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粗浅意见
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粗浅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农村文化工作,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工作,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必须紧跟形势、更新观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学习;二是经常组织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三是文化干部必须自觉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协管员队伍。基层文化干部、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好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二、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才是做好农村文化工作
1的基础。一是把乡镇文化站建设好,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集聚、辐射的中心作用;二是把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好、管理好,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好场所;三是在自然村建好“文化中心户”。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发挥乡镇文化中心和村农家书屋、图书室等文化场所的功能作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求知、求娱的愿望。
三、培养农村文艺人才,发展农村文艺队伍。
文艺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培养农村文艺人才,建立一支热爱群众文化事业,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文艺骨干队伍,是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把热心开展文化活动和热衷于文化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民培育成农村文艺骨干,扶持民间艺人培养接班人,为他们提供在更大区域范围和更高层次场合中展示、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发展壮大民间文艺团队,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四、保证农村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需要经费保障,组建民间文艺团队、培养农村文艺人才、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更需要经费投入。经过前段时间的调查摸底,发现我站办公条件极差,设备简陋,没有电脑、相机,无法正常工作;各村农家书
屋无专人管理,只有几家建在老年活动室的书屋才有人光顾,大多数书屋图书数量不足,设备简陋,无人问津;文化中心户只存在于形式上;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没有基本的经费保障、没有新一代的接班人,更谈不上发展创新。所有这些都与经费有关,所以我认为必须保证农村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文化站的办公设备要配齐;农家书屋的图书不仅要配齐,还要及时更新,同时配备一名管理员;民间文艺团队人才培养、基本活动需要资金扶持。上级政府和主管单位必须保证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经费,各级文化工作者应广泛筹措资金,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以上是我对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几点粗浅意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新时期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王品(甘肃省秦安县魏店乡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甘肃秦安741600)作者简介:王品(1983-),男,甘肃秦安人,文化助理管理员,主要从事乡镇文化研究i作。导读: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应着眼基层,立足实际,因时制宜,推陈出新地繁荣群众文化,因地制宜地丰富群众生活,因人制宜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引导。真正达到基层群众文化有活力,扎根深,有发展。
一、地方政府要运用职能作用,促进群众文化大繁荣 群众文化活动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繁荣群众文化是—个国家、—个民族繁荣昌盛的生动体现。地方政府要运用职能作用,理顺文化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是统筹谋划,把群众文化列入发展规划。要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来。尤其要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做出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将民族、民间文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全面融入城乡发展的总规划。二是多轮驱动,培育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整合各类文艺人才资源,广泛吸纳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共同活跃群众文化。认真制定和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训计划,打造一支专业的文化队伍。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并建立业余文艺指导组,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示范户的业务指导。举办各类学艺班,储蓄基层群众文化的后备力量。三是落实政策,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投入。除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保证外,政府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经济落后乡镇(街道)的文化阵地建设,保证群众文化必要的经费开支。
二、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铁先要自身硬”,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工作能力,是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先决条件。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包括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创意筹划、艺术技能的指导、科技培训、文艺创作等等。面对新形势,一般的或单一的文化业务知识与特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如果不抓紧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要圆满而有效地完成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认知和要求,从过去单纯的说、唱、跳、看、玩为主,向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渐变。上述隋况,都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扎根基层,汲取营养,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三、结合农村实际,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才会得到群众的热切响应。农村文化只有蕴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才会得到基层的广泛认可,才会具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一是在内容上,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二是在形式上,要追求变化创新。在农村,除了传统的曲艺、社火等之外,健身操、广场舞近年来也成了基层群众的“新宠”。如何才能创造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基层文艺工作者们去潜心研究和细心琢磨。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始终坚持先进性,唱响主旋律,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类平台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四、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新格局 文化活动服务量大面宽,为了顺应群众求富求娱心理和时代发展需求,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新格局,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旨,唱响主旋律。近年来,我们根据群众需求,利用资金扶持,业务辅导,举办培训,组织观摩、积极协调等形式,在全乡有效的开展了家庭文化、村镇文化、文化户的创建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等项目;另外,积极配合省市县文化部门,开展送书、送戏曲、送电影、送文艺、送广播电视等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发挥图书阅览、文化活动、电影放映、文体娱乐、远程教育等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还拓展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群众需求的功能项目,如成立了文艺骨干联谊会、业余通讯爱好者沙龙、书画创作与爱好者沙龙、科技人才队伍等时代感较强的文化组织;同时,倡导、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吸引诸如“自乐班”的民间艺术团体参与各类活动,实现了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搞好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落实职责、理顺体制、接地气,顺民意地推动群众文化的进一步普及、优化和发展;进村入户,探索发现,因地制宜,彰显农村群众文化的原始性和地域性;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因时制宜,促使群众文化向广度、深度提升;深人群众,繁荣基层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因人制宜,给广大群众一种健康向上的引领。(编辑:宋军生)
