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交巡警工作模式考察报告
重庆市交巡警工作模式考察报告
2012年4月5日至9日,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蒋XX同志和纪检书记寸XX同志的率领下,XX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谢XX大队长、110巡逻警察大队马XX大队长以及交警大队民警李XX一行5人对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工作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考察,其中主要着重考察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岸区两个区的交巡警平台工作模式。重庆市交巡警平台2010年2月7日主城区150个平台正式启动,2010年5月1日远郊区县150个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全市交巡警平台的数量已达到500个,其中400个固定平台,100个移动平台。目前全市三分之一的民警都在交巡警平台工作。交巡警是集刑侦、治安、交通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警种,对刑事、治安、交通案件都能办理,基本做到一警多能。
一、基本工作模式
(一)工作机制。重庆交巡警的主要职能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管理交通、服务群众四项职能。具有1.具有四项职能的复合型警种,交巡民警一警多能;2.二十四小时屯警街面,提高见警率;3.快速反应,机动灵活;4.开敞式办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5.雷锋式警队,形象良好。的特点。平台有四种接处警方式:(1)上级通过对讲机直接指令;(2)通过内网电脑发布警令;(3)电话报警;(4)老百姓直接来平台报警。变过去多级转警的传统模式为交巡警一级处警模式,实现了快速反应,处警时间由原来的5到8分钟缩短为
现在的1到3分钟。
(二)人员编制。主城区每个平台民警25人以上,多的可以达到33人,每班不少于4名民警;远郊区县每个平台民警20人以上,每班不少于3名民警。平台民警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最高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他们也参与平台各项勤务。城区移动平台隶属各分局交巡警支队,组织架构和级别与固定平台相同,为正科级机构,配备不少于25名民警,领导职数10名,其中:大队主要领导2名,副大队长3名,中队长5名。
(三)经费保障。平台开敞式的工作环境,使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服务更直接。市局为平台统一配发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生活设施及具有打印、复印、扫描的多功能一体机。冬天为平台配发高科技红外线取暖器,夏天配有大功率的冷风机,平台设计有16个冷暖空调的出风口。冬天民警配有俄罗斯远东部队的高寒战靴,里面加装了锂电池,经过充电以后可以保持39摄氏度的温度自动发热8个小时以上。另外市局每天为民警配送4餐,每人每天的餐标不低于35元,而且是定人、定时、定车、定菜谱,完全能够保证民警的营养。
市局对交巡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都予以倾斜,评优评先、晋职晋级都优先考虑,还有超时补贴和高温补贴。
(四)装备保障。每个平台都有8个监控摄像头,其中平台中部有4个,伞的上面有4个。这8个摄像头可以对平台周围做到360度全方位的监控。致胜巡逻警车的顶部也有
4个监控摄像头,可以对警车周围做到360度全方位的覆盖。
单警装备依次为伸缩警棍、强光手电、对讲机、手铐、法律文书包、发光指挥棒、催泪喷射器,一个班组配有一支9毫米转轮手枪,有6发实弹。
平台一共配备了3台笔记本电脑,其中平台2台,致胜巡逻警车上1台。警车上笔记本电脑配备有3G无线上网笔功能,民警在外巡逻时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数据,这就既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又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
致胜巡逻警车后备箱里随车配备有警用装备和急救设备。有防弹衣、防刺服、防弹头盔、防割手套、喊话器、强光搜索灯、军用折叠担架、氧气瓶、抓捕枪、酒精测试仪等,这些为民警巡逻处警、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考察看法
通过对重庆市交巡警的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从交巡警的管理机制、工作模式等方面来看,确实体现了警力整合的优势,经费集中使用的好处,在维护社会治安综合秩序上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有点,同时在经费使用上也是其他省市和警种无法可比的,有几个特点:一是党委政府重视,二是组织保障有力,三是工作成效显著,四是人民群众欢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结合瑞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和应用,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符合本地的实际需要,既要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又要避免增加群众负担。
三、想法
作为瑞丽来说,要向重庆市交巡警学习的话,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要在具有决策权限的领导层面上解决认识问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交巡警不仅仅是整合警种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要从解决社会治安综合秩序、整合资源利用上来考虑,在整合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充分考虑各种有利于工作、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在整合警力资源的过程中要相对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整合资源和提高待遇同步进行,避免形式上的整合,流于形式,浪费资源,(二)机制问题。目前我市交警、巡警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巡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没有一支正式的队伍,因而在我市可以说交巡警的成立既是一个资源整合、也是一个新警种的成立,党委政府领导在成立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交巡警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复杂局面,在队伍机构建设上预设好编制,确保交巡警成立后能够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三)保障问题。从重庆市目前的交巡警工作模式来看,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工作难度、强度也很大,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常年循环上岗执勤,民警身心疲惫,因此在时间上不能保障休息的情况下,应当从物质上考虑给予补偿,在经费使用上给予倾斜,人员保障、车辆配备、工作设施等要充分给予保障。
