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宣礼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卢宣礼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86.12
籍贯:湖南身高:170cm学历:高中政治面貌:团员
专业:特种作业电工/制冷/机修身份证号码:***013
户口所在地:江永县夏层铺镇马蹄村385号
通讯地址:福永桥头村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uanlilu@163.com
教育经历:2007.05-2007.08 江永县阳关技术学校特种电工作业
2000.09-2003.07常宁市第三中学 高中毕业
实践经历:2008.02-2010.09 在亚洲创建深圳(木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木地板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负责厂务维修及安装
2010.10-2012.7 在先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负责水电安装维及设备
维修保养
2012.10.31-2014.08.10在爱升精密电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PCB
线路板行业,负责维修保养中央空调与分体空调维修
技能水平:能够独立完成维修设备电控系统,空调维修及维护发电机、空压机电梯
保养与水电安装。
社会实践:在这几年,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工作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日后的人
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评价:本人性格稳重,有活力,适应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
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好自
我约束能力,勇于迎接新挑战。
求职意向:电工/制冷/机修工资待遇:4000-5000 元/月
第二篇:第一课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
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
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1782-1834)
一、家世与童年
1782年1月5日生于贫穷农家,父亲是教会长老。十七岁决志献身于海外宣教,母亲去世后入神学院接受装备。
二、遥远而封闭的中国
1807年来华,历时七个多月,于9月7日抵达。三、四面楚歌的日子
无论在澳门或广州,都无法享受平静安全的生活。
四、受聘于东印度公司
受聘的理由为:第一,可以安全居留;第二,有助于学习中文;第三,所得薪水可减轻差会的经济负担;第四,可以消除东印度公司对宣教士的仇视。
五、聪明的工头
从1807年到1834年,只回英国一次,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工头」(哥林多前书3:10)。墓碑上提及三大贡献:编印英华字典、创办英华书院、翻译中文圣经。
1834年8月1日病逝于广州,葬于澳门。
六、迎接2007年
来华两百周年,值得隆重纪念。
第二课
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1789-1855)
一、家世与童年
1789年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三洲古劳村农家,十五岁到广州,受雇于马礼逊刻印圣经。
二、由米怜施洗、马礼逊按牧
1815年随米怜夫妇赴马六甲,1816年受洗。后带领妻子信主,建立中国第一个基督化家庭。1823年底,由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位华人牧师。
三、文字事工
笔名「学善者」、「学善居士」等,尤以劝世良言一书最著名,对洪秀全影响甚大。
四、个人布道
例如循序渐进,带领广州旅店主人林先生信主。
五、考场事工
配合各县科举考试的日期,到考场外散发福音书刊,不辞辛劳,不惧危险。
六、医院事工
先后担任博济医院与惠爱医院的院牧,深受博驾医师与合信医师(马礼逊的女婿)赞许。
七、墓前植树
1930年参加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的代表们在梁发墓前植树,以示敬意。
第三课
一颗耀眼的宣教彗星---郭士立牧师(1803-1851)
一、从小说《海岭》谈起
已故日本基督徒女作家三浦绫子,在小说《海岭》中,提及三个遭遇船难的日本人,在澳门帮助郭士立将一部分的圣经译成日文。
二、勇敢的少年
1803年生于普鲁士,十二岁时投诗自荐于国王之前,得到国王的支助,得以入神学院接受造就,1827年由荷兰差会差派来东方宣教。
三、具有语言的恩赐
著作包括中文61种、英文9种、德文7种、荷文5种、日文2种、泰文1种。
四、多次沿海航行与宣教
以1831-1833年间的三次最为著名,有记录出版。
五、名声远播欧洲
马克斯在论文中也曾提及他。后来的伟大宣教士,如李文斯敦、戴德生,都深受他的影响。估计受他影响而建立的差会有十一个之多。
六、良
莠不齐的「福汉会」
雇用华人向同胞散发福音刊物,成员良莠不齐,瞒上欺下,令他失望难过。
七、香港参政留名
出任英国据港后的第一任民政长官,对香港开发颇有建树,1851年去世后,有一条「吉士笠街」纪念他。其第二任夫人,曾收养并教育多位盲女,堪称「中国盲人教育之母」。
第四课
华中宣教之父---杨格非牧师(1831-1912)
家世与童年
八个月丧母,十八岁丧父。十四岁就开始讲道,成为极受欢迎的少年讲员。
上海六年
1855年到上海,逐步向周围地区推进,屡次遇到危险。1860-1861年间,多次访问太平天国,与高层领袖晤谈,终于确定他们的误谬,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前进武汉
1861年起,以汉口为中心,将福音广传于湖北省。武汉三镇外,孝感地区是另一重点,杨格非曾在此遭受乡民攻击。
四川与湖南
这两省也是杨格非特别关心的目标。1868年他与伟烈亚力牧师一起往四川旅行,在成都几乎一病不起。1879-1904年间,前后十一次进入湖南传福音。全面性的事工
除重视讲道外,在医疗、教育、译经、出版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也与许多中国信徒密切同工,应山县的罗朝龙牧师最为他所称道。
六、婚姻与家庭
1873年与1885年两度丧偶,晚年与女儿女婿同住,女婿也是同一差会的宣教士。1911年回英国养老,次年去世。在华五十七年,中间仅三次回英述职。
后人纪念
1931年纪念百岁冥诞,汉口兴建格非堂,今名荣光堂。1963年英国家乡Swansea辟建纪念花园,由市长与杨格非的外孙共同剪彩。第五课
笃信基督的老将军---张学良(1901-2001)
