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5 13: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

第一篇: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

水产技术推广课程论文

孙业永

2010级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班

摘要:本课程论文从水产技术推广供方和需方两方面分析入手,讨论提高水产技术推广效益的途径,不仅包括技术供方与时俱进的推广方法,需方受众接受技术的差别,还包括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支持。水产技术从技术创新到群众消费的整个环节都打开,不仅使得技术推广得以顺利实行,而且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水产技术推广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水产技术推广这门课主要研究水产技术推广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推广服务体系、推广管理制度以及推广成果综合评价、推广法律制度等的一门综合边缘应用性科学。整个体系结构一般分为水产基础科学、水产技术科学和应用水产科学。

单就水产技术推广来说,它是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水产技术普及应用于渔业生产过程的活动。它包括水产科技成果及水产新技术的推广、水产科技开发、水产技术改造、水产技术引进、水产科技交流合作、咨询服务、培训教育等内容。

2、意义:水产技术推广提高了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确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科学地位,加速水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渔业生产力的速度,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生产起到了催化作用。

二、水产技术推广供方的先决条件和工作方法

根据科学技术的转换三种途径(通过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通过技术的途径物化为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通过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对象中,扩大劳动对象的利用范围),推广技术人员可以逐项给予指导,推动渔业生产力发展。

1、水产技术推广供方的先决条件

水产技术推广顾名思义必须有体现技术的载体才能推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新工具的使用、销售信息的扩大等都是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其次,稳定的、梯队建设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也是保持技术推广的要点,技术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有的延续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才出成果,项目推广时间越长,队伍越要稳定;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优良与否关系着技术的推广成效大小,农技人员的自行行使权利多少也影响到技术的推广速度。第四,充足的资金保障是落实技术推广的重中之重,有很多适宜的、效益好的技术,因为初始资金不到位,风险分担太大,受体不能接受而被放弃。第五,使用有效的服务手段,技术推广不是政治任务,所以单一的行政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实施技术的推广,让老百姓从中认识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才能顺利推行好的方法。第六,正确处理技术与经营的关系,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事业,技术人员从中发挥着媒介作用,明确技术人员的社会角色有必要,把推广活动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实行经营式推广,扩大推广的功能。

2、水产技术推广的工作方法

首先,技术人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先进技术。根据技术存在的周期性的特点,技术人员不能满足现状,研发部门参照市场调研结果确定工作目标,技术人员要围绕新技术收集各种资源来满足新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同时还要保证技术成果的市场接受性,实现从市场采集需求信息,到市场检验技术效果的循环。

第二,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传递模式包括:连锁式、辐射式、发散式、网络式。以上四种方式各具特点,信息传播通常给资金流和物资流提供了前提,因此要依据传播对象、现场条件选择传播模式。水产技术推广遵循试验、示范、推广三步骤,这三步形成一个紧密衔接的整体过程。

第三,利用信息反馈,控制推广成效。任何项目的实施都要有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实际推广活动偏离计划的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才能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对于实施时间较长的项目,要在推广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应该给予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也适用于水产技术推广,以优质为中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推广功效。

第四,遵守渔业生产规律,达到供方与受体的协调。按照规律办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产推广人员扩大工作方法,掌握水产技术变革的扩散规律、更新交替现象,确定关键控制点,能及时、全面的给技术受体做出指导,降低水产养殖风险,保持收益高水平,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第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推广速度。推广人员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精髓,在推广方式和行为上与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特征相适应,通过寻找推广人员与个别受体之间的共同利益点将推广行为由技术人员为主转化为受体之间的传递,技术人员强化推广行为,提高受体期望值,创造一个良好的推广环境,才能推动水产技

术推广系统的发展。

三、水产技术推广需方的特点和在推广中的作用

水产技术推广需方在推广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推广的过程中要以受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尊重渔业生产者的意愿,实现国家、集体、推广人员和生产者合作的局面,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水产技术推广受体的特点