二0一二年四月
第二篇: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报告
保障性住房工作交流考察报告
为解决制约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模式,促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快速开展。4月7日—4月10日,我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保障性住房工作交流团对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学习活动由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以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情况为重点考察内容,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副厅长王国清带队,省厅住房保障处、郑州市、南阳市、许昌市、新乡市、漯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济源市等地市建设系统相关人员随团学习考察。考察交流团深入重庆市“民心佳园”、“康庄美地”、“民安华福”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公租房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重庆市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交流了经验,探讨了我省住房保障发展思路和方法措施。通过考察交流学习,与重庆市建设系统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学到了先进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强化了立足地方优势,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识,增强了迎头赶上,加快推动我市公共租赁房工作开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基本情况及先进做法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我充分感受到重庆市的住房保障工作,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重庆市从2009年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
遏制”住房调控思路。从2009年10月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截止2010年底,重庆市已建设公共租赁房1150万平方米。我们考察的鸳鸯“民心佳园”、大竹林“康庄美地”、华岩“民安华福”三项大型公共租赁住房小区,总建筑面积达359万平方米,可解决5.79万户、14.2万人居住困难。且小区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户型科学,配套完备,绿地率均达35%以上,堪称宜人之居典范。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在保障、建设、布局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障方式新。突破了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过窄、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范围受限等问题,解决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的住房保障新体制。二是保障范围广。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未实行实物配租和领取租金补贴的;在重庆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等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等均可申请。三是无户籍限制。打破了传统住房保障户籍限制界限,只要来渝置业、兴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四是投资建设主体明确。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投资和提供政策支持,国有非赢利机构建设,产权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拥有。重庆于2003年在原有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地产集团”,由政府注资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且免征相关税费。土地成本作为国有资产注入,将每年土地出让收益的5%用于公租房建设,大量节约了建设资金。五是配套齐全。房间的厨房、厕所齐全,进行了简单装修,自购家具、电器后可直接入住。周边有完善的教育、商
业、体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六是出行便捷。公共租赁住房布局有轨道交通支撑,有快速普通公交线路通过,出行十分便捷。
(二)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先进做法
1、能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制度体系
重庆市在大量调研,充分掌握市情的基础上,规定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2、能发挥政府主导,建立市场+保障“双轨制”模式
市场机制即: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主导,一方面,不再单独新建廉租房,而是包含在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中。廉租房居民与公租房居民住同一小区、同一品质的房屋,只是租金有所区别。廉租房租金一般只是公租房租金的10%左右。另一方面,公租房租满5年之后,可通过成本价购买,转换成有限产权的经济适用房。业主如果转让,只能以购房价加利息升值由政府公租房管理机构回购,再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流转使用。
保障机制即: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坚持做到公共租赁住房始终姓“公”。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产权由国有的重庆地产集团或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持有,建设在财政性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国有集团等操作主体以国有资本进行托盘,确保了公租房的公共保障属性。另一方面就是最大限度降低租金。划拨供地、国企承建,无土地出让金、无城市建设配套费、无相关税费、无
开发商利润,租金只考虑了成本中的贷款利息、房屋维修管理费用等因素,因此租金将不超过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市场价格的60%。
