出版物、娱乐场所等专项整治办公室。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责
任到底”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深入开展对《条例》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执法素质,提高依照《条例》对违规经营户进行处置的能力,保护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规、条例中有关许可的规定,并由盟行政审批中心和盟文体局不定期抽取审批件进行监督检查。在对违规经营场所处罚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并由盟行署法制办对处罚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全盟各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由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执法,执法人员严格按照两人以上持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证)上岗等有关规定,依法对违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三)突出重点,加大市场秩序整顿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文化市场要“严格规范、依法整治”的要求,紧紧围绕网吧、音像市场、图书和印刷市场、演出娱乐市场等重点,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在近两年的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中,全盟共出动检查人员1073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6230家次,行政处罚319家,提出警告35家,有效打击了各类文化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一是突出网吧专项整治。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要求,通过严格控制网吧总量,采取多项措施防止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在网吧传播,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社会监督制度,目前网吧经营业主基本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行为得到明显好转,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得到遏制,社会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突出音像、图书和印刷市场专项整治。在打击盗版音像和非法出版物以及色情口袋本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长抓不懈、露头就打、绝不手软,属盗版的立即收缴,属政治性的非法出版物依法暂时封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形成一个有效的查堵网络。三是突出演出娱乐市场专项整治。对外来演出团体和演出内容严格把关,须经属地文化部门备案的同时,严厉查处无证、无信和手续不完备的演出行为,坚决杜绝色情表演及其他不健康演出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娱乐场所逐步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基本都建立了各类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设置未成年人禁入警示标志,营业时都能统一服装并佩戴工作标志,在社会上树立了文明、健康的良好形象。
二、贯彻落实条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条例》颁布以来,我盟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条例》、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执法机构人员短缺,执法经费不足。虽然全盟13个地区均已设立了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但人员编制相对短缺。目前,全盟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核定执法编制共计43个,其中二连浩特市、正镶白旗、正蓝旗和阿巴嘎旗仅为2个,西乌旗和乌拉盖无编。而且部分地区执法人员为事业编制,同时还存在占用其它事业编制的现象。由于旗县市(区)总体编制较少,开展执法工作中不得不使用较多兼职人员,即便如此,实际执法人员也只有70多人。全盟1000多家经营场所,仅靠70多个执法人员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人员监管工作的质量,特别是一些专项行动和突击检查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同时,文化市场管理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执法经费严重不足,有些地区连正常的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费、交通燃料费都无法报销,这对稳定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整体工作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执法技术装备落后。全盟有14个执法机构,其中有执法用车的仅7个单位(白旗、蓝旗、黄旗、东苏、西苏、乌拉盖无执法用车),交通工具短缺使日常检查和突击行动受到
了较大程度制约,特别是在接到举报后不能迅速赶往现场,以至延误案件的及时处理。同时,大部分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执法取证装备,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文化市场监管还存在盲区。一方面,对网吧的监管出现空白。随着农村牧区网络市场的迅速发展,一些规模小、分布散、环境差的家庭作坊式的黑网吧、“旅店式网吧”以及学校周边的“钟点房网吧”日益增多,对于网络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造成较大隐患。由于文化市场监管力量不足,致使这方面的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对动漫、网络音乐等新兴文化市场的监管出现空白。由于这类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装备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给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运用法规约束、市场调节、行政审批和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发挥好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心协力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文化市场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强化措施,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创新。繁荣是根本、管理是保障。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文明健康的经营理念,使经营业主在公开、公平、文明的经营环境中,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消费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彩,只有在文化市场监督工作中牢牢把握繁荣与发展这个主题,以管理促繁荣、以创新求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公安、工商、卫生、城管、安监等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经常进行不定期的联合执法行动,并严把市场准入、日常监督、年度审核等环节,支持娱乐、演出、音响图书、文物、电影、互联网上网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创新。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投入,要将文化市场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文化市场管理配备充足人员力量,解决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执法取证装备,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有效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文化市场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坚持从执政为民的宗旨出发,狠抓文化市场管理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一是要抓好执法人员的宗旨教育,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群众利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其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严格执法,廉洁行政。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活动,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营造全民支持和关心文化市场建设的氛围,力争达到市场繁荣、人民满意。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内政办发[1996]60号 1996年7月1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治区室内装饰市场管理,维护室内装饰市场秩序,确保室内装饰工程质量,保障室内装饰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室内装饰市场的健康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室内装饰是指在建筑物成型后,经过另行设计和另行预算,对室内空间(含室内六壁表面)进行的装饰施工以及室内配套用品的安装设置。
第三条 自治区内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第四条 自治区各级轻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室内装饰市场的主管部门,各级轻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室内装饰市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 室内装饰设计单位必须按照资质等级承接设计任务。
室内装饰设计图纸必须经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和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室内装饰设计涉及需要拆改原有建筑物结构或明显加大荷载,对建筑物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必须经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六条 下列投资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室内装饰工程,应当采取招标的方式发包,但是军事、保密及其他不宜招标的室内装饰工程除外:
(一)政府投资的工程;
(二)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
(三)国有企业控股的企业投资的工程;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需要招标的室内装饰工程。
第七条 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向当地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资质等级证书和营业执照。
对于持有二级以上建筑装饰资质等级证书且从事室内装饰的单位,凭建筑装饰资质等级证书及有关资料,到当地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备案并直接领取相应等级的室内装饰资质等级证书,不再交纳资质审查费。
