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建设
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受到多样文化的巨大冲击。部分人是非不明、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有的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势在必行!
首先,发挥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应该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梳理现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在此文化建设中政府应切实发挥作用,正如十八大中提出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文化史的创造者。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发明者、继承者、创新者都根植于中国伟大人民群众,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号绍每个中华儿女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最后,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让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还是要发展好我国的优良文化,以我国特色文化为基础。当然,更要避免盲目自大、孤芳自赏、排外惧外、封闭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念。要学习各国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我国文化精髓结合他国先进文化,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范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要高度重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全民行动起来,文化之花才能真正常开不败!我们相信,当文化的阳关普照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刻,世界将更加美好!
第二篇:浅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所以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文化问题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摸索中创建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我国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
1.改革前“非系统性、外显性”企业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没有经历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所以我国企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生成阶段,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不系统但又具有很强外显性的企业文化,它更多地受当地社会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未系统成型化,但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外显性(或称可觉察性)。国有企业从厂长到工人每个人都有一种共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爱厂如家”,“勤俭节约”,“勤劳苦干”,“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等。由于受到上述理念的支配,工人们上下一致,团结奋进,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上级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从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来看,这种外显性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强正面的影响。
2.改革初期“模糊、隐性”的企业文化
改革初期,由于十年**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巨大创伤,造成了人腾飞的情感和信仰危机,人们彼此间不再相互信任,不再坦诚交流。而对外门户的打开,在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尚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个人主义观和拜金主义。人们对未
来会怎么不知道,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个人主人拜金主义和人们之间的冷漠相结合形成了一股文化暗流,如“当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等,这严重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贪污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水房水龙头的水在哗哗的流,人们熟视无睹。这是一种未公开化,却又在人们心头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的隐性文化。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大幅度亏损的原因除了体制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办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这种隐性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3.改革现期新型的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以及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系统性、开放性的企业文化。它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文化是一种战略支持性文化,由于它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紧密配合,因此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新型企业文化的分类,参照约翰.科特的方法,把其分为三类: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分别实施相应的企业文化战略。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建设
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得乏力。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注重公关形象的运作过程、目标和结果,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少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定上虽然认为越来越重要,但对其内涵却不十分清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预测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将会再度升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研究企业文化火热但后来又逐渐平静下来了,说明研究企业文化只停留在表层或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和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的兼并与进入等等紧迫形势下,本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滞后的今天,若再不加强研究和进行建设,我们就可能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
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在当前我国特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我国企业进行一个良性的稳步的发展,建设企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在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具体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选择性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期形成本国的企业文化
随着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重视仁爱,以人为本的传统;团结一致,儒家文化的重教育、启发和强化感化作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的自强不息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等等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2.企业文化贵在创新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合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3.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带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是由上而下的,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和责任,应该是为企业培育一种使企业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加强各类企业的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起到指导和领导作用。
