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简要大纲
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简要大纲
一、工作目的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查和估算区域水资源数量,评价区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水资源利用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工作内容
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一)水资源数量评价
1.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用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描述。
2.降水
采用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降水量评价。降水分析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计算各分区及全评价区同步期的年降水量系列、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
(2)以同步期均值和Cv点据为主,不足时辅之以较短系列的均值和Cv点据,绘制同步期平均年降水量和Cv等值线图,分析降水的地区分布特征。
(3)选取各分区月、年资料齐全且系列较长的代表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及其发生月份,并统计不同频率典型年的降水月分配。
(4)选择长系列测站,分析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包括丰枯周期、连枯连丰、变差系数、极值比等。
(5)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测站的同步资料,分析各流域或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丰枯遭遇情况,并可用少数长系列测站资料进行补充分析。
3.蒸发
蒸发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水文要素,评价内容应包括水面蒸发、陆面蒸 1
发和干旱指数。
4.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①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
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
③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算。
④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⑤人海、出境、入境水量计算。
⑥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⑦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选择河流出口控制站的长系列径流量资料,分别计算长系列和同步系列的平均值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3)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算:
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分区年径流量系列;当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时,根据控制站天然年径流量系列,按面积比修正为该地区年径流系列;在没有测站控制的地区,可利用水文模型或自然地理特征相似地区的降雨径流关系,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列。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①查清水文站以上控制区内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作物耕作方式等各项人类活动状况。
②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当地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的影响程度,对当地实测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作出修正。
5.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应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2)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获取评价区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①地形地貌、地域地质、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
③灌溉引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开采井数、单井出水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
④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岸溶地下水分布区还应有岩溶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程度。
6.总水资源
(1)总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分析、总水资源数量计算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
(2)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利用过程中的水量转化关系,用扣除地下可开采量本身的重复利用量以及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之间的重复利用量的办法,估算水资源利用总量。
(二)水资源质量评价
1.河流泥沙
河流泥沙分析计算内容包括河流输沙量、含沙量及其时程分配和地区分布。
2.天然水化学特征
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包括天然水化学类型及地区分布,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年内、年际变化,河流离子径流量(包括入海、出境、入境离子径流量),河流离子径流模数及地区分布。
3.水资源污染状况
(1)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内容包括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分析,不同质量的可供水量估算及适用性分析。
(2)污染源调查和评价主要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数量、排放地点、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置情况,污水库及污水灌溉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排放量及对水体污
染的影响程度,评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水资源质量的评价: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水质标准进行评价。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1.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2.供用水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3.现状供用水效率分析
4.现状供用水存在问题分析
5.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
(四)水资源综合评价
水资源综合评价是在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良性循环、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状况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
水资源综合评价内容应包括:
(1)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
(2)评价区水资源条件综合分析。
(3)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分析。
三、主要工作方法
(一)总的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现场观测(针对个别项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撰写评价报告。
(二)区域内有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时:利用水文统计方法对本区观测资料开展分析评价。
(三)区域内无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时:根据临近区域观测资料,利用水文拟方法结合水文统计方法开展分析评价。
第二篇: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目前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36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包头、长春、郑州、鞍山、太原、沈阳、哈尔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上海、无锡、常州、杭州、合肥、武汉等城市。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染,局部农业区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目前有污水灌溉农田2000多万亩,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二、城市开发利用分布特征
