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发展前景的预测
单位: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徐枫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吉林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吉林市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为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已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规划明确提出,以我国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吉林市是吉林省的水稻生产第一产区。2008年省政府在我市4个县(市)确定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22万亩。这是对吉林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为此,吉林市农委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确定2008年重点推广示范项目。
一、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状
吉林市现有耕地面积864.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4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5%,水稻常年平均产量在95万吨。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决定了我市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因此,要保证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吉林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实现了耕整地和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却只占中耕作面积的6%。只有少数农机发达地区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吉林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势效益分析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在农家的火炕上,通过烧火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吉林市的水田耕整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把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①。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
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公顷为327元,人工插秧费用为850元,每公顷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523元②。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宜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近1400元/公顷。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水稻需要收割--晾晒—将收割下来的水稻运到脱谷场—脱谷—装袋运回家5个步骤,最少需一个月时间,如果遇到秋天雨水多,还要延长很多天。如果这些工序雇人来完成,一公顷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0元,运输400元,脱谷650元,仅此三项就需要2250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脱谷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五道工序下来,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一公顷收割费100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0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加上每公顷水稻的烘干费用400元/公顷产量,只需总费用1550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吉林市2007年水稻平均产量95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公顷增产190公斤水稻,按吉林省政府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5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93元/公顷,再加上收割省下的700元,一共可多收入993元/公顷。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0.4公顷水稻(以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水稻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之间,黑、吉、辽三省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达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跨区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出国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的发展。农机研发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将按照农民的需求必将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制出适合农民需要的先进的新技术、新机具。由于购买力的增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稳定发展。
(7)生态效益显著。机械化育插秧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三、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农民主观上存在着怀疑心理。一些水稻生产机械一次性投入大,成本收回
期长,水稻机械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信息网络不畅,使农民对购买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产、学、研、推紧密联系不够。目前各个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没有认识到我市水稻生产对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和水稻生产机具渴望。农机生产厂家在水稻生产机具上的投入不足;农机研究部门研制出的先进生产机具没有及时的转换为产品;各个农业院校和农业培训组织对水稻生产机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农机推广部门没有及时的把适应的、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产、学、研、推各个部门各自为阵,没有行成合力,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的发展。