4.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是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头脑,不断向成功者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将其成功之处善于用到本企业中去。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瞄准世界科技的发展,针对本行
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
6.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 ?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强调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地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从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主要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优秀企业所具备基本素质。这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初步体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的边际效益远大于技术的边际效益。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第三篇: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I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1.1 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文化工作难以有效推进......................2 1.2 村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欠缺......................................2
1.1.1 农村文化管理权限模糊..................................2 1.1.2 文化站职能日益弱化....................................2 1.1.3 基层文化工作缺乏活力..................................2 1.2 农村文化队伍人才配置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3 1.3 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发挥......................3 1.4 传统文化挖掘利用不够,优秀民间文化难以传承..................3
1.4.1 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潮流中逐渐变异.......................3 1.4.2 民间艺术传承困难重重..................................3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5
2.1 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5
2.1.1 增加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考评分值...........................5 2.1.2 发挥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堡垒作用........................5 2.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5
2.2.1 设立县乡文化副职......................................5 2.2.2 培训“村官”农村文化师资格............................5 2.2.3 多渠道筹集经费........................................6 2.3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6
2.3.1抓团队以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广泛和普及....................6 2.3.2抓家庭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7 2.4 不断满足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7
2.4.1 为农民搭建学习的平台....................................7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2.4.2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文化活动..............................8 2.4.3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8 2.5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8
2.5.1 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8 2.5.2 不断注入科技含量......................................9 2.5.3 加强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建设..............................9 2.6 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9
2.6.1重拳打击非法演出活动....................................9 2.6.2加强网络管理............................................9 2.6.3正面宣传,树立榜样......................................9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引
言
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过程,须经宣传奠基、健康发展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且初见成效。但是,同时其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性问题,比如农村干群认识不到位、投入依然不足、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现代意识淡薄、不科学和不健康现象的根治任务依然艰巨、农村辍学现象有抬头之势、农村题材作品不够丰富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文化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基层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中,基层政府普遍实行“三权”下放,即把以前设在乡镇中由县级部门直接管理的一些站、所的管理权下放给镇乡人民政府,内容包括人权、事权和财权(即“三权”)。镇乡文化站列入“三权”下放的范围。自此之后,镇乡文化站就变成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管理格局,人事由镇乡政府与主管部门商定后报经县人事部门批准,经费由镇乡财政负担。体制的转变,扩大了镇乡政府管理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病。
1.2 村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欠缺
有些村干部思想道德水平低,政治素养不高,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公仆意识淡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特别是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的私欲膨胀,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日益增加,日常生活中能占就占,能捞就捞,奉行我就是法,权即是法的信条,致使在关键时刻,背离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背离了党组织原则和国家法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1.1 农村文化管理权限模糊
现在,镇乡文化站的建设,实际上由镇乡政府说了算,主管部门只起到业务布置和指导的作用,无法直接领导文化站建设,而镇乡政府又没有将文化站作为文化主阵地来建设,文化站的工作导向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部分文化站出现该管而不管、该做而不做的现象,有的甚至成为安排镇乡工作人员的虚设机构。1.1.2 文化站职能日益弱化
大多数镇乡政府忽视文化站职能的发挥,随意转换文化员的工作岗位,使文化站未能很好履行文化工作职能。文化站工作人员被抽调到其他岗位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被安排从事其他行政工作,有的被派遣做镇乡政府认为紧要的工作,有的甚至被长期派去驻村。1.1.3 基层文化工作缺乏活力
因文化站的人事权掌握在镇乡一级,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调配,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乡(镇)际之间人员交流很少,工作缺乏活力。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1.2 农村文化队伍人才配置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
在编镇乡文化员大多数已被移作他用,个别小乡镇的文化员一般身兼数职,而且兼任的都是镇乡的其他重要工作,比如党政办、全程办的工作,根本无暇抽身组织文化工作,只能被动地应付业务主管单位交付的任务。镇乡文化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年龄偏大的老文化工作者,他们大多学历较低,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整体不高;另一类是镇乡机关改革中从其他单位外调进来的有较高学历的干部,多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但被镇乡政府借作他用,疏于文化业务方面的钻研,文化业务素质也有限。另外,一些在文化队伍中有业务专长的人员,由于收入有限,经常外出兼职,存在“身在心不在”的现象,领头雁作用未能发挥。
