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考察新型农村能源发展情况介绍与体会
学习考察新型农村能源发展情况介绍与体会
(一)
为加快重庆农村能源发展,更好地寻求山区丘陵地带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更好地学习兄弟省市在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由重庆市XX局XX处组织市内各区县XX办相关人员共40人赴四川省,进行了农村沼气与农村新型能源发展状况的参观学习。参观学习期间,采取看、听、问、议等方式,重点参观了四川省苍溪县、双流县等地的农村沼气建设,同时也与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公室、苍溪县农村能源局、双流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等单位进行了座谈,并就当前农村能源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整个参观学习严密而有序,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和要求,得到全体参观学习人员一致好评。
一、学习参观地基本情况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农户18万户,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其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形势和自然条件均处于弱势。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苍溪县极其重视农村沼气生产建设,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几个阶段后,现已将农村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并同时实施“六个一”加“三配套”的典型农村经济建设模式,带动了庭院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历经20多年,现已步入全国庭院经济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的生态庭园经济高效产业示范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行列。目前,苍溪县已建沼气生产池12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0%,沼气入户率居全国前列,同时已有11个乡镇、283个行政村实现了沼气化。
双流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1镇、4个街道办事处,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二、两地的典型经验
苍溪县和双流县在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管理上都探索出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典型经验。苍溪县是全国农村沼气建设示范县和先进县,其在各种条件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成功探索出“六个一”+“三配套”的典型作法,得以将农村沼气普及推广;双流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总结推广的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也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沼气管理滞后的瓶颈问题,对此考察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苍溪县典型作法
苍溪建立健全各种服务体系并多方拓展资金筹措渠道解决建池投入困难问题,加上采用
1.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沼气建设的整体合力
在苍溪,县委、县府重视沼气建设,县里成立了“农村能源局”,乡镇设有“农村能源管理服务站”,并配备了沼气建设专职干部或中心技术员,村里设有专职的沼气物业管理人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健全的农村能源管理服务体系,这样为沼气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证。同时,县上把沼气建设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出了奖惩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沼气建设的深入开展。
2.创新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推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苍溪是农业大县,也是财政穷县,于是,他们探索出一条新路,积极推动沼气发展并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筹资方法:“农户投入为主、财政投一点、支农资金扶持一点、信贷支持一点、联系单位资助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的投入体系,积极拓宽投入渠道,解决建设工程中的资金“瓶颈”。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扶持,合力打造。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户的投资主体作用,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全县每年农户自主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形成了沼气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同时,县上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把农户建沼气池视为生产设施建设,由政府无偿划拨10-15平方米建设用地,并免收相关费用;各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有积累的村组,按一定标准对项目农户进行补贴;对建池和沼气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的乡、村、组、户,给予表彰奖励,提高农户参与生态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了一个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性投入机制。
3.实施“六个一”+“三配套”及抓好“四个结合”的新型做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苍溪县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六个一加三配套”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六个一”即:每户建成一个生态经济园,一口沼气池,一个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硬化路,一套生态农居;“三配套”即:一是与生态环境建设配套,二是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三是与庭院文化建设配套)。积极引导农户实行“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种、养、加工等经济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池农户实现了家居清洁文明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村环境优美化。同时,每户农户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建设,直接或间接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年收益,农民群众把沼气池亲切的称作“幸福池”。
