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认定和管理工作,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指在山东省内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并居同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法人实体。
第三条凡山东省境内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所有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第四条申报基地的具体行业范围为:文化创意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动漫游戏业、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文化经纪代理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销售业等。
第五条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认定一次。
第六条省文化行政部门是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基地的评选、认定及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对基地搞好相关服务,并从中推荐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申报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符合国家、省文化产业政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服务群众,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主营业务;
(四)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健全规范、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五)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净利润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六)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七)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八)省文化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申报程序
第八条省直、中直驻济的申报企业直接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申报;各地的申报企业向所在市文化行政部门申报,并由其初审、转报。
第九条超出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的文化企业申报示范
基地,应由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第十条申报企业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式10份):
(一)背景情况说明;
(二)当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投资额度及资产规模,税前净利润;重点企业和项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等;
(三)企业的行业、品牌、技术优势及发展潜力;
(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件复印件、国地税登记证的正本复印件;
(六)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七)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必须客观属实,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即取消申报资格,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第十三条山东省文化厅成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四条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第十五条各市文化行政部门和省评审办组织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进行实地察看;省评审办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
评审。
第十六条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认定命名的基地初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文化厅正式命名,通过新闻发布会、工作会等方式举行授牌仪式并颁发证书。
第五章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负责。
第十八条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复查。原则上每两年复查一次。
第十九条组织基地之间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对基地管理、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条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省文化厅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一条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汇报上一年发展情况。
第二十二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基地,将予以警告、直至取消基地称号:
(一)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资格的;
(二)宣传虚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信息的;
(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
(四)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或者其他的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经复查应予撤销称号的行为。第二十三条基地在经营性质、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或有重大兼并重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报告。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山东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鲁文产【2007】3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XXX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经营范围包括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并购、转让的策划、咨询;企业资产管理;财务咨询;投融资管理咨询;房地产信息咨询、企业形象策划等。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承办经批准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动漫设计、制作;展览展示服务;会议服务等。两个公司一直致力于XXX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经过不断的经营和积累,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产业园按功能主要分为:互联网教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企业孵化、众创空间等内容。产业园于201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500万元;项目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正在规划设计建设当中。2017年以来,产业园新建了园区大门,改造了路灯、绿化、市政管网等基础服务设施项目,产业园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安全防护、要素配套完善等实现了大的飞跃。
一、集中力量,稳步提升,强化创建促发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着手促进园区基础设施设备恢复和提档升级,实现了园区功能的新突破,配套设施更加精致完善,环境更具文化个性。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入改造资金近500万元,恢复完成整个园区的水、电、通讯(含电话、网络),包括水、电增容,重设整个园区的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完成整个园区的市政绿化、路灯更换,设置产业园门前(龙凤大道旁)园区昭示性建筑物。二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我们以体现“人文关怀”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设施,引入新的物业公司,改造改进公共服务设施,对主要步道、垃圾箱等进行改造。清理规范标识标牌,按照标准对园区内所有标识牌、介绍牌、公共信息指示牌、园区全景图、导览图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图文并茂。三是外部形象大幅提升。为了提升园区外部形象,我们以规划为先导,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又编制了园区大门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依照方案将对一号门前,一号门至二号门的道路翻新和文化氛围打造等。
二、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促发展
我们提出“用心管理、用心服务、注重细节”的要求,抓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出台和完善了规范服务程序,修订考核细则,做到员工的“一言一行,有据可依;一举一动,有章可循;每项服务,有责可考”。二是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加强全体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技能培训,举办“爱我园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参加人员覆盖到所有员工,培训内容包括政策、安全、管理、服务等产业园工作所涉及的各种 2
