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文化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方面也越来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党的文化能力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影响党的发展历程。文化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从毛泽东开始,他就将革命的战略和文化建设连在一起,其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领导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强调文化建设的强弱。进入新世纪,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它的作用是“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
其次,优秀的文化作品有利于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价值观念的认同,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有助于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文化推动人民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的推动上,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1.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
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策略和国际化城市战略。在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发展本土文化,促进文化消费愈显得重要。
第二篇: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浅谈培训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已有 571 次阅读 2008-6-14 13:39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内容。如何为企业培养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员工,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培训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人的能力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无论组织的招聘标准多么严格,所聘人员与岗位要求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何况在面临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因此,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必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增强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方式也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培训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分析、培训规划的制作、培训方案的制作施行及培训效果评估四方面浅谈企业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重视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 培训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本投入,同其它资本的使用和增值一样,也必须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即培训必须要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同企业效益增长相衔接。这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是企业培训决不能不计成本效益率,培训不能无的放矢,培训必须立足于解决员工的技能和观念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二是不能将员工培训看成是单纯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而应将其视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必要的资本投入,开展员工培训对企业最终效益的提高,远远大于其培训费用,那么这样的投入是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的。为此,对每一培训内容的设置、对每一培训方式的运用、对每一培训对象的选择,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决不能再搞形式主义的培训了,还必须坚决摒弃“粗放式”的培训,必须在员工培训中搞“精品工程”,即必须使培训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员工,有利于企业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和提高。这样才能凸显培训的战略价值。这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更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或削弱培训。无论是不计效益的培训还是不被重视的培训,都无异于使企业丧失一流的员工队伍,酿成企业的“慢性自杀”。
二、培训规划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应开始于,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制定培训规划,培训规划是指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的统一安排。公司经过周密的调研分析后制定了适合于企业发展的规划。规划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要求:
1、系统性;
2、标准化;
3、有效性;
4、普遍性进行制作。在零售行业中,人们的消费行为在逐步改变。他们不只关注商品价格,而且对购物时所享有的服务与便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作为零售业的员工不能仅限于作导购,通过培训,每一个人都应成为销售专家,应善于将顾客的购物经验变为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而变成企业的服务理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得到员工的认可并在实际的工作中顺利推广应用,这其中企业培训部门的高效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层也对培训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当前各个零售连锁企业都在不断的加大培训力度,指定由专人负责并成立了培训机构,组建与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学习力与教学能力的培训队伍,根据规划目标实施对各级员工进行系统的各项知识培训指导。企业发展战略对管理层为实现这一切合实际的培训规划起到了极大的指导性作用,使后来的培训工作有了清晰的标准可遵守。制定培训规划同时也快速的推动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三、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等内容。各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性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制作培训教学方法及课程设计的工作中也必须考虑这些行业特性,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及方式。培训课程的设计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
2、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
3、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这些基本原则要求培训者在制定培训课程及方式时面对不同的对象、内容等要能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企业和学员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认知需要,更好的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比如对于管理人员我们采取的就是“下基层”式的培训方式。汤姆.兰伯特说:“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现场训练将使知识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 这种培训方式即是派遣各级管理人员到基层进行一段时期的实务操作,使管理人员能在实践中尽快融入到角色中去,并熟悉各项工作流程,直至该员工能独立开展相关业务。采用以上培训方式,其费用相对低廉、而且可以增进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为企业创造一个更融洽的企业文化。所以采用以上培训方式效果是很好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的传授,则不应单纯采用以上培训方式而应采取定期的集中式课堂培训。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这充分说明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同样的道理,培训工作也是需要掌握一些好的方法。针对比较复杂的操作性培训,培训者利用演示法和实务作业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就是较理想的方法。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优点为: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道格拉斯.亚当斯曾说过:“人类几乎是唯一的一种有能力学习别人经验的物种,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人明显地厌恶这样去学习。” 为了克服这种人性上客观存在的“惰”性,培训者应积极的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行游戏式的互动教学活动能很好的调动受训者的热情及兴趣,比如事先广泛收集与培训课题相关的各种问题,在现场与受训者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良好的培训氛围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及方式,能较好的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员的需求,越来越直接地控制到企业的人力成本,是企业持续发展、永葆青春的“源”动力。
