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警察如何维权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警察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公安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越发体现了警察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警察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警察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可是“保护神”也是人,也需要被保护。所以,保护人民警察的权益刻不容缓。
一、警察权
益保护的现实状况
虽然人民警察的维权工作在社会各界已经引起了相关的重视,可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当前形势下,基层所队和基层民警是警察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最敏感的末梢神经,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当前警察权益所处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警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基层民警在执法办案中受得最多的委屈就是无端被不知情的或对公安机关有成见的人员谩骂、殴打以及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攻击、恐吓威胁等方法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派出所民警没有不挨过骂和挨过打的。他们已经对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习以为常。后勤保障不到位也是造成民警身体受到伤害的直接因素,在执法办案中警用装备未能得到保障,加大了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二)民警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如今的老百姓见了我们的值勤民警稍有不顺就冒出一句:“我投诉你!”投诉电话拿起就拨,群众只要有投诉就要调查,对民警的日常工作影响极大,而且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因为怕被投诉而不想管或不敢管。过多的无理投诉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而且打击了民警的积极性,因为怕被投诉对于一些小问题视而不见,使得某些不文明行为滋生蔓延。这主要体现在个别“专业”上访户、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一些人,或是对公安机关不满的人,进行诬告、捏造事实、造谣中伤,或是抓住民警一点执法上的漏洞或程序上的错误纠缠不休,无理上访或投诉,恶意侵犯警察的名誉权。
(三)民警的执法权受到侵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安机关进行的一些诸如征用土地、强迁、阻工事件等非警务活动。另一方面是民警在执行公务,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意外事件,却被错误纪律处分甚至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或者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义务和纪律问题,依法理应予以纪律处分,却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
(四)民警的健康和休息权受到侵害。由于警力不足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民警经常超负荷运转,经常熬夜、加班加点,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生物钟遭到破坏,使得民警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由于各种原因,民警的压力非常大,这就容易引发焦虑、紧张,时间一长,可能导致身体、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残、自杀,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二、造成人民警察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人民警察处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饱受酸甜苦辣,不惜流血牺牲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为什么他们自己的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呢?针对人民警察的权益在现实工作中受到的各种侵害,分析原因如下:
(一)执法水平不高、法治意识淡薄。民警执法水平不高极易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一些民警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法治意识不高,执法态度粗暴,以管理者自居,工作上缺乏灵活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与当事人关系的激化。还有一些民警执勤行为不规范,对巡逻、盘查、搜查、讯问和押解时的操作程序没有认真落实,不能熟练运用有关技能,采取果断措施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造成袭警情况的发生。大多数民警都认为群众妨碍公务司空见惯,问题不严重的话,应付过去就算了,不知道应当向维权部门求助,而是自行解决,导致问题恶化。有些民警还存在乱罚款、乱收费、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滥用武器警械等严重问题,破坏了公安队伍的形象,造成老百姓不信任警察,以致于发生各种袭警以及对民警的恶意投诉事件,致使民警的人身安全和名誉权受到侵害。
(二)法律机制较薄弱,操作性不强。法律对民警执法权益的维护力度不够是执法权威遭遇挑战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刑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现行法律法规中,只对严重侵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对一般的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警服、警衔标志,辱骂、唾吐、侮辱民警,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罚,对不法分子起不到威慑作用。从《刑法》上看,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主要依照第277条“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但该罪对侵害对象的规定十分严格,而且只是把公安民警等同于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而给予特别保护。另外从《治安管理处罚法》上看,对违法者的处罚也偏轻,震慑、保障功能不强。从《人民警察法》上看,虽然第33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
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配套相应的法律保障规定,只能是立法者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长远目标了。
(三)宣传导向的偏颇。如今的新闻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所谓的卖点、看点,捕风捉影、歪曲事实,甚至胡编乱造。虽然媒体并未直接伤害到民警,可是其危害性远比一般性侵犯民警权益的案件大得多。这种负面宣传,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已在部分群体中造成了思维定势、心理沉淀:似乎警察都不是好人,尽干坏事。这些舆论偏见不仅毁坏了民警的形象,更加造成了民警的心灵创伤。
