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基层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长春市公安局通过开展“三项教育”、“民心工程”、“提高三个水平”和“教育整顿”活动等有效形式,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队伍建设势头良好,民警的思想比较稳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争先创优意识较强。但由于目前有些工作相对滞后,也使个别民警产生了一些思想情绪,不容忽视。
一、目前基层个别民警的思想状况
(一)由于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厌战情绪
首先基层警力不足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警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有的单位在警力分配上已是捉襟见肘,而各项任务却日趋繁重。“严打”、专项斗争经常化、全年化,中心任务、临时性的工作、勤务一个接一个,刑事案件居高不下,日趋严峻、复杂的治安和对敌斗争形势使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由于精力、体力得不到有效恢复,造成身心疲惫,工作疲沓,个别民警就产生了厌战情绪。
其次是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办公经费紧张严重阻碍公安工作正常开展,办案经费的短缺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矛盾严重困扰办案民警,有些案件因经费问题而搁浅,导致有的案件调查取证和补充侦察不到位,民警左右为难。文秘部落
再次是基层的装备保障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来市局积极筹措资金,较大幅度改善了公安装备,但随着新形势下犯罪团伙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公安机关的装备与工作需要相差太远仍然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有的装备还不如犯罪分子的先进。比较突出的是所配车辆量少质差;必备的通讯器材不足,有的带故障使用,枪支配备不齐,有的刑警责任区中队仅有一只枪,且双人双锁,遇有突发事件易贻误战机。民警手中无枪,对有些案子为难,不去不行,属不作为违法,去了又有生命危险,遇有暴力案件不能自保。有的民警就曾在执法工作中到处找树叉子或砖头防身,引起群众异议:怎么警察抓人都没有枪?民警气愤的要求所长将砖头喷上兰白杠,作为警务专用。对枪支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过严,民警手中无枪,不同程度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警察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有所下降。各基层单位防弹衣、钢盔、警棍等装备太少,有的单位根本没有,使民警在执行巡逻、缉捕人犯等任务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由于民警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牢骚情绪
一是民警正常休息时间被无偿占用,补休和补贴都很难落实。工作中,案件一个接一个,任务接踵而来,为了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民警只能没日没夜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基层民警每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1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0小时,按照国家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489号文件),晚上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加班,需给予相应的补休和经济补偿,而我们都还没有落实。由于正常工作开支费用得不到补偿,也使民警在工作中陷入了多干多赔钱,不干又不行的两难境况。据统计,基层民警每人每月夜餐费、交通费、通讯费等需消费300—500元左右。有的民警说:工作压力大,条件差,受苦受累我们都能克服,但是要给我们相应的待遇和合理性政策,不能让我们身体付出、精神付出、经济上还付出,太不公平。
二是医疗保险本应是好事,但民警在看病上却有很多困惑。民警战斗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第一线,长期奔波劳累,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其工作性质、职责以及工作环境等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党政机关的特殊性,但政府在制定医疗政策时,并没有给予公安民警优惠待遇。民警因公负伤,却不能在就近医院救治,用药也受到限制。由于医疗保障渠道不畅,看病就医难,结果有的民警小病能忍则忍,大病能拖则拖,时间一长,民警身体整体状况令人担忧。
(三)由于教育训练机制的滞后,使个别民警有畏难情绪
近几年市局在民警培训工作上的力度较大,教育训练体系日臻完善,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教育训练与实战还有差距,教学方法和手段亟待提高,专业教师的公安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对公安一线鲜活材料的掌握,知识陈旧老化,公安类专业教材滞后,内容交叉重叠,理论性、知识性东西讲得多,贴近实战训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提高民警实战技能,解决民警伤亡问题方面,还缺乏过硬的措施,直接影响了民警克敌致胜和自我保护技能的提高。如:培训使用教材有的是几年前编印的,早已与现实工作不相符;基层所需要的法制、户籍、治安管理、政保、监管等专业知识培训较少;我们还没有模拟实战的射击训练场,射击训练方式还很陈旧,不能提高民警快速出枪技术和瞬间射击意识,与实战要求差距较大;民警配枪资格培训考试没有开展,有的民警见到枪还有“新鲜感”;基层单位没有健身和擒敌训练场所,使得一些应经常坚持训练项目无法坚持和普及;我国司法工作已有了较大的改革,但民警培训却没有跟上形势发展要求,节拍太慢等。由于培训方式方法等与工作需要还有差距,导致民警在工作中存在“撵不上、说不过、打不赢”的被动局面,面对不法分子有时感到技不如人。
(四)由于监督制约和考核考评等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消极情绪
一是“干预、打击、禁止、取缔”的工作性质,使少数人受到打击处理,或者因公安机关的公正处理没有达到个别人的目的,个别群众心理失衡,故意编造事实或夸大其词,通过投诉、告状等形式向公安机关发泄不满,或者故意无事生非、刁难民警并从中寻找“民警的问题”,再据此上访上告,此时民警成了“弱势群体”。有的民警说:群众有困难找警察,我们警察有困难找谁?请上级公安机关要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为民警合法执行公务撑腰,做民警的坚强后盾,使民警的名誉在遭受歪曲或不法侵害后得到有效保护。再者由于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管的过严,“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民警在工作中要时
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鸡蛋捡的越多,破的就越多”,都怕担责任,自己吃不消。个别民警有不敢“贪事”、能不作的就不做、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冒风险的心态。
二是对基层单位和民警的考核考评机制不够科学严谨,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滞后于工作需要。有的工作验收标准与实际工作不一致,导致有的工作为过验收关而走形式。有的考核考评结果不够客观、公正,有水分,连续性和综合性较差。对基层做基础性工作的民警工作绩效考核还不够科学合理,使民警感到吃苦受累却没成绩。工作成绩的不如实体现,挫伤了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是干部的管理使用有局限性,横向交流使用不活,制约了干部的成长。科级后备干部条件标准过高,使个别有文化、有素质、有品德、有能力却没有年龄优势(超正科三十五岁、副科三十岁的后备条件)的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而在目前基层队伍中,35-45岁的民警却正是中坚力量,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成就感,思想比较活跃。由于没有了政治希望,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还消极处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安心基层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民警作风建设,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由于新形势下客观情况的变化,使部分意志不坚的民警在政治前途、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压力,失去了心理平衡,直接影响正常工作的现象,首先必须加强对民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民警廉洁自律,勤政敬业意识和道德觉悟。要深入开展“创人民满意”活动,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观念,强化民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全面灌输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民警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对当前的国情有一个合理、客观的估价,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要有较高的站位去正确认识和对待,达到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警心,共同做好工作的目的。
