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义——《水浒传》读后感
正义——《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也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和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逼迫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耻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短短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去谱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理解成正义,而这本书正是很好的诠释了正义这个词。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朋友间有了正义,不怕生死,一百零八好汉也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真情患难兄弟,他们一起为造福老百姓做实事。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但在这些性格各异、单枪直入的英雄好汉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富春五小五年级:王雨欣
第二篇:正义论读后感
正义论读后感
大学时代粗略读了《正义论》这本书,这本书很难懂,上学期我又看了次,慢慢的形成了一些想法。
这本书逻辑很清晰,逐步的阐述自己的理论。在第一编“理论”部分,罗尔斯主要从原初状态出发,为了让原则更加的简单而且易于推出,他还预设了无知之幕,由此,他论证了处于无知之幕状态下的人们会倾向于统一两个正义原则,第一原则即自由平等原则,第二原则即机会均等及差别原则。第二遍“制度”部分,罗尔斯主要是描述满足两个正义原则的社会基本结构并考察它们给个人所带来的义务和职责。应该说,这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制度和个人的部分。这也是使理论不至流于形而上的思考的重要一环。第三编“目的”部分,罗尔斯主要是对正义原则的一些补充说明,解决其稳定性以及和善的一致性的问题,这涉及到讨论什么是善,在选择善时所需要的合理选择原则及审慎合理性原则,正义感与善的一致以及它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正义感如何获得等等。在这里,我主要是想从教育公平角度阐述对其中的公平原则的一些想法。
一、最少受惠者与舆论权
教育的最少受惠者是谁?是农村的学生,农村的很多孩子享受不到教育的功能,有的家庭困难,甚至连教育的权利都难以充分享受。但是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城市教育,城市里的人掌握了舆论权,他们对教育进行评价并推动教育改革,但这种改革是以他们的利益为基础的。不仅是教育,我们这种
过分的城市经济模式造成了舆论权利的过度倾斜,很多问题其实在农村也很严重,但得不到重视,而城市里却可以互相讨论,借由民主的方式推动政府进行试点改革。公平被舆论所玩弄,民主则充当帮凶。经济的初始不平等带来了教育水平的初始差异,教育水平的初始差异又拉大经济的差距,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就这么逐步脱节,而舆论长期以来只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民主也只在富裕中流行,我们谈教育改革,谈教育的作用,谈教师培训,都会不自觉的出现城市中心论,根本不顾及农村的实际情况,现在想来,梁漱溟先生当年提出的农村教育方针是多么的高瞻远瞩。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种困局,急切需要消费的支撑,但农村市场一直打不开,因为农村的经济状况一直得不到大幅提升,要提升经济状况,就得提前发展教育,教育要有前瞻性,要有思维,要有责任。
二、教育公平与人性
人性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容易出现一种倾向,那就是成全看不见的错来规避看得见的错。拿幼儿园校车事件来说,国家将校车标准定的那么高,使得很多农村根本无法提供校车服务,孩子们上学很不安全,但这种不安全是潜在的,看不见的,因为农村里出了什么事也造不成多大的影响,城市可以借由这种趋势也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城市居民可以借此来满足自己孩子的教育需求,政府便可以借由这种人性的规避趋势来逃脱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倾向的不良影响,以防止道德的沦丧,更要防止一个愚民政府的构建。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便阐述了这种愚民政府的可怕之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
力量,以至于最后连思想本身都是罪,我们不能容忍这种状况在现在的社会出现。我们要不断宣传公平的理念,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而不是长期被规避;我们要剖析自己的心灵,使其站高点,看远点,认识到公平的内在要义。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所形成的种种不公平的困局,需要我们来解决。
综合上面两点,我感觉,发展乡村教育已经成了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很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是要先富带后富,那么现在就是后富的年代了,是教育发挥其经济转移作用的年代了,否则,我们便只能继续一种困境,继续哄抢城市的稀缺教育资源而农村持续落后,造成以后的人才短缺和市场短缺,进而造成经济的衰退。所以,趁着还早,让我们来建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吧。
三、教育公平与迁徙自由
人们在讨论工作问题时会引用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迁徙的自由”,意思是说,我有选择工作地点的完全自由。这句话错了没有?没有,你很难说他错了,可是这句话对了没有?我们强调的自由迁徙倾向于往一线城市迁徙,希望一线城市不要有排外倾向,而且要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提供,就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但是,中国有多少一线城市,有多少教育资源良好的地方,如果大家都向好地方迁徙,直接后果就是原来的公平秩序被后来的迁徙者打破,造成资源的哄抢,所以教育越来越贵,越来越稀缺。所以说,这种行为又不能说对。为什么会有这个矛盾?