首先,受体接受技术渠道有差别。年纪大的受体,文化程度不高,即使有技术诉求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渠道获取,在理解技术的过程中脱离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验,使得所接受的信息常常不等于所传信息。年轻的受体可以通过看电视、上网、查书或到技术较好的地方去参观等途径,不仅获得知识快,而且知识量也较大,可以有效的推动技术的传播。

其次,面对技术推广的态度不同。新式农民主动寻求技术支持,在资金筹资使用上能承受较大风险,一旦从推广技术中受益,扩大再生产过程会比较迅速。传统农民接受技术较慢,有的抱有观望态度,在投资上也较小心,通常使用自己积蓄,极少贷款,在规模生产中不积极。

再者,利用新技术获益途径有差距。传统农民只做单一事情,要么养殖,要么加工,没有形成产、供、销、产品深加工等提高产品价值的活动。所以,传统农民从技术传播中获益不大,也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技术推广的进度。而新式农民,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销路也比传统农民拓展得宽,有的还做起传统农民的代理销售,从中赢利。因此,新式农民更倾向于使用新技术。

2、水产技术推广需方在推广中的作用

水产技术推广需方不仅是水产技术的实践者,而且还是水产技术开发的创造者。根据以上分析,水产技术推广要新以新式农民为主,以传统农民为辅给予技术指导和传播。科研成果如果仅局限于论文形式并不能造福人类,只有通过受体的实践,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体现科研的价值。受体的接纳程度影响着技术推广的力度,在实践中,一旦受体接受了所推广的技术,能根据现实需要提出科研新的命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水产技术推广活动要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

水产技术推广活动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结合。

首先,各级政府要制定积极地惠农政策,因为水产养殖不仅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因素,尤其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对水产发展的关注必然影响其推广的力度和具体实践活动。

其次,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在技术上提供支持,科技信息的更新和信息提供需要来自各级水产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科研成果越多,越实用,则传播的效果越佳,对社会发展等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科研指导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技术传播,而是要对传播过程中

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解释,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最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以一定的物资、资金投入为前提,离不开财政、金融、供销等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做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利益的导向者,更应该作为推广水产技术的主力推出各种积极性措施,从人才、技术、设备、资金、市场多方面协调资源。

根据深化水产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要求,技术推广、技术开发、市场并举的战略适于推广的整体性发展。水产技术从技术创新到群众消费的整个环节都打开,不仅使得技术推广得以顺利实行,而且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二篇:水产养殖论文

论述水产养殖如何与传统动物养殖以及种植业相结合学生姓名:宋腾飞学号:20095071339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黄斌职称:教授

摘要: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 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经走到了尽头,水产健康养殖将成为这个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可持续的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应该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搭配合理,经济投入和养殖产量相适应,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禽畜饲养业有机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循环再利用;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渔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它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动物蛋白,保障人们的食品与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我国已走出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道路,水产养殖业将是我国渔业为社会提供动物蛋白的主要途径。但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还未走出传统养殖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池塘占地面积大、耗水多,单位效益与产量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急需建立新的、科学的模式使水产养殖业有一个跨越式提升。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由单纯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建立集约、生态、高效、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生产新模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今后渔业发展的重要任务。1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淡水池塘综合养殖高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均已成熟,北方地区的高产池塘鱼年产量可达15T/hm2左右。在现有养殖模式下继续提高产量,不但增加养殖成本,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水体和底泥产生富营养化还会对养殖及外界环境 1

造成污染。究其原因,就是在传统模式运行方式下,养殖残饵、鱼的粪便及排泄

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水质恶化阻碍养殖量的进一步增加。将水产养殖,畜牧业,种植业相结合的立体循环模式

鱼一桑一鸡: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

桑树肥料,蚕蛹 及桑叶喂 鸡,蚕粪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

环。试验表明,每500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公斤,桑园内

养20只鸡,年产鸡粪1200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 8 公斤,磷肥17.5 公

斤。

鸡一猪一鱼: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

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公斤,猪粪喂鱼可增成鱼5O

公斤,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多获利1000多元。

牛一鱼: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氨化处理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