(二)要加强民警素质教育,把民警教育训练工作放在战略地位抓紧抓好
教育训练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把教育训练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关键环节来抓。首先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把培养高素质的忠诚卫士放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首位。二要认真做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贯彻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抓好民警教育训练工作。三要因地制宜,多方施策,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文化知识结构。要根据实战需求,进一步完善教育训练体制,学用结合,提高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六要不断完善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考核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警务实战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岗位练兵比武为主要渠道,以考核建档、训用挂钩为主要推动手段的教育训练机制,促进教育训练的深入开展。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全局上下形成以学业务、练技能、敢争先的良好氛围,达到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目的。
(三)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使公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以建立健全管理规范为基础,以激发队伍内在活力为核心,以改善公安执法活动为重点,以等级化管理为基本框架,以提高人民满意率为目标的长效机制建设即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更是~完成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单位和民警工作实绩的标准,来解决如何激发队伍活力,调动民警积极性和“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等制约公安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要将考核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及经济利益挂钩,与领导班子调整、干部任免和民警岗位交流及离岗培训、待岗试岗、末位辞退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立功创模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随警作战,及时准确地对有功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对先进典型弘扬力度,落实典型功模的待遇,同时建立关心公安英模家属及英烈遗属制度。
(四)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创建一支能做、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
要加强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思想上,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争先意识,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政治生命线的地位,树立政工部门是民警之家的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工作。在业务上,要提高工作能力,要由被动、配角向主动、主角上转变,要善于发现、总结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倾听民警的意见和呼声,能及时发现、帮助解决民警因工作、生活、家庭、情感问题调适不当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会消除民警的思想障碍和思想疙瘩,理顺思想情绪,要善于摸索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通过某些具体形式体现,让民警看得见摸得着,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时刻感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在工作上,要注意关心培养政工干部,给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政工干部履行职责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合理确定政治工作的地位,强化政工干部政治把关的作用,要处理好业务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转变个别单位存在的“重业务、轻政治”的局面。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政工干部,充分肯定政工干部的工作成绩,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把具备条件的政工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待遇,在提职、晋衔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调动鼓舞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解决好政治工作难出业绩的问题,使政工干部能够放下身子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五)要加强警务保障工作,努力提
第二篇:对当前基层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长春市公安局通过开展“三项教育”、“民心工程”、“提高三个水平”和“教育整顿”活动等有效形式,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队伍建设势头良好,民警的思想比较稳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争先创优意识较强。但由于目前有些工作相对滞后,也使个别民警产生了一些思想情绪,不容忽视。
一、目前基层个别民警的思想状况
(一)由于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厌战情绪首先基层警力不足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警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有的单位在警力分配上已是捉襟见肘,而各项任务却日趋繁重。“严打”、专项斗争经常化、全年化,中心任务、临时性的工作、勤务一个接一个,刑事案件居高不下,日趋严峻、复杂的治安和对敌斗争形势使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由于精力、体力得不到有效恢复,造成身心疲惫,工作疲沓,个别民警就产生了厌战情绪。其次是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办公经费紧张严重阻碍公安工作正常开展,办案经费的短缺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矛盾严重困扰办案民警,有些案件因经费问题而搁浅,导致有的案件调查取证和补充侦察不到位,民警左右为难。文秘部落再次是基层的装备保障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来市局积极筹措资金,较大幅度改善了公安装备,但随着新形势下犯罪团伙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公安机关的装备与工作需要相差太远仍然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有的装备还不如犯罪分子的先进。比较突出的是所配车辆量少质差;必备的通讯器材不足,有的带故障使用,枪支配备不齐,有的刑警责任区中队仅有一只枪,且双人双锁,遇有突发事件易贻误战机。