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论文

时间:2019-05-14 08: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环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环境论文》。

第一篇: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土木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09-2班 覃建国3090538226

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自古有之。在自然经济时代,人类与山水相依,与大自然共生,过着天然纯朴的聚居生活。然而,近代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也加速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当人们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技术、设备、材料等)大规模、大范围地建设现代化聚居环境,为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导致沙漠化等各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研究人居环境的生态化问题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营造绿色家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就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相关问题作一 探讨。

一、城市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任务

城市人居环境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声音、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是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交通、城镇、风景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适应群体生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即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心理环境是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它更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随居民个体主观感觉而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复杂属性,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

城市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体现4R原则,即减少使用、回收、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

3.乡土特色。体现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原料、地域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

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便利与先进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便捷的服务方式。

6.环境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7.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8.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居住区环境的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将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人居环境建成理想的生态人居环境,这一追求和建设的过程本文称之为“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任务是通过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生态建设,不断将人居环境改善为符合生态要求的安全、健康、舒适、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应秉持的理念与原则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生态位”和“发展位”共提升的原则。传统发展观以强调经济增长为主,其虽然给经济带来极大的繁荣,但由于忽视对环境的生态保护,造成了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文化趋同、区域差距拉大、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等问题,阻碍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发展经济都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佳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才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不变目标。基于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近年来得到广泛的认同。它要求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应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因此,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中,要做到不单纯为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也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将保护环境与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目标,谋求二者的高度统一和互动性的良性循环。通过区域“生态位”的优化来支持区域“发展位”的升级,通过区域“发展位”的强化来促进区域“生态位”的优化,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生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面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人们最初的反应是保护环境,防止进一步的破坏,继而加强对污染源和危害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希望通过管制、处理和改善,纠正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给自然、人居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外部性,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但是,防治仅仅是生态化的基础性活动,是初级层次的生态化。生态创新则包括生态经济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生态化,以增加生态系统运转化效率,提高生态系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及其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生态创新是环境治理的更高级替代形式。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要求我们突破“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模式,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延伸,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推动生态建设,以生态创新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有效性,实行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建设和生态创新的有机结合。

3.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坚持生态文明、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共同开发。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人居环境是一个大系统,以各种不同视角来分析,该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引入生态学的观念,则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符合生态学揭示的所有生态规律。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这个动态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质、动态代谢功能、物质

能量转换等规律,尊重生态学所阐明的各种原则,包括:反作用原则、优势原则、易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原则、保证多方面安全的原则、边缘效应原则、功能上的一体化原则,等等。落实到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不同层面,我们要坚持生态文明、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共同开发。培育一种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意识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孵化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技术,建造一片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快乐、健康、高尚的生态社区,使它们得到共同发展,整体优化。

三、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乡镇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认为,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如下:

1.建设生态社区。零点调查公司曾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题目是“你最想拥有什么?”,结果超过70%的被访者首先选择了“健康”。可见社区的功能不应停留在解决住的问题,还应为居民创造健康、清洁、舒适、自然的最佳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做出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范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将社区的生态化建设列为自己首当其冲的任职目标。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设计方法,将自然因素融入社区环境中,在经济性的基 础上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完整和谐的系统。创造包括住区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居民活动空间多样性的居住空间环境。

2.发展绿色空间。扩大绿色空间不但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使居民心理上产生舒适愉悦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区位竞争力、发展力。近年来,我国上海市下大力气发展绿色空间的有益做法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应。因此,要改变人们“寸土寸金”的传统思维方式,避免将所有可资利用的空间都用于建设经济用途的人工环境的短视做法;要认识到发展绿色空间直接有利于吸收外来投资和吸引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改善社会环境。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公建庭园、住区外围防护隔离绿地、道路绿化等,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利用其观赏特性进行美化装扮和创造丰富的文化、感情氛围,最为重要的还是它对人居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J发展绿色空间应着重考虑绿化面积及绿化物 种。在确定绿地面积时。应从碳平衡和氧平衡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角度进行总量设计和规划布局。在规划和开发绿色空间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园林绿化观念的局限。强调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绿色空间的功能进行全面强化,为此需遵守如下原则:(1)营造舒适环境的原则;(2)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3)选用适生物种的原则;(4)合理的群落组配原则;(5)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原则。