田肥料。2 头牛的粪可饲喂667平方米(1亩)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公斤。

牛—蘑菇一蚯蚓一鸡一猪一鱼利用野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

料,用蘑菇收后的下脚料培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养鱼,养鱼塘泥作肥料。

家畜一沼气一食用菌一蚯蚓一鸡一猪一鱼: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

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

鱼或作肥料。

家畜一蝇蛆一鸡一猪一牛一鱼:家畜的粪便喂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

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羊一猪一鱼:用草饲喂山羊,奶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料。每只奶山羊

每天可产奶1.5 公斤一2公斤,可作5—1O头猪的蛋白质饲料。问题

在将水产养殖与小生产者农作制度结合时,人们经常提出的主要问题有:

足以吸引农家

产品是否可以较低的成本销售,即使最穷的消费者也买得起,如产品留作自

家消费,它是否可取代农家需购买的某商品或物品?

充足的资源

农作制度是否可获得足够的资源(劳力,水源,土地,启动资金等),以从事

水产养殖?其可利用性是否随季节而变动?水产养殖是否可代替农作制度现有的部分,以相同或较少的机会成本即可获得更多的回报?

技术上是否胜任

农户现有的技术知识是否足以成功地经营水产养殖,或所传授的技术是否有保障?该项技术是否可传授给他们?

可靠的生产投入供给

是否可获得关键性的投入(如鱼种或亲鱼,饵料,肥料等?这些生产投入是否可以机会成本获得,使生产在经济上可望成功?

可靠的,有效的发展支持

农民是否可获得创新性水产养殖的技术支持?这一支持是否可靠和有效?比较发展而稳定的市场

对该产品是否有足够及稳定的需求?就间接和经营成本而言,价格结构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产品丰收后是否可卖出?

社会及文化的因素

从社会和文化角度而言,将水产养殖引入预定的农作制度是否会被接受?水产养殖是否与特定的价值以及行为模式发生冲突?它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与现存的资源系统发生冲突?它是否会改变现有的生产体系,如从以个体农业为基础的体系转为集体生产?或它是否会对现有以性别为主的劳动分工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增加妇女的负担?

在将水产养殖引入现有农作制度时,应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如评估的结果是积极的,则对合适 的水产养殖技术加以改进,会进而加强该制度的成效。

4措施

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水产、农业、畜牧相结合,解决上述问题,在过去20年中研究了一系列方法和工具:

4.1投资方式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由龙头企业投资进行企业化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能力。首先应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与农户关系密切的乡镇企业,要鼓励城市中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形成“重量级”的龙头企业,以发挥其资金雄厚,管理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其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并运用

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4.2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选择至关重要,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粮食和农业桔杆)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水肥资源供给和农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的客观基础。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要能调动各方面、各环节的积极性,要贯彻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要通过各个环节,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一体化,从长远看,龙头企业应该拿出部分利润,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返还给农户,增加农户的收入,这样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反之龙头企业以老大自居,以短期行为和不规范的趋利行为使农户蒙受损失,则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必要失败。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还需要加强价格指导,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

4.3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绿色环保型农业产业化体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工商、税务、财政、金融、农产品补帖、法律等政策,来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强对市场通讯、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可通过直接财政拨款、贴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4.4 快科技进步, 促进绿色环保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进步是绿色环保型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动力。要加强对农业科技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推动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对农村干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系统培训,使其达到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成为农村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参与农业科技研究开发。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种养大户、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合作,通过成果转让、购买专利、委托开发等形式,取得技术支持。进一步发展生产基地、科技队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牵头或参与组建新型弄技推广组织。

4.5 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促进环保型绿色农

业产业化体系的发展,龙头企业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要按照国际质量安全生产绿色食品的标准,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与国际农业质量安全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现用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促进出口和引导科研的作用,积极采纳世贸组织涉及农业领域的协定,制订农业标准、指南和建议,吸收出口农产品所在国的农业标准,作为制订当地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依据和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检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确保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畜牧技术推广课程 论文