第三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xiexiebang推荐)
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
摘 要:本文将结合新时期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对策,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对策
群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我国整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一、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特点
新时期,群众文化呈现出结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深层化等特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后,伴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发展大趋势和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员的不断提升,加之现代科技的介入,传统的文化,不断地受到种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于是文化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新景象。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种植文化、企业文化、医疗保健文化、艺术欣赏文化、洒吧文化、歌吧文化、饮食文化、短信文化、广告文化、茶文化等。这就显现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结构多元化。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享受
群众文化建设无论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是在政治文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而在一个地区的物质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群众文化建设也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整个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会到达一个与物质发展水平和群众文化发展水平相协调的高度。当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以前相比,均实现了很大的提高,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享受。
2、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一个国家、社会没有了文化,就彻底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整体文化的全面发展,能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一定的社会约束力,约束各种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因素的出现,这是营造社会和谐环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有利于实现对各种差异性文化的兼容并蓄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而各个国家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以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形式在加强门交流。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政府对群众文化加强建设,是促进各种外来文化得到当地人民接受的一个必要手段。现下,因为各个地域的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一,促使各个地方的群众文化也保持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果没有政府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那么很多地区的文化只会存在于那一片有限的空间内,出不去,也不允许其他的文化元素进来。而一旦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便能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从而丰富本地的群众文化。
三、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
政府在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从我国的文化建设历史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当地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往往是不够的。所以现下,要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的。例如,政府可以将基层文化建设投入有效的用到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基层文化场所等的建设中去,从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确保每年财政对群众文化的投人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幅度。
(二)改善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要正确树立发展观念,做到文化建设工作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群众文化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自身也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能够更有效的建设群众文化,以达到促进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加大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同时还加强城市基层群众文化的有序发展的目的,与时俱进也是一个有效而又有力的建设途径。
(三)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要走进城市各个角落,群众文化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全面的业务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通过自学、相互交流,参加专项培训,不断充实知识,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同时,接受更广的业务技能辅导,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协调能力。
(四)提高群众文化质量,丰富文化活动
新时期,要想激活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必须转变思路。提高群众文化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每逢在的节假日举办全市性职工文艺比赛,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积极推动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快速、准确、及时、有效地传播文化信息,推动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展。
四、总结
新时期,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迎接新挑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理念的要求,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宋清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J].群文天地2011-04-25
[2]新时期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及要点徐金玉[J].群文天地.2011(15)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当今就是要培养现代人、教化现代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上从以下六个方面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论述:
第一,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
抓住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民俗色彩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我市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强大的综合功能和教化功能,新春佳节,各地方人民都要搞一些喜庆的节日活动,诸如耍龙灯、观花灯;文化宫要举办大型的职工文艺演出和趣味文化娱乐活动,地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节日得到集中的体现并日趋丰富、完善。我县群众文化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逐步认识到搞好节日期群众文化活动就能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个时期倾斜,每年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典型点、示范点,使节日高潮期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同时也使群众文化工作不断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民族的振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需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桌球室、网吧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所遗忘。