一、早年受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
1923年11月香港大光报刊载张少帅支持设立常春青年会的演说词,他说:「若没有基督教三个字,青年会绝不能会这样有力量,个人也绝不能因他得利益。」
二、软禁期间勤慕道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遭软禁,到台湾后开始慕道,历时多年完成美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于1964年受洗,经常参加凯歌堂的主日敬拜。
三、亲访吴勇长老查验神迹
据吴勇长老回忆录说,张学良事先并未约定就突然到他住处访问,为要听他亲口讲述当年癌症得蒙医治的见证。
四、神秘译者「曾显华」
香港于1970年出版《相逢于髑髅地》一书时,只说译者「曾显华」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及至1989年再版时,谜底才揭晓,原来「曾显华」就是张学良,他从曾约农、董显光、周联华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以感念这三位在信仰与学识上指导过他的老师。
五、晚年言必称基督
1993年移居夏威夷,固定在夏威夷华人第一教会聚会,每次在重大场合,面对亲
朋好友与媒体记者,总是高举基督,劝人信主,这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基督将军」。
第六课
中国内地会之父---戴德生(1832-1905)
家世与童年
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就将长子德生奉献给主。因体弱多病,较晚上学,但十分好学,自修许多学业。在母亲与妹妹的迫切代祷下,于十七岁时真正经历重生。
信心的操练
来华前就重视信心的操练,尤其在金钱方面,单单仰望天父的供给。藉祷告提醒医生发薪水,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不但是内地会之父,更是信心差会之父,可溯及这些早年的操练。
创立中国内地会
1854.年抵华后,在上海附近布道,时值清军与太平军内战,局势混乱而危险。1860年带妻小回国,1865年6月25日在英国海边祷告,求主差遣二十四名甘心而能干的工人到中国去,这就是中国内地会的源起。
内忧外患的考验
1868年发生扬州教案,多位教士受伤,引发中英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内地会在英国饱受批评。1870年德生在一年中,一连失去六岁的儿子、新生的婴儿与亲爱的妻子,忧伤而不绝望。
五、不断扩张的信心与事工 戴德生相信,「照神的方法做神的工作,就必得到神的供应。」从向神求十八个工人,到求七十人、一百人,每次都实现,甚至超过。1885年「剑桥七杰」来华,更轰动英国,并将内地会的声望推向高峰。
六、代代相传
从戴德生以来,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中国的福音事工,第二代如戴存仁与戴存义兄弟,第三代如戴永冕,第四代如戴绍曾,第五代如戴继宗,真是戴戴(代代)相传。
第七课
戴家班与海家班
一、戴家班 1.戴德生(1832-1905)参阅前课。2.戴存仁(1861-1950)戴德生长子,在华64年(1881-1945),烟台内地会子弟学校的教师,晚年曾被日军关在集中营中。3.戴存义(1862-1946)戴德生的次子,医疗宣教士,在河南等地行医,曾为袁世凯的母亲治病。1922年在云南为土匪绑架,被扣留一个多月才获释。妻子金乐婷(1862-1949)也出身于宣教世家,具写作恩赐,着有戴德生、席胜魔等人的传记。5.戴永冕(1894-1978)戴存仁之子,在华50年(1917-1967),先在河南、陜西等内地服事,后在台湾创立圣光神学院。6.戴绍曾(1929-)戴永冕之子,生在河南开封,少年时被关在山东潍县的日军集中营里三年半。1955年前往台湾,历任圣光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7.戴继宗(1959-)戴绍曾之子,生长在台湾,现也献身于华人福音事工。娶台湾小姐为妻,这也是戴家班首次与华人通婚。
二、海家班
1.海便雅悯(1829-1911)是戴德生的妹夫,富正义感,为反对
英国在华的鸦片贸易,成立社团,编印书刊,致死不懈。担任内地会在英国总部的总干事,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十个子女中,有一半到中国宣教。2.海恩波(1866-1937)海便雅悯的次子,在华宣教九年,后接掌内地会的文字事工,写成许多激励人心的宣教士传记。3.海恒博(1911-1994)海便雅悯的孙子,海恩波的侄儿,医疗宣教士,向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传福音。退休后全力着史,花了十几年功夫,完成七大册堪称最完备的戴德生传记。
第八课
秀才牧师---席胜魔(1835-1896)
一、落魄的秀才
原名席子直,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读书世家,因病吸烟,欲罢不能。
二、赈灾与征文
1876-1879年华北发生大旱灾,山西尤其严重。英国宣教士李修善来晋放赈,又悬赏征文,题目有六:真道之源、正心、祈祷、赏善罚恶、偶像、大烟。席子直囊括了前三名,并因而在李修善带领下悔改归主。
三、福音戒毒事工
席子直归主后,戒毒成功,改名胜魔。从此以福音戒毒为使命,广设「天招局」,自制戒烟丸,颇为有效。
四、中外同工留佳话
1886年受任内地会牧师,负责平阳、洪洞、大宁三地教会。与「剑桥七杰」之一的何斯德同工十年,互敬互重,留下中外同工的美好典范。
五、赋诗证道有新意
写了六、七十首证道诗词,配上曲调,可以琅琅上口,帮助信徒灵命成长。例如「献身之歌」的部分歌词为: 主你要赐活水,我愿作筒瓮;
主你要警民众,我愿作金钟;
主你要除狼害,我愿作刀枪; 主你要照黑夜,我愿作银灯; 主你要降天军,我愿作令旗; 主你要书文字,我愿作翰毫。
第九课
台湾的女婿---马偕牧师(1844-1901)
家世与童年
其父母由苏格兰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佐拉村,因此马偕虽是加拿大人,却保有浓厚的苏格兰风格。佐拉村地灵人杰,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马偕也是其一。童年时,受到来华宣教士宾惠廉的影响,羡慕成为海外宣教士。
没齿难忘
接受完备的神学教育后,马偕于1871年来华,并于1872年3月9日在台湾北部的淡水登陆。从此以淡水为基地,在台湾北部宣教,建立许多教会。他以为人拔牙与治病为布道的预工,近三十年中约拔下二万多颗牙齿,真教台湾人「没齿难忘」。
艋舺教案
艋舺是台湾北部最繁荣却也最排外的地区,1877年马偕在此设堂遭遇激烈反对,引发中外交涉。后来马偕却成为艋舺人心目中的大善人,以大轿、舞狮、乐队等排场,欢送他回国述职。
教育事工 马偕家
乡亲友出钱,1882在淡水设立「牛津学堂」,成为台湾北部神学教育、女子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发源地。马偕本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典范,有教无类、善于教导、全人教育、至死忠心。