总结归纳就是找准结合点,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同步实施。二是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四是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在退耕还林工程区推广沼气,减少薪柴砍伐,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现全县累计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7929口,占总农户的71.07%,已基本实现沼气化;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农户12.5万户、建成经济生态林25.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已由1982年的13.98%提高到2006年的45%。沼气建设有力地推进生态小康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池带三改”建设也改变了农村中脏、乱、差的局面,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村容村貌的彻底改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4.整合各方力量,强化沼气建设监督管理。
苍溪县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积极促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农能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科学规划、培训技术、抓点示范、检查督促;计划部门加强项目监督;财政部门保证资金调度。坚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专业施工、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原则,建前抓规划、建中抓质量、建后抓管理,确保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质量。
5.用协会管理模式,解决农村户用沼气管理滞后的“瓶颈”问题。
苍溪在农村沼气建设后续服务上,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协会”管理模式。协会以村为单位,所建池的农户加入协会,每年缴纳为数不多的24元钱,在该范围内选定1名技术过硬的沼气生产工作为技术员,每月为会员上门服务一次,遇到农户需要更换配件的,只需出成本价,协会的成立及运转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建池农户的后顾之忧。
(二)双流县典型做法
双流县大力实施沼气工程,用沼气替代传统能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和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县在普及沼气的区域,建立了“沼气物业管理服务合作社示范服务点”,实现了普及农村沼气与物管合作社一条龙服务的新局面。合作社的建立是一个加强环保、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也是一个现代农业循环经济、节约型和经济型的发展趋势。
1.两种模式
据双流县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介绍,所成立的沼气服务合作社,在服务模式上,结合实际,采用两种服务模式:一是沼气协会模式。沼气用户加入协会后,能正常出料的农户每月只需交纳1--3元费用,该用户就可以享受到服务合作社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和解答疑难问题,有关人员每年上门2次排查沼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换零配件的价格也比市场价格低;不能满足发酵原料的农户每月交纳10--20元的“菜单式”服务费用,除了享受上述规定内容的服务外,还将享受专人上门免费进出渣料2次。二是沼气全托管模式。由沼气产品供应配套企业提供资金,与服务站、社、村网点联合成立区域服务站,与沼气农户签订合同,并提供相关服务,确保用户常年用气,根据农户有无发酵原料情况,分别向农户收取10元和20元费用。各服务网点要为农户提供定期检查输气管路、开关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等多项服务,以保证农户的沼气池正常产气并安全使用。也就是说,只要农户每年交纳了200到300元的费用后,农户就只管安全用气,每3个月,就有专人上门将渣料清运到种植大户田间地头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清运完毕后,再由专人将原料运入农户沼气池中发酵,保证农户的循环使用,沼气用户只要加入服务合作社,就能享受到终身的服务。
2.沼气“110”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专门设立沼气“110”举报电话,加入协会的建池农户,可随时反映服务社违规违纪的行为,同时能源办也为各个服务社建立了后续跟踪卡,对被投诉的服务社采取亮红黄牌的方式,对在一定时间内投诉达一定次数的服务社,首先亮黄牌警告,如果继续听之任之,不加整改和纠正,继续被投诉的,将给予红牌罚下,以此加强后续服务的监督检查。
三、几点体会
通过在川的参观、学习、讨论,让我们考察组每位成员都感受深刻,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的发展与建设。
在四川,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地市州县都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极力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沼气建设的进度,这些措施的落实,为沼气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充分保证,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各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渠道资金用于发展沼气项目建设,同时项目配套8%的工作经费,有力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先建先补、快建快补、不建不补,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觉建设的模范点,各级政府奖励安排政府性投资项目。
3.多渠道开展培训,扩大沼气技工队伍,增强沼气技工及管理人员的技能
在培训沼气生产工时,利用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一系列农民培训工程开展沼气生产工培训,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对技工的技能培训;各地农能办也到项目乡镇及村社开展现场流动培训,以建代训、现场示范操作等方式手把手的让生手变熟手,熟手变能手,多方多种渠道培养沼气生产工,增强其技能,扩大了沼气生产工的数量,现四川省沼气工总人数已超逾万人,组建出一支实力雄厚的沼气生产工队伍。另在沼气管理人员自身建设方面,单位或部门也积极引导并鼓励职工多方面加强学习,不断的提高沼气生产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管理技能。
4.抓“三位一体”的示范性建设,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经济模式