1、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及人均占有量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南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仅占到29%,尤其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却分别为2600′108m3/a和800′108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的30%。
此外,受各地人口、耕地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不一,各地的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华北片、东北片占有量最小,人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占有量分别为351 m3和545 m3,亩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28 m3和219 m3。东南和中南片地下水占有量仅高于华北、东北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最高的是西南和西北片,西南片的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亩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平均占有量的差异对各地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
2、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首先,地下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80-90%,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左右,其中河北省占75%,山西和河南省都在50%以上。
其次,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如山东省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高达95%,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有14个城市地下水的供水比例超过50%。在北方17省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是城市的唯一供水水源,而铁岭、锦州等城市的地下水的供水比例也超过80%。
此外,北方地区的城市地下水开采强度也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最高,河北省高达126%,北京109.38%,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据统计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大于1的城市已超过百余个,如山东省的淄博、烟台、潍坊等城市其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均已大于
1),其中,呼和浩特是以地下水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城市,该市开采总量为18351万方/年,而该地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9478万方/年,开采量占可采量的193.6%,区内已严重超采。
3、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的大中城市多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或以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除个别城市外,地下水供水比重较低,如长沙、岳阳、昆明、南宁等其地下水供水比例均在20%以下。同时,目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较低,地下水资源可采余量较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广西的南宁、玉林等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其可采量的15%左右。
4、因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引起局部超采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许多地区和城市,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开采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导致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区及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开采强度过大,导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例如,在北方地区虽然有37个地市处于严重超采,但仍有1027.16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尚有较大潜力可挖。而在城市中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如济宁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充沛,但在建城区水源地由于日开采34.5万方/天,超过允许开采量22万/天,从而造成局部地区严重超采,产生地面沉降及水质污染问题。
5、地下水使用中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三个方面。以往工农业用水往往占据主要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地表水饮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居民对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使得城镇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趋势。如福建省福州市及浙江省的部分城市等都出现类似现象。
三、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将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大中城市本已十分严峻的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如甘肃省天水市目前地下水可采量仅为
8957′104m3/a,而其城市发展规划预测城市总需水量达33154′104m3/a,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部分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开采布局和调蓄,各地区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有些地区严重超采,而有些地区则尚未合理开发。
3、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
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89年为36.06m,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西峰市的十里湾水源地超采极为严重,其允许开采量为24.7′104m3/a,而实际开采量达到206′104m3/a,是可采资源量的7倍,其开采是不断清耗静储量的疏干式开采,如不控制,含水层面临疏干的危险。
4、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远近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最为突出,北方地区每年灌溉用水约14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多数地区保持传统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居高不下,华北还有许多地区毛灌溉定额维持在400—600立方米/亩.年,西北内陆盆地有的高达700—1000立方米/亩.年,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我国工业用水量的浪费也很大,大部分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在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
5、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而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客观上为废污水的加速入渗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水质污染的地区及城市已有136座,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包头、沈阳、兰州、西安等城市。
四、过量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
(3)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
王 露
2012年7月2日
第三篇: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0~(出)入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出(入)区域的河川径流量
