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科真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务。公共物品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竞争性。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在理论分析中,经济学家关注商品的非排他性,并把那些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3、战略政策贸易理论:该理论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干涉与干预的基础,一国可以通过各种政策的干预(如税收、补贴、经济合作等),在对本国至关重要的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比较优势,而这些生产领域具有很强的各种前后向的联系,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效益。该理论常常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贸易获取利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4、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成反方向变动,也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5、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政府采取的,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胀的一种措施,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政府通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胀率加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可降低工资对通胀的推动力,更可降低通胀在分配上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特点。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特征如下:
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即改革的推动者与组织者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列构成的,权力中心根据下级包括企业传递上来的改革需求形成改革方案,然后通过各级党政系统贯彻实施。
二是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
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他单位推广试点经验,以便在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与改革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2、简述经济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
在经济政策目标系统中,因政策工具的运用而引起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
增加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利润率,就需要维持较低的利息率水平,或者使实际工资率下降。前者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后者需要刺激物价上涨。在供给变动缓慢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又会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带动物价上涨。为了控制物价,就要抽紧银根,这又会使经济滑坡。因此,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与稳定物价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总水平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货币供应量,缩小投资规模,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们给予有差别的报酬;平等原则要求缩小收入差距。强调效率的结果会拉大收入差别,但收入均等化又会因缺乏足够的刺激或动力而影响效率。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
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3、简述倾销的界定,并说明倾销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市场。它往往与政府对出口的奖励制度相联系。
倾销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个: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倾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对于出口国来说,倾销有以下影响:(1)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并且由于倾销商大多在其本国处于支配或垄断的地位,致使出口国其他相关企业尤其是下游企业不得不承受倾销商转嫁的高价。(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倾销厂商为了弥补在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损失,使本国消费者长期处于垄断高价之下,无法享受合理的消费权利。(3)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由于倾销往往会造成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会使生产厂商过分关注产品价格而忽略非价格因素对质量与销售的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扭曲,影响效率。
对于进口国来说,倾销有以下影响:(1)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国内工业形成挑战,阻碍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在外国产品的大幅倾销下,进口国同类或相似产品生产经营者往往被迫大幅降价或转产,甚至被吞并。(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误导进口国相关产品生产者的经营决策,从而浪费资源。(3)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建立。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方面已经率先完成。它们这些新兴产业生产的产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倾销,将直接威胁发展中国家相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阻碍甚至摧毁这些国家对建立新兴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进行的努力。(4)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可能形成伤害。因为倾销的动机往往是将进口国的竞争者挤垮后,再利用垄断地位抬高价格,因此最终受害者还是广大消费者。
对于第三国来说,第三国产品进入进口国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被倾销商剥夺了。
4、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个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它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
是最大损失者问题。
5、使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1)拉弗曲线的含义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
(2)拉弗曲线说明的关系
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第二,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第三,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组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三、论述及计算
1、单一要素合理投入区如何确定?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如果企业生产函数为Y=16L-L2-25(其中L为雇佣工人数),求企业劳动投入的合理区域。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单一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零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边际产量、平均产量都处于递减状态,而且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但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总产量仍然增加,厂商在该阶段会继续生产,因此,第二阶段也被称为合理投入区域。
