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5 13: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春节前夕,中心出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九个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决意,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注解中心对水利工作的高度正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旗子暗记,预示我国水利改革成长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进入新世纪后,中心连续发出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成长轨制编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平易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成长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平易近增收“七连快”的不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计、经济成长、社会提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带动亿万人平易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凸起重点优先解决平易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举措措施赓续完美,水资源节约和珍爱慢慢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行使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成长和人平易近安居乐业作出了凸起贡献。

必需看到,我国地舆气候前提复杂,水旱灾难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义务最艰难的国家之一。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成长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分明不够,建设进度分明滞后,保障水等分明偏低。总体上看,洪涝灾难频繁仍然是中华平易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难仍然是影响城村夫平易近生发生活的重大隐忧,水资源供需矛盾凸起仍然是可持续成长的首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不乱成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用水体式格局粗放仍然是加快改变经济成长体式格局的凸起软肋,水利举措措施微弱仍然是国家根蒂根底举措措施的分明短板,水利系统编制机制改革滞后仍然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成长的深层制约。

还要看到,跟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切成长,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重,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珍爱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首要“靠天吃饭”局面义务越来越艰难。近年来,我国极端天色事宜分明增多,自然灾难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重庆、四川东部区域的特大干旱,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难,大局限的特大春旱,2012年西南区域的特大干旱、多半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难、部分处所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平易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露出出我国水利根蒂根底懦弱、欠账较多的严重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

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治理势在必行。

党中心、国务院对此高度正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光鲜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根蒂根底举措措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需把水利摆上加倍凸起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根蒂根底,纲目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难能力和水利根蒂根底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不乱成长的农田水利根蒂根底,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的水利微弱环节,中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定见,经由稳重考虑,决意以2012年中心一号文件体式格局,出台《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决意》,相符国情水情,遵循成长规律,顺应人平易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意》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重粗心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成长和社会协调不乱,夺取周全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需下决心加快水利成长,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成长。

《决意》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弗成或缺的首要前提,是经济社会成长弗成替代的根蒂根底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弗成分割的保障

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根蒂根底性、战略性。

《决意》系统阐述水利改革成长的指导思惟、目标义务和根本原则,周悉数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义务,明确提出树立水利投入不乱增进机制,强调施展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订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治理轨制,强调树立水资源治理责任和审核轨制。

《决意》还就赓续立异水利成长系统编制机制和切实P目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周悉数署。

2012年中心一号文件容身水利、着眼全局,主题光鲜、内容雄厚,求真务实、克意立异,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心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成长的综合性文件,是指经受前和往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纲要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成长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进修贯彻2012年中心一号文件精神,必然要把思惟统一到中心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动作统一到中心对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总体要乞降具体部署上来,形成全党正视水利的共识,营造全社会关灌水利的氛围。凝聚各行各业支撑水利建设、社会各界介入水利事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成长。

第二篇: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高华峰

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水利的又一个新的春天来到了!水文的新春天也跟随着文件精神踏至而来!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又明确了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决意,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注解中心对水利工作的高度正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旗子暗记,预示我国水利改革成长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进入新世纪后,中心连续发出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成长轨制编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平易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成长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平易近增收“七连快”的不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计、经济成长、社会提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带动亿万人平易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凸起重点优先解决平易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举措措施赓续完美,水资源节约和珍爱慢慢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行使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成长和人平易近安居乐业作 出了凸起贡献。

必需看到,我国地舆气候前提复杂,水旱灾难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难的国家之一。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成长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分明不够,建设进度分明滞后,保障水等分明偏低。总体上看,洪涝灾难频繁仍然是中华平易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难仍然是影响城村夫平易近生发生活的重大隐忧,水资源供需矛盾凸起仍然是可持续成长的首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不乱成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用水体式格局粗放仍然是加快改变经济成长体式格局的凸起软肋,水利举措措施微弱仍然是国家根蒂根底举措措施的分明短板,水利系统编制机制改革滞后仍然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成长的深层制约。

还要看到,跟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切成长,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重,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珍爱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首要“靠天吃饭”局面义务越来越艰难。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分明增多,自然灾难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重庆、四川东部区域的特大干旱,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难,大局限的特大春旱,2010年西南区域的特大干旱、多半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难、部分处所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平易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露出出我国水利根蒂根底懦弱、欠账较多的严重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治理势在必行。

在“中央一号文件” 第(九)条中有:“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可以看出国家将对水文测验、水文预报和预警等进行重点投入,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水文资料的准确性,要使水文数据测得到、报得出、预测准,要提高水文技术服务能力,为当地政府当好防汛抗旱的耳目,做好领导决策的参谋。

在“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五)条中有:“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可以看出国家将在水文站网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并优化组合,特别是提到了水文站网的覆盖范围(密度)和地下水监测站的建设,随着水文站点的增加,水文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开展站网优化,组建各级应急抢险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中央一号文件”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三大突出问题。实现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期盼。“三条红线”的控制需要靠水利技术进行支撑,水文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及水环境监测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学习,充分融入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队伍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水文人应有的贡献。

党中心、国务院对此高度正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光鲜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根蒂根底举措措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需把水利摆上加倍凸起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根蒂根底,纲目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难能力和水利根蒂根底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不乱成长的农田水利根蒂根底,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的水利微弱环节,中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定见,经由稳重考虑,决意以2011年中心一号文件体式格局,出台《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决意》,相符国情水情,遵循成长规律,顺应人平易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意》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重粗心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成长和社会协调不乱,夺取周全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需下决心加快水利成长,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成长。

《决意》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弗成或缺的首要前提,是经济社会成长弗成替代的根蒂根底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弗成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根蒂根底性、战略性。