在各地,采用区县抓示范片,乡镇抓示范村,村抓示范户的三级联动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出沼气生产的纽带作用,围绕“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大搞“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采取“猪---沼---菜”、“猪---沼---菇”、“猪---沼---果”等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收到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面向市场,建立健全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技术指导与培训力度加大。二是推行专业化施工。农户的建设规划,组建专业施工队、管道安装专业队和沼气建设服务组织,由施工队长与项目乡镇和项目村签订承建协议,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施工合同,实行质量终身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沼气建设质量。三是建立完善的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四川从省上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沼气生产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努力的解决沼气后续管理滞后的“瓶颈”问题,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并探索出几条后服管理模式:一是协会形式。让建池农户加入协会,每月定额缴纳一定会费。二是物业化管理形式。这当中也分菜单式和全托管模式。有序地解决沼气生产中的后续服务问题。三是探索出沼气投保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四川德阳市,通过建池农户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协议,将沼气池入保,投保池每年缴纳保费10元,这样沼气池如发生非人为的事故时,可由保险公司理赔,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6.循环生态经济模式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川,都非常重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沼气为纽带,以庭园经济为依托,大力实施生态家园户办工程建设,按照生态农业标准,从农业整体效益出发,通过分工分业使生产力各种要素优化组合起来,全面实施“猪---沼---菜”、“猪---沼---菇”、“猪---沼---果”等模式,一头连着养殖业,一头连着种植业,种养业有机结合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实现由单一的粮食、果业、畜禽、渔业生产向多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转变,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二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长期坚持的使用“三沼”,进一步改良了土壤结构,减轻了化肥、农药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增强了土壤肥力,为建立稳产高产农田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作物及生态环境的污染,推进了
四、几点建议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体会到重庆农村能源的发展与周边省市的发展势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提升的空间很大,我们唯有加强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不断努力,方能把我市的农村能源建设提高到一新的高度。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实力雄厚的沼气建设管理人员队伍。
一是项目的工作经费未能落实。在各区县,申报的项目未能配备工作经费,无法保证项目前期或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实施。二是项目配套资金没落实。各区县未能把项目的配套资金切实的落实到项目使用上,这样全凭在上面申报项目的项目资金来实施项目,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即使开展起来的,也大打折扣。
3.沼气池规划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配套,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
针对我市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可加快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步伐,尤其是对种养殖大户,应极力作为循环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条新路来加以实施。
4.加强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解决沼气后服的困难问题。
我市现已建设沼气生产池
第二篇:学习考察体会
学习考察体会
(云南、海南考察学习感受)
12月16日至30日,九位连长(二连王国华、三连刘伟、四连张晶亮、五连胡文延、六连吴金明、七连焦志强、八连蔚金建、十一连彭玉江)两位机关干部(闫志国、王建刚)在党委常委副团长辛建华的率领下,赴云南和海南考察学习。
考察学习的重点是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在云南,参观了云南瑞宝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建设和基地建设。云南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瑞宝公司)是1996年组建的新型高科技专业性企业,隶属于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昆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云南瑞宝公司专业从事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原料药及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植化产品,其中天然色素产品有:萝卜红色素、甘蓝红色素、紫苏色素、红米红色素、紫胶红色素、甜菜红色素、栀子黄色素、红花黄色素、紫甘薯色素。其它植化产品有:塔拉胶、单宁酸、没食子酸、三七提取物、蜕皮激素等。产品70%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其它产品在国内销售。
云南瑞宝公司有国内一流的精良设备及与国际同步的产品检测仪器,且工艺先进,管理规范科学。随着近几年高速发展,现已具备年产数百吨天然色素产品的能力,成为国内主要的天然色素企业。目前已成为中国较大的萝卜红色素、甘蓝红色素、红米红色素生产销售企业。云南瑞宝公司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始终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取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和国家专利技术。此外,公司还通过与国内著名大学、国外专家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使本公司天然色素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并已顺利进入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
云南瑞宝公司一贯遵循“诚信”原则,“重合同,守信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客户赞誉和信赖,近年来,已与国内外多家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商贸关系,保证了产品的稳定销售和公司的良性发展。
今年,云南瑞宝公司继续扩大规模,建设新厂房屋建,主要生产天然色素。目前,设备安装接近尾声。
云南瑞宝公司生产基地地处昆明市郊,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3482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兴隆华侨农场留下足迹,带去关怀。
经过60年的发展,兴隆华侨农场已成为年产值过亿元人民币、职工年均收入过万元的中国最大华侨农场之一。兴隆以其独特的归侨风情、丰富的热带植物、优质的温泉和兴隆咖啡闻名海内外。
这次考察学习中,这种对兴隆咖啡的种植加工过进行拉考察。兴隆咖啡落户于兴隆,是在1953年,当时兴隆农场刚刚成立不久,为了实现“以短养长”的做法,也就是用咖啡、香茅、水稻等短期作物收入来弥补橡胶等长期作物收入,兴隆从澄迈福山开始引进咖啡种植。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发现,咖啡的大粒种虽然高产,但品质口感差;小粒种虽然口味极佳,可其生长环境为高原气候,兴隆海拔很低,种植小粒种不但产量低,而且树的寿命也不长。最后,他们把中粒种咖啡作为最适合兴隆栽培的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兴隆的海拔、纬度和气候,为中粒种咖啡的落户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当时咖啡的种植面积非常大,整个兴隆有3000多亩。为了保证咖啡豆的品质,咖啡豆都是熟一粒,摘一粒,当时工人太忙,农场的学生经常半天半天的来到种植园里摘咖啡。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咖啡豆价格的不断下跌,兴隆咖啡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到现在,兴隆地区的咖啡种植面积已不足千亩。