三、保护人民警察权益的对策
客观地分析,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权益不受到侵犯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怎样将民警受到的侵犯降至最低。
(一)提高民警执法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这是客观现实,所以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努力提高民警执法能力,来减少和避免执法权益受到侵害。具体应提高民警三方面的能力: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说得过,要会以理服人,能讲出道理来,因为不会说话很有可能被群众蔑视或者激怒当事人;其次是讲话要讲艺术,常言道:“一句话能把人说得跳起来,也能把人说得笑出来”,我们要把握对方的具体情况,在处置中注意说话的艺术,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式,讲究说话的艺术就是善于通过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对方紧张的情绪,通过强有力的说服力感化对方,使现场氛围被自己所化解和控制。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大练兵活动,加强技巧训练和战略战术训练,学会防范技术,学会使用各种警械具的技能,提高实战技能。其次我们要根据处置不同的事情、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带好必要的防身装备、警械具,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防范的心理准备比如遇到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遇到醉酒或精神病患者、正在打斗的现场等等,要时刻保持戒备心理,以防突然遭受的不法侵害。注重结合警务实战加强对警察的教育训练,增强警察素质,提升警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提高情绪上的调节能力。在任何时候,要想到我们不是当事人,不能把自己绞到与当事人的冲突中去,因此要避免急躁和冲动,注意调节、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由于当事人的不讲道理,不听劝阻,不服从处理而产生急躁情绪,从语言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可能把矛盾转向自己,从而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自己不慎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和矛盾更加激化,因此要培养自己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随时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二)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维权工作机制
1、建立联动反应机制。一旦发生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情况,上级部门及时协调指挥后续警力支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民警受到伤害;
2、充分发挥督察职能。对于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督察部门不仅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渠道,也要将其作为维护民警正当权益的最直接手段。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查明真相,站在保护民警依法行使职权的立场上,耐心听取有关民警的陈述、解释和申辩,真正做到查处内部问题不手软、维护民警正当权益不退让
3、加强心理疏导作用。公安民警在忍受侵害行为造成的身体伤害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带来的思想压力和精神损失,开展心理疏导的意义在于缓解民警的紧张情绪,消除被诬告、被伤害的怨气。我们应该定期为民警进行心理疏导,让民警排解心中的怨气和压抑的情绪,正面进行引导,使民警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轻松的投入到执法活动中去。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执法权威
从根本上讲,人民警察正当的执法权益保护的实现靠的是法律保障。立法机关和有立法权的部门应当在我国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为公安民警这个特殊群体的执法权威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民警的执法范围,严禁“非警务活动”的出现。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增加设立诬陷、殴打和杀害警察的相关罪名。同时,对《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条例》的配套规定要予以完备,使之与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与警察权益保护形势相适应。明确规定妨碍公正执法、殴打、诬告、恶意投诉、侮辱谩骂民警等行为的处罚标准,当公安民警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真正做到维权活动有法可依,充分体现依法执法,依法维权的立法理念。
(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我们要扭转公安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就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沟通、交流、合作,利用其信息资源平台,为公安宣传工作服务。加大对公安民警优秀事迹的报道,树立光辉形象,借助新闻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打击对民警进行不法侵害和恶意投诉行为的案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道,诬告陷害民警、恶意投诉、妨碍执行公务以及扰乱公安机关办公秩序等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五)加强公安经费保障
近年来,大批的警用装备得以充实基层,一些先进的警用科技得以应用,这些不仅大幅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也为警察权益保护提供了所需硬件。通过配齐配足必要的防护性、约束性装备,确保处置事件时能够做到有备而来,减少和避免民警受到伤害。适当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是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物质保障。积极探索改进公安经费保障的新机制,保障公安经费,改善警务装备,提高民警待遇,必将极大增强警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密切与改善警民关系
走群众路线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内在要求,警民关系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群众基础。当前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原则,在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人民警察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是社会稳定的客观条件,人民警察的权益保护与社会的稳定应该是同等存在的。民警的权益保护是否得到解决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为无论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警察总会担任重要角色,没有警察就不会有安定的社会局面,所以人民警察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第二篇:警察维权路在何方(转载)
警察维权,路在何方?