11~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12~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可利用的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可利用阈值,进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可以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决策条件,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扣损法:以流域总的地表水资源量为基础,扣除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生产需水量、跨流域调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的洪水量,得到整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4~地下水资源常见的分类方法:以水均衡(水量守恒原理)为基础的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三类;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的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H.A.普洛特尼可夫分类法,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等四种。
15~地下水资源评价:就是要求摸清在当地(或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开采和补给条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变化情况,从而据之以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划。允许开采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1)水均衡法,从理论上讲,只要均衡要素可以求得,可用于任何地区,但实际上经常用于范围较大的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明确,易于理解,但要正确列出均衡方程式并把各个均衡要素准确测出却并非易事;(2)可开采系数法,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并有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实际开发量等长系列资料地区;可开采系数具有其不确定性;(3)相关分析法,对已开采的潜水和承压水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评价;边界条件和开采条件变化不大时,用该法进行水位或开采量预报的结果较为可靠;(4)开采试验法,对潜水或承压水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适用,但主要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性不均一的中小型水源地;应用范围广,结果偏于保守;(5)开采强度法,不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含水层分布广、距补给区较远的平原区或大型自流盆地的中部井数很多、井位分散的情况;只能确定缺少的水量,在年内是否完成回灌无法给予定论;(6)数值法,含水层是非均质、变厚度,隔水底板起伏不平,边界条件和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系统较为复杂,解析法求解很困难,甚至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及要求较高、条件复杂的大中型水源地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和指导合理开发利用等;可以处理复杂的条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比简化条件下的解析解更精确,要求有较多的资料。
16~水量平衡分析的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的对比关系,利用水文、气象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地带性规律,检查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17~水资源质量(水质):指天然水及其特定水体中的物质成分、生物特征、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以及对于所有可能的用水目的和水体功能,其质量的适应性和重要性的综合特征。
18~水资源质量评价的分类:(1)按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水资源利用的水质评价和水环境保护的水质评价;(2)按水源水体类型:地表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和降水水质评价;(3)按水资源管理目标不同:供用水水质评价、水体污染控制水质评价、水资源工程运行管理水质评价、水生态系统及水体环境质量监测水质评价等
19~地表水水质评价:主要是对各类资源水体和环境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以确定天然水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资源适用性、水体水质受人类活动污染的程度以及保证废水排放环境水质目标的实现。
20~地下水水质评价:(1)评价因子的选择:根据区内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选择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超标率或检出率又高的项目,大体可分为理化指标、金属、非金属、有机毒物和生物污染物
(2)评价标准的确定:选用污染起始值的缘由,因为地下水已受到普遍且严重的污染威胁,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不允许地下水遭受污染,水污染起始值,也称为水污染对照值、水质量背景值,是某一地区或区域在不受人为影响或很少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天然水质,是天然或近天然状态的水质参数,也作为污染评价的水质依据。
21~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内容:除水以外的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供水基础设施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状调查,收集统计与用水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指标,是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和预测未来需水的基础;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包括调查统计现状年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工程的数量及其供水能力,分类分析它们的现状情况、主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河道内用水:指为维护生态环境和水力发电、航运等生产活动,要求河流、水库、湖泊保持一定的流量和水位所需的水量;河道外用水:指采用取水、输水工程措施,从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层将水引至用水地区,满足城乡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量。
23~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散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4~需水预测: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与净需水量的预测
25~供水预测:指不同规划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后(包括原有工程)达到的供水能力可提供的供水量,其中新增水源工程包括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新建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微咸水处理、海水利用以及雨水利用工程
2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各种规划方案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27~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搞好节水管理年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采取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
28~水资源配置: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29~水功能区划:目的:解决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不协调,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意义:使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了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预先协调,极大的避免水资源先使用后治理的问题。
30~水资源管理: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31~水价制定目的: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合理生态系统、美学、景观娱乐等社会效益用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供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间接经济、社会效益。
32~水价:水资源使用者为获得水资源使用权和可用性需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一定货币额。