民警手中无枪,对有些案子为难,不去不行,属不作为违法,去了又有生命危险,遇有暴力案件不能自保。有的民警就曾在执法工作中到处找树叉子或砖头防身,引起群众异议:怎么警察抓人都没有枪?民警气愤的要求所长将砖头喷上兰白杠,作为警务专用。对枪支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过严,民警手中无枪,不同程度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警察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有所下降。各基层单位防弹衣、钢盔、警棍等装备太少,有的单位根本没有,使民警在执行巡逻、缉捕人犯等任务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由于民警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牢骚情绪一是民警正常休息时间被无偿占用,补休和补贴都很难落实。工作中,案件一个接一个,任务接踵而来,为了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民警只能没日没夜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基层民警每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1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0小时,按照国家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489号文件),晚上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加班,需给予相应的补休和经济补偿,而我们都还没有落实。由于正常工作开支费用得不到补偿,也使民警在工作中陷入了多干多赔钱,不干又不行的两难境况。据统计,基层民警每人每月夜餐费、交通费、通讯费等需消费300—500元左右。有的民警说:工作压力大,条件差,受苦受累我们都能克服,但是要给我们相应的待遇和合理性政策,不能让我们身体付出、精神付出、经济上还付出,太不公平。二是医疗保险本应是好事,但民警在看病上却有很多困惑。民警战斗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第一线,长期奔波劳累,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其工作性质、职责以及工作环境等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党政机关的特殊性,但政府在制定医疗政策时,并没有给予公安民警优惠待遇。民警因公负伤,却不能在就近医院救治,用药也受到限制。由于医疗保障渠道不畅,看病就医难,结果有的民警小病能忍则忍,大病能拖则拖,时间一长,民警身体整体状况令人担忧。
(三)由于教育训练机制的滞后,使个别民警有畏难情绪近几年市局在民警培训工作上的力度较大,教育训练体系日臻完善,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教育训练与实战还有差距,教学方法和手段亟待提高,专业教师的公安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对公安一线鲜活材料的掌握,知识陈旧老化,公安类专业教材滞后,内容交叉重叠,理论性、知识性东西讲得多,贴近实战训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提高民警实战技能,解决民警伤亡问题方面,还缺乏过硬的措施,直接影响了民警克敌致胜和自我保护技能的提高。如:培训使用教材有的是几年前编印的,早已与现实工作不相符;基层所需要的法制、户籍、治安管理、政保、监管等专业知识培训较少;我们还没有模拟实战的射击训练场,射击训练方式还很陈旧,不能提高民警快速出枪技术和瞬间射击意识,与实战要求差距较大;民警配枪资格培训考试没有开展,有的民警见到枪还有“新鲜感”;基层单位没有健身和擒敌训练场所,使得一些应经常坚持训练项目无法坚持和普及;我国司法工作已有了较大的改革,但民警培训却没有跟上形势发展要求,节拍太慢等。由于培训方式方法等与工作需要还有差距,导致民警在工作中存在“撵不上、说不过、打不赢”的被动局面,面对不法分子有时感到技不如人。
(四)由于监督制约和考核考评等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消极情绪一是“干预、打击、禁止、取缔”的工作性质,使少数人受到打击处理,或者因公安机关的公正处理没有达到个别人的目的,个别群众心理失衡,故意编造事实或夸大其词,通过投诉、告状等形式向公安机关发泄不满,或者故意无事生非、刁难民警并从中寻找“民警的问题”,再据此上访上告,此时民警成了“弱势群体”。有的民警说:群众有困难找警察,我们警察有困难找谁?请上级公安机关要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为民警合法执行公务撑腰,做民警的坚强后盾,使民警的名誉在遭受歪曲或不法侵害后得到有效保护。再者由于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管的过严,“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民警在工作中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鸡蛋捡的越多,破的就越多”,都怕担责任,自己吃不消。个别民警有不敢“贪事”、能不作的就不做、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冒风险的心态。二是
社会地位上、维权上、物资保障上和工资福利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待遇。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偏低的问题、流血还流泪的问题、多干多赔钱的问题和民警保护性措施不健全的问题等,各级公安机关和领导要积极协调、呼吁,想办法逐步予以解决。要严格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并将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责任制,作为考核班子内容。要重视民警的心理研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高质量的民警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创建“民警心理咨询热线”,针对民警从事危险紧张性质工作,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失常和神经性疾病的特点,专门为民警心理减压,即可减少民警因工作精神压力大而导致情绪急躁、工作失误或走极端引发违法违纪的概率,又可很好的保护民警,帮助民警。
对当前基层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对当前基层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长春市公安局通过开展“三项教育”、“民心工程”、“提高三个水平”和“教育整顿”活动等有效形式,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队伍建设势头良好,民警的思想比较稳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争先创优意识较强。但由于目前有些工作相对滞后,也使个别民警产生了一些思想情绪,不容忽视。
一、目前基层个别民警的思想状况
(一)由于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厌战情绪
首先基层警力不足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警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有的单位在警力分配上已是捉襟见肘,而各项任务却日趋繁重。“严打”、专项斗争经常化、全年化,中心任务、临时性的工作、勤务一个接一个,刑事案件居高不下,日趋严峻、复杂的治安和对敌斗争形势使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由于精力、体力得不到有效恢复,造成身心疲惫,工作疲沓,个别民警就产生了厌战情绪。
其次是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办公经费紧张严重阻碍公安工作正常开展,办案经费的短缺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矛盾严重困扰办案民警,有些案件因经费问题而搁浅,导致有的案件调查取证和补充侦察不到位,民警左右为难。
再次是基层的装备保障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来市局积极筹措资金,较大幅度改善了公安装备,但随着新形势下犯罪团伙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公安机关的装备与工作需要相差太远仍然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有的装备还不如犯罪分子的先进。比较突出的是所配车辆量少质差;必备的通讯器材不足,有的带故障使用,枪支配备不齐,有的刑警责任区中队仅有一只枪,且双人双锁,遇有突发事件易贻误战机。民警手中无枪,对有些案子为难,不去不行,属不作为违法,去了又有生命危险,遇有暴力案件不能自保。有的民警就曾在执法工作中到处找树叉子或砖头防身,引起群众异议:怎么警察抓人都没有枪?民警气愤的要求所长将砖头喷上兰白杠,作为警务专用。对枪支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过严,民警手中无枪,不同程度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警察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有所下降。各基层单位防弹衣、钢盔、警棍等装备太少,有的单位根本没有,使民警在执行巡逻、缉捕人犯等任务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由于民警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牢骚情绪
