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
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加强文明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但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
(1)、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
清华大学副教授旷新年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用祝东力先生的话说,处于一种“精神崩溃”的状态。
(2)、文化相关产业
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长,要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但是,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显得有些迟缓。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4)、教育
教育改革延续至今,所取得的成绩不容抹杀,但同时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管理权限划分不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管理权限尚未完全理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管理职权不清;相关政策法规不到位、操作困难……
(5)、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涉及广泛的领域,它既涵盖政治,又不落下经济,更重视国际舆论。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不争论政策,默默无闻、一心一意谋求经济发展。再加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藉其遥遥领先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绝对优势把控了各个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在这一格局之中,中国掌握的国际话语权微乎其微,世界各国的人们长期听不到中国的声音。他们只知道西方眼中的世界,甚至是只知道西方希望他们知道的世界,而不知道中国眼中的世界。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被全世界接受的商业媒体,即使国内媒体做再多的报导,也不能左右国际商业舆论,不能赢得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话语权。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 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
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 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意义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 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 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北 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为理念,大力传播汉文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中国热潮”。如今,越 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都以说汉语、穿唐装、吃汉菜为时尚,武术、京剧、书法、国画也成了他 们的宠儿。北京奥运会完美地展现了古老又独具魅力的汉文化,将其推广到全球,极大的提 升我国的文化感召力,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为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 力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和新途径。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
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
世界历史 200800350141 孙敬可
“文化软实力” 概念是 “软实力” 的子概念。“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 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 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 软实力形态:在“软实力”要素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石,它构 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
正如前新加坡高级官员李宽冶(Lee Kuan Yew)所说:“只有当 其他国家羡慕并期盼能效法该国文明时,该国才具有了软实力。”在 加强文明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唐朝见证了中国 文明传播于周边邻国的过程,包括韩国、日本和越南。15 世纪,郑 和下西洋则证明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力量,同时,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 建立了重要的关系。中国作为亚洲传统的轴心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 进程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备。
优势归优势,只有将这些资源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促进中国和平崛起 的核心力量。但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 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现简要探讨一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
(1)、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
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清华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旷新年则指出,上个世纪 90 年 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用祝东力先生的话说,处于 一种“精神崩溃”的状态。
2007 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十分关注中 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再 度高涨,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希冀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获得国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 谐与国家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也是在委婉地承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 观方面的问题。
(2)、文化相关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总体上看,2007 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 6412 亿元,同比增长 约 18.4%,占 GDP 比重 2.6%。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长,要 高出同期 GDP 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2009 年前几个月,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 17%。就文化产业的各个板块来说,根据 2008 年的数据,中国电影产量达 到 406 部,跻身世界前三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生 产国;票房收入增长 30%,连续 5 年保持 25%以上的增长率。2009 年,1 至 5 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 160 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 19 亿元,同比增长 40.3%。我国电影市场也发展迅速。2008 年,我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 42.15 亿元,同比增长 8.88 亿元,首次进入全 球电影市场前 10 名。尽管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仍然十分严格,对影片 进口和租赁存在诸多限制,好莱坞对我国市场的前景仍然越来越看 好。索尼国际电影发行公司主席马克?扎克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市 场,到处都是电影爱好者。”迪斯尼电影公司副总裁科恩布卢姆也指 出:“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5 年前,中国在票房收入榜上还排不 上号。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华纳、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环球 和索尼 6 大电影公司世界 25 大票房收入来源之一。
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的实际销售收入达 1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了 76.6%,同时为电信、IT 等行业带来高达 478.4 亿元的直接收入,收入规模超过传统娱乐内容产业。
目前,中国网游产业收入规模已经 远远超过传统的三大娱乐产业——电影票房、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 品发行的收入,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网络游 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由代理到自主研发的蜕 变。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网络游戏研发公司达 131 家,自主研发网 络游戏总数达 286 款,实际销售收入 110 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网络游 戏市场总收入的近六成。在我国网络游戏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的基 础上,2007 年我国共有 15 家网络游戏公司的 33 款自主研发的网络游 戏进入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等 40 多个国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1 亿元。
新媒体出版增长达 40%以上,投资增长 36%,产值增长 40%左右。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期刊总数也从寥寥几百种增至目前的近万种。
