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栖息的生态环境
非遗所栖息的生态环境
2014-6-13马思伟
若河北白洋淀大片的芦苇荡消失了,那取材于此的精巧的苇编、芦苇工艺画恐怕也将难觅踪影。“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除了要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人本身,对非遗所栖息的生态环境、传承场所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因为只有在这些环境和场所中生存的非遗才会得到人们在文化和情感上的认同,脱离了原有生态环境的民俗活动则不再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杜云生说。
为了保护文化生态,让非遗在适宜其生存的社区和环境中得以保存和传承,从2007年开始,文化部命名了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少省区市也相继建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在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和调研中,我们发现,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布局文化生态保护区十分必要。” 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举例说,苏州吴中区舟山村是核雕技艺的特色村落,2010年,该村曾被当地的太湖度假区列入整体拆迁规划中,若不是经过多方呼吁,这个村落险些被夷为平地。为应对这一问题,在今年正式施行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有了这样明确的规定,“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特定区域,设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并逐步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扶持机制。”
第二篇:保护非遗栖息的生态环境
保护非遗栖息的生态环境
2014-6-13马思伟
因地制宜保护非遗栖息的生态环境
若河北白洋淀大片的芦苇荡消失了,那取材于此的精巧的苇编、芦苇工艺画恐怕也将难觅踪影。“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除了要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人本身,对非遗所栖息的生态环境、传承场所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因为只有在这些环境和场所中生存的非遗才会得到人们在文化和情感上的认同,脱离了原有生态环境的民俗活动则不再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杜云生说。
为了保护文化生态,让非遗在适宜其生存的社区和环境中得以保存和传承,从2007年开始,文化部命名了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少省区市也相继建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在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和调研中,我们发现,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布局文化生态保护区十分必要。” 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举例说,苏州吴中区舟山村是核雕技艺的特色村落,2010年,该村曾被当地的太湖度假区列入整体拆迁规划中,若不是经过多方呼吁,这个村落险些被夷为平地。为应对这一问题,在今年正式施行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有了这样明确的规定,“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特定区域,设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并逐步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扶持机制。”
第三篇:让心灵在书中栖息
让心灵在书中栖息
书是精神的食粮。当捧着一本又一本不同的书时,心灵也随着书中描述的天下风光一点、一点静下来……
快乐
读书是一种快乐。不是跟着汤姆索亚去冒险,就是跟着淘气包马小跳玩耍,不是跟着福尔摩斯寻找蛛丝马迹,就是跟着毛小蒙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书是我们的知己,亲密不已,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汤姆叔叔的小屋》虽饱受不平等待遇,但汤姆叔叔崇高的灵魂却让人温暖。《悲惨世界》虽悲惨,但还是有期盼美好的曙光在天际闪烁,正是因为罕见才让人感到欣喜。《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路杀敌,取得真经。《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让人振奋……这些书,让人感动,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享受夏天的午后荷花,享受秋天的丰收,享受冬天的孤傲冷清。书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新世界,在无声无息之间让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郦道元的《三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游历祖国大好山河,大饱眼福。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收获
读书是一种收获,或品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或学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或知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书是时光机器,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学习不同时代的技巧与知识。《唐诗宋词》带来的韵味非同一般,《论语》讲述的大道理让人受益匪浅,《少年儿童万事通》教给的知识让我们崇尚科学。这些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熏陶着我们,让我们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博大精神,让我们博古通今。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吗?
尝尽天下酸甜苦辣,看遍世界各处风光,心灵静了下来。
让心灵在爱中憩息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城,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霜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的一切,早已让心灵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是爱,让心灵找到归宿。
在这喧闹快节奏的繁华生活中,人们给压力挤得喘不过气,人们那颗早已干枯的心,已被一层层烟雾笼掩,眼睛已经没有了光芒,透露出的只有那黯淡无光,死气沉沉的双眼。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有多久,没有在节日时为朋友送上一句祝福了?有多久,没有去享受那爱的滋润了?那颗受爱的温馨,爱,可以使心灵把最美的东西和盘托出,在爱的温暖中憩息。
是爱,让心灵绽放出耀目的光华。
罗映珍,用一个传统女人的思想让世人看到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力量与光芒。一颗是沉睡不起的心,另一颗却是已经被突如其来的痛苦折磨得支离破碎的心。但她用爱挽救了它。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让沉睡的丈夫渐渐苏醒……是爱,让这两颗也许早已分割两地的心灵在此憩息,罗映珍用不离不弃对爱作出了最好的诠译,这两颗赤裸裸的心,最终在爱这片领土上汇合,那都是一颗颗怦怦跳动着的心啊!却因爱再次回到一起。再次宣示爱的艰辛!
