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4: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

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54万亿立方米;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135亿—160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10万亿-12万亿立方米。

按2002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87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8%和6%。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

(二)资源潜力仍然较大

(三)未来保障任务艰巨

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

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

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

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

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正文:

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

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亿吨。

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

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

表1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

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

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

但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油田中,除大庆、胜利等主要油田外,其他油气田单位面积储量普遍较小,低品位油田居多,而且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品质较差、工艺技术要求高。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超过50%,而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部地区。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石油资源中质量差、难开采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总的看,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原油产量呈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截至2002年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3.95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24.28亿吨,居世界第12位,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87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8%,仍属“贫油大国”。

2002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商务网最新天然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55.16万亿立方米:根据第三次天然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如下:

表2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单位:万亿立方米,%

截止2002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56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采储量2.02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7位,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属于名副其实的“贫气大国”。

(二)资源潜力仍然较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截至2002年,我国石油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71亿~96亿吨,平均探明率43.4%,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探明率超过60%,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低于30%,均低于73%的世界平均探明率:天然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7.4万亿~

9.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23.3%,远远低于60.5%的世界平均探明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

另外,由于中国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一些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和自然条件较差,以及一些深海油气田的开采、勘探还相当有限,基本处于开发的早中期阶段。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可望取得较大的进展。

(三)未来保障任务艰巨

根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到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总量将达到3亿到>.2亿吨,届时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我国的油气资源保障将面临很大压力。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预测到2010年,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3.8亿吨,天然气需求量也将分别达到1200亿立方米、2000亿立方米。如果同期我国油气资源得不到重大的发现,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只能保持在1.8亿~2亿吨之间,缺口分别为1亿-1.2亿吨、1.8亿-2亿吨: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1600亿立方米,缺口分别为200亿立方米、400亿-500亿立方米。可以预测,201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分别为57%、83%左右;2020年为50%、78%左右。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供需缺口还将继续加大。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压力很大,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问题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

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

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

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

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

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

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今后5至10年内,我国油气勘探将集中力量重点对三大战略区——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和两大战略后备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进行勘探。

另外,我国对进入后期开采阶段老油气田进行进一步技术更新改造,进一步延长了其开采年限。

我国在西部塔里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了解决东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对油气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投资建设了东西跨度长达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以后向长江三角洲的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另外考虑沿途用气20亿立方米,总计年供气120亿立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油气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

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及现货贸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中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做有利的一面是,由于中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1900万吨,其中份额油约占900万吨。中石油己在海外签订合同项目26个,其中有勘探开发项目22个,管道项目两个,炼油和化工项目各1个,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初步形成海外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即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中海油也在2002年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块石油天然气田,中石化则以5.58亿美元购买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中海油这一跨国资产并购将为其带来每年4000万桶,约500万吨原油的份额。这5个油田共有超过1亿吨的总探明储量,中海油在其中拥有的探明储量约为5000万吨,并将操作其中3个油田的生产。经过这次并购,中海油现在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

非洲是世界各国竟相开发的地区,西非地区石油钻井成功率高达35%,远高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非洲探明储量将至少增加150亿桶。国际市场上新增加的来自海湾以外的石油中,将至少有四分之一产于非洲国家,我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加紧非洲地区石油开发。

虽然非洲石油的储量不足中东地区的1/6,但其石油含硫量低,很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目前西非各国企业基本实现了直接投资的对外开放。除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其余产油国都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尽管这些国家政局不稳,但新探明的主要石油储存都位于深海区域,远离冲突地区。且这些国家彼此有摩擦,联合抵制石油供应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初的非洲之行,就中国在非洲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展开了诸多讨论,在中国开发非洲石油资源方面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石油不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消费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石油的充分供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国际石油市场受到国际政治、军事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大国,进口安全性意义重大。在扩大购油渠道,保证进口安全方面,我国大力开展和平外交,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积极争取从俄罗斯和中亚产油国通过陆地管道进口石油,使我国的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和分散风险,从而更安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新兴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国,中国同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积极合作对保障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同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达成有关修建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向我国出口能源的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的局面,增强了我国