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市场+保障”双轨制的关键环节,涵盖了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延伸到既不能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又买不起商品住房的“夹心层”群体,有效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一体化。
3、能科学规划,高标准、高品质建设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商品房、公租房无差别的“混建”模式,高标准、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是定位合理,设施完备。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多数在轻轨沿线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容积率均在3.8左右,完全参照商业楼盘的标准,配套学校、医院、商店、银行以及健身、图书馆等设施和场地。二是人性规划,符合民生。主城区公租房均布局在内外环线之间的21个人口聚居区中,公租房住户完全与商品房住户有机融合在一起,共享小区环境和专业物业公司的管理与服务,避免社会阶层隔离和形成“贫民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设计合理,标准较高。公租房户型面积为35-80平方米,60平方米以下的占85%以上,按建筑面积的10%进行公建配置,并含有400元/平方米的简约装修。系统化的考虑,使入住公租房的中低收入阶层享受到中档商品房的居住标准。
4、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机构,并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管理机构。能够各部门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监督管理中的责任,并成立了市住房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相继下发了《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从申
请方式、条件、要求、材料以及审核配租、租赁管理、管理模式、退出管理、出售管理等7大方面详细规定了公共租赁住房各环节操作流程。三是完善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基本完整的公共租赁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房屋权籍、民政、社保、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提高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四是优化管理模式。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实行“管人管房结合”的社区化管理,即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对人的管理,房管机构对房的使用进行管理,并成立由社区居委会、房管机构、派出所、住户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展小区的社会工作,并指导选聘的物业服务公司做好物业服务。
三、考察学习的几点启示
通过学习交流,我感觉我们与重庆市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上。他们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机制大创新,用机制的大创新推动重点工作的大突破,在以公共租赁房为主导,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具有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强烈的创新精神,始终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入考察学习,重庆市市场+保障的“双轨制”住房保障模式,先进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大胆创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住房保障工作要想走在全省前列,就必须向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始终做到思想解放、意识超前,勇于创新、善于求变,不断以更大的气魄、更新的举措、更强的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力开拓,先人一步、快人一着。
(二)科学的发展思路,始终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仔细分析其重庆在住房保障工作方面的发展思路,回顾我们几年的工作实践,省、市政府连年来大力构建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开发保障性住房项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格局,为我市进一步开发公共租赁房夯实了基础,借鉴重庆的先进经验,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杰出的成就。我们一是要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和标准,切实维护各个阶层群众利益。二是要高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形象和档次。三是积极探索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模式,加快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三)良好的管理机制,始终是加快发展的坚实保障。
重庆的公共租赁住房从保障、建设、布局、配租、管理、出售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相应的管理部门,相对的管理机制,且各个环节流程顺畅、环环相扣,为整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助力。我们在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在行业领域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细化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各主体责任划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管理方式,推动公共租赁房项目建设快速开展。
(四)时刻维护民生,始终是和谐稳定的立足之本。重庆市保障性住房不仅建设规模大、覆盖面广,建设标准、建设档次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可以从重庆的发展中汲取好的经验做法,使住房保障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百姓,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建设品位。
李和平
2011年4月11日
第三篇:尚庄模式考察报告
河南农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素材/网络