由给定生产函数Y=16L-L2-25可知,平均产量APL=Y/L=16-L-25/L,当L=5时,APL取得最大值;边际产量MPL=16-2L,MPL=0时,L=8。因此,企业劳动投入的合理区域为5到8之间。
2、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西方汇率理论主要是汇率决定理论,即揭示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的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性理论的发展:
(1)罗道尔波斯的“公共评价理论”。它是由15世纪佛罗伦萨的学者罗道尔波斯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而货币供求的变动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人们的公共评价又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含的贵金属成分的纯度、重量及市场价值。罗道尔波斯的理论核心实际上是论述货币对于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故人们又将他的理论称为“供求理论”。
(2)戈森的“国际借贷说”。该理论出现和盛行于金币本位制时期,由英国学者戈森于1861年提出;①该理论贡献:一是将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并指出只有立即清偿的各种到期收付差额,才能引起汇率的变动;二是从动态角度分析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三是在金本位盛行时期,各国货币间都有铸币平价,汇率仅在黄金输出输入点上下限之间波动,其波动的原因主要就是受外汇供求的影响。②该理论的明显不足表现在:首先忽视了对汇率决定基础的论证;其次,它假定国际收支为一固定数额,国际收支本身完全独立于汇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三是仅注意了实体经济因素与汇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仅解释了金本位制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该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就更加明显。
(3)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① 背景:第一次大战的爆发标志着金本位制全盛时期结束和纸币本位制的开始。② “购买力平价说”用来解释汇率决定基础。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实际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同时认为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③合理性或
有效性:首先,卡塞尔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其次,作为一种换算工具,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将一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进行国际间的经济比较,比用现行实际汇率换算更为科学和可靠。再次,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长期趋势。最后,购买力平价把物价指数、汇率水平相联系,对讨论一国汇率政策与发展出口贸易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④缺陷:该学说的缺陷是自由贸易的假设前提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忽视了资本流动因素对汇率决定的影响。
(4)阿夫塔里昂的“汇兑心理说”。“汇兑心理说”试图用纯心理因素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贡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会很大。该理论所具有的其他理论无法替代的意义就在于它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心理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缺陷:只重视心理因素忽略了决定汇率的基础因素的分析。
(5)利息平价说。①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受凯恩斯经济学影响,产生了“均衡汇率理论”。着重分析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综合考虑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研究如何通过实施一定的汇率政策来达到理想的均衡汇率水平。②主要观点概括如下:a.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年百分比表示的远期汇率等于两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利差;b.在不兑换纸币的条件下,银行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远期汇率的重新调整;c.远期汇率趋于围绕它的利率平价上下波动;d.不论远期汇率与它的利率平价偏离多大程度,能获得足够利润的机会将使套利者把资金转到更有利的金融中心;e.如果外汇交易被少数集团控制,或者主要交易人之间达成有关汇率的协议,挂牌汇率可能会与它的利率平价发生偏离;f.套利资金的有限性将使远期汇率的调整往往不能达到利率平价水平;g.如果一国发生政治金融动荡,便不能发生任何远期外汇交易。③利息平价理论把汇率决定因素扩展到了货币资本领域,从而填补了传统购买力平价说衰落后的汇率决定理论的空白,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资产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作用日益重要的趋势。④利息平价说的缺陷:远期汇率不只取决于利差一个因素,还受国际经济交往预期通货膨胀率、购买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从利差角度讨论汇率决定是无法为错综复杂的远期汇率决定因素提供完美答案的。因此,利息平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及其他汇率理论不是完全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6)货币主义汇率理论:① 主要内容和贡献: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汇率决定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把汇率研究的注意力从经常项目转移到资本项目,并提出了汇率决定的存量分析结构,对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汇率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具体说:一是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二是正确指出一国货币供给状况及其货币政策同该国的汇率走势有着直接关系;三是将汇率决定引入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来;四是随着外汇市场业务的创新和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汇率理论逐步转向货币学派的资本市场分析、短期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符合规律的。② 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其假定两国货币之间始终保持两国购买力平价是难以成立的;二是忽视了由于经济社会中的结构性变动而引起的汇率行为的扰动。
(7)资产组合理论:① 背景:资产组合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布兰森、多恩布什等经济学家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对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② 主要内容和贡献:这一理论认为汇率是资产的价格,他的决定取决于资产存量市场的变动和均衡;二是同时强调了货币因素以及资本项目交易的变动和实体因素对汇率的作用;三是某些假设比更合理、更现实。③ 资产组合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假设资本可自由流动,这意味着既无外汇管制,也无资本流动障碍;二是假定人们的预期完全一致,并且做出同样选择,是不符和现实的;三是由于资产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资产组合模型中的参数不易确定,使该理论在实际研究中遇到较大困难。
以上对于汇率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回顾中可以看出,汇率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是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是对现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一种反映。