第八条 从事室内装饰设计、预算、施工(包括金属装饰工、木工、电工、喷涂工、油漆工、暖通工、镶贴工)、质检、消防安全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室内装饰岗位证书,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第九条 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接受资质等级年检。
第十条 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在承揽室内装饰工程时,必须与室内装饰单位或者个人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使用自治区统一印制的室内装饰工程合同文本。
第十一条 新建建筑物必须在土建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室内装饰工程施工。
第十二条 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依照《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全国室内装饰设计取费办法》、《关于调整室内装饰工程人工费用暂行定额的通知》、《关于我区室内装饰工程施工预结算中材料调差的说明》和《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工程中装饰性艺术品创作参考报价》,编写工程预结算。
第十三条 室内装饰施工单位,在承担室内装饰工程时,必须到工程所在地室内装饰检审机构领取施工许可证。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不得施工。
第十四条 室内装饰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室内装饰设计单位同意,并将变更方案报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和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室内装饰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施工中的粉尘、废气、噪声和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十六条 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和公安消防部门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1838-93《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范》及有关消防规范验收室内装饰工程。
室内装饰工程内部结构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表层装饰。
第十七条 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室内装饰市场进行检查时,必须出示有关证件。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检查监督。
第十八条 区外来自治区从事室内装饰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当地地市级以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证明及有关证件,到工程所在地室内装饰检审机构办理验证手续。
第十九条 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人违反本规定的,由轻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 室内装饰市场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物和个人住宅的室内装饰,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自治区轻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文化市场管理探讨
文化市场管理探讨
文化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文化市场必将迅速发展,它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场是社会性工作,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范围内,有许多方面是社会比较敏感的神经,社会上一些不安定因素和违法活动或多或少都与文化市场管理所管辖的区域有关联。积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
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则,首先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其次坚持“扶持有益、提倡健康、取缔违法、打击犯罪”的原则。在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很好地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在经营指导上,必须坚持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在服务对象上,必须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在经营效益上,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管理上,必须坚持积极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
当前,我们贺州市文化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市场管理及稽查队伍的机构设置和经费存在问题。贺州市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全部都是事业编制,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其执法是受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力度和效果。此外,全市大部分县(区)的管理和稽查队伍虽解决了人头费,但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专项经费和业务经费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县区甚至连人头费也未解决,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文化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经营单位数量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活力不强;市场投资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生产环节资金匮乏;经营项目结构不合理,一些有前途的项目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
第三,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如音像市场侵权盗版、制黄贩黄问题,演出市场不健康表演问题,电子游戏市场无证经营和向农村、地下转移的问题,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超时营业、接纳未成年人问题,以及经营色情、赌博、暴力、迷信等含有不健康内容的电脑游戏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传统文化日渐消失。贺州民间文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一是文化资源消失日趋加剧,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生产工艺、节庆、礼仪、服饰、文学艺术有的已经或者正在消失;二是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三是损害民族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滥用、歪曲民族民间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保护经费不足,保管设施落后,专业人才外流,保护工作难以展开。鉴于民族民间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受到破坏,就将永远消亡。
第五,基层(农村)文化生活异常贫乏。为基层服务、做文化普及工作的意识较为淡薄,基层文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从而导致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单调,腐朽落后文化乘虚而入。
文化市场是整个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文化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效载体,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反对封建迷信、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气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者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
针对文化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解决管理经费。
一是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批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理解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二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文化市场混乱、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县(区),要追究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办案工具,确保文化市场执法的业务和专项经费,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二、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注意检查方法,规范执法程序。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
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文化市场能否管好,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硬、执法水平高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
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社会监督体系。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都是由于思想意识落后、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的。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文化经营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使全社会的人都了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三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各级部门必须要设立举报中心,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认真受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文化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依托,以生态保护区(村)为基地,以民间传承和学校教育为主要方式,以开发利用为动力,引入商业运作机制,确保传统文化得于流传。