图意/我心
编辑/木子
——尚庄模式考察报告
教师不写教案,不改作业,基本不讲课!这是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10名教师真实的工作状态。然而,这所山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成绩却在当地连年稳居第一,且遥遥领先,成为河南省农村教育的首张名片,学习参观者逾万人。
为什么农村学校共同面临的师资困境在这所学校却不是问题?这所不足300名学生的山村小学是如何颠覆传统教师业务的?为什么会被誉为“一列无人驾驶的动车组”?其发展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其理念和实践对破解农村教育的困局有什么启示?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逐层揭开尚庄小学教改的神秘面纱。
自主管理:
真心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
不能放手的班主任,是没有能耐的班主任;不会自我教育的学生,是不能健全发展的学生;不会自觉发展的老师,是失败的老师。
——张营 走进尚庄小学,你会发现每个班级的黑板前都张贴有“小助手班级管理登记表”:
总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有权直接指导和记录。如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受到学校表扬,每周奖红星一颗。(以流动红旗为准),一项不合格,减红星一颗。
安全队长,×××负责东路的学生站好队靠右走,×××负责西路的学生站好队靠右走。如能注意安全,按规则靠右走,每周奖红星一颗,否则去掉一颗红星。如能得到安全红旗,奖红星3颗。
………… 此外,还有少先队负责人、卫生负责人、晨读和饭后负责人、纪律班长、体育班长、文艺班长等的具体职责和考评规定。大到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小到门窗、桌凳、水电都有学生专门负责。
这是该校多年来实施“放手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放手工程”起源于该校杨志红老师的“班级小助手自治管理”。
杨志红是学校四年级班主任,其班级各项工作在全校乃至全镇遥遥领先。这得益于她的“班级小助手自治管理”。2004年,“志红做法”被学校作为成功经验,在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推广。“志红做法”的推广让全校产生了146名小助手,把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我们要好好午休”“饭前、饭后不在路上多停留,让老师、家长少操心”“天气热了,大家要讲究卫生,勤换洗衣服”“不要顺楼梯扶手向下溜”……这不是班主任在布置工作,而是各项小助手在传达学校的精神,班主任只是“洗耳恭听”。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小助手会议,班主任一般不参加,而是小助手和学校领导、分管教师直接面对面交流。
学生自治给学校工作带来无限生机。每周小助手们都要记录各项工作的具体情况,实行周小结、月总结制度。月末召开的综合评价会,各班同时开始,均由小助手主持。
学生自治不仅锻炼了学生做人、做事、做领导的能力,而且解决了班主任苦、累、烦的难题,教师感到轻松、自在、省心、省力,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投身于专业发展。
几年来,尚庄小学的玻璃没有损坏过一块,花草没有折损过一枝,教室的钥匙就放在教师办公室的窗户台上,谁到校早谁开门,甚至连星期天、假期也是如此,各班至今没丢失过一次东西。
三年级班主任杜红霞因丈夫有病,三个星期未能到校,班里的学习、纪律等一切均由小助手负责。杜老师来校上班时,全镇期末调研考试已结束。班级语文成绩位列全镇第一的事实,让她对学生充满感激,更对自主管理叹服不已。
学生给校长写信参与学校管理,是尚庄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的内容之一。
学校的大门下面有很宽的空隙,人可以从下面钻进来,请学校在下面添几根铁棍。学校后操场的双杠快断了,请学校再换一个,否则会有危险的。水塔下的水龙头太少了,只有两个,一个还不会出水,请学校多买几个水龙头。不久就要考试了,您把家长们请来监考,太好了…… 每当读到学生写给自己的信,张营校长都会充满感激:“学生是我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足,弥补着我这个校长耳、目、心、力所不能及。”
自主课堂:
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尚庄小学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把渔场给学生,然后向学生要鱼。
——张营
尚庄小学《智慧课堂》一书中有一段“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三年级下册)课堂实录:
一、例题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买过东西吗?谁能说出你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同学们请看黑板,有哪位同学能把黑板上这两句话读一下。
学生:小明妈妈今天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主持人:这是一个完整的应用题吗?还缺少什么?那么谁能把这个问题补充出来?(小组讨论)
各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1)妈妈今天买菜一共用了多少钱?
学生(2)买肉比买菜多用多少钱? 学生(3)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主持人:谁能把条件和第一个问题连起来读一读。谁愿意把条件和第二个问题连起来读一读。谁愿意把条件和第三个问题连起来读一读。我们看,现在就变成了3道应用题。现在我们集体把这3道应用题读一下。
请一二组讨论第一题,三四组讨论第二题,五六组讨论第三题。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演板。
…………
这个同学的计算对不对?掌声鼓励!………… 我们为这三个组的创星台各上一个台阶。
(教师简短点拨归纳:列竖式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
二、训练展示
主持人:请各小组在本练习中寻找与本例题相关的习题。
学生:111页第1题,112页第2题。主持人:开始训练。第一二组做第一题,第三四组做第二题。5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演板。
…………
三、作业检测 主持人:今天的作业是112页第3题,10分钟后收缴批改。
…………
尚庄小学的课堂往往让参观者目瞪口呆:讲台上看不到老师,小主持人按照自主课堂的操作规范与要领,指挥若定地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展示、质疑、答辨……整个课堂一派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景象。教师偶尔点拨、校正、补充几句。讲台上看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或坐在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活动,俨然成了一名“大学生”。参观者普遍疑惑的是:小主持人是相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还是全班学生轮流担任?这样的课堂,老师根本不需要备课,那么小主持人怎么备课?小主持人是怎样训练的?