高邑县生猪产业

集约与分散生态化循环经营模式的创建

摘要:鉴于产业化生猪养殖高污染造成的生猪扩容困难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组建“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生猪专业合作社,构建生猪产业集约经营与分散养殖深度分工协作、循环经营的生态化循环经营组织体系及模式,为从产业链全程解决生猪养殖带来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畜循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指明了方向。关键词:生猪产业;集约;分散;生态化;循环经营

1、背景介绍

高邑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太行山脉东麓,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高邑县粮食充裕为发展饲料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建有年产6万吨的大型饲料厂,生猪年存栏6万头。主要是农户散养、专业养猪户和规模化生猪生产经营形式。散养户多利用现有资源,依据个人喜好及场地条件建设猪舍,技术水平低、管理不科学,防疫不到位。集约化养殖在生猪疫病防制、饲养管理、养殖技术等方面比较严谨,生产效率高,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但集约化养殖使得猪粪尿也相对更加集中,于是畜禽粪便被随意堆放、丢弃,大量有机废水排放到附近水沟或田土中,在雨水冲淋下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渗入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质量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产业化生猪养殖的高污染,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养猪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高生猪生产及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为了提高生猪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生猪产业集约与分散生态化循环经营模式。

2、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2.1 制约生猪产业集约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集约化养殖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相对于分散型养殖户农畜结合模式来说,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所带来的用地、资金和生态环保需求,却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与障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巨大障碍。(1)有限的耕地资源难以承载大量集约化养猪场。(2)污染治理压力大难以实现生态化循环生产。2.2 制约生猪产业分散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散户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就近供应自身及周边种植户农业生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是也存在以下局限与障碍:(1)技术和管理水平差,经济效益低。(2)生产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差。(3)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

3、解决问题的思路

3.1 构建有利于实现集约与分散协同的“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

所谓“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就是将生猪养殖组织分为3个层级,分别是集团化专业育种场、集约化专业仔猪繁育场和分散的专业育肥户。集团化专业育种场主要从事专业繁殖种猪的集约化养殖,一般由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和设施的专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专门为集约化专业仔猪繁育场提供专业育种用种猪和二元母猪;集约化专业仔猪繁育场专业饲养二元母猪,专门为分散的专业育肥户繁育仔猪,提供三元杂交仔猪;分散的专业育肥户负责专业育肥,提供育肥商品猪。3个层级以生猪专业合作社作为协同纽带,起着连接专业育种场、集约化专业仔猪繁育场和分散的专业育肥户的作用,并通过服务和资本将三大层次协同整合在一起,使三者呈金字塔形态贯穿于生产各环节,通过各层次的分工协作,使各自优势更易于发挥,农畜结合更方便,进而完成生态循环生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级闭环养猪”组织要充分整合养猪资源,必须通过让三级组织中的各层级在生猪饲养各环节承担不同的角色,达到与其能力相适应,让龙头企业专注于一级种猪繁育,二级仔猪繁育场要在龙头企业控股或者合同养殖条件下,通过合作社与分散育肥户建立合作,合作社分散育肥户只做育肥,这样既解决了散养技术、管理问题,又降低了集约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畜有机结合,促进农畜协调发展,保证售后质量1。3.2 构建与“三级闭环养猪”相适应的集约与分散协同生态循环经营模式

为走出一条适合农区特点的易于总量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循环经济生猪养殖发展道路,应依据区域特点,跳出行政区划从更广阔的地域视野,通过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情况和具有不同内涵的分散养猪与集约化规模养殖协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2.1 以沼气为中心的庭院种养模式

对家庭庭院内或周边有一定面积的土地可以实现农畜结合循环生产的农户,可通过土地租赁方式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庭院已有建筑建立育肥猪养殖场和沼气池,将猪粪便污水、植物(菜、瓜、花、果)、沼气等因素按照其相互依存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种植业与养猪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体系。生猪粪便和作物秸秆作为沼气原料,制成的沼气向家庭和养殖场提供清洁能源,沼气池的沼液、沼渣成为有机肥料。从而形成了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应用为纽带,种、养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