第二篇: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真题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B 2.A 3.B 4.C 5.D 6.B 7.C 8.A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B 17.C 18.A 19.D 20.B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11.个体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同时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 的守恒。该个体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最早以动物为实验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心理学家是()。A.托尔曼 B.苛勒 C.桑代克 D.华生
13.莫雷诺首创的用于测量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方法称为()。A.行为评定法 B.心理测验法 C.自我报告法 D.社会测量法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的强化称为()。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这一现 象称为()。
A.晕轮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德西效应 D.微波效应
16.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叫教育研究的()。A.外在效度 B.内在效度 C.可靠程度 D.可推广的程度
17.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分为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A.典型取样法 B.随机取样法 C.活动取样法 D.内容取样法
18.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可检测性、表达的明确性和()。A.推测性 B.可操作性 C.合理性 D.可推广性 19.时间序列设计属于()。A.前实验设计 B.真实实验设计 C.等组实验设计 D.准实验设计
20.测量量表的种类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A.选择量表 B.比率量表 C.五级量表 D.时间量表 2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课程标准 2.三舍法 3.陈述性知识 4.结构型问卷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2.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3.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4.简述教育研究选题的过程与方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任选3小题作答,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前3小题为准)1.试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集体。
2.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3.请分析下列案例中张大同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校与教师本人 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张大同是某市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师,男,37岁,中教一级职称,已婚,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妻子因病在家休息已有3年,他个人的工资是全家的生活来源。张老师22 岁大学专科毕业后一直在该校任教,至今已有 15 年了,因教学任务重,一直没有机会进修学习。刚参加工作时,张老师工作非常认真,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近几年,该校从外省市调进了多名名校毕业的高级职称的数学教师。与这些老师相比,张老师的工作成绩略显逊色,他所教班级的成绩也低于其他班级。因此,他开始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厌烦,工作热情大为降低,觉得教学工作枯燥乏味。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所教班级的一些学生联名给学校领导写信要换数学老师时,他更是觉得郁闷。因此,他想到了调离该校,甚至想改行,不当教师。4.为调查“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一位研究者设计的问卷中有下面的问题。请 你按照设计问卷问题的要求,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必要之处提出改进建议。(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①学校教师 ②课程专家 ③学生 ④学生家长 教育学试卷
(2)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教学中应提倡意义记忆,下面属于机械记忆的是()。
①通过“山巅一寺一壶酒”记住3.14159 ②通过多次朗读记住一个英文单词 ③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成语
④把拼音“q”联想成气球,记住它的读音(3)课程可以分为(),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
①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学校课程为主 ③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④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为主,校本课程补充 教育学试卷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1.B 2.A 3.B 4.C 5.D 6.B 7.C 8.A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B 17.C 18.A 19.D 20.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 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2.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创立的太学改革措施,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升补法。
3.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4.结构型问卷也叫封闭式问卷,其问题的形式包括: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和划记试。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1.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共6分;适当发挥1分。2.孔子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2 分)意思是从政之人应该是受过教育,有余力的话继续学习,学习的人有余力的话应该得到一定官职,因而把学习与做官紧密 联系起来。(3分)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2分)教育学试卷标准答案
3.(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我的延伸,不能将自身与周围环境区分。(1分)(2)权威阶段(6-8 岁),即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 约,服从和遵守成人的或规则的要求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2分)(3)可逆阶段(9—10岁),即自律阶段,儿童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协商而制订的,可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2分)
(4)公正阶段(11—12 岁),儿童不再只是判断是非、单纯的准则关系,而是一种处 于关心人、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公正观念开始形成。(2分)4.教育研究选题的过程与方法: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分)(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1分)(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2分)(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1分)
阐述清楚并有一定合理的解释加2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1.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提出共同的、确当的奋斗目标;(2分)(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1分)(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1分)(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分)联系实际论述3—5分。