在尚庄小学,课堂上的小主持人是由学生按学号轮流担任的。在张营校长看来,小主持人培养一点都不难:主持人其实相当于报幕员,上课时只需按简单的流程操作就行了。课堂流程其实也很简单,一般有这么几项:预习出题把前奏打响,课堂问题审、换、做、改、评、纠。这么几项谁不会?流程无非是时间分配,主持人不过是说说而已。对尚庄小学的课堂,张营编了一个顺口溜来解读:“小主持人主持得好,大家讲课激情高;学生的作业学生批,成就了学生,轻松了教师;小组协作一帮一,优差学生都受益;每课一考是法宝,优秀成绩跟着咱跑。”
考察尚庄小学的课堂后,本报专家组成员、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夏书芳认为,学生每学习一课,都在寻找问题、提炼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学生不仅课前独立预习、出题、研题,还在课上轮流主持,讨论、合作、交流、争论、答疑;不仅课堂上有读、疑、问、辨、析、说、查,课后还有布置、检查、批改、评价。一切都是学生在做,做到这地步,学生成绩不好、能力不强才是怪事!”
自主作业:
发展学生,解放教师
我们历来坚决反对教师认认真真批改作文、周记。
——张营
在尚庄小学,教师不再批改作业,而是把批改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若说让学生批改数学、英语作业,或许能做到,因为这些作业答案单一,过程明晰。让学生批改作文、周记,这行吗?尚庄小学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行,而且效果特别好。
“去掉无效劳动,做切切实实的教育”,是尚庄小学课改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一改传统中许多无效的做法,让学生自主批改作业就是其中之一。张营认为,教师之所以批改作业,就是要发现问题,以便查漏补缺。与其在事后弥补,不如防患于未然。既然如此,教师就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情上,在学生学习的疏漏处点拨,在知识重点处强化,在学生困惑处点化,而不是等学生的错误发生、错误认识形成后,再去费力矫正。学生批改作业可以让他们对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学生在查找自身的优劣中不断成长。这样既解放了教师、提升了教师,又锻炼了学生、成就了学生。
学生批改作业坚持自批与互批相结合、定点检查与多项交叉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能批出错误、批出精彩、批出建议,还会批出奖惩、批出鼓励、批出提升。
字迹较工整,篇幅较长,说明方法也挺多,come on!——张婕
你写清楚了实验的过程,语言生动,努力吧!你将是下一个爱因思谈(斯坦)、牛炖(顿)。呵呵!——陈瑞格 字迹不太好,篇幅一般般,第二段错别字太多,全文标点符号没几个,而且用得也不适当,语句不通顺。但是,你能时时刻刻想着国家,想着怎样报效国家,这一点是好的。希望你加油,把字练好,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陈媛媛
这是三位学生对陈利婷同学的一篇科普小作文的批语。
按照作业批改的规定,在他人批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自批。在三位同学的批语后,陈利婷这样写道:谢谢!我会努力的!走着瞧!自课改以来,尚庄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飞速提高。从2008年到现在,每一年学生们都要出一本自编作文选,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每4人小组每年都会出一本作文选。毕业生有一半学生能写出一篇万字作文。在该校学生作文选《雏燕》上,新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游玉芬热情题词:篇篇都有新意境,人人都是小作家。
第四篇:初入交巡警工作心得体会
初入交巡警工作心得体会
在我刚刚踏入人民警察这个队伍的时候,那时我很年轻,我曾经对警察的认识不够清楚,人民警察是要保家卫国,亦或是除恶扬善,亦或是维护正义,我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总认为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该做的事情做了就算是完成了职责了。经过近30年的人民警察工作,我对人民警察的职责有了正确的认识,也为我职业生涯的奋斗找到了最终的目标。
8月25日,我们接到上级的指示要到我们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交巡警”这个全新的组织中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在一天的体验过程中,我在交巡警平台的民警身上看到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奉献”。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挎上沉重的装备,经常在烈日照射下的马路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湿透全身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辛苦和疲惫即使不是你自己亲自体验,就算是在一边看都能感受得真真切切。但是交巡警平台上的民警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他们为什么在这么辛苦的条件下都没有怨言,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奉献出来,奉献给人民,为人民做事,为人民的幸福安全保驾护航,他们愿意,从内心中发出的奉献精神,使得他们忘却了辛苦和疲惫,只要人民信任他们,他们所流的汗水,所流的血水就是值得的。他们就是在诠释人民警察最高的职责,那就是 奉献。
我们每个公安干警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作为一名警察最高的职责在驱使我们成为不平凡的人,因为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这样一个职业上奋斗,奋斗自己最为年轻最为美好的时光,甚至是奋斗我们的一生,我们的职业奋斗目标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名利,不是自己家庭的幸福,而是人民大众的信任,是老百姓对我们的肯定,因为人民警察存在的价值就是老百姓都信任我们,相信我们,依靠我们,老百姓愿意把他们的幸福和安全交给我们。只有这样你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肯定的,才是值得尊重的。
踏入人民警察的队伍,绝不是要你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人谋利益,也绝不是骑到人民的头上去作威作福;不只是除恶扬善,不只是保境安民;而是要你把自己都奉献出来,奉献给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安危当成自己的安危,把老百姓的疾苦当做自己的疾苦。只有这样的人民警察才是清楚人民警察最高职责的人,也只有这样的警察才能出色的完成党和国家赋予你的神圣职责。