兴隆的炒制技术是采用东南亚的方法,兴隆这种本土咖啡最适合这样炒制方法,在炒制过程中,不但要掌握火候,而且还要适时地加上白糖、食盐和牛油,这样的咖啡格外香浓.“兴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过许多外国咖啡,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咖啡好喝。”1960年2月7日,周恩来总理到兴隆农场视察,喝过兴隆咖啡后大为赞赏。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一位和蔼可亲的总理,为兴隆咖啡写下了一段美名。
炒咖啡香味浓烈,椰奶咖啡口味独特,兴隆有的景点还现场炒制,使游客在品尝最新鲜的咖啡同时,了解其制作过程。
目前,兴隆咖啡主要有两方各种主流产品,炭烧咖啡和椰奶咖啡,炭烧咖啡选用优质海南兴隆咖啡豆,特殊炭烧焙烤而成,其香味更加浓郁醇厚,回味悠长。冲泡后需过滤饮用。
椰奶咖啡选用海南兴隆咖啡豆和文昌椰子为原料,经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品味纯正,椰奶咖啡浓郁,香醇可口,一冲即饮。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地处云岭以南而得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总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13万,全国人口排名为第13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邻国有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陆地边界线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与周边国家历史上就有传统的经贸关系,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早于“北方丝绸之路”,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云南省,简称滇、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省会是昆明市。总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名。总人口4415万(2004年),占全国人口3.36%,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横穿而过。其中丽江古城是云南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省会:昆明市。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
云南的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复杂,多弯道、长坡道和有雾路段,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驾驶时应万分小心,并注意交通标志牌的提示。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限速为小车110km/h,大车80km/h,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或雾等不利驾车的因素,电子交通标志牌提示的限速会更低,请司机朋友们注意识别。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云南旅游
中国大陆西南部有一条神奇而多姿多彩的旅游热线,这就是“云南之旅”黄金旅游线。
云南主要旅游景区: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泸沽湖、西双版纳、腾冲、瑞丽
云南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多彩的民族风俗和宜人的气候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丽江古城,纳西族古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
泸沽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 可携带特产
普洱茶、三七系列产品、冬虫夏草(价格超贵,带足银子,呵呵!)、昭通天麻、斑铜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树化玉(如较大可由店家负责邮运)、翡翠制品、银器、蝴蝶蝶翅画、民族服饰、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味火烧干巴、豆末糖、“云南十八怪”小点心、山竹、花卉(机场可办理托运)、花茶、越南水果脆片、袋装干野生食用菌等。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海岸带景观在海南岛长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市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县养鹿场等,旅游者可以去保护区观赏。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间中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五指山市太平山瀑布和琼中县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琼山市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氏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明朝大清官)之墓,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阁等。革命纪念地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等。还有宋庆龄故居及陈列馆等。
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种植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第三篇:学习考察体会
学习考察体会
(一)扬长避短,培强优势,克服软肋,有所为有所不为。吐鲁番2009年的三次产业比例是18:32:50,昌吉州是29.8:39.4:30.8。
2000年至2007年,地区旅游人次20%增速。昌吉州旅游人次仅保持在10%以上。
每一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基础,每一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弱势。如何审视自己,扬长避短,是一座城市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有专家分析,两座相邻的城市,一旦接近到城区对接、资源共享的地步,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支柱产业需要实现错位发展。错位发展的含义在于充分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对于城市格局与结构的影响,扬长避短、敢于取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吐鲁番有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一家,3A级6家。国家A级景区8个。星级酒店级社会宾馆120余家,星级酒店23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就业员工8000余人。昌吉州A级景区26家,旅游星级宾馆29家,星级农家乐115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行社6家,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基础条件比吐鲁番好的多。
第三产业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水平较低,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 1