台湾女婿
马偕于1878年与台湾女子张聪明结婚,成为台湾的女婿,这种异国婚姻在十九世纪并不多见。他的俩个女儿后来也都嫁给台湾人,可见完全没有种族歧视的心态。
至今名满台湾 马偕纪念医院是目前台湾最著名的医院之一,马偕史迹成为淡水观光重要景点,2001年马偕逝世一百周年,各界有多项纪念活动。其「宁愿烧尽,不愿锈坏」的人生理想与宣教精神,仍不时为人称道。第十课
灵力充沛的宣教士---古约翰牧师(1859-1936)
一、马偕的影响
与马偕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有一次听到马偕报导台湾的事工,决定献身海外宣教,1888年由加拿大长老教会差往中国豫北地区。
二、突破语言的障碍
古约翰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进步不大,民众常表示听不懂,令他十分沮丧。某一天在讲道中忽然通畅起来,从此突破语言的障碍。事后得知,当时在加拿大神学院就读的学弟们正在为他祷告,因而有此神迹出现。
三、开放家庭式布道法
古约翰夫妇将新落成的住宅开放,欢迎民众进来参观,古夫人负责介绍屋内的设备与日用品,古牧师就趁机传讲福音。1899年秋季的参观人数,男士有1835人,女士有500人。对于重视隐私的西方人而言,这种布道方式的代价可谓不小。
四、庚子年大逃亡
庚子年(1900)豫北义和团也追杀洋人,古约翰夫妇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逃亡,历时二十多天才安扺武汉。途中经历许多苦难,古约翰的脖子被刀砍伤,几乎丧命。
五、东北大复兴
1908年开始古约翰在东北各地传讲教会复兴的信息,结果带来影响深远的东北大复兴。晚年他的驻地由豫北转到东北,以四平街为中心,也为东北教会留下丰富的属灵遗产。
六、军中福音事工
1919-1923年间应冯玉祥之邀,时常向冯属下的官兵布道,为至少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七、灵力充沛的秘诀
四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约翰经历各种苦难,疾病缠身、晚年失明、十一个子女中有五个夭折、居无定所、刀剑迫害等等,但他的灵力始终充沛。「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章6节)这就是他保持灵力充沛的秘诀。
PAGE
PAGE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Sotaonline.2003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第三篇:第一课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1781834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1782-1834)
一、家世与童年
1782年1月5日生于贫穷农家,父亲是教会长老。十七岁决志献身于海外宣教,母亲去世后入神学院接受装备。
二、遥远而封闭的中国
1807年来华,历时七个多月,于9月7日抵达。三、四面楚歌的日子
无论在澳门或广州,都无法享受平静安全的生活。
四、受聘于东印度公司
受聘的理由为:第一,可以安全居留;第二,有助于学习中文;第三,所得薪水可减轻差会的经济负担;第四,可以消除东印度公司对宣教士的仇视。
五、聪明的工头
从1807年到1834年,只回英国一次,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工头」(哥林多前书3:10)。墓碑上提及三大贡献:编印英华字典、创办英华书院、翻译中文圣经。
1834年8月1日病逝于广州,葬于澳门。
六、迎接2007年
来华两百周年,值得隆重纪念。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二课
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1789-1855)
一、家世与童年
1789年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三洲古劳村农家,十五岁到广州,受雇于马礼逊刻印圣经。
二、由米怜施洗、马礼逊按牧
1815年随米怜夫妇赴马六甲,1816年受洗。后带领妻子信主,建立中国第一个基督化家庭。1823年底,由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位华人牧师。
三、文字事工
笔名「学善者」、「学善居士」等,尤以劝世良言一书最著名,对洪秀全影响甚大。
四、个人布道
例如循序渐进,带领广州旅店主人林先生信主。
五、考场事工
配合各县科举考试的日期,到考场外散发福音书刊,不辞辛劳,不惧危险。
六、医院事工
先后担任博济医院与惠爱医院的院牧,深受博驾医师与合信医师(马礼逊的女婿)赞许。
七、墓前植树
1930年参加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的代表们在梁发墓前植树,以示敬意。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三课
一颗耀眼的宣教彗星---郭士立牧师(1803-1851)
一、从小说《海岭》谈起
已故日本基督徒女作家三浦绫子,在小说《海岭》中,提及三个遭遇船难的日本人,在澳门帮助郭士立将一部分的圣经译成日文。
二、勇敢的少年
1803年生于普鲁士,十二岁时投诗自荐于国王之前,得到国王的支助,得以入神学院接受造就,1827年由荷兰差会差派来东方宣教。
三、具有语言的恩赐
著作包括中文61种、英文9种、德文7种、荷文5种、日文2种、泰文1种。
四、多次沿海航行与宣教
以1831-1833年间的三次最为著名,有记录出版。
五、名声远播欧洲
马克斯在论文中也曾提及他。后来的伟大宣教士,如李文斯敦、戴德生,都深受他的影响。估计受他影响而建立的差会有十一个之多。
六、良莠不齐的「福汉会」
雇用华人向同胞散发福音刊物,成员良莠不齐,瞒上欺下,令他失望难过。
七、香港参政留名
出任英国据港后的第一任民政长官,对香港开发颇有建树,1851年去世后,有一条「吉士笠街」纪念他。其第二任夫人,曾收养并教育多位盲女,堪称「中国盲人教育之母」。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四课
华中宣教之父---杨格非牧师(1831-1912)
一、家世与童年
八个月丧母,十八岁丧父。十四岁就开始讲道,成为极受欢迎的少年讲员。
二、上海六年
1855年到上海,逐步向周围地区推进,屡次遇到危险。1860-1861年间,多次访问太平天国,与高层领袖晤谈,终于确定他们的误谬,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三、前进武汉
1861年起,以汉口为中心,将福音广传于湖北省。武汉三镇外,孝感地区是另一重点,杨格非曾在此遭受乡民攻击。四、四川与湖南
这两省也是杨格非特别关心的目标。1868年他与伟烈亚力牧师一起往四川旅行,在成都几乎一病不起。1879-1904年间,前后十一次进入湖南传福音。
五、全面性的事工
