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片《邓小平》观后感
原本的我对邓小平爷爷的生平并不是很了解,也从没想过要去了解过。仅仅是知道他是亲切的邓爷爷,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1979年春天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那一位老人。是那个用这样的一句话,发自肺腑饱含感情的这样一句话——“我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赤子。
直到我看了影片《邓小平》。
影片讲述了邓小平同志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及所取得的成就。
邓小平同志给毛主席写的信终于是有了回复,那时的他苍老的脸上布满笑纹,明明是老人的模样,却让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孩子的天真笑颜。邓小平终是被恢复了他在党内的职务,并被选为中央副主席。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深深地意识到经过十年文革的中国太乱了,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严重摧残。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科学教育作为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请来几十位有过突出贡献的现在各地接受劳动改造的老教授、老专家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景润的那一段。昏暗逼仄的弄堂,狭小的房间,却是堆满了书籍,堆满了各种演算纸。那个咳嗽着不停演算的人流下了不可自抑的泪水。那些压抑的泪水背后是多么汹涌的感情。十年啊,终于是等来了这一天。教育工作座谈会开始前那些重逢的喜悦印衬着十年的辛酸,那些对中国未来的担忧诉说着拨乱反正的艰难。终于这些担忧在这些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面前转化成了坚定前进的力量。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把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当时人们也许能够感觉到要有些什么不同了,可是当这些洋溢着新生的滚烫烫的火热热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铺天盖地而来时人们有没有被惊得措手不及?感叹着这是意料之外的奇迹?中国农民走上了联产承包的富裕之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概括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可是在这成功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挣扎与决绝?在工业方面,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公私合营,还提出了提高资深骨干的工资,提高工人们的工作待遇。依稀记得那时那些淳朴憨厚的脸上露出的欢欣笑颜。那些微小的感动;试办经济特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不由想到网上搜索的邓小平经典语录中那些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论断: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我们不能要求百年前的马列主义帮助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胆子要再放大一点,眼光要再看远一点。在视察南方的时候,面对经济特区的繁华,邓小平于随行人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两手抓,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人民民主和道德法制。这样深邃的思想。这样的高瞻远署。
一夜之间,深圳由一座小渔村变成了一座日新月异的繁华大都市。不得不惊叹这改革效果之显著,改革力量之巨大!
。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不仅仅是歌颂邓爷爷的伟大功勋,更是表达了广大中国人民对邓爷爷的爱戴与感激。人民大会堂的火锅宴上,邓小平鼓励工商业人士举办实业,吸引外资;针对国内外的种种猜测,邓小平向外国记者明确表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的旗帜。当时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内很多人抱着毛主席的“两个凡是”不肯放手,谁要是违背了“两个凡是”,就是反对毛主席,反对党。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肯定毛泽东思想,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不但纠正了个别人在“两个凡是”思想上的错误,而且维护了党内、国内的思想团结。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会谈中,邓小平义正辞严地表达了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保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看完这部影片感慨颇多,真实地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人格魅力。于是上网搜索了关于邓爷爷的生平事迹。看着这传奇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已是彻底地被惊住!
