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
金塔县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制约金塔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在自然地理方面,金塔县位于河西走郎廊中段北部,北山戈壁以南,巴丹吉林沙漠西南边缘,四周被荒漠所包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538.6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2.4倍,干旱指数24.96,属严重干旱区。在社会经济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低,市场销售不旺,经济效益低;二是工业欠发达,经济效益不高;三是交通要道闭塞,招商引资滞后,造成地方财政困难,使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水资源方面,水资源短缺,供水矛盾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河川径流全部为黑河水系过境水。因属于黑河流域水系下游区域,基本无自产水资源,水资源状况完全受制于流域中上游用水水平。根据水利工程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及现有提水能力,按保证率p=50%计算,全县实际可供水量为4.7669亿m3,而现状年总需水量为5.3053亿m3。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牲畜饮水及工业用水0.1614亿m3情况下,农业灌溉及生态可用水量仅4.6055亿m3,缺水0.5384亿m3。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日趋严重。至2004年底,全县农村总人口117373人,集中式供水人口80202人,自来水普及率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8.33%,其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占32581人,普及率占农村总人口的27.8 %,占集中式供水人口的40.6%。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质状况分析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1)地表水资源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气候干燥、少雨,决定了金塔县基本无地表河流,所以没有自产水资源,只有入过境水资源。金塔县地表水都源于祁连山降雨和冰雪融化水,主要有黑河和讨赖河两条河流。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至莺落峡出山后穿越张掖,临泽、高台三县市,经正义峡进入金塔县,是金塔县鼎新片2镇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唯一水源。根据
正义峡水文站实测资料,黑河的年入过境水量9.53亿m3。2001年黑河实行调水以来,限制金塔县最大引用0.9亿m3,中等干旱年引用0.76亿m3。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在酒泉城北汇集临水河后进入鸳鸯池,再经鸳鸯池、解放村、板滩三水库调蓄后供鸳鸯灌区8个乡镇灌溉用水,讨赖河全长360km,其河流具有来水年际变化大,年内水量分布不均,来水量呈周期递减的特点。根据鸳鸯池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表明,鸳鸯池水库入库水量多年平均3.05亿m3,经对来水频率分析,在p=50%的年份时,来水量2.8亿m3。在p=75%的年份时,来水量2.45亿m3。
(2)地下水资源
我县地下水资源由于受地质结构,河川径流,人工开采和灌溉等影响,浅层地下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两河系地表水河床和库、渠入渗和田间灌溉水补给为主,此外还有微弱的降水补给,鸳鸯灌区地下水资源年最大可利用量约为0.7亿m3,黑河灌区地下水资源年最大可利用量约为0.4亿m3。全县共计最大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1.1亿m3,中等干旱年可利用0.85亿m3。
(3)可利用水资源量
根据两河系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全县在p=50%的保证率下,可利用
4.8亿m3,其中:地表水3.7亿m3,地下水1.1亿m3,p=75%的保证率下,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06亿m3,其中:地表水3.21亿m3,地下水0.85亿m3。全县灌溉农田面积46万亩,林草地19.52万亩。全县实际可供水量为4.8亿m3,而现状年总需求量为5.5亿m3,经水资源供需分析,缺水0.7亿m3。每年尚有近3.6万亩耕地和5.3万亩林草地无水灌溉。这充分说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根据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全县农村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84792人,其中:饮用水水质超标的人口67857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80%;用水不方便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16935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0%。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1)高氟高盐水水质
地下水潜水高氟高盐水主要分布在鸳鸯绿洲东坝镇、大庄子乡、古城乡、三合乡四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13483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5%。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1.2~2mg/L有5967人,主要分布
在大庄子、东坝、古城三乡镇的6个行政村;大于2mg/L的有7516人,主要分布在三合、东坝、大庄子、古城四乡镇的7个行政村。其主要特征是含氟量高,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在氟病区,专家对小河口小学的5个班,110名学生检查中发现33名学生有严重氟斑牙症状,占被调查人数的30%,对村组检查的14位老人中有10位就有严重的氟斑牙症状。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抽检的2份化验结果分析得出:主要指标总硬度1504—2499mg/L,溶解性总固体3244—4540mg/L,氟化物1.8—2.04mg/L 等超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些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刻不容缓。
(2)苦咸水水质
地下水浅层潜水苦咸水水质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以及黑河绿洲。浅层潜水苦咸水的主要特征是硬度高、溶解性总固体严重超标(溶解性总固体在1500 mg/L~2000 mg/L)、口感苦涩,很难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疾病发病率高。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的抽检化验结果:11份化验资料,总硬度在1032~2751mg/L之间,溶解性总固体在2060~5256mg/L之间,氯化物最高达949mg/L,由于这些指标的严重超标,是造成水质又苦又咸的主要因素。至目前,全县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45926人,占农村人口的39.1%。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由于水质原因,造成农村广大居民致病、致贫、致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污染水水质
浅层地下水污染水水质主要分布在县城附近的金塔镇东星、上杰、红光、中杰、营泉5个村。污染水水质的主要特征是耗氧量高、微生物种群和群落总数数量大、气味难闻,很难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癌症发病率高。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抽检的2份化验结果:溶解性总固体在1632~1814mg/L之间,总硬度1150~1176mg/L之间,耗氧量6.05~7.1mg/L之间,总大肠菌群27个/L等指标的严重超标。目前,全县
农村饮用污染水的人口有8448人。占农村人口的7.2%.造成污染的原因:一是县城下水的污水排水管网及终端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排放后严重影响了周边地下水质;二是城市绝大部分居民区为旱厕,粪便及污水经渗漏严重污染地下水;三是城市平房居民区和县城周围人口相对集中,大部分家庭自建排污渗井;四是鸳鸯池水库地表水受酒泉、嘉峪关上游的严重污染,季节性水质变坏,经渗漏影响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县城内北水塔水质变坏,2003年已废弃,县城水厂向南迁近3公里,但是周边农村群众饮用地下水的现状没有改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近二、三年金塔镇群众迫切要求解决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呼声越来越大,希望政府列入计划给予扶持解决。