除重视讲道外,在医疗、教育、译经、出版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也与许多中国信徒密切同工,应山县的罗朝龙牧师最为他所称道。
六、婚姻与家庭
1873年与1885年两度丧偶,晚年与女儿女婿同住,女婿也是同一差会的宣教士。1911年回英国养老,次年去世。在华五十七年,中间仅三次回英述职。
七、后人纪念
1931年纪念百岁冥诞,汉口兴建格非堂,今名荣光堂。1963年英国家乡Swansea辟建纪念花园,由市长与杨格非的外孙共同剪彩。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五课
笃信基督的老将军---张学良(1901-2001)
一、早年受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
1923年11月香港大光报刊载张少帅支持设立常春青年会的演说词,他说:「若没有基督教三个字,青年会绝不能会这样有力量,个人也绝不能因他得利益。」
二、软禁期间勤慕道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遭软禁,到台湾后开始慕道,历时多年完成美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于1964年受洗,经常参加凯歌堂的主日敬拜。
三、亲访吴勇长老查验神迹
据吴勇长老回忆录说,张学良事先并未约定就突然到他住处访问,为要听他亲口讲述当年癌症得蒙医治的见证。
四、神秘译者「曾显华」
香港于1970年出版《相逢于髑髅地》一书时,只说译者「曾显华」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及至1989年再版时,谜底才揭晓,原来「曾显华」就是张学良,他从曾约农、董显光、周联华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以感念这三位在信仰与学识上指导过他的老师。
五、晚年言必称基督
1993年移居夏威夷,固定在夏威夷华人第一教会聚会,每次在重大场合,面对亲朋好友与媒体记者,总是高举基督,劝人信主,这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基督将军」。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六课
中国内地会之父---戴德生(1832-1905)
一、家世与童年
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就将长子德生奉献给主。因体弱多病,较晚上学,但十分好学,自修许多学业。在母亲与妹妹的迫切代祷下,于十七岁时真正经历重生。
二、信心的操练
来华前就重视信心的操练,尤其在金钱方面,单单仰望天父的供给。藉祷告提醒医生发薪水,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不但是内地会之父,更是信心差会之父,可溯及这些早年的操练。
三、创立中国内地会
1854.年抵华后,在上海附近布道,时值清军与太平军内战,局势混乱而危险。1860年带妻小回国,1865年6月25日在英国海边祷告,求主差遣二十四名甘心而能干的工人到中国去,这就是中国内地会的源起。
四、内忧外患的考验
1868年发生扬州教案,多位教士受伤,引发中英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内地会在英国饱受批评。1870年德生在一年中,一连失去六岁的儿子、新生的婴儿与亲爱的妻子,忧伤而不绝望。
五、不断扩张的信心与事工
戴德生相信,「照神的方法做神的工作,就必得到神的供应。」从向神求十八个工人,到求七十人、一百人,每次都实现,甚至超过。1885年「剑桥七杰」来华,更轰动英国,并将内地会的声望推向高峰。
六、代代相传
从戴德生以来,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中国的福音事工,第二代如戴存仁与戴存义兄弟,第三代如戴永冕,第四代如戴绍曾,第五代如戴继宗,真是戴戴(代代)相传。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七课
戴家班与海家班
一、戴家班
1.戴德生(1832-1905)
参阅前课。
2.戴存仁(1861-1950)
戴德生长子,在华64年(1881-1945),烟台内地会子弟学校的教师,晚年曾被日军关在集中营中。
3.戴存义(1862-1946)
戴德生的次子,医疗宣教士,在河南等地行医,曾为袁世凯的母亲治病。1922年在云南为土匪绑架,被扣留一个多月才获释。妻子金乐婷(1862-1949)也出身于宣教世家,具写作恩赐,着有戴德生、席胜魔等人的传记。
5.戴永冕(1894-1978)
戴存仁之子,在华50年(1917-1967),先在河南、陜西等内地服事,后在台湾创立圣光神学院。6.戴绍曾(1929-)
戴永冕之子,生在河南开封,少年时被关在山东潍县的日军集中营里三年半。1955年前往台湾,历任圣光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7.戴继宗(1959-)
戴绍曾之子,生长在台湾,现也献身于华人福音事工。娶台湾小姐为妻,这也是戴家班首次与华人通婚。
二、海家班
1.海便雅悯(1829-1911)
是戴德生的妹夫,富正义感,为反对英国在华的鸦片贸易,成立社团,编印书刊,致死不懈。担任内地会在英国总部的总干事,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十个子女中,有一半到中国宣教。
2.海恩波(1866-1937)
海便雅悯的次子,在华宣教九年,后接掌内地会的文字事工,写成许多激励人心的宣教士传记。
3.海恒博(1911-1994)
海便雅悯的孙子,海恩波的侄儿,医疗宣教士,向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传福音。退休后全力着史,花了十几年功夫,完成七大册堪称最完备的戴德生传记。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八课
秀才牧师---席胜魔(1835-1896)
一、落魄的秀才
原名席子直,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读书世家,因病吸烟,欲罢不能。
二、赈灾与征文
1876-1879年华北发生大旱灾,山西尤其严重。英国宣教士李修善来晋放赈,又悬赏征文,题目有六:真道之源、正心、祈祷、赏善罚恶、偶像、大烟。席子直囊括了前三名,并因而在李修善带领下悔改归主。
三、福音戒毒事工
席子直归主后,戒毒成功,改名胜魔。从此以福音戒毒为使命,广设「天招局」,自制戒烟丸,颇为有效。
四、中外同工留佳话
1886年受任内地会牧师,负责平阳、洪洞、大宁三地教会。与「剑桥七杰」之一的何斯德同工十年,互敬互重,留下中外同工的美好典范。
五、赋诗证道有新意
写了六、七十首证道诗词,配上曲调,可以琅琅上口,帮助信徒灵命成长。例如「献身之歌」的部分歌词为:
主你要赐活水,我愿作筒瓮;
主你要警民众,我愿作金钟;
主你要除狼害,我愿作刀枪;
主你要照黑夜,我愿作银灯;
主你要降天军,我愿作令旗;
主你要书文字,我愿作翰毫。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九课
台湾的女婿---马偕牧师(1844-1901)
一、家世与童年
