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

第一篇: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

十八塘敬老院老人安全责任书

敬老院老人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就做好我乡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到不采购、不食用腐烂变质食物、严禁霉烂变质食物上桌,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工作有关规定,加强安全防范,房间内禁用电热毯、电饭煲、及其他有安全隐患的电器。

三、对敬老院财物,做到人人保护。如发生人为财物损坏、被盗、许骗现象,及时向院长汇报。

四、对敬老院老人的外出严格执行请假审批制度,院内老人外出必须有两人以上,并经院长批准。有病住院需经院长同意,及时回来进行销假登记。对敬老院老人未经批准,私自外出,造成一切不良后果的,责任自负。对进入敬老院的外来人员,人人有责查问清楚来人有什么事情,确保全院安全。

五、敬老院的老人,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有病互相关照。请老人自觉按照敬老院的规定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和房间卫生间的卫生。

敬老院院长

敬老院老人

2009年12月2日

第二篇:敬老院老人感谢信

感谢信

伟大的党和人民政府:

今天又是一个幸福的日子,我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领取了镇党委和镇政府送来的棉衣和过冬物品,我由衷地欢呼: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我今年75岁,是一个从小父母双亡,又无子女的苦命人。过去哥哥靠给地主打长工,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欺凌,没饭吃,没衣穿,活着都没个人样。后来,我和老伴相依为命,勉强度日。60岁的时候,我又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妻子也是体弱多病,我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主要靠亲戚朋友们救济,有时候都觉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每当想起这些,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就这样,我和老伴终于熬到了2008年敬老院建成的那一天,自从搬到了敬老院,我们幸福的生活就开始了。这几年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照顾下,我们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非常幸福快乐。三餐茶饭均衡,荤素搭配,还每年给我们添加新衣服,特别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敬老院领导亲自带我和老伴去医院免费治病,比亲人还亲,我现在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上级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我们老人,经常前来慰问和看望我们,并且带来了慰问品。在文化活动等方面,电影、电视、文艺演出常常看,所以我们每位老人住在敬老院心情舒畅愉快。还有社会各界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每逢过年过节带着食品和物品来慰问我们。总之,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无法表达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此时此刻,我只想用一首歌来表达我的心声:“桂花开放幸福来,幸福和共产党分不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政府;没有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孤寡老人今天的好日子。我要再次欢呼: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古浪县裴家营镇敬老院代表:吴相国

2011年11月27日

第三篇:《塘村老人》读书笔记[范文]

《塘村老人》读书笔记

总体概述:本文主要是对杨晋涛先生所著的《塘村老人》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是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塘村老人》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东西。

一、书本简介

《塘村老人》,杨晋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塘村老人》是厦门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果,这也是一本很新的书,因为这本书研究的主要是2000年代以来四川塘村的一些生活上的改变。这本书所介绍的一些东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具有高度研究价值的领域。社会学就是需要关注身边事情最新发展,然后试着去探索发现。

杨晋涛,四川成都人,1967年7月出生,厦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类学方向博士学位。多年从事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发表有《川西农村的“称粮”习俗及亲子关系探访》、《西方人类学关于衰老和老年问题研究述论》等十余篇论文,现从事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和东南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内容简介

该书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门包括导论、第一、二章;第二部分老年人和家庭的研究,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章;第三部分老年人与村落和跨村落社区的研究,主要包括第六、第七、第八章和结论部分。

