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

时间:2019-05-15 13: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

第一篇: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

环办函„2008‟667号

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司:

你办转来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关于商请对†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的函‣(法工经函„2008‟5号)收悉。根据新•水污染防治法‣,并充分、合理考虑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

新•水污染防治法‣第58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1、根据新•水污染防治法‣上述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只要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禁止建设。但是,对于既无法调整饮用水水源和保护区,又确实避让不开的跨省公路、铁路、输油、输气和调水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批准建设。但必须具有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并在铺设线路方案上科学论证,从严要求,并采取防遗洒、防泄露等措施,设置专用收集系统,对所收集的污水和固体废物进行异地处理和达标排放,而且应当对施工阶段提出严格的环保要求。

2、•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名录‣已明确规定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因此,上述涉及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应当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名录‣确定的审批权限执行。

二、关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

1、新•水污染防治法‣第59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根据新•水污染防治法‣立法目的和上述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当是指因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可能对水体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包括排污口未设在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

2、新•水污染防治法‣第59条第一款还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2000年3月20日开始施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23条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新•水污染防治法‣和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在2000年3月20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施行后,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属于违法项目,因此应当依法作出予以拆除或者关闭的处罚决定。

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当根据新•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由当地人民政府合理、妥善安排,采取拆除或者关闭措施;对于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确实没有对水体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的要求,对此类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以上意见,供参考。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主题词:环保法规饮用水意见复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08年9月19日印发

第二篇: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解释

对•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所指“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具体应用问题,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2月2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应缴纳排污费数额”具体应用问题的通知‣(环函„201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经请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现就•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所指“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具体应用问题,通知如下:

一、•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所

指“应缴纳排污费数额”,是法律授权环保部门参照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确定并用以裁定罚款数额的基数。

二、确定“应缴纳排污费数额”时,对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污水排放量的认定,按照以下方法执行:

1.关于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或者监督性监测方法,对违法行为发生时所排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进行认定。

2.关于污水排放量,排污者实施违法行为不超过30天的,应当按照30天的污水排放量进行认定;超过30天的,应当按照实际违法行为期间污水排放量进行认定。

三、排污者具备法定减缴、免缴、不缴排污费情形的,不影响环保部门参照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确定并用以裁定罚款数额的基数。

四、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应缴纳排污费数额”具体应用问题,环境保护部此前所作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

浙政发〔2011〕92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水源保护又是确保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近些年来,全省上下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各项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各类隐患依然存在,威胁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仍时有发生,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依然任重道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

(一)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现有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合理、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要尽快调整。因项目开发建设确需调整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从严控制,涉及饮用水水源的,原则上不准降低保护级别。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划定。

(二)积极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级政府要制订创建计划,落实创建责任,明确进度要求,加快推进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到2012年底前,设区市本级饮用水水源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6%以上;到2015年,其他饮用水水源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三、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

(一)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各级政府要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的重点是:饮用水水源地周边、上游及沿江沿河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制革、冶炼、电镀、矿山(尾矿库)等行业以及其他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的单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储油罐、渔业或水产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非工业污染源;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道路、水路交通隐患点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船。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清理整治。要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隐患动态数据库,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治患于萌芽。

(二)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对湖库型水源地集雨区和河流型水源地上游的建设项目,要严把准入关。对重点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区(流)域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要按规定开展规划环评。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及上游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无污染产业。大力推进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制革、冶炼、电镀、矿山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能,依法关闭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污染企业。

(三)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清除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行为,逐步清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及周边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农药的监控。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施用化肥、农药,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施用化肥、农药。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鼓励施用有机肥,减少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行肥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

(四)着力加强渔业养殖污染治理。制订实施水产养殖规划,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从事投饵养殖,集雨区内严格限制集约化水产养殖。逐步清退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的水库库区内现有的水产养殖场。积极发展保水洁水渔业,通过人工放养滤食性鱼类,优化鱼类品种结构,增殖保护土著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物群落组成,保持水体生物链平衡。依法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水源地生态的违法行为。