(3)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是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有购机欲望的农民没有争取到购机补贴。
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1)要加强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要加强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加强对水稻农机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吉林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同时,也要对不断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把适合吉林市水稻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推动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要加强政策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让一部分水稻生产农机大户迅速壮大起来,带动当地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各县、区及其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水稻生产的重点乡镇要确保购机补贴资金向购置水稻生产机械倾斜,并整合其它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不断深入。
总之,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农机专业生产合作组织为基础,通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预测未来3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能够按时乃至提前完成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第二篇:赴韩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考察报告
赴韩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应韩国农林部农村振兴厅的邀请,我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组织的赴韩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0年6月26日至7月3日到韩国进行了考察。考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水稻生产机械化;二是设施农业方面的情况;三是国家对农业方面的宏观政策等。在韩方对口接待单位---韩国国家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精心安排和协助下,我们走访了科研教育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家庭农场等十四个单位,途经六个道(省)一个市(汉城特别市),行程约2250公里,对韩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水稻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组织体系、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等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考察结果分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韩国三面临海,年降水量达1300mm左右,丘陵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种植面积240万公顷,单产在5~6吨/公顷,田块较小,农民户均土地1.35公顷(总人口4500万,农村人口约占8%),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单户生产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时,由于不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田间作业机具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60年代以前,韩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农业广泛使用人畜力劳动;进入70年代,随着5年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机械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都市转移,农业人口妇女化和老龄化突出,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动力机械逐步代替了人畜力劳动;90年代,水稻移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以耕翻、栽插、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为主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70年代末韩国实现粮食自给后,水稻生产已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将提高品质放在首位。近10年来,韩国也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发展,目前大约70%的耕地生产粮食(主要是水稻),30%改为生产蔬菜及其它经济价值高或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农业已逐步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
二、水稻机械化生产
(一)主要机具及机械化作业程度
主要作业机具保有量表
机 具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8
整地机械 11884 85722 289779 588962 751236 959976
拖拉机 614 564 2664 12389 41203 157888
机动插秧机---16 11061 42138 138405 325126
联合收割机------1121 11667 43594 78099
机动喷雾机---32956 108632 291945 484212 460380
水 泵 54078 65993 193943 286298 341548 344950
干燥机---694 986 3526 12116 49832