导论部分作者最先指出本书的缘起和意义,作者把这本书定义为“老年人类学”,即“关于衰老和老年人的人类学研究”。全世界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化是所有国家必须重视的巨大问题。萨德鲁丁·阿加汗曾说道:老年人是一种倾向于引起各种人为问题的人为生活方式的最新牺牲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都在随着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放眼当代中国,“银色浪潮”与传统道德的衰落同时出现,该书重在研究社会变迁对乡村老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又站在老年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变迁。作者在这一部分还指出了国外人类学的衰老和老年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生活过程理论框架等都做了简单地介绍,跨学科、跨文化比较是研究衰老人类学最主要的方法。作者接着就分析总结了中国老年研究的概况中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关注中国的老年问题,改革开放之后老年问题研究领域获得了规模的发展。中国对老年的研究在宏观方面,代际关系变迁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成就,强调应用性、强调提出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中国学者在老年组织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老年群体的日常活动和群体内部的日常互动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发展。这本书的中心论题是研究老年人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该书的假设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老人不仅能适应变迁也能参与和创造变迁。作者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将描述所研究的乡村“衰老的文化过程”的具体情况,记录中国乡村经历的变迁,从老年人的角度分析社会变迁给老年人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后描述老年人用何种行为来适应社会变迁和参与创造社会变迁。作者通过多次长期深入塘村,参加当地活动,观察当地风俗民情,具体访谈当地群众等来获取塘村老人的生活方式

和适应社会变迁的各种材料。

书的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塘村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还有对塘村的历史文化、语言、村庄和“守巢”老年人等的介绍。塘村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镇的村庄,主要是深丘地带,山坡与沟谷纵横分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村里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红薯等,村里农业劳动主要依靠传统农具。塘村人大多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广东、江西等地移入,由于移民史的缘故,塘村的方言土语比较复杂。竹镇地区由政府和广东等地开展劳务输出协作,每年都有大量人口外出,主要是16—35岁的年轻人。“劳动力外出”现象对老年人有很大影响,他们的日常劳动强度增加,同时也赋予了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更积极的角色,乡村的基本关系开始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基层组织,国家正式基层组织并没有完全取代以前的宗族势力,各家各户遇到一些事情依然偏向于找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来解决而不是村干部,村干部的权威若隐若现地在乡土秩序中履行。

第二章主要讲了一些老年人的模糊定义和在家庭中的称谓,还有家庭各个成员之间、村子内部人员的相互称谓等,这一部门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接着作者从“老人与家庭”和“老人与村落”两条线索组织描述,老年人既是家庭关系的行动者,又在村落乃至跨村落层面创造自己的角色和独特行为。

在老人与家庭方面,作者从家屋和分家、养老和孝道、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分三个章节展开。关于家屋,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塘村的家屋普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草屋——瓦房——平方——楼房的转变。在家屋的代际分配上,除了少数的家庭会让家里的老人住进较高级别的房子之外,老人普遍会住在老房子里面而不是子辈修建的新屋子里面。在村庄中,住宅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老人所住的相对“不高级”的住房就是现代化变迁背景下老年人地位相对较低的证据。分家已经在中国社会上呈现出了必然性,但是分家就会经济上(主要是养老)会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分家时财产和权利的交接与分割,对老人的赡养维系着各个小家之间的关系。分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养老和孝道,对于塘村既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基本有儿子养老、招郎等模式,又有向儿女共同养老的方向发展的契机。在养老方案上主要是“称粮”,但是对于不同的家庭情况会有不同的传统的养老方案。传统的孝道因为社会变迁开始变得淡薄,在言语和行为等其他方面儿子辈对待老人的方式与上一代人或者老人心中理想的方式正在渐渐地变化,言语上的尊重渐渐淡出了孝道的领域。根据塘村孝道的行为结构随乡村文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是文化规范的消极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操控者。关于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家庭的周期与衰老过程,其实老人在分家之前总是担负养家的责任,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就必须动员分家,因为大家变小家,老人的家庭地位和责任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年轻人的外出导致祖孙之间的感情和平衡分出去的“小家”的关系成为老人在家庭中主要的感情因素。人在家庭之中的衰老,衰老的过程因此和文化所定义和规范的家庭及相关制度、观念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在乡村社会变迁和传统家庭习俗的共同影响下,亲子之间“互为目的论”失衡,老年人权威丧失,地位下降。老年人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对下降,代际观念的冲突日渐明显,国家政治力量的出现都影响着乡村老人的生活和文化变化。面对晚年,老年人在家庭中衰老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他们一方面根据传统的作用在分家、“称粮”和“招郎”