3.人居环境设计采用生态技术。人居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使生态学的竞争、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得到充分体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工程设计与生态学

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设计,以满足居民的个体需求和生态保育的要求。在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中。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绿化建设均应尽可能应用先进适宜的生态技术,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住宅产业化技术、建筑用钢技术、化学建材技术、新型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水工业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技术等。

4.发展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亦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使人工建筑环境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互为依存与循环的新型建筑。生态建筑注重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植被、原生土壤等,不仅创造了舒适的小环境,也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目前德国已建成了400多座生态建筑,均选用清一色的天然建筑材料,并经过反复检验处理,以确保无毒无害。为加速生态住宅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生态住宅设计与建筑人才的高等学府 ——生态住宅建筑学院,已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建成招生。

5.交通系统生态化。加大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建设发展,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同时道路交通系统的扩展及汽车的普及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空气污染,并进而影响居民的健康、舒适。这一矛盾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困扰着城市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现有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6.水资源系统生态化。水资源系统包括了生活用水的供给、污水、雨水、景观用水等。水资源生态化的目标是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它要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过程中,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工作大多尚处起步阶段。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工程建设规模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式很不相称。

7.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将带来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长,对城市文明和人居环境质量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压力。必须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垃圾排放、处理回收利用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引进、开发和推广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先进处理技术;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培育垃圾处理产业。

8.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主题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一种现代消费模式。它倡导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舒适的生活同时,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消费”

第二篇: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与“雾霾”竞争到底

高二一班 韩佳宏 2015.2.15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经济高速发展,但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亦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近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对临沂、承德两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公开约谈并叫停三个违法建设项目,督促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环境保护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该负责人介绍,2月25日,环境保护部对山东省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公开约谈。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2013年,“雾霾”一度成为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从中国气象局2013年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

那么就来说说城市PM2.5的来源:

第一:是汽车尾气。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但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一些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旧需要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避免雾霾天气的形成。

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第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第五:可生长颗粒,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

第六: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2014年2月20-26日,持续7天的重度雾霾天气更是北京市数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空气质量最严重的一次。部分站点PM2.5小时浓度超过每立方米550微克,达到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的浓度上限,即所谓的“爆表”。

1、对人体产生的危害:(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雾霾天气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4)不利于儿童成长。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影响心理健康。

2、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2)阴霾天气更易致癌。

(3)影响生态环境。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地,另一类就是次生环境问题。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生态环境论文

课程名称:生态与人类生活

主讲老师:牛红玉

学号:2014211859

姓名:李雨晗

成绩:

论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方法

摘要:如今,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原因,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这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影响已达到了不容我们忽视的地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危害以及我们对此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

原因 危害 治理方法

全球变暖已经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危害。这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全球变暖问题对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1.全球变暖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等 ,还有人说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1.2人为因素 1.2.1人口增长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么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1.2.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不可否认,正是因为环境污染而产生了温室效应。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入射的太阳热量,但是又阻止地球热量的全部散失,从而能使地球的气温上升。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便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1.2.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森林面积正在大幅锐减。森林的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吸收的量大大减少,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2.全球变暖的危害 2.1.极地的冰川融化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增高,并且其严重性加大。2.2海平面上升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并且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饮用水也会受到污染。另外,还会出现海岸线后退、海水倒灌、洪水排泄不畅等情况, 进而影响航运、水产养殖业等[1]。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增多,直接威胁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岛屿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2]。

2.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更频繁和强烈

这是由于海水温度变化,使得洋流出现变化,从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是当今人类最具挑战性问题,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它对于海洋生物种群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后果,由其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2.4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2.5生物迁移,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气温升高,气候改变,生物迁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有的物种可能会适应变化的环境,但大多数可能面临灭绝的危害。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系,动植物生存将受到威胁,众多物种濒临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2.6 粮食等作物产量减少