第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强化职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群众文化工作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应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弥补经费的不足,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文化宫寻求再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就必须要有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市场经济规律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物,发展文化产业,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第四,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比如,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第五,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第六,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
总之,群众文化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我们只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文化部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0-07-14 【生效日期】1980-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文化部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1980年7月14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群众物质生活逐步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各级党和政府文化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群众文化工作干部、文艺骨干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共同努力,群众业余创作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所发展。广大农村、城市、工矿的群众文艺演唱、美术、展览、图书、电影、电视、幻灯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被“四人帮”扼杀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又获得了新生,出现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
粉碎“四人帮”以后,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也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据一九七九年统计,全国有群众艺术馆一百七十多个,文化馆二千八百多个,文化站二万二千多个(其中社办公助和社办文化站一万七千多个)。同文化大革命以前比较,群众艺术馆增加了九十多个,文化馆增加了二百三十多个,文化站增加的数量更多,特别是社办公助和社办文化站绝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内建立的。这些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辅导和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促进四化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据了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局相继召开了群众文化工作会议、文化馆长会议或文化站经验交流会;许多省、市、自治区举办了群众业余文艺调演或汇演;一些地方并举办了幻灯调映或汇映。这些措施对推动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起了积极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来,群众文化工作形势是好的。但是,农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特别是有些老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更是如此。有些地方在贯彻执行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地方消极限制甚至粗暴干涉群众中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有些地方对某些反动、淫秽和封建迷信等活动,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当前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为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一)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全力为之奋斗的伟大历史任务。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大力开展那些配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的任务;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宣传光荣的革命传统;表扬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批判落后和消极事物;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要坚决纠正有的地方对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加以粗暴干涉的错误作法。但是,对那些传播有害的、不健康的、腐蚀人民思想的封建迷信等活动,不能听之任之,要通过说服教育,加以劝阻、制止。对那些无害的、娱乐性的活动要允许其存在。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群众文化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为中心工作服务的革命传统,要结合实际,为各地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但是,应当指出:过去有的地方把为中心工作服务理解得太狭窄了,只准开展那些能直接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群众文化活动,除此以外,一概加以排斥,这就大大缩小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广阔领域,群众也不满意,我们不应当重复这种作法。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当与生产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都是不对的。过去,这两方面的教训我们都有,应引以为戒。例如一九五八年,对群众文化曾经提出过“八个人人”(即人人作诗,人人唱歌,人人画画,人人跳舞……)等错误口号,有的地方抽调大批劳动力脱离生产去搞文化活动。后来,在经济困难时期,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什么群众文化也不敢搞了,放弃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因而,一些宣传封建迷信、反动、淫秽的东西,便乘虚而入,毒害人民的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这是一条规律:思想文化阵地,如果社会主义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活动就会滋长起来。
现在,广大农民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地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大大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这种状况应迅速改变。群众文化工作应把重点放到农村、兼顾城市。边疆地区、老区和山区的群众文化工作,更应加强,在财力和设备上应予以特殊照顾。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照顾民族特点,不能强求一律。
(三)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的原则。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原则,是从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符合群众文化活动的客观规律。
“业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根本特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工农劳动大众。他们的“业”是搞好工农业生产。他们的文化活动应该在业余时间进行。违背了“业余”原则,必然妨碍生产,损害群众的利益,遭到群众的抵制和反对。因此,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一定不能妨碍生产。在农村,更要注意适应农事季节性的规律,农闲多搞一点,农忙少搞一点,平时分散活动,节假日适当搞些集中活动。