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园区隆起,筑巢引凤,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一座有竞争力的城市不能没有强劲发展的园区。园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经济园区以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为纽带,以创新型的政策为保证,能在较短时期内形成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其主要特征是:“三个集聚”:产业集聚、产品集聚、企业集聚;“三个降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环境保护成本、降低公共管理成本;“三个提升”:提升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提升环境质量。其主要功能:吸引外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示范区。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规划80平方公里、二期规划60平方公里,最终形成140平方公里“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特色经济园区。通过园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全面一体化,奠定库尔勒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开发区结合巴州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错位竞争、梯度开发的思路,坚持产业集聚关联、资源与效能并重、产业与城市互动的原则,对首期8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进行编制,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功能。定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融纺织、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矿产精深加工、特色林果、生物医药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开发区,着力构筑石油石化、棉纺化纤、农副产品、高新技术、机械制造、能源建材等六大产业基地。并配套规划3个服务区,即:开发区原18平方公里服务 2
区、西尼尔镇服务区、库尔勒新市区,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和支撑。
吐鲁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项目大幅增多,建筑密度持续增高,新疆项目受城区周边更低和葡萄园的影响,已经没有更多可供发展的空间。对此,吐鲁番,提出在保留老城区周边现有葡萄园和耕地,跳出老城区,在吐鲁番东侧,利用戈壁皇帝建设规模为8.8平方公里的生态产业园区---吐鲁番示范区。提出的规划理念,结合地域生态条件,构筑生态化的城市空间布局;以健康社区为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突出公交优先,建设绿色交通体系;依托地方资源环境条件,塑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与建筑风貌。
“园区经济”不仅要解决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更要解决企业产业上的关联;不仅要集中办企业,更要集中做产业;不仅要企业聚集,更要产业集群。这就需要一个明确的产业定位,而这个产业定位一般应立足市场、资源,着眼于与近邻城市互补共赢、差异化发展来定,使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相生相长。
(三)合纵连横——破除“楚河汉界”,摒弃“诸侯经济”,谋求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多方共赢。
2005年6月,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库尔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巴州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库尉一体化战略,成立了库尉党委。是州委的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协调库尉地区的资源要素,开发区作为库尉党委的办事机构,负责区域内党建、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将尉犁西尼尔工业园、库尔勒石化工业园、开发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一区多 3
园”的管理体制。
库尉一体化打破了库尔勒市、尉犁县行政界限,最大限度地整合两地生产要素。开发区作为联结两地的“金角银边”,“一根扁担挑两头”,既是产业发展平台,又是区域中心城市组成部分,科学定位了功能模式,丰富拓展了内涵空间,在体制创新下,开发区全面迸发出跳跃式发展的活力。紧紧依托两地区位、地缘、资源、基础承载等优势,主动融入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园区上规模、招商上档次、环境创一流、民营大发展”的思路,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向融合聚集的目标迅速迈进。招商引资有新突破、载体建设有新跨越、内部管理有面貌、总体工作有新成绩。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发展平台,成为全州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加快推进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库尉一体化近4年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以年30%以上的速度激增。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1.63亿元,是2005年的6.8倍,入区企业329家,投产运营234家。并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开发区成立以来,累计实现总产值109亿元、工业产值86.4亿元、增加值3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亿元。2009年力争实现总产值50亿元,增长49%,工业产值36亿元,增长38%,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7.5%,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17%,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招商引资任务35亿元。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一种“竞和”关系,谁善于打“区域牌”,谁钟情于“组合拳”,谁致力于“全家福”,谁将能分享“整体大 4
于局部之和”的好处。
(四)腾笼换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库尔勒的开发区坚持引进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按照项目大中小和近中远发展梯度,对龙头支柱性、产业链型项目单独规划园区,留有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引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和项目,对一般加工型中小企业,设定投资强度,统一进入标准厂房建设,集约土地资源。对能源消耗大、相对污染型项目,严把环保关口,限制进入。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紧密相连的产业群体。
作为新疆土地虽然富足,但缺水、缺电、缺资金,就更需要能“倒逼”企业改变原先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机构调整。这点对于我们新疆来讲,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五)“引凤筑巢”,依靠大型企业,延伸产业链