气温升高,旱涝加剧、水资源短缺, 改变植物、农作物的分布及生长力,造成土壤贫瘠,作物生长将受到限制,使许多地区作物减产,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这样还间接破坏生态环境, 改变生态平衡。2.7森林火灾

由于气温的升高,降水会减少,蒸发加强,陆地水分大量流失,造成干旱,增加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2.8加剧河流污染

气候变暖后, 一些地区由于蒸发量加大 , 河水流量趋于减少, 可能会加重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1]。2.9加剧雾霾天气

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3.全球变暖的治理方法 3.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氟氯碳化物是臭氧层的杀手,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必须予以禁止。3.2改善汽车使用燃料状况

提高相关技术,改善昔日那种高耗油状况,使用清洁环保的动能。3.3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发掘地球自身拥有的碳汇功能,这将在减缓全球增暖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3]。我们要加速天然林保护工程,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湿地、调节气候;还可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等方式保护植被,促进碳的吸收。3.4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 提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使用率,进一步开发生物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全面推广新能源。3.5加强相关立法

制定一些限制碳排放、污染气体排放的法案,从立法层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6 采用经济手段

提高易排放 CO2 的能源价格和对超标排放进行罚款、提高能源税等。3.7加强各国在环保方面的合作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须维持区域发展、国家间发展基本均衡。在当前应对全球变暖挑战过程中, 国际社会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 给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

参考文献

[1]傅桦.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06:11-15+21.[2]刘宏文,夏秀丽.浅析温室效应及控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49-51+61.[3]徐冠华,葛全胜,宫鹏,方修琦,程邦波,何斌,罗勇,徐冰.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J].科学通报,2013,21:2100-2106.

第四篇: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

态 环

境 材 料 论 文

班级: 生物工程一班 姓名: 樊罕

学号: J1309120139 _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目录

0前言................................................................................................................................................3 1生态建材........................................................................................................................................3 1.1生态建材的概念.........................................................................................................................3 1.2生态建筑材料的特点.................................................................................................................3 1.3生态建材发展的基本原则............................................................................................................4 1.4生态建筑材料的分类.................................................................................................................4 2无机生态建筑材料.........................................................................................................................4 2.1水泥混凝土的生态环境化.........................................................................................................4 2.1.1高贝利特水泥...................................................................................................................5 2.1.2少熟料和无熟料水泥.......................................................................................................5 2.1.3低温再生水泥...................................................................................................................6 2.2生态陶瓷.....................................................................................................................................6 2.2.1抗菌陶瓷...........................................................................................................................6 2.2.2陶瓷透水砖.......................................................................................................................7 2.2.3 木材陶瓷...............................................................................................................................7 2.3生态玻璃.....................................................................................................................................7 2.3.1自洁玻璃...........................................................................................................................7 2.3.2泡沫玻璃.............................................................................................................................7 2.3.3 工业废渣微晶玻璃..............................................................................................................8 2.3.4 复合防火玻璃....................................................................................................................8 2.3.5 玻璃马赛克........................................................................................................................8 3结语................................................................................................................................................9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浅谈生态建筑材料

樊罕(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摘要: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所关注。如何把生态学运用到建筑领域,造就“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设计一大热点。开发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利用由固体废弃物所制造的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绿色建材对于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生态材料 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

0前言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为基础,与环境承受能力相协调。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能源消耗,有害气体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这些影响都和建筑用到的建筑材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材料及其运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开始探索开发既具有良好性能和功能又有利于人类的健康而且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及其制品,即生态建筑材材。

生态建材的研制与使用对于生态建筑设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建筑综合了建筑学、生态学和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把建筑筑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无污染的生存环境。建材行业对资源和能耗的巨大消耗、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力图寻求最佳的建筑材料,以达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1生态建材

1.1生态建材的概念

生态建材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等过程中,对环境负荷最小且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1.2生态建筑材料的特点

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所以其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环境污染小,避免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再次是容易回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收和循环再利用。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生态建筑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原材料的选取尽可能少用天然材料,多用废弃物。

