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果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总结
宾阳县新圩镇上国学校覃荣勤
自从2010年12月份参加南宁市首期农村完小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六天回来后,我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自己在经历了课程改革洗礼后,自认为课堂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感觉到仍存在以下主要几方面需要改进:
一、存在的不足。
1、教材使用过于依赖教参,深入挖掘能力不强。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基本都按照教学参考,教参和教材上有什么,就组织学生学什么,有什么题就做什么题,不能认识到教材中的一道例题和一个活动,代表的是一个知识点(知识面),如何把这个知识点由生活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抽象出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基本的的计算方法,建立起数学模型,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限制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真实的体验,造成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使用较少,有时具体操作时只有布置,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有时出现可以很好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些学习方式时却被自己忽略掉。
3、数学课堂缺乏“说”
学习离不开交流,说数学就是用口头语言去表达对数学现象、问题与方法等的看法。思想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所经历的问题情景,经过思考与实践,用自然和个性化的语言组织起来的。当与他人交流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看法时,我们同时也是在学习如何澄清、精确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学习中的“说”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这正是我的数学课堂所缺少的。
4、课堂上讲授式运用过多。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5、没有形成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没有形成对自己有实用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也出现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等问题。而且教学模式易变,往往是看到一些名师的课堂模式好后自己就去尝试,在不断的尝试中也没有最终形成一个固定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成因分析。
1、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累少,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较为肤浅。其表现为:(1)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教材 1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2、对“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认识不够深入,没能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积极作用,以为新的学习方式费时而收效甚微,即使新的学习方式得不到有效落实,产生的误解。
3、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学习交流精神。
4、过多依赖地传统的教学方法,没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法”等
三、改进及对策。
1、认真深入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数学学科的整体目标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把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旧新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提高自身用教材教的能力。我利用2011年1月24日至2月20日放寒假的这段时间重新学习了汤建芬导师在南宁集中培训时的课件《参与式教学学习方式的训练》和班主任梁宇老师的课件《从数学课标修订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通读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利用网络在线分别观看了孔企平、史宁中、孔凡哲三位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并找来人教课标版1至6年级的数学课本进行了浏览分析。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多的数学教学理念,更加深刻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把握教材重、难点、知识点的能力。为了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同行们分享,在2月22日我校教导处开学第一周组织的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校本培训,2月24日又在我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专题讲座中做了《数学课堂在改革中前进》的发言。两次培训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首先要从本校本班的学情出发,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规的课堂活动之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经验交流、总结反思与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研究方式上,多进行自我反思、同事交流和接受专家的引领。2011年1月17日我积极承担我镇小学与宾阳芦小结对子同上一节课的任务,通过与宾阳芦小同上一节课二年级数学广角的《猜一猜》学到了很多教学技能。2011年3月9日-11日参加了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送教下乡到我镇的集体备课和上课活动,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激烈发言讨论,使我的备课水平得到了提高。2011年3月10日
我也参加了本次南宁研修班宾阳回访活动,汤建芬导师上的那节《面积单位》中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放”的教学模式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参加各种听评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我吸取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提高了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方法技能
3、加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这三种课型的教研,重点设计好这三种课型的教案及授课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于固定了我的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巩固深化、自主建构→总结回顾、评价反思”。练习课教学模式: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启发回顾,巩固基础→比较分析,强化认识→应用实践,拓展延伸→当堂反馈,小结反思。复习课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开成中。
4、优化教学过程,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本人亲手整理的《教法集锦》中收录了20种教学教育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为丰富我的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的数学课堂已能够改变过去讲授法居多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讲授法、参与式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5、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交流学习效率及全员参与。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关注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
(3)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
(4)不“赶时髦”,只求实效。
(5)恰当积极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催化剂。
2011年春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我所教的二年级74班学生进行了分组,全班42个学生分成了10组,明确了组员的分工。这样我的参与式教学的实验就正式开始,通过不断引导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合作的意识,参与课堂的面更广了,学生的互动性更强了。当然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同桌两人小组,我发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两人小组最适合他们学习,也最容易组织。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乐于练习。
南宁集中培训回来后,我也反思了自己及我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仿照南宁市东葛路小学梁晓红老师的做法,我在我们二年级74班也每天增加了听算练习和家庭笔算练习。还以教导处的名义为我校一年级学生安排了2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训练及测试,为二年级安排了口诀及两位数加减笔算测试。