其父母由苏格兰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佐拉村,因此马偕虽是加拿大人,却保有浓厚的苏格兰风格。佐拉村地灵人杰,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马偕也是其一。童年时,受到来华宣教士宾惠廉的影响,羡慕成为海外宣教士。
二、没齿难忘
接受完备的神学教育后,马偕于1871年来华,并于1872年3月9日在台湾北部的淡水登陆。从此以淡水为基地,在台湾北部宣教,建立许多教会。他以为人拔牙与治病为布道的预工,近三十年中约拔下二万多颗牙齿,真教台湾人「没齿难忘」。
三、艋舺教案
艋舺是台湾北部最繁荣却也最排外的地区,1877年马偕在此设堂遭遇激烈反对,引发中外交涉。后来马偕却成为艋舺人心目中的大善人,以大轿、舞狮、乐队等排场,欢送他回国述职。
四、教育事工
马偕家乡亲友出钱,1882在淡水设立「牛津学堂」,成为台湾北部神学教育、女子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发源地。马偕本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典范,有教无类、善于教导、全人教育、至死忠心。
五、台湾女婿
马偕于1878年与台湾女子张聪明结婚,成为台湾的女婿,这种异国婚姻在十九世纪并不多见。他的俩个女儿后来也都嫁给台湾人,可见完全没有种族歧视的心态。
六、至今名满台湾
马偕纪念医院是目前台湾最著名的医院之一,马偕史迹成为淡水观光重要景点,2001年马偕逝世一百周年,各界有多项纪念活动。其「宁愿烧尽,不愿锈坏」的人生理想与宣教精神,仍不时为人称道。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十课
灵力充沛的宣教士---古约翰牧师(1859-1936)
一、马偕的影响
与马偕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有一次听到马偕报导台湾的事工,决定献身海外宣教,1888年由加拿大长老教会差往中国豫北地区。
二、突破语言的障碍
古约翰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进步不大,民众常表示听不懂,令他十分沮丧。某一天在讲道中忽然通畅起来,从此突破语言的障碍。事后得知,当时在加拿大神学院就读的学弟们正在为他祷告,因而有此神迹出现。
三、开放家庭式布道法
古约翰夫妇将新落成的住宅开放,欢迎民众进来参观,古夫人负责介绍屋内的设备与日用品,古牧师就趁机传讲福音。1899年秋季的参观人数,男士有1835人,女士有500人。对于重视隐私的西方人而言,这种布道方式的代价可谓不小。
四、庚子年大逃亡
庚子年(1900)豫北义和团也追杀洋人,古约翰夫妇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逃亡,历时二十多天才安扺武汉。途中经历许多苦难,古约翰的脖子被刀砍伤,几乎丧命。
五、东北大复兴
1908年开始古约翰在东北各地传讲教会复兴的信息,结果带来影响深远的东北大复兴。晚年他的驻地由豫北转到东北,以四平街为中心,也为东北教会留下丰富的属灵遗产。
六、军中福音事工
1919-1923年间应冯玉祥之邀,时常向冯属下的官兵布道,为至少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七、灵力充沛的秘诀
四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约翰经历各种苦难,疾病缠身、晚年失明、十一个子女中有五个夭折、居无定所、刀剑迫害等等,但他的灵力始终充沛。「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章6节)这就是他保持灵力充沛的秘诀。
Sotaonline.2003
第四篇:卢帅事迹
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记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卢帅
中安在线8月24日讯 连日来,宁国38万人民始终被一个20岁大学生的名字感动着,这是位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2009年8月17日下午他在家乡中溪镇凤凰村勇敢跳下汹涌的水流,施救一位落水儿童,当他用自己的手臂将落水儿童高高举出水面时,自己却再也没能上来,而此时,离他开学的时间还有不到15天。
他的名字叫——卢帅,目前就读于安徽涉外经济学院大学二年级。
危急关头 他奋不顾身下水施救落水儿童
受“莫拉克”影响,2009年8月中旬,宁国市普降暴雨,形成了3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8月17日这天,天有些放晴,20岁的卢帅和15岁的伙伴张志华相约来到中溪镇凤凰村旁边的一条小溪钓鱼,忽然,两人听到身后有孩子挣扎的哭声传来,“不好,有人落水了!”卢帅隐约感觉到了不安。
随后两人急忙扔下鱼竿,跑到身后的朱家坝看到一个15岁左右的小孩,在水中拼命地挣扎呼救。
见此情景,卢帅和张志华二话没说,当即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进行施救。由于水流湍急且伴有巨大的漩涡,卢帅、张志华也不幸被卷入漩涡。卢帅在奋力将落水小孩顶起后就被漩涡卷入水底,张志华和落水小孩则拼命在水中挣扎呼救。此时,中溪镇凤凰村上塔坞村民项文斌听到呼救,急忙赶到坝上。他见情况危急,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不料下水后自己也险些被卷入水底。他奋力冲出漩涡爬上岸,用竹竿先后将张志华和最先落水的小孩救起。这时,却再也找不到卢帅的踪影。
父母:他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卢帅的家位于宁国市中溪镇的凤凰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巍巍大山赋予他山一般的坚强和淳朴,涓涓溪水给与他细腻的心思和善良的品性。
走进卢帅的家里,房间里摆放的仍是二三十年前的家具。卢帅的房间在小楼的二楼,收拾得干净整洁,卢帅的妈妈哽咽地指着卢帅床头悬挂的一位NBA篮球队员海报说:卢帅很爱打篮球,这是他最喜爱的篮球明星。
突然遭遇中年丧子,卢帅的妈妈看着有一些虚弱,可是说起离去的儿子,这位坚强的妈妈却始终一滴眼泪没有泪下,坚强地让人动容。
在妈妈的眼里,卢帅是个体贴而孝顺的孩子,父亲是个泥瓦工,母亲在家种地。家中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爷爷。为了供卢帅读书,他父亲没日没夜的劳作在建筑工地上:卢帅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从不乱花钱。上了大学以后,每年放假回家,都主动到镇上打工,挣钱给自己凑学费,大一暑假就到一家翻砂厂翻砂,放寒假就到爸爸做事的工地上做小工,今年暑假一直在附近一家公司打工,要不是最近几天下雨,工地不开工,他也不会去钓鱼,也就不会出事了„„
卢帅的爸爸卢进喜说:卢帅出事后的第二天,他的手机一直在我身上,那天很多同学打电话过来询问卢帅是不是出事了,我心里难受得说不出话,他的很多同学都还不相信„„