3.2.2 以“自然养猪法”为中心的生态种养模式

“自然养猪法”是利用从土壤中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的活性微生物母种,按一定比例与锯木屑、稻壳、秸秆、米糠、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混合,在猪舍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后养猪。生猪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的同时,去除臭味。同时,粪便又给菌类提供营养,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和多糖纤维,猪部分采食这些菌丝,不但有助于消化,还能提高免疫力,从而实现生猪健康、快速生长。整个猪舍变成了一个小“生物圈”,猪舍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变成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2~3 年不需要对排泄物进行清理,从而达到零排放。对于存栏50头以下的散养育肥户而言,田间地头废弃的作物秸秆可满足猪舍垫料需要。每次肥猪出栏只需更换表层垫料,2~3年彻底更换的垫料成为宝贵的优质生物有机肥。另外,该法还具有节约水、电、人力和土地资源,缩短养殖周期、增强猪体抗病力、减少猪肉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等优点,是适应性更强的庭院散养模式。

3.2.3 大型养殖企业农畜结合循环经济模式

对于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场,宜采用农场与育肥场结合的大型农场养殖模式。利用高邑县具备发展生态化农场农畜结合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将当地大规模猪场进行生态化集约经营。农畜结合生态循环农场的猪舍粪便每天收集后堆放在干粪堆积棚内,发酵腐熟成黑色优质有机肥。养殖中的粪尿污水通过猪舍内收集槽,自动流入暂存池沉淀后,排入田间发酵池,经曝氧发酵具备植物营养价值后,作为液态肥料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循环农场可以直接解决规模种植与养殖分离,就地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3.3 创建与“三级闭环养猪”相适应的生猪专业合作社体系

要从龙头企业引进父母代母猪,将专业仔猪繁育场的商品仔猪分发到分散育肥户,实现养殖全程标准化,最后由龙头企业回收商品肥猪,合作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将“三级闭环养猪”体系产业链上众多的种猪养殖场、仔猪繁育场、分散育肥户及龙头企业所属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社会上的疫苗、兽药等各种资源,以及产业链的技术要素、生产要素、资金要素和市场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集约与分散分工协作的生态循环紧密合作体系。

4、成效、经验及得到的启示

河北德富生物牧业集团建立的10个紧密型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资金、设备、种猪、饲料、兽药、疫苗、精液、饲料、技术、培训、收购等在内的“六统一管理”,为实现万头生猪产业生态化循环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

统一供种,确保仔猪来源纯正、生产性能好、健康,为分散育肥户根除猪源混杂效益难以保证的后顾之忧。

统一供应饲料作为生猪专业合作社控制合同养殖户生猪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要保障措施,要通过建立散养户喂养档案,核算其饲料用量,对于在生猪价格低迷期或者“猪-沼-菜”、“猪-沼-果”家庭农场方式的生态饲料添加,要建立跟踪体系,确保饲料来源纯正。统一防疫,生猪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公司操作规范,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为散养户做好防疫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及时由专业合作社上报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派专家进行疫情诊断,出具有效防治方案,由合作社快速推广实施。

统一技术培训与指导,生猪专业合作社要充分依靠龙头企业组织散养户社员开展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自然养殖、农畜结合循环生产等方面的重点技术培训。龙头企业要依托合作社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讲座、驻场服务、专家热线、信息平台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疫病监测,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为散户社员免费提供药敏试验、水质监测、消毒剂的筛选、猪舍沉降菌检测、怀孕母猪B 超检查等专业服务,帮助制定免疫、保健、消毒、驱虫等程序,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统一养殖技术标准,为促进合作社散户社员的规范化养殖,龙头企业应为合作社散户开发指导性猪场管理软件,指导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并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合作社要针对散户的不同农畜结合生态循环类型,配合龙头企业开发适合庭院养殖的猪-沼-菜和自然养猪法生产系统;开发适合家庭农场农畜结合的猪-沼-果和猪-沼-粮生产系统,使各类生态循环养殖都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全面提升各类散养育肥户的农畜结合循环生产水平。