(2)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3)在材料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4)材料的设计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为目的。(5)副产品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环境负荷小。(6)具有地方特色,降低运输能耗。(7)包装材料尽量少。1.3生态建材发展的基本原则

生态建材要从材料的生产原料、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使用工程和废料处理等五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其对环境的

1.4生态建筑材料的分类

不同的研究者对生态建筑材料的分类不同。有研究者认为可分为:天然建材、循环再生建材、低环境负荷建材和环境功能性建材;也有研究者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加上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复合型建材;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根据生态建材的性能分为:节能型、利废环保型、安全舒适型、保健型和特殊环境型。

2无机生态建筑材料

2.1水泥混凝土的生态环境化

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是指与地球生态环境友好的混凝土,目前其生态化的技术途径主要有如下三种:

(1)降低制造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技术途径主要通过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来实现,例如采用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工业废弃物作原料生产水泥;又例如利用火山灰、高炉矿渣等工业副产品混合生产混凝土,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少占用土地。再生混凝土是将用过的混凝土粉碎作为骨料再生使用,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废弃物、骨料物质、石灰石资源、二氧化碳的排放等问题。它也是水泥混凝土生态化的一种主要技术

(2)降低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技术途径不是通过生产混凝土自身来降低环境的负荷,而是通过使用方法来降低环境负荷。如通过提高混凝土的耐性来提高建筑物的寿命;或者通过加强设计和管理来提高建筑物的寿命,混凝土延长了寿命相当于节省了资源、能量。

(3)利用混凝土本身特性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技术途径是利用其本身具有降低环境负荷的能力来降低周围环境负荷。例如多孔混凝土,它本身含有大量的连续小孔隙,单个孔隙和孔隙相连时其性质会很不同。通过控制不同孔隙的特征和孔隙量,可使混凝土有不同的性能,如良好的透水性、吸音性、蓄热性、吸附气体性能等等。利用混凝土的这些特征,已开发出许多新品种,例如具有排水性的铺装用制品;又如具有吸音性、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具有调湿功能以及能储热的混凝土制品。

2.1.1高贝利特水泥

高贝利特水泥属于硅酸盐水泥系列,其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与硅酸盐水泥大致相同。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热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碳酸钙的分解;二是高温矿物的生成,主要是阿利特的生成。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成温度一般为1450℃,其中贝利特的含量为20%~30%;而高贝利特水泥熟料中的贝利特含量为50%~55%,贝利特的烧成温度为1200~1250℃,所以生产高贝利特水泥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降低CO2、SO2以及NO2的排放。另外,高贝利特水泥原料中钙质原料的含量较低,可减少石灰石的用量,也可选用品质较低的石灰石。高贝利特水泥的3d、7d强度比通用硅酸盐水泥低,但28d强度基本持平,90d强度会超过通用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比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低,干缩小,抗冻性及抗碳化性好。

2.1.2少熟料和无熟料水泥

少熟料和无熟料水泥是指在水泥中少使用或不使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一类水泥。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火山灰、硅灰、钢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渣、煤矸石以及石灰石粉等。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采用混合材取代部分水泥熟料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标准。在欧洲,掺混合材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掺混合材的水泥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掺混合材不仅节约了能源,使废渣得到了二次利用,而且在某些方面可以改善水泥的性能。少熟料水泥中的混合材通常需要在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水化反应,无熟料水泥通常需要添加碱组分来激发水化反应。无熟料水泥方面研究比较多的有碱矿渣水泥、石膏矿渣水泥、钢渣矿渣水泥以及砌筑水泥等。

2.1.3低温再生水泥

我国正大力发展基础建设,这必然会导致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废弃的混凝土要达到近亿吨。国内外学者对废弃混凝土利用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低温再生水泥是从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水泥石粉末,在650~700℃下煅烧所得到的水泥。再生水泥降低了水泥行业的能耗,而且高效地利用了废弃混凝土。胡曙光等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胶凝材料对水泥水化的影响不同,其中在650℃下煅烧得到的胶凝材料可以加快水泥的水化和改善水泥的凝结硬化性能。

