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5篇)

时间:2019-05-13 09: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一篇: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上学期我们红石中心校掀起了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高潮,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假期业务校长还给我们留了作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工作报告http://www.xiexiebang.com/gzbg/gz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工作汇报《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下一页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宁县二中 段志杰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高中新课程改革,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既注重基础又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顺利完成高中数学《标准》所规定内容,并且能胜利迎战高考,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标准》我们就能领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努力怎么做,该反思什么。通过学习《标准》,明确了《标准》中体现的新理念和该反思的方向

一、《标准》中体现的新理念和该反思的方向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突破点

《标准》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突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具体的以下是主要的: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变化 1.展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体现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 3.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 4.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5.在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生活化情境化与数学化等。

(三)、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 1.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

• 核心数学概念 • 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怎么教(1).集体备课的作用在哪?(2).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3).如何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4).章节的起始课该上什么内容?如何上?

(5).一堂课的引入该怎么设计?(6).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兴趣盎然的学习内容?

(8).课堂教学应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9).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10).数学思想方法如何落实?

(11).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到底如何理解?如何落实?(12).如何理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13).如何理解适当使用信息技术?(14).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活动如何组织?(15).如何能腾出至少一年时间高考复习?(16).怎样才算“教完了”?(17).什么叫“抓基础”?(18).数学概念教学的要义是什么?

(19).如何理解“模块化、螺旋上升”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意图?(20).如何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 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评价

(1).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2).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发展的评价(3).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评价(4).教师实施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建议 1.我们面临的现实 2.教材层面的问题

3.教学层面的问题 4.教师层面的问题 5.新课程的实施建议(五)、基于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

(1)概念和概念解析

(2)目标和目标解析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5)教学过程设计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体会,现就必修3和必修4两个模块的教学与反思和大家进行交流。

二、教学实践方面

(一)、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1.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系统,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在适合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改革。例如必修4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部分改变了以往教材多、繁、杂的公式排布模式,改变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公式通过加工整理成了两大类: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角α与nπ+α(k∈Z)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把很多公式整理总结在一起,利用奇偶性和π的奇偶倍分析总结了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这种编写简明阐述了公式的整体特征,更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在利用公式解题时大大缩短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解题的速度提升,也不会出现符号搞不清楚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也便于教师实施知识总结,是该部分的一大亮点。2.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与先前知识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函数变换的不同顺序路径的异同。

3.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材的每一章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数学典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掌握本章的知识,然后明确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概率一章时教材引用 “五千万幸运儿‘横空出世’” 的通讯报道,阐述了社会上购买福利彩票中大奖的问题以及中奖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章的后续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

每一节的正文描述,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先作渗透,后讲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教材及习题坡度平缓,有些习题采用一题多问,由浅入深的编写方法。例如:在算法初步这一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对它都是陌生的,但真正接触起来,给人的感觉确是平稳过渡,是一种自然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材从学生熟知的鸡兔同笼趣题谈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接着教材中又设计了利用Scilab程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学习本章计算程序语句的问题推向了高潮。然后教材从算法──框图──语句由浅入深地作了详细阐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难使学生掌握。

4.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

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的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高一新教材4个模块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数、向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概率统计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这些知识几乎将原先的教材内容全部涉及,但是看起来“形”散的新教材结构其实“神”不散,现在学习的这些内容都是工具性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储备多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学习。5.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概率部分的章头图是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城市的降水率;在古典概型中引入基因控制问题,分析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问题;在本章最后,教材用键盘设计和排布问题以及“一次性密码本”的设计问题编辑了例题,更深入地阐述了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实际问题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注意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新教材虽然起点较低,但标高却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新教材“下可保底,上不封顶”。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问题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创设悬念: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把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相信不相信?试一试。接着我又出示第二个例子:老师手中的转盘(有多块不同颜色的区域),如果将它自由转动,请你们猜一猜,当转盘停止时,指针会指向那种颜色的区域?(学生发现答案不确定。)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情是现实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这一问题情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和认知基础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诱因,不断地引起认知冲突,然后再根据教材中的事例展开分析,更能用好教材。

2.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有一思考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 x,tan x的大小。在讲授时,我没有讲完题目答案就作了以下变式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小于号“<”将x,sin x,tan x连接起来。

教师提问:

第一、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你能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把要比较的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第三、请大家看图,这三个量谁大谁小? 第四、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第五、当x为钝角时如何?其他范围呢?推广后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这一过程比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好多了,也更好地运用了教材。(2).倡导一题多解,实施分层教学

教材不仅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学材”。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一题多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例如:设2α是第二象限角,则必有()。A.tan α>cot α B.tan α<cot α C.sin α>cos α D.sin α<cos α