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现有原油、成品油储罐多属生产和流通的配套设施,难以发挥储备功能,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处境将十分被动。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现有的石油储备只够维持7天的时间。另外,国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未来20年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及早建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角逐中处于主动地位。

“十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十五”期间,国家原油储备目标800万立方米、地下储气量11.4亿立方米。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而同时我国国内石油产量却徘徊不前。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安全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从总体而言,未来数十年内世界石油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能够保持基本平衡局面,且越来越市场化。但在此格局之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对能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能源安全的重视有增无减,纷纷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石油安全长远规划。就当前而言,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少石油危机应急应对机制和处置手段,应研究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短缺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剧烈波动,甚至供应中断等情形,加紧研究如何避免使石油来源过多集中于某个地区,以规避风险。此外,制定一个长远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应该尽快有所行动。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分析
来 源 :互 联 网

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 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 需 求 增 长 的 1 / 3。据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市 场 经 济 研 究 所 介 绍,中 国 石 油 市 场 是 世 界 需 求 量 增 长 最 快 的 市 场(国 家)之 一,2000 年 中 国 的 原 油 净 进 口 量 为 5983 万 吨,2002 年 为 6941 万 吨,成 品 油 进 口 2034 万 吨 ; 据 海 关 统 计,2003 年 1-10 月,我 国 进 口 原 油 7415 万 吨,成 品 油 2374 万 吨。预 计 2004 年 中 国 将 取 代 日 本,成 为 仅 次 于 美 国 的 第 二 大 石 油 消费国。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 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比较保守地估 计,2010 年 中 国 原 油 的 需 求 量 将 达 到 3 亿 吨,原 油 需 求 缺 口 达 到 1 亿 吨,2020 年 需 求 量 达 到 3.8 亿 吨,缺 口 达 到 1.6 亿 吨。但 是 目 前 中 国 人 均 石 油 开 采 储 量 只 有 2.6 吨,是 世 界平均 值 的 1/10,这 意 味 着 中 国 石 油 消 费 对 国 际 市 场 的 依 赖 程 度 将 越 来 越 大。更 有 人 预 测,到 2010 年,中 国 原 油 进 口 依 存 度 将 逼近50 %。(一)油 气 资 源 日 益 紧 缺 目 前 我 国 石 油 资 源 量 约 为 1072.7 亿 吨,其 中 约 71.61%分 布 在 陆 上,约 22.93%分 布 在海洋。我 国 目 前 已 发 现 500 多 个 油 田,其 中 大 庆 油 田、胜 利 油 田、辽 河 油 田、克 拉 玛 依 油 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 汉 油 田、江 苏 油 田、青 海 油 田、塔 里 木 油 田、吐 哈 油 田、玉 门 油 田、滇 黔 桂 石 油 勘 探 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但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油田中,除大庆、胜利等主要油田外,其他油气田单位面积 储量普遍较小,低品位油田居多,而且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品质较差、工艺技术要求 高。在 剩 余 可 采 储 量 中,优 质 资 源 不 足,低 渗 或 特 低 渗 油、稠 油 和 埋 深 大 于 3 500 米 的 超 过 50%,而 且 主 要 分 布 在 西 北 和 东 部 地 区。随 着 勘 探 开 发 的 不 断 深 入,剩 余 石 油 资 源 中 质量差、难开采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总的看,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 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 水 率 高 于 80%,平均 采 出 程 度 大 于 65%,原 油

2002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商务网最新天然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55.16万亿立方米:根据第三次天然气资源评价.截止2002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56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采储量2.02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7位,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属于名副其实的“贫气大国”。

(二)资源潜力仍然较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截至2002年,我国石油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71亿~96亿吨,平均探明率43.4%,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探明率超过60%,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低于30%,均低于73%的世界平均探明率:天然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

