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建有一个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个乡镇有一个以上的民办演艺团队。
第二篇: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调查报告《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建有一个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个乡镇有一个以上的民办演艺团队。
第三篇: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姓名:刘晴
学号:200900052031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专业 :新闻2班
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滨海新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广大农村地区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往往是放在首位的,但却不能忽略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有了印证。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滨海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深入研究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明悉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与实际文化生活状况,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进行一次民意调查,以达到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调查方式
以问卷填写形式进行,印发150份问卷,在滨海新区农村地区进行发放填写,并全部回收。以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比对与分析,进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问卷内容
1、您在您的居住地居住多久?
A.半年以下 B.半年到一年 C.一年到三年 D.三年以上
2、您所在的的小区有无社区文化活动?
A.有,类型多样 B.有,形式单一 C.没有 D.不知道有没有
3、您所在的小区是否有社区文化站?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4、您的居住地有哪些文化基础设施?
A.大型图书馆及阅览室 B.小型报刊亭 C.文艺俱乐部 D.少年宫 E.艺术馆或博物馆 F.音像店 G.电影院或话剧院 H.没有 I.不清楚有没有
5、您在节假日闲暇时间是以哪些方式娱乐的?
A.看电视 B.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C.旅游 D.在公园广场散步 E.听广播 F.打麻将或纸牌
6、您通常经由哪种渠道获取文化信息?(可多选)
A.书籍 B.网络或电视 C.社区文化活动 D.社区公益演讲 E.其它
7、您对社区文化活动持怎样的态度?
A.很好,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B.不错,只是没有时间参加 C.没必要,大家有更重要的事 D.无所谓,有没有都行
8、您认为现有的文焕娱乐设施是否能满足居民的要求? A.能 B.不能 C.不知道
9、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您自身及家人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 A.愿意,比闲在家有意义 B.懒得去 C.看看有多少人参加,人多就去
10、您的年龄?
A.15岁以下 B.15-20岁 C.20-30岁 D.30-40岁 E.40-59岁 F.60岁以上
11、您的学历是?
A.初中以下 B.高职高专或技校 C.高中 D.大专或本科 E.研究生及硕士以上
四、调查结果
1.现状特点
近年来,各街道社区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社区文化服务网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成效。一是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街道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能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给予指导和帮助。政府为加强社区建设,提供场地及其它相关支持。二是各街道、社区能够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各社区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艺术团、合唱团、民乐队、票友协会、秧歌队等文艺团体。社区组建书法协会、腰鼓队、乐队、合唱队、老年艺术团、京剧票友等各种文艺团体,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每逢节日,联合驻社区单位共同进行演出、比赛。是为好的一面,与此同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几点是为分析总结:
1)滨海新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的小区是在建成后3年内没有安装文娱设施的,例如社区内的健身设备。8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并没有社区文化站,日常的社区文化活动也是非常少的。社区现有的文化阵地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近年来,在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基本解决了社区办公场所问题。但是由于在建设社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文化建设所需场地这一问题,导致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场所极为匮乏。目前现有的文化阵地独立使用的少,混合使用的多,且面积很小。一部分社区由于没有自身独立的和固定的活动阵地,一些文艺团体很难在辖区内立足,其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各社区存在着很大的条件差异,开展活动不平衡,有的社区连办公场所都成问题,同时受气侯条件限制大,冬季开展活动时面临很大困难;社区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现有的图书大多是各个单位捐赠的,导致图书质量不高,内容五花八门,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三是社区的现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各社区虽然在近几
年配备了电视机、VCD、电脑以及简单的音响设备,但这些设备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没有保证。
2)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没有积极的求变心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3.5%的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与电视网络有关,基本都是室内文化,如社区内的集体文化活动几乎没有,同时,年龄在30-40岁的居民安于现有的文化生活条件,不求变化,对集体的文化活动并无太大兴趣。群众广泛参与的氛围不浓。当前绝大部分社区居民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如何引导大多数居民实现从“观众”到“演员”、从“受众”到“主体”的转变,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文艺队员主要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中青年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参加社区文艺团体的热情不高。
3)政府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没有固定的保障。在走访滨海新区太平镇郭庄子村委会之后,据副村长表示,在2009年里,政府对于本村的文化建设拨款12万左右。但没有具体的建设计划。而村委会的资金也只是在必要及需要时挪用。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办公经费较以前有所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社区本身的许多事情都受到了经费的制约,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社区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来源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在加上社区的各文艺团队会员交纳的会费以及这些文艺团队商业宣传收入,经费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每次组织文化活动时都要面临经费如何解决的问题,导致一些活动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了,在质量上也大打折扣,致使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很难提高。
4)经济建设过热,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大型的工厂建立,外资的引进,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人们的劳动激情与创造激情不断膨胀,更多的人投身于财富的获得与创造中,因而忽略了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街道、社区干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怎样将社区文化从单纯的文娱活动的认知提高到全面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上来”等,都成为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二是在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时,对文化建设关注的力度不够,导致各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情况不均衡,好的好、坏的坏,不单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怎样去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三是各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携手共同举办文化活动时,更多的是从各自需要出发,缺乏全局意识,不能将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社区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改善社区的文化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所起到重要作用的认识。社区文化是搭建社区与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之间沟通的平台,开展好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社区邻里和睦、有利于干群关系融洽。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将社区文化建设做为重要工作来抓,避免让宗教势力和其它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进入这块阵地,通过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结合社区人文资源,挖掘社区的地域文化,创建社区精品文化等手段措施,使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使社区居民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精神面貌得以改善。
(二)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及各种途径的资金投入。一是街道、社区要积极协调、组织驻街、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街道、社区共建,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设备;二是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三要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当开展参与商业演出等创收活动,为开展活动积累活动资金。这样才能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逐步解决开展活动时所需的服装和道具等问题。