2.2生态陶瓷

2.2.1抗菌陶瓷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但是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1996年,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事件,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和近年来的禽流感,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抗菌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陶瓷是陶瓷产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抗菌新功能的陶瓷材料。抗菌陶瓷根据抗菌剂的种类可以分为3种:金属离子掺杂型抗菌陶瓷、光催化型抗菌陶瓷和其他抗菌陶瓷。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干燥胚体的表面添加抗菌剂;另一种是在陶瓷所施加的釉中添加抗菌剂。金属离子抗菌剂主要是Ag+和Cu2+,其作用机理是这些金属离子可以固结生物体中的蛋白质。我国有很多学者对TiO2光催化抗菌陶瓷进行了研究,TiO2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氧化物,光照射使TiO2表面产生空穴,这种空穴与表面吸附水或OH-发生反应生成•OH。•OH可以氧化大部分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生成对环境无害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的CO2和H2O。其他抗菌陶瓷主要是通过多种抗菌剂复合使用,产生良好的抗菌效果。

2.2.2陶瓷透水砖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越来越多,这些路面由于透水性差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雨天排水不及时易引发事故、雨水进入地下水的渠道受阻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陶瓷透水砖是以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为原料,经过粉碎、压制成型、低温烧成等工序制得的具有一定的透水功能的建筑材料,将其应用于城市路面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而且可以吸收车辆噪声。吕淑珍等以萤石尾矿和珍珠岩废矿粉为原料制得陶瓷透水砖,该产品完全达到了透水砖的技术指标。

2.2.3 木材陶瓷

木材陶瓷是一种采用木材(或其他木质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浸渍后,真空碳化而成的新型多孔质碳素材料,其中的木质材料在烧结后生成软质无定形碳,树脂生成硬质玻璃碳。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陶瓷产品,但它的许多特性与多孔功能陶瓷相似。木材陶瓷的断裂韧性很低,与冰相似。木材陶瓷的摩擦因数几乎不受磨材料的种类、粗糙度、润滑剂和滑动速度的影响。它也可作电屏蔽材料,同时它的远红外放射率和反射辉度与黑体相似,由于人体多靠远红外线获取热量,因此,木材陶瓷具有发展成房暖材料的巨大潜力

2.3生态玻璃

2.3.1自洁玻璃

自洁玻璃是指表面具有纳米级光催化剂TiO2薄膜,在光照作用下能自发地分解表面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的玻璃。自洁玻璃表面具有超亲水性、亲油性和光催化性。在阳光作用下,TiO2半导体以其特有的强氧化性使污染物分解成相应的无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2.3.2泡沫玻璃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泡沫玻璃是一种以废玻璃或其他各种富含玻璃相的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磨细、添加发泡剂等材料,均匀混合形成配合料,再将其放置在特定模具中,经熔融、发泡、退火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气孔占体积80%~90%的隔热、隔声材料。与其他无机隔热材料相比,泡沫玻璃具有导热系数小、不燃、不吸水、可锯可钉、强度高等优点。很多学者对泡沫玻璃这种生态材料进行了研究,方荣利等利用粉煤灰研制泡沫玻璃,通过试验得到了各原料的配合比,制得的泡沫玻璃质轻、高强、保温性能好,为粉煤灰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涂欣等以废玻璃、脱镁硼泥为主要原料,探索了制作泡沫玻璃的最优配合比,并对发泡剂、助溶剂等添加剂的掺量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气孔分布均匀的泡沫玻璃。

2.3.3 工业废渣微晶玻璃

工业废渣微晶玻璃是采用工业废渣或尾砂等作为原料制造的矿渣微晶玻璃和灰渣微晶玻璃等,它不仅因为性能优异、使用广泛、价格便宜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合理使用天然资源及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2.3.4 复合防火玻璃

复合防火玻璃是由两层以上的平板玻璃间含有透明阻燃胶黏层而制成的一种夹层玻璃,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有一定的抗冲击强度,存放稳定性好,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广,可按用户提出的规格和要求加工,因而被广泛应用。