新疆美克化工二期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项目于2010年7月19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予以备案(备案证编码:20101009)。项目总投资19519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克化工工业园,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装臵及配套装臵,计划2013年初进行试生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新疆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4-丁二醇(BDO)的产能达到16万吨,工业总产值26亿元,解决1500余人就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BDO生产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巴州优 5
势资源转换步伐,带动我州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企业实力,促进巴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产业集群”——城市是人口的集聚地,也是产业的聚集地。没有产业隆起就没有城市的崛起。
开发区积极与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基本框架,重点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集群膨胀的配套项目,横向拓宽产业面,纵向做深产业链,把体量规模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基地。围绕建成南疆石化产业带“龙头”和新疆精细化工重要基地目标,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及天然气精深加工,化工中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业,最大限度延伸石油石化及天然气产业链。目前,成功引进了总投资97亿元的美克精细化工,规划实施一批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及配套项目,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精细化工。棉纺化纤基地,围绕建成自治区重要的棉花系列加工基地目标,利用库尉及周边棉花资源优势,棉纺向高支、精梳方向发展,形成相当规模的纺纱量;棉短绒向浆粕、粘胶短丝、长丝方向发展;棉籽向棉蛋白、精炼油、植物油酸方向发展,并延伸印染、成衣、食用添加剂等下游产品。总投资16亿元的全球最大单套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富丽达20万吨粘胶纤维一期10万吨已全面投产,二期年底开工,三年内开发区粘胶纤维产量将达到40万吨。
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建材、金属加工和冶炼。
新疆拥有与沿海称号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不同的技术优势,因 6
此我们在确定自身产业优势方面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找出自己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在产业发展路径上,作为新疆的县市,既要看劣势也要看优势,把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加快优势资源转换,集中发展特定的企业群、产业群以及特定的区域,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篇:新塘学习考察体会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红土乡中心小学 覃志勇
2012年10月25日,我们在红土乡中心学校的组织和领导下,考察、参观了新塘乡六所学校的学校规范化管理——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10月26日又参观了乡内兄弟学校的学校规范化管理。两天的学习观摩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各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学校管理、执着的研究精神以及所取得的丰硕的办学成果。本次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参观考察新塘乡六所学校的感受和体会:
1、六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各有特色,均有吸人眼球的亮丽之处。六所学校的相似之处在于: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漫步在校园中,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书香四溢,沁人心脾。从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运动场地的精心设计,特别是墙壁甚至走廊文化的精巧布置都显得那么精雕细琢,那么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处处无不透出管理者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参观这样富有人文文化布置的精品校园,真令人驻足,令人留恋。特别是新塘乡中心小学和新塘初中在整体布局上,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做到了集中优质资源办学,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特点。两所学校各种设施设备完善,我们看到了先进的设施设备、超前的办学模式,新塘乡小的塑胶运动场、新塘初中的泥青运动场、电子白板、电脑备课室、各学科实验室、音体美等功能教室等等。全都体现出让农村的学生和城区的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更让人吃惊的是一所村级完小——海信小学。那简直就是农村学校中的一颗明珠。
2、明确的办学思想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我们参观的六所学校都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研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思想和宗旨等都为创办特色学校指明了发展方向。
3、“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校育人的一面鲜亮的旗帜。六所学校的设施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从中体会到,领导和老师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他们已真正地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4、团结的领导班子是办好学校的核心。
一所好学校首先要有一位好校长,其次要有一个良好、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六所学校的老师无一例外在校长的带领下,各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他们有困难不退缩,有责任不推诿,齐心协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二、理解与思考:
1、努力融洽学校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关系,了解教师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减轻他们的压力,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成名的平台,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付出,欣喜开心地收获。
2、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因此,学校应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创造条件,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快乐。今后我一定将学习得到的经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去,使学校处处彰显出文化气息,着力打造一个整洁、幽雅、精致的文化书香校园。