本题是比较两个三角函数值大小的问题,先求出α的范围

A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差比较大小:

因为cot 2α<0,所以tan α>cot α。

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求解。B层(中等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比较图象得出结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反思计算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C层(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特殊值或单位圆解决。

特殊值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单位圆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三角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带动他们的后续学习。

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且从中提炼了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3.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4.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我们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文化及数学史料,开展数学兴趣的教育,教材中设计的数学范例和古代数学家探究问题的精神,熏陶和鼓舞了许多学生,使高初中知识衔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学习方法讲座,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2).搞好知识本身的衔接

重视探究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教材必修4将三角分成了两部分: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除作了大量删减,没有将两部分安排在一起。开始并不明白编写的意图,在试教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逐渐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是借助向量为工具来解决论证一系列公式的。教材将三角函数定义、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穿在一起,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完后更容易把他们融为一体。

例如和角公式的推导,教材中用单位圆结合角终边上一点三角函数值的定义,以及数量积的知识作了推导,综合运用了前面已有的知识,教材第143页“探索与研究”又作了新的提问。基于此,笔者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也作了新的推理和尝试,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即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法如下:设两向量坐标与以x轴正轴为始边组成的角为α、β。

此解法完全从向量进入,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向量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应用。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教材、学生、教师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像演戏的剧本)。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

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象演戏的导演)。

三、教学反思方面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5、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

2006、8

第三篇: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校本研究总结报告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实验中,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引领我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让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这一个阶段的校本研究,做如下的总结: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在全国展开,如何使用好新课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换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此轮新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地理组的教师虽然也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是如何在地理课堂上体现这一教育理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很模糊,我作为组长想在这方面做一番尝试,为新课改积累一些经验。

二、课题最初的预设

(一)、研究对象

我校高中学生(高一、二年级)(2008.9~2009.7)我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实际教学中进行反思,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的研究对象为我校的高一、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阶段课题步骤: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2008.9.-2008.11.)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加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2008.11-2009.4)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对以往的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按照课题研究计划,通过反复的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讨论,分析和反思,逐步确立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重心,及与具体教学方法整合的途径,课堂活动的组织等。

第三阶段(2009.5-2009.7)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过程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三、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准备工作:

这一段的准备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学习的内容广泛,从校本教研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到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理论,新思想新做法,加强在这一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年级,研究教材,找准研究的突破口,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课题活动:

确立自我教学反思机制,教学反思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方式,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自觉的实践者,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使教学中的经验得到积累,使经验经过提炼、升华转化为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第二阶段:中期课题活动:(1)、开展特色教学活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年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我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特色课堂教学活动。特色是与以往的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在形式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查阅资料中也拓宽了视野,印象也深刻,同时促进师生互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达到教学相长。(2)、坚持以课例为载体

要使这一校本研究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校本研究的主题。我坚持校本研究的主题以课例为载体。课例的选择具备如下特征:反映新课程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反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反映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反映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3)、不断地坚持“听、说、评课”活动。

让大家都来听课、评课、说课,都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地从教研的角度出发,开诚布公,提出意见和建议,再广泛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和用意揣摩,推敲;再通过多次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往常的成绩进行比较;同时也邀请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使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业务能力。(4)、确立同伴互助协作

同伴互助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没有了同伴互助协作,校本教研就失去了交流与沟通,没有了集体智慧,校本教研难以提高和升华。我的同伴互助协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在备课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论、热点搜集过程中,甚至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都离不开同伴的互助与协作。本组成员从相互协作的教学制度中,也真正体验到了合作的效率以及合作的快乐。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经常与同伴协作,进行备课,讨论,反思。

第三个阶段:阶段总结与交流

校本研究必须有计划地实施,每一个计划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都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分阶段总结,查找问题,积累经验,并及时修改与调整,以尽量保持教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在总结了前面的研究工作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新课程理论上来,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和偏差,并向县教研室的老师请教。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

1、论文《以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宝鸡市校本教研工作表彰会上公开交流,并在《宝鸡教研》上公开发表。

2、完成了一套可供全县教师借鉴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3、研究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节课已经制成光盘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课题的反思和展望

1、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最难、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使我养成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除去工学矛盾不谈,学习资料的不足、不系统,缺乏针对性,也是严重困扰的问题。

2、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我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培训、个别谈心等的方式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

3、我们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诸如不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改善自身的行为,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我体会到:“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对话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实现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在“对话”中形成了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通过“平等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立标课反思