33~水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供水单位为用户提供一定量的水而收取的一种用于补偿所投入劳动的事业性费用。
34~水资源费: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直接取用地下水、江河、湖泊等地表水的单位和个人,向水资源主管部门缴纳的费用。
35~“三元”水价内容:资源水价:水资源资产归国家所有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国家作为水资源资产的拥有者,让个人或企业使用水资源所获得的报酬。工程水价:通过具体的或抽象的物化劳动把水资源变成产品水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水所花费的代价,它体现了从水资源的取用开始到形成水利工程供水这一商品的全部劳动价值量。环境水价:经过使用的水排出用户范围后,污染了他人或公共的水环境,而为治理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36~水权:是水资源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总称,也可称水资源产权。
37~水市场:水资源及与水相关商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场所,以及由此行程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
38~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适用范围: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井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主要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开发影响补偿方案论证。
计算题:1~单累计曲线法(降水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绘制时段逐年累计降水量(逐年累计模比系数)Xi(Ki)的过程线;2~差积曲线法(降水资料的代表性分析的周期分析):绘制Ki-1的逐年累加值差积曲线(逆时序);3~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同上):m年为滑动计算时段,计算均值,向后滑动一年,计算新的均值,直到算完(逆时序);4~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降水系列的累计平均值Xiˉ过程线法(逆时序);5~地表水资源的还原计算:分项调查还原法,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实测径流量+农业灌溉净耗水量(W农=(1-β1)*W引,W农业=净灌-田回+渠灌(南方:MA(1-β2)*10北方:MA*10))+工业净耗水量(引用水量-排水量)+生活净耗水量(W生活=W0(1-Ф))+蓄水工程的蓄水变量(实测资料、经调查)+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水量+水面蒸发增损量(=(E水-E陆)*(F水-f)(简化:f可省略))+跨流域引水量+河道分洪水量(实测资料、经调查)+水库渗漏水量(经验法,与水文地质条件、坝身结构、闸门止水、水轮机漏水)+其他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水量;降水径流模型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啊:R=a0+a1P+a2P上+a3T;产流模型法;流域蒸发差值法,ΔR=ΔE=(P后-P前)-E前(E=ΔEifi/Δfi);6~区域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代表站法7~出境和入境水量计算:代表站法和水量平衡法8~地下水资源评价:水均衡法9~地表水资源质量及环境水质的评价方法:水质模糊评价
-4,-4
第四篇:水资源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一地区逐年可以恢复和(A)的淡水资源。
A.更新B.开采C.储存D.消耗
2.陆地上普遍存在的淡水水体分别是地表水、地下水、()。
A.降水B.海水C.土壤水D.矿泉水
3.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B)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量为223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
A.3.2B.2.81C.1.7D.3.5
4.我国水资源分配极不均匀,全国水资源的(A)%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淮河以北地区仅占全国的%。
A.81,19B.51,49C.91,9D.70,30
5.表征天然水物理性质的指标主要有温度、嗅与味、色度、浊度、悬浮物质、电导率、()。
A.细菌B.CODC.BODD.溶解气体
6.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定为世界水日。我国将每年的()定为中国水周。
A.3月22日,3月22~28日B.4月22日,4月22~28日C.5月22日,5月22~28日D.7月22日,7月22~28日
7.水体由水、水生生物、()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悬浮物B.溶解氧C.漂浮物D.底质
8.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
A.灌溉用水B.生态环境用水C.采矿用水D.航运用水
9.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三类,国家、两级。
A.水环境质量标准,地方B.管理标准,地方C.水环境质量标准,国际D.管理标准,国际
10.绿色技术分为末端治理技术、清洁工艺、()三个层次。
A.植被恢复B.水土保持C.绿色产品D.环境管理
11.根据建站的目的和所要完成的任务,水质监测站分为基本站、辅助站、()。
A.重点站B.背景站C.省界站D.控制站
12.《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
A.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B.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C.国际管理与国内管理相结合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13.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造成破坏。
A.生态环境B.交通C.通信设施D.农田
14.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A.航运B.生态环境C.耕地D.河道
15.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A.环境保护部门B.城市建设管理部门C.水行政主管部门D.地方政府
16.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
A.饮用水质量B.居住环境C.社会福利D.健康状况
17.“一桶洗”洗衣机采用全封闭保水内桶,节水达到40%以上。它是由()洗衣机公司生产的。
A.小天鹅B.三洋C.荣事达D.海尔
18.化学需氧量(COD)的数量反映水体中()的含量。
A.有机污染物B.无机污染物C.氧D.大肠菌群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
19.水体自净机制包括()。
A.物理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化学作用D.生物作用E.生物化学作用
20.水污染会导致()。
A.资源型缺水B.工程型缺水C.水质型缺水
21.我们俗称的“翻塘”现象,其导致池塘死鱼的原因是()。
A.水质被重金属污染B.鱼得了急性病C.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过高D.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太低
22.节约用水主要包括()。
A.工业节水B.农业节水C.生活节水
23.一级污水处理一般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的()。
A.30%B.50%C.60%D.70%
24.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河段,一般设置哪些监测断面?()。
A.对照断面B.背景断面C.控制断面D.消减断面
25.我国目前试行的水功能区划有。
A.7类B.两类C.11类D.4类
26.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经哪个部门同意?()。
A.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C.水利工程管理单位D.流域管理机构
27.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A.应当依法禁止B.对不造成污染的可以设置C.较小的可以设置D.工业污水排放口可以设置
28.哪个部门应当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进行监测?()。
A.环境保护部门B.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C.流域管理机构D.环境监测站
29.省界水体水质应主要由哪个单位负责监测?()。
A.各省环境保护部门B.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C.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机构D.各省环境监测站
30.到2005年,国家要求省会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
A.45%B.50%C.60%D.70%
31.我国目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为()。
A.40%B.50%C.55%D.70%32.“骨痛病”是由哪种重金属污染造成的?。
A.汞B.镉C.铬D.铅
33.下列哪些属于水质监测成果?()。
A.水质监测年鉴C.水质标准B.水质监测数据库D.以上都不是