一是民警正常休息时间被无偿占用,补休和补贴都很难落实。工作中,案件一个接一个,任务接踵而来,为了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民警只能没日没夜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基层民警每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1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0小时,按照国家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489号文件),晚上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加班,需给予相应的补休和经济补偿,而我们都还没有落实。由于正常工作开支费用得不到补偿,也使民警在工作中陷入了多干多赔钱,不干又不行的两难境况。据统计,基层民警每人每月夜餐费、交通费、通讯费等需消费300—500元左右。有的民警说:工作压力大,条件差,受苦受累我们都能克服,但是要给我们相应的待遇和合理性政策,不能让我们身体付出、精神付出、经济上还付出,太不公平。
二是医疗保险本应是好事,但民警在看病上却有很多困惑。民警战斗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第一线,长期奔波劳累,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其工作性质、职责以及工作环境等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党政机关的特殊性,但政府在制定医疗政策时,并没有给予公安民警优惠待遇。民警因公负伤,却不能在就近医院救治,用药也受到限制。由于医疗保障渠道不畅,看病就医难,结果有的民警小病能忍则忍,大病能拖则拖,时间一长,民警身体整体状况令人担忧。
(三)由于教育训练机制的滞后,使个别民警有畏难情绪
近几年市局在民警培训工作上的力度较大,教育训练体系日臻完善,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教育训练与实战还有差距,教学方法和手段亟待提高,专业教师的公安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对公安一线鲜活材料的掌握,知识陈旧老化,公安类专业教材滞后,内容交叉重叠,理论性、知识性东西讲得多,贴近实战训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提高民警实战技能,解决民警伤亡问题方面,还缺乏过硬的措施,直接影响了民警克敌致胜和自我保护技能的提高。如:培训使用教材有的是几年前编印的,早已与现实工作不相符;基层所需要的法制、户籍、治安管理、政保、监管等专业知识培训较少;我们还没有模拟实战的射击训练场,射击训练方式还很陈旧,不能提高民警快速出枪技术和瞬间射击意识,与实战要求差距较大;民警配枪资格培训考试没有开展,有的民警见到枪还有“新鲜感”;基层单位没有健身和擒敌训练场所,使得一些应经常坚持训练项目无法坚持和普及;我国司法工作已有了较大的改革,但民警培训却没有跟上形势发展要求,节拍太慢等。由于培训方式方法等与工作需要还有差距,导致民警在工作中存在“撵不上、说不过、打不赢”的被动局面,面对不法分子有时感到技不如人。
(四)由于监督制约和考核考评等机制的相对滞后,使个别民警产生了消极情绪
一是“干预、打击、禁止、取缔”的工作性质,使少数人受到打击处理,或者因公安机关的公正处理没有达到个别人的目的,个别群众心理失衡,故意编造事实或夸大其词,通过投诉、告状等形式向公安机关发泄不满,或者故意无事生非、刁难民警并从中寻找“民警的问题”,再据此上访上告,此时民警成了“弱势群体”。有的民警说:群众有困难找警察,我们警察有困难找谁?请上级公安机关要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为民警合法执行公务撑腰,做民警的坚强后盾,使民警的名誉在遭受歪曲或不法侵害后得到有效保护。再者由于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管的过严,“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民警在工作中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鸡蛋捡的越多,破的就越多”,都怕担责任,自己吃不消。个别民警有不敢“贪事”、能不作的就不做、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冒风险的心态。
二是对基层单位和民警的考核考评机制不够科学严谨,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滞后于工作需要。有的工作验收标准与实际工作不一致,导致有的工作为过验收关而走形式。有的考核考评结果不够客观、公正,有水分,连续性和综合性较差。对基层做基础性工作的民警工作绩效考核还不够科学合理,使民警感到吃苦受累却没成绩。工作成绩的不如实体现,挫伤了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是干部的管理使用有局限性,横向交流使用不活,制约了干部的成长。科级后备干部条件标准过高,使个别有文化、有素质、有品德、有能力却没有年龄优势(超正科三十五岁、副科三十岁的后备条件)的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而在目前基层队伍中,35-45岁的民警却正是中坚力量,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成就感,思想比较活跃。由于没有了政治希望,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还消极处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安心基层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民警作风建设,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由于新形势下客观情况的变化,使部分意志不坚的民警在政治前途、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压力,失去了心理平衡,直接影响正常工作的现象,首先必须加强对民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民警廉洁自律,勤政敬业意识和道德觉悟。要深入开展“创人民满意”活动,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观念,强化民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全面灌输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民警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对当前的国情有一个合理、客观的估价,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要有较高的站位去正确认识和对待,达到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警心,共同做好工作的目的。
(二)要加强民警素质教育,把民警教育训练工作放在战略地位抓紧抓好
教育训练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把教育训练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关键环节来抓。首先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把培养高素质的忠诚卫士放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首位。二要认真做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贯彻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抓好民警教育训练工作。三要因地制宜,多方施策,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文化知识结构。要根据实战需求,进一步完善教育训练体制,学用结合,提高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六要不断完善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考核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警务实战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岗位练兵比武为主要渠道,以考核建档、训用挂钩为主要推动手段的教育训练机制,促进教育训练的深入开展。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全局上下形成以学业务、练技能、敢争先的良好氛围,达到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目的。