一是因为自由的内涵决定的,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自由存在三个层次。一时运动物体外在阻碍的缺乏;而是自由人不受阻碍地做想做的事;自由人经过“斟酌”的选择行为。而我们却更多的将自由定义在第二层次,既不受阻碍地做想做的事,这种自由是容易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的,我们只是在利用自由这个幌子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自由平等是安宁与和谐的原则,不是功利主义。
二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公平与自由都是人们建设的,而不是供人们直接享受的。胡适有句话说的好,自由平等的国家是建设来的。同样,我们的教育公平也是建设来的,不是享受来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好地方,在于直接享受别人建设的成果,这是有损公平的。真正的教育公平需要我们这代人来建设,希望我们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四、教育公平与地域差别
大学招生都有自己的地域比例,北京的学校里有很多北京人,湖南的学校里有很多湖南人,大家都在争议这种地域比例的公平性,很多人都说,要打破地域比例,进行全国范围的公平筛选,我并不认同。一所大学首先的义务肯定是保障本地区的人才需要,一定的地域比例是必须的,而且是公平的,不公平的是我们的学校评级制度,如“985”,“211”,还有教育评价制度。国家运用财政来推行大型的教育工程建设,如“985”,这直接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因为新中国的教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本身就需要财政力量来调整,而国家却走向求大求全的极端,更加的助长了这种参差不齐。国家习惯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忽略了细节的调整。同时,国家过多的控制教育,使得教育失去活力,失去地域特色,最重要的是,国家掌控了教育评价的权利,教育本身是国家来推动,现在又由国家来评价,这种体制阻碍了教育的竞争和发展。看一下我们每年的学校排名就知道了,每年都是那几所学校排前面,好的一直好,不好的一直不好,大家怎么办,大家只能往好的地方挤,造成资源的哄抢,越抢越不公平。
综合以上两点,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勇于承担建设者的责任,说大了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说直白了也是为了我们之后能拥有一个和谐公平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总是逃避责任,总是想着去享受别人的建设成果,总是利用民主自由这些理念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总是一边评判教育的不公而又一边来推动这种不公平,那我们就将成为上一代的复制品,继续这种恶性循环。时代在进步,进步是因为我们在进步,我们在进步是因为我们的奋斗,我们的建设,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就不会觉醒。而政府也应该放开教育的掌控权,特别是评价的权利,不要既当操作者又当评价者,要促成教育的竞争,让学校之间可以公平的竞争,而不是常年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会直接损害教育的质量,损害地方对教育的态度。而一旦放开,教育便能充分发挥人才吸引的功能以及资源分配的作用,这样地方才会重视教育的投入,重视在自己的地域打造好的教育来吸引人才,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差别公平。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也需要我们的牺牲,很多地方之所以不重视教育投入,是因为越投入,流失越严重,好的学生都奔向外地,奔向国外,而且一去不复返,造成为别人做嫁衣的困局,如果我们能慷慨点,牺牲点,重视我们身上的义务,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说这么多,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不要重复上一代的路子,不要去做复制品,而应该建设处公平和谐安宁的环境,为国家为社会,更为我们自己。希望我们都能认识到:
一、发展农村教育,建设二三线城市的教育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二、教育公平需要我们来建设,需要我们的牺牲。
三、自由民主这些都是和谐安宁的原则,不要搞成功利主义。
第三篇:《正义论》读后感
《正义论》读后感
法学0904班 0904000434 张蒙慧
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新闻报道后,唯有高呼“社会不公平”来排解心中的抑郁之时;当我们举着社会主义大旗,将民主法治建设变成一句可耻的口号之时;当我们兴致勃勃的以为社会公平正义已然在向我们招手,却永远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之时,一声叹息也罢,两三句牢骚也行,至少我们还是一个有着社会性的人。何为社会性,我认为即一个社会组织下,个体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参与社会事件,关注社会变化的愿望和想法。社会性付诸于个体身上得以实现是基于公民的一项权利,我们姑且认为它是一种参与权吧!当我们怀着这种社会性,去批判、去呼喊、去驳斥社会的不公平与非正义之时,我们却很少去思考何为正义?正义为何?罗尔斯在他的鸿篇巨著《正义论》中,向我们一一阐释正义到底是什么?