(五)有效控制城乡生活污染。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广生态型零排放治理模式。湖库型水源地集雨区内所有城镇都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或将污水纳入周边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市)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机制。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偏远农村,要按照“统一收集、就地分类、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加以解决。结合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引导水源地集雨区人口向城镇或水库下游地区转移,逐步降低水库集雨区人口密度。

(六)切实加强道路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划定、调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区域或者指定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线路时,应当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限速、设置饮用水水源警示标志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确保通行安全。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载运危险化学品,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的警示标志,配备押运人员,并保证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控之下。交通运输部门应督促道路建设单位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要求,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新建道路设置防护栏、溢流沟、沉淀池等必要的污染防护设施。船舶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

(七)积极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建设,有效控制藻类及氮、磷污染,提高水源地生态自净功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源地源头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面向湖库坡度为20度以上、其他坡度为25度以上的山体原则上要退耕还林。严格控制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的开发活动,依法查处未经规划许可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私挖滥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湖泊底泥生态疏浚,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立湖库、河道长效保洁机制。

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要加快建立自动预警环境监测体系,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要全面建立常规监测体系。到2012年,新建81个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存在风险隐患的饮用水水源,要加密水质及污染特征因子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状况。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污染物种类、数量、来源和潜在危害。

五、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应急管理

(一)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防范措施。各级政府要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管理系统,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完善各类风险防范措施。着力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库截污工程(包括防污沟、导污渠、集污池等)和重要连接水体风险防范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生产、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原料储存区要设置围堰,厂区要配套建设事故池,备足应急物资。积极推进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应具备2个以上水源供水能力,有必要的地区还应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

(二)积极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预警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预警体系和预警数据信息汇总分析系统,加强对水源水质状况及安全形势的研判,及时发出水源地安全预警。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上下游要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和跨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应急监测网络和应急处置方案,增强区域联合预警能力。供水单位应定时检测取水口水质,并对出厂水水质实施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三)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政府、污染源单位和供水单位“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体系建设,科学编制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和评估,形成预案动态管理制度。2012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各类应急物资、设备的配备储备,确保发生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调配到位。各级环保、安监、公安、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消防、供水等部门要加强联动,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导致的次生污染事件。

(四)及时妥善处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各级政府要保持对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度敏感,一旦发生涉及饮用水水源的污染事件,要按程序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置。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导致原水供应中断的,所在地政府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饮用水应急供应。对能够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污染的,尽量减少供水影响、缩短停水时间;对能够取用临时备用水、实行间歇供水的,尽量做到不停水。在取水受到影响时,要认真分析原因,视情采取深度处理、投加活性炭等备用措施,在确保供水水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供水的影响。

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着力消除各类污染隐患。加强对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落实各项净水措施,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到2015年,完成395万农村人口改善饮水安全状况的任务。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维护与管理,推动城市供水向农村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七、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各级政府要把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作为必须履行到位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情况纳入各级生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与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工作挂钩。

(二)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财政投入。加大对水源地污染源实施搬迁整治、禁止和减少施用化学肥药、建设生态公益林、实施生态移民和生态修复等的生态补偿力度。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科技经费投入,积极开展相关科技攻关,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削减、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和消除机理、水体氮磷污染控制、藻类防治、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洁水保水渔业养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研究与推广。加快制订水源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技术规范。

(四)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公开曝光处理相关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2、禁止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

3、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4、在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5、在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3、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

4、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5、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您已进入北部安全供水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全长3.2公里您已进入峡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全长4.3公里 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监督管理电话:12369

峡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

水域范围:峡口水库正常水位线(高程2340.2米)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和入库河流上溯1000米的河道。

陆域范围: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高程2340.2米)以上10~50米的范围,入库河流上溯1000米河道沿岸纵深50米(5年一遇洪水线)的范围。

峡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

水域范围:入库河流上溯1000米以上,一级保护区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的河道水域。陆域范围:入库河流上溯1000米以上,一级保护区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的河道沿岸纵深300~500米的范围。

北部安全供水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

水域范围:水源地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取水口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河道宽2米。陆域范围:水源地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取水口下游100米,河道沿岸纵深50米的范围。