2.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答对主要代表人物给2分;答出基本主张的要点给6分,对要点作适当论述给2分。教育学试卷标准答案
3.(1)张大同老师遇到的问题是产生了工作倦怠。(2分)
(2)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 心理倾向。(1分)(3)可能的原因:
第三篇: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2007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法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西周五刑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危险犯5.法律责任
二、简答题
1.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法对社会正义的促进作用。3.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4.举权的普遍性。5.法律概念及其种类
三、论述题
1.犯罪中止的种类及处罚原则2..知识产权特征 2007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位学科 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的权利以及因共同关系而形成的成员权 组成的复合性的权利。包括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对 共有部分的共同使用权与专有使用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等。
2.答:西周五刑即奴隶制五刑,是指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五种刑罚,即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五种刑罚。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备的刑罚体系。
3.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4.答: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 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例如,破坏 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 倾覆、毁坏危险,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
5.答: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 于违反第一性法律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法律义务。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 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二、简答题
1.答:“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 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1)作为一种言行规范,“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在阶级明显分化、国家形成以后,一 部分反映等级差别和专制要求的精神原则逐渐从具体的礼仪形式中被抽象、概括出来,形成了一系列 指导阶级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规范,即“礼”的抽象原则,而那些带有象征意义的各种礼仪,则仍保留 在制度层面发挥作用。
(2)一般而言,“礼”大体上包括抽象的精神原则和具体的礼仪形式两个层面的内容。在西周时期,周礼在实际上对全社会起着一种法律的调节作用,完全具备法的性质。即使用现代社会关于“法”的 构成要素——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等要件来分析,周礼也完全符合作为“法”的基本条件。周礼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积极而广泛的调节作用。从周礼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周礼本身的内容和性质等方面观察,周礼是西周社会不成文法 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礼”与“刑”的关系,从宏观上看两者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处罚,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也就是说,“礼”总是从正面主动 地提出要求、对人们的言行作出正面的“指导”,明确地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 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礼”的功能,重在“教化”。“刑”则相对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 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亦必然为“刑”所不容,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则入刑”。“刑”的功能,重在制裁。
2.答:法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法律价值在于实现正义。具体表现为:
(1)促进和保障分配的正义。表现为把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法律化、制度化,并具体化为权利和义 务,实现对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地、公正地分配。
(2)促进和保障诉讼的正义。为了保障冲突和纠纷的公正解决,法律所提供的规则和程序主要有: 司法独立、回避制度、当事人权利平等、判决的内容应当有法的根据和事实的根据,并为公认的正义 观所支持;案件的审理应当及时高效,不得迟误;应有上诉和审诉制度,容许对初审判决不服的当事 人把初审法院的法官置于“被告”的地位,由上级法院审查下级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律师自 由等。
3.答: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其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权。在行政管理方面,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特别行政区的外交、防务,特别行政区政府
可自行制定有关政策,处理特别行政区政务,维护社会治安。
(2)立法权。在立法权方面,除有关外交、防务和关于国家统一、主权的法律等必须由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制定以外,特别行政区享有制定和修改民事、刑事、商事、诉讼程序等法律的权力。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在司法权方面,特别行政区法院除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
外,对区内所有案件都可审理,并具有终审权。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在经济方面,特别行政区拥有自己单独的财税制度、货币发行 体系和金融政策决定权。特别行政区收入自行支配,不上缴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不在特别行政区征 税。
(5)在对外事务方面,特别行政区依法可以自己的名义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单独同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联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4.答: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的广泛程度,是指除国籍、年龄、无精神病以及未经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外,不另设其他资格限制而普遍享有选举权的原则。(1)从理论渊源来说,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运用,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那么人民自然有权挑选行使国家和社会管理权力的人员。
(2)我国《选举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l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具有 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 l8 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5.答: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依照法律概念所涉及的法律 事实要素的类别,可以把法律概念分为下列三大类:
(1)涉人概念。涉人概念是用于界定和区分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公民、法人、代理人、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等。