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
年份 整地 移栽 植保 收获 干燥
1985 70% 23% 68% 17% 2.1%
1990 84% 78% 93% 72% 15%
1995 97% 97% 98% 95% 32%
1998 100% 97% 99% 94% 39%
(二)主要作业及机具简介
耕整地机械
韩国水稻生产的耕整地主要采用耕翻---旋耕---耙平---灌水---平整的作业工艺。主要作业机械有犁(铧犁、栅条犁、双向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近年来,有些水稻产区为简化作业方式,推广使用V型梁驱动圆盘犁,而旋耕机的使用在减少。这种机械采用了后掠式V型传动机梁,能够较好地解决侧向力的平衡问题。我国也有这类整地机械,但传动梁都是一字型直梁,V型梁驱动圆盘犁值得我们借鉴。
生产该机的永晋机械、株式会社(釜山市东莱区)是生产水田耕整机具的专业厂,产品几乎囊括韩国使用的双向栅条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各种耕整地机械,配套动力从5马力到80马力形成系列。该社对开发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愿意在中国寻找合作生产伙伴。插秧机
水稻移栽在韩国水稻生产中耗工较多,约占30%,而且劳动强度大。韩国从1970年开始引进毯状苗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插秧机以四行步行机为主,近年来8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得到了推广。但步行机仍占总拥有量的60%。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在国际综合株式会社见到了一种新的水稻栽植机,该机是在四行步行插秧机底盘上改装的,结构和作业动作类似于日本的水稻钵苗摆栽机,但是用来拨插格盘大秧的,其育秧盘是在普通平盘里加塑料隔槽(格槽宽约1厘米,方向与秧盘短边平行)。作业时,将露出格底的秧根切掉,整盘上机,最大可移栽苗高25~35厘米的秧苗。据韩方介绍,该机适合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这种栽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分蘖特别旺盛。我们认为:
从其适应秧苗及切根的要求上看,类似我国晚稻的洗根大苗移栽,很有必要引进研究,如果可行,对解决我国南方晚稻机械化移栽的难题将有积极意义。
直播机
近年来,韩国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较大的家庭农场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据介绍,1999年韩国推广水稻直播面积为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韩国京畿道农业技术院的对比试验表明,直播稻与插秧稻相比,产量相差约3%,均为6吨/公顷左右,收割期约推迟7天,播种成本可节约40%。
韩国的直播技术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旱直播使用小麦播种机,一机两用;水直播一是使用弥雾机喷种撒播,二是使用专用水直播机。LG公司研制的水稻直播机,采用四轮驱动插秧机底盘,排种器为可调对插齿形槽轮式,该排种器在大播量时呈条播状,在中小播量时呈穴播状,这种排种器在日、韩及欧美播种机上大量使用,但我国尚没有,值得引进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外槽轮式排种器进行对比研究。
联合收割机
韩国从1973年开始开发生产半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980年前使用的基本都是2~3行机型,1990年后,随着国产切割器和V型皮带耐久性的提高,收割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机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日本机型水平。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四行机的数量在逐步扩大,目前60%以上使用四行机,并着手进行无人操作联合收割机的研究。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的联合收割机,在结构上进行了强化和简化。如去除了割台水平装置(约3000美元)等,以降低成本。54马力四行联合收割机的售价约为23万元人民币。
干燥与加工机械
相当长的时间内,韩国采用自然干燥法,遇到收获季节下雨,不可避免会造成稻谷损失。直到7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谷物的烘干才得到了重视,目前韩国谷物大部分使用干燥机处理。
韩国的水稻干燥与加工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以农协建立的从水稻的合同收购直到大米合同销售的大型粮食加工体,本次考察的平泽市安仲面(乡)五星农协会,由7500个农户组成,拥有5台套大型烘干和大米精加工设备,具有每小时处理30吨稻谷的能力。农民根据年初与农协签定的合同安排生产,当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后,直接将稻谷送到农协的加工厂,进行品质测试,确定价格,并于第2天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农民的帐户上。农协收购的稻谷立即进行烘干和储存,再分期按合同加工成袋装免淘米销售。
另一种是农户自行烘干处理,本次考察的金堤市竹山面一位叫金祥圭的农户,种植34.4公顷水稻,拥有7台6吨循环式干燥机和10吨/小时大米精加工设备,可自行处理和对外加工处理水稻。
韩国生产谷物干燥机的企业主要有两家,我们这次考察了其中一家----新兴企业社(清州市兴德区)。该企业使用日本山本株式会社技术,主要产品有:谷物循环式干燥机、农业水产品烘干机、温室热风机、垃圾焚烧炉及小型精米加工机等。产品适合我国使用特点,特别是小型精米加工设备性能不错,价格在100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是访问该企业的第一批中国客人,该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很有兴趣。
第三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
第四篇: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调研思考
一、**县现状
(一)**县地处苏、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微山湖西岸,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有耕地60万亩,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41万,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是鲁西南最大水稻产区。2008年,全县水稻产量约30万吨。
(二)2007年年末农村总人口41万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6万人,转移出
省劳动力约8万人,两项约占劳动年龄内总人数的70%,因而农业从业人员中,大多为老人和妇女。每到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分外突出。