四、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从制作培训规划、设计培训方案;到培训方法的选择,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体系,这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体系甄于完善。培训评估意义的体现来自于对培训过程的全程评估。全程评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培训前的评估、培训中的评估和培训后的评估。为提高企业培训效果,重视培训评估是必要的。美国培训专家柯克帕特里克提出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体系,即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学习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节奏。培训理论、概念和规则等内容并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如本企业对一线人员进行商品知识的培训,可按学习评估标准进行评估,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笔试法。一般在培训结束时由培训组织者或培训单位进行。以上是本人结合零售行业培训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培训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分析、企业培训的规划、培训方案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四方面总结的一些浅见。随着中国经济在全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变化环境,迫切的需要各种人才。提高企业培训效果是加快培训各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应被企业经营管理者们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只有强化员工培训效果,不断进行知识、技能更新,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向培训要效益、以培训谋求发展空间,才能适应科技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企业永葆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内部审计在改制企业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建省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福建省电信公司出资建立。2001年以来,集团下属工程、设计、科研、器材等单位吸收员工和多经公司股份,从国营企业改制成国有控股公司。改制后,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实业公司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已经消失,与下属子公司之间从原有的国企上下级关系改变为资源占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母公司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都必须接受外部审计的审查。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淡化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或干脆取消集团内部审计,由社会审计来替代?两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改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求真务实、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互联系、各司其职,在改制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一、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家审计署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对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公司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及其反映经营活动成果的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的审核。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8号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办法》规定了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和要求等。国资委8号令的颁布,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法律保障。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查错防弊发展成为价值增值型的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由于内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环境和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进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功能,检查集团对改制后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效果,验证改制后子公司经营层和财务负责人是否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职能,评价各子公司经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价集团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运行是否良好。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大大增强集团对改制后子公司的约束力,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可以通过事前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进行、内审人员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但内部审计由于身处企业内部较容易发现舞弊迹象,在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方面,要比社会审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组织的存在,能使企业各部门增强随时可能接受审计监督的约束意识。正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一文中明确指出的:“内部审计就其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部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empirenews.page--]近年来,随着电信主业实业分离、员工参股改制、多经公司清理等进程,实业集团上下都经历激烈的变化,新型的控制链还正在建立与完善之中。母公司需要对各子公司管理和使用资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各子公司也需要向母公司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在存在“管理真空”风险的情况下,集团内部审计控制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有效防线,是促进子公司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改制时,内部审计应源头介入,监督企业清产核资过程,审核社会中介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全面核实国有权益。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应特别注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存在的难点、热点和领导关注的问题,对重要环节和流程进行审计调查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增加企业价值提供服务。实业集团内部审计两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1、对子公司改制情况和关停并转企业整合期间管理情况的内部审计监督集团内部审计设岗后,对2001年下属子公司的改制情况组织了专项审计调查。我们审核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审查被改制企业实物资产帐卡实是否相符,审查不良资产项目数额和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是否正确;核实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对往来账户中实质性的收入、费用挂帐进行损益调整,并特别重点关注或有事项问题如有无收入延期入账、成本费用提前列支、虚列成本支出压低企业净资产数额的问题,有无虚列负债抵减净资产的问题。在全面核准企业资产、负债的基础上,确认改制企业在改制时点的净资产数额及其构成,查清潜盈、潜亏及其他经济遗留问题。通过审计收回资金3200多万元,其它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正委托中介机构做最终审计确认。在多经公司清理和国有收购工作中,集团领导安排内部审计源头介入,认真审核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并做好与中介机构、被评估单位的沟通工作,注意在清理过程中及时维护国有、员工等各投资方的权益。关停并转企业由于人员分流等原因,在待整合期间,不相容岗位往往由一人负责,较容易出现工作差错,甚至出现舞弊行为。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个别公司停止经营期间,往来账项结转混乱,余额详情表错漏多,一些收入没有正确入账,个别财产去向不明等等问题。在另一子公司由于严重亏损面临转型整合时,集团领导及时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转型整合工作小组,配合企业做好资产、负债、损益的清理清查工作,帮助企业摸清真实家底,把好资产保全关,事前防堵资产损失的漏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2、改制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服务针对实业集团部份子公司所得税成本高,个别单位的实际所得率高达52%、甚至税前盈利、税后亏损的现状,内部审计组织了对集团总部和下属子(分)公司18家单位的纳税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在认真审计的基础上,指出集团总部和子公司在税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所得税申报不准确、应享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应用、工效挂钩未报批造成应纳税所得额调增等,并提出解决办法,建议各子公司做好税务筹划提高企业税后财务收益。通过总机构管理费申报、申请工资支出税前列支等方式合法节税近千万元,审计服务的增值效益明显。我们还对某子公司报表利润指标不正常异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收入成本的确认情况与企业实际经济状况存在差异,财务账面利润数字与公司经营活动形成的损益情况不符等问题,要求企业正确处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正确划分施工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并针对该公司成本管理模式相对粗放的现状,提出对企业成本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意见,帮助企业挖掘潜力,精细管理。[!--empirenews.page--]
