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数学备课组评课实录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0.10.22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中学高三(7)
*老师这节课是一堂高质量的高三复习课。他从作业分析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这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基本上所有的考题归根结底都是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且解决数列问题也是抓住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处亮点:
1.复习及时,从备课组的评课中了解到这块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也就是说骆老师在周一时已经上了1课时,所以一开始,骆老师先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求数列通项的几种模型,及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非常及时。
2.引出课题自然,骆老师通过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演变、拓展,从而引出本节课题,非常自然。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骆老师非常重视变式教学,这样将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这样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提问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追问,迫使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4.重视总结与点评,对每一类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解答,然后进行总结点评,将重要的结论保留板书。
5.重视个别提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复习课一贯的“炒冷饭”而引起的枯燥乏味,并进行开放性问题讨论,较好的发散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听课过程中发现7班的学生基本上都将最近几天的练习卷,书本,优化设计放在桌上。在课堂中做练习时都在练习本上认认真真的做。这应该是平时培养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中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听课状态。整个备课组意见与建议:
1.建议以后上课能提前一天公布上课内容
2.时间的控制,这节课拖堂拖了好几分钟。主要是在解决等比数列中的前 项和的形式上花时间过长。我觉得这里不需要形成结论形式,而是需要学生掌握利用 求通项时要注意1的验证,如果成等差或等比,时也满足下面式子即可。
3.整节课板书不是很完整。我觉得虽然是复习课,但在讲解解答题时不仅仅分析解题的思路,而且完整的板书整个解题过程也非常有必要。因为现在有许多学生只追求答案,而忽视了解题的规范,解题格式比较差。反过来,如果解题规范了,也就意味着解题思路变清晰、变严密了,所以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课中也要强调解题格式,而要强调格式首先要我们自己在上课讲解例题时就要规范书写。
第二篇:评课实录
评课实录
徐东海:江老师的课线条简洁,结构清晰,整堂课教室里弥漫着和谐、愉快,让听者感到轻松和舒畅。我认为这堂课精彩之处在于:
1、能抓住官能团结构决定性质,特注重断键方式,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得出一般步骤。
2、对于高二学生,由于刚接触还不知道溴这个官能团,可采取多种方式,可先实验再得出结论。
3、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中涉及醇的问题,由于没学必修2故学生对乙醇性质不明确,这里是否应该做适当的调整。
4、整体来说能突出主题
吴泽纯:设计流程不错,对于教材的把握和课程资源的挖掘增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板书简洁,课程的目标十分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主动探究落实。
1、科组应该多听这样的课,尤其是这种优质课程在外面是很难听到的,以往我们常听到的是像乙醇、苯酚等这类物质性质的讲授,像江老师这样敢于挑战新课题的不多。
2、官能团存在于许多有机物中,这样一个课题是否显得太大,所以我觉得课题可否改为卤代烃。
3、本节课主要是突出了探究,但在这也提出一个疑问本节课中提及的醇的知识应还未学到,所以学生的判断应该存在一定的难度。课题中一定要从结构中提出问题,并验证,问题一定要解决。例如反应的断键位置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
4、突出官能团的性质,最好作出性质的比较。
5、注重细节,不能一语带过,要与学生一起定好实验方案提高可操作性。
韩飞雁:语言精练,主题明确。我们现在的教学状况有机实验被淡化,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教学中理论分析被强化,这些上述矛盾处理好不容易。课程亮点:
1、新知识的讲授突出了方法的传授。
2、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但是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部分。
3、开头结尾用同一道题目前后呼应,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场。
4、断键问题如何分析,应该有理论做指导。
李国辉:教学流程清晰。
1、十分佩服江老师对于实验准备所付出的努力。
2、课程的讨论目的是看问题,找观点,让我们的教研活动有收获,有思考,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有乐趣和成就感。官能团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的作用是重点,以官能团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并且掌握其性质。寻找知识主线,引导学生发现主线,并学会以后自己找,从而学会一种学习方法。教学设计中融入新的课改思想。
反思和疑问是:
1、对于这类的教研活动,参与的听课或者讲课老师都应该有主动思考并发言的想法,让自己做到有所得。
2、参与的;老师是否愿意发言决定了是否有可发言的内容。思考应该是老师听课后的主动行为,只有思考才有进步,我们才能教出艺术,通过思考来获得工作的乐趣,让我们能更加幸福的工作。
刑谷布:本节探究课程中的成功之处:
1、断键的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课后的作业不止突出了教学重点,还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卤代烃取代反映中产物值得课下各位老师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和验证,提出更佳的实验方案。
赵放:江老师的课十分成功。思路十分清晰,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程新颖。课堂上有很多新的亮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创造条件做实验。前后呼应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这节课中让我看到我们要教会学生会学习而且还要会考试,而不是放弃考试。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张卫东:教材编者有心,教者用心,收获很大。可以看出江老师做了充分准备,对此非常满意。这节课针对性、时效性强是开展主题活动以来,我最满意的一次。希望这能是个新起点,把这次课做为标杆,不光追求数量,更要看中课程的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做为实验样本学校担负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校本教学研究,对课题要广泛开展研究。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关注学生,而且要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教研活动要注意:
1、专业引领。
2、同伴互动。