7.4万亿~9.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23.3%,远远低于60.5%的世界平均探明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

另外,由于中国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一些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和自然条件较差,以及一些深海油气田的开采、勘探还相当有限,基本处于开发的早中期阶段。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可望取得较大的进展。

(三)未来保障任务艰巨

根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到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总量将达到3亿到gt;.2亿吨,届时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我国的油气资源保障将面临很大压力。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预测到2010年,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3.8亿吨,天然气需求量也将分别达到1200亿立方米、2000亿立方米。如果同期我国油气资源得不到重大的发现,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只能保持在1.8亿~2亿吨之间,缺口分别为1亿~1.2亿吨、1.8亿~2亿吨: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1600亿立方米,缺口分别为200亿立方米、400亿~500亿立方米。可以预测,201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分别为57%、83%左右;2020年为50%、78%左右。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供需缺口还将继续加大。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压力很大,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问题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

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

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

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

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

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今后5至10年内,我国油气勘探将集中力量重点对三大战略区——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和两大战略后备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进行勘探。

另外,我国对进入后期开采阶段老油气田进行进一步技术更新改造,进一步延长了其开采年限。

我国在西部塔里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了解决东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油气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投资建设了东西跨度长达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以后向长江三角洲的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另外考虑沿途用气20亿立方米,总计年供气120亿立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油气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

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及现货贸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中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做有利的一面是,由于中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1900万吨,其中份额油约占900万吨。中石油己在海外签订合同项目26个,其中有勘探开发项目22个,管道项目两个,炼油和化工项目各1个,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初步形成海外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即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中海油也在2002年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块石油天然气田,中石化则以5.58亿美元购买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中海油这一跨国资产并购将为其带来每年4000万桶,约500万吨原油的份额。这5个油田共有超过1亿吨的总探明储量,中海油在其中拥有的探明储量约为5000万吨,并将操作其中3个油田的生产。经过这次并购,中海油现在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

非洲是世界各国竟相开发的地区,西非地区石油钻井成功率高达35%,远高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非洲探明储量将至少增加150亿桶。国际市场上新增加的来自海湾以外的石油中,将至少有四分之一产于非洲国家,我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加紧非洲地区石油开发。

虽然非洲石油的储量不足中东地区的1/6,但其石油含硫量低,很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目前西非各国企业基本实现了直接投资的对外开放。除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其余产油国都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尽管这些国家政局不稳,但新探明的主要石油储存都位于深海区域,远离冲突地区。且这些国家彼此有摩擦,联合抵制石油供应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初的非洲之行,就中国在非洲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展开了诸多讨论,在中国开发非洲石油资源方面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石油不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消费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石油的充分供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国际石油市场受到国际政治、军事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大国,进口安全性意义重大。在扩大购油渠道,保证进口安全方面,我国大力开展和平外交,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积极争取从俄罗斯和中亚产油国通过陆地管道进口石油,使我国的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和分散风险,从而更安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新兴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国,中国同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积极合作对保障

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同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达成有关修建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向我国出口能源的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的局面,增强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现有原油、成品油储罐多属生产和流通的配套设施,难以发挥储备功能,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处境将十分被动。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现有的石油储备只够维持7天的时间。另外,国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未来20年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及早建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角逐中处于主动地位。

“十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十五”期间,国家原油储备目标800万立方米、地下储气量11.4亿立方米。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而同时我国国内石油产量却徘徊不前。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安全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从总体而言,未来数十年内世界石油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能够保持基本平衡局面,且越来越市场化。但在此格局之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对能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能源安全的重视有增无减,纷纷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石油安全长远规划。就当前而言,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少石油危机应急应对机制和处置手段,应研究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短缺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剧烈波动,甚至供应中断等情形,加紧研究如何避免使石油来源过多集中于某个地区,以规避风险。此外,制定一个长远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应该尽快有所行动。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一般经验认为,流动比率应达到2以上。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