3、尝试开展内控制度评审今年,我们针对下属酒店宾馆的盈利状况普遍不佳的现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的推进,尝试在下属酒店宾馆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针对几家酒店宾馆收入控制未形成闭环管理,不相容岗位如收入稽核与出纳岗位未做适当分离、客房用品和入厨原料采购成本偏高等问题,尝试通过内部控制评审,指导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设置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将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促进酒店宾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全面配合,共同构筑企业风险控制的防线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互联系,两者目的一致、职能一致、对象一致、任务一致、工作程序与技术一致等,但又各自独立、各有特点、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社会审计接受委托,严格按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执行业务,内部审计则可根据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审计范围比较宽泛;社会审计既独立于委托人,又独立于经营者,内部审计则仅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外具有鉴证作用,而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国资委8号令指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本企业及其子企业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应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我们的工作实践经历,也证明只有内外审计共同配合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达到审计效果。实业集团目前的社会审计有注册税务师年末税务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年末财务报告审计两种。从历年审计实践来看,注册税务师出于对审计风险的考虑,在审计过程中一般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较为重视,对企业应享的税收优惠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常常忽略。注册会计师年末财务报告审计时,由于独立于企业运营过程之外,对企业的熟悉程度受限,短期内难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质量做全面检查,对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预算收入利润是否完成,工资支出是否超过集团下达的薪酬总额,应付福利费是否滥用等事项难以做深入的检查;在企业成本费用开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舞弊的分析调查核实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有很多联系,如目的一致、职能一致、对象一致、任务一致、工作程序与技术一致等,但二者也有不同。一是范围不同,社会审计接受委托,严格按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执行业务,内部审计则可根据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审计范围比较宽泛;二是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不同,社会审计既独立于委托人,又独立于经营者,内部审计则仅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三是审计结果的效力不同,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外具有鉴证作用,而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只能作为企业内部改进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并向外保密。社会审计两者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不能互相替代。[!--empirenews.page--]综上所述,改制企业并不因为国有产权的变动,就不能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改制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彼此无法互相替代,在改制企业中,内部审计不但不能淡化或取消,而且应该继续加强。我们要注意克服独立性较差的先天缺陷,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努力。
第四篇: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成长中的作用
一、浅谈成长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其形成既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安徽烟草在构建“成长”文化理念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考量企业历史、现状与未来,构建员工认同、乐于接受的理念,使员工自觉地实践理念,愿意为实现自己认同的理念发挥潜能。通过多方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定位“成长”文化,突出“明确愿景、推动实践、持续创新、体现价值”四大作用,力求实现“融心、融智、融情”三大功能,明确“人的成长”这一核心,强化“管理进步、优质服务、战略协同、科技领先”的支撑力量,总体上实现历史、现状、未来与员工思想的统一,有助于在企业文化后续建设中得到员工高度认同。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激发员工潜在能量,挖掘队伍潜在能力,是成长型企业的必然课题。要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高效,必须善于和有效激发员工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员工作用。文化激发潜能、引领成长。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潜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和目标之一。近年来,行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激发员工潜能提供了有效途径。把员工作为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提炼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凝聚成感染力、向心力、鼓舞力,有效激发员工潜能,在建设成长型企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向心力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吸引力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同样的道理合作伙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去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力作用。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是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如果在一个相互扯皮、勾心斗角的企业里工作,员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谐和快乐,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规范引领作用。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一是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生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核心竞争作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员工的积极性能调动,工作起来更有热情,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力量,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企业的竞争力不光是表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大力营造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良好氛围,引领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了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成长中的作用
企业应分析当前行业、企业发展形势,结合自身转型发展的实际,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准确把握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要求,研究员工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员工的思想、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最终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高质量成长统一。
发挥“成长”文化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作用。
当代职工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务实、宽容、多样和善变的特点,重实务实,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并且易受外来思想的冲击而改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教育,针对职工特点开展“成长”宣传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成长”文化主题活动时必须尊重并引导好,动态把握和解决好广大员工发展中的困惑。针对目前企业面临的严峻生产经营形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带领广大职工,主动适应当前社会变革形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了解企业所需、社会所盼和员工所想。