2.3.5 玻璃马赛克

玻璃马赛克一般采用熔融法和烧结法制造,以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纯碱、着色剂和乳化剂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化后,链板延压法成型、退火而成。玻璃马赛克不仅具有色调柔和、朴实典雅、不变色、物理化学性能良好、不积灰、坚硬耐久、表面光滑、因雨水自洁而历久常新等诸多优点,而且它与水泥黏结性能好,施工方便、价格便宜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内外墙装饰。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3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生态建筑材料得到了广大建材研究人员的认可。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和生态材料方面的研究比我国起步早,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材料研究方面走过的弯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不同国家生态建筑材料的标准不同,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及资源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吴清仁,吴善淦 《生态建材与环保》[M].化学工业出版社 2.邹惟前 邱昌兰《太阳能房与生态建材》[M]化学工业出版社 3.崔源声 邢世俊《绿色建材与家居装修》[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4.张玉祥《绿色建材产品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5李爱民等.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建材科技.2005(5)

第五篇:关于生态环境的生物论文

关于生态环境的生物论文

摘要:生物圈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基础,我们理应珍惜它、爱护它,然而现在却有一部分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去破坏它,致使整条生物链,以至整个生物圈受到严重的破坏,正文:很多年前,在宇宙的深处,有一个美丽的星球,他就是我们千千万万条生命赖以生存与栖息的地球。这里森林茂密,绿草丛生;这里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这里生气勃勃,百花争艳;这里欣欣向荣,呈现出浓浓的绿韵。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里安详而又快乐的生活着。这里每天,小鸟在枝头低吟浅唱;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花儿在天空下会心微笑…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里共同合奏起生活的交响乐,美妙的音符充实着我们的地球家园。然而,当人类进化最高等的生物,成为地球的主宰者时,这里却时不时地演奏出不和谐的音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幅幅美妙的蓝图,将会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梦想,永远地留藏在我们心里…

人类是自私的,为了满足一时的经济利益,便大量乱砍滥伐,使得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开始逐渐地衰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50%一度降至16.55%,而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为27%,将近是我国的两倍!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我国的有关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测算,测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按照现在的速度减少,那么在未来三百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低于10%!难道我们不应为此感到震惊吗?不仅仅是我国,现在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森林,那么八百年后,世界上的沙尘天气将频繁出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是贪婪的,我们所在的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据科学家的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大约在500万——1亿中之间,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这么多的生物共同造就了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生物圈。而我们人类懂得珍惜这可爱美妙的生物圈。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将大自然淘汰。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存在着生存竞争,有的物种之所以在地球上消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致使环境恶化,物种逐渐减少甚至灭绝…,人类为了所谓的“致富”而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致使一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例如白鳍豚,现在世界仅剩约200——300只了;还有朱鹮,当时被发现时仅剩7只,而现在也不过200多只;还有藏羚羊,在青海省的分布密度从最初的3—5只/平方千米降至0.2只/平方千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被作为“毛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难道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人类对于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存,而且已经达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地步…

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迄今为止,生物圈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应该去珍惜它、爱护它。我认为我们应切实履行以下几点:

1.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2.节能排放,珍惜资源

停止对于濒危生物的捕杀

禁止过度开垦耕地,保护土地资源

5.废水需进科学处理后,才可排放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控制人口数量,抑制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

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理应珍惜它、爱护它,并对它进行改善,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或许,我们现在并没有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行为而感到后悔!我们不要一错再错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下载生态环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环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特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保护野生动物的论文(精)

    -- ●Vol.28,No.92010年9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 ”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是江苏沿海地......

    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建议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处于复杂多样性的特殊时期,决定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更应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论文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浅谈城市边缘区村屯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城市边缘区 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师:22 学生:22 2222年10月8日 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环境污染和......

    保护呼伦贝尔生态环境形式与政策论文

    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 摘要:近年来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重中之重,在“十八大”中生态保护也作为单一章节重点强调,本文围绕十八大精神,浅析内......

    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网络资料分析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影响IT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环境......

    高职教育的管理生态环境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最近几年国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有明显的增加,对于不同程度不同等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