3、教学上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设计者和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明确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我们还要理清从教动机,塑造教师形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学习,积极开拓进取,把经验与创新相结合,把我们的身心“沉浸”在学校,定能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总之,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仅是我个人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使自己在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做得更好、使学校更具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品味。
第五篇:美国学习考察体会
从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看中美教育的差异
——美国教育考察体会
2014年3月 日至4月 日,我随省教育考察团赴美国学习考察。本次活动通过讲座式培训、深入美国家庭、考察大中学校等形式,边看、边学、边议,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通过培训,我对美国的高中教育现状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和认识,能够从另外一种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现从对美国高中课程设置方面的认识,谈谈学习体会。
一、美国的高中课程设置
1.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
美国高中学制多种多样,不过大部分设有9、10、11、12共四个年级,分别相当于中国的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各年级。美国高中不分文科、理科,每个学校安排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不过所有学校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必修课程:美国高中课程比较广泛,基础必修课程有英语、自然科学(3门:如生物、化学、物理或地理、环境、辩论)、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
选修课程:美国高中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电讯,交通,工业,农业,水利,建筑,驾驶,商业,时装,食品,环境,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航运,维修等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或有择业需要的内容,都有相应课程供选择。课程采取大学的管理体制——学分制,一般修读18-23个学分就可以获得美国高中毕业证书。
2.设置不同层次课程,注重与大学的衔接
大多数美国高中的课程按难易程度分为普通班、荣誉班和AP课程班,国际学校还有IB课程班。学生不是喜欢上哪种程度的课就可以自己去选上,大部分学校对学生选择学哪种课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定。选择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首先要通过荣誉课程,而欲进入荣誉课程的学生则必须先通过普通课程。因此,能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本身已经是优秀学生的体现,其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
AP课程即为“高级课程班”,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在高中设立的一个教育项目。旨在为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高中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在高中时期提前选修大学水平的课程,其难度相当于美国大一的基础课程,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它可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避免了高中和大学初级阶段课程的重复。由于学生在37门具有大学难度的AP课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大学的专业方向,因此使得一流大学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中能充分判断和确信学生是否具有了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充分准备和成功把握。所以众多美国大学把AP课程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参加AP考试科目多、考分高的学生被美国名校另眼相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将此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条件之一。对学生而言,参加AP课程还有其它诸多好处:AP课程考试成绩好,有可能直接申请大学学分,这样升入大学后就有精力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有可能提前完成学业,甚至大学四年可以完成双学位,还可以节省高昂的大学学费。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它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十一和十二年级学生设置的两年制大学预科课程。IB课程不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而是自成一个体系,广泛吸收了当代许多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涵盖了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因此IB课程体系既具有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又有自己教育理念发展下的独特性。
IB课程包括六个基础学科领域,既有科学科目,又有人文科目。所有参加IB文凭 项目的学生,必须在这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每一门课程又分为高级课程和普通课程,其中必须有三门是高级课程。IB课程特色不只在于以互相关联的方式学习这六个学科,所有的学生还必须完成社区服务、知识理论、撰写论文三项重要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IB课程以前只在国际学校开设,现在已进入世界各地一些富有创新意识的普通中学。在中国除了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开设了IB课程外,一些国内的私立学校也已经开设或正在引进。
3.美国高中课程具有整合化、个性化、微型化趋势
整合化:整合课程不仅仅是跨学科的内容整合,而且同时使学生也成为课程设计实实在在的、富有责任感的合作者。整合课程是围绕着学生对他们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所真正关心的话题来设计的。个性化:即指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针对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提供尽可能多样的、富有选择性和个性化的课程来适合他们的不同教育需求,并且在在课程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的课程管理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微型化:使学校开设的课程富有时代感和充满生命力,有利于教师发挥各自的特长;使学校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也为学生选修提供了多样性。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中美两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异同