总后我相信培训和在岗研修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行动研究不会停止。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数学组:邱晓蕾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没有去探索知识或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很少级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教师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体服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实效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本学期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且抓准讲授的时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时2-3分钟。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先猜想它的两个底角有何关系,后折叠实验,最后推导证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学习中,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在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在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数学。例如学习数轴时,教师可让学生预先观察温度计的气温分布形式,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探索数轴的画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应成为旁观者,要以“教师”的身份积极地组织各组正常活动,及时为组释疑导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有困难的组指导:或倾听、或释疑、或引导小结,不断形成“典型”组引路的局面,为全班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促使广大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巨大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时间、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调节,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把它当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当然一节课中也不能频繁地让学生讨论,要防止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民主和谐”,更要注重内容上有实效。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讨论法”。比较简单的问
题,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时间去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此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应用时25分左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获得新知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习题,课内练习精而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同时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作评价等,把练习巧妙地安插在游戏竞赛中。例如:对“翻折问题”的教学可处理为:学生动手折纸,体验并画出图形,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兴趣,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新的发现。用时25分钟左右。
在布置有规律的问题时,不紧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通过探究得到规律,并逐步形成探究规律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我相信,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会逐步完善。
2011年8月30日
第三篇:2007(二)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教学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欣喜,也总会有一些曲折,在百转千回之中,摸索着前行,会有许多收获,也会有许多困扰。这个学期中,我尝试按照新课标所要求的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瞬息万变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他们感兴趣的多方面入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他们语文水平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使三维目标得以在语文课堂扎实落实。
教师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在《晏子使楚》教学中,教师出示自学提示:“把你认为理解最深、最典型的语句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采用勾画、批注等方法,有重点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逐步学会精读课文。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晏子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的语句,探究体会出晏子之所以表现得这么机智、勇敢,源于他热爱祖国,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而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当学习完课文,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为学生创立了发散思维的平台。复述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掺入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把认识、想象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综合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复述时,学生抓住了晏子的神态和他的言外之意,以及楚王的内心活动等,创造性地进行了精彩地复述,这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从读中感悟教材所体现的精神
《笋芽儿》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大家不约而同地读起来。读完,就出现了上面这样陶醉的一幕。
是啊,我们被文字陶醉了。虽然我的衔接也有点生疏,但是这样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对文字的亲近感。读啊读啊,读着,一个个举手了:“我发现这里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还在沉睡。沉睡就是睡得很熟,很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沙沙沙,沙沙沙„„”小张鼓掌了。“我也给大家读一读。”小李站起来:“沙~~~沙沙,沙~~~沙沙„„”他把沙沙的声音故意拉了长,大家开始笑了。
“你喜欢这样读吧?”他说:“恩。”“好继续读。”我说。恩,让我们想一想,春雨姑娘是怎么呼唤的呢?我们一边轻轻地用手来回拨着,一边轻轻地喊:“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我们的笋芽儿呢?来,我们看看课文吧。翻开了课文,我们读起了第二自然段。不过幸亏小朋友们了,他们的发现总是那么的精彩,小柳说:“这里笋芽儿揉揉眼睛,撒娇都是小孩子的动作,感觉起来很美。”大家忙着补充:“是很温柔。很可爱,很娇嫩的孩子„„”
小周说:“这一段真美!我也想好好去睡睡了。”是呀,真美。其实不仅这一段美,这整篇课文都是这样的美。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吧。有了引子,孩子们显然要激动得多。于是,给10分钟时间,大家开始读。女孩子们一个个摇头晃脑,神情专注,看来确实很认真啊。男孩子呢?也有这样的,也有好象没有这样那样的表情。看看小李,好象还在读啊。走近一听,声音细细的,可是好有感情啊。
虽然很认真,但是总是要腻的。虽然说过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是大家还是不能放大胆子用更多的形式,比如表演。走到小欣面前说:“欣,你说过可以用表演的吧?”“是的。”她点点头。“那么,你就可以找个伴一起试试啊。”得了允许,她马上找了小敏,可是,还有点怯怯的,站起来了,又坐了下去。再鼓励一下吧。好了,终于站起来,离开位置,去找另外的伴了。别的小朋友疑惑地看着他们,似乎在想,他们怎么那么大胆呢?看看同学们,还是很认真。但是,已经有同学厌倦了。看,这就有一个,小刘。怎么办好呢?寻思着,我走了过去:“小刘你读好了么?”他很羞涩地笑笑。“这样吧,老师和你一起读怎样?”他果然很高兴,美美地和我读了起来。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励,只要你会关注她。
看看周围的孩子们,有了欣的开始,除了两个同学还来问我“可不可以干什么?”,大家的胆子大了起来,都找伴表演的表演,分角色朗读的朗读,教室里又激起了一个新高潮。
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成果摘要
植于课堂的科学教育
——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
卢湾高级中学 唐关胜*
【摘要】如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如何保障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本研究在对本校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实施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途径,四项保障措施。以课题推进为载体,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专业素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以来,卢湾高级中学以“培养高度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营造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为办学目标,以“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为办学宗旨,积极创建以科学教育的实验和探索为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是学校继《普通高中学校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2001年---2004年)和《普通高中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和实施策略研究》(2004年---2006年)两个市级课题完成后向纵深发展的第三个市级课题。随着一轮轮实验课题的研究,卢湾高中终将提炼出基于校本的实施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真正做大做强科学教育的品牌,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研究问题及概念界定