北部安全供水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

水域范围:上边界为一级保护区边界上游2000米至下游边界200米的漫坝河水域,水域宽度为整个漫坝河。

陆域范围:沿漫坝河沿岸纵深范围1000米的范围。

第五篇:员工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应如何规定竞业禁止的限度

竞业禁止的合理限度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员工流动和商业秘密保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必须面对的课题。双方在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同时,订立一份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是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我国《公司法》第61条、《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等等法律对于用人单位及其员工之间的竞业禁止有成文的规定,但这只是对部分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约束,如何能够完善法律制度,使得法律中对于竞业禁止的规范能够适用在绝大多数员工流动中所遇到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竞业禁止涉及两方面利益冲突,一方面为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为员工生存权及工作权的利益。所以,对竞业禁止的界定,应严格限制条件,以应兼顾双方利益妥为处理,以求保护用人单位合法利益,却又不会对员工基本权利造成不当侵害。1本文拟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论述:保护标的、义务主体、年限、地域、从业范围、补偿费。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竞业禁止

《维基百科对竞业禁止的定义及分析》http://wiki.mbalib.com/wiki/%E7%AB%9E%E4%B8%9A%E7%A6%81%E6%AD%A2 2011年3月22日访问

目 录

导言……………………………………………………………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

(二)现有文献综述………………………………………………2

一、法律中竞业禁止限度认定的缺陷……………………………4

(一)法定竞业禁止主体过于狭隘………………………………4

(二)约定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尚未健全…………………………5二、三、约定竞业禁止法律认定的建议………………………………6

(一)竞业禁止必须要有明确的保护标的………………………7

(二)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不宜过宽……………………………8

(三)竞业禁止的年限应当合理…………………………………8

(四)竞业禁止的地域限制的合理性……………………………9

(五)竞业禁止不应超过员工的从业范围………………………10

(六)竞业禁止补偿给付合理额度………………………………11

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谢辞……………………………………………………………14

竞业禁止的合理限度

导 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近乎惨烈,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企业核心信息、技术。以信息和技术为主构成的商业秘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商业秘密包含着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潜在利润,维系着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旦泄露往往会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丧失竞争优势,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合理、正当的员工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企业强化管理、谋求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员工流动中导致商业秘密流失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高级管理人员甚至是知晓商业秘密的普通员工带着原单位的商业秘密”跳槽”另谋高就或自立门户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主渠道。为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员工流动中商业秘密的流失,保护商业秘密不受侵犯,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针对这种员工流动所导致的商业秘密泄露,我国多部法律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是由于每个法律的偏重点不同,而且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在实际案件中法官判案的灵活性不足,一旦法律未明文规定不允许的情况出现,会导致法官判案难度升高,同时可能引起双方当事人的不满。所以,在现有法律的前提下,法律应该明文规定对于竞业禁止的限度,完善和补充现有法律对于员工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的保护力度。

(二)现有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探讨员工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的文章甚多,共计几百篇,并且其中对于员工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的论述角度多种多样,比如:

高阳、陈朝仲的《人才流动中看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一文,是从刑法角度来研究员工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缺陷,同时针对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对于本文选题有借鉴作用。1

徐丽雯的《关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条款的完善思考》一文,是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来研究员工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中的第23条、第24条存在相应的缺陷,同时分析了这两个法条规定可能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后果,结合国外的类似法律,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对本文的论述有很大的推进作用。2

郑瑞琨、胡燕的《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与利益平衡分析——基于劳动关系的视角》一文,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基于劳动关系的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与实践、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理念冲突与协调一步步提出了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利益平衡原则,对于本文行文有很大益处。3

通过浏览MBA智库百科网站对于竞业禁止的认定,对于竞业禁止的限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现行法律中缺少相应限度的现状,给出了相对合理的法律修改方案。

参见高阳、陈朝仲:《人才流动中看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法制与社会》2010年3月中刊,第92-93页。