34.水质预测一般包括()。
A.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B.社会经济的预测C.人口预测D.区域水环境质量的预测
35.在宽浅河流上,一般采用哪种水质数学模型预测水质?()。
A.零维模型B.一维模型C.二维模型D.三维模型
36.组织水功能区划是哪个部门的职责?()。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水行政主管部门C.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计划行政主管部门
37.进行水功能区划遵循的主要的原则是()。
A.可持续发展原则B.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C.前瞻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E.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
38.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A.防洪B.发电C.水库水质D.文物
3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A.调出区B.受水区C.总干渠沿线D.长江干流
40.下列哪种因子不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
A.水温B.流量C.溶解气体D.陆生动物
41.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必须首先控制的是()。
A.水污染B.生态环境破坏C.尽量少建造大坝D.保护水生生物
42.西部地区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地下水超采D.大量进行城市建设
43.《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实施于()。
A.1976年1月1日B.1986年1月1日C.1996年1月1日D.2002年1月1日
44.建设单位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时应提交()。
A.预申请的水质审查意见B.取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D.排污口设置申报表
45.我国迄今为止进行了多少次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A.1次B.2次C.3次D.4次
46.我国《水法》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可以处罚款的限额是()。
A.1万元B.3万元C.5万~10万元D.10万~20万元
47.《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规定,取水许可水质管理机关可以()。
A.对取水户进行现场检查B.可以责令违法取水户限期改正C.可以对违法取水户进行警告D.可以对违法取水户进行罚款
48.《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规定,在河道内进行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说明建设项目对哪些方面存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A.河势变化B.堤防安全C.河道行洪D.河水水质
49.国务院要求,多少人口以上的城市应逐步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旬报?()。
A.10万B.20万C.30万D.50万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并施行于()。
A.1958年B.1978年C.1988年D.1998
51.通常在水质分析中生化需氧量(BOD)是指20℃下培养几天生物需要的氧量?()。
A.1天B.2天C.5天D.15天
52.一个工厂用管道将工业废水排到水体,对水体来说,工厂是哪种污染源?()。
A.面源B.点源C.流动源
三、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53.水体富营养化后一定会发生“水华”。
54.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是氮。
55.现阶段,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有机污染。
56.清洁生产是一种从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的生产理念。
57.只要是污水就不能灌溉农田。
58.一瓶水很清澈,表明水质很好。
59.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一定要有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60.大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成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终审就行了。
61.可持续发展就是可持续经济。
62.水体的自净机制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大类。
63.化学需氧量(COD)是表征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单一指标。
64.挥发酚是无机污染物。
65.城市污水入河排放口属于非点污染源。
66.防治水土流失是解决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67.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途径。
68.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69.进行水质预测的方法主要取决于预测的目的和所能得到的数据资料。
70.水质数学模型按确定性分,可以分为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71.水环境容量就是一定条件下的水体纳污总量。
72.水环境容量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主要依据。
73.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最佳的统筹兼顾方案的过程。
74.要保护好地下水一定要了解水文地质特征。
75.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不如地表水。
76.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存在着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下称为包气带。
77.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
78.一个流域内地下水都是相通的,不存在地下水系统。
79.一定数量的补给资源是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80.在一个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转化。
81.海水入侵在我国滨海地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82.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进行。
83.我国在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84.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85.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以破坏生态平衡。
86.只有重金属污染物才容易在食物链中放大。
87.信息传递不是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88.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89.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首次出现断流是在1976年。
90.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91.加强植被建设是涵养水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92.洪水频率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93.“资源水利”的特点就是不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9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的特点是以《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保证流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
95.《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规定,未按批准要求退水的可以处以罚款。
96.河道主管机关对河道内建设项目有关文件进行审批时只需对工程进行审批,而不需要对水质影响和拟采取的措施进行审批。
97.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专项规划。
98.水资源保护规划就是水污染防治规划。
99.污水深度处理主要是为了回用。
100.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不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综合回答
101、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02、写出5个与水资源有关的法规法律。说明其实行的时间,选择其中一个简单说明其包括的内容。
103、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有哪些
104、生活饮用水2001规范与G135749-85饮用水国标相比有哪些变化?
