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系申报书

时间:2019-05-13 09: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体系申报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体系申报书》。

第一篇:文化体系申报书

戴楼镇位于金湖县域“西大门”,是皖苏两省四县(天长、盱眙、洪泽、金湖)的结合部。205国道、金铜路、金宝南线、金马路穿境而过,淮河入江水道横贯东西,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戴楼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境内有磨脐墩、獾墩遗址,故称衡茨庄,历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现有镇域总面积 7596 公顷,耕地2933 公颂,辖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1个镇属农场,人口2.18万人。

近年来,戴楼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为中心,以巩固文化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行动和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丰富我镇的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戴楼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戴楼镇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本镇建有单独设置的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其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健身活动室常年免费对外开放。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电影放映队工程,近年,镇累计投入经费20余万元,用于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镇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均按标准建成“农家书屋”和面积达标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镇村级文化活动室室内文体活动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广场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看电影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二、加强文化对伍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公共文化队伍来提供。公共文化队伍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戴楼镇抓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开办“星期五领导干部讲坛”全面提升了机关干部、村级文化管理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为了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我镇不断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全镇已有舞蹈、曲艺、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等业余文艺队伍二支,其中骨干人数达到30多人。于2011年4月成立了“戴楼镇农耕艺术有限公司”。镇里不仅为这些文艺团队建档立册,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还和县文广新局联合开展送乐器、锣鼓等活动,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

为适应人民群众越来越旺盛的文化需求,戴楼镇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每年坚持推出一批新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2010年在镇党员干部冬训班上由永丰村创作的小品《叔公查鸡窝》体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农民思想的转变过程;儿童舞蹈《戏荷》体现了荷乡孩子天真烂漫、好玩好动的情趣。2011年在镇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文艺演出上,由红岭村创作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体现了我们对民族、国家赤诚的感情和认同感;中心学校创作的摇滚快板《美好幸福戴楼人》说出了我们戴楼人的幸福生活。

戴楼还拥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硪号子》,目前正在申报省非遗项目。

为了给基层人民群众送去更多的文化产品,5年来,我镇共接待市“送戏下乡”活动10多次,有近万人观看了演出,农民群众热情称赞这是自己家门口的“同一首歌”。镇文化站放映队保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树立村级文化典型,推动村级文化建设。

就农村文化建设而言,村级文化建设是基础。为了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戴楼镇培育和树立了永丰居委会这一村级文化建设典型,以此来带动全镇村级文化建设。

永丰居委会总人口(),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元。2009

年被市政府表彰为“红旗村党支部”,2010年被市政府评为“农村改厕先进单位”。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了。2009年,由村里投资在永丰集镇建起了农民文化休闲广场,供村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永丰村活跃着一支“农家书屋文娱宣传队”,每天晚上只要天公作美,村民们都会集中到广场上进行娱乐活动。永丰居委会的农家书屋藏书3000多册,配有多种报纸、杂志的村民文化活动室。村委会专门拨款为“农家书屋文娱宣传队添置了音响、锣鼓以及演出服装等。镇文广站把永丰作为全镇村级文化示范点,派专业骨干经常深入永丰村进行专业辅导。他们还举办“美丽的永丰我的家”等纳凉晚会,除了本村宣传队参加演出外,还吸引了别的村村民加盟演出。现在的永丰不仅生活富裕,而且村风文明,人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村里一派欢乐、祥和、幸福的景象。永丰村的村级文化建设在我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文化建设的起始之年,我们将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构建覆盖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全镇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1、建立组织支撑体系

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完善职能具体明晰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确定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夯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在坚持公共财政建文化的同时鼓励一些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投资,拓宽文化事业的投资渠道,实现文化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进一步加大对村文化活动室的硬件投入,形成结构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改善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现有的9个“农家书屋”文化阵地作用,加强管理和使用,建立图书流转机制,保证书屋的图书更新,力求“农家书屋”取得更大实效。

4、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推进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全面免费开放,农村电影队的巡回放映,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服务条件,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对现有的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提高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