在前期的科学教育研究中,我们探索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整体推进策略,重点探索了科学教育的校本行动策略,包括课程实施策略、德育渗透策略、文化浸润策略、社团活动策略以及科学教育的保障策略,包括科研引领策略、师资保障策略、信息支撑策略和家校社联动策略,对于学校整体推进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无庸置疑,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尚不够深入,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缺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如何保障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这些是我们在新一轮研究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的“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以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向,深入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理科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并由此将改革经验和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迁移、辐射、拓展,运用到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课题研究,分析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学校推进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寻求实践路径。
(二)探索高中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时空和评价的改革,完善科学*唐关胜,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卢湾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近年来,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类论文20余篇。主要参与者:李昌群、周宏达、梅洁、陈屹、王亚杰、周音、曾小敏、曹贻平、吴建华、阮瑾怡、姚淑霞、龚还、李正茂、刘卫华、王金铎、童小根、张燕静、张秋蓉、杨传彪、姚敏、张晓骏、李学文、张将兴、黄之花、辛本玉、梁颖、曹懿等。
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益,培养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精神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新一代高中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探索学校推进和保障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经验,做大做强科学教育的品牌。
四、研究思路及成果要点
(一)普通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1、关于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2、关于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
3、关于科学教育课堂学习方式
4、关于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普通高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
1、途径之一: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
(1)以高中《科学》课程的探索为载体,实施综合理科教育,强化对理、化、生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2)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整合,即将技术教育内容向科学教育渗透,或将科学教育同技术教育融为一体;(3)强化科学教育中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教育,强化科学教育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4)强化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内容,发掘科学教育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2、途径之二:完善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
(1)有意义的接受式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我们重点探索了各种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科情感的培养,唤起学生求知欲;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用课堂评价语言;(2)探究式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可能;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链;以课题为路径,实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等;(3)问题解决式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将问题置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热情;精心设计问题,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4)合作学习式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问题的提出不应该是单一的由教师设计问题的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来,更可以在相互讨
3、途径之三:优化科学教育课堂学习方式
(1)实验教学,优化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巧设情景,激发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实验,探究规律;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性、生成性。探索以实验教学为平台,从演示式实验方式向探究式实验方式转变,从而优化学习方式;(2)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4、途径之四:开放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时空
(1)通过开放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积极拓展学生社会学习资源;(2)探索学校社团课程化途径;(3)优化、重组、整合各项主题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普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
5、途径之五:科学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分别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论争议的过程中产生。
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样化、多元化等特点;注重激励、强调发展。如在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上,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渗透;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受的导向;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特色的形成和教学设计的创新。
(三)开展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研究
1、推进“三化”建设,彰显课程特色,重塑课堂文化
2、整合各种校内外优质资源,为课题的全面推进提供保障
3、以科研为先导,推进学校办学实验课题深入开展
4、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推进办学实验课题研究
五、研究的主要成效
(一)聚焦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三化”行动,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三)惠泽全体,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
(四)特色彰显,形成了学校办学文化
六、研究的创新与价值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我们根植课堂,立足学校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从科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时空的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课堂的改革行动推动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管理策略、科研生态和研修制度的系列改革,试图为高中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课题参与度广,以子课题带动,深入推进学科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显著,形成了十一个学科调查报告,精选二十四篇教学课例和十八篇教学案例,以鲜活的案例、课例的形式再现了课堂。为科学教育如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做了实践性研究,力图体现研究的操作性。
七、思考与展望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科学教育的课程建设。但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培育一批学校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选择;如何进一步加大科学教育的基础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以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整合的力度,让科学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科学教育改革蓝本[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孙杰远,南江霞.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4.李雁冰.美国科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5.于海波.西方科学课程的历史考察[J].《当代教育论坛》,2005,(8)(上).6.韦 钰,[加]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7.夏雪梅,崔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6,(3).8.熊小燕.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9.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潘新民,张燕.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哲学省思[J].《教育学报》,2008,(5).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为了适应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改进计划如下: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