现在,有的地方对“小型”原则有不同看法或提出异议。我们认为,“小型”是与“业余”的特点相适应的,又是受“业余”制约的,因为工农群众搞文艺活动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而业余时间是有限的,在业余时间开展小型活动,比较切实可行。“小型”又是与“多样”相联系的,“小型”容易“多样”。这也符合群众对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的需要和爱好。因此,需要提倡小型。但是,并不排除在有条件的地方,于农闲期间和节假日适当搞些中型或大型活动。对于有创作才能的业余作者创作中型或大型的文艺作品,也应予以支持。
二、把公社所在地(小城镇)逐步建设成农村文化中心。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要逐步把全国的小城镇建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许多地方小城镇的工业、财贸、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文化战线既缺少设施,队伍也不健全,与农村新的形势和群众的需要很不适应。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把小城镇建设成农村文化中心。对这一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
近年来,有些地方选择一些经济、文化基础较好的公社(小城镇)进行试点,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小城镇,自从兴办各项群众文化设施以来,面貌焕然一新,过去冷冷清清的状况变得热热闹闹,生气勃勃。广大社员十分满意。
农村文化中心的建设,主要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公社兴办各项文化设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互相支持,所得经济收入除必要的开支外,应用于发展公社文化事业,有步骤地、因陋就简地建设一些影剧场、图书室、展览室、文娱活动室、体育场等。对原有的一些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如书场、茶社等,应加强管理,组织好说书、曲艺等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经济基础较好的公社,具备一定条件并安排得当的,可以试办半工半艺、半农半艺的文艺演出队(剧团),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主要在本公社范围内为农民演出。
要帮助生产大队、生产队建设一些必需的业余文化组织,逐步建立和健全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网。
农村文化中心还在试办阶段,各地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使农村文化中心的建设逐步完善起来。争取到一九八五年全国有二分之一的公社所在地(小城镇)建设成农村文化中心。
三、加强文化馆、文化站和群众艺术馆的建设。
文化馆、文化站和群众艺术馆遭受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十分严重。粉碎“四人帮”以来,他们的工作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恢复,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把加强文化馆、文化站和群众艺术馆的建设,作为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一)整顿、加强、充实、提高文化馆。
目前,有些地方的城市市区文化馆和县文化馆,经过认真整顿、加强以后,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面貌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还有一部分文化馆干部对工作方针任务不够明确,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些地方把不适合做文化馆工作的干部和“照顾对象”安置到文化馆。有些文化馆经费不足,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的设备不全。有些文化馆房舍破旧,没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有的连馆址也没有。
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文化馆建设。对问题较多,工作没有走上轨道的文化馆,应加以整顿。要边工作,边整顿,抓工作带整顿,抓整顿促工作,使这些文化馆迅速改变面貌。
要大力加强文化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不适合做文化馆工作的干部要加以调整,另行安排工作,把有业务专长、身体健康、并有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到文化馆来。各省、市、自治区原有的文化干校,要恢复健全起来,要加强对文化馆干部的培训工作,要求在两、三年内把文化馆干部轮训一遍。文化馆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长期调去出“外差”,以至影响文化馆的业务工作。为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政府文化部门应当给文化馆适当增加经费,添置必要的文化宣传设备。文化馆举办的某些文化活动,如质量较好,群众欢迎,可酌量收费,把这些收入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没有馆址和房舍破旧不堪的,应予解决。
有少数地区还没有设立县文化馆,应当逐步建立起来,做到县县有文化馆。
(二)健全巩固、稳步发展文化站。
公社文化站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层机构。办好公社文化站,对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十分重要。文化部门要同公社党政部门配合,大力办好文化站。目前,全国各地文化站的工作状况不一样,发展很不平衡。对文化站应当采取健全巩固、稳步发展的方针。对办得好的文化站,应当扎扎实实地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对那些有名无实的文化站,要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健全巩固。现在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公社还没有建立文化站,要争取在一九八五年以前分期分批地建立起来。发展一批,巩固一批。文化站的人员要经过考核选拔,加强培训,不能滥竽充数。社办文化站工作人员可按大集体待遇,各地仍应请示地方党委、政府争取解决。文化站举办的某些文化活动,可以酌量收费,社办放映队可以和社办文化站统一管理,放映队的收入可以用于发展公社文化事业。但应注意加强经费管理和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放松文化宣传工作和辅导工作。
城市街道文化站,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巩固充实,努力办好。
有些边防地区、偏远山区、重要口岸或大集镇,可建立国办文化站,以加强群众文化工作。
(三)整顿、充实、适当发展群众艺术馆。
目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群众艺术馆,除个别外,已基本恢复,或者正在恢复筹建;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市)级群众艺术馆,已经恢复、建立了一百四十多个,比文化大革命以前有所发展。近年来,各地群众艺术馆在培训文化馆、站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编写教材、供应演唱材料和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群众艺术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馆人员尚未配齐,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班子弱,业务干部青黄不接,有的馆舍狭小破旧,设备很差。
已经恢复的群众艺术馆,要加以整顿、充实,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正在恢复、筹建的,应配备熟悉业务并有事业心的领导干部,还可从艺术院校分配或从专业艺术团体抽调适合作群众艺术工作的人员,充实群众艺术馆;尚未恢复或设立群众艺术馆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省辖市,应积极创造条件,恢复或筹建。
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虽然都有辅导群众艺术活动的任务,但机构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则有区别。群众艺术馆是在业务方面从事研究和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事业机构,而文化馆除开展、辅导业余艺术活动外,还有组织书刊借阅、科普讲座、举办展览、墙报、幻灯等各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任务。现在,有少数地方国家举办的省、地级群众艺术事业机构的名称叫文化馆,而实际做的是群众艺术馆的工作。我们建议,一律改称群众艺术馆为宜。
四、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专业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工作应当全面领导,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各类专业剧团都要规定一定的上山下乡演出任务,辅导社队开展文化活动。省、市、自治区以上的剧院、团,每年要制订上山下乡演出计划,主要演员都要有一定时间参加这类演出。专、县剧团要经常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如因此而减少收入,文化部门在核定政策性补贴时应予照顾。为农民演出成绩优异的表演艺术团体应予奖励。与此同时,要认真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积极开展自教自乐的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经常的文化需要。
为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政府文化部门对文化馆、文化站、群众艺术馆应加强领导。对他们的工作要有要求、有检查。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要帮助解决。对那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予表扬、奖励,对他们的经验,应予以推广。
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同工会、共青团、妇联、教育、体育、科技、广播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的文件精神,重新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