但是,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 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表明,2008 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总收 入仅为 3.78 亿美元,而好莱坞仅次于 《黑骑士》 的第二大卖座电影 《钢 铁侠》 一部电影就在全世界获得 3.18 亿美元的收入。实际上,《我 根据 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报告(2009)》,2008 年美国海外 票房收入 183 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 280 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 电影海外销售几乎只是美国的一个零头。
在文学方面,迄今为止,国外民众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个有名气的 中国作家。
在流行音乐偶像方面,我国甚至比不上邻国韩国和日本。尽管我国期刊总数迅速增加,但无论是期刊总量和影响力,还是人均 拥有期刊数,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比较落后。资料显示,全世界共有期刊 20 多万种。在世界排名前 100 种期刊中,美国占 57 种,在前 10 位中美国又占据了 8 席。而中国至今没有一份真正享誉 世界的杂志。对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中国来说,中国的期刊不是多 了而是少了,不是没有人阅读期刊而是因为总体水平较低还不能让人 们满怀兴致地去品味。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期刊业正处于初步发展 阶段。
在跨国旅游方面,2009 年社科院分析指出,中国在 100 多个主要 国家中排第 61 位。在企业和品牌方面,中国鲜有公司或商标品牌能像美国的可口可 乐或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我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报告(2009)》显示,美 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高达 42.6%,我国只占 1.5%。总体 上看,虽然近两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渐渐 从卖产品向卖内容转变。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 地位的状况仍然未变。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 域的改革发展步伐显得有些迟缓。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 距日益拉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机制不活、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这是可喜的,但对如何有效发挥文化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往往缺乏科学 的谋划。有的城市新建的图书馆远离居民区,不符合公共文化设施的 便民要求;有的城市兴建的博物馆外表很壮观,但馆藏贫乏,对参观 者也缺乏有效的组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城市投资兴建了大剧 院,但艺术院团建设跟不上,软硬件不配套,剧院使用效率很低,成 了形象工程; 有的城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剧院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 标,进入剧院的门槛很高,普通公众望而却步,使一些市场效益不高的优秀艺术节目也无法获得演出机会,背离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宗 旨,等等。
上述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些地方还没有真 正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维护公民文化权利作为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的出发点。
(4)、教育
以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针对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致力 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改 革延续至今,所取得的成绩不容抹杀,但同时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教 育管理权限划分不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管理权限尚未完全 理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管理职权不清;相关政策 法规不到位、操作困难;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尚未理顺;教 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有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素质教育仍 然停留于理想状态,未能真正取代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我国教 育水平相对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由此导致我国民众素质相对 落后于发达国家。联合国连续多年公布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结 果,其中根据 2007 年的结果,我国处在后十名国家之列。对此,我 国大多数民众的反应是:不管该结果有多高的可信度,我国民众包括 道德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充其量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是不争的事 实。另外,根据多年的世界知名学府排名情况,我国大陆地区的学府进入世界前百位的本就不多,一般都是 2~3 所,而且名次也一直徘 徊在前 30 名之外。教育缺乏吸引力,不仅外国学生到我国留学的较 少,而且我国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海外留学。过去,出国留学 仅是一些在国内升学无望的学生寻求的最后出路,但近年,一些公办 知名高中里的拔尖学生也陆续加入到出国留学行列。在北京一些示范 高中,放弃国内高考转而出国留学的趋势愈加明显,出国读书的学生 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除北京户籍学生外,一些外省户籍学生 也逐渐加入到出国留学行列。随着这部分学生数量的增加,未来也将 进一步带动留学市场的发展。不仅高中学生出国读大学的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家长为孩子考虑出国的时间越来越早。随着具有出国愿望学 生的增加,一些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甚至是公立高中也开始开发中 外合作办学的项目。然而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的定位 主要在于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推动国内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学内 容、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并非是以帮助学生出国为目 的。这种功能的异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放弃国内教育而投奔海外的 强烈倾向。实际上,外国学生选择到我国留学,主要也并非缘于我国 教育的吸引力,而是我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以及迅猛的经济发 展所产生的吸引力。
(5)、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涉及广泛的领域,它既涵盖政治,又不落下经济,更 重视国际舆论。例如,在政治领域,国际话语权意味着参与制定国际 规则的资格和权利,参与国际组织决策的资格和权利,表达本国政治诉求和观点的权利;在经济领域,国际话语权不仅意味着参与制定国 际规则和决策制定的权利,表达本国经济诉求和相关观点的权利,还 意味着制定国际贸易品价格的权利;在国际舆论领域,国际话语权意 味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倾听其言论的权 利,意味着一国的国际公众能见度。在探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时,我 们主要关注国际舆论维度。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发生,社会主义运动 在世界范围内遭遇重大挫折。与此同时,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实 施不争论政策,默默无闻、一心一意谋求经济发展。再加上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凭借其遥遥领先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绝对优势把控了各个 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在他们的信息的狂轰乱炸之下,世界各国的人们 有意无意之间接受了他们对“民主”、“自由”、“人权”等话语的 界定,几乎忘了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民主”、“自由”、“人权”,以致这些价值不仅几乎成为举世公认的价值准则,而且似乎唯有西方 式的实现方式才是正确的; 他们也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塑造各国的形 象,一边抹黑社会主义,一边塑造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自由形象。一时之间,一度席卷全球、令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的吸 引力大大削弱。时至今日,这一舆论局面仍然未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一格局之中,中国掌握的国际话语权微乎其微,世界各国的 人们长期听不到中国的声音。他们只知道西方眼中的世界,甚至是只 知道西方希望他们知道的世界,而不知道中国眼中的世界。比如说,评价中国最大最强公司的,是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价中国最富有的人的,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中国所有重大的商业并购事件 的,是《金融时报》;评价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的行动的,主 要是道?琼斯、彭博社和路透社;总结中国式管理的主要是麦肯锡、IBM 这样一些国际咨询机构,他们向世界发布中国企业是什么样的; 分析中国行业财务数据的,是德勤、安永这样的公司;总结中国商业 伦理的,是郎咸平这样生在台湾、执教在美国,对大陆的情况有所了 解,又了解不多的教授……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被全世界接受 的商业媒体,即使国内媒体做再多的报道,也不能左右国际商业舆论,不能赢得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话语权。甚至对于发生在中国而成为全 球关注的焦点的事件,作为离事件发生地最近的中国媒体,也并不拥 有报道这些事件的发言权,而远离中国的国外媒体却掌握了主导话语 权。这一局面,长期以来令我国有识之士感叹不已,一腔激愤郁结于 心而不得舒张。