五、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牢固树立为基层广大群众服务的意识,切实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列入文化领导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目标量化,责任到人。二是重心下移,务求实效。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让基层见实效、群众得实惠上来,组织推出更多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活泼多样、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三是培养人才,增强活力。基层群众既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要大力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加文艺活动的积极性,焕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加强特色文化村镇建设,发挥群艺馆、青少年宫和文艺培训学校的作用,增强基层文化的内在活力。四是健全机制,壮大实力。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扶持、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的作用和效益,同时鼓励基层文化单位和实体采取多种措施,探索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六、要改革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文化市场。进一步调整管理思路,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协调管理部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和服务。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律,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切实解放思想,做好、做细服务工作,开拓创新,转变职能,运用高科技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切实贯彻落实“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我们的文化市场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文化市场管理(网)
擦亮“平安肇庆”招牌——我市创建平安校园、平安文化市场工作综述
连续四次16年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并蝉联“长安杯”殊荣;教育部门投入9000多万元进行“人防、技防、物防”建设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文化部门上半年出动执法人员10914次,收缴各类非法物品1.3万件„„
翻开肇庆近年来的成绩单,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让“平安肇庆”的招牌更锃亮,我市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而其中,建设平安校园、打造平安文化市场,成为这份成绩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围绕建设“平安肇庆”的目标,我市始终把建设平安校园、平安工作作为常抓不懈的重心工作,着力于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如今,“平安”已如甘露洒向全市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个市民的心田,并成为促进我市科学和谐健康发展的新优势。
完善机制联动治理校园“保护伞”遍布全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校园“保护伞”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此,我市坚持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基础建设,加强联动治理,为校园构筑安全的屏障。
近年来,我市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民生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责任机制。在建立肇庆市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和肇庆市护校安园行动领导小组后,我市教育局还与市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与各县(市、区)相应领导小组签订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责任书,确保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责任落实。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三大阵地。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安全常规教育活动为载体,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融入到学生在家庭、社会的活动中。全市中小学开设法制教育课,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同时通过图片展、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渗透法制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其一份责任。我市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运用网站、讲座、咨询和移动通信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我市还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优势,在社会上大力宣传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快制度体系保障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对“平安校园”建设的投入,改善校园安全基础设施,近两年全市共投入学校安防经费9000万元,配置了防护器械、安装了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普通高中以上学校还建立了警务室。至目前,全市没有一例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周边没有重大治安案件,在校学生违法率逐年下降,没有犯罪现象。全市先后有2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10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成绩显著。
创新思路齐抓共管让群众生活更多彩
在社会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人们普遍感到,肇庆市文化环境更加干净了,文化市场秩序更规范了,丰富而健康的文化生活让市民大呼:“生活在肇庆,最大的感觉是舒适和安全!”这些新变化与肇庆市建设“平安文化市场”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活动,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
加强文化市场安全意识,是我市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市集思广益、上下联动,成立了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文化经营场所调研、检查并指导工作。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镇、主管部门与文化经营单位层层签订平安创建工作责任状,实行一岗双责,明确经营场所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通过多种活动为载体不断让安全文化市场意识深入人心。
从机制上入手,不断在开拓创新中加强管理与服务水平则是我市推动平安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以务实中求变的思路,提出了健全责任主体、市场准入、动态管理、协调联动、社会监督等“五个机制”,严把平安文化市场关。其中,结合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安全指标成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受理、审核、办理的重要环节;在实时动态管理上,通过健全工作台账、信息通报和工作报告等制度,不断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行业自律、执法监管、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监督机制。同时,我市文化部门不断加强与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沟通协调,信息共享,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确保了我市文化市场平安、有序、健康发展。
在文化市场安全建设上,我市始终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打击相结合,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大力加强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和文化场所安全隐患的治理,每年元旦、春节、两会、国庆期间及特殊敏感时期,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文化市场。去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文化执法检查44408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5976家次,查处案件241宗。
文化市场的最终落脚点仍在基层。为形成平安文化市场全民共创共建的局面,我市聘请学生家长、中小学教师、离退休干部等人群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广泛发动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参与平安文化市场建设,使文化市场始终处于社会各层面的立体交叉监督之中。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12318举报电话,落实专人受理群众来访、来电、来信举报,有力推动肇庆经济社会的平安、和谐发展。
第五篇:文化市场管理个人述职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中层正职岗位干部公述民评联评活动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4]15号)文件精神和公述民评活动安排,现将本人履职以来岗位职责以及廉洁自律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高执法效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凡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坚决不办,不是自己的职责不做。
二、落实职责。按规定公开部门职能,办事机构,工作岗位,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理结果等政务信息,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
三、改进系统,积极推进并联审批。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和审批系统操作情况,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系统改造,顺利地和省厅系统进行了对接,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前置审批项目按照要求全部与市场监督等部门实施并联审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限时办结”的思路积极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沟通协调,梳理并联审批项目和工作流程,努力改善审批环境。
四、优质服务,畅通便民。加强效能建设,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做到有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设法办,按规定不能办的事,说明原因及时回复,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切实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廉洁自律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杜绝“索、拿、卡、要”等违纪现象。
六、不足和差距。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主要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重安排,轻要求。
七、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