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3: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邓山

一、新课标解读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两百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同时能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

2.分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3.能从多个角度探究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全球变暖的成因以及危害,了解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所提供的相关图表、资料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正确撮、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发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归纳与正确表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运用地理和相关学科知识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与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深化对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理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全球意识”与加强国际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适应对策。

难点:不同惊讶气候变化的关系,CO2释放与吸收。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全球变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但课本由于课时所限,教学素材少,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我认为借助internet工

具,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应,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事半功倍。

四、材料准备

《学案》,给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使用。

五、教学方法

为学生建立“友好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自主与互动学习相结合。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请学生报告调查访问结果,使学生对近几十年气候变化有一个感性认识。(调动学生,控制时间)

“气候是大气长期的物理状况,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说气候就没有变化了。同学们的调查走访说明了气候是变化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现代气候是以往气候的延续,要了解气候的变化就必须了解气候变化的背景,也就是说过去的气候如何?”

(二)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播放课件,给出正确答案

1.气候变化表现为冷热、干湿状况的变化。2.气候变化的尺度可分为: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22亿年—1万年)

出现三次寒冷的大冰期,大部分时期为 温暖的大间冰期。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1万年)

处在亚冰期之后的亚间冰期,温暖期与 寒冷期交替。

现代气候变化(有气象记录以来宾

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3.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关系

(阅读P49课文和学案中的小资

料,完成学案中2、3、4的填空)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回答填空内容,注意学生对特点的概括是否准确到位(插图说明中“全球气温波动上升”,显然与事实不符,应向学生说明。)

先请学生谈理解,不足教师补充。

小尺度气候变化是大尺度气候变化的一部分,是在大尺度气候变化基础上的小幅波动,所以大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

大尺度气候变化由于年代久远同时受研究对象和技术手段限制,比较粗略;小尺度气候变化距现代时间较近,研究资料和技术手段更为丰富,所以研究更细微。因而能反映大尺度气候变化的细节。4.现代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

5.现代气候形成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后者在近50年 气候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使用大气温室气体大增,大气的 保温作用增强。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它所带来的影响有些已经产生,有些将要产生,不马上了解这些影响,就会在影响到来时束手无策、无以应对或为时已晚。”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影响——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2.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农作物产量低纬度产量减少;干旱加重,供水不足高纬度产量增加;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3.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短缺

洪涝、干旱灾害增加;蒸发量加大,改变降水分布

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径流量减少,供水不足 4.对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的预测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科学

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预测和理由,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阅读P51、52课文、案例和小资料,同桌合作,完成学案要求,并概括课文中列举的影响和原因。

学生阅读P50课文和阅读材料,概括回答。

学生读图2.27,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提示】学生注意两曲线的分离状况。

家、环保组织、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已经在大声疾呼,或采取措施应对,国家间的合作已展开,联合国已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刚刚结束的《气候大会》传来佳音,与会各国达成多项共识,连美国的态度也开始软化。我们该怎么做?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积极应对,迎接气候变化给全人类的挑战

展示课件,简单说明温室气体种类 CO2浓度的影响提出地质历史上CO2浓度的影响

提出地质历史上CO2浓度的变化,与现代进行对照。得出结论:

大气中的CO2浓度取决于CO2的吸收与释放。吸收<释放,CO2浓度减小; 吸收>释放,CO2浓度增大。

2.延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小结:本节课

1.了解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弄清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起作用,并主导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

3.列举了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和即将带来的影响。

4.对比分析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找到了控制和减少CO2的途径。

5.讨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有的态度,归纳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地理课关于这个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也远未结束。我们应继续密切关注和追踪这一问题。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小论文。要求:

提问:你所了解的温室气

体有哪些?最主要是什么?

阅读“活动”“背景材料”

分组讨论与CO2“控制减排”相关的议题,学案中的③④⑤⑥

视时间各组代表交流

读阅读材料,概括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题目自定,篇幅不限,图文并茂最好。

(2)不求全面,写自己关注、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即可。

(3)强调科学性,观点要鲜明,引用材料要真实,论据要充分,逻辑层次清晰,昼使用学科语言。

(4)一律使用A4大小的低,打印、手写不限。完成日期为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由课代表统一收取。

(5)成绩评定为等级分,作为模块一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按一定的权重参与学分授予的评定。

第二篇:地理课《人口》教学设计

题目

人口

学习新课标:

解析“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和计算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能力目标:解析“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和计算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认识我国人口国情与国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价值观。

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

人口增长过快、基数过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进度

1课时

自测题整合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望青年教师参考应用的时,对所提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书设计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东多西少

[引入]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我国的人口数量有多少?谁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点是数据掌握]

[板书]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教师指导读图[1.9 我国人口的增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由曲线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949—1982的33年中增长4.9亿,82—90的8年中增长1.3亿,最后三年就增长0.6亿。

(2)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达到12.95亿,占世界的1/5。

2、课堂活动--交流讨论: [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1.10 ]图,进一步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 举例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说明人口增长必须要与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 > [递进式研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 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数量大。那么人口的分布式不是均匀的?