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不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1)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地下水是农村生活用水唯一饮用水源,根据全县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地质结构和水文变化规律,从总量上可以满足农村人畜饮水需要,水资源保证率可达95%以上,但就局部地区来看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全县还有9993人,分布在金塔、中东、西坝、鼎新等四乡镇,11个行政村,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5%。造成水源保证率不足的原因:一是该地区没有专门的人饮工程;二是一井两用现象严重,吊泵严重,造成人饮和灌溉的争水现象;三是输水管道多为再生塑料管,经过多年运行破损严重,导致管道到处漏水,无法正常供水。
(2)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全县有6942人,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金塔镇、中东镇、羊井子湾乡、西坝乡、鼎新镇5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3个农林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造成用水不方便程度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吃水井干枯,加之经济条件薄弱,无能力建设饮水工程。二是主要靠距该村1~2公里的其他村拉水或在农业灌溉机井取水维持生活饮水。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针对水源污染
3.2.1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处理生产和生活废污水两个方面来减少水质的污染,加强污水集中处理效率。与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强制手段组织社会力量对各类河道进行垃圾处理,防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最好是以牲畜的粪便作原料,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收入。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整顿农药的实施结构,正确合理使用农药。
2.2 加大工程建设和资金投入
加大投入,健全机制。根据城市反哺农村思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政策引导,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
资金的投入除政府和村民自筹外,还可以考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渠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用地、用电、有关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
2.3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监测是保障农村用水的屏障,只有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才能使保障饮水安全工作有的放矢。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强化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有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的水质安全意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工作。卫生部门可以在原有的饮用水监测体系基础上,建立由县、乡(镇)卫生防疫机构和供水站为一体的农村安全饮水监测网络体系。规模较大的工程可配备相关水质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
解决管理不规范问题
专业人员水平低的问题
3.2.4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
积极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和供水设备,推动农村供水技术进步。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开展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管理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利用各级教育资源,通过定向培养或培训,大力开展面向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杜绝管理流于形式; 鉴于目前单村供水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可以一套管理班子人员 管理几个村,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其积极性。
工程单位性质界定不明晰,运行经费没保障
部分工程产权不清,管理责任不落实
运行成本高,效益不佳
农民环保意识落后
解决
加强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用真实的影像来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让越来越 多的农民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由环保部门下到基层 乡、村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例如在农村街道拾
捡生活垃圾,在水资源附近设立环保标志,种植树木等都可以大 大加强环保的实践意义,从而使农民的环境意识得到增强。
动员群众充分参与管理,自觉交纳水费,维护工程,确保 工程的正常运行。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产权,适当调整水价,兼顾农民利益和工程正常运行。
污染防治力度,合理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
3.4加强工程后期管理,推进饮水工程良性运营
随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的建成,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相当重要。一是积极推行“分户装表、有偿使用、限量供水、超量加价”的阶梯水价制度。二是成立用水协会制度。在一些联村集中供水程处成立用水协会。通过用水协会加强对饮水工程的养护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制 度,实行民主管理。三是明确政府及各部门在饮水工程管理中的责任,有效规范农村饮水工程的后续管理。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十一五”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已完成570米左右的深井23眼,建供水站17处,水厂4处,工程总投资7945万元,解决了16.9万人农村居民及0.4万农村学校学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了高氟水7.303万人,苦咸水8.7886万人,污染水0.8084万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61%。
(二)、“十一五”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坚持“打深水井,集中供水,管网辐射”和先定机制、后建工程的建设、管护模式。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解决饮用水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严重的水质问题,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水质不达标较严重的地区。在项目建设中,我县落实了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严把招标采购关,水质检测关,建设管理关,资金使用关,检查验收关,确保项目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截止目前,先后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1处,共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17处,水厂4处,延伸管网9处,涉及95个行政村,完成投资7945万元,已有16.9万农村居民及0.4万农村学校学生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7945万元,其中,中央投