罗尔斯在开篇就以恢弘的气势向我们阐释了正义在一个社会中无可辩驳的首领地位。一言以蔽之,即存在就必须正义。正义,是基于每个个体的天然的不可侵犯性的权利,它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哲学王”赐予我们的恩典,也不是民主政治体制下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它是基于每个个体的天然的不可侵犯性的权利,也即是天赋人权。即便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这不仅使我们这些饱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观念之苦,而又无力辩驳的人眼前一亮,顿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在罗尔斯的论述中,功利主义所认为的在产生社会最大利益总额(或平均数)的前提下容许一部分人的平等自由的严重侵犯是正义的观点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他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作为公平的正义”不仅仅是原初契约的指导性原则,而是“原初契约的目标”。亦即,正义是我们人类共同体通向秩序终极目的。这一论断将正义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再是那双躲在幕后操作木偶的手,而是舞台上的主角。这无疑给那些追求正义的最大化的人们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而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他又将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
在其中寻找到了评判正义与否的标准。
然而,在我看懂的那部分中,我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允许我们默许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罗尔斯在开篇中的那段慷慨陈词。一直到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民主制都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我的观念中,民主制是打着多数人利益的幌子对少数人合法权益的明抢。但是民主制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然而也正是由于它要照顾到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之存在着效率低下和不能够真正抉择出最有效、最完美的方案的缺点。尽管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所在,然而如果我们因此抛弃民主制,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制度能够替代,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超越民主制呢?难道是柏拉图所认为的“哲学王”之制吗?然而,历尽古今中外的所有君主,谁人敢称“哲学王”?谁人能称“哲学王”?历史遗憾的向我们摊开双手,表示无奈,我们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因而在没有比民主制更正义的制度出现,而民主制有明显比其他制度更有效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它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同时,这句话带给我的一个反思是,对于一些现象的存在,特别是从我的正义观出发认为不对的现象,我总是报以批评的态度,即只是抱怨其不合理而未曾评判其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概而言之,就是未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社会问题。因而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愤青,一腔热血以为自己是铁肩担道义,奈何难得惺惺相惜之盟友,他们以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怎奈众人视之幼稚之极。我不是指责愤青,恰恰相反,我希望我们都应有愤青的那股劲儿,都似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小鸟般义无反顾的冲向我们的目标,即便是“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但前提是我们要把握好方向,否则即便是头破血流也是无济于事,最终也只是博得我们普通人的一些同情而已。借用我们环境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的感情更深沉,我们的行动更专业。”
第四篇:正义论读后感
正义论读后心得
正义一词存在已久,也经常被提及而加以讨论。从词汇上的定义到落实于现实生活的 道德观念与相关实体制度,丝毫不见停止探究的一天。正如观念会随环境时空背景而有所 变异,对于正义的看法也会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在讨论《正义论》之前,对于此书的著作年代背景不可不知。在作者John Rawls 写
作此书时,正是美国动荡不安的年代,从五十年代的韩战,到六十年代的古巴飞弹危机、越战、民权运动、黑人种族抗争、校园学生运动、贫困等等问题,都在此时爆发,致使「 正义」成为当代讨论的重要议题。作者于此书讨论了有关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额、差别原则等问题,在在呼应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并以完整,但却带有抽象的理论,为这些 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作者强调,此书是以理想的社会正义原则来处理非理想社会问题,也 就是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难题,以理想社会的正义理论为指导原则,提供处理现实生活时的 大方向。然而,我的鄙见是,《正义论》所提供的是一套针对理想社会而设计出来的正义 概念,并不涉及现实社会的制度与现况,理想与现实毕竟是迥异的,一如科学上所提供的 理论都是于理想状态下的假设,于实际操作上需要加以修正,但仍存有误差。所以,此书 中所提及的正义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仍旧值得商榷。也因此,此书曾被评为 乌托邦理论。除此之外,此书并非我想象中的纯粹讨论法制上的公平正义,而是广泛的讨 论社会问题,包含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方领域问题,而这些问题 是如此贴近生活,以致于此书非但广受学术界讨论,更为一般社会民众关心。
于此书中引起我注意的段落是──古典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一词常见于书刊与报章杂
志之中,然而什么是功利主义的基本定义呢?正是一个可以让社会中的个体追求最大的利 益,一个拥有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满足的净余额的社会,才是真正组织完整的社会。而这样 的正义思想正可以体现在当今的经济状况上。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同时,政府如何建立 一个公平正义、让弱势族群也可以站在同样起跑点与他人竞争的社会,将是一大难题。资 本主义固然是好,但无可避免的是,现在M型化社会成长趋势越形严重,如何透过相关政 策与配套措施,让人民得以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获得最大利益,让社会正常运作,让社会 中的个体仍可以继续追求最大的利益,这是追求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也是功利主义社会的 最高宗旨。此外,社会上的弱势族群是否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立更生,是否能够 透过本身的能力达成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也是值得关切的问题。此类 的问题最常见于残障与智能障碍者的身上,由于自身的残缺,于职场上经常受到不平等的 对待与欺侮,损及本身的权利,但却由于资源不足、申诉管道的阻碍,以致于这样的不平等无法获得重视与处理。