(三)据试验测算,机插秧每亩可节省成本45元,平均亩增产水稻50公斤,每年可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机插秧每亩可为农民增收近150元,由此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另外机插秧工作效率是人工栽插的10-15倍,能够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能够改善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力地促进水稻机械化生产。
二、**县水稻机械插秧的主要环节及发展现状
(一)机械灌溉。现有农村提灌设施(含固定机电提灌站、流动柴油提水机具和微电泵),固定提灌站181处,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保灌面积45万。
(二)机械耕作。全县目前大型拖拉机保有量650余台,配套机具1200余台,手扶拖拉机1万余台,全县水田区机耕面积达到98%。
(三)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其目的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能适合机械插秧,并且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的标准化秧苗。需做好育秧准备、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栽前准备等多项工作。
(四)机械种植。机械插秧是**县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地由集体种植,**县曾经开展过机插秧推广工作,当时由于机械性能落后,秧苗都采用秧田培育,机械插秧伤根伤苗,返青慢,产量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还开展过机抛秧推广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水稻栽植机械化一直是困扰**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大难题。2004年—2008年,**县积极探索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新路子,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外省市对水稻机栽技术进行考察,试验示范了水稻软盘旱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并就该项技术推广向县政府作了专门汇报,主动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使部分农民逐步认识接受了这一技术。近几年,分别在王鲁镇的张庙村、王庙镇的李集村、老砦乡的李集农场进行了机械插秧推广,机插秧面积面积达到了3400亩,取得圆满成功。但是2008年,全县机插秧面积仅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0.76‰。
(四)机械植保。**县的植保机械以喷雾器为主,少喷粉器,多为半机械化,用药量大,效果差,残留多。这类机械在**基本普及,几乎有稻田的人家都有1-2台。2007年,旺苍利用购机补贴政策,推广二冲程汽油机喷雾器160台,每台每小时可喷洒农药5亩,是手动喷雾器的5倍,而且省药,少残留。
三、**县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插秧要求浅水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厘米之内。秧苗普遍分孽时,还需放水晒田,控制过多分孽,将每窝秧苗控制在12株之内。目前,全县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约5--10厘米。而且多数村渠系不配套,大多数稻田进水、放水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二)机械产品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成本收回周期长。插秧机一年只能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5天左右,而且必须是采用软盘育秧等方式提供的秧苗才能作业。一台东洋--pf455s插秧机享受国家究补贴之后,农民还需支付10000元左右,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两年。季节一过,这些农业机械尤其是插秧机械便长期处于“失业”或“待业”状态。
(三)育秧程序多,机插技术要求高。种植环节的关键是育秧环节。软盘育秧必须把握好五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机械化插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稻田整平耕细,牛耕牛耙是难以满足农艺要求的,只有使用耕、旋机械。机插秧苗的秧龄控制在25—35天,而人工育秧秧苗的秧龄多达60天。机插秧还要求有合理的栽植窝数和足够的基本苗,如油菜田和小麦田,每亩栽植窝数控制在18 000左右,基本苗控制在60 000株左右。
(四)土地分散,地块小。**县人均水田仅1亩,农户不同,种植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这家愿意机耕、机插,那家愿意人栽,矛盾难以协调。加之田块狭小,机器调头、转弯费力,而且油价昂贵(柴油每升4.85元),导致单位作业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高。
(五)农机和农艺缺乏有效配合。
(六)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七)农机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从业人员约30000人,仅占全县农业人口0.6%。目前,能熟练操作插秧机械的技术人员仅只10人,其中农民5人;能从事软盘育秧的技术人员仅有7人,其中农民4人。
四、推进**县水稻机插秧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力度。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水稻机械插秧的主体,但仅靠农民是不能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这就迫切需要县乡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县级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合,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建立水稻机插秧技术指导体系,解决推广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我们建议县政府向各乡镇下达机插秧推广目标任务,机插秧实施乡镇应以村或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统一供给水稻种子,统一水稻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田间管理,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从而全面推动机插秧蓬勃开展。
(二)突破重点,循序推进。建议县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建立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园,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现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逐步向全县推广。