资5557.75万元,地方和群众投资2387.25万元,在资金使用上,按工程进度如期拨付,建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杜绝了资金的截留、挪用、占用等现象的发生。
柘城县水利局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县政府建立了县级维修基金,县财政局每年拿出10万元,确保各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农村供水工程平均成本1.6元/m³,水价1.8元/m³。
(三)2010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2010年我县共安排两批饮水工程,涉及9个乡镇,32个行政村,共投资307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56万元,地方和群众投资614万元,建水厂三处,延伸管网3处,共解决5.9万农村居民及0.4万人的学生饮水问题,其中高氟水0.9802万人,苦咸水4.5384万人,污染水质0.3814万人。
二、2010年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十一五”期间,柘城县规划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6.87万人,2005年以来我县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20.25万人,普及程度达到35.6%,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6.62万人。农村集中供水占全县农村总人口23%。
(二)工程总量与受益人口
2005年及“十一五”期间,我县共解决20.250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饮水工程31处分别为地下水,31处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站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在200m³/d以上的供水工程有5处,受益人数是8.2063万人,供水规模在200—20m³/d之间的有26处,受益人数是12.0441万人,全部供水到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
(三)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我县的分散式的供水大部分采用自吸泵抽取地表水及传统的手压井进行取水,在我县还相当广泛。
三、效益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使农民长期从饮水不安全中解脱出来,从而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及“十一五”期间我县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0.2504万人,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严重危害农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阻碍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第四篇:农村安全饮水总结
丹疾控发[2010]43号
丹凤县2010年上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总结
省疾控中心:
2010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启动后,县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县卫生局汇报,召开中心主任办公会议,专题安排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县水利局密切配合,已完成上半年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周密部署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的通知》要求,今年我县被省上确定为项目县。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爱卫办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与饮用水质卫生监测项目启动暨技术培训的通知》精神,我中心选派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上举办的为期4天的培训工作会议,学习实施方案及有关文件,制定了《丹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丹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人办公,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向县卫生局、水利局汇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选点,精心采样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是有效评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防病效果,确保工程建成后饮用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及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是保证饮水水质卫生安全,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根据工作要求及进度安排,县疾控中心、县水利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科学合理选点及前期准备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中心在水利局的配合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集中三天时间,深入农村现场调查,确定了20个工程监测点,通过对这些监测点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营时间、投资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供水范围、覆盖人口等情况的调查,为农村饮水水质安全工程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及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采集出厂水、末稍水样 各20份,按要求送商洛市疾控中心对水样进行检测。
三、水质监测结果
此次抽检的20个工程点40份水样中:
1、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均未超过国际标准。
2、在微生物指标的水样中:12份出厂水未超标,8份末梢水未超标。
3、在微生物指标超标的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20份,总大肠菌群超标4份,耐热大肠菌群超标14份。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
1、大部分群众安全用水的意识不强,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大部分工程点管理不够规范;
3、未将水源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4、未建立定期、定时消毒工作长效机制,致使抽检的水样中近50%的微生物指标超标。
五、建议:
县水利局要加大对全县所有工程点的日常监管力度,做到人员、资金、责任落实,将水源保护、集中式供水点消毒等管理措施,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安全用水和卫生防病知识,把住“病从口入关”,从而有效降低水源、食源性等疾病的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的用水安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 农村饮水安全 监测 总结 抄送:市疾控中心 县卫生局 县水利局 丹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5月10日印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在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我县将在3年内解决农村生活饮用水问题。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9‟83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切实作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求在完成国家、省安排计划的基础上,再次加大力度,对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隐患提出了“三年内全面解决”的工作目标。在2013年12月30日,我局组织各乡镇政府、主要供水水厂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使各乡镇充分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二、主要解决范围和原则