开展“成长”主题活动时创新方法手段,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教育内容,要研究新问题,融入新思想,把传统教育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时效性,提高对员工的吸引力;在“成长”文化宣传形式方面,广泛采取演讲、辩论、参观、宣讲等善于表达员工个性主张,利于引入竞争机制的有效形式;在优化教育手段方面,充分利用烟草网络学院、微博、微博等传播媒体的信息资源。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企业面临的形势,讨论我们在这场变革中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态度,树立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怕困难、敢于超越的必胜信息和勇气,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让企业职工激情满怀,斗志昂扬,把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团结一心,为企业从困境中起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挥“成长”文化对人才的引力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也会造就良好的企业口碑的形成,通过口碑的传播,让企业能够有更多招揽人才的机会,让企业发展的更加快速。首先,要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要结合企的整体战略要求和员工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工作。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要从系统性、有效性、标准性、普遍性入手,在工作岗位说明、任务分析以及企业与员工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培养总目标,确定各子项目的目标,并合理地分配资源,逐步实施,综合平衡。人才培养规划的关键点在于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制定出人才培养規划后,还需再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从而逐步在企业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优勢互补的人才培养网络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理论学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要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度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这两项制度鼓学员通过不断深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超越自我,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竟赛、在职学习、轮岗任职,对员工进行技能开发,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并将人才培养与考核、晋升、待遇结合,形成良性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员工的健康成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组织忠诚度,同时增加了企业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
发挥“成长”文化激励人才成长的作用。
要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效,把服务工作和维权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正大力气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企业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要成为本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将决定企业的命运。
首先要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创新是活力之源、成长之魂,创新驱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鼓励员工发扬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大胆实践、勇于竞争的精神,激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创新中迸发活力。其次,要营造创新环境。宣贯“创业、创新、创享”的企业精神,建立创新管理与考核机制,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三,要丰富创新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鼓励职工参与科技论文、精益改善等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QC小组活动、小改小革普及群众性创新活动。通过鼓励创新、参与创新,引导员工探索思考,有效释放员工创新力,为企业提质增效、科学管理发挥力量。
同时要增强员工成长动力。文化引领成长,关键要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成长”文化建设要把握“人的成长”这一核心,关注员工成长、激励员工成长。首先是打破身份、打开通道。实行以“定岗、定责、定员、定薪”为主要内容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条通道,为员工提供平等职业发展空间。有效调动基层一线员工学习和工作热情,激发基层员工活力和干劲,员工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是注重教育,鼓励学习。坚持实操业务与管理知识相结合,实现广大职工学习培训蔚然成风,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的良好局面。
发挥“成长”文化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
员工的潜能在执行中显现,在执行中迸发。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难以赋予潜能生命力,潜能会在自由散漫中悄无声息地被扼杀。强化执行力,首先是作风要正。持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发扬“实话实说、实情实报、实功实做”作风,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提质降本增效。
其次是规范自律。潜能的激发必须是一种正能量,需要规范自律发挥保障和引导作用。在培养和发挥好员工积极作用的背景下,要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要把规范自律作为激发潜能的前提,强化规范管理意识,时时要规范、事事求规范,使员工在规范自律中加深对行业、对企业、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热爱,忠诚行业、忠于职责、忠实操守,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和智慧。
发挥“成长”文化激发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管理学家说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文化既是一定的生产力、生产组织方式的反映,又与一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相适应。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对经济有着反作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比生产力的硬件,例如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对生产力的进步所起的作用还要大。
首先,实现观念转变,提升决策能力。企业决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步骤、途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决策是否正确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提升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是现代企业尤为关键的问题。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大力培训、学习,特别是参观学习著名企业,甚至派出在职领导干部去挂职工作,学习他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只有通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包括心理素质实现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地应对挑战,积极利用新的机遇,实现企业的正确决策。
其次,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团队精神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员工内部的互动和对外的联动,由此形成的良好的联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在建立深厚的“成长”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把培育团队精神的重点放到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上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工艺技术为载体,使团队精神更好地转变为企业以对内互动与对外联动为基础的、与风云多变的市场变化节奏对接的快速反应机制。
最后,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力。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途径,一盘散沙的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队伍的利益观念、个人价值以及自主意识等日益凸现和强化,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在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以利益和价值驱动的杠杆作用。在发挥“成长”文化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完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定位。要明确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企业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企业之中,在实现企业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企业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凝聚力就会建立在较现实和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得到提升和加强。
第五篇:党员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双带作用
改革的先锋 发展的尖兵 稳定的堡垒
——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同志们,再过几天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了。91年来,风风雨雨,崎岖前行,共产党创造了伟大和光辉的历史,作为这个伟大团队中的一员,和所有的党员同志一样,我也感到无比的光荣。今天在这里,对于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双带作用,我想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共同学习。