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我的父亲,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这样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而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还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始终保持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还记得影片的最后,他说了:“我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一句发自内心却平常的话语,感觉意义却是如此深刻,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深情,伴随着他走过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走过了崎岖坎坷的“三落三起”,走向了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他的心始终与人民连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他的一生闪烁着伟人的光芒。
第二篇: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观邓小平影片有感
这部电影,平淡而真实,将历史娓娓道来,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坚强而高大的身影在渐渐清晰。当白色的字幕慢慢的涌上黑色的荧屏时,我禁不住地庆幸、感动与自豪。如果说中国有了毛泽东而逃离了帝国的铁爪,那邓小平则是拯救了亿万饱受贫穷的中国人。中国有了他们,结束了苦难的日子,迎来了新生。
但总是很难说清究竟是邓小平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邓小平。换做是谁,都不可能把“三起三落”的曲折人生看得如此坦然。但在面对这一切困难局面时,他总是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让他在中国危难的时刻更有实力挺身而出,承担历史的重任,创造中国的奇迹。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许这也正是支持邓小平打不到的真正原因。电影看过无数,伟人的故事也听过不少,但如此平易近人的伟人形象却是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在天安门前走过的人民队伍打出了“小平同志好”的红色标语,打着标语的人们兴奋而又庄重的表情和邓小平高举示意的右手像是一幅画,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得邓小平与学者们围坐在一起探讨如何发展新中国教育业时的场景,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故作的官腔,有的只是满心的急切与讨教。“腰杆直”更是邓小平的有一大特点,邓小平在第一次被打倒后连写两三份检查,指控者仍不满意,邓小平坚称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别的可说了。说罢,邓
小平“把腰杆一挺,直直地站在那里,不愿为此再费口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什么要坚持,什么要废除,干脆利落。就是这样的品质让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走在时代前端的政策可谓迎来了很多的不同的声音,但邓小平的坚持与强硬让中国挺了过来。“就算天塌下来,大个子顶不住了,小个子一定能顶住!”这就是当时的领导人们的信心,改革开放是必然的,一国两制是必须的,而最终中国取得的成就也让那些非议嘎然而止。
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这位智慧的老人,即使是一部电影,也让我深深地折服。儿时不懂事,也只是从大人口中得知有一个邓爷爷和毛泽东一样,也曾是国家的主席。而现在,我不但了解了他,更明白了国家主席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人要看得比十几亿人都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承担起所有的期望。我认为与其说是历史成就了邓小平这个伟人,不如说是邓小平成就了中国这段辉煌的转折史。他的智慧、豁达与强硬成就了新中国灿烂的明天。
光与影的结合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更是为伟人坚强不屈的精神与对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对制度的灵活与对原则的坚持、对发展的智慧与对生活的豁达、以及对人生的年轻心都是值得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的。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创造更美好的中国!
第三篇:影片观后感
《》
-影片观后感
05031301 2013301303
马健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年少的电影。
十一岁的单亲男孩从孤儿院逃离,母亲一意寻找爱情,嫌儿子在家里是累赘,不愿收留,于是小男孩寄住在一间弃船上,靠捡易拉罐和废铜烂铁为生。弃船对面一家富家女孩,大概相同年纪,但因为容貌不出众,受人冷漠,与小男孩成了朋友,甚至相约“私奔”,终被貌美如花的姐姐设计,没有走成。
这是一部有关孤独的电影。
年轻母亲寻寻觅觅,四处找寻真爱,找到的却只是男人床上的疯狂。置亲骨肉不管不顾,放纵的肉欲填补不了虚空的魂灵。男孩无处投奔,被母亲赶出门之后深情地痛哭。笔者多成想,孩子乃爱情的结晶,却成了情爱的牺牲品。女孩没人爱是因为不漂亮,问起愿望,答“做个老处女”,讽刺的是,她最希望的仅仅是有人亲亲她的嘴唇。孤独,如果孤独是自找的,有情可原,如果是外人强加的,无论外人是总统,借口,金钱,女人,还是制度,白天没时间,夜晚也要诅咒。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他更多时间根本不孤独。就算是那个貌美的姐姐,在夕阳下湖塘边,还是孑然一身,窗户前偷偷打量,形单影只。如果妹妹出于同病相怜而与小男孩交好,姐姐幼小的心灵却被浸染了成人世界的地位感优越感,实属孤独的翻倍。
这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电影。
“诗人”男孩,因为“复述”了一首《我的颂歌》,被人嘲笑,老师,孩子,无一例外,即使小男孩擦抹委屈的泪水,谈到理想还是答“想做一位诗人”。有人说,所谓理想就是坚持,下一秒扛下来了,理想便实现了,而我宁可为自己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只为不让欲望与理想一起水涨船高,只为不亲自目睹梦想实现的刹那,上演的另一场烟花落寞。但我始终为有理想的人加油,因为没有理想的人连欲望和悲剧都不曾体验。