知识。三是全面提升园区形象。推出了“产品特色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专业化”的质量目标,“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质量方针和宣传口号。
三、全面出击、深入宣传,提升品牌促发展
从建设伊始,园区在深入宣传上加大经济投入,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深度挖掘区域政策优势。XX区已提出在未来五年将实现建成“一区三地”目标,即建成生态宜居城区、建成高新产业基地、建成科教文化高地、建成休闲度假目的地。当前旅游业迫切需要围绕深挖旅游、文化内涵,加快休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提升,促进旅游、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业态布局,与产业发展思路深度契合,区域政策优势明显。二是深度挖掘教育文化优势。项目所在地从自身条件看,具备人口聚集、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智力资源丰富等客观优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具备成为众多学子创新创业摇篮的先决条件。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和互联网文化教育优势。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多层次、多专业教育办学格局,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
在“两会”上,产业园的有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受到与会人员热议,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提出产业园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提速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内涵”为总体思路,抢占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制高点,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以恐龙文化、新媒体文化产业为主导,互联网文化教育与创意设计产业为支撑,科技、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多层次、多类别的产业格局,最终建成一流的文化创意领域内的产业示范基地。
第三篇: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结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兴隆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为了带动兴隆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挖掘兴隆县文化产业的创意与活力,兴隆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推荐兴隆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水泉乡,国家自然保护区雾灵山脚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与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接壤,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距四市只需1—2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
该公司2005年组建成立,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
兴隆溶洞、燕山地质文化展馆、根雕馆、溶洞管理处、千华大
酒店、游客中心、景区超市、跑马场、大型生态停车场等综
合配套设施。是集旅游景区、度假、餐饮、娱乐、会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公司。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市场营销部、导游部、餐饮部、客房部、厨房部、保安部、维
修部、绿化部、财务部、办公室10个部门,各部门人员均通过培训上岗,各部门主管均为高中以上学历,25岁以上55岁以下,年龄结构合理,管理工作经验非富。其中财务部和办公室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管理上采用以人为本,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兴隆溶洞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文化底蕴为依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企业文化环境,提高文化质量和品味,本着“诚信经营、打造品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带动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经营宗旨促进了兴隆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
公司上接待游客量为10万人次,营业收入600万元,利润总额24万元,上缴税费34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和待业下岗人员就业100余人,解决了部分应届毕业生、待业青年及下岗职工的求职问题。
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文化亮点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地质文化宣传的品牌战略,依托兴隆的地质文化资源,建成了在京津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河北兴隆省级地质公园,主要亮点是公园的核心----兴隆溶洞,其次还有燕山地质文化展馆和千华酒店。
兴隆溶洞是非常罕见的地质遗迹景观,发育年龄达10至14亿年,是我国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与美学价值,是国内外难觅的风景旅游溶洞。溶洞内目前已发现的洞厅三个,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同时还发现有
支洞8处。根据专家论证,溶洞有世
界级景观玉石景观、石吊管、巨石盾、管柱等8处;国家级景观8处,地方
级景观若干处,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
美学价值。这里的鹅管有4.35米,长
度居世界第四位。兴隆溶洞内还有洞
穴神蛙池中的青蛙之迷、崩塌物无水
搬运之谜等多种尚没有科学解释的景观。
兴隆溶洞的景观生态环境良好,洞穴温度、湿度和CO2 含量低,四围山体上已退耕还林、植树,现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科学、美学、生态环境价值均很高。
“中国燕山地质博物
馆”共分七个单元若干子系。
在馆中可以了解地球知识、燕山的地理、地貌、地质遗
迹以及燕山地区的自然风
光及历史人文情况。认知燕
山,熟悉兴隆的历史与现状。
千华酒店是旅游及商务型酒店,四星级标准。内设有79个标准间、6个商务套房、2个总统套房、可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并设有不同规格的就餐包房,其中有能容纳26
桌的宴会大厅、雅间14间。
娱乐部包括KTV、洗浴、棋牌室、桌球室、乒乓球室、休闲厅等。可进行篝火晚会。
有能容纳400人的演艺大厅
(大会议室),还有中会议室、小会议室,可以同时承办不同
规模的会议。有目前一流的设
备设施,确保千华酒店的服务
水平和服务档次。
三、企业在当地文化产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兴隆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兴隆近几年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升级,提升了旅游文化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丰富了当地和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兴隆本土的特色文化,在千华旅游开发公司的带动下,又有一批企业和商家准备投资兴隆的文化产业,推动了兴隆从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
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兴隆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将兴隆溶洞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提高景区文化品
位,拓宽客源市场,纳入旅游环线,提高知名度。计划建设水上
游乐园、射击狩猎场、滑雪场、员工宿舍楼、红梅寺古庙、溶洞二期开发、燕山生态植物园、燕山地质文化展馆扩建、创建4星级宾馆等几个项目。实施大规划、大旅游、大发展,力争在5年内,将景区建成一个在京津地区具有竞争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
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旅游接待规模和接待档次上已逐步提高完善。为了将景区纳入旅游环线,提高知名度,公司正在申办国家4A级景区,硬件设施及软件均需要提高,目前需要投入资金95万元人民币,由于公司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目前资金紧缺,贷款困难,在资金方面需要领导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第四篇:我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
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命名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的决定 各市文化局、厅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文化主管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建设文化产业强省为目标,创出了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单位,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经我厅研究决定,命名陕西省歌舞剧院等12个单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文化演出服务公司等23个单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