由上表可知,中石油2008流动比率为0.86,短期偿债压力较大。2009年为0.76,较上年还下降0.1,这主要是2009年流动资产增长速度小于流动负债的增长速度。两年的流动比率都远远低于2,还不到1。如果按照经验标准来判断,中石油两年的流动比率都偏低,表明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弱。

但这不一定意味着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已经达到了危机边缘。应结合该行业的平均值及该公司指标值的历史水平变动情况进行比较,才能说明问题。下图为中石油与中石化近五年来的流动比率的对比情况:

从图可以看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流动比率一直都低于一般认为的正常值2,这大致表明行业平均流动比率的水平低于2,这应该跟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营业周期相对较长,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比重较大,存货周转速度较慢有密切的关联。而相对于中石化来说,中石油的流动比率一直高于中石化,表明中石油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强,更能保障在流动负债到期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供变现偿

债,也表明公司在遇到突发性现金流出时更强的支付能力。

2.速动比率

由表可知,中石油两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52、0.47,徘徊在0.5水平,明显低于公认的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对于石油与天然气产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比较大,两年中存货比重均接近40%,扣除存货后速动比率定会下降。另一方面,2007年该指标值是0.73,表明这两年速动比率连续出现了一段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存货增加所致。这表明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速动资产保障减少了。也表明该公司流动资产的结构趋向不合理,速动资产占有较小比重,导致2008和2009偿债能力的下降,只能偿还流动负债的52%和47%,如要想偿还所有的流动负债,必须变现大部分的存货资产,这会对其偿还短期债务构成一定的压力。

3. 现金比率

中石油2008、2009年现金比率分别为17.4%、22.7%,2009年的现金比率比2008年增加了5.3%,说明公司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提高了

5.3%。同时该指标值在20%左右波动,跟同行业平均值相比,位于合理的变动区间,表明公司即刻变现偿还债务的能力比较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就有保障。而在2009年,中石油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从2008年的72.76骤降到27.92,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的财务费用相对于2008年而言翻了一番,而且息税前利润相比之下又有所下降,故导致了该指标的大幅下降。同时间接说明该公司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有所下降。该公司应多加注意。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中石油从05到09年该指标的变动情况:

该指标从05年开始就一直下降,2009年达到最低,这表明了公司可保证的最低的偿债能力。指标值为27.92,反映出公司息税前利润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27.92倍,说明尽管该指标值一直在下降,但公司尚有足够的能力偿付利息。

5.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指标值两年均显示为负值,这是因为这两年营运资金均小于零,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为负数,说明企业的长期资产也由流动负债来提供,流动风险加大,说明该公司营运资金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比较低。这也反映出中石油这两年筹资策略比较激进,较多地使用负债来筹集资金。从绝对数额来讲,长期债务占营运资金的比重变小,预示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变强。

6.资产负债率

中石油2009年资产负债率(37.40%)比2008年(29.05%)上升了8.35%,表明该公司债务负担有所增加,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略有增强。这主要是继2008金融危机后,经济恶化情况仍未得到改善的结果。但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出公司可能正在执行积极进取的举债政策,从下图中更能反映出这一点。公司前四年资产负债率大致维持在30%左右,表明资本结构大部分属所有者权益,比较安全。09年开始抬头上升,是公司扩大举债规模的征兆。

7.产权比率

从表中的计算结果看,2008年中石油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仅是股东提供资本的34.57%,这一指标在2009年略有上升,升至46.81%,这表明中石油公司举债经营的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主要考虑到中石油在这两年受经济环境影响,销售状况不太理想,盈利能力略微欠缺保障,债务融资风险变大的缘故。这一比率的过低,即所有者权益比重过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失去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好时机。但2009年随着经济的调整,该指标已经开始有了起色的苗头,说明公司营运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望通过更多的债务融资扩大公司经营能力,逐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企业财产安全,提升企业的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及其独资子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统称地区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原则,实行股份公司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员工共同参与、火灾风险分级防控、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有关消防安全的制度、标准和规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火灾预防、专职(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和灭火救援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设置满足企业消防安全实际需要的有关组织机构,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演练;