1.3 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发挥
文化站用房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按照国家“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建设”的要求,很多地方是不能达到要求的,部分文化站甚至只有一块牌子或一间办公用房,根本无法开展活动。就是已达标的文化站中,有的大部分面积属于会堂,而会堂又主要服务于镇乡党委政府会议等,文化站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于布置图书室、阅览室、培训班等文化活动场所,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文化站活动设施、设备简陋。文化站本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文化宣传阵地,但是,因许多基层文化站设施、设备简陋,文化阵地的应有作用难以发挥。有的文化站甚至只有几把椅、几张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图书、乐器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器材也是以前留下的,很久未更换或添置,陈旧不堪,所谓的文化站已是有名无实。
1.4 传统文化挖掘利用不够,优秀民间文化难以传承
1.4.1 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潮流中逐渐变异
过去逢年过节,农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舞龙灯、耍狮子等一些民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既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又给人们送来了健康的精神食粮。这样,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而且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政府又没有正面引导,有些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已发生严重“变味”,不再是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进行,而是成为个别人赚钱的把式。据《今日玉环》报载,春节时,有的舞龙队轮番到商家、企业门口,乱舞一番以讨要“彩头”,有的竟然嫌一些企业给的钱少了而无理堵赖在门口讨钱甚至出手伤人,以致好多商家“望龙生畏”。
1.4.2 民间艺术传承困难重重
因保护力度不够,一大批植根于乡村的民间艺术已陷入了生存困境。在不久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前开展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中发现,许多经典的民间文艺,由于有些传承人已离世,有些已到高龄,而年轻人又不愿意继承,传承出现断层,面临“人亡歌息”的困局。如楚门的“十兽”、“马灯”等民间艺术,已销声多年。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2.1.1 增加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考评分值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是要解决好县、乡(镇)、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的认识问题。认识到位,且有高度,文化工作才会有位置,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从而解决好遇到的问题。因此,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之际,组织部门应增加基层干部文化建设工作的考评分值,把重视和关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和队伍建设、拓宽农村文化投入渠道和投入力度、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等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从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1.2 发挥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堡垒作用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2.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2.2.1 设立县乡文化副职
为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我国成型了选派科技副职的制度,但对富裕之后农民精神生活的提高却缺乏完善的领导机制。不可否认,按照分工,各级政府都有负责文化建设的领导,但由于其分工不仅于此,限制了精力的投入。随着农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可借鉴科技副职的选派制度,从高等院校或者省级文化、宣传和文联等有关部门选派熟悉文化建设的同志兼任县文.化副县长、副乡(镇)长。一方面,文化副职由于特殊的身份可以起到较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副职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新的文化资源,从而出现一批农民所怀念的赵树理、柳青,创作出类似《创业史》、《三里湾》、《艳阳天》、《王贵与香香》那样贴近百姓生活,符合现代农民普遍希望和追求的生活状态的作品。
2.2.2 培训“村官”农村文化师资格
农村文化是在长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农民恪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农村基层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对农艺师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较为重视。实际上,农村文化师是富裕后农村最需要的人才,肩负着农村文化管理活动并承担农村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重任。但是,我国对农村文化师的人才培养力度相对滞后,比如全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大省河南,目前全省正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文化师仅有30多人,而且全部是企业文化师,这与农村文化人才需求产生强烈反差。因此,必须从3个方面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一,采取中短期培训的形式,分批对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养。第二,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在高等院校选拔立志“村官”事业的学生进行农村文化师素质的教育。第三,组织部门在选拔“村官”之时严把人口,把农村文化师的资格作为一项重要标准。
2.2.3 多渠道筹集经费
多渠道筹集经费,并改善投资渠道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必须稳妥解决。第一,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国家拨款、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是筹集文化建设经费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最具潜力可挖。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都应围绕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来进行,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生活,共同受益。文化单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以文养文”,增强发展后劲的目的。为此,文化单位应该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创收门路,扩大自身积累。对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以吸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对有积极性的非文化企业,制定政策吸引其向文化产业投资。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经过论证而大胆引进外资。第二,改善投资渠道。国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的逐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但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挪用和挤占的情况。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对取得立项的文化建设项目,应由文化副职专管,由具备农村文化师资格的“村官”或者选派专人直接带资金进村监督建设的办法,既可减少中间环节,又可加快建设速度。
2.3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
2.3.1抓团队以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广泛和普及