这些被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单位,分布在我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门类,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产业项目,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坚持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项目产业化运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希望被命名的单位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奋力开拓,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希望各地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推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单位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它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本地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深入发展,努力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名单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附: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名单
一、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
陕西省歌舞剧院
西安大唐芙蓉园
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古文化街
户县农民画
延安文化艺术中心
安塞民间艺术
凤翔泥塑
华县皮影
陕西富平陶艺村
汉中秦巴民俗村
安康龙舟文化园
紫阳县中国富硒茶观光园
二、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23个):
陕西省文化演出服务公司
陕西省摄影艺术研究工作室
陕西民间艺术品展销厅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
西安永宁迎宾礼仪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阳光丽都集团
陕西神采演出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
延安培植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
铜川市陶瓷艺术研究所
咸阳大剧院
阳沙河古桥风情园
安康汉水文化旅游演艺中心
汉阴县电影公司
平利县西河漂流旅游文化公司
蒲城县兴文麦草艺术厂
宏权皮影工作室
渭南秦源陶艺有限公司
宝鸡博雅艺术公司
宝鸡先歌力都视听技术有限公司
千阳县美苑民间艺术有限公司
陕西丹江世纪漂流有限责任公司
发文单位: 陕西省文化厅发布时间:2005-7-2
2我省命名3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单位
本报讯(记者王淑玲王晓阳)7月19日,全省文化系统第二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命名了我省文化系统首批1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3个示范单位,总结部署文化产业工作。副省长潘连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1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陕西省歌舞剧院、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户县农民画、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安塞民间艺术、凤翔泥塑、华县皮影、陕西富平陶艺村、汉中秦巴民俗村、安康龙舟文化园、紫阳县中国富硒茶观光园。陕西省文化演出服务公司、陕西省摄影艺术研究工作室、陕西民间艺术品展销厅、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永宁迎宾礼仪文化公司、陕西阳光丽都集团、陕西神采演出公司等2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单位。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省文化系统产业机构共有12792个,从业人员55822人,年总产出14.29亿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电影发行放映、音响、网络文化、文化旅游、艺术培训、艺术品、对外文化交流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潘连生就全省文化系统进一步推动和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双重性,处理好产业与事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二、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优质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引资金,开拓市场,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三、培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一支宏大的文化企业家队伍;
四、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五、加快建立一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队伍;
六、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建设。
陕西省将建十大文化基地
本报讯(记者吴玉)昨日,在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上,省发改委向政协委员汇报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目前《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
基本思路: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构筑以西安为中心,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为发展重点,以陕西旅游集团、陕西广电集团、西部电影集团、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2010年成为西部文化产业龙头省份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力争保持年平均增长15%;全省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现在的6.8%增加到10%;通过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把陕西建设成为西部文化产业的龙头省份,使陕西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发展重点:打造十大基地和十大集团
我省将集中力量建设的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为:西安临潼文化旅游产业区、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区、西安高新区现代文化产业创业园、延安革命历史文化区、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园、法门寺文化园区、杨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中国西部影视城、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园、西安御苑生态旅游区。
组建壮大十大产业集团,加快壮大已成立的西部电影集团、陕西省旅游集团和西安旅游集团,使其成为行业旗舰;尽快组建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大型集团;推进《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有条件的报刊组建报业集团;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优质资产重组,筹备组建文艺演出、会展、文物博览、体育等文化产业集团。
第五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实施
本报(光明日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李慧)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结合近年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部日前修订印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自2014年4月21日起全面施行。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集中体现了文化部对文化产业基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和重点支持方向给予了明确的要求,比如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类的企业申报、建设示范基地,顺应了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二是提高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申报命名程序,如增加了“运营2年(含)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60%(含)以上”“最近2年连续盈利”等量化要求。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常态管理机制,新增了“警示”的处理措施,对于示范基地未达到撤销称号程度的一类行为给予“警示”。四是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和服务,针对企业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的情况,对示范基地能够申请享受的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了阐述,引导示范基地用好用足相关政策。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修订实施,对于引导各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做实、做强、做出特色,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