“立标课”使我想到

______________刘玉琴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政、史、地和语文组的部分教师在新教学楼六楼观摩了孙秀琴老师的一节初一地理立标课,通过听这节课和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其他老师的立标课,我感觉到新课改犹如一股春风,带着强大的动力,扑入四中的校园,沁入学生的心田.使我校师生倍感温馨和鼓舞.我校的这次新课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可以说此次新课改之风永远刮下去,那我校明天的教育事业将会绿草茵茵,生机勃勃.这盎然的春意, 必将使我校的教学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课改,我校推行的是“三型六环”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回归学生本人,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我们政史地教研组,将充分利用好本次课改的东风,积极行动起来。利用今天孙老师的标准课型,结合本学科,本人的聪明才智,打磨出符合我们自己本学科的合格课。我们教历史的,不但要努力打造属于我们小科的多彩的课堂,而且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轻松、愉快。做到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和谐相处,相互增长知识和才干。这种境界,是我,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一个朴素的愿望,理想中的一种境界,我们要努力去实现它。

面对本次课改,最初,说心里话,我们还是不太认可的,1

从教十几年了,大大小小的新课改也经历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不消自亡,没有一个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彻底变化的,对本次改革,我们也仍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次课改,却真的激起我们无限的兴趣,因为,这次课改,让学生回归本位了,学生动起来了,说起来了,表演起来了,这些现象是历届改革中没有出现的现象,也是我们发现的最惊喜的地方。原来我个人就认识到: 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人群变了,面对越来越精明的学生们,我们做教师的天天利用不变的方法教学生,还能被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学生们接受吗?我们强硬的给学生们灌输知识,这不是在贻误国家栋梁吗?可是又没有好的方法去改变它,只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穿着新鞋走老路。可是,这几天,我却看到了希望,看到新课改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仿佛我又看见满野的新绿,这真叫人充满生机和喜悦。

今天这节立标课,优点多多,但缺点也不少。

首先,我要说的是优点:课上,学生们进行动手实验操作,向同桌讲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动脑的机会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学生还有点迎接不暇呢? 这样,对比较抽象的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等知识有了比较直观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学生们展示时那种自信、自然的神态是以往我们所没有看见过的。对这种新课型,学生们一定也充满了期待,因为我们看到孩子们久违的笑脸。

新事物的出现,或多或少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这节

课也不例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今天的课我们明显地感觉到造作的痕迹,还有就是问题的提出,没有一个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显然还是在老师的指挥棒下,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像提前做好的稻草人,机械地履行着每一环节的动作。出现明显的造假迹象。

虽然这节课,或多或少地存着点点不如意,但我知道,这万事开头难,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存在某方面的欠缺,我们一定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实践中努力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符合现代孩子们身心发展要求的新型课堂。这次新课改,犹如冬日里的暖阳,一定会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成功的果实一定属于林东四中这片沃土。

2010/9/27

第五篇: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张传国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积极开展“三五七高校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带来一些思考。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在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习题没有时间去写;要么在学习课文时,问题不当,就会破坏语境,还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教师对教材理解到位了,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学。

通过反复研读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方案;认真阅读博文积累大家的宝贵经验;加上自己在课堂中实践反思„„似乎对高效课堂有了一点启发。我认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感悟;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有价值的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无疑又是一次推动教师潜心钻研的大好时机.。

一、课前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堂上,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矗在实施高效课堂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结合目标制订相应的易操作的自学方法提示,让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地去学习,以达成目标。

二、创设学习环境

实施高效课堂,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还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有困难的,小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引导,真正孩子成为学习的 主人。

三、给足练习时间

根据学习规律,学生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20分钟,因此,我在40分钟的时间安排上,重点突出,把重难点内容尽量安排在前15分钟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最好。学生剩下的时间里,安排讨论、练习、拓展思维等等,当堂检测„„要想使高效课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但是,高校课堂并不能解决语文教学上存在的所以问题,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海量的阅读和有序的写作实践活动。

高校课堂,我还在路上。

下载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器乐进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器乐进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引导和合理安排器乐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三年多的器乐教学实践,总结器......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周宏家 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快两年了,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

    课标与桂林山水

    课标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把握课标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程标准在强化双基的......

    说课标说教材反思

    说课标说教材反思 学校要举办说课标说教材的比赛,这对每个老师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尤其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很好的机会。说课标说教材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课标,掌握教材。这次活动......

    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报告 科泉小学闫保付 数学自信息技术诞生到发展就一直是其技术的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为促进数学及数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

    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今年暑假,我们有幸聆听了铜都双语学校汪校长的报告,观摩了三节课,初次接触了五步三查教学模式。通过培训使我们了解了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及做法,受益匪浅。......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把一个班级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设计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