(三)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使公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以建立健全管理规范为基础,以激发队伍内在活力为核心,以改善公安执法活动为重点,以等级化管理为基本框架,以提高人民满意率为目标的长效机制建设即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更是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单位和民警工作实绩的标准,来解决如何激发队伍活力,调动民警积极性和“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等制约公安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要将考核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及经济利益挂钩,与领导班子调整、干部任免和民警岗位交流及离岗培训、待岗试岗、末位辞退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立功创模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随警作战,及时准确地对有功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对先进典型弘扬力度,落实典型功模的待遇,同时建立关心公安英模家属及英烈遗属制度。
(四)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创建一支能做、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
要加强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思想上,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争先意识,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政治生命线的地位,树立政工部门是民警之家的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工作。在业务上,要提高工作能力,要由被动、配角向主动、主角上转变,要善于发现、总结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倾听民警的意见和呼声,能及时发现、帮助解决民警因工作、生活、家庭、情感问题调适不当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会消除民警的思想障碍和思想疙瘩,理顺思想情绪,要善于摸索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通过某些具体形式体现,让民警看得见摸得着,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时刻感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在工作上,要注意关心培养政工干部,给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政工干部履行职责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合理确定政治工作的地位,强化政工干部政治把关的作用,要处理好业务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转变个别单位存在的“重业务、轻政治”的局面。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政工干部,充分肯定政工干部的工作成绩,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把具备条件的政工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待遇,在提职、晋衔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调动鼓舞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解决好政治工作难出业绩的问题,使政工干部能够放下身子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五)要加强警务保障工作,努力提高民警战斗力
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公安机关的实际困难,在制订相关政策上要向公安机关倾斜,使公安机关面临的人、财、物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在对民警的自身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标准提出较高标准要求的同时,更应在民警的社会地位上、维权上、物资保障上和工资福利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待遇。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偏低的问题、流血还流泪的问题、多干多赔钱的问题和民警保护性措施不健全的问题等,各级公安机关和领导要积极协调、呼吁,想办法逐步予以解决。要严格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并将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责任制,作为考核班子内容。要重视民警的心理研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高质量的民警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创建“民警心理咨询热线”,针对民警从事危险紧张性质工作,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失常和神经性疾病的特点,专门为民警心理减压,即可减少民警因工作精神压力大而导致情绪急躁、工作失误或走极端引发违法违纪的概率,又可很好的保护民警,帮助民警。
第四篇:基层民警思想状况分析
二里岗派出所
第三季度民警思想状况分析
第三季度,我分局紧紧围绕“两打一清”、“四严一创”工作中心和队伍正规化建设这一主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力措施继续贯彻落实“五条禁令”,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律作风整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活动的开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面推进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势头良好,民警的思想比较稳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争先创优意识较强,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分局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队伍状况
(一)民警普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立场,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命令,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民警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严守“五条禁令”,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重大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三)多数民警热爱本职工作,服务意识强,分局组织民警进行体检,安排民警休假,增强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虽然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警力不足,管理任务繁重,民警得不到集中的思想教育,使民警的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化,个别民警缺乏进取心和创造性,存在个人主义和特权思想。二是个别民警自身业务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三是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接待群众有时不够耐心,解释、提示工作做不到位,当群众不够理解时,缺乏细致的思想工作。四是民警之间在思想上缺乏互相沟通,没有更好地形成激励机制和互帮互爱的精神境界。五是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完全禁绝,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上级领导、同事、朋友的干扰、说情,确实存在利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工作目标,强素质、促工作,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是定期组织民警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坚定政治信念,使每个人的思想都能跟上当前形势的需要,同时,以各队、室为单位,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事,不断提高每个民警的业务素