(一)安排解决范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解决高氟水、苦咸水以及水源污染和严重缺水问题。工程安排的范围是:(1)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2mg/L的重度氟超标问题。(2)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的苦咸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问题。
(3)管道年久老化、漏水严重、原架设钢管进行更换。(4)水源严重污染、已经威胁农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饮水问题。
(5)水量严重不足、保障率低、取水不便等问题。(二)安排原则:(1)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饮水不安全村作为今年安排的重点。同时,要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相结合,重点是解决水质不安全问题。
(2)在工程形式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兼顾长远,少打井,多联网”的原则。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已有水厂的改建扩建,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人口集中的乡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人口太分散的村组就近水源取水,进行简单的净水处理再饮用。
(3)在资金安排上要坚持“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整村推进”的原则,解决一个村,消号一个村。
(4)要坚持“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好事办好”的原则,把村两委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往前安排。在资金筹措、管网入户等问题上,尊重群众的意愿,必要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三、工程建设任务
(一)中高山区建设任务 中高山区目前存在15.364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其中纳入“十二五”规划的6.5518万人,近期因水源枯竭、水管老化等原因造成不安全饮水8.8131万人。计划分三年组织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工程总投资8320.1万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4918.2万元。具体计划如下。1、2014年拟安排解决59940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涉及21个乡镇62个村,估算工程总投资4918.2万元,其中直接投资4031.2万元,设计费等前期工作经费403.3万元,监理费等其他必需的管理费用483.7万元。工程共解决输配水管道707.18公里,蓄水池241个,总有效容积9211.2m。
2015年拟安排解决27339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涉及11个乡镇23个村,估算工程总投资1535.4万元,其中直接投资1258.6万元,设计费等前期工作经费125.9万元,监理费等其他必需的管理费用150.9万元。工程估算投资1258.6万元。工程解决输配水管道315.855公里,蓄水池120个,总有效容积3506m。3、2016年拟安排解决66370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涉及12个乡镇40个村.估算工程总投资1866.5万元,其中直接投资1529.7万元,设计费等前期工作经费153.1万元,监理费等其他必需的管理费用183.7万元。工程解决输配水管道522.76公里,蓄水池185个,总有效容积5164m。
四、工程建设与管理(一)严格工程建设程序
33对集中供水工程,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对分散供水工程,工程管材等主要材料采取政府集中统一采购,统一安装,土建工程由乡镇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建设。同时由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进行管理。
(二)规范工程施工
工程批复后,严格工程建设地点、建设范围,不得擅自变更,每处工程都要建立工程档案。施工期间,要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人等进行公示。
工程发生变更后,应该严格按《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2012‟8号)及《人民政府关于严格工程变更审批程序的通知》(汉府发„2012‟23号)文件执行。
(三)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对于水源工程管护设施和入户工程,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工程形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施工,使工程有一个良好的外观形象。
相关各乡镇首先要成立项目建设管理机构,承担起工程建设任务,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工程建设用地、青苗补偿由受益群众、乡镇村组自行协调解决。
(四)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要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和化验。各种形式的水源,须经卫生部门对水质进行检测化验,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五)严格工程验收
工程竣工后,县政府组织统一验收。采用“听、看、查”的方式进行,先由各乡镇逐项验收。
验收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批复、资金拨付文件、竣工决算、竣工报告、水质化验报告、工程管护制度等。
(六)加强工程的建后管理
工程竣工后,每处工程要制定工程管护制度,包括管理制度、水费征收制度、管理组织等。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确定管理模式。对水池、水窖等微型工程,可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单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提倡通过公开竞标方式选择经营者,做到“产权明晰、竞争承包、协会监督、确保供水”。对跨村的规模化供水工程,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不管采用哪种管理形式,都要让群众吃上水,吃得起水,还应该要收取水费,以保证工程的自我维护、正常运转,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资金筹措与管理
为确保工程资金规范使用,要建立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管理,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专账,县上安排的专项资金管理由县财务室负责,实行县级报账制,由县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乡级财务室主要负责群众集资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在工程资金支付的管理中要简化拨付环节,减少滞留时间,及时拨付资金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建立工程审计制度。工程竣工后,由县(市)、区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县负责技术指导,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县发改局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抓好专项资金落实,对资金使用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的保护,防止造成新的污染。各乡镇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七、时间安排
为确保3年内全面解决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建设时间安排如下: 每年的1月到3月完成实施方案,4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5月到12月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