一、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任何时期都是需要着重体现的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一直体现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广大群众正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自觉地跟党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自己的行动,变成改变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在新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员干部这种吃苦耐劳和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打造‚五个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
建功立业,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的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为丰富新时期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内涵提供依据。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体现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在社会实践中,人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和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在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的各项要素只有同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相结合,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可以说,高素质的人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所以,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体现党员干部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忠实执行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邓 小平同志,总结了历史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通过它应用于生产力诸要素来实现的。当科学技术处于知识形态的时候,还只是‚精神生产力‛,一旦它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会改变劳动资料的性质和水平,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和范围,提高和强化劳动者的智力和生产技能,最终引起生产力结构发生变化,实现生产力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工作方式和意义
市委书记吴存荣在今年的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想干事,敢干事,快干事‛的优秀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要培养干部队伍的干劲和激情。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点上要达成共识,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做事和选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心思凝聚在‚想干事‛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应该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和空谈,要学会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旺盛的工作活力和持久动力。不断提高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要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进行企业经营、开创优质服务不能仅仅满足于‚想干‛,而且要‚会干‛。党员干部一方面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和管理素质,努力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开阔眼界,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界限不拘一格选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把工作定位在‚真干事‛上。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 只有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脚踏实地,身先士卒,真抓实干,才能影响和带动群众, 推动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要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和‚不出事‛上。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是搞好服务保障工作,促进企业向前发展,推动改革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而干成事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孙金龙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一种崇尚‘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以干成事为目标’的良好风气。‛以上工作方式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判断党员干部是否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最前沿的试金石。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不会运用新的科学技术,那就会‚想干事‛时缺乏创意,‚能干事‛时盲目决策,‚真干事‛时事倍功半,结果是什么事也干不成。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明确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发展十分重要。
四、党员干部在推动企业发展上应发挥的带头作用
今年年初,吴存荣书记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中提出‚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的主题,对于党员干部提出了更为明确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大局观、责任心和能力,做企业开拓市场、改革创新的先锋队和排头兵,团结并带领广大职工,共同推进企业坚定向前、稳步发展。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到:
第一要带头转变思想,明确自身的职责。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党员干部的思想不能总是局限于过去,要学会与时俱进。应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实事求是的眼光、市场经济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适时的转变思想,要顾全大局,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准确把握我们的职责,将履行政府职能同开拓市场兼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教育和带领群众,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
第二要带头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吴存荣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指出,‚干部队伍建设与能力作风建设是决
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在公司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各条战线上积极表率,体现了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正面推动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固有的软硬件实力的差距、市场的风云变幻,还是让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牢记使命和职责,要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改革创新,提倡团结协作,反对畏首畏尾,固步自封,避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的存在。
第三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思想创新,工作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学习,党员干部既要继承已有的、有用的经验,又要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更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科学技术知识,不学习新的知识,固步自封,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在工作中就没有新思路,就无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可能需要重新评价,教条主义、唯经验论都是不可取的,要勇于学习并把知识用于实践,不断地总结新的经验,使我们的工作方式从原来的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姚卫东书记在今年党建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的党建工作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适应‛,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学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否则难以带领群众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难以参与市场竞争,更谈不上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同志们,作为企业生存的核心力量和骨干队伍,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也不能有一时的放松。不敢做,不愿意做,按
部就班,‚等、靠、要‛,不敢‚闯‛、不愿‚破‛,凡事请示‚上面‛、寻找‚依据‛,这样的党员干部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无法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大势的。只有充满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有能力、有抱负、有胆识、有担当的党员队伍,才是我们想要打造的队伍,才是能够带领企业前进、带领广大员工共同发展队伍,才能成为维护一方稳定和谐的堡垒。我相信,只要大家不断的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带领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职工,走的更远,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里,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