(三)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水稻机械插秧,就要探索、试验、示范、推广与农机作业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如软盘育秧与机械插秧,便是农艺与农机结合的范例。而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农民必须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明法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唯一的途径就是培训。只有培训出一大批新型农民,他们才会自觉、主动选择买得起、用得起的农业机械。
(四)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协会作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服务协会要优化、整合本县农机资源,发挥能人效应,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致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创出农机服务品牌。除了服务本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外,还应利用协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制定农机作业服务指导价格,完善作业质量标准,引导本县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大胆“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尽快缩短购置农业机械的成本收回周期。
(五)完善售后服务,解决机手后顾之忧。在农机具拥有量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售后服务点,成立农机维修服务专业队,在农忙时节提供24小时维修服务,随叫随到,深入田间、场院,开展维修作业,及时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插秧机补贴力度,使农民买的起,用的起。县政府可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阳光培训”工程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县农机校职能,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保障每个村有5---10个熟练掌握育秧技术或插秧机操作技术的技能型和智力型农民,并扶持、培育育秧专业户和机插秧专业服务队,提供商品化秧苗和有偿机插秧服务。同时,建议县财政给予 推广机插秧一定数额的补贴,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10%--20%的补贴,以此激活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发展。
第五篇:冬枣生产机械化技术
冬枣产业成为我区特色农业的标志性品牌,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经过我们调研发现,冬枣生产中还存在问题。大港地区冬枣种植面积大,分布广,涉及到各个街镇,甚至到各家各户,在日常生产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归类如下:
1.机械装配水平不高
冬枣产业在我区发展刚刚起步,对冬枣园管理中所需的新技术、新机具利用率不高,还是借用以前传统农业工具,甚至一些环节单靠人工来完成,从而导致管理不到位,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作业质量,效率低
冬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季节性强,正是机械化利用率不高,单靠人工效率低,增加了枣农的劳动强度,从而导致了管理更加粗放的恶性循环。各个环节管理不到位,方式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不但浪费了资源,也动摇了人们发展冬枣产业的信心。
3.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冬枣管理是属精细管理,每个环节任务繁而杂,季节性又强,农民忙忙碌碌,也达不到管理要求,一旦管理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而最终影响了经济的收入。
一、冬枣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作用
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冬枣生产机械化技术能完成各生产环节的作业,并且作业标准规范,缩短劳动时间,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节省大量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
2.抢农时
冬枣管理季节性强,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各项环节的作业。使用机械化技术管理,提高了作业效率,可以紧抓季节完成所需的工作,保证了冬枣的产量和质量。
3.作业标准化程度高
利用机械化技术管理,能够使作业标准统一,如开沟浅耕深浅一致,药物喷洒雾状均匀,枣树受药均匀,剪枝切口整齐等,这些都给冬枣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冬枣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
1.植保机械化技术
1.1冬枣植保现状。目前,我们喷药技术与喷药机具仍比较落后,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推广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化技术,可提高农药有效使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和作业成本,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冬枣植保机械化技术
1.2.2构造:动力机械、压力泵、压力表、调压阀、流量控制阀、滤网、混药器、喷枪等组成。
1.2.3工作原理:采用三缸柱塞泵将药液加压,通过高压胶管、喷枪喷出。
1.2.4特点:工作压力高、射程远;物化程度高雾状程度达到95%、节省农药40%以上;工作效率高,一台喷雾机2人操作,作业可达到15个劳动力的工作效率。
1.2.5使用方法:将三缸柱塞泵安装动力机械的输出轴一侧,通过皮带带动柱塞泵的曲轴转动,使柱塞不断往复运动对进入空气室的药液产生压力,从而使高压水经软管从喷枪喷出。
2.剪枝机械化技术
2.1冬枣剪枝现状。目前剪枝作业处于人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冬枣产业化发展。
2.2剪枝机械化技术
2.2.1示范推广气动剪枝机械。
2.2.2 构造:气动剪枝机是由空气压缩机,由汽油机带动,气管,大约每根30米,直径8mm,多个不锈钢接头,剪刀组成。
2.2.3操作方法:该机操作简便,发动汽油机使空气压缩机充气,把气管接到压缩机和剪刀上,气压达到要求时,操作者只需轻轻按动控制手柄就可以瞬间完成自己的作业目标。
2.2.4气动剪枝机的优越性
2.2.4.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试验对比,剪枝效率提高幅度可达2.5-3倍之间。