(2)涉事概念。涉事概念是用于界定和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性质及类别,包括法律关系主体 的各种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如所有权、人身自由、违约、故意、侵权、刑事责任等。
(3)涉物概念。涉物概念泛指具有法律意义的无人格现象,包括标的、证券、不动产、著作等法律 关系客体和其他具有法律意义的无人格现象,如程序、管辖、时效、居所地等等。
三、论述题
1.答: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2)根据不同的标准,犯罪中止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①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类: 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其时空范围起始于犯罪预备活动的实施,终止于犯罪实 行行为着手前。实行未终了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的中止,其时空范围始于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止于犯罪实行行为终了前。实行终了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实施终了后的中止,其时空范围始于实行行为终了以后,出 于本意而以积极的行为阻止了既遂之犯罪结果的发生。
②根据对中止行为不同的要求,犯罪中止可以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消极中止,也称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犯罪人仅需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继续便可成立的犯罪 中止。行为人方式仅需不作为即可。积极中止,也称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需要作为形式才能构成的中止,即犯罪 人不但需要自动放弃犯罪的继续实施,而且还需要以积极的作为去防止既遂的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3)我国刑法对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根据《刑法》第 24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中止犯采取必减主义,并区分两种情况予以不同处理:
①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②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答: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于智力创造所产生的知识性成果所享有的专有专用权利。其特征为:
(1)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是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相比较,具有如下特性:
①具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
②具有可分享性(可扩散性、可复制性); ③具有永存性。(2)知识产权是专有权。一项知识产品可以大量复制,广泛传播,但却只能设置一项知识产权。例 如,同一种发明成果只能授予一个专利权。
(3)知识产权是复合性权利。知识产权通常包含有多种权利内容。如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都包 括了多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4)知识产权是有期财产权(时间性)。知识产权都有法定存续期限。也就是说,智力成果在它的知 识产权保护期限届满后,即进入社会公有领域。
(5)知识产权是域内法权(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以国内法为基本依据。专利权、商标权 通常是由国内政府或其他专门机构授予的。一国授予的知识产权,只有在国际公约或双边条约的基础上,依据对等原则,才能获得他国的国内法保护。
第四篇:08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考试真题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
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20分)
1.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认识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3.双耳分听范式(追随耳与非追随耳程序)通常用于研究()。
A.空间方位定向 B.注意的选择性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4.“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而致”的看法来自()。
A.康南的丘脑学说 B.詹姆士一兰格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学说 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5.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模仿
6.下列说法中含有学习迁移思想的是()。
A.“闻一知十” B.“勤能补拙” C.“重复是学习之母”
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7.为课文列结构提纲的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计划监控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8.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变更()。
A.教学方法 B.表达方式 C.概念的本质属性 D.概念正例的无关特征
9.某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却敢于混在**的人群中打砸抢烧,对这种行为原因较好解释是()。
A.习惯化 B.却习惯化 C.个性化 D.去个性化
10.各种自我表现策略主要用于()。
A.印象形成 B.印象管理 C.社会促进 D.社会惰性
11.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用于研究儿童的()。
A.依恋 B.道德认知 C.自我 D.观点采择
12.采用两难问题研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
13.下列分数中属于常模参照分数的是()。
A.掌握分数 B.正确百分数 C.等级评定量表 D.标准九
14.对一个测验中题目间一致性的估计属于()。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5.下列测验中属自陈量表的是()。
A.墨迹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16种人格因素测验 D.句子完整测验
16.对于等距数据的运算,通常()。
A.不可加减乘除 B.可加减乘除 C.可乘除,不可加减
D.可加减,不可乘除
17.每位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真实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独立组设计 D.完全随机设计
18.拒绝2虚无假设(Ho)时所犯错误的概率为()。
A.α B.1-α C.β D.1-β
19.对两列线性相关的等级数据计算关联程度应采用()。
A.皮尔逊相关 B.斯皮尔曼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二列相关
20.对同一班级学生的某项特殊能力进行两次评定,已知评定分数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两次评定结果的差异时,应采用()。
A.中数检验法 B.秩和检验法 C.符号检验法 D.t检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似动
2.归因
3.常摸
4.众数
5.自变量
6.刻板印象
7.先行组织者
8.横向研究(横断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3.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4.简述单侧检验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5.简述良好的效标测量必须具备的条件。
6.简述选择统计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2.论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
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轴突周围形成的绝缘层称为()。
A.胞体 B.树突 C.髓鞘 D.轴丘
2.下列视觉现象中可用侧抑制作用解释的是()。
A.马赫带 B.暗适应 C.明适应 D.后像
3.由声波频率决定的主要听觉特性是()。
A.音响 B.音调 C.音高 D.音色
4.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直至选择有效的一种,这称为()。
A.逆向搜索策略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算法策略 D.爬山法
5.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育性原则