统一收购,生猪专业合作社散户社员的优质商品猪资源,通过合作社通过统一饲料、兽药、疫苗等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完善的饲养日志、用药记录又为龙头企业屠宰场形成绿色、稳定猪源提供了保障。为保证优质商品猪能回到龙头企业,对合作社社员的合格肥猪的收购价格要按照比非社员普通商品猪价格高的原则统一回收,保障社员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为散养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开展农畜结合生态循环创造条件。这样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生猪专业合作社强力连接的农畜结合循环体系。

以德富生物牧业集团为代表的资金实力雄厚的生猪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延伸增加附加值集聚了一定实力,具备了从饲料加工、种猪繁育、仔猪繁殖、肥猪育肥、生猪屠宰到猪制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整合与协同能力。为带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与分散化养殖体系的协同以及整个产业生态化循环生产,从源头解决生猪养殖带来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任相全“.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引领猪业产业化变革。

第四篇:水产养殖概论论文

水产养殖学,是指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发展潜力非常大。我国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因为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目前我国有71个水产品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水产市场,最大的淡水产品批发市场为武汉大东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日均成交40万公斤,日成交额200多万元,年成交额约75亿元。

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由过去的“菜篮子”逐步发展成集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了以黄渤海、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优势养殖区为主体的“两带一区”区域布局。以企业为龙头,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渔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世界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鱼问题,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强(约占35%左右);而且自2002年取代泰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国,继而又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贸易大国,为世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使世界渔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只注重捕捞转向既注重捕捞,更注重水产养殖业。

此外,实施了“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渔业国际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拓展我国渔业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自2002年开始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三大洋公海和32个国家的管辖水域,在境外建立了约130个基地(代表处)和合资企业,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我国先后与有关国家签署了13个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协定、6个部门间渔业合作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同时还参与了12个多边国际组织有关渔业的活动,在渔业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养殖模式

海水养殖

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常见养殖品种

工厂化养殖养殖成本高,适合养殖利润高、比较娇贵的品种,依靠投放全价饲料满足水产品营养需求鱼类

产量高、污染大、易爆发疾病

浮筏养殖高密度垂下养殖,由于离水面近且没有坝堰的保护,所以易受气候的影响鲍鱼、贝类产量高、污染大、易爆发疾病

围堰养殖养殖密度适中、成活率高,不易受风暴影响

产量适中、污染较大海参、鲍鱼、海蜇、虾

底播散养与野生环境较为接近,不需要投放藻类等饵料

产量低、养殖周期长、但品质最好贝类、海参、鲍鱼

淡水养殖

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常见养殖品种围栏、浮筏养殖养殖密度大,需配合全价饲料和药物的投

放,以保证育肥期的营养需求和成活率鱼类、虾、蟹、河蚌产量高、水体质量欠佳、易爆发疾病

池塘养殖养殖密度大,需配合全价饲料和药物的投

放,以保证育肥期的营养需求和成活率鱼类、虾、蟹、产量高、水体质量欠佳、易爆发疾病

湖泊和水库养殖以自然放养为主、无需投放诱饵

产量低、养殖周期长、但品质最好鱼类

未来发展趋势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2 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 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

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

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2 加大养殖品种优化

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

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 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

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第五篇: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期末论文要求.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论文题目: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未来发展新热点展望-副标题(自拟)

要求:

1500-2000字(A4纸1页,双面打印,宋体五号字加粗,2cm页边距,单倍行距)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2011年6月30日前由学委汇总后交任课教师(明A113)。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题目,刊物名称,年,期,页码。

可以引用网络资源,但一定要改写,而且注明引用网址,绝不可照搬原文,切记!

下载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业永——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