当今执法环境的大变化,广大公安基层民警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出现涉警情况时,在一次次的危机面前,公安民警不但被推向了社会风口浪尖之上,面对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还要面对纪检督察等部门,真是举步维艰。而当今社会,从法律层面和社会维权组织来说,警察维权仍是一片宽广的空白。
近期的海南省民警雷霆执行公务被指滥用职权一事,从中也透射出了警察维权的艰辛之路。一旦发生涉警负面事件,社会舆论的不良诱导作用,致使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之后,受到不良负面信息的影响。公安民警从一次正常的警务工作变成滥用职权。在基层的日常警务活动中,很多时候民警都要面对不同的警务活动,当事人不满意或心情不好,就拿你警察开刀,滥用监督投诉权反正也没事,电视新闻上老百姓看的多了。
许多基层民警都有同感,在执行正常的警务活动时,一旦被投诉,事闹的小点,公安局的督察来个底朝天的调查,一天、两天,一个星期或是更久,被调查的民警顶着巨大的压力还要在岗位上出力的工作。闹的大点的什么纪检之类就要问上门来,左调查右调查,调查了一段时间,终于调查清楚了,告诉民警说你没事了,就这样事情就结束了。他们不知道,在此期间,民警自身要承当多大的压力,警察的家属呢?他们也在为自己的警察家人担忧,他们也想知道真相,就一个“没事了”就应付警察了,谈何警察的权益。如此一来,投诉警察似乎在社会上盛行,一些人有这样的心心理,警察让我不高兴,就投诉他,反正某某投诉了警察也没事,新闻是这报到的,我也试试。
基层的民警本来工作就辛苦,每天要面对很多的警务执法活动,还有许多求助,而他们一旦面对涉警事件,他们的心情和内心的苦没有在过基层工作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对一个好民警内心深处的伤害那是一道难于擦去的痕。警察的权益在哪里,谁来帮助他们,谁来替他们讨回公道,谁来关心他们,谁来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条路上警察很孤单,方向很迷茫。
他们也是正常人,不是神,虽然一句“没事了”,释然了内心的包袱,可是一想,心里酸溜溜的。很多基层民警心里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维权路在何方?”,但是就是没有答案。
第三篇:警察
司法警察制度发展与建立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检察机关的最高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有效推动检察工作的全面开展,于2003年初制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于检察机关规范和完善检察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检察官和人民检察院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业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一个重要岗位,而司法警察工作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素质,整体推进司法警察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更好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现行人民警察序列中的一个独立警种,是国家司法机关担负特定任务的警察。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必须十分注重职业道德的建设,这是司法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责任务决定的,属于司法职业道德的范畴,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是检察机关的形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因素。司法警察职业活动是代表国家进行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司法警察应该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倡者、维护者,是群众的道德榜样。树立高尚的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并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推广到工作以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和业余生活中去,通过司法警察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可以带动广大群众增强道德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尚的提高。
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司法警察职业道德,能使司法警察牢固树立忠于法律的信念,在司法警察职业活动中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廉洁奉公,不枉不纵,提高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我院自配备司法警察以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多方借鉴,在极短的时间里积极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管理有方、装备精良的司法警察队伍,在各项检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与高检院的要求仍存有差距,如何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法警工作向更加规范的道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院党组从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高度,始终把法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党组为切实抓好高检院《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贯彻落实,确立了主管领导具体抓,法警大队全力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此项体制的确立,较好地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使法警工作得到了可靠的组织和领导保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人关心法警工作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个别科室或少数同志对司法警察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究其原因,一是各级对司法警察职能宣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自觉。二是法警部门面对科室多、涉及面较广的工作特点,工作主动性发挥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使法警工作向更加规范的道路发展迈进。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司法警察职责的宣传,增强其他科室、检察干警对司法警察工作内容、性质及作用的了解和理解,为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是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法警队主动与其他科室多交流、多沟通,在实践中总结规范用警的套路和检警一体化的办案方法和体制;再次是以加强法警队伍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着力抓好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法警形象。
二、着眼“队伍素质良好”,加大教育训练力度,努力推进法警队伍建设的规范化进程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司法警察要基本熟悉法警职责,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术、会微机操作。这就说明法警大队不同于其他业务部门,它
是检察机关的一支武装力量,要保证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必须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作风。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与任务,结合法警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和按需施教的原则,加大教育训练的力度,抓好业务培训,抓好技能训练,通过抓训练促进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抓好政策法规、条例条令和检察业务知识的学习