5、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以歌咏、文化汇演等为主的节庆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弘扬主旋律,把农村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

6、实施精品创作生产过程,繁荣文艺创作

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鼓励支持精品艺术的创作,充分调动文化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创作积极性。支持民间文艺队伍的发展,以政策扶持和鼓励本镇辖区内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

7、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加大对已列入市非遗项目《打硪号子》的保护力度,做好申报省级非遗名录工作。同时加大对文物“磨脐墩”的宣传保护力度。

第二篇: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申报书

澄江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简介

澄江镇位于寻乌县北部30公里处,处于两省(福建、江西)三县(会昌县、寻乌县、武平县)交界,辖区总面积191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181个自然村,人口3.2万余人,1.8万亩耕地。

澄江镇由于人多地少,果树种植又有一定的时令季节性,致使各村群众一年中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人员在家闲居。由于村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科技知识匮乏,不仅严重制约村级产业发展增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颈瓶,同时还造成赌博、迷信等活动在农村难以杜绝,群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打发农闲时光,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农闲为自己充电,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利用科技发家致富的一种手段。由于澄江镇各村除农家书屋外暂时农民还没有学习和获取知识及有用信息的场所和途径,制约了我镇村级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在各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今年初,中央文明办提出了在赣州试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支持苏区振兴《若干意见》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基层文化建设已经逐步纳入国家有关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使基层文化建设在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社会支点、发展动力和经济支持。

因此我镇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全镇14个行政村,每村建有一个集文化活动、农民健身、科技培训为一体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内设有图书阅览、电视机、VCD、乒乓球室及电脑、照像机等设备,规划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

该项目的实施,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村乡风文明,能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使农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对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总体投资为420万元,其中活动室建设资金280万元,其他配套设施投资为140万元。整个项目将分步实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资120万元,兴建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 年内完成1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为切实加强全镇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报此项目。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是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原则,文化室建设项目确实可行,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对本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予以大力支持,促使这一建设项目早日付诸实施。

第三篇: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申报书

2007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

申报单位名称: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二道村 法定代表人姓名:杨维生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二道村 邮政编码:133613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池北区二道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2.建设单位:池北区二道村 3.建设期限:至二○○七年九月末 4.建设内容:二道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总投资为9万元,其中村集体负担7万元,申请省专项资金补助2万元。

二、项目背景

自然概况

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滨河街道二道村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所在地的池北区境内,地处长白山脚下,二道白河东岸,距长白山北麓景区山门28公里。二道村是池北区的唯一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86户,554人,农村劳动力396人。

现二道村由于人均地少,致使村里有一部分的闲散人员在家闲居,其年龄从18—45居多。尽管如此,二道村民对信息的掌握仍不够及时,信息相对闭塞。现在二道村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科技知识匮乏,文化知识、信息已成为制约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颈瓶。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二道村存在着农民群众业余生活贫乏的问题,农民农闲和无事时无所事事,赌博迷信等活动在二道村难以杜绝,群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打发农闲时光,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农闲为自己充电,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利用科技发家致富的一种手段。由于二道村农民没有学习和获取知识及有用信息的场所和途径,制约了二道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在二道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二道村决定在二道村办公楼内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

四、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有着10000册图书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二)建设任务

1、完成图书室、阅览室的房屋布臵和图书柜、桌椅的制作。

2、完成图书的筛选和采购。

3、完成文化活动室管理员的培训和上岗。

五、项目建设内容

二道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道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总投资9万元。

1、购买图书10000册,8万元。

2、图书柜的制作,5000元。

3、阅览室桌椅50套的制作费,5000元

(二)资金筹措

1、总投资为9万元,其中村集体负担7万元,申请省专项资金补助2万元,补助比例为22.2%。

2、发动村民为二道村文化活动室捐书。

七、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二道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期限至二○○七年九月末结束。

1、至二○○七年七月末,完成文化活动室的图书柜、桌椅的制作。

2、至二○○七年八月末,完成对村民所需图书的调查、研究、商讨,确定图书种类和书目。

3、至二○○七年九月末,购买图书开始投入使用。

八、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1、为保证项目能顺利有效的实施,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和协调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务。同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工程施工管理。