在警察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警察怎么做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警察,才能是一个无愧于使命的好警察,这就是我思考得来的,把奉献作为人民警察最高职责的警察就是一名合格的警察,就是一名无愧于使命的好警察。
把自己奉献给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把辛苦和疲惫藏于心中,努力为老百姓付出,如果每个人民警察都能做到这一点,岂不乐哉?
第五篇:关于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报告
关于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报告一、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度、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事改”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重庆市人事局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两个层面的领导和督促作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王鸿举亲自担任。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原市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开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文件有12个是经过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由组织、人事两家联合印发,提高了文件的权威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常务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视员担任,专门负责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操作。市政府每年给“事改”办拨付业务经费10万元,专项用于“事改”工作。同时,重庆市还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每月通报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各部门主要领导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改革进度进行统计和通报。通报直接对县、市、区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对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的给予记功;对领导不重视,推进步伐迟缓的做不合格处理,单位不得评优,领导个人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次。对于重庆市委办公厅这样的单位,由于没有及时上报改革方案,事业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敢于直接报到市委书记那里,上压态势明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县、市、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重庆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比较重视改革氛围的营造。具体表现为:一是改革之前,就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及各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市事业单位的性质、人员构成、人员数量、经费来源,做到了底数清、改革思路清,为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层层召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措施及相关政策、规定明了于最基层,既不夸大,也不隐瞒,扩大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庆市非常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舆论造势效应。改革之初,重庆市各大媒体集中2个月时间,对“事改”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和报道,大造改革声势。改革中,每出台一项政策、举行一次工作会议都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报道,而且还根据“事改”工作的需要,不定期举行新闻媒体通气会。尤其是今年,重庆市将所有出台的政策及“事改问答”56题全部上网,扩大了宣传,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营造了积极的改革氛围。
(三)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格局调整幅度大,社会反响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类矛盾,陷“事改”于被动。重庆市认为“事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宏观上要积极造势,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改革共识,微观上要抓好试点,慎重推进。在试点上,重庆市主要抓好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县、市、区层面,二是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层面。具体操作中,重庆市先从经济条件好,推进难度相对较小的县、市、区和行业开始试点,一点一滴潜心总结,形成成功经验后,抓住时机,乘势而为,顺势而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而且在改革中,重庆市非常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对工作积极,推进迅速、稳妥,效果明显的县、市、区和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行政从上面推,媒体从侧面促,县(市)区及各部门改革热情竞相迸发。