司法警察不仅要有过硬的岗位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法警大队可组织干警开展以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比武竞赛活动,着重组织干警进行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的学习。要注重把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纳入工作的重点,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如学历培训方面,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要积极为干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进行第二学历的学习;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采取知识讲座、观看录象、业务竞赛,定时间、定内容、定指标、考效果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和本人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挂钩,以检验学习成果。
(二)谋求过硬抓好技能训练
具有良好的体能和技能是对司法警察的基本要求,目前,各级司法警察队伍中,转业军人、武警多,具有基本素质好的特点,可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之长处,根据所训的内容不同,让他们既当学员,又当教员,互帮互学,互相提高。在训练内容上,可把队列、长跑、微机操作作为技能训练的基础科目,把手枪射击、擒拿格斗、车辆驾驶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既抓住训练基础又突出训练重
点。训练的时间安排应做到科学合理,保证训练与执行警务两不误。组训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分有合,因人施训,做到寓训于乐,提高训练效果。
(三)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在履行法警职能的实践中求提高
法警在执行职务时,一般都是2人以上编组行动,可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新老、强弱搭配,科学编组,以老带新,以强补弱,使新者、弱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院法警大队2010年执行传唤20次26人次,执行看管33次116人次,执行搜查8次18人次,参与追逃8次2人次,押解10次14人次,送达法律文书61份,参与提审75人次,维护群众来访场所秩序和安全6次。通过这些工作,不但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全院的工作大局,而且法警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可从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在实践中提高司法警察的业务素质、执法水平有利因素。
三、强化制度管理,保证法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履行法警职责的根本保证,也是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根据法警工作的性质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完善或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法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要完善勤政廉政制度,建立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制度,形成检查督导机制,细化测评标准。同时要注重协调好内外关系,使科室之间、检警之间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完成检察工作。为了加强与其他科室的配合,法警大队可制定征求意
见表,把其他科室反馈回来的意见,认真总结归纳,定期和业务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工作中的情况,制定改进措施,把制约工作开展的不良因素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健全日常工作制度。目前,我院法警大队的制度建设应该是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但在完善安全办案机制方面还要加强。如传唤、看管、提讯、换押、执行强制措施等工作容易出现安全的问题,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发生犯罪嫌疑人自残、自杀、逃跑等重大责任事故,我们除严格遵守执行职务规则外,建立了交接班制度,履行执行警务交接登记手续,加强请示报告。交接班采用书面签字形式交接,干警应在交接班会上把执行警务的情况和当中遇到及发现的问题反映出来,以便相互知情,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拟制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定人、定车、定装具,人员变动要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要求人人熟悉预案,适时进行演练,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调剂人员,处置情况,做到忙而不乱,应付自如。
三是强化内务管理制度。法警大队必须严格履行用警手续,实行警力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使用,合理调配使用警力,遇有重大派警任务,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反馈有关信息。严格警、戒具的管理,认真履行借还手续,形成保管、使用、借用,保养等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安全保管、正确使用,防止和杜绝发生丢失或违章操作等问题。完善着装规定,严格按照要求佩戴标志,自觉维护司法警察良好形象。加强对办公区域的管理,室内办公用具摆放、衣物鞋帽放置统一、整洁;柜内文件资料种类齐全,放置有序,统一规范。
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实现法警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新目标
法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克服主观局限性,认真调研,找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使法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主要是保护现场、执行传唤、参与搜查、提解、押送、看管、送达法律文书、执行死刑临场监督和其他职责等,这些工作大多是依照有关程序法的规定,进行规范性的运作。因为,按照“一熟二懂三会”的要求,司法警察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与警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保持严谨细致,克服粗疏马虎和随意性,并使之形成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习惯。司法警察没有决定权,在履行职务中往往是根据检察官的指令行事,为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警察应充分尊重检察官对案件的决定权,不得随意发表对案件处理的看法,更不得泄露具体案情。同时应注意在诉讼程序上与检察官协调配合,在完成送达、保护、押解、搜查等工作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效率,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和检察官安排时间、要求,及时、有效、谨慎的完成有关保障工作。法警大队要结合本院案件的特点,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本着提高效率,扎实工作,力争尽早实现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为目的,从法警的职责、现状及发展等方面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从而提出新的观点和对策。如,加强作风建设是抓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风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作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77 全国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准本单位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制定好整改措施,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建设一流警队,服务检察工作。