参见徐丽雯:《关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条款的完善思考》,《商业时代》2010年第28期,第103-104页。3 参见郑瑞琨、胡燕:《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与利益平衡分析——基于劳动关系的视角》,《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7月刊,第46-50页。

一、我国竞业禁止规定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产权作为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使得企业能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掌握了知识产权,也就把握了市场的脉搏和自身的命运,尤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地位可以与专利、商标平起平坐。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正由于商业秘密的非公开性、非排他性,使得企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难度相较专利、商标要难得多。

竞业禁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与权利人有特定关系的人员从事特定竞争性行为的某种限制,即权利人有权要求与其具有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定人不从事针对自己的竞争性行为。竞业禁止作为合理限制竞争的手段,如果缺乏法律的正确指引,也会抑制社会人才流动。

我国涉及竞业禁止规定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合伙企业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刑法》。1

首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这一法条,本文认为,我国竞业禁止规定存在竞业禁止义务主体不明确,法律没有明确什么可以作为竞业禁止的保护标的,竞业禁止时间、空间限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其次,《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五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董事、高级 1 参见陈庆广:《我国关于法定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有哪些?》http:///jingyexianzhi/jingyexianzhichangjianwenti/2010/0329/1273.html 2011年3月23日访问 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结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不得兼任其他经济组织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不得参与其他经济组织对本企业的商业竞争。”本文认为,我国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被限定在企业的高级领导层,竞业禁止义务主体过于狭隘。

二、为何我国竞业禁止规定会有如此的缺陷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体系中,缺少专门针对商业秘密的法律,而是在各个实体法中规定了涉及商业秘密的法条,导致各个法律之间针对商业秘密的规定有所差异,比如劳动合同法和公司法中对于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的限定就有所区别。

三、我国竞业禁止缺陷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竞业禁止义务主体狭隘的不利影响

法定竞业禁止主要是指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合伙企业合伙人、国有企业董事、经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应当遵守的竞业禁止规定。

我国法定竞业禁止的立法理由,主要是因为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及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公司、企业的实际管理实务的人员,熟悉公司、企业的运作,掌握着公司、企业大量的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力,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上述资源来换取巨大的个人利益,从而严重影响公司、企业的合法利益,若允许他们一方面为公司经营,一方面为自己或他人从事同类事务,不能排除有为私利损害公司利益的嫌疑。

不同于上述高级管理人员,大部分劳动者还是基层员工,当然其中也不乏知晓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在这类基层员工离职时出现的商业秘密泄露问题,依据上述法律,企业是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的。

竞业禁止主体的狭窄,导致知晓企业秘密的员工一旦在离职后到同行业的企业就职,难以保证商业秘密在人员流动中不泄露出来。有的企业在同行业中业绩平平,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某关键技术,通过从竞争对手“挖人”的手段来掌握这一关键技术,这些“被挖”的员工可能并不是原企业的重要人员,甚至可能是普通的一线操作工,但是在平日的生产操作中,或多或少知道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些企业技术秘密,这种“挖人”为虚,“挖技术”为实的事情在当代社会屡见不鲜,但由于所挖之人职位低,法律对于原企业的保护力度显然不足。这类普通员工跳槽所伴随的商业秘密保护已然成为企业的心头之患。

(二)(三)约定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我国除了法定竞业禁止之外,还有约定竞业禁止制度。

约定竞业禁止,通常是指雇主为了保护其商业秘密或者保持其竞争优势,通过合同要求特定的员工与其约定在离职后的一定时间或者一定地域内不得从事与原雇主有竞争性的职业活动,包括不得自己开业、不得受雇于其他雇主的条款。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性竞业禁止的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达成的约定竞业禁止协议可能会造成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失衡,实际情况下,雇员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企业利益。由于雇主与雇员之间,雇主占有主导地位,作为雇主的企业在和雇员达成就业意向的同时,附带有一种“领导”雇员的色彩,雇员的工作情况若令企业不满意,雇员就不得不“卷铺盖走人”。雇主的强势与雇员的弱势直接导致在双方约定竞业禁止协议时,雇员利益得不到完善的保护。