2、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资金使用,二道村负责管理资金。使用时由二道村支部书记向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提交报告,再上报到池北区后支取。

(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1、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损坏赔偿制度,严格管理图书的出、入和防止图书被人为破坏。

2、严格图书的检查制度,每周一次由村委会对图书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图书总册数有无缺少,图书的损坏程度,图书借阅手续是否齐全,图书摆放是否整齐、合理等,并填写检查记录。

3、制定文化活动室管理员管理、培训制度。

4、建立图书更新制度,由村委会负责,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5000元,用于购买、更换图书,保证农民能够经常看到新书。

九、效益评估

根据文化活动室的性质,完成后可以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

1、满足二道村村民对政策、理论及各类知识的需求。

2、促进二道村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阅览室内逐步齐全的报刊杂志、科技书籍,能够满足人们渴求知识、掌握技能和余饭后、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需要,使村民们有一个享受精神生活的乐园。

3、推动二道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素质低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项目建成后,我们要举办各类活动,对村民进行新技术、市场营销、价格预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可使他们学到最新的科技实用技术,掌握致富信息,进而早日发家致富。

十、结论和建议

为切实加强二道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报此项目。文化室的建设,是我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我村具体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原则,文化室建设项目确实可行,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对本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予以大力支持,促使这一建设项目早日付诸实施。

第四篇: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申报书

课题批准号

教育部规划课题

中小学学生日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子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主持人:赵 大 伟

所 在 单 位:山东省兖州市第十二中学

申 报 日 期:二○○五年十月

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生日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三、评审意见

第五篇:(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汇报材料

贵州省教育厅:

根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管理办法》(黔教字[2006]29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与我院人文社科的研究现状,我们特向省教育厅提出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的申请。为了搞好申报工作,学院成立了申报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按照《贵州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准备申报材料。现将申报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概况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传统的学校,也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现有教职工912人,专任教师678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15人,教授59人,副教授231人;属于人文社科类别的教师39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1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55人。人文社科类别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院级重点学科三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一个,系级重点学科6个;设有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遵义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书法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类别的研究机构。在红色文化、仡佬 1 族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思想政治、区域经济、文艺学等方面有较多的成果,形成特色。

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娄山关大捷、土城战役、遵义战役、四渡赤水,记录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在革命的紧急关头,遵义儿女倾其所有支援革命,踊跃报名参加红军,表现出空前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红军曾在我院旧址的操场上召开万人大会,毛泽东、朱德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朱德还亲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篮球赛。我校师生踊跃参加红军,涌现了周林、雍文涛、韩念龙、陈沂等老一辈革命家。学校成了黔北传播进步思想的中心,形成了优秀的革命传统。

二、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概况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建于1987年的黔北文学研究所,由王刚教授任所长;2006年,黔北文学研究所更名为地域文化研究所,黎铎教授任所长;2009年,地域文化研究所更名为遵义文化研究中心,刘丽教授任主任,罗筱娟任办公室副主任,下设“红色文化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研究”、“黔北历史文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2010年,学院在遵义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以及历史系、政治经济系、马列部等系部的研究力量,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9名,兼职研究人员32名,专兼职人员中有教授13名,副教授12名,博士(含在读)、硕士研究生21名,有一支研究力量较强、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及开发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此,中心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红色历史文化”研究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革命历史、党的方针政策、革命精神等基础理论研究,立足于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遵义会议、遵义战役、四渡赤水,长征文学、长征文化,红军统战工作、群众工作、宣传工作等长征研究,进行遵义“五四”运动、黔北游击队、黔北地下党、黔北抗战文化研究等,以形成研究特色。同时,逐渐向全省、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展,以扩大基地的影响。二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发扬光大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传统。三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研究方向。本方向围绕红色文化与地方经济建设展开研究,如: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研究等。