(七)依据消防法建立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兼)职消防队伍和岗位志愿消防队;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股份公司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七条

股份公司、专业分公司及地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责分管业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的要求,负责所管辖业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股份公司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负责重点工程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监督,组织制(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织消防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负责企业专职消防队专业化建设监督指导及区域联防协调工作,参与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和调查工作,组织推动消防安全科研与新技术推广工作。

第九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明确本单位的消防安全主管部门。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组织制(修)订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应急救援演练,负责新改扩建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火灾隐患治理和工业动火安全的监督,指导专(兼)职消防队和岗位志愿消防队建设,参与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

依据消防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伍的地区公司,必须建立专职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所在地区公司及区域内股份公司所属其他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区)的火灾扑

救、抢险救援、现场监护及消防安全监督等工作。

专职消防队应当在地区公司消防安全监督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企业新改扩建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在用消防设施和装备管理、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参与火灾调查处理。专职消防队也可以接受责任区股份公司其他单位的委托,对其前述消防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指导。

第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建立满足火灾预防和初期火灾处置实际需求的岗位志愿消防队,负责本岗位火灾预防和初期火灾处置,以及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工作。

各地区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对岗位志愿消防队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培训和消防应急救援技能训练,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设有专职消防队或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地区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岗位志愿消防队与专职消防队或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合演练。

第十二条

下列未设立专职消防队的场所的灭火救援或现场监护业务,可就近依托所在区域股份公司所属专职消防队,也可就近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或股份公司以外的专职消防队:

(一)行车距离不超过2.5公里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或设施的灭火救援;

(二)固定消防设施完善且行车距离不超过30公里(或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油(气)田站(场)或管道石油库的灭 — 6 —

火救援;

(三)固定消防设施完善且行车距离不超过20公里(或行车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除第(一)、(二)款以外其他油库的灭火救援;

(四)行车距离不超过100公里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设施的现场监护。

第十三条

消防业务的需求单位应当与所在区域专职消防队的地区公司签订消防服务协议,消防服务协议应当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服务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费用。消防业务需求单位应当及时向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报备已签订的消防服务协议。

需专职消防队派驻队伍驻勤的,消防业务需求单位应当按国家、股份公司的有关标准向驻勤队伍提供执勤、训练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及其他消防装备,并承担派驻队伍的运行费用。

不需专职消防队派驻队伍驻勤的,依托消防队日常执勤备战所需的经费由其所在地区公司承担,灭火救援、现场监护等发生的灭火剂消耗、油料消耗、过路过桥费、人员食宿费等由消防业务需求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设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报审并依法开展消防技术服务工作。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按照法律、— 7 —

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意见负责。

第十五条

股份公司按区域设立相应的消防联防组织,消防联防组组长单位由各联防区成员单位轮流担任。

各联防区应当建立灭火救援增援的协调指挥程序和增援预案,各联防成员单位接到增援求援信号后应当及时派出增援力量。各联防区的组长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增援桌面演练,以及灭火救援战例与技术、消防监督和队伍管理等交流活动。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以及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企业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第十七条

各地区公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七个工作日内,— 8 —

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抽查。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第十九条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抽查。

第二十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消防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有关工程建设的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保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

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消防法规及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编制符合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不得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设计;设计选用的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应当注明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标准。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实施情况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以及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应当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以及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应当在消防产品和具有 — 10 —

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或者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建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二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当依据火灾风险的大小实行地区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三级管理。下列场所应当作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一)所属的炼化关键生产装置、油(气)装卸设施、大型油(气)站(库)、天然气集输和处理等易燃易爆高危场所;

