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12届高考时政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背景材料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2)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国的水资源只占全球7%,但人口占世界的21%。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4)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5)矛盾的观点。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6)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水资源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8)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模拟训练
1、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里的“重点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抓主要矛盾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2、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实践方面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3、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2010年4月5日,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发表《湄公河委员会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作为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亲密近邻和合作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及时提供上游水文信息以协助下游国家的抗旱工作,此举获得各方赞赏。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11分)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旱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6分)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论文要点?(10分)
第二篇:2012高考政治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12高考政治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时事背景】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二、【理论思考】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2)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国的水资源只占全球7%,但人口占世界的21%。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4)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5)矛盾的观点。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6)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水资源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8)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试题创新】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里的“重点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抓主要矛盾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2、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实践方面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3、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
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2010年4月5日,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发表《湄公河委员会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作为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亲密近邻和合作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及时提供上游水文信息以协助下游国家的抗旱工作,此举获得各方赞赏。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11分)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旱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6分)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论文要点?(10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中心”、“关键”都是指抓主要矛盾,故答案选B。
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上述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属于正确的认识,它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发挥积极的重大的指导作用。
3、①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材料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②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体现了联系、矛盾和全面的观点。③ 辨证否定的观点。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现了辨证否定的观点。④ 发展的观点。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五项原则是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整个材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4、(1)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4分)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兴水利、除水害,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体现。(4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应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帮助、协力推进。(4 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3 分)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促进区域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4 分)评分标准:若考生答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且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5、(1)①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的部分。
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答出其中5个角度可得满分)
第三篇: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 宁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实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活化”了教材,将生物知识动态化、生活化,所以对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用。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课堂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正如日方中,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尤其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如何使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很好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题。
传统生物教学往往就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因此课堂气氛沉闷,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从而使得师生关系趋于形式化,单调乏味的教学场景处处可见,最终导致课堂效率较低。
实际上生物学科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生物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到河里游的、从衣食到住行无一不是我们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我就在想怎么能把生物学科的优势发挥出来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可以轻轻松松学好生物呢?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我想谈以下几点我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直观,爱活泼,正好电化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喜爱、畅快的条件,轻松欢乐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种愉快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在欢乐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创造的发挥,提高学生积极性,这种创造性就是会学的具体表现。有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用热情、温暖地语言,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讲什么,要做什么,特别注重学生与老师讲的、做的是否一致,要做到教学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要认真挑选,组织利用学习指导教材;要特别关注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抱有成功的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初一年级生物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章时,利用幻灯机将插图逐步移动,马上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形成了细胞的分裂、分化、从而构成生物体的过程,这样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掌握了这堂课要学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电化教学形式,大多数是教师讲和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听、写,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需要给于后进生到讲台上操作的机会,增加他们积极活动的时间,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教师能观察他们的进步情况,这样不断地给以反馈和奖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让后进生想学、愿学,当学生在电化教学中想操作愿意做演示的时候,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他们首先尝试操作演示各种形式的电化教学方法,一方面学习上得到了进步,另一方面也学会操作技术的本领,对想学、愿学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去学习,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2、多媒体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的,这是一般人的学习规律,也是一般人认识各种事物的规律,但多种教学媒体的结合,必须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因此,电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必须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速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同学们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特别在后进生中差异更大。当学习使用了他们的速度并以他们有把握的方法进行时,最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自己适应的速度进行学习,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水平,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必须在学生具备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就是说,在课前教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哪些地方易掌握,哪些地方不易掌握,有什么特征等情况。为此,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大课堂授课容量。
以往课堂上教师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安排的45分钟课程:总想在这短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倘若安排的内容过多,学生总是接受不了,相反,有时还回给学生带来副作用,学生认为改门课程知识太多,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采用多种现代化媒体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中将生物课中的知识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比如:以往我们在讲授《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章中,尽管课文中安排的内容比较少,但很抽象。如果要讲清楚、讲透彻,教师还必须安排上很多课外的生物材料,可有时还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倘若我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该章内容制成幻灯片,让学生在“声形并茂”中将知识学到手,这样既省去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又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五、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反馈。
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授完课之后,往往要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下去做,做后还要交上来教师批改,然后再等下一节课上纠正错误,这一环节用教育学上的术语就叫做知识的反馈。在知识的反馈过程中,往往是不能立刻将所有学生的问题同时得到完全解决。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不同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作业、刻下作业,用媒体链接的方式将这些题目与相应的章节知识点连接起来,当学生做练习时,如果正确,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回答,但如果错误,会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或重现涉及的章节内容,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去检验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内容,从而起到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1.1 收集备课资料的便捷性
在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除了自主精心准备教案、学案和相应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课件资料。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
1.2 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
教师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是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备课另一大优势。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自主学习”板块,任意点击使用其他数学教师的备课资料,教师之间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又可以充分体现使用资料的自由选择性和重组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都可以通过平台参考其他数学教师针对这节课的相关备课资料(教案、图片、课件等),即使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相同,也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所需要的部分,比如只选择使用替换的图片。这种交互性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学习网站、论坛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建立交流群体,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甚至是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教师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在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行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实践中可以考虑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各学科的教研员牵头,开展网上研讨,指导资源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以及区域资源库的建设、维护等基础工作,以求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资源库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及教研员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的效益。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1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21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一般让学生利用学具材料袋里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运用转化法,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就是体验数学极限。受材料的限制,动手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运用课件进行总结,将圆柱分别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电脑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最后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渗透了数学当中的极限思想。然后,让学生对比原来的圆柱进行观察,不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就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就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体积公式。在教学中,电脑画面的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就使难点变得容易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容量大、表现力强和交互灵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得到更便捷的帮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3.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课文情境。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镇东小学)
第五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的一个功能强大的课堂教学工具,它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增强示范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先进的教学工具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唯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的一个功能强大的课堂教学工具,它可以有效使用各种资源,增强示范效果,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示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生成、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交互
操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要通过教学资源的精心设计,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易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对教师而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画线、移动、旋转、语文工具、容器等功能,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出基于白板的教学策略和精彩的互动情境,让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协作学习的主体地位。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开展得更加灵活、高效,它比普通的电子白板增加了好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体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不管是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还是错误的回答,或是对错误回答的及时更正,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统都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由于可以进行存盘、打印,所以学生只需专心致志地听讲,不必忙着记笔记,课后可以直接存盘带走课堂教学资料,以供复
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在电脑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资源库,供以后反复使用,这些资源库中的资料对于老师的讲课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是连接其他计算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这些都是以往没有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的整合。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计算机工作界面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各类计算机和网络软件课件,播放各类多媒体光盘和视音频材料等),而且还可直接调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构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这种结构既可做到教师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可实现特定教研集体共同承诺的资源共建共享。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如在上《七律 长征》这首诗时,通过链接可以进入一段有关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面的视频。交互白板支持在课堂师生交互情境中现场创作和再加工教育资源,能够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将主题资源与白板结合,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一个便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