三个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构成红色文化研究的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研究方向紧扣党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特别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彰显和运用、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红色文化对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研讨,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能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具有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红色文化研究状况 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校内专兼职人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研究,获得研究课题6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及国家计生委项目3项,省长基金、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省艺术规划办项目15项,教育厅项目22项,市级、院级及横向课题20项,获得研究经费269.14万元(其中外拨经费127.9万元,学院配套及下拨经费131.24万元)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参编)专著、教材16部。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娄胜霞教授着重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出版专著《从贫困走向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国家人口和计划委员会项目《遵义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研究》;“红色文化历史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王刚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及红色文学的研究,他的国家社科课题《新时期黔北文学及其成因研究》(2010年以“良好”成绩结题)以大量的篇幅研究红军文化以及黔北的革命作家、长征文学创作,2010年,完成了省长基金项目《黔北酒文化研究》;罗永忠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仡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涉及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近几年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立项的项目《红军长征中的统战工作研究》、《抗战时期浙大内迁与遵义的社会转变》、《贵州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遵义红色旅游转型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遵义茶产业发展与“四在农家”乡村旅游互动研究》、《遵义-仁怀-赤水红色旅游带饮食文化研究》、《遵义县城城郊结合带“四在农家”建设与民风促进研究》、《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等课题,从不同侧面对红色历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研究。

学术带头人史宝麟、巩章义、陈季军、王爱华、罗中昌、闵廷均、杨蜜蜜、刘丽、幸克坚,以及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员,也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形成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例如,关于遵义会议研究的《论遵义会议的精神财富与现实价值》、《浅析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高超的策略》、《遵义会议未彻底解决王明左倾政治路线错误原因探析》等论文;关于红军长征研究的《略论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三军远征及意义》、《中央红军湘江战役重大损失的原因分析》等论文;关于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研究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及其意义》、《试述李大钊的青春观》、《邓小平的改革观与传统文化》、《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思考》、《邓小平“三农”思想探析》、《江泽民创新思想探析》等论文;关于浙江大学西迁研究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办学及其启示》、《浙大西迁遵义的历史地理思考》《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与遵义社会文化之发展》等论文;关于遵义乃至贵州发展研究的《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可行之路》、《遵义发展战略思考》、《遵义经济发展的战略关注点》、《关于遵义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等论文;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遵 义红色旅游转型探讨》、《黔北黔西红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等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西部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各种突出矛盾的化解》、《试论黔北“四在农家”的创建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四在“农家”:遵义的新农村》等论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提升高校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理想教育:内涵、问题与实施策略》等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支撑了中心的三个方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队伍,具有较明显的研究特色。

由于中心的前身是“遵义文化研究中心”,因此,中心除了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开展研讨之外,也召开了一些涉及地方文化研究的会议。近年来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纪念长征75周年座谈会”;“纪念刘伯庄诞辰130周年、谌明道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茶的途程》暨贵州茶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研讨会”;“纪念蹇先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纪念郑珍诞辰20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黎庶昌诞辰15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遵义黔北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遵义·习水红饰苗族服饰图案装饰艺术展”;“正安小说之乡作品研讨会”;“穆升凡作品研讨会”;“肖勤作品讨论会”等。

四、人才培养情况

研究中心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历史学等三个学科,三个学科相对应的系部是政治经济系、历史系、马列部。政治经济系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历史系开设了历史学、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马列部面向全院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因此,本研究中心依托的学科除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旅游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外,还承担了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政治经济系、历史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立足西部、扎根山乡,为西部的教育事业作贡献的思想。教师加强对学生红色文化研究的指导,三个专业学生近年来写作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毕业论文近三百篇,涉及到长征及遵义会议、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学政治课程、红色旅游、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三个专业毕业生在教师、公务员、选调生等各类招考中成绩良好。学生考研率逐步上升,2010届毕业生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录取15人,占73名毕业生的19%;历史学专业考研录取12人,约占71名毕业生的17%。