也是爱,让心灵懂得了宽容。
马克?吐温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那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一颗懂得爱与被爱的心灵,自然懂得什么是宽容。在这喧闹繁华的世界里,人与人勾心斗角,带着面具,伪装好的心灵,如何去体味过宽容?正是因为这些无聊的生存斗争,才使得心灵日益憔悴,爱,让你懂得对待世间一草一木,都用宽容的心去看待,让心灵在这片爱与宽容交织的梦中入睡……
人生长路漫漫,一缕花香伴我行。累了,就为心灵找片爱的堡垒,让它在那好好憩息……
让心灵在阳光中憩息
当人们工作或者学习累的时候,总会选择合乎自己的方式去放松自己,或者旅行,或者散步,又或者卧床而睡。可是当我们的心灵累了的时候,你又会选择怎样去放松心灵呢?素有日光城之称的西藏拉萨也许是一个最佳选择吧。在那里你也可以放开心中的重石,尽情去享受阳光之暖。哦,在阳光中憩息!多有诗意啊!
摒弃浮躁,让心灵在阳光中憩息。生活总是充满传奇与曲折,有的人或许很平凡却赢得了意外的成功,有的人或许壮志凌云却事与愿违。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当你刻意追求某事物却收获甚微,而当你以一颗平凡之心对之则成功了。浮躁往往是阻住成功的障碍,明明成功触手可及但却达不到。而此时不妨去拥抱拥抱阳光的怀抱,享受阳光吧,让浮躁的心裸露在阳光中慢慢地安静下来,让浮躁的心灵在阳光中憩息。走进阳光中,让阳光抚摸那一颗浮躁的心。
摒弃忌妒,让心灵在阳光中憩息。忌妒是毒药,毒害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800多年前,因为忌妒,昏庸无道的南宋王帝,害了一个忠良,毁了一个王朝,葬送了一个江山。忌妒,蒙蔽了心灵之眼,使人失去了理智,走向歧途,走向错误。忌妒让心灵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心灵,应该在阳光中得到憩息。阳光是宽容的。当你走进阳光里,可以感受它的宽大包容,它从不忌妒任何人,从不拒绝任何人。放下忌妒吧,走进阳光,让心灵去感受阳光的宽容,让心灵在阳光中升华,在阳光中憩息。
摒弃自私,让心灵在阳光中憩息。自私是长在心灵中的一棵杂草。自私,使人低俗,使人沉重。每一棵自私的心总在痛苦的边缘挣扎,挣扎。每一棵自私的心如负千斤重的大石般沉重,步步难移。自私使人无知,无私使人高尚。阳光是无私的,它把它的温暖送给世界,它把它的余晖照亮着黑暗。学学阳光吧,摒弃自私,让心灵在无私的阳光中沐浴,沐浴它的高尚,沐浴它的祥和,让自私的心灵在阳光中被感化,在阳光中憩息。
苍茫人生,雨打浮萍,浮躁,妒忌,自私,都是心灵的负担,是成功的阻碍。浮躁的心,忌妒的心,自私的心,又累又艰难,请敞开你的心灵,走进阳光,沐浴它的沉着、仁厚与无私,接受它的伟大,让心灵在阳光中憩息。
让心灵在诗歌中栖息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万簌俱寂的夜里,当第一声蛙鸣震起心灵的共响,它在哪里栖息?当物欲横流的社会扰乱了我的心扉,我们去哪里寻找安定我心灵的居宿?于是,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中,我稳定了那颗雀跃的心。我找到了让心灵栖息的那片佳境——诗歌
当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将我打入漆黑深渊的低谷。我恐惧了,迷茫了,支离破碎的心灵开始颤抖了,她在天堂与地狱间徘徊。到哪里栖息?到哪里寻找安宁的声音?于是,在“且放白鹿青涯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泰然中,我淡定那颗困惑的心。我听到了让心灵栖息的那个悦音——诗歌
当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将我困入凌乱无绪的麻团。我愤怒了,力竭了,疯狂跃动的心灵开始反抗了,她在和解与绝交中挣扎。到哪里栖息?到哪里寻找给予我帮助的手臂?于是,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宽容中,我劝慰了那颗暴躁的心,我触到了让心灵栖息的臂湾——诗歌
当一次又一次的孤寂将我落入阴暗寒冷的黑夜。我胆怯了,想逃了,狐独寂寞的心灵开始呐喊了,她在坚持和放弃中思索,到哪里栖息?到哪里寻找指引我前进的明灯?于是,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恬雅中,我整顿了那颗躲避的心,让我看到了让心灵栖息的光明——诗歌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缕晨光照进胸膛,第一声鸡鸣引起心灵的共咏。于是,追爱的徐志摩,卫国的艾青,隐居的陶然明,不畏权势、不惧狐独的李白。都将自已那颗最纯洁清净的心灵栖息在诗歌里。
所以,我们,也请让心灵在诗歌中栖息。
第四篇:灵魂栖息的地方诗歌
灵魂,从我的肉体里,剥离出来,游弋于红尘。
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灵魂远远的观望着这烟火红尘,不知道,何处是自己灵魂栖息的地方。
于是,它又向其他方向游走。
来到一座高山,那里有清澈的泉水,有盛开的野花,有奔跑的动物,这个世界,仿佛就是自己灵栖息的地方。
灵魂,停下自己的脚步,在这里安放。
清澈的泉水,为我,唱着欢快的歌儿。
盛开的野花,为我,吐露着芬芳。
奔跑的动物,为我,停下了它们的脚步。
这是个快乐的世界,幸福的乐园。这里,没有硝烟四起,没有尘世的喧嚣。
这里,有一种自然的和谐,一种温暖,一种宁静,一种纯净的美。
这里,没有尘世的尔虞我诈,没有尘世的肮脏龌龊,没有尘世的黑暗斗争。
这里,鸟自由的歌唱着。
花儿,尽情的开放着。
动物们,自由的奔跑着。
没有罪恶,没有战争。
天地和谐,万物安然。
这里,就是我灵魂的栖息的地方。
是我诗歌的世外桃源。
第五篇:生态环境材料
高分子材料论文
题
目
生态环境材料
学
院
理
学
院
年
级
2013级
专
业
材 料 化 学
姓
名
魏
佳
学
号
2013155036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生态环境材料
魏佳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一、定义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对量大面广的材料产品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实现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目的。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不可分离,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开发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取代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材料。还应该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生态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应贯穿于人类开发、制造和使用材料的整个历史过程。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就是一种清洁的,低能耗的低污染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以后材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研究生态材料对现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特点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