(三)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一是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应通盘考虑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必要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及职务要求聘用;二是要专门对社区主管文化建设的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文体部门要组成文化指导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对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帮助;三是要注重培养文艺团队,各社区要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发现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要努力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促进文艺队伍的形成,重视文艺队伍的培训工作,为社区文艺队和文艺辅导名师牵线搭桥,促进文艺队伍形成人才的再教育、再培养、演出队伍稳定、演出场次提高、演出质量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四)努力搭建社区文化建设平台,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是建议加强核心社区的建设,每个街道建立2—3个功能齐全的核心社区,资源可以与周边社区共享;二是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定期组织社区文艺汇演和文化、体育竞赛,为社区文化团队提供一个展示、沟通、交流的平台;三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报道社区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号召全社会都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第四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16.您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16.您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调查。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2010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XX年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2010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XX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XX年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XX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赤城县文教局卜明方局长告诉记者,全县没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张家口读书。赤城县教育遭遇“双重边缘化”:教育被经济发展边缘化;农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在财政局当副局长九年之久的孟建军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谁都清楚,贫困地区发工资都困难,没钱,拿什么投入?”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能说空话。根治贫困,消除地区差异造成的落差,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危机促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教师出身的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在全县大会直言:“改变一个地方,使这个地方有所发展,领导干部应做到两条:一是深刻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二是要有强烈治理欲望。赤城发展要有后劲,就要很抓教育。否则,愧对人民!”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决定出路,县政府痛下决心增加投入。孟建军对记者报出一组数字:XX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5772万元,XX年8398万元,去年达到10161万元。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不投入,没发展!财政倾斜教育源于切肤之痛。“穷啥不能穷教育”,口号转变成实际,必须用投入体现。
转变观念才能增加投入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地方经济好转,两个条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转教育被动落后的局面。XX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县长负责,各相关局长任委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宣传到位,国家家喻户晓;二是措施和配套资金到位。XX年,享受免杂费和书费的学生8392人。
XX年年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赤城县横下一条心:除了落实中央相关政策,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县级财政投入169万元,生均补助水平按最高标准执行。小学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别高出河北省定标准15元、25元。
与此同时,文教局和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学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农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学念生均300元。去年,全县财政投入生活补贴资金50万元,补助特困生239人次,贫困生1678人次。民生为本,雪中送炭,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贫困生千家万户。
XX年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就全县教育问题深入调查,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县一中校长秦占军告诉记者,“XX年,县里以优惠政策,为教师修建了住宿楼。XX年年,多年来拖欠教师的100多万元补贴和课时费一次性全部解决。”当年,县财政安排特别预算,在全县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录用70位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效缓解。XX年年,赤城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全县gdp增幅4.55个百分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家有三斗粮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贫困必然教育贫瘠,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拍摄地镇宁堡乡水泉村,摄制组为感谢当地村民支持,临别时捐资6万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一堵围墙,两间红砖瓦房,XX年以前,这是赤城县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学。1998年拍摄电影时,水泉村小学有28个学生,现在只剩6位。三年级以上学生被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
“财力充实固然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水到渠成。”孟建军告诉记者,县财政为此做了两件事:一是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资源布局。
XX年,县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整。简单地说,把偏远地区的孩子向中心城镇集中,实行寄宿制,县里按生员多少增大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泉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镇宁堡中心学校念书。
水泉希望小学校长李向平是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18岁高中毕业就在这里代课,至今已30年教龄,见证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历程。1978年李向平当代课老师时,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XX年转为公办老师,月收入600元。XX年涨到了1570元。
“过去的说法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农村教师没吃没喝收入低,我们学校5年换了6位老师。我如今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向平说,这份收入他做梦都没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羡慕!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让李向平唏嘘不已:“为了这6个孩儿,水泉学校没撤。政府重教,体惜贫困地区!”众所周知,集中办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师负担,专职教学,节省开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遥远,无法寄宿,水泉小学因此得以保留。这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
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43户,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来。这几年人减得厉害。没有副业,封山种草,不让养羊。就种一点土豆、玉米,没钱。”水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债有3万元,过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还?现在没有说法。提起教育欠债,文教局卜明方局长介绍说,“一个是‘普九’欠债;一个是学校教育欠债。当年县财政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全县共欠外债960万元,近几年财政多方争取资金,目前为止已偿还债务350万元。还剩600万。教师工资已纳入县财政统筹,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账户。XX年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去年开始,学生上学不交一分钱,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
脱贫从教育做起
XX年年,赤城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5亿元,增幅达65.5%,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极大提升了县城形象。农民进城购房和读书的孩子多了。孟建军介绍说,财政形势虽有所好转,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解决全县2.4万贫困人口温饱、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长王利民介绍说:“‘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环。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2010年,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全县小学调整为33所,初中调整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高调整为1所,职业高中1所。”
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财政如何切好这个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