学院实施了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五个好”为导引、学风建设为基础、实践创新为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成才为目标的“六大工程”。同时,依托革命老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宣传红色文化、凸现时代特征和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树立理想、服务山乡的意识;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到红军山凭吊革命先烈、到娄山关 体验“从头越”的革命情怀,成为历届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依托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举办由国内知名学者、本院优秀教师和个别学生执鞭的“百家讲座”;设置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开展学院“多彩校园、闪亮青春、青春师院”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马列部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战场的重要作用。2002、2005、2008年,学院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获得“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

五、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管理情况及物质条件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按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和管理,实行学术委员会监督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党委副书记王爱华担任,中心副主任、各方向负责人、专兼职研究员及中心工作人员皆由中心主任聘任。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章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岗位责任制》、《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暂行办法》等较完备的规章制度。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有办公室6间,共160平方米,红色文献资料室1间200平方米;有电脑13台,复印机1台,扫描仪1台,传真 机1台,基本达到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要求。正在建设中的红色文献资料室有红色文化图书、地方文化2605种2921册(复本总量9336册);期刊31种,期刊合订本1322册,报纸10种,报纸合订本1728册;各种珍贵线装古籍约百余册;藏有美术作品、音像、图片、考察报告等第一手资料;在数字图书馆网页上建立地方文学期刊篇名数据库。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藏有红色文化图书资料1千余册,有解放初期进行长征史实调查的笔录复印件等珍贵资料,并在校园网建立红色文化网站,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交流平台。

六、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计划

根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管理办法》,通过五年的建设,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红色文化资料中心、研究基地及教育基地,为申报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作准备,并在相关学科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要求。

1.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引进三个博士,作为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人员;进行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三个研究方向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所聘请的红色文化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自己培养、委托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术梯队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

2.加强研究方向的建设。不断深化三个研究方向的内涵,拓展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范围,形成有稳定队伍、鲜明特色、重大成果、有一定影响、有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

3.加强学术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争取高层次的课题立项;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科研经费;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开辟“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出版《红色文化研究论丛》(内部出版);争取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合作,办好研究长征的刊物《大转折》;每年发布研究课题,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立项。

4.加强学术交流。定期召开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会议,举办红色文化交流活动,请全国红色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到会指导;加强与有关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联系,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开设红色文化讲座,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

5.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配合相关教学系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开设红色文化的必修、选修课程,争取相关学科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要求;配合团委、学生处、学生会及各系团总支,举办各种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6.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加强对外联系,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及对策建议。.建立适应科研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知识创新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中心专兼职人员打破终身制,建立聘任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将课题组作为研究中心的基本单元;由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决定科研工作规划和研究课题,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督促评价。8.加强红色文化中心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之落到实处;积极购置、征集红色文化图书资料,加强研究中心资料建设;加强红色文化网站的建设,搭建网络交流、宣传的平台;不断改善研究中心的物质条件,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具备了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利用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了更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特向省教育厅申请对我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进行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的评审。我们相信,在教育厅及各位评审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红色文化资料中心、研究基地及教育基地。

下载文化体系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体系申报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债权申报书大全

    债权申报书 申报人(债权人):****有限公司 住所地:****号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债务人:*****有限公司 住所地:************号 法定代表人:******** 申报债权数额:¥xxxx.xx 事实......

    申报书策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诚信〃文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

    三好学生申报书

    三好学生申报书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做为一名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校外实习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好评与肯定。在此,我申请“三好学......

    项目申报书

    附件1:项目申报书格式模板(建设类、运维类通用) (必须使用A4规格的纸张) ××××××××××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地 址:××××× 邮政编码:×......

    申报书封面(样本)

    **省***专项资金申报书 企业名称(公章): 企业地址: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申报书(经典)

    项目申报书模板 一、封面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负责人所在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 项目负责人通信地址: 邮编:参赛联系人......

    基金项目申报书

    2011年XX基金项目申报书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信息 申报项目基本内容 项目名称申报基金 类 型 □申请创新项目;□申请创业项目;□申请技术转移类项目(联合申报) 申请基金 路 线 √......

    项目申报书

    宝鸡西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5000亩油用牡丹育苗基地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简介: “牡丹油”被称为“液体黄金”,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监督局根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