“他像个女孩子一样细心,在家的时候卢帅每天都会早早把饭菜给做好,等着我和他爸爸回家吃饭,他还会给我梳头发,梳完以后,再问我梳得好看不好看,”妈妈微笑着回忆:“虽然卢帅走了,可是我很骄傲很自豪,他在我的心目中非常高尚。”
数千市民悲痛送别救人小英雄卢帅
“捐躯救人英雄义举万古存,挺身而出少年气概百年在”。8月20日,整个山城宁国笼罩在浓重的悲伤情绪之中,救人小英雄卢帅的追悼会在宁国市殡仪馆举行。老师们来了,同学们来了,乡邻来了,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来了,普通市民来了,还有100多位出租车司机也放弃营运,将车整齐的停靠在送行的路边集体向英雄致敬。上午8点,追悼会还没有开始,前来送别的人们便在卢帅的灵堂前自觉的排起了长队,低沉的哀乐,伤痛的泪水,轻声的啜泣„„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双眼。在现场,几名宁国义工将黑纱小白花分发给前来吊唁的群众。
卢帅的邻居们介绍,这孩子平时非常孝顺,深得大家喜爱。一大早,宁国市团市委组织的公交车上挤满了前去悼念的人们,卢帅同村的村民更是倾村而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送小卢帅!
市民刘先生是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来的,他说:“卢帅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要让女儿来学习英雄事迹。”从宁墩镇赶来的蒋振辉小朋友说:“我敬佩卢帅哥哥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市民张女士,在北园路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特意关了店门赶了过来,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意。
“两年前从津河中学特招班毕业的他和我一起走进了省城同一所大学。在大学,卢帅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活跃的好学生,他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他不仅篮球打得好,还是系足球队队员,救人的当天他还穿着足球队的21号队服,他是我们的骄傲。”卢帅的大学同班同学纪畅满眼泪花的告诉记者。
卢帅走了,临走前他告诉妈妈,不要为他准备学费了,自己开学申请助学贷款,等一年后毕业找工作再挣钱偿还,然而这位20岁的英雄走得太早、太匆匆,留下爸爸妈妈无尽的哀思,留给山城人民永远的怀念与敬意!(记者:黄娜娜)
第五篇:卢双双(推荐)
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理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卢双双
学
号:0202012085
摘 要: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取得飞速发展,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综述了植物基因工程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并对植物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作了分析.关键词: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应用
ABSTRACT The study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And it has an enormous effect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main research approaches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its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agriculture.It also analyses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production.Key words: genetics engineer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 application
基因工程是指按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遗传物质(DNA),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 DNA,然后将重组 DNA 与载体遗传物质结合,将其引入到受体细胞,进行复制、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生物的新性状。自 l983 年世界上第 l 例转基因植物问世至今,科学家育成了一大批耐除草剂、抗病、抗虫、病毒、抗寒的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和植物材料,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最新进展显示,2010 年全球 29个国家的 1 540 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1.48 亿 hm2,种植面积比 2009 年增加10%。
一、在抗性育种上的应用
病虫害是造成粮、棉、油、果蔬等农作物减产、绝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由于病虫害每年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13%,尤其由于某些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使应用化学农药控制虫害的方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农药及其残留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达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是最早使用的生