在注重“送”的同时,采取鼓励与帮扶措施建立一支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变“送”为“育”。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这一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娱乐项目,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培训、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村成立诗书画社、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民办剧团、演出团体等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各类秧歌队、舞蹈队、器乐队、歌唱队、曲艺队等业余文化队伍。同时,可扶持有条件的各类走村串乡的农村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发展壮大,与城市文化下乡形成“两轮驱动”,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队伍,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比如河南省宝丰县就培育了近千个民间演出团体,5万多农民演员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国农村演出市场都占有一定的份额,演艺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培养和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2.3.2抓家庭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当前农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台电视机、一份报纸这种被动的消遣休闲生活,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应该开展涵盖文学艺术、工艺收藏、科技教育、园林园艺等方面的特色家庭评比活动,以此倡导农民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比如浙江省景宁县76岁老农路福,在他目前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路福记事》、《土诗》、《太公造屋》、《素描时光一一个中国农民的劳动日记》和《甲乙收支录》5部书中,这位7O岁才开始写作的老人把自己的所历所遇、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逐日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写出了真正意义上农民写的书。总之,要通过努力,让特色文化家庭成为农民的追求时尚。
2.4 不断满足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
农村的发展,最需要的是一种以开放思维、进取精神为支撑的新时代农村文化。农民需要学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社会基本知识;需要有一种放眼国家发展,关心外部世界的思维;需要有认识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法制观念、民主思想和公德意识,学会运用现代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理解一些社会矛盾的产生根源与解决途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满足。2.4.1 为农民搭建学习的平台
要为农民渴求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实力的村建立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适应农村文化发展、适合农民阅读的“农家书屋”,加大图书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村村配置可以放映电影的多媒体设备,并不断更新电影资源;定期自印面向农民教育的资料并免费发放到户。2.4.2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文化活动
挖掘当地历史事件,通过建村史陈列室等方式,提炼人文精神,使文明创建由表及里,从现状整治向提升文化内涵转变。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文化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
2.4.3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剧团等的服务重心要不断下移,积极为“三农”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机制。比如江苏省为了将乡镇文化站建设好、管理好、长期运行好,对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试行公有民营制、股份合作制、目标责任制3种体制。广东省开展了流动文化服务,把图书、演出等文化服务延伸到山区、农村。浙江、河南对文化下乡的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文化下乡,大力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建设一支不散的文化队伍,进行了有益探索。
2.5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弘扬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就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前来开发,生产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同时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其有效途径就是形成文化产业。2.5.1 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
应该认真谋划,选准本地龙头文化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比如河南省以黄帝、伏羲和子贡三大祭祖盛典为资源,开发或完善了炎黄文化节、中华姓氏文化节和浚县古庙会三大文化节日,开展与之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笔会、歌会、摄影比赛和民间工艺美术、民俗表演、风味餐饮展示等活动,加强投资环境的对外宣传,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务。来自淮阳县(伏羲太吴陵)旅游部门的数字显示,2007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占GDP的16%,特别是2008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一个月的太吴陵庙会期间,全县客流量达910万人次,门票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8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亿元。
2.5.2 不断注入科技含量
以品位确保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质量是其打开市场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因此应该及时清理那些陈旧、落后、粗俗和低劣的产品内容和形式。同时,在生产过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不断增加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含量,注入知识和智力的新鲜因素。
2.5.3 加强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建设
懂得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经营和管理,是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但目前类似的人才极其缺乏,这也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或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以重视。
2.6 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各种管理体制还不甚健全,精神垃圾仍然存在,有些地区还十分严重,对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2.6.1 重拳打击非法演出活动
一是对本辖区内庙会、物交会的时间、地点、天数、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严禁接纳无证演出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二是要加强演出活动的现场监管,对有大棚演出团体参加的庙会、物交会等综合性活动,要会同公安、工商、安检等部门协同执法。对组织或从事脱衣舞等色情淫秽表演或有暴力、严重政治问题表演的,要坚决依法从严打击,确保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6.2加强网络管理
网上色情、淫秽、暴力、丑恶的内容已成为毒害青少年的一大公害。要增强防范意识,保障网络安全,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不断检查防范,并坚决取缔淫秽等黄色网站。
2.6.3 正面宣传,树立榜样
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农村文化市场,繁荣才能更好地净化,净化是为更好的繁荣。因此,必须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为方针,不能顾此而失彼。同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需避免过分依赖刑事手段进行管理,更要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和教育手段抵消其不良影响,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常文化生活需要,才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能体现党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的方针。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结
新农村文化在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政策,惠及8亿农民兄弟。它的完善对新农村和农村现代化进程都有积极建设性作用。相信通过社会组织、政府与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必将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得和谐新农村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浅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刘彦随-地理研究,2008.[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锡文-发展,2005.[3]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徐勇-社会主义研究,2006.[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贺聪志,李玉勤-农业经济问题,2006.