(二)所属商(市)场、医院、学校、宾馆、饭店、体育场(馆)、影(剧)院、会堂等人员密集场所;

(三)所属民用燃气系统的调压站、计量站等;

(四)所属高层建筑与公共地下建筑设施;

(五)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场所。

第二十七条

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常规消防安全检查、消防专项检查和防火巡查等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消防安全检查的责

任人、内容和频次等,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地区公司应当每半年、二级单位每月、车间(站、队)每周、班组每班至少对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常规消防安全检查。炼化生产装置、油(气)站(库)、天然气处理厂等易燃易爆高危场所的防火巡查应当结合巡回检查进行。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当至少每二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第二十八条 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不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消防技术标准或防爆要求的应当限期整改。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并进行封闭式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注明产品的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数据和防火防爆注意事项等。独立包装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当贴附危险品标签。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三十条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内,禁止使用或携带火种或者能够产生火花的电器等物品。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或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等物品时,应当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可靠的消防安全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动火许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工业动火的分级标准、管理职责、审批程序及安全措施等。动火作业应当取得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并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动火作业的批准人、作业人和监护人,应当经过动火相关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的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审批和从事动火作业。

第三十二条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的设置必须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并按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完整,禁止锁闭、遮挡安全出口,占用、阻塞疏散和消防车通道;

(二)应保持消防设施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完好,禁止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埋压或圈占;

(三)电气设备的安装、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禁止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四)应建立使用管理制度,禁止超员使用,禁止违规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五)应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消防和应急专业技能培训及消

防应急疏散演练。

第三十三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承办单位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关键生产装置开(停)车与紧急抢修、火灾风险较高的工业动火、生产装置消防水中断、举办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火灾或人员伤亡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安排消防车进行现场监护。承担现场监护任务的消防队应当与责任区属地单位共同对现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编制现场监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建立现场监护记录。

第三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产品的准入制度,加强消防产品的采购、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使用的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及股份公司标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以及应依法取得而未取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使用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 — 14 —

不燃、难燃材料。

第三十七条

各地区公司使用的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等产品,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八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消防设施、器材的检查、测试,确保消防设施、装备和器材的完好。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三十九条

各地区公司负责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等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时,有关单位必须事先通知消防主管部门及专职消防队,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十一条

地区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与操作人员等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的

专门培训,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与操作人员还应当持证上岗。地区公司应当对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四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或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学校、幼儿园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四章

专职消防队管理

第四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伍的设立与消防站的建站,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纳入股份公司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统一规划。

新改扩建项目需新增设消防站的,应纳入项目整体建设方案,并在可研论证阶段报经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组织论证后方可实施。可就近依托或委托现有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将其灭火救援和现场监护任务就近依托或委托现有专职消防队。

第四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所在地区公司应当按照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根据职能配置、工作量、轮班形式等因素,确定专职消防队的建制、级别、编制和领导职数,并按管理权限报批。

第四十五条 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应当从热爱消防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员中选用,并依法建立劳动关系。专职消防队中队以上 — 16 —

(含中队)指挥人员应当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消防工作经验的人员中优先聘用。消防车驾驶员应当取得企业内部准驾许可,消防车的操作人员应当经过所操作车型的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四十六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业务训练管理制度,明确业务训练的职责分工、对象内容、组织实施、考核评定、教育训练档案以及奖惩等管理要求。

各专职消防队应当依据责任区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制定并落实包括基础理论培训、责任区熟悉培训、个人体能与技能训练、战斗编成训练、现场演练等内容的业务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应当明确参加训练的人员、时间、科目及考核标准。指挥员每年的脱产培训不应少于40学时,战斗员每年的业务培训不应少于640学时,新上岗消防人员的岗前培训不应少于3个月。

第四十七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应当享受所在地区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所在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为专职消防人员办理相关保险。