物杀虫剂之一,早在1938年就用于防治地中海粉螟。1981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了编码Bt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我国科学家于1992年成功将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创造出单Bt转基因抗虫棉。1995 年,利用杀虫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 基因,构建了双价抗虫(Bt+CpT)I 基因,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抗虫棉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到 2008 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380 万 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 70%。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后,每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 1 万到 1.5万 t,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总量的 7.5%左右;棉农的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显著下降,棉农中毒事件降低70%~80%,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基因已被成功导入番茄、烟草、水稻、玉米等作物。2009 年 8 月 17 日,农业部依法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抗虫水稻(Bt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受到商业批准的限制,Bt 水稻在中国种植大约还需要三年时间。基因工程的发展为培育抗病虫的作物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植物抗病虫育种的新时代。
二、在非生物胁迫育种上的应用
非生物胁迫因子(如干旱、热害、冷害、冻害、光辐射等)作用于植物,将会引起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代谢反应,表现为代谢和生长的可逆性抑制,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各种胁迫中,冷害、干旱、盐碱是制约植物生长、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关植物抗寒、抗旱及耐盐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把仙人掌基因导入小麦、大豆等作物,育成抗旱、抗瘠的新品种。我国在抗盐基因工程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先后克隆了脯氨酸合成酶(proA),山菠菜碱脱氢酶(BADH),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 及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等与耐盐相关基因,通过遗传转化获得了耐1%NaCl 的苜蓿、耐 0.8%NaCl 的草莓及耐 2%NaCl 的烟草,这些转基因植物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将 BADH 基因导入水稻,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有较高的耐盐性,并能在盐田中结实。
三、在杂草控制方面的应用
目前在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耐除草剂性状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性状。2010 年,耐除草剂基因被广泛运用在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以及苜蓿中,种植面积占全球1.48 亿 hm2转基因作物面积的 61%。耐除草剂转基因植株的出现,不仅扩大了现有除草剂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影响新型除草剂的设计和使用。草甘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广谱除草剂,可杀死世界上 78 种恶性杂草中的 76 种。它通过抑制 5-烯醇 丙 酮 酸 莽 草 酸-3-磷 酸 合
成 酶(EPSP)的活性而阻断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植物死亡。将含有抗草甘膦的 EPSP 合成酶突变基因引入植物,就可使植物获得抗草甘膦的能力。美国从 1996 年开始推入市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到 2007 年,已经占据了总播种面积的91%。除了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抗除草剂的棉花和玉米在2007年也分别占据了总面积的70%和50%左右。由此,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通过美国巨大的播种面积对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如,2008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3743万t,绝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四、在品质育种上的应用
第一代转基因作物通过抗病虫和杂草来实现产量的增加,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将提供新的因素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改良作物产品质量的基因及应用主要有: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改善种子储藏蛋白基因;控制脂肪合成基因等。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世界上有43 种农作物品种品质得到改良,包括水稻、番茄、马铃薯、瓜类、烟草等。2000 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的 IngoPotrykus 等人将水仙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和八氢番茄红素双脱氢酶基因转入水稻,获得色泽金黄的金大米,使每克食用大米含高达35μg的维他命原A(β胡萝卜素),可为发展中国家食用缺乏维生素A大米的人们提供足量的维他命A,以大大减少由于缺乏维他命A 而死亡的人数。金米预计将于 2013 年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1997 年,我国第一个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番茄品种华番 1 号,解决了由于果实具有呼吸跃变期而难贮藏的难题,在 13~30℃下可贮藏 45d 左右,大大延长了保鲜期。