[启发学生回答,递进式的交流补充,就能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有着深刻的影响]

[板书]

二、人口东多西少

1、课堂活动 [活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彻底完成,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根据图1.12,完成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人口密度的计算,并运用人口密度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例举我国人口稠密省区与人口稀疏省区。

2、读图[1.11 我国人口密度图]: [指导学生看图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1)牢记东、西部划分界线,比较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大小,学会运用数据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2)运用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大的原因?[参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小结] [本课内容较少、结构简单,可由学生自我总结一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反思] [学生掌握程度,活动交流中的突出表现及不足,巩固知识反馈,递进发展]

第三篇:《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随州市曾都一中

张 明

【教材分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本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所以教材简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3、培养资料分析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讨论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和对策。

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中的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2、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电影《后天》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可能性,从而让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过渡):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设想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所有人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几乎都会有相同的疑问:“未来地球的气候究竟会如何演化?如果全球变暖真的会导致这种情形出现,我们现在又能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找到答案。

【推进及课堂设计】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分析图2.28“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可以看出,地球上的冷暖和干湿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总结归纳)从地球诞生一直到现在,全球的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分析图表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860年开始,全球气温是波动上升的,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承转)这就是目前所有人都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呢?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地球现在正处于一个气温上升期。

②人为原因:

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入二氧化碳以及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承转)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气温的迅速升高,以及温室气体的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都已经是没有争论的事实。那么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判断:以下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影响的推测是否合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49页和导学案上的补充材料,分组讨论气候变化的影响,判断上述推测是否正确。

(归纳)虽然对于少数地区来说,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是有利的,但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不利的影响。

(承转)既然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同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那么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讨论)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不同的角色,分组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归纳总结)在气候变化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就能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承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地球村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播放学生自拍的短片)请同学们在短片里找出不低碳的做法。

五、总结

六、课外活动

为自己的家庭、学校拟定一份“低碳生活”准则。

【板书设计】

第四篇: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3、运用气候统计图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

导学、设问、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变”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天在变、地在变,沧海可以变桑田。山在变、水在变,全球气候也在变。今天我们来探讨——全球气候的变化。

2、提问:前边咱们讲过了气候的要素,谁来告诉大家?(如果回答不出来,进行启发——我们这里什么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寒冷指的是什么、多雨干燥指的是什么?)

3、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等。因此考察全球气候变化也从这几个这几个方面进行。

板书:气候变化水热风

4、专家对黄土高原土层的进行考察,黄土堆积有明显的分层,并且层次厚度不一,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风的强弱在不同时期不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下边书归正传。

5、同学们谁知道“豫”什么意思?哪个意思与地理有关?多媒体出示百度词条。(河南的简称)。

6、同学们看一下——一个人牵着一头象。大象生存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谁知道老挝的首都是哪?(万象)。这说明大象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当然南亚、非洲的森林里也有,大象应该是生存在热带环境中的动物。河南是湿热环境吗?这说明什么?

7、说明中原之地的河南在某一段时间是湿热的,那么是哪段时间呢?

8、出示课本97页气候统计图,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找一下中国哪些时候比较温暖呢?

9、秦汉之前除一小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这正是中国的夏商周造字时代啊,很多字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豫”字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候烙印。

10、公元500-1000年是不是也比较温暖啊。这又是哪一段历史啊?

11、唐宋时期,这是中国最繁盛的一段历史,尽管毛泽东看不起唐宗宋祖,但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为什么呢?(水热条件比较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是说,这一温暖期制造了一段辉煌历史。还记得杨贵妃吗?还记得霓裳舞吗?美女、纱裙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唐代,这肯定与当时的温暖期有一定关系。

12、挪威什么时候比较温暖,什么时候比较寒冷?

13、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比较温暖,十五世纪以来比较寒冷,这是两次大的波动。板书:历史两波

14、看95页阅读:用数轴表示气候变化史的三个阶段。

找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一万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猴子爱与不爱的分界点)之前为地质时期,到一二百年是历史时期,一二百年以来为近现代。

15、探究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图4-19,哪个时期最冷,哪些时候较温暖?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而其他时间相对温暖。我们把最冷的一段称为冰期,冰期之间较温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冰期、间冰期相互交替。

16、再看一下右侧的干湿状况有什么规律?也是相互交替。板书:震炭第四冰期中

冷暖干湿相交替

17、历史时期的时候变化,有两次大的波动,那么近现代呢?

18、再看一下图4-21,说明了什么?(近现代气温波动上升)

板书:历史两波近现升

19、图4-22说明了什么?(一百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降水增多,而北非、南美洲西部降水减少)20、图4-23说明了什么?(全球变暖,沿海低地被淹)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要掌握读气候统计图的方法。

五、作业:课下搜集资料,证明某一时期的气候特征。

六、板书设计:气候变化水热风,震炭第四冰期中,冷暖干湿相交替,历史两波近现升。

授课人

杨振锁

2011-12-24

第五篇:2.4 全球气候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 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 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 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 概念.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 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 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根据不同的时间尺 度,分为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2.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 影响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如下表所示: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下图所示: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安全教育

下载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地理课教学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三地理课教学,这学期以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1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1 转眼间开学已经半个多学期了。在这半个多学期中,我接触了新教材、新学生。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面对新......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课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精......

    地理课改教学小结

    地理课改教学小结(精选多篇)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

    地理课教学反思(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的最后一节,前面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个区域学习的基本方法。但......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