这是一部有关乐观的电影。
黄色的暖调画面贯彻始终。无论怎样无助,小男孩拒绝堕落,拒绝与混混为伍,拒绝烟酒。得知破烂地的猫儿被淹死,后悔不已。而儿时的摇乐玩具毕竟代表了男孩的希望,最后绝望了,一狠心将玩具扔了,但还是跳入寒冷的河水里将它捡回来。生活永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热恋时的那么美好。《V字仇杀队》里炸掉政府大楼,不是为了彻底颠覆或者改变,只是为了给人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足以让一个人下得油锅,上得黄泉。
总有一种寂寞,不断盲目寻找爱人,最后只是无尽的寂寞。
总有一种自卑,只是需要一个亲吻被证明。
总有一个笑声,咯咯笑进你心窝里。
总有一篇乐章,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总有一种陪伴,习惯成自然。
总有一种力量,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也拒绝与堕落为伍。
总有一个理想,即使众人嘲笑,你依然坚持。
总有一个长者会跟你说:“孩子,这就是生活”
因为看的时间已经是后半夜,困倦中难以全情投入,可细节依然震撼心灵。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惊叹小孩子们怎么这么会演,是灵气的问题,还是心智...怎么形容呢?心智.....看了这片子后,就很感激我妈妈,她真是个好女人。妻子和母亲都做得很好~
看到小猫那段,真想伸手把它们全抱过来。那小孩后来说的话也厉害~生活就是存在,名字不重要,存在方式也不重要,活着,想活着就可以了。而其它所谓的遭遇、所谓的堕落、所谓的尔虞我诈、欺凌凌辱、被亲人抛弃,都不重要,甚至没有阳光只有黑夜也可以,没有布料有塑料也可以,没有温暖有火也可以。
今天被一个干干净净看似真诚的男子介绍护理卡,他说了半天,我说,我用不着这些。他说,你不用护肤品么?你多大了?我说24,他说,比我大哟......周围的女人,各个年龄的,都趋向于精致,而且面部最为精致,相对而言,我的面部却最为邋遢~~~我是女人,我不知道这样的懒散自由还能坚持多久,但,这是我的一个坚持,更直接的体会自然,更直白的存在,也是我的追求。
片子里,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姐姐对男孩的态度。是讨厌还是妒忌?是讨厌妹妹还是讨厌他?是保护妹妹还是保护自己的自尊?
他的妈妈真是个疯狂的女人,疯狂的女人都不适合做妈妈,但疯狂的妈妈却总有个很特色的小孩儿~这小孩儿比生他的人疯狂,却比他们更有魅力。
对孩子有种很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他们的反叛和不负责任;一方面是他们的善良单纯。生活的两面性也如此。或者说,生活介于人与自然之间,所以生活的两面性更明显。
自然本来是最单纯的,却被人类搅乱,而生活既保留了单纯性,又处处体现着混乱。可自然需要搅乱它的人生活着才能被感受存在,感受它的单纯,所以,活着吧,不要想着生死的问题,如果,你很虔诚,就别对自然太多索取,对生活太多抱怨。因为你本来只是个媒介,需要消耗资源的媒介而已。
第四篇:影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为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观影片《春风化雨》有感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陈桦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学生们关上房门,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污秽。学生们为学校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狱。这座地狱像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异类”教师基廷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压抑的生活状况。他摒弃了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剧情看似简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时内心深处会跟随剧情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片段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学生尼尔按照基廷的要求朗读教科书上一篇关于“如何理解诗”的导论。文章的作者矫作地以数轴的方法分析诗歌创作,显然是一篇学究味十足的说教。基廷老师说道:“鬼话!这不是在修水管,这是在谈诗。撕掉吧!”学生们无比震惊。一个叫查理的率先撕去了自己的一页。“刷刷——”,“撕吧!这是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们的心智和灵魂,你们要学习独立思考。”
一个反传统的教师,撕掉了教科书上的腐朽,需要何等勇气,而又有哪位位教师会想到以撕毁课本的极端方式来告知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让我们三岁起就背“学而不思则惘„„”可有的人到了三十岁未必付诸实践。为此教师能做的是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是为教书而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精神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书与育人和教书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为了育人,不是为了知识本身。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会两败俱伤。
片段二:教育是充满真诚平等和爱的的事业
上课了,基廷老师这回又带来了个意外,他竟公然站到了课桌上“知道我为什么站到台子上吗?我是提醒自己,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不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见解。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伴着老师的话音,男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讲台。下课铃声响了,老师布置下一份作业,下周一,每人读一篇自己写的诗。这是一次深刻的互动,那时我在想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看到了或
者想到了什么?
