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常见问题(写写帮推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常见问题
一、编制总则
1、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在建、完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深度。特别注意,动土时,按初步设计来完成。
(2)所谓设计水平年,即方案规划的内容实施完毕的年份,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应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主体工程完工的当年或完工后第一年。
(3)水土保持方案的服务期至多为10年。对煤矿等生产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指首采区的开采期间,对燃煤电厂指初期灰坝的使用期间,至多不超过10年
常见问题:已建、在建项目也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多数建设生产类项目未列方案服务期或服务期机械定为十年。
2、项目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地理坐标,建设目的与性质、工程任务和建设内容、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并附工程特性表。若与其它项目有依托关系,还应做出说明。对矿山类项目,除了介绍境界范围、资源与可采储量、开采年限、开采方式及接替计划外,还应介绍首采区的情况。应突出项目的特点、优势。
常见问题:点型工程:平面布置未分主要功能块介绍,各块之间的位置、面积介绍不准,或仅介绍了平面布置情况,未介绍竖向布置情况,即各块的设计标高,未说明是否分台阶布设,未说明厂区与周边地块的地形衔接,也未说明其设计高程与附近河流设计洪水位的关系。生产工艺介绍过简或过繁,原材料、动力的数量、来源以及运输方式,产品的形式、产量及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及去向。缺乏水资源论证中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取水量、水源、取输水方式、排水处理等内容。
3、土石方平衡
常见问题:土石方的计量方式不统一,有的用自然方,有的用实方等,难以核实土石方的平衡;对线型工程不是按自然节点分段平衡,而是进行全线总的平衡,失去了土石方平衡的意义;表土剥离、建筑垃圾和钻渣泥浆等未计入土石方平衡;砂料、石料、碎石、混凝土等计入了土石方平衡。
4、生产工艺
常见问题:繁简不当,水土保持关注的扰动面积、土石方转移的部分介绍不足。
5、工程投资及进度安排
常见问题:未说明资本金的构成及来源;主体工程安排的总工期中未包括施工准备期;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前期和后续项目的关系交待的不清;主体工程进度横道图有的未列,有的过于笼统(未按分区或分段说明)或不当。
二、项目区概况
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简要介绍项目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情况;重点介绍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包括防治措施类型、设计标准、实施效果、防治经验及教训,并附相应照片。改扩建工程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常见问题:
只介绍当地水土流失的类别,不介绍当地水土流失的强度;对周边水保情况无介绍;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介绍过于笼统;未说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及其取
值依据;同类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工程措施的布设及标准,当地适宜的林草品种,临时防护措施布设等)介绍的不完全;改扩建工程对前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经验教训未总结或总结不够。
三、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评价
常见问题:对主体工程的推荐方案的水土流失影响评价不具体,只有定性的描述,无定量的比较。对主体工程方案比选不完全,有的只进行厂址的比选,对灰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组织、土石方调运、临时设施等均不进行分析评价。对灰场的比选不是针对推荐厂址方案,而是对不同厂址方案相应灰场的比选。还需综合考虑周边的排水、距离、面积、防治能力等。
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及评价
(1)明确界定原则,注意事项:表土剥离及其临时防护,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
四、水土流失预测
1、常见问题:
(1)对类比工程的类比条件不按实际情况填写,为说明类比合理,将主要影响因子写成完全相同。
(2)有的将“植被”作为了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3)有的类比是与已批准的方案进行类比。
(4)对类比工程不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
(5)预测结果的分析不完整:未完全说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总的弃渣量、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未按照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说明主要流失区域、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6)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未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没有针对性,危害说的过于严重。
(7)对建设生产类项目的运行期预测与建设期预测内容和方法相同,或不预测。
五、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1、防治目标
常见问题:
(1)线性工程通过不同的防治标准区时,未根据不同防治标准区分段确定防治目标,并按扰动地表面积加权计算综合防治目标。
(2)对防治目标不进行降水、土壤侵蚀强度和地形修正,直接套用标准。
(3)无施工期防治目标。
(4)对建设生产类项目未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方案服务期末的防治目标。
(5)方案服务期末的防治目标未给出定值,而是按标准给出的范围。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常见问题:
(1)防治措施体系框图未按一级分区分别绘制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2)防治措施体系框图虽按一级分区分别绘制,但不同地貌、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措施完全相同。
(3)对措施还区分主体已有和方案新增。
(4)所布设措施与工程量汇总表和分部工程投资估算表的措施项目不一致,措施过
于笼统,如对植物措施只列“绿化”,未说明其具体内容。
(5)布设措施时未考虑当地建筑材料的情况,如无石料生产的地区,布设了大量的浆砌石工程。
(6)对截排水设施未考虑消能防冲设施末端与原有沟道的顺接。
(7)临时工程中设计了永久或半永久设施,如临时沉沙池设计成浆砌片石结构等。
(8)只对临时工程防治区考虑了临时防护措施,对其它各分区未考虑临时防护措施。
3、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常见问题:
(1)未分区对各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很多措施无设计(特别是对主体已有的水土
保持措施,认为是主体设计做的可不附);注意只要有一种措施就要有相应的典型设计,但不一定都需进行计算,有的只要有典型设计图即可,对主体已有措施只要将主体设计的内容(计算内容和图纸)移过来即可。
(2)断面设计只有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无计算参数取值的说明,未考虑安全超高、施工要求等各方面的要求。
(3)管线或排水沟设计开挖断面过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4)图中尺寸标注不完全,无剖断线;材料符号不对,缺剖面线等,将典型设计图
画成了示意图。
六、水土保持监测
需明确监测点位的面积、方法、内容和设备。
七、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常见问题:
(1)在估算总表中未计列到各防治分区,而是按三大措施总的计列,或只计列到一级分区,有的按工程性质(拦挡、排水、防洪等)计列。
(2)对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投资在估算中单独进行了列表。
(3)在分部工程估算表中未按防治分区计列到工程项目。
(4)在分部工程估算表中未计列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5)分年度计划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双线横道图不一致,丢了设计水平年的投资。
(6)运行期费用未单独计列。
(7)需增加土石方协议书,明确联系方式。
八、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常见问题:
(1)保障措施写的不全。
(2)未根据项目的规模,对监理和监测单位提出资质等级的要求。
(3)对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资金管理、评估验收等内容交待不清。
第二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名称(主体工程,附属工程)、性质、规模、总投资等。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附平面图)。
(三)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
(四)项目区周围河流、城镇等情况。
(五)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第二章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一)破坏水土保持面积。
(二)弃土、石、渣量。
(三)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林草植被和蓄水保土工程)。
(四)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五)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一)采取的技术规范、标准。
(二)制定方案的原则与目标。
(三)工程措施(梯田、防冲工程、废弃沙、石、土存放工程、拦渣库、尾矿坝、护坡、护堤等)。
(四)植物措施(护坡林草、护岸林草、防风固沙林草、恢复植被面积等)。
(五)耕作措施(主要针对生产建设单位及家属开垦荒坡地)。
(六)其他措施(复垦土地、异地造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
(七)整体措施的相互协调与布局(附平面图)。
(八)各种措施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进度表)。第四章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一)编制估算的依据。
(二)编制估算的方法。
(三)总估算及安排。
(四)效益分析(治理度、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多量、拦渣量、综合利用等)。第五章方案实施措施
(一)组织领导措施。
(二)技术保证措施。
(三)资金来源及安排。另附:评估论证意见
(一)基本评价。
(二)修改意见。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
一、前言
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
1.组织领导。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3.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情况。