6.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强化 B.平衡 C.同化 D.顺应
7.强调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作为促进教学条件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8.把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包括在人类智力结构中的理论是()。
A.群因素论 B.智力三元论 C.多重智力论 D.三维结构论
9.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这属于总体印象形成中的()。
A.加法模式 B.乘法模式 C.平均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10.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
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11.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获得的“名次”属于()。
A.等比数据 B.等级数据 C.分类数据 D.等距数据
12.利用陌生情境测量婴儿依恋表现的研究者是()。
A.鲍尔比(Bowlby)B.艾斯沃斯(Ainsworth)
C.柯尔伯格(Kohlberg)D.艾里克森(Erikson)
13.少年期心理上出现的“虚构的自我”、“假想的观众”等现象体现了其()。
A.想象能力的丰富性 B.心理的易变性
C.认知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D.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14.下列导出分数中属于内容参照分数的是()。
A.掌握分数 B.比率智商 C.百分等级 D.标准九
15.命中率所反映的测验效度属于()。
A.内容效度 B.效标效度 C.表面效度 D.结构效度
16.下列各项测验中不适宜团体施测的是()。
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B.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17.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当无关变量的影响已经测定而又未能加以控制时,为了排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平衡法 D.统计法
18.以下统计量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数
19.一组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65分,标准差为5分,则分数在60~65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A.15.8% B.34.1% C.50.0% D.68.3%
20.随机抽取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进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得平均智商为l04,若要检验这类儿童的智商是否高于一般儿童,需要检验的虚无假设是()。
A.H0:μ1=μ0 B.H0:μ1≤μ0 C.H0:μ1≥μ0 D.H0:μ1≠μ0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随意后注意
2.双侧检验 3.犯错误效应 4.离差智商 5.学习迁移 6.顺应 7.点估计 8.社会助长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2.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3.简述时间取样策略及其收集资料的内容。4.简述测验说明书通常包括的内容。5.简述卡方(Chi Square)检验的应用。6.简述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2.结合至少三种理论论述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
2006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0)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2.负责语言接收(如分辨语音、理解语义的是(威尔尼克区)
3.刺激物对感受器作用停止后,感觉仍能保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4.斯皮尔曼双因素说认为能力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
5.练习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华生称为(频因率)
6.班杜拉从社会学习观点出发强调(观察学习)
7.格式塔学派理论又称(顿悟说)
8.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产生式)
9.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罗特)
10.内部理由不足,需要外部理由支持叫(不充分理由效应)
11.在总体关系一定时α错误和β错误的关系是(α增大,β减小)
12.3-6岁儿童思维上的特性是(自我中心性)
13.延缓偿付期发生在(成年初期)
14.50为均值,10为标准差的常模参照又叫(T分数)
15.让一被试两次接受同一测试,这是(重测信度)
16.能同时测量计算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的量表是(韦氏量表)
17.让儿童按喜欢与否选人,这属于(提名法?社会距离量表法?)
18.体温计测得的体温数据是(等比数据)
19.16个4选1的选择题,随机做答的,成绩分布的方差是(3)
20.两个正态数据,其中一个人为分成两类(二列相关)
二、名词解释(3×8)
1.思维
2.中数
3.社会堕化
4.鉴别指数
5.场独立性
6.成熟势力说
7.公共因素方差
8.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三、简答题(6×6)
1.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简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4.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5.定性分析的含义及特点
6.简述将非正态数据转换为正态数据的方法
四、论述题(10×2)
1.简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2.简述依恋的含义、类型及阶段。
200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0=20分)
1、大脑威尔尼克区的主要作用:接收语言
2、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3、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属于创造性思维的:酝酿期
4、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点称之为:气质
5、提出“先行者组织”的心理学家为:奥苏贝尔
6、归因中努力程度属: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7、“水下击靶”实验为:概括原理论提供了依据
8、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是:附属的内驱力
9、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奥尔波特
10、“武器效应”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
11、随机从总体N个个体中抽取M个个体做样本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取法
12、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或思维不存在的特点:掌握了守恒概念
13、“视崖”实验主要研究:深度知觉
14、若两总体样本平均数分布均为非正态分布,要求检验两独立样本平均数的差异。则应选用:
A t检验 B符号检验 C符号秩次检验 D中数检验
15、某测试包含32道四择一选择题,若受测者随机做答,其成绩分布平均数(期望)应为:
A4 B6 C8 D10
16、若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方法(A因素)分为启发式讲授法(a1)和传统讲授法(a2)两种。选取6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 验,随机分配3个班接受前一种教学法,另3个班接受后一种教法。若把班别作为一个无关变量(B因素,含B1-B6),则以上实验设计应为:
A嵌套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随机区组设计 D完全随机设计
17、根据样本平均数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时,区间的宽度与()无关:
A样本平均数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容量 D置信度
18、计算分半信度需要的复本个数和施测次数分别为:
A1和1 B2和1 C2和2 D1和2
19、系统误差对测验的影响可以表述为:
A影响信度,不影响效度 B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 C响效度 D既不影响信度,也不影响效度
20、物理学科的测试,最重要的效度为()
A内容效度 B效标效度 C结构效度 D表面效度?