当然,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宗教问题上也有许多值得 研究的东西,不再一一阐述。现阶段,虽然各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但 也要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广阔前景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 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 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 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并积极制定有关政策,改善当前体制,不断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相信丰富的中国文化软实 力资源会在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上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篇: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利用”和平与发展”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都是重要的参照。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文化看做是“软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的,可以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我们看美国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吃肯德基、麦当劳,穿NIKE、adidas可是走出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是否也接受我们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又或者是所谓的”中国大片”呢?相比于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仍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我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但这也不是完全的否定了中国在提高软实力方面的一切努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1年的上海世博会都为我国在宣传本国文化上打开了新的窗口,这两次盛会都在世界上掀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最近几年,我国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但我们必须理性对待国学热,不能刮风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四篇: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旭东 学号:220410010
2摘要:比较我国现有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政治实力,即软实力,比我国经济实力弱,但比军事实力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具有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我国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贸易争端也遍及六大洲。我国的政治实力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周边地区,对距离较远的地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我国的军事实力,是国土防御型力量,其影响力基本上是在边境附近地区。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到了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期,但中国现有的软实力显然不适应中国崛起的需要。中国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关键字:软实力、改革、文化产业、文化管理机制 什么是软实力,首创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内尔说,软实力“是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达到目标之能力”。文化力无疑是这样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应当看到,在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不全是物质商品的直接较量,文化因素一直都在其中。有沟通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经贸往来的效率和水平;有附加功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民族品牌;有教化功能,可以更好地培育商业伦理规范市场秩序;有激励和管理功能,可以营造和强化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有审美消费功能,可以直接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统筹规划,采取措施,让“软实力”硬起来。完全可以说,没有文化这样一种软实力的支撑,硬实力也难以真正形成,即使形成,也不会扎实,不会长久。
实践证明,提高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哪里
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攻坚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1、要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文化管理格局由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多部门组成,职能交叉和重叠,这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做法,不但导致政出多门、重复管理和管理缺位,也使得我们缺乏培育文化产业化的土壤,缺乏可以挖掘祖先灿烂文化的合理机制,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因此,我们要在探索建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制和体制上作文章,如制定《国家软实力发展纲要》,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等,如在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在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等方面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等。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在市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只有通过改革使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活跃起来,文化繁荣发展才有坚实基础。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2、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3、要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世界还需要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
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当然,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发展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当然更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规范外资引进和文化产品进口,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4、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加强管理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把工作职责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有效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努力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着力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昌明,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通过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以最具影响的文化贸易而言,我们与作为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博大精深的大国所处地位差距也较大,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而且对外交流管道通常是以自发的、民间的方式进行。而日本、韩国文化输出却发展迅速,成为文化输出强国,在日本,光动画片的输出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钢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着一个文化制造弱国和文化输出小国的配角形象,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第五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流行语。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范畴。正如前新加坡高级官员李宽冶所说:“只有当其他国家羡慕并期盼能效法该国文明时,该国才具有了软实力。中国作为亚洲传统的轴心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 进程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备。优势归优势,只有将这些资源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促进中国和平崛起 的核心力量。但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一下五个方面:(1)、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2)、文化相关产业(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教育(5)、国际话语权。
当然,现阶段虽然各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但也要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广阔前景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说明,文化软实力是社会发展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我们要提升软实力,狠下硬功夫,为此应做到: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却又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的行为、群体的行为、国家的行为乃至人类的历史。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