8
潘集区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维权工作总结
“3·15”维权周即将到来,需要有一定的阳光使者的帮助,而我们部门现存的阳光使者人数不够,所以我们就在这礼拜的礼拜二(2月28日)进行了阳光使者的补纳,这是我参加了我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的第一次正式的活动。
说句实话,因为本身刚加入这个部门不到2周的时间,对部门里面的日常事物不是很了解,所以自身觉得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类型的整个部门都参与的活动,让自己能够快速融入这个新团体。
在活动开展前夕,因为部门里的同伴认真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推进表,大家都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完成自己所分配到的任务,而且因为自己所分配到的任务并不是很多,所以感觉在这次活动之中并没有很忙碌的感觉。
2月28日,即活动当天,因为有课,所以我在12点多的时候才赶到招纳现场。看着这同伴们都是拿着传单,在食堂门口宣传,也许恰逢那天下午是我们学校的公休,所以总体来报名的人并不是很多。
前期的准备工作除了各自有点小差错之外,我感觉还算是较为完善。在同时,当天活动现场,我感觉大伙都一起去,也许是人多好办事,可是我在现场看来,包括我自己都只是在那里站着,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所以我感觉在活动所需人员这点上,考虑地不是很完善。
也许是因为这次我们所需要招纳的阳光使者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活动只举办一次,看看人数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换了别的活动,我觉得我们可以多举办几场,实行轮班制,这样的话,既可以考虑到自身的时间有空与否,充分利用了部门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多机会来报名,毕竟我们只挑了一个时间来举办,很多同学是不能够及时地来了解到我们举办活动的信息。
而对于传单的发放,我个人认为,应该在活动前一两天发放,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到活动的状态,而在活动当天,也可以发一些宣传单,毕竟我们部门的微博,QQ,人人等网络宣传手段并不能让大部分的人所熟知。换言之,假设我今天没有加入这个部门,那我压根就不知道我们维权部的微博,QQ,人人等网络信息,同时我们部门一直在采用的寝室楼道的宣传单张贴,很多时候是并不能够让很多人看到,即使是看到了也不可能对此类宣传单有很深的印象。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了解我们维权部的人,他们看到信息就能直接理解,可是对于没有参与过或者是关注过我们部门的人,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我们部门,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因此缺失了大量的新生力量。毕竟像阳光使者这类的活动,每次的招纳应该有更多新的面孔的出现,这样的话,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参与,只有参与过了,才能更好地了解维权部,以此学生才能增强自身的维权,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学校的学生维权工作。
因为我新加入这个部门没多久,所以不知道之前是否有此类的设想或者是实施,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来一次我们部门信息的宣传,包括我们部门的微博,QQ,人人等等信息,同时包括我们部门的相关职能的宣传,这样才能更大方面的让学校的同学们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可以帮他们点什么,他们又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来和我们联系去交流。
第五篇:劳动维权
法律维权之职场
当前,许多用人单位或多或少存在随意辞退员工、拖欠劳动报酬、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而且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手段多种多样。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劳动者的一个难题。6月3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内蒙古文盛律师事务所的朱教海律师,他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一些常见的维权问题支招儿。
如何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者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朱教海律师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就是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最有力证据。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奖罚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者发放记录、职工工资发放名册、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通过银行支付工资的工资卡或者转账记录、其他职工的证言等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签订合同要谨慎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朱教海律师认为,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一定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情况,由行政部门督促其签订劳动合同。
另外,朱教海律师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广大读者参考。
1.劳动合同一定要以书面形式签订。
2.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细则要尽可能具体。
3.签订劳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文件涉及到劳动者多方面的权益。
4.劳动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劳动者应该妥善保管。
5.部分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时,要求与劳动者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来逃避责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取消这些条款;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这些条款无效。
6.切忌只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有的用人单位为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用来应付检查,另一份才是真正履行的合同,而这份合同往往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
7.押金合同违法。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名目众多的费用,这类合同是法律明文禁止的,劳动者可以拒绝。
约定试用期有期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教海律师说,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新人时,会约定试用期,不过试用期不是“白用期”。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单独设立,即不得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只能适用一次,即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也有期限问题,即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不得单方变更劳动合同