2.2.4.2减轻劳动强度。以往剪枝使用普通手剪,劳动强度大,工作一天手部肌肉酸痛,使用气动剪枝机则完全不在依靠肌肉力量,能够显著减轻劳动强度。
2.2.4.3 提高剪枝质量。应用气动剪枝机,对于直径3厘米以内的树枝轻松剪切下来,切口整齐并且不会撕裂树皮,提高了剪枝质量。
2.2.4.4 促进果农增收。应用果树气动剪枝机,由于减轻了劳动强度,能整体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产量,有助于果农增收致富。
3.田园管理机械化技术
3.1田园管理现状。冬枣需要中耕除草,开沟施肥,浅耕等多项作业。我们平常用的常规机械体积较大,不能在空间狭小的树空间作业,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太大。
3.2示范推广田园管理机械
3.2.1项目中示范推广天津市静海兴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8马力田园管理机完成冬枣园的多项作业。田园管理机也称为万能管理机,是专门为果园、菜地、温室大棚、等小块地作业而设计的农机产品。该机配套机具二十余种,可从事近四十项农田作业。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不同的机具。
3.2.2构造:田园管理机包括机架、可调高低扶手并能全方位旋转,机架上设有柴油机或汽油机、机架和扶手上设置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能够沿轴移动的驱动轮或链轨。该机具有重量轻,油耗低、相对功率大,结构紧凑、机动性强、操纵轻便灵活的特点。
3.2.3特点
3.2.3.1他具有多功能化:不同的配套机具有不同的功能,他可以深松、旋耕、中耕施肥,除草、耘锄、喷药、收割、复土、培土、开深沟等多项作业,真正起到一机多能的作用。
3.2.3.2适应性能强:这种机型体积小,轮距大小可调,扶手转向灵活省力,可实现360度原地转向,不但能进行常规作业,也适合冬枣园树空间的不规则作业。
3.2.3.3操作简单:操向手柄、前进和后退速度的调节都在扶手上控制,操作十分简洁,增加了安全性。3.2.3.4更换工作部件快速化:为了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和节约更换偿同农机具的时间,田园管理机与配套机具的挂接采用快速挂接装置,拆换农具简单、快速。
4.施肥机械化技术
4.1施肥现状。为保证冬枣的质量和产量,我们需要定期为枣树施肥,平常我们施肥方式大多为挖坑填埋,不但劳动强度大,施肥量也不均匀,肥料浪费严重,采用施肥机械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4.2示范推广施肥机械化技术
4.2.1示范推广液体施肥器。解决冬枣开花、座果时化肥速效性的问题。
4.2.2施肥枪的构造及使用: 液体施肥枪主要由枪把、手握开关、加力手柄、枪杆、限深档、枪头、枪尖构成.在枪身有与打药皮管相接的接口,枪头的前端有4个喷水孔,限深档可以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施肥深度。这种施肥枪操作十分简便,他可以直接和我们常用的喷雾器连接,通过手压摇柄,增加压力,枪尖插入树根底部,按动开关,液体肥自动流入树根底部土壤,根据肥量的需求,我们可以在树的四周进行多次作业。
4.2.3特点
4.2.3.1省时省力,不必人工挖窝追肥,施肥枪可以插到树低任何位置,可以连续进液出液,省时省力可以提高效率20-30倍。
4.2.3.2提高化肥利用率,果树的吸收根大不分在20厘米左右,我们利用施肥枪可以直接插到树下20厘米左右,将肥料施到吸收根上,肥料可以充分被吸收根吸收利用,也减少了肥料氧化或蒸发的损失。
4.3示范推广固体化肥施肥技术。使用田园管理机的开沟器施固体化肥,解决肥料长效的问题。(使用见田园管理机技术)
5.灌溉机械化技术
灌溉机械对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抵御自然灾害,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我地区干旱缺水,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水的利用率是解决农业缺水的有效途径。
5.1示范推广渗灌机械化技术。渗灌使利用一种特殊的渗水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40cm,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其周围土壤。由于它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是用水量最省的一种微灌技术。渗灌毛管的流量为0.002-0.003立方米。
5.1.1构造:渗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水部分和渗水器等4部分组成。
5.1.2 优点:渗灌的主要优点是:①灌水后土壤仍保持疏松状态,为作物能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②地表土壤湿度低,可减少地面蒸发;③管道埋入地下,可减少占地,便于交通和田间作业,可同时进行灌水和农事活动;④灌水量省,灌水效率高;⑤能减少杂草生长和植物病虫害;⑥渗灌系统流量小,压力低,故可减小动力消耗,节约能源。
5.2滴灌。滴灌技术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它没有喷水或沟渠流水,只让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进入士壤。滴人作物根部附近的水,使作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这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
5.2.1 构造:滴灌系统主要由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三部分组成
5.2.2 特点: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泾流和土壤深层渗漏。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
6.声波助长机械化技术
6.1物理农业。物理农业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处理农作物,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有益于人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6.2引进示范声波助长技术
6.2.1工作原理:声波助长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音箱发声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使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
6.2.2声波助长仪的作用:刺激植物快速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营养品质,增强抗病能力,驱逐敏感害虫,提早开花结果,延长贮藏时间等多种工效。
6.2.3使用方法
6.2.3.1选择离电源近的地块,电源为220v,无交流电时也可选择电瓶。
6.2.3.2音量调节:电源开关接通后,开机前将音量调至最小位置,开机后逐渐加大音量,音量大小以人在使用地块边缘处能听清为宜(一般音量为40-50db)。
6.2.3.3处理方法:每周处理3次,每次播放3小时,以清晨太阳出来后为宜(下午也可处理),避免在中午最热时使用。
6.2.3.4波段调整
自苗期开始使用,一星期三次不间断,注意雷雨天气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