第四篇:关于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关于我国的传统的作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的传统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1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不过平时却少有人送菊花的,因为有人认为菊花的用于缅怀、悼念,不够吉利。事实上并非如此。菊花的象征意义并非那么浅薄。
菊花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2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要一到春节,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南方的习俗是先要祭拜祖先再吃。当然不论南北方,春节都是一年里团聚的日子,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过春节。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很兴奋,因为要知道过了这一天就是春节了,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起吃年夜饭,吃饭前当然要祭拜自己的祖先。我们点上蜡烛祈祷祖先的灵魂保佑我们,我也默默地许下了愿望。祈祷之后,就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了,年夜饭里有鱼,象征年年有余。又有年糕,象征年年高,另外就是鸡鸭等食品了。吃年夜饭时,大家开开心心地吃,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明年就马年了,这一点让我非常高兴,因为明年也是我的本命年,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年传说,相传每年一个日子就是“年”出没的日子,在这一天,“年”就出来吃人。有一位老神仙下凡来帮助村名抵抗“年”。说“年”怕红和怕响声和热闹,从此以后的过年就是挂灯笼,放鞭炮。
我们吃完年夜饭,这时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便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首首欢快的歌曲和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与我们接近了十二点的钟声。随着“小彩旗”的转动,当北京时间进入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我们家全都欢悦起来,外面的鞭炮声也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这些都意味着马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的春节,一场快乐的春节。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3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无数个发明在中国诞生,剪纸便是文化艺术瑰宝之一。我看见一幅幅五彩缤纷、形象生动的剪纸,情不自禁的展开白色的翅膀,飞向了想象的王国。从前有个小男孩叫罗卡,他从小丧父丧母,只好在地主家当小童工。地主对他十分刻薄,每天让他从早到晚为地主的几头骆驼洗澡,还要他拉骆驼在草地上吃草,整天伺候那几头骆驼,只要有一点没做好,就不让他吃饭。来自:作文大全 有一天,罗卡照例带骆驼去喝水是遇到了一位仙女,那个仙女看到他衣服又破又烂,而且看起来几天没吃饭了,便变成一位老婆婆去探察他的生活情况和他的心灵善不善良。
老婆婆走到罗卡面前,说:“孩子,能给我一点水喝吗 我太渴了!” 罗卡晃晃自己的水壶,还有最后一点点水了。罗卡把水递给老婆婆,说:“ 婆婆,您喝水吧!”老婆婆又说:“孩子,我的肚子好饿啊,有没有东西吃呢 ”罗卡摸摸自己的口袋,只有最后半块饼了,罗卡把饼递给老婆婆说:“婆婆,您吃吧!”
就这样,经过多次的试探,仙女发现这个小孩十分善良可爱。老婆婆又问:“孩子,如果你有很多的钱,你会做什么 ”罗卡想了想,说:“我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仙女非常高兴,给了罗卡很多钱,从此罗卡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仍然很善良,帮助了很多的人!中国的剪纸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啊!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4重阳节跑走了,春节向我们走来。
夜幕降临了,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吸引了我来到餐桌前。桌上真是山珍海味,想吃的食物应有尽有,馋得我直流口水。“开饭啦,开饭啦!”我急忙拿起筷子,夹起饺子,放进嘴里。霎时,口中的香味溢满了口腔,我又夹了很多菜,不久,就填满了肚子。
吃了美味的年夜饭,现在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喽!刚打开电视就,就听到一阵婉转的歌声,让我们陶醉,各种各样的小品让我们欢笑不已。
到了零点,开始放鞭炮了,我们拿起像金箍棒似的鞭炮,一二三,发射!只见一缕光射了出来,又变成了一朵红花,还有很多发射各式各样的花。这时,黑暗的天空已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百花园,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夜晚!
我喜爱可以让我开心的春节!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5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猜灯谜、包饺子、舞狮、剪纸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国的书法了!因为我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书法是我国的瑰宝。爸爸告诉我,历代书法家有: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被称为书法四体。爸爸曾经带我去看过书法展览,有些写得方方正正的是楷书,有些写得龙飞凤舞的是草书。虽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觉得很漂亮。爸爸说,我国的毛笔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爸爸学习写毛笔字。我体会到一个小小的点,看起来简单,写起来却很难。要是握笔的姿势、用笔的力度不对,字都写不好的。看来写毛笔字也是一门学问。
我为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而骄傲,为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而自豪。我爱我国的书法!
第五篇: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
人及扫墓的节日。正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一、重阳节的由来:起源于战国时代。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二、重阳节的由来: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稼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脚的地方。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稼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稼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稼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到了九月九,庄稼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稼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三、重阳节的来历: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但也能将就着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