3、个人反思。三个要素结合。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每个人学习、思考和进修的好机会,特别是骨干教师上课决定了专业的引领作用,每个人回去能够围绕主题进行反思,为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做成小课题,进一步对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在教研活动中课例只是载体,主题问题不仅仅是评课而是看能否反映主题教学研究。感谢江老师,勇于承担重任,刻苦钻研,这点值得年轻教师学习。此外,提出一点建议:有机化学的教学难点——键的断裂和形成,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放映动画的方式,即形象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加深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
梁庆华:感谢各位老师积极参于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经验,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希望教研活动能给老师提供更多的实实在在的交流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备课组评课意见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评课意见
吴智平: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 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
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李利娥: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邹菊秀、吴文才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2、组织练习时,两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学生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点我认为两位老师在讲评两步计算时要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写好得数,再接着算就不容易出错,练习十四的第3题的第3小问“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好问题后要让学生进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课堂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成长。
赖良忠:今天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取了邹菊秀,吴文才两位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二位老师沉稳大方,精心的课前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两位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1、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由摆纸片,排顺序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两位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先简单回顾本单元知识,然后进行一组数学计算,进而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中,邹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平时听课习惯的养成,学生举手发言,开火车口答,上台表达观点,都井然有序,对于个别学生的抢答,下位等“小动作”,老师都及时给予指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高效率。
4、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亲和性”,课堂语言有趣,肢体语言丰富,体态语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两位老师在学生准备小组活动,都应该先将活动的要求说清楚,不能等学生开始拆信封,取出学具的时候才来说,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学具上,老师的要求就根本无人听从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王小平:两位教师在课程安排上都能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内容展开,练习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知识点贯通整个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得到反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倍”和关系,难点是学生理解“倍”的实际应用,两堂课教师都对这一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理解,不
仅让学生巩固更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评课意见范文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评课意见
周宏标: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教师能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2.教师控制课堂有力。几点建议:
1.课件中有些画面颜色对比不强,教师可适当修改;
2.在引导学生分类算式时,可以再多花些时间,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分类的结果。
陈高明:4月11日下午,我连续观摩了二年级邹菊秀老师和吴文才老师两堂同课异构课,课题是《整理和复习》,内容均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听后感觉两位教师上课的风格各有千秋,特点鲜明。
邹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形式多样化,有趣化,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课的教学中,邹老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融洽。在教学过程上中,各个环节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流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清清爽爽的感觉。
吴文才老师是一位刚入职不久的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堂课中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很不错的(比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堂公开课的表现好多了)。吴老师在课堂中,语言风趣幽默,教态比较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并且能熟练地操作现代教学设备。教材内容熟悉,目标明确。不过,我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中,吴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待加强。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还不够细致,也可能是紧张的原因吧,学生的多次发言没有听清。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操作过程前,须把操作要求与学生彻底交待清楚后再进行,效果会好很多。
以上是我个人对两位教师的课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胡霞:邹老师课堂上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是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吴老师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秩序有点乱。翁薇: 在邹菊秀老师这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流畅,条理清晰,语言充满了激情,练习具有一定得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知识,比如在除法计算练习时,不断的让学生回用乘法口诀来做除法算式。练习课比较容易枯燥,邹老师采用了开火车的形式来进行汇报计算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我这样一名新老师在今后如何上好整理复习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课。同时我有些小小的疑惑,就是在让学生分析求倍数为什么要用除法的问题上,是否可以直接理解为只要是求倍数就是用除法?