1.两国的共性:一是 学科领域(必修课程)基本一致,都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与实践、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再者对语言、数学、科学这些最基础科目设置了更多的课时;三是对社会实践类课程投入了关注。
2.两国的差异
一是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意图上,美国的选修课程门类丰富,趣味性强,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有很大作用。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提供学生想学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并更好地了解自己。而国内学校也开设选修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并非学生自主选择,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体现在必修选修课程的比例上,美国必修课程占50%以下,选修课程占50%以上,而中国恰好相反。
三是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美国的课外活动多样性强,时间灵活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人际交往等情感能力。这里的“课外”不是学习之余的一点点时间,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使他们获得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才干,另外,课外活动成绩也是美国大学录取评判标准之一。美国高中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涯不可小觑。而国内学校的课外活动,往往被自习、作业、辅导所挤占,“研究性学习”时间固定,强调其课程性;社会实践得不到有效落实,成果不明显。
四是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上,美国课程设置分为逐步递进的不同层次(如普通班、荣誉班和AP课程班、IB课程班等)和不同发展方向的专业划分,学习深度不同的各类课程适应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专业门类的划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以后发展和专业选择打下了基础。我们国内虽然也强调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但大多落不到实处,特别不能提供层次各异、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更不能与大学选择和大学教育相衔接,从而使高中学校和学生都缺少真正落实选修课程的主动性。
三、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对我们的启示
1.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有利于同多元的高等教育对接,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这对我们的高中课程改革颇有启示。目前,我国高中的课程设置虽也有选修课与必 修课之分,但仍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计划体制下统编统管的一刀切弊端,依然顽固地左右着课程改革。从时间分配上看,高
一、高二全上必修课,仅高三才开选修课,但使用的教材仍是单一的统编本,因而也远离了选修的根本宗旨。课程设置的准则是为教育目的服务。受社会本位教育观制约,我国高中课程的传统设置,总是强调满足社会宏观的一般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微观的特殊需要,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明显不足。呆板、单调、枯燥的课程模式,不仅很难同生动、活泼的教学要求相适应,而且更难同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契合。虽然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也曾提倡“一纲多本”,但那仅是主张统编教材与地方教材的有机结合,同按学生水平分层次设课的思路是两码事。就必修课教材而言,为使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各科教材都有必要改一本为多本,以便学生在必修课中也能作出各得其所的选择。至于选修课就更不能局限在文化基础知识的选修上,也不应待到高三才选修。而应参照发达国家高中普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早引入职教因素,因地制宜开设各种学习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使必修与选修沿着普职结合的方向双线并进,既可为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学有所长的新生,又能为地方经济培养学有所为的建设者。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特长的任务更加突出,改造旧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虽然美国与我国存在国情差别,但其高中课程设置的经验,确有可借鉴之处。我们不妨把按照社会需要设置课程与按照人的个体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尽快统一起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高中课程结构,变呆板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改革虽然繁难,但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2.课程改革要结合实际稳步推进
学习和借鉴美国高中教育的经验,我认为要坚持三种精神:一是敢于改革的精神。任何国家、地区或者学校的发展史都是一部教育改革的历史,我们学习借鉴的过程就是我们学校一次主动改革的过程,需要拿出改革的勇气、胆识、决心和信心。二是求实创新的精神。我所看到的美国学校,无论是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学生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是经过自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的一种特色,要实现有效学习,不可盲目崇拜、急于求成,更不应该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国家的政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大胆探索,办出符合我们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学校。三是勇于研究的精神。美国的高中教育经验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实践体系,是从执着的信念和实践经验中走出来的。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中,不能只看表面,只学皮毛,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学到其最本质、最深层的东西。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不虚此行,收获颇多。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美国有它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我们有自己的基础和优势。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我们高中学校要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继续拓展、优化选修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