质和水平。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以便使业务水平更快得到提高。
二是按照《内务条令》和《执勤执法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大练兵活动,从言行举止、仪表外貌上要求民警,达到秉公执法,规范执法,准确执法的目的。
三是加大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每个民警自觉遵守制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规范民警的言行,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的圆满顺利完成。
四是继续做好从优待警工作,在合理安排、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安排民警休假。同时,做好家访、谈心工作,民警有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使每个民警都能轻装上阵,愉快的投入工作之中。
第五篇:调查报告:基层民警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基层民警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引例: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加上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执法环境日趋严峻,社会上对警察的期待越来越高,而我们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与公安工作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公安民警所承受的身体压力、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而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轻者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酿成惨剧,近年来民警伤害他人、自我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就是很好的说明。而我们70%处在基层一线的民警更是这些身体压力、心理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本文就通过探讨基层民警心理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及其影响,引出增进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一些建议。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涵义、标准及意义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警务工作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一般社会成员更加突出。警察的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表现为经常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相一致。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将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其他心理品质也具有正常的发展水平。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既不过高又不过低。自我感觉好,自信心强,自尊心适度。
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知名的安全感,在危急时刻,能保持冷静,做到遇事不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热爱工作和生活,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
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的统一。
5、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掌握一定人际交往技巧,与大多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状况能够很好地适应,掌握社会中公认的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7、控制能力强,在一般刺激作用下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危急时刻能临危不惧,对自己实施有效控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些行为轻则影响工作效率或对身心造成伤害,重则导致“自杀”或“激情犯罪”。这些告诉我们: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但同时警察又是一个高应激、高对抗性和高危险的职业,警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矫治,对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心理健康可以预防精神疾病发生。民警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心理应激,这就应求民警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民警很好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发生。
2、心理健康可以预防心身疾病产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据主导地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矫正不良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能动作用,有效预防心身疾病发生。
3、心理健康可以防止出现某些意外事件。民警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当民警捉到犯罪嫌疑人后,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此时如果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预防这类事件出现。
4、心理健康可以使警察提高工作效率。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应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工作任务,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民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从而以更高效率处理好各类复杂事务。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对公安工作重应性,所以应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对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公安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基层民警心理状况
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警察出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有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3.78%的民警承认有焦虑症;有17.9%的民警缺乏信心;有12.44%的民警性格执拗;有12.44%的民警存在恐惧感;冷漠的占6.7%;行为失控的占0.5%。调查还发现,许多警察工作积极性不高,回答“热爱、喜欢”警察职业的只占34.81%,认为干警察这一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8%。他们对个人前程发展的预测评价也不高,也有不少警察对个人前程持有悲观情绪,想离开警察岗位的占调查人数的20%。同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振声,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进行研究,据他研究发现: “在全国180万民警中,有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轻则一些警察对从事警务活动工作产生悲观想法,重则导致警员心理产生障碍。一旦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无从释放,警察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目睹的犯罪行径的熏陶,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犯罪。