二、名词解释(3*8=24分)
1、知觉恒常性
2、程序性知识
3、群体极化
4、印象管理
5、恒定法
6、性别认同
7、虚无假设
8、区分度
三、简答题(6*6=36分)
1、简述动机的功能
2、简述艾宾浩斯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3、简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4、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5、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既影响信度,也影
6、简述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四、论述(10*2=20分)
1、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
2、结合实验或实例论述幼儿期和少年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
第20道选择题是凭其他参考同学的记忆编写的 14-20题参考答案:DCBCABA
第五篇:清华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指南
清 华 大 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指南
欢迎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我校硕士学位 【接受申请学位专业】
1.见“清华大学接受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专业目录”
2.一般不接受跨学科申请 【申请学位基本条件】
1.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2.工作期间脱产进修不计入工作年限。【申请学位步骤与要求】
一、课程学习资格申请 1.申请手续
每年9月(1日至30日、休息日除外)到清华大学学位办公室办理申请手续。
所需材料:
①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本人工作证
②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③本科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由单位人事部门确认并加盖公章 ④近期一寸免冠黑白照片两张
⑤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
(如科研报告、工程设计、发明、专利证书等),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⑥申请人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材料(加印密封)。
以上材料经审核无误后,由申请人填写《同等学力人员课程进修资格审查表》
(一式两份)。2.资格考试
①为确定申请人的研究生课程学习资格,申请人须参加每年年初随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同卷进行的课程学习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三门(外国语、政治除外),具体科目参见当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②申请人在课程学习资格考试前(11月底)到校学位办公室办理报考手续。需交纳考试费60元、一寸免冠正面黑白照片一张(办理准考证用)③校学位办公室将于考试当年4月通知课程学习资格审查结果。
二、课程学习及考试 1.课程学习
①自获得课程学习资格起4年内以旁听进修方式学完拟申请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凭“进修研究生课程通知”在清华大学注册中心[教务处内]办理旁听手续)。②课程考试与在校硕士生同堂同卷进行。
③课程考试如有不及格,允许重修后补考一次,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重考门次累计不得超过2门次。如重修后仍有不及格或重考的门次累计超过2门次,则本次申请无效。
2.水平认定考试(每年3月报名,5月考试)
①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②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三、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自行完成,原则上我校不负责论文选题和导师指导。如申请人自行完成论文确有困难,可同拟申请学位专业所在院(系、所)协商。2.课程学习结束后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
3.论文书写要求详见《清华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书写指南》。
四、申请硕士学位
1.每年9月(1日至30日、休息日除外)须持如下材料到清华大学学位办公室办理学位申请手续,交纳报名费,同时领取硕士学位申请材料。①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
②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③《进修研究生课程通知》和《清华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④硕士学位论文全文(5份)
⑤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如科研报告、工程设计、发明、专利证书等),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
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10月底以前,申请人将学位申请材料返回校学位办,并交纳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费。
3.11月-12月,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4.12月底以前,校学位办将资格审查结果通知本人。
5.通过资格审查者在次年3月之前向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交纳学位申请费。6.如资格审查不通过,则本次申请无效。从资格审查不通过之日起,需间 隔三年后我校才能受理其学位的再次申请,前次申请中已考试的研究生课程成绩 一律无效。
五、学位论文答辩
1.通过资格审查后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
2.申请人在申请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和答辩申请过程与在校研究生基本
相同,详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指南》。
3.论文答辩时间参照在校研究生毕业流程(每年冬季、夏季二次审议学位),申请人应与院(系、所)业务(教学)办公室随时保持联系。
六、学位审批
答辩通过后,与在校研究生一同进行学位审批。答辩后报送材料及学位报盘要求详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指南》。
七、材料归档
1. 学位审批通过后,全套材料交院(系、所)业务(教学)办公室整理后与在校研究生一同归档。
2. 《清华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审批材料》寄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八、其它事项
1. 本指南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和我校培养研究生相关规定制定,如国家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有新规定,或学校对在校研究生培养有新要求,则申请人在申请学位时,必须按新规定办理。
2. 申请者,从进修研究生课程开始至正式申请学位,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3.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3年内申请学位有效。
4. 清华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收费依据当年收费标准。5. 本指南的解释权在校学位办公室(电话 62783183)。
注:1.从1999年9月起清华大学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收费标准为:硕士 5600元(其中报名费
元,资格审查费1000元,学位申请费4500元,不含课程学习费)。3. 旁听我校研究生课程,每学分收费300元。
清华大学位办公室 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