①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 3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③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三、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有:① 减少人均材料流量,减少材料集约化程度 ;② 减少寿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使用生态化的生产工艺 ;③开发天然能源,使用藏量丰富的矿物和天然材料;④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使用“清洁”材料 ;⑤使用长寿命材料,强化再生利用,强化生物降解性;⑥修复环境,强调生态效率(性能一环境负荷比);⑦环境负荷小的高分子合金设计;⑧可再生循环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⑨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设计;⑩高分子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材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研究,以下几点已为世界公认:①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l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②用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等将成为一项常规的评价方法;③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再资源化研究将成为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④各种生态环境材料及其产品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其发展的重点。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① 开发高效生产技术,使高分子材 4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料精细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以及生态化;②优化设计,根据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用途进行可降解或长寿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③探讨与环境协调的再生循环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总之,生态环境材料必将成为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学科的新型材料,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该类材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该类材料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几种生态环境材料简介
1.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被细菌、霉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从而使高分子主链断裂,分子量逐渐变小,以致最终成为单体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2.仿生物材料
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功能、生物活性或者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称为仿生物材料。仿生物材料在生物兼容性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制备到应用都与环境、人体有着自然的协调性。已经研究开发的仿生物材料主要有生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仿生智能材料等。组织工程材料是用于取代某些生物体组织器官或恢复、维持以及改善其功能的一类仿生物材料。常见的组织工程材料包括组织引导材料、组织诱导材料、组织隔离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和组织替换材料等。仿生智能材料是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仿生智能材料刚刚出现十余年,但已经发展成为生物材料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智能高分子凝胶材料、智能药物释放体系以及仿生薄膜材料等。
参考文献
[1] 环境材料学.翁瑞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第四版
[2] 生态环境材料.王田明主编 田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12 第一版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3]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师昌绪主编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 环境材料.山本良一著,王天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环境材料导论.刘江龙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6]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王伟中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21世纪新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阳光学习网---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
[9]中国十二五纲要规划生态环境材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