等习俗,另外社会变迁为老年人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行动天地——社区。

在老年人与社区方面,作者主要从老年人的声望,兴起的“老年协会”和当地传统习俗“走庙”三个方面展开。声望是老年人在自己影响的乡村社区中别人的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是身边的人几乎统一的评价(大家一致认可),这种评价是根据周围的人对老人的劳动能力、政治背景、治家能力、经济能力、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当然在这些因素中有侧重点,比如政治背景、治家能力就比劳动能力显得重要得多。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塘村“声望老人”声望的主要来源——1997年的上访事件,在塘村的大部分人眼中这是一个为人民尽心尽力的大事件,参加上访的人付出了很多一次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这件事说明在乡村个人政治生活史已经成为声望的象征资源,老人操控这样的资源从而影响乡村的政治生活。“声望老人”用各方面的声望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普通的老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参加社区活动,其中“老年协会”和“走庙”就是非常常见的社区活动。“老年协会”是一种遍布乡村的娱乐场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是打牌,是完全不同于“村老年协会”的存在。“老年协会”是一个经营性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打牌”的场所,虽然在那里打牌的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但是老年人有一个聚在一起消遣的机会,也算是打发时间。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摆龙门阵(聊天)”,但是他们因为没有更多的话题或者需要有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结果“说空话”(说自己的儿子儿媳不好的话)就出现了,但是这样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从适应变迁的角度理解,由于老年人在自己家庭内事务的减少和权威的萎缩,在经历允许的情况下,他会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社区层面的活动中。老人参加的另外一个社区活动就是“走庙”,就是“逛庙会”。塘村的“走庙”基本上在老年人群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村落及跨村落社区范围内展开,这种行为在乡村社会发展与传统民间习俗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是分析和理解老年人和社区变迁关系的重要依据。参加“走庙”的人年龄特别集中在某一阶段,而且主要是老年女人多。“走庙”可能是参加跨村落的庙会活动,村落与村落之间老人的交流开始出现。作者特别用一个章节介绍“走庙”的行为和意义,作者详细记录了几次“走庙”的全过程,分析它的一般行为。塘村老人把“念佛”、“拜忏”、“请佛”和“摆龙门阵”作为“走庙”的基本行为。老年人的“走庙”依然存在一定的阻扰,因为年轻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另外“走庙”多为女性,这样后辈很不适应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父亲在社会层面上活动。在老人们看来,“走庙”是化解生活中的寂寞、不愉快等消极情绪的活动方式。这些不同的行为都在建立和发展交往互惠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的心灵和神灵之间的交往。在“走庙”活动中也有竞争关系的存在,一方面是各个庙宇在争取各村走庙者上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是乡村内某些人物为争取声望和对更多村民的影响力而竞争。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结论,这一部分做个总结了前面章节的内容,又一次指出本书的视角是将老年人视为积极的行动者,在变迁的社会中,老年人虽然难免的被动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的实践中,无论作为个体和群体,老年人都有可能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去实现生活的连续性,这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过程,老年人通过自己的时间在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还不断创造社会变迁。

三、浅谈为什么独树一帜选择这本书

首先,在老师给的众多的书目中我已经简单的看过那么一两本,比如《乡土

中国》、《万历十五年》、《江村经济》,我想看一点比较新的研究东西,所以我就选择了这本《塘村老人》。这本书并不是什么著名学者的著名巨著,只是一个研究者用新的视角来研究乡村的老人和文化变迁过程。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倒还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报告,参考了大量文献提出假设,然后根据作者自己到乡村的田野生活研究从一些细微的点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另外,另外我是一个来自重庆乡村的孩子,过去十几年的乡村变化都记在我的脑海里,塘村是四川的一个普普通工的甚至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乡村。我家乡的村庄和塘村在文化、语言、社会行为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所以我想读一本记录我们那样的乡村的文化变迁的书,这样的书能够让我脑海中对家乡乡村变化的历程联系起来。