第四十八条

消防站的消防车库、通信室、执勤室、办公室、训练塔(场)、烘干室、消防器材库等业务用房,以及会议室、食堂、浴室、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有关建设标准要求,并应当满足消防队伍的执勤战备需要。

第四十九条

专职消防队所在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标准,结合执勤战备与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 17 —

为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车及其他灭火救援装备,为消防员配齐制式服装、作训服和灭火救援防护装具。

第五十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执勤战斗装备管理制度,明确消防装备与器材的配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管理要求。专职消防队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消防车操作规程。消防车(艇)不得用于与执勤训练、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现场监护等无关的活动。

第五十一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战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执勤人员的职责任务,以及战备值班、战备检查、战备教育和等级战备等相关管理要求。各专职消防队应当建立健全执勤战斗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评估和及时完善。

第五十二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按照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实行24小时不间断战备执勤制和执勤队长负责制。执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专职消防队应当把执勤人员、执勤车辆与装备、灭火剂及通信设施等运行状况作为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正在交接班时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应当由交班人员率先执行出动任务。

第五十三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正规化建设管理制度。各专职消防队应当按照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加强队伍内务、营区卫生以及消防指战员的着装、仪容、举止、礼仪等管理。

第五十四条

各地区公司的专职消防队应当以责任区内各生产装置和关键设备火灾爆炸时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责任区内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料发生火灾或泄露时对救援人员的伤害风险以及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每个环节的人身伤害风险为重点,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建立制度、落实责任、系统培训以及检查、考核等手段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五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针对本单位火灾特点制定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明确生产、设备、安全、环保、保卫、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等各个专业的火灾扑救工作职责和协调指挥程序,建立消防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提供资源保障。

第五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程序,设置火灾报警电话。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第五十七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生产、储运设施发生火灾,应当及时清点火灾现场人员、确认起火部位和燃烧物质,为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准确信息。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第五十八条

责任区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临近消防队接到增援请求,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增援。责任区消防队及增援力量应当听从火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火灾所在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五十九条

负责火灾扑救的专职消防队,应当成立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对现场灭火救援行动进行统一指挥,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内部的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区域内局部交通管制;

(四)利用内部的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为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等;

(六)调动内部供水、供电、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工程抢险、环保等有关单位支持灭火;

(七)向临近公安消防部队或区域消防联防单位发出增援请求。第六十条

火灾扑灭后,火灾现场指挥部或发生火灾单位,应当组织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火灾复燃或次生灾害发生,并有效保护火灾现场,如实向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提供火灾情况。

第六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给予医疗、抚恤,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应当按规定申办。

第六十二条

发生火灾事故的地区公司,应当依照股份公司事故管理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积极配合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或总部依法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并依据“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开展企业内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登记台账,并建立火灾事故档案,对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存档。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火场概况、起火经过、火灾扑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起火原因、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六章

第六十三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

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五)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

1.体育比赛活动;

2.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 3.展览、展销等活动;

4.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 5.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

(六)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七)准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队管理模式,实行的内部规范化、正规化管理。

(八)专职消防队,是指股份公司所属专门从事火灾扑救、— 22 —

抢险救援、现场监护以及消防监督工作的成建制的专业化队伍。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石油质字〔2000〕231号)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专职消防队管理办法》(油质字〔2006〕79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预算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算管理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ADS代码PTR,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57)。中国石油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二、中石油的预算体系

中石油预算的核心内容包括预算利润指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核几部分。

其中,在预算导向与战略上,明确提出利润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利润指标是预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为此,集团总部从整体战略出发,确定各成员企业的预算利润指标,并通过预算利润目标的下达和执行,实施对企业的控制,从而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集团预算的核心内容为集团总部资金收支预算。

三、预算利润指标的确定

中石油由海外上市公司、海外石油公司、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以及一些参控股公司等几个大的战略板块组成,因此,其利润目标也是针对不同的战略板块来确定和下达的。以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例,其预算目标的确定是按照以下逻辑进行的。

