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

第一篇: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

伟大历程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南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林宝敏 bm2923@sina.com

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文14239字,党建4229字,占1/4强。

一、伟大历程

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大成就: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伟大工程

1、从世情看。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另一方面,挑战也前所未有。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2、从国情看。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无论是发展质量还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党都要做出新的选择;社会结构呈现新特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处在三千到一万美元时,整个社会最易出现经济失衡、社会失序、人们心理失衡等问题,去年中国人均GDP为4500美元,正好处于社会矛盾多发高发时期,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党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人民群众对“幸福”有新期待。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后,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缩小贫富差距、要求公平正义的呼声也日益提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把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

3、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青年党员占25%)的大党,能否保持年轻心态,管好这支队伍,是否敢于直面党内存在的困难和危险,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腐败消极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已经成为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三、伟大事业

中国要引领时代潮流,争取在本世纪上半叶,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要表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落实实施意见,必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按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82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文化概念

广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即社会意识形态。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

二、文化强国,势在必行

1.文化强国事关兴衰。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物质硬实力,一是文化软实力。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温家宝: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表现在国民素质、文化发展和道德情操上。

2.文化强国任务紧迫。(1)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2)文化竞争地位凸显。国际形势: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美国广播和收费电视的收入,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约56%,其收费电视的收入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约85%,其电影票房的收入占世界电影业的收入大约55%。美国文化产业的收入,早已超过了它发达的军火工业收入。如此强大的文化产业,使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双获益。国内情况: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同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无论我们的思想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它的传播和影响都会很受局限。这就使得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三、文化强国,势在必得

1.推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1)摒弃弱势文化心理(2)写好中国的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3)扭转严重的文化逆差,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在建设四个体系:(一)“公正”的价值体系。干部要办事公道,舆论要主持公道,市民要处事公道。(二)“包容”的价值体系。包容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三)“责任”的价值体系。个人应对家庭负责,对工作承担责任,对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同样,单位应对其成员和对社会承担契约或法定责任,政府应承担对公民和对国家的责任。(四)“诚信”的价值体系。公信力是公权力的基础。“实事求是”是诚信价值观在我们党思想路线上的体现。应该创造诚实守信受尊敬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遭唾弃的法律条件和舆论环境。

重要表述例子。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中国、元朝、清朝,前苏联,现以色列。与科技结合发展文化,手机、电视、电脑,《阿凡达》。与市场结合发展..,出版业。与旅游结合发展..,印象大红袍。有文化的人,其本质是有道德有素质,不是一张文凭。2

第二篇:2012公务员考试七一讲话和十七届六中全会考点整理

十七届六中全会

1.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十二五规划纲要: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

3.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新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4.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6.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9.这是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七一讲话

1.党完成的三件大事:一是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三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

3.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4.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6.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8.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9.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10.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1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13.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中国共产党将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治国理政经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国家贫穷落后,人民苦不聊生。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党员,15.两大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全文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提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次提“科”)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 1

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9、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更加牢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

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第四篇:党课活动之十七届六中全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此外,还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党课讲稿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伟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和着力点,并就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了战略部署。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下大气力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和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定位,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养成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决策、定政策、拟措施、抓落实的良好习惯,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增添的新内容,因此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认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从而站在党的理论建设的高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底蕴,而且也具有大跨度的历史考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同时也是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进程。

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的全局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因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的指导意义。发展的内涵是全面的,不仅是经济发展,也包括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方式也是全面的,不仅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包括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只有这样理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绝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事情,而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只有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深刻含义,真正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思维方式上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切实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力量。

把科学发展观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具体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宏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是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的。科学发展观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而准确的界定,其中包括了领导核心、国情基础、基本路线、两大任务、总体布局、总目标等,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清晰地呈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科学发展观把握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这就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更

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贯彻落实的长效性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要克服那种“学习宣传一阵风,贯彻落实大呼隆”的浅尝辄止的现象,大力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

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着力构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体制机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目前政府职能还没有真正实现向显著增强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转变,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真正把政府的精力放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来。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显著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建立最低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着力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们前进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影响发展后劲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友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价格改革涉及面广,比较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制定和完善方案,适时稳妥实施。同时要深化资源税制改革,加快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着力构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制约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发展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社会薄弱环节,变“短腿”为“长腿”,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安全网”。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为补充,积极探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提高劳动参与分配能力,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相协调,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三、努力营造保障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的约束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必然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执政的政绩,靠正确的政绩观来保障。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此,就需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建立起各级政府的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和以群众监督为基础的综合监督体系。

建立体现全面发展的政府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不纯粹是gdp的量的扩张,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总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各地区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全国性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都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树立起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要将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放在首要位置,统筹考虑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否协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的全面发展等指标权重,并在实践中进行动态调整。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收入分配公平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就业、社会保障、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等反映社会和谐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评价。

体现出区域发展差异化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要求,并设置有针对性的指标和不同的权重。要在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上,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专家评议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等办法,确保指标评价体系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起来后,还要有科学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来指导、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目标管理内容。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摒弃不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建设内容。二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在建立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尤其是要将反映和衡量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项目的可比性和可度量性,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力求客观、准确;同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补充新的内容和要求。三是严格奖惩兑现,强化激励约束。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将其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奖惩的重要依据。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重视实政是好事。但不能把政绩理解为个人主观意图的实现,更不能看作是个人包打天下的功劳。而是要看政绩是不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不是实实在在不掺水分的,是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要将科学发展的理论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考核指标设备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还要考核社会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将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与文化发展状况等统筹考虑。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重点是看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既要考核当前,又要考核长远,重点是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重点是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重点是看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结合点;既要考核显绩,又要考核潜绩,重点是看发展的后劲;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重点是看通过努力而发生的变化。考核的方式也要科学周密。要坚持以德才素质考核为中心,注重综合评价,设置多元的考核评价主体,将上级、同级、下级、群众作为考核评价主体,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考核干部。要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现代科技成果,改进考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考评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

着力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们前进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影响发展后劲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友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价格改革涉及面广,比较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制定和完善方案,适时稳妥实施。同时要深化资源税制改革,加快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着力构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制约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发展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社会薄弱环节,变“短腿”为“长腿”,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安全网”。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为补充,积极探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提高劳动参与分配能力,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相协调,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下载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党校。七一讲话。党课(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二

    十八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二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我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合集五篇)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

    党课“小悦悦、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以文化人,让善心不在孤单 前不久发生的“佛山碾童案”引发国人思考,我们的良心究竟怎么了,学了这么多知识,却丢了良心。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推动社会主......

    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文化兴则廉政举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武定一中 政治教研组 蒋兴旺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试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相关内容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4)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11 年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 北京 举行。 2、十七届六中......

    十七届六中全会演讲稿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90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体会得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2)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