尽管在《劳动合同法》第23条中对约定竞业禁止协议有所涉及,但企业对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的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数量范围,实际操作中,这笔经济补偿金可能只是走走形式,数量微乎其微,而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为了能够继续在企业工作而委屈就全,导致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竞业禁止协议类似于保密协议。保密义务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劳动合同的随附义务,不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劳动者均有义务保守商业秘密。而竞业限制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产生,没有约定的,无须承担竞业限制义务。1

正是因为法律对于竞业禁止的限度没有规范的认定,才会在现实中出现劳动者利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纵使约定竞业禁止是由雇主与雇员约定达成的,但是法律还是应该做相应的引导,毕竟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的法律体系是必须的,由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商业秘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社会的关注,商业秘密保护力度也应当相应加强,竞业禁止作为有效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配套的法律应逐步跟上,这样人类的智力成果才能够和有形资产一样,得到法律有效保护。

三、约定竞业禁止法律认定的建议

与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相比,约定竞业禁止的法律认定更应该完善,实际操作中的约定竞业禁止数量远远大于法定竞业禁止。绝大多数劳动者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作为企业最基层的工作者,或许所掌握的企业秘密不多,但任何企业秘密泄露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利益受损,何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普通工作者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对于这批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离职时可能发生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竞业禁止是极为重要的。

企业与非高级管理人员的员工之间的约定竞业禁止协议,上文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那么怎样修改现行法律才能完善约定竞业禁止呢?本文从6个方面进行详实的论述。

(一)竞业禁止必须要有明确的保护标的

保护商业秘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是整个竞业禁止制度的总体目标,就雇主个体与雇员订立竞业禁止协议的情况,则要求雇主必须出于保护“合法利益”的需要。

在我国,“合法利益”主要是指雇主符合法律规定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的存在。竞业禁止就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没有商业秘密,就谈不上竞业禁止。笔者认为,只要在员工离职之前知晓的能为个人利益而使用 1 http:// 2011年3月24日访问 的企业商业秘密都可以被认定为保护标的,可在企业与员工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中列出。1

在美国相关司法判例中,竞业禁止的保护标的则更广泛,一般包括雇员在职期间获得,并可以在离职后为个人利益而使用的机密信息(包括商业秘密和客户名单),和依靠前任雇主与客户之间的长久联系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

对商业秘密的认定必须与雇员的个人经验、知识及一般技能相区分,不能将禁止的范围延及这些部分。因为雇员的个人经验、知识与一般技能是雇员多年积累的结果,一旦禁止其使用就会严重损及其生存能力。但是区分个人经验、知识、一般技能与商业秘密在理论上比较清晰,在实际中却很难辨别,因为雇主的商业秘密在雇员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存储在雇员的记忆中,常常已经成为雇员个人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难以与原有的商业秘密相区分。美国在判例中确立了几种常用的区分方法,如将信息区分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根据所有人是否在雇佣关系中禁止雇员使用;根据雇员能力是否能自行发展出上面秘密等来判断。2

如在American Broadcasting Cos.v.Wolf案中,被告Wolf是美国广播公司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其主持风格有很鲜明的特色,当他准备“跳槽”的时候,雇主美国广播公司将其诉至法院,认为其违反了双方之间的竞业禁止协议。虽然在该案中,原告的请求并未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法官在判决中认为“当因为雇员提供的具有唯一性服务而使雇主面临遭受特殊损害的时候,竞业禁止协议可以允许被执行”。3

结合美国的司法判例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在现行法律中,明确竞业禁止的保护标的,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能够有法可依,在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的同时,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二)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不宜过宽

用人单位既然是为了防止其“合法利益”受损,而与员工订立竞业禁止条款,则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应该也是以其离职后的竞业会造成企业受到损害为范围,12 参见纪智令:《中美商业秘密保护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第22页

参见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3 “The covenants not to compete may be enforceable when that employer is exposed to special harm because of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employee’s services.”ABC v.Wolf(1981),available at http:// 3.http:// 4.http:// 5.http://

谢 辞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下载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