二、关于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在“领导”层面作文章,发挥“重磅炮弹”的轰击作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及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事改”办都是通过市委、市政府这个层面解决的,威力大,效果明显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注重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2000年至今,重庆市已出台47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法规,整个改革过程政策规定明确,实施起来有法可依,相对减轻了实施层面的工作难度。
(三)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造势作用。重庆市委宣传部、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宣传报导工作的通知》,做出了一些严格的、必要的政策性规定,并且通过动员会、学习会、现场会、新闻发布会、宣传月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将改革精神传达到家家户户,将改革完完全全地置于全社会的关注之下,激发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大督导和通报力度。“事改”办经常深入到各个县区、行业系统、事业单位进行督查指导,增强了改革的针对性。建立了“事改”进度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各县区、行业系统定期按规定上报“事改”进度,“事改”办汇总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对积极的予以表彰,对不积极的进行批评。
(五)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仲裁事项,为改革保驾护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点多面广,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出现各类人事争议在所难免。重庆市仲裁办本着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依据有关政策,对人事争议进行妥善处理,一方面维护了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极大了保障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对银川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千方百计调动领导层的积极性。“事改”工作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吹风,要多请领导同志参加“事改”工作会,要将“事改”风不时地吹进主要领导同志的耳朵,切实引起领导层的关注。
(二)加强宣传。集中起来,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在市属广播、电视台、报刊进行“事改”专题宣传,造声势,鼓士气。要树立一些改革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可比性。同时,市“事改”办要通过编写“事改问答”等形式扩大技术层面上的宣传,切实指导各实施单位的改革。
(三)要充分发挥“事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督导作用,切实调动各参与部门的积极性。当务之急,要印发一个要求各部门积极做好“事改”相关工作的通知,从工作纪律、目标考核各个方面,对各县(市)区、各行业系统进行督导,凡工作不积极,不按要求制定政策、编报方案和推进改革的,年终取消县(市)区和行业系统及其主要责任人的评优资格。要建立定期汇报和通报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改革机制。
(四)尽快落实各级“事改”办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使之尽快开展工作。尤其是“事改”办所抽调的人员一定要精干、务实、好学、善思、能写、不怕吃苦,要抽“贤人”而不能抽“闲人”,扎扎实实搞好政策研究制定、信息宣传、日常协调督查等基础性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五)市“事改”办及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研究制定“事改”各项配套政策,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尽快制定出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等关键性制度。收入分配政策要注意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充分结合起来,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创收能力高低进行分配形式的选择。具体到岗位和人上,要充分考虑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的大小,要将激励创业部分(活的部分)的作用最大可能地体现和发挥出来。养老保险政策制定要注意不同行业不同政策,不同人员不同政策、不同年龄段不同政策。原则是所有新录(聘)用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参保单位(企业)调入事业单位的全部要入保,所有从事业单位出去的除公考录入公务员队伍或上学深造的外一律要入保,留在事业单位的也要按照一个相对时间段(工作年限5年以下或10年以下)灵活入保。要成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出台符合银川市情的人事争议仲裁条例或办法,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类人事争议案件依法仲裁,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总之,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短视和滞后。一些关键性政策一定要经过市委、政府两会研究通过,能联合组织部及其他业务部门印发的文件一定要联合印发,提高文件和政策的效力。
(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量力而行“。无论是政策的出台,还是具体操作,都要符合政府和单位的财力情况,改革是为政府和单位轻装,不是自我加重负担,尤其是改革的代价不能全部由政府承担。
(七)改革切忌“换汤不换药”,搞简单的置换。事业单位改制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一定要注意改革思路、机制、措施到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技术、资金、管理、专利等要素参与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组,切实搞活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