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自主或协作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吴文才老师是一堂与邹菊秀老师同课异构的整理复习课,吴文才老师采用的是全班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的形式开课,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在练习课上,吴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充分时间去自主完成练习。课堂气氛很活跃,部分学生在这时候比较容易开小差,需要老师的及时提醒。
总之,吴文才的这堂课,能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汇报练习结果时,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值得学习的。
周玲:听了邹老师和吴老师的课,我觉得课上的亮点大致有以下: 1.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美中不足的是:
邹老师的课件颜色对比不明显,导致学生看得很累。吴老师上课的语气太过平淡,没有吸引力。
吴凯:今天听了二年级邹菊秀老师和吴文才老师师徒结对的两节同课异构课《整理和复习》,听了之后受益颇多:
1.邹老师上课给人一种对课堂掌控熟练的驾驭感,对整个课堂的把握是“胸有成竹”。
2.从上课情况来看,邹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的养成很到位,整个课堂井然有序,让我们很是羡慕,因为有序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学生能去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能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邹老师在上课中注重学生的读题,也就是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常说一些学生粗心大意,也包括了这个习惯没有养成才造成的。
4.邹老师在复习除法中,让学生伴随说出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明白除法的算理;在用数学中要求学生说出列式依据,有助于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5.吴文才老师课堂上语言很风趣,让人感到很亲切,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学习交流氛围。
6.两位老师在开课时都能点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好。
另外,对这两节课我个人认为下面几点可以改进:
1.邹老师的课件中有的地方背景色设置不太恰当,使题目与背景色相混淆,看不清楚。
2.吴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要多注意,对学生“收放”要有度,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注意形象,跪在凳子上,下位举手,不认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等,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第五篇: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
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
2月15日下午第四节课高三化学备课组就张老师2月15日上午第四节综合训练题讲评,高三化学备课组为进一步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开展如何更好地组织试卷讲评课进行研究性听评课,现将评课情况汇总如下:
张老师这节试卷讲评课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课堂设计科学合理,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同时将多媒体的应用和课堂实际合理协调,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导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把三维目标都融合其中,用简简单单地三句话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做对题目而高兴;掌握知识而喝彩;会用学习方法而欢呼”。
2.本节课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针对性、启发性和发展性。特别是训练学生回归教材,寻知识点。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考试的.复习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3.本节课善于让学生明白有时候试卷比教辅还有用处,进而充分挖掘试卷的可利用价值,有一定的新颖性。进行五个步骤的教学法,并充分地与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
4.本节课在师生关系上也进行了一定的突破,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以后考试会怎么样考你,有规律可循。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活跃,各层面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过程并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讲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题目认真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建立错题本,而且做对的题目其中比较好的题目建典例本。同时以题映点(用例题示意学生本节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落实哪些重难点),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
6.思路开阔,提出问题及见解有新意,立足于学生的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复习了旧知识,掌握来新技能!
不足之处: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寻找知识点的教学环放给学生的时间有些紧,如果能在课前把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先列出来给学生,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