据朱教海律师介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劳动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其签订是在双方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变更劳动合同同样要遵守如上原则,除存在法定情形外,任何一方不得单方变更劳动合同。
入职前:
首先,全面了解企业的品质。
(劳动者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其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与职工签订劳动 合同,这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 劳动合同,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就是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最有力证据。如果 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用 人单位的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奖罚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者发放记录、职工工 资发放名册、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通过银行支付工资的工资卡 或者转账记录、其他职工的证言等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签订合同要谨慎
劳动合同一定要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者应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劳动合同 进行内容审查,即审查劳动合同中有无当事人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内容,存留合同防范风险。签订劳 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文件涉及到劳动者多方面的权益。劳动 合同切忌只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且都是一式两份,单位一份,劳动者一份,单位 盖章后交给劳动者的合同,劳动者必须保存好。押金合同违法。一些用人单位在 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名目众多的费用,这类合同是法律明文禁止 的,劳动者可以拒绝。
掌控好具体试用期限,《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单独设
立,即不得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只能适用一次,即同一用人单位与同 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也有期限问题,即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
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
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
月;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 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目前所有的企 业看,试用期的工资与转正后的工资是不一致的,这也是符合实际的,针对每位 劳动者而言,试用期限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
在职时:
不得单方变更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的双方当 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劳动合同 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其签订是在双方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进 行的,所以变更劳动合同同样要遵守如上原则,除存在法定情形外,任何一方不 得单方变更劳动合同。
无论是针对劳动合同还是其他合同,只要彼此相互尊重,既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法律的尊重,人人都要严格依法行事,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与
稳定。
劳动者签订合同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的职工,劳动者入职后享受劳动权 利,履行劳动义务。首先,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其次,请求给付加班工作费。法律明确规定,除了工资之外,对于加班费企业必须给予支付。最后,明白自 己具体的工作时间。法律规定,每日不过八小时,周不过四十小时,生产经营需 要延长的,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方可延长,但日不超过一小时,特殊原因延长 工作时间的,保障身体健康条件下日不过三,月不过三十六。
离职时:
职工离职的原因有多种,除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无法律风险外,其它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行为,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首先,职工提出辞职时防范的风险。一是劳动者与单位协商,主动提出解除 合同的,按照相关规定,此类情况企业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劳动者违反劳 动合同约定解除合同时,劳动者应当赔偿公司的损失,包括公司出资招录的招录 费用、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三是劳 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终止合同,赔偿方式同二。
其次,主动索要企业的离职证明书。一旦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离职证明书 将是强有力的证据,如果离职企业不出具离职证明书,而劳动者本人又不主动索 要的,当企业与劳动者反目为仇时,可能会提出是劳动自己离职,进而要求承担 赔偿责任,此时,因为证据的原因,作为劳动者百口难辩,将会处于极其被动的 地位。另一方面,离职证明对于到新企业后工龄的延续,险金的续缴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
最后,留存证据。与企业发生争议的原因有多种,而企业做为劳动合同强势 一方,往往利用自身优势,将相关证据或隐瞒或毁灭,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此 时,劳动者需要在离职前收集认为企业违法违规的相关证据。
1、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服、名片、工 作记录、关于工作的信息、对外代表单位制作的文件、代表单位签订的合同等。
2、证明工龄的证据。很多争议的处理结果都和工龄有关,所以只证明你是 单位的员工还不够,还要证明你是何时入职的。为什么要单独说这个问题,是因 为实践中问题很多。
3、证明工资收入数额的证据。补偿金、社保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纳基 数等都和收入有关。通常由工资条、工资卡、签字记录、劳动合同等证明;
4、其他,比如有的岗位有提成、奖金、股份、年终奖等。每个人的具体情 况不同,需要收集的证据也就不同。
面对《劳动合同法》和强势企业的种种招式,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根 本,还得依靠劳动者本人法律意识的提高。劳动者应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 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 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谐社会实现之日,劳动争议将大大减少,诉讼成本将大大降低,劳动者将不会再劳而不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