五、植物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问题
由于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外源基因可能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因而转基因植物不同于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得到的植物新品种,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可能带来的新的基因组合及对进化、环境、人类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使得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进展缓慢.在生物安全方面主要考虑以下8个问题:(1)转基因植物的扩散问题;(2)转入植物的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3)转入植物的其它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问题;(4)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即生物“入侵”问题;(5)转基因植物是否会改变与之相关物种(如害虫)的进化速度;(6)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毒性问题;(7)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它部分作为食物是否会引起食用者不良反应,特别是有无可积累的长期作用;(8)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对农业和国际贸易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影响.这些问题中1~4属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问题中的5~7则属于食品安全性问题,虽然转基因技术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其打破了物种间的天然屏障,这种基因转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难以预料。人们对转基因植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性问题,因而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应采取科学、认真、务实的态度,并吸收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与标准,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管理,以保证转基因产品在农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性。
展 望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大大拓宽了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变革.21世纪农作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美好和令人鼓舞的,除了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转基因作物将陆续进入大田生产以外,转基因技术也将有重大突破.不久的将来,可望出现集高产优质、高光效、抗病、抗虫和抗逆等特性于一身的作物新品种.许多科学家甚至预言,21世纪的所有主导农作物都将是基因工程产品.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尚需时间和努力,但我们深信,植物基因工程将在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黄志量.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管理[J].生物学杂志,2001,21(6).[2]张锐,王远,孟志刚,等.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4).[3]崔洪志,郭三堆.Bt 毒蛋白抗虫植物基因工程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6(2).[4]苏杰,丛靖宇,刘国军.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5]蒋明.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0,35(6).[6]周如金,郭桦,彭志英.基因工程及其在食品中应用[J].粮食与油脂,2002(4).[7]叶增民,潘婕.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2009(2).[8] David Bowen,Thomas A Rocheleau,Mnchael Blackburn,et al.Insecticidal toxins from the bacterium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J].Science,1999,285:369~370.[9] 李恩虎,李毅,陈章良.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陈谷,叶长明,李宝健.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1996,15(6):17~22.[11] 王国英.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3):205~207.[12] 周国辉,李华平.转基因植物及其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8~12.[13] 迟君道,崔艳莉,卢华.转基因作物种植及生产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2):30~31.[14]魏玉清,许兴.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03(4):41~44.[15] Mol J,Cornish E,Mason J,et al.Novel coloured flowers[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1999,10(2):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