《决意》系统阐述水利改革成长的指导思惟、目标义务和根本原则,周悉数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义务,明确提出树立水利投入不乱增进机制,强调施展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订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治理轨制,强调树立水资源治理责任和审核轨制。

《决意》还就赓续立异水利成长系统编制机制和切实P目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周悉数署。

2011年中心一号文件容身水利、着眼全局,主题光鲜、内容雄厚,求真务实、克意立异,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心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成长的综合性文件,是指经受前和往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纲要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成长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进修贯彻2011年中心一号文件精神,必然要把思惟统一到中心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动作统一到中心对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总体要乞降具体部署上来,形成全党正视水利的共识,营造全社会关灌水利的氛围。凝聚各行各业支撑水利建设、社会各界介入水利事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成长。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而我可以说水文又是水利的基础支撑,任何水利基础建设都离不开水文,水文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水利的先导,是政府防汛抗旱的耳目,防汛抗旱是水文生存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围绕水利部提出的水文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以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水文从侧重局部建设向注重整体发展转变,从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从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努力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水文新形势喜人,水文新形势逼人。“中央一号文件”带来了春风,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水文改革发展,掌握水文新理论新技术,提供水文新服务好服务。水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晋中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高华峰 二O一一年三月

第三篇: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冯纪芬

今年中央出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个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预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发出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

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的非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突出重点优先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逐步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必须看到,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总体上看,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用水方式粗放仍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软肋,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仍然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制约。还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重庆、四川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大范围的特大春旱,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暴露出我国水利基础脆弱、欠账较多的严峻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须把水利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水利薄弱环节,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方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符合国情水情,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定》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决定》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决定》系统阐述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决定》还就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水利、着眼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形成全党重视水利的共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的氛围。凝聚各行各业支持水利建设、社会各界参与水利事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农业稳,天下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稳中求进、扎实开局,首先必须稳住农业,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供给不出问题,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为此,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创历史新高,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再创历史纪录,农村民生又有大的改善。农业农村好形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在好形势面前,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不易,在连年丰产丰收的高基数上实现新的增长更难。当前,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大意,粮食生产就可能掉下来,农业基础就可能动摇。这些年我国农业综合(行情 专区)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质量安全要求将不断提升,要求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增产、全面增产的态势;而农业生产受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间的波动往往在所难免。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就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越是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越是要防止可能出现的松懈麻痹的情绪;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越是要强化农业这个基础,确保农业不出大的闪失;越是在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越是要强化“三农”投入,加大对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保护;越是在“三农”与外部关联度依存度增强的情形下,越是要强化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活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系列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要抓农业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总要求,继续实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一揽子计划。二要抓物质技术装备。要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三要抓农产品流通。要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建设,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四要抓市场调控。要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为的就是让农民心中有数,形成良好的生产预期。五要抓食品(行情 专区)安全。要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央一号文件发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号令,提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是抓好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保证。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尽管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喜迎“十连增”,世界粮食产量也创新高,但决不能因此而麻痹松懈。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加快推进,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而且,每年全球谷物贸易仅为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还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未来的粮食供需压力,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只有靠我们自己,否则就有可能误大局、误大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松弦,既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要有驾驭全局的战略视野。相比之下,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安全保障的范围从过去笼统的粮食概念收缩为谷物和口粮,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另一方面,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为在开放环境下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了战略布局。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解决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20个字,相互联系,为确保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措施。接下来,关键要靠各级政府组织各方力量真抓实干。我们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坚决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际调剂为辅”,为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上几道保险,确保万无一失。

第五篇: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迎接水利改革发展的春天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一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春节前夕,中央出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个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预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发出7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的非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突出重点优先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逐步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必须看到,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总体上看,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用水方式粗放仍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软肋,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仍然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制约。

还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2006年重庆、四川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大范围的特大春旱,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暴露出我国水利基础脆弱、欠账较多的严峻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须把水利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水利薄弱环节,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方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符合国情水情,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定》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决定》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决定》系统阐述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决定》还就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水利、着眼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形成全党重视水利的共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的氛围。凝聚各行各业支持水利建设、社会各界参与水利事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把握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

—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二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出台治水兴水政策的重要依据。水利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中能不能摆上应有的位置,关键看对水利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

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

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利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务必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政策解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锁定水利

连线基层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河南许昌县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抗旱浇水的忙碌身影。

“水是庄稼人的胆,政府修好水利,农民种地越来越有底气。”陈曹乡史庄村农民张广州说,过去渠道淤积,机井破旧,靠天吃饭,小麦亩产600来斤。如今旱能浇、涝能排,前年大旱、去年春旱,都浇了3次水,亩产达到1100斤。小账连着大账。抗灾夺丰收,去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超千亿斤,水利功不可没。去年全省226亿多元投向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83万亩。即便如此,河南仍有3500多万亩耕地缺乏灌溉条件,基本是“望天收”。

数字点击

4倍: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1000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400立方米。通常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

7000亿元:“十一五”水利总投入约7000亿元,是“十五”的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4亿元。

1.9亿亩:5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

90%: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77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

新形势

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2.1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1亿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将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突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新定位

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些都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3个把”的基本思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水利。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文件明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新目标

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记者 赵永平解读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宏耀)

下载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在2015年春节前夕,中央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国家自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1年发布关注三农......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一、我国支农投入将步入机制化新时代。 ‚新12字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12个字意义重大,进一步凸显......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一号文件全文约1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篇)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

    2010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2010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发号文件,省、市委也相继发出了一号文件,对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

    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11年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高华峰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水利的又一个新的春天来到了!水文的新春天也跟随着文件精神踏至而来!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体会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体会大兴水利,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水利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水利......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免费分享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一号文件全文约1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