通过查阅相关抽样调查资料,并结合对某县局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实地调查了解,归纳总结出,目前基层民警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1、工作厌烦、心理不平衡。民警超时工作存在普遍现象,正常休假得不到保证,造成警察心力交瘁,有的甚至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同时,劳动所得与工作付出差距大,导致民警心理的不平衡,在工作中出现“冷、硬、横”的现象。
2、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民警劳累过度又没有及时就医,造成许多民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腰脱等疾病,在实际工作中达不到警务工作所需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
3、基层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低。尽管中央提出人民警察的工资要高于地方略低于部队,但目前还没有兑现。这些年,各地方党委、政府确实为公安解决了很多级别待遇问题,但真正受益的毕竟只有极少数人能得到的。许多基层老民警干一辈子工作,退休时能达到副科级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状况迫使民警为了解决自己的级别待遇问题,不想工作,争抢当官,滋生了腐败。
(一)警察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常人
在和平年代,警察是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而国家之所以赋予警察使用暴力的特权,是因为警察肩负着极其繁重和高度危险的职责,有可能直接与作恶多端的罪犯对决。
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有研究者指出,第一,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换言之,由于犯罪嫌疑人从外表看与普通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因此,每日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警察,往往戒备心理特别强;第二,长时间的工作和轮班使他们失去了与正常人相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结果他们的主要时间都限制在他们自己的专业圈子内。
(二)、压力不能排解势必引发事端 心理宣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动机、本能、行为等受到挫折后会产生消极情绪,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反常行为,如侵犯与攻击他人。
警察并非由特殊材料制成,同常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一旦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无从正常释放,警察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目睹的犯罪行径的熏陶,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罪犯。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警察施暴现象一出,大众媒体就一片“恶警”的叫骂之声,似乎也说明全社会对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对警察过重的心理压力还欠缺必要的关切之情。2003年1月7日中午,陕西省韩城县矿物局公安处治安科科长向卫国,持枪在公安处办公大楼和家属楼将公安处处长李辉、公安处刑侦科科长韩念成及韩8岁的女儿枪杀后潜逃。案发后,陕西省公安厅领导坐镇渭南督促追逃,100多名民警就地展开布控搜查,20多名公路巡逻民警和8名武警重点控制住了两个收费站拦截关卡。8日8时20分,一辆驶往县城的中巴车缓缓开进许庄收费站,守候在此的民警和武警战士遂登车检查。突然,中巴车内传出“砰”的一声枪响。民警和武警战士向车后座位上一位头上渗出鲜血的中年男子靠过去,发现这位男子胸口上放着一把手枪和一本卷宗。经过核对,确定绝望自杀者就是向卫国。据称,向卫国由于职务方面的原因,与处长和刑侦科长存在个人恩怨,故酿成这场惨剧。血案发生后,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无情的事实:向卫国可能有严重的精神疾患!警察自杀的事件也是越来越多。
(三)、九成民警明显“郁闷” 西安市一个派出所的34名民警做过一次心理测评,结果发现,90%的民警抑郁和强迫症状明显,如“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感到苦闷”等,80%的民警还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躯体化症状,如“容易烦恼和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等,有的人经常感到“头痛”、“胃口不好”。通过这项心理调查,得出惊人结论——民警是一个被其他社会群体敬而远之、十分孤独的群体。接受调查的西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国内普通人差;女性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性及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民警;对自身工作环境较为满意的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自身工作环境不满意的民警;民警中,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侦查员和内勤人员。
(四)、中国警察心理太压抑
当前公安民警中普遍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压力,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抑郁、焦虑。这是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紧张快节奏的生活规律而导致的神经症,是由于心理压力而带来的心理反应。高强度的工作量直接对警察身心构成威胁,过重的心理压力会给人带来危害。作为警察,每一个案件的侦破,均无常规可循;每个凶犯的捕获,都是危险的,随时可能付出血的代价。无论是警察个人还是警察群体,都要承受着持续不断的心理压力。警察的付出已远远大于给予,这种局面会使民警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时仅在思想观念和个人需要上做单一性选择,便难免要在工作中产生认知障碍(不理解)和情感障碍,形成消极态势,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从严治警,忽视从优待警,使从严治警难以落到实处。
2、环境不适。这种心理障碍多发生在入警时间较短的年轻民警身上。很多新警由象牙塔走入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对公安工作性质、任务的了解,只单纯出于一种神秘感或优越感,把公安工作作为简单社会职业看待。环境的突变,心理上还没有进入状态,加之现实并不处处尽如人意,新的环境令他们感到失落、焦躁、易怒,很难应付紧急情况,少数民警甚至付出流血以至生命的代价。
3、人际关系敏感、多疑。一些新警生活空间急剧变化,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以相当的精力来应付种种人际关系,形成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给民警心理压力造成积累。由于缺乏缓释过程和心理调节,导致民警易病、易倦怠,降低了民警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容忍度。警察职业的快节奏,军人的令行禁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部分民警表现出工作上没有兴奋感。不仅使警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警力损耗,而且对外毁损了警察的形象。许多涉世之初的民警深感人心叵测,他们一方面希望更快地被社会所接受,通过交往证实自己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又互存戒备之心,于是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4、失落的心理。首先,价值观念上有失落感。在一些中小城市或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警力不足,工作环境恶劣,民警们一年的工资也不如少数腐败分子一顿饭的开销,这就容易造成警察群体中的“期望反差”,出现心理失衡,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基层民警的积极性,使之自我实现的内动力不足。但在严格执法的过程中,常会引起民众的非议,地方政府遇到社会矛盾时,常不自觉地动用警察,这时警察就被摆到社会矛盾的前沿,为民做事反容易成了老百姓的对立面。群众对社会危害大的案子格外关心,但如不能马上破案,警察就成了被攻击和挖苦的对象。民众不能接受警察的过错,因为警察是早已被标定为示范的人格——人民卫士。