105、水资源管理内容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五篇:水资源调查
中国水资源基本情况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水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个水资源极度贫乏国;居世界第4,人均却是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本文就简要的从我国水资源分布组成,当前水资源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与防治、入笔,进行扼要的分析。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当然,这既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在宣告我们的失败——在水资源上一无是处;这只是一种警醒,唤起人们的意识。关键词:水资源;水的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事件
一.中国水资源分布
1.1 水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丰富。受地势影响,中国大多数河流都直接或间接向东、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外流区域,其中多数属太平洋流域,少数属印度洋流域,只有位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向西流出国境,属北冰洋流域。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河流平均年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前五位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大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珠江、淮河等。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长2100多公里,由于它流过干旱的沙漠,亦被称为“生命之河”。
1.2 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储量丰富。但是也具备一些缺陷:
第一,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第二,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
第三,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第四,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
东南多西北少 水资源分配不均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简单说,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1.3 严重缺水的现状与严峻的污染形势
严峻的现状:尽管我国水量充足,但是我国水资源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母亲河黄河1972年第一次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海河300条支流,无河不干,无河不臭。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00多个严重缺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更可怕的是,中国水资源总量还在下降。1997年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而2004年就降到24130亿立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20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世界自然基金会3月19日发表报告,将长度与水量均为世界第三的长江列入世界面临干涸的10条大河之一。
二:水污染分类与重大事件
2.1水污染分类
定义: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废水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据不同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据污染物的化学类别又可分无机废水与有机废水;也有按工业部门或产生废水的生产工艺分类的,如焦化废水、冶金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废水等。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2.2 我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1.1994年7月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2.2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3.2005年北江镉污染事故;
4.2005年重庆綦河水污染事故;
5.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6.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7.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8.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9.2011年6月新安苯酚致水污染事件;
10.2011年8月南京江宁百家湖大面积污染事件;
三:水污染防治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
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对于污水的处理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像生物修复的方式。
因为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上面是关于对污水的处理方式,当然只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方式,不过也有国内目前新进的处理方式。随着世界各国人们对水资源的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保护水的观念会增强,对污水的处理方式也会更加先进。下面在介绍政府方面在水资源保护上的立法以及各界人士对水污染防治的建议与意见。
首先,改革国家对地方的考核机制。对地方主要以经济增长指标为考核依据的模式转化为将环境污染管理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借鉴“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借鉴像莱茵河的经验,要求相关区域签订合作公约,奠定共同治理的合作基础;国家对合作公约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定。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市场推进、注重协调”的原则:二是借鉴韩国汉江和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法律,要在现有的24种水资源保护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河川法》、《水质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和条例。充分考虑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三者的历史依存关系,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管理监督职能应完全分开的原则。
最后,开辟水污染治理的多种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增加政府环境保护投入,必要的时候,借鉴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由政府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学习南京秦淮河的经验,运用项目法人制,或者借鉴BOT模式,让相关公司运用项目融资;逐步推行全成本水价政策面;加快征收城镇污水处理费为鼓励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
国家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与防治
1、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四:中国水资源前景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的水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水资源极度贫乏国。人口量大,水资源分布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水之源正确与规范管理的缺失,立法的不足以及执法的不公正严格,这都是我国水资源未来的潜在威胁。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与提高,中国水资源的优势必将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造福的不只是当下,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何况这也是当前所必需的,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已经给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目前时不时发生的污染事件已经是在提醒我们了。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去改善我们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使自己脱离困境。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五.参考文献
[1董哲仁 刘蒨 曾向辉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水利水电技术》 第33卷 2002年第2期
[2].王春华《国内外治理水污染先进经验谈》《防灾博览》2011年5月
[3].王金南 王东 李云生 王晨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水利水电技术》 2008年1期
[4].张远 张明 王西琴 《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