(一)战略目标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为:通过结构调整、装备更新和专业化重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到“十五”末盈利能力达到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平均水平。

(二)预算指标确定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预算利润,采用上年预算利润为基础,考虑预算内增收减支增效因素来确定。该方法是一种环比法,即:预算利润目标=上年预算利润+预算投资增效+其他增减因素。中石油集团明确规定,所有企业对集团公司在投资时必须对总部承诺8%的投资回报率。在确定预算投资总部时,要求按以下规定:(1)建设项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自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建设期满的次月起计算增效指标;(2)设备购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在6月30日拨款的,自7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7月1日以后拨款的,自下一的1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

四、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

采取“两下一上”的编制方法,每年10月上旬总部编制次年预算框架,经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下达预算利润控制目标,11月份企业根据下设目标及自身情况编制预算并上报,12月初逐户审核上报预算,结合企业情况进行个别调整,12月下旬正式下达次年预算利润指标。

(二)预算编制的要求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1)各项业务收入、支出(包括海外业务、多种经营业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各项资本行投资、对外投资纳入预算管理;(3)企业所有筹资业务纳入预算管理;(4)企业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纳入预算管理。

2.坚持投资回报制度

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的观念,从严控制投资;资本性支出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效益优先”的原则;凡对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实行投资回报承诺制度,按投资额计算增效指标。

3.应用型科技投入要体现投资回报

为进一步发货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的作用,集团公司想要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对于应用性项目,要将科技投入产生的效益浮现出来,纳入预算考核。

4、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企业要根据下达的预算利润控制指标,倒退确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目标成本。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持续重组和科技进步,挖掘成本潜力,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三)预算指标的下达

按照公司的治理要求,对于全资子公司,起预算利润指标由集团总部公司直接下达;对于非全资的公司制企业,其预算利润直白哦由集派出董事,通过集团董事在子公司的席位决策影响力来间接执行集团目标。

五、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中石油的预算组织体系.。中石油的预算筑造体系有两次组成:一是集团总部;而是下属成员企业。根据产权关系和管理组织关系,成立两级相应的管理组织,并进行对接。其职责与一般集团公司定义并无太大的差异。其结构框架如图5—15所示。

六、预算外权限与预算考核

(一)预算外权限

为保护集团预算管理 目标的实现,集团总部明确要求(1)凡为签署投资回报承诺书的企业投资,集团公司一律不予办理拨款:(2)完善资金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分级授权审批额度办理预算外资金的审批事宜;(3)所有预算外新增借款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4)所有预算外投资的审批去三线全部上收集团公司。(5)所有预算外大额资金运作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6)所有预算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

(二)预算考核

为强化考核力度,集团要求建立一套简单而有效的考核体系,即:

1、建立以效益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

2、效益指标一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

3、效益指标与考核挂钩。

包括:(1)与企业基数工资和增量工资挂钩;(2)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奖金挂钩,奖金由集团公司统一发放,不得在企业领取;(3)与企业领导必要的行政处罚,1年提出警告,2年就地免职,并不能异地任职。

七、中石油实施预算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保证了集团战略的实施。

第二,成员企业有了经营责任和效益观念。

第三,初步建立起有效维护出资人利益的约束机制。

第四,规范了企业管理,不在就预算指标进行一对一谈判,争投资、争项

目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加强了的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对外担保、银行债务的控制、有地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文主题词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文主题词表 2005-04-27 (共833个,二〇〇四年五月修订) 一、计划、经济管理(154) (一)计划 规划 规模 统计 目标 指标 目录 分配 调拨 建设 建筑 建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宗旨:奉献能源、创造和谐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的“一个理念”: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质〔2014〕396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技术秘密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护股......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CPPE),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中油管道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管道设计研究院、天津大港油田集团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油质安字〔1999〕第1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事故或减少火灾事故危害,保护职工家属人身、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