教育要突破定势是需要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讲桌是什么?讲桌意味着什么?古代也好今天也罢,教师的三尺讲台永远是学生不可也不肯亲近的地方——教条、严肃、压抑。可是在基廷的讲台上我们看不到教鞭更感受不到压抑。让学生站到自己的讲台上不仅仅让学生切身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且通过此举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信任。此刻,学生脚下的讲台也发生了蜕变,三尺大的讲台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见证,是孩子们值得信赖的精神支柱。试问,一个敢于这样做的老师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亲近他,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把四十五分钟全身心的投入在同他的思想交流中?用自己真切的爱去感化学生,教育是需要真诚、平等和爱的事业,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事业。
片段三:做个眼疾手快的伯乐
“一个疯子,狂野的疯子!”学生托德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后情绪有些失控,这正是青春的咆哮,最原始的生命状态——诗一样的生命。基廷老师突然捂住了托德的眼睛,托德延续着他的想象“我看见一个令人冒冷汗的疯子,他在告诉我关于真理,真理像使你脚发冷的毡子,只能盖住我们的脸„„”同学们怔住了,多么新奇的修辞啊。
“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就在这一天包括学生托德在内的所有人都发现了另一个托德。在新生班里教师能尽快记住孩子的名字或者能先记住某个孩子的名字,带给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不一样的。一旦孩子发现老师记住了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学习动力与自信就是从这些方面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是我作为学生的切身感受。“世界上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既然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老师就做一个眼疾手快的伯乐吧。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很值得我们回味,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因为它隐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用理解、宽容、耐性和爱心智慧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第五篇:影片观后感
影片观后感
梦想,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梦想,是晴朗夜空高高在上的北极星,为迷失的人指明回家的方向。没有梦想的人,就像迷失在偌大森林里的游客,惊慌失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散乱在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何去何从。
中国梦,再不只是梦
可能在观看此影片之前我不会很了解中国当代的事情与发展,更没有理解当代中国到底有如何的强大繁荣,我很感谢这次省情课,是它让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中国梦”的含义。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近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从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将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梦想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体现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民族复兴的伟业,改革开放的大业,国家发展的愿景,让中国人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为了让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有资格做梦,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兑现关于“中国梦”的承诺!
有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给我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为我们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繁荣而富强的国家,即使困难重重却依旧昂首阔步的国家,加长久屹立于强国之中,因此“中国梦”富国强国梦,在十八的引导,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将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我的梦,教师梦
梦想使人疯狂,他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人家如何奚落我们,即使前面如何坎坷,我们都应该用梦想的动力促使自己前行。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够在毕业后做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为祖国,为下一
代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更好的利用只是,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将更多的专业只是吸收进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可能是一个非常长吓人的词,对我而言也不例外,但是为了梦想我不得不前行,不得不做出努力与目标,只得告诉自己“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面的着强劲的对手心里面总是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每想到父母,想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下来啦,我想也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自己内心消极的想法,我才有可能走向现在。我很感谢我的梦想赐予的力量,是他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毅力的重要性。
大一以来日子似乎很轻松,因为课程不多,所以对自己要求也很低,方向感也没那么明确。踏入大二,似乎迫切感就立马袭来,普通英语四级,专业英语四级„„看着这些字眼,心里面的压力真的好大,看着一本本没有背完的单词本,一套套没有完成的真题试卷,似乎方向感埋没在压力之下,但竞争如此强烈,面对学习,面对我还没有接触的工作,我的这些消极颓废的想法只好被消灭,再也不能让他们滋生,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所以我的加把劲,给自己足够的动力,一步步去触及成功,我每天都要逼着自己去练习口语,背诵单词,练习写作,每天都听听力,实话说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进步,退一步想,其实也值得啦!无劳不获嘛,我为自己梦想付出了,我想我一定会成功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就是我的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中国梦里有我,我的梦里有中国。如果说中国梦如同临天大夏,我愿做大厦里的一石一木,成国之栋梁,尽绵薄之力。
班级:2012级英语5 班专业:外语系
姓名:彭媛媛
学号:122002015049时间:201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