在年轻民警中,很多人还要遭受感情上的失落。没有规律的工作性质,缺少与亲人的沟通,客观上就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久而久之,会生出家庭矛盾和感情纠纷。民警们常常自怨自艾,陷人两难之中,这会对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5、轻敌自信,实战能力差。部分民警在实战中,鲁莽而忽略战术,对犯罪分子估计不足,不善于识别潜在危险,在较长时间的敌我对峙中缺少耐性,因麻痹而导致丧生的也不在少数。有的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利用地形、地势,而在控制罪犯后,对其搜查方法不当,过早放松警惕,导致自身伤亡,而负伤后,不能及时抢救或自救,错失良机,造成终生遗憾。警察心理问题及其危害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 发展 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
具体来说,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七要”标准:要有正常的心理过程和积极的情感;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对周围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警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民警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①导致生理疾病。国内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结果表明,民警一边要全天候做好本职工作、一边要疲于应付一些“非警务活动”,其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职业。②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压抑、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思维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不恰当等。③导致行为偏差。心理问题易导致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并且行为偏差会波及民警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公安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2.1 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①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我国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一线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②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③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2.2 个人和家庭生活压力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在个人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晋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2)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3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①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问题。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③尚不健全 科学 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科学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挫折,进而演变成心理问题。
2.4 自身因素是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①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加之心理素质欠佳,使民警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 自然 便引发了心理问题。②知识、能力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诱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③人际协调能力差。公安民警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限制了其人际交往。调适、缓解、消除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3.1 公安机关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激活内在动力,解决实际困难。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①通过 教育 疏导、环境优化等方式,激发民警内在动力。把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孜孜不倦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教育,激励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肯定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②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 工作出发点,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营造压力小、效率高的工作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①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懂“指挥”。以爱护警力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运用警力,杜绝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②要会“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公安队伍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从而缓解民警工作压力,预防民警心理问题的发生。③要推行民警心理保健制度。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在公安政工部门中设立心理保健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3.2 社会和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公安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2)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 经济 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3.3 民警个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对策
(1)从事各种 体育 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 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
(2)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心理压力形成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公安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致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3)自学必要的心 理学 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系统学习心理 科学 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 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 文献
[1
[2
[3
[4
政治 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警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张旭东.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M].北京: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5
[6
.试论心理学在社会转型期公安思,包延桥.怎样进行警察心理健康干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公安研究,2002,(4).预[J].人民公安,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