因此社会的正义不只是除了法制上的公平,更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各个层面,而这些正义除了透过法条明文规定外,更可透过无形的道德伦理观念的建立来构筑。正 义不只是口号,更是个需要付诸实行的概念与想法,如此一来,社会方能更理想、更和平地运作着。
第五篇:《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我在这个寒假里,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读《水浒传》。《水浒传》里写了一个关于林冲的故事,我很喜欢。太尉高俅本是一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其养子高衙内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年轻貌美的妻子,便设计陷害林冲,诬蔑林冲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甚至多次追杀林冲,想置林冲于死地。
《水浒传》写了武松、宋江等众多英雄好汉,共108人。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我觉得鲁智深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忠与义的化身,他寄托了作者施耐庵对于侠义的热烈歌颂。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识的鲁提辖而逃出镇关西的魔掌。林冲正是因为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猪林幸免遇难。这一切都是他忠义的表现。但忠义,在现在社会中似乎已成为了老古董,也成为了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高贵品质。但现在呢?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了。在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出下,诚实、信用在人们心中已经摇摇欲坠,大家尔虞我诈,得到的大把的钞票,而丢失的却是我们民族
思想的精髓。人们拥有了一切可拥有的物质,却将真情挚感做人的基本原则锁入内心深处。
在108个好汉中,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同的哲理人生,他们昭示我们无限思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永远永远都在闪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辉,它也永远给我带来关于思想与情感的启迪和力量。
我长大了
假期中的一天,天气异常,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妈妈听到大街上有人叫卖甘蔗,便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甘蔗。我高兴地跑下楼去,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吆喝声:“买青蛙了,刚从田间捉回来的,可新鲜了……”接着,他一边吆喝一边从口袋里麻利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抓出一只青蛙按在硬纸板上,举起刀,寒光一闪,青蛙的皮一下子就完全脱下来了。我惊呆了,青蛙可是益虫啊!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保卫庄稼的精兵。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要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它捕虫7个月计算,可以消灭15000多只害虫。要是每亩田有1000只青蛙,每天就可以消灭害虫70000多只。对于控制田间虫害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喜的数字呀!然而,人类却恩将仇报,大量的捕杀它们。不行,我得去劝劝他。
“老板,青蛙可是益虫呢,它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杀它呀!”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变得凶巴巴的,凶神恶煞地对我说:“小破孩,你闲事还管得宽哪!老子赚钱关你什么事?你有钱就买,没钱就滚蛋!”
我不是有10元钱吗?不行,那是给妈妈买甘蔗的钱。还是救青蛙要紧,要是妈妈在,她也会赞同我这么做的。于是,我拿那10元钱,往桌子上重重一拍,“这不是钱吗?”老板一见钱,态
度立马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有钱好说,有钱好说。”说完,便把那10元钱往兜里一揣,给了我两只又大又肥的青蛙。
我走到池塘边,青蛙呱呱地叫,似乎在请求我放了它们。我对它们轻轻地说:“放心,我不会伤害你们的。”我把它们轻轻地放进水里,看着它们慢慢地向深处游去,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在这个寒假中,我从图书室借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鲁宾逊漂流记》。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鲁宾逊从小就痴迷于航海,为了实现他航海的梦想,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劝戒,毅然离家出走,最终寻找机会踏上了航海的路途,他也因此让自己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芜的小岛上,从此,他就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的孤岛生涯。他自己动手造房子、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他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荒岛上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以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毅力创造了孤岛生存的奇迹。在历经了艰辛与磨难,尝遍了辛酸苦辣后,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读完了故事,我被鲁宾逊那敢于冒险和他那勇于创造的精神深深地启发与感染。当他被巨浪卷到荒岛上时,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梦想!他只有活着,他才能看见蓝天白云、起伏荡漾的大海。
在如今物质生活比较发达的社会中,这种敢于冒险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已经很难看到了。好多人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沮丧灰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家一定还记得,不久前有一位在读女研究生,她因为不会洗衣
服、不会自己做饭,生活不能自理,竟跳楼自杀,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悲剧啊!
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复杂的生活,勇敢地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