4.建设过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5.建设监理。包括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监理制度、机构、人员、检测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情况。
6、工程投资。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时间,安排,概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变更情况,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护工程等的类型、数量,与设计工程量增减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的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管理运行的建议。
五、运行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维修养护责任、办法。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六、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批复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审批文件。
4.投资到位及使用情况说明。
5.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
6.主体工程总平面图。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提纲
一、简要说明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二、防治责任范围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三、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四、施工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成效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有关资料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文件、资料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合同、验收报告
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5.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
6.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图
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本附件是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由于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也有区别。承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单位,可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其中相应内容开展论证工作。
一、总论
1、编制论证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依据;
3、项目选址情况,有关部门审查意见;
4、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论证委托书或合同, 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
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5、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取水地点,水源类型,取水口设置情况;
6、建设项目废污水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总量、排污口设置情况。
三、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地表、地下水质概述;
2、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必须依据实测水文资料系列;
(2)依据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3)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4)论证地表水源取水口的设置是否合理。
2、地下水源论证
(1)地下水源论证必须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进行;(2)中型以上的地下水源地论证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取水的可靠性;
(4)分析取水量及取水层位对周边水资源状况、环境地质的影响;(5)论证取水井布设是否合理,可能受到的影响。
五、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分析
1.建设项目用水过程及水平衡分析;
2.产品用水定额、生活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水平分析;
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
六、建设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概况;
2.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及达标情况;
3.污染物排放时间变化情况;
4.对附近河段环境的影响;
5.论证排污口设置是否合理。
七、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分析
1、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八、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水资源量、质保护措施。
九、影响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
1、周边地区及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意见;
2、对其他用水户影响的补偿方案。
十、水资源论证结论
1、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
2、取水水源量、质的可靠性及允许取水量意见;
3、退水情况及水资源保护措施。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编制规程》(DL 5020—93)(电力部、水利部电办(1993)112号文发布)。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93)(电力部、水利部电办(1993)113号文发布)。
第三篇:水土保持报告书编制条件
水土保持登记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适用对象
占地面积在1万m2以下并且开挖或填筑土石方总量在1万m3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可以填报水土保持登记表。
工程占地面积10万m2(含)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开挖或填筑土石方量在5万m3(含)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地处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且占地面积5万m2(含)以上或者开挖(填筑)土石方量2万m3(含)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都应当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占地面积1万m2(含)以上或者开挖(填筑)土石方量1万m3(含)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四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申请书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申请书
1、建设单位申报文件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
XXX文件
XX函[20 ] 号
关于对《XX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的申请 四川省水利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 委托 编制了《XX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现上报贵厅,请求对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审批。
附件:
《XX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二0 年 月 日(章)
第五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 国家计委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保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1994.11.2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2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水保[1994]513号通知发 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管理,防止
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土保持方 案。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技术要求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行政
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 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开发建设 单位方可申请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条 经过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如有较大变动时,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修改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内容,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五条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实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设施的竣工验收,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 者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前已建或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造
成水土流失的,项目单位或者生产者必须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的期限内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并按规定程序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