还有就是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虽然我能够有机会亲身与家乡的老人接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他们的生活应该有什么?暑假的时候家里从我一生下来就一起生活的老人离开了我们,我开始反思家里的老人是否晚年过得幸福,怎样才能让老人在乡村生活中过的更好,他们需要一些什么?偶然在书架上看到这本《塘村老人》,觉得这本书可以回答我的一些疑惑,让我对老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就义无返顾的选了这本出版不久的并不出名的书。

四、从书中得到的东西

其实,读这本书确实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但是在没有回顾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更多的是将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在读,这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记录了大量的老人家庭、社区文化活动的缘故吧。

从这本书中我有两点收获,一是这本书中包含的知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论点是很正确的,即使会有很多反对意见。乡村老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社会变迁,他们在接受的同时也在创造社会变迁。“老年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有巨大研究价值的科学,读完这本书我能了解到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在老年社会学上有更加清楚地认识。“老年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新鲜的字眼出现在我的脑海。另外就是研究方法,研究就需要跨文化比较、跨学科分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不要为研究某一个人群而研究这个人群,更多的要把一个社会中这个人群的行为活动现象置于社会整体文化脉络中研究,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每一项研究都必须考虑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大环境下有不同的切入点,但是谁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社会整体文化而单独研究某一个点。

二是如何做知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在社会学方面研究的思考,作者杨晋涛的《塘村老人》在我眼里更像一个研究的具体报告,他从如何选题、如何分析研究背景、如何提出假设、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展开研究、然后怎么分析、怎么得出结论都做了一个模范。跟着这本书走一遍彷佛置身于他的这个研究当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就是研究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的到最后的可靠的结论,这对于研究者来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坚持不懈。作者先后多次长时间深入塘村,了解、访谈、跟踪、记录塘村老人的行为活动,从一些小小的行为方式中细致的分析,探根索源。

五、自己想说的话

老人是这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群体,但是乡村老人的行为方式因为资源的原因和城市老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我身边的老人来说吧,那些年纪稍微小点的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人经常要在自家的地里耕种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或

者让自己孩子的家庭好一点,那些孩子外出打工的老人在耕种土地的时候还要负责带孙子等一系列活动;他们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干不动活的但是能够走得动步的就会想办法大家聚在一起通过打牌等方式消遣;那些上了年纪的什么都干不了的乡村老人他们每天就只能呆呆的坐在家门口守着自己的家,他们有些甚至看不懂电视,所以根本就没有打发时间的有效的方式,只能由天明等到天黑,再由天黑等到天明,直到死去。他们停止思考了吗?如果没有,他们又在想些什么?我们又能为这样的乡村老人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在我读完这本书后依然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城市老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他们又是怎样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创造社会文化更新的呢?

另外就是在对待老人的方式上,我不希望现在的人都怀着“经济人“的头脑来对待老人,老人也许不说什么,但是他们心中很在意,很在意子女对待他们的方式。也许在老年人心中,言语上的尊重可能比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吧。请善待家里的老人吧,想办法给他们想要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这是一个刚刚失去一个至亲老人的忠告,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参考文献】

① 杨晋涛:《塘村老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 Hooyman ,Nancy R.& Kiyak H.Asuman:《社会老年学:多学科的视角》,周云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 P.塞尔比、M.谢特克主编:《老龄化的2000年——对社会的挑战》,新蔚、黄育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④ 潘光旦:《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载于《潘光旦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⑤ 雷洁琼、杨善华、蔡文眉:《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⑥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⑦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费孝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⑧ 石奕龙:《应用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⑨ 谢剑:《理论与实践——当代应用人类学简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四篇:敬老院老人回忆录策划书

“流金岁月”敬老院回忆录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主题:关爱老人,送温暖

二. 活动意义:

1.弱势群体的状况,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健全人,应当承担起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责任,这不仅是帮助了弱势群体,也是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帮助居民安度晚年,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敬老院里度过晚年。敬老院里固然有很多年龄相近的老年朋友相伴左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仍然比较单调。日常生活之外,学校组织的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几乎是老年人的唯一的心理安慰了。通过我们深入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喜欢聊天,更喜欢回忆。回忆年轻时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挫折,奋斗,爱情,友谊,是闲暇时最美妙的事了。为爱回忆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倾听的角色,分享老人的经验,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此次活动有利于弘扬“奉献 友爱 团结 互助 ”的志愿者精神。

三. 活动人物: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成员

四. 活动对象:杨园敬老院老年朋友

五. 活动时间:2012年6月8日起

六. 活动地点:杨园敬老院

七. 活动内容:与老年朋友聊天,了解老人的过去并记录,为他们

制作回忆录

八.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召开筹备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筹备人员分

工,将方案形成文字,确定初步方案(包括确

定活动的时间、地点、老年朋友和志愿者的大

体人数、所需费用预算等)

时间:2012年5月30日

负责人:郭玉琪 黄靖根据老年朋友和志愿者的报名情况,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进行初步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负责人:王祥和 陈宁娜

3实践部采购一定数量的记录册

负责人:李根周子祥

(二):活动开展:6月8日早14:30青协全体人员及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图书馆门前集合。

负责人 :于海洋

2对到场的志愿者进行签到,15:00-17:00与老年

朋友聊天,并有选择地的记录老年朋友的故事

负责人:陈宁娜

(三)活动后期:

(1)青年期刊进行必要报道

负责人:陈冰清

(2)在理工青年等网站上发新闻稿

负责人:赵舰

(3)联系出版社、打印店,将所录文字出版,并赠送书籍给参加活动的老年朋友、志愿者、校团委等组织,并在校内展出本次活

动的成果和内容。

负责人:李根郭宁

九.注意事项:

1.与老人交流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2.“流金岁月”活动由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

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负责筛选、管理、和组织志愿者参加活动。

十.经费预算

宣传单:40元

采购费:100

合计:140元

20123.志愿者应该具备志愿者精神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志愿者应该接受与老年人沟通及记录文字的相关培训,以满足工作的要求。4.活动志愿者要服从纪律,注意用相机等记录整个活动过程。5.活动前注意天气预报,若雨天,请带上雨具。6.途中服从负责人安排。能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年6月2日

第五篇:关爱老人 敬老院策划书

关注老年群体,健康与爱同行

--浦边敬老院活动

主办单位:厦门安防科技学院团委

协办单位:厦门安防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策 划 书厦门安防科技学院学生会

一、活动背景: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蕴涵着我们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抓住契机,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计划开展一个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的活动。这次活动本着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二、活动主题:关注老年群体,健康与爱同行

三、活动目的:走进敬老院,一起营造和谐校园的新风尚,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充分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年关爱,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为同学们展现爱心提供一个平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全心去付出,去奉献。我们也许两手空空,但是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因为我们是一群有着同一个梦想的青年,手挽着手朝着同一个梦想去奋斗!我们相信,只要多尽一份心,多尽一份力,我们就可以改变很多!

四、主办单位: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团委

五、活动时间:2010年12月23日

六、活动地点:浦边敬老院

七、参与人员: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联系好参与活动各主办承办方,确定活动的开展及内容: ①由潘秋影在19号之前到敬老院的具体情况做一个基本了解; ②由刘潇雨、吴思博、蔡江严负责可以在敬老院中可以进行的节目,并做一个出一个节目方案统计的word,在21日中午12点之前发给倪玉芬。(以闽南歌曲和开心的舞台剧为主)

2、在我校发出宣传,组织报名:

①报名由林文聪负责在20号前通知青协各部门部长,各部门部长通知成员进行报名确认。报名截止日期在20号晚上8点结束,参加人数15人(不含演员),演员和主持人由文艺部配合选取,由于敬老院中的老人只会闽南语,所以在部分人员的语言上有要求会闽南语,并且应以女同学居多。在20日晚上10点前将名单统计完毕,发给潘秋影。

②文艺部在22日晚上前将活动节目准备好。

3、收集名单带上慰问品:

①潘秋影将收集好的报名名单在21日早上9点前发给温庆煌,由温庆煌负责将在敬老院中进行的活动,分配给各个报名人员。并在22号前将参与活动的同学统一起来开会,分配好各自的工作。②慰问品、活动所需的道具由潘秋影去与学校方面协商。

4、活动道具:

①音响设备由潘秋影负责,电脑由温庆煌负责。

②横幅的准备由温宝林负责。

(二)活动实施阶段

1.参与活动人员于12月23日 早上9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统一出发前往浦边敬老院。

2.慰问的展开:慰问孤寡老人送出慰问品,帮助孤寡老人。开展之前所定的活动方案进行表演让老人们在孤寡之年不会寂寞,得到快乐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在演出结束后,让会闽南语的同学们与他们做些交流。

3.活动的方式:

(1)到达浦边爱心敬老院后,布置场地,全体志愿者给老人们问好。组织一部分人打扫卫生,将前期所准备的节目按计划分配给指定人员,准备好节目。(大约30分钟)

(2)安排学生与老人的互动,进行小型文艺汇演。(大约1小时)

(3)会闽南语的同学,分开与老人们进行聊天、下棋等,各显其能,达到让老人高兴的效果。(大约30分钟)

(三)活动后期阶段

刘志鸿负责用相机拍摄记录下对浦边敬老院的慰问与采访,日后在校内展示,记录并发布到网站上,供本院或其他学院交流学习

九、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请大家服从安排,实实在在做事,勿打闹嬉戏。

2、如有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告知组织者。

联系人:潘秋影***林文聪159858779

41温庆煌***

3、若因天气等原因改变计划,将在群内通告或短信通知。

4、其它注意事项将在人员汇合后与大家说明。

5.活动结束后各个人员带走身边生活垃圾。

6.在活动地点集合后,点名清点人数后,同学们统一离开。

十、经费预算:

横幅1条7米*1米

慰问品水果(香蕉,苹果等)

——活动各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潘秋影

活动的报名通知负责人:林文聪

演员与主持人的选配负责人:倪玉芬

表演节目的选配负责人:刘潇雨、吴思博、蔡江严 活动道具负责人:潘秋影、温宝林

慰问品清点负责人:傅少煌

照片、视频采集负责人:刘志鸿

附1:时间推进表

12.20文聪负责通知,并组织报名,整理名单;

找学校批经费、外加赞助。

12.21确定表演的节目;

文艺部组织参演人员开会;

温庆煌组织报名人员开会。

12.22慰问品的清点、活动用品的准备; 12.23活动开始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团委

2010年12月20日

下载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塘敬老院老人早知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敬老院关爱老人新闻稿

    关爱老人,唱响道德之歌 ——xxxx系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 (记者部:XXX) 2014年11月15日上午,xxxx系学生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在xxx托老院开展了关心老人献孝心活动。在活动中,......

    敬老院老人需求分析

    敬老院老人需求分析 一、 实习机构概述 东石镇萧下村于2011年下半年依托旧礼堂改造为集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人活动中心“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筑面积2200平方......

    慰问敬老院老人发言稿

    慰问敬老院老人发言稿 慰问敬老院老人发言稿1 值此20xx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诚恳邀请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谋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与......

    XXXXXXxx慰问敬老院老人

    师生慰问敬老院老人XXXX年X月X日下午,XXXXXXXX师生来到中心敬老院开展了主题慰问文艺活动。 我们XXXXXX师生和各位老人欢聚一堂,希望我们能给老人们一些快乐,希望我们的行动可......

    关爱老人敬老院(5篇)

    关爱老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

    敬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调查

    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老人们的权益在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否也得到了很好......

    “关爱老人”敬老院之行

    “关爱老人”敬老院之行 2012年3月18日下午,共商管理系团总支实践部志愿者们到淮安青浦民政老年公寓对老人们进行了一次慰问活动。 当我们来到敬老院时,院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敬老院看望老人策划书大全

    敬老院看望老人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