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

时间:2019-05-15 14: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

汤头街道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汤头街道位于河东区北部,是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2004年9月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2008年5月成立了副处级规格的临沂市汤泉旅游区管委会,2010年10月升格为正县级的临沂地热城管理委员会,2011年6月更名为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和汤头街道合署办公。汤头街道今年8月份由原汤头街道与葛沟镇合并,合并后的汤头街道总面积为174.8平方公里,共辖7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人口12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万人。1—12月份,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1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4%,其中,地税完成各项收入4779万元,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5%,国税完成各项收入531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5%。

近年来,汤头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市外经贸工作30强乡镇(办事处)、平安临沂建设先进乡镇街道、小城镇建设一等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规划工作先进街道办事处、城镇管理明星镇、临沂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街道)、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先进乡镇等市级荣誉称号,并获得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乡镇、山东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省级文明村镇等省级荣誉称号。

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保证科学规划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发展战略和对汤头温泉开发的科学定位,汤泉旅游区是临沂城市功能的重要补充、城市品位的重要提升。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把汤头打造成一流 1

中心城镇、建设全国领先旅游区的目标,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把汤头打造为以齐鲁历史文化、温泉文化为脉,以沂汤两河为魂,以汤山为骨,以旅游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商贸人居为主体功能的温泉旅游区,建设成为与现代商城、生态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相匹配的临沂温泉城,并叫响了“一年求突破,二年大提升,三年建成区”的口号。2008年以来,街道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要求,聘请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临沂市汤泉旅游区总体规划、汤泉旅游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汤河景观工程规划等。新编制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中,规划总面积为28.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6万人。

我们将按照规划,进一步加快推进村居社区化改造,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尽快将其打造为风格独特、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展示的国家级旅游名镇。

二、抓基础设施配套,丰富城区载体功能

为保证汤泉旅游区的科学合理开发建设,2007年以来,河东区连续4年将汤泉旅游区开发建设列入全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目前,旅游区已基本形成了“五纵六横”的道路框架,水电气等市政管网配套齐全,八大基础工程顺利竣工。

一是道路建设工程。目前,规划区范围内已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水电气等市政管网配套逐步到位,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二是河道“景观主轴”工程。纵贯规划区南北5公里的汤河景观轴完成投资1.38亿元,实施了五个功能区域的改造建设。三是城区绿化工程。着重开展了“五线、多节点”的绿化提升,城区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

方米,绿化覆盖率43.2%,绿地率39.1%。四是亮化工程。对两纵一横道路、汤河两岸以及11个工程单体进行了亮化试点,目前城区共有路灯758盏,路灯亮化率达100%。五是电气配套工程。完成了110千伏安输变电工程和12条出线口以及规划范围内的强电改造、弱电下地工程建设,满足了未来10年汤头温泉城开发供电需求;完成了5公里的2条温泉水主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了横跨温泉城的16公里燃气主供管网设施建设,成功实现了供气对接,目前有5家大型企业用上了燃气,燃气普及率达90%。六是自来水供水工程,目前正在施工投资3500万元连接市里供水主管线的自来水改造工程。七是污水处理工程。以迎淮考核为契机,对11家温泉企业、两大工业企业,按国家标准全部新上了治污设施,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对规划区内涉及的污染面源进行了综合治理;八是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城区环卫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场化运作,由临沂环卫集团以每年70万元中标,实行全天候保洁管理,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九是社区建设工程。对汤泉旅游区全部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完成了城区三个旧村1200多户居民的整体迁建安置,对涉及汤河提升工程的5个村居部分居民实施搬迁,建设居民楼16栋,腾退建设用地676亩;率先探索实施土地“增减挂”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先后分四批在汤泉旅游区开展试点,共完成9个村试点任务,搬迁安置居民1440户,节约土地、转化建设用地指标1015亩。

三、大力推动项目落地,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随着市委市政府对汤泉旅游区发展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的加快推进,对外招商开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合作洽谈应接不暇。为加快中心镇开发建设速

度,汤泉旅游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中心镇整体提升的有效措施来抓。以市、区制定的配套政策为保障,整个汤泉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已经步入“融资基础配套、招商开发推进、政府收益还贷”的良性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已洽谈、签约过亿元项目10个,预计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必将对汤泉旅游区发展和中心镇建设增添新的力量,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四、围绕改善群众生活,积极搞好环境整治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街道从解决群众最贴近、最关注、最现实的衣食住行问题和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入手,加快中心镇建设,把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向往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一是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去年在城乡环境整治方面投入达760万元,城乡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今年,街道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为契机,按照“设施完善、市容整洁、交通顺畅、景观优美、秩序井然”的要求,重点推进206国道、227省道、滨河东路、临东路等干线公路两侧可视范围路域的环境整治。同时,对城乡结合部、村内道路、路边建筑开展“五位一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二是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严厉打击和查处环境污染事件,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去年以来,投资900余万元对辖区内2家工业企业、11家温泉企业、17个沿河村庄进行了水污染治理,并建成综合污水处理中心1处,目前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三是逐步提升城区建筑水平。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新建楼房,严格按照汉唐风格实施建设行为;对主要街道两侧符合规划要求的旧建筑物,按照“高档次设计、低成本运

作、穿衣戴帽式改造、打造独特风格”的路子,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坚决予以打击拆除。四是加快社区建设进程。街道驻地现有2个城市社区正在建设,其中由东南村与鲁泰鞋业共同建设的鲁泰花园,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竣工;供销社小区已完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建设。集沂庄社区是汤头新规划的农村示范社区,目前已建设居民楼栋。五是实施“五改一建三入户”工程。该工程包括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院,建沼气池,电话线、有线电视、宽带入户。目前已建成沼气示范户2400余户,其它工程已陆续展开。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为切实加强中心镇管理,维护城区环境,街道把城镇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一是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成立了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中心镇建设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管理责任人,划分了责任区,下达责任目标,赋予管理职能。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细化目标,在全街道形成了浓厚的城管工作氛围。街道先后出台了《中心镇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门前三包责任制》、《城镇建设管理责任区划分》等一系列文件,使中心镇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二是整顿秩序,强化管理。成立了汤泉市政公司、城管执法中队,对规划区范围建设秩序、园林绿化、卫生保洁、经营秩序、交通秩序进行严格管制。三是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将街道驻地39万平方保洁面积以每年69万元价格承包给临沂市环卫集团,实行环卫保洁工作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取得明显成效。结合实际情况,与城区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责任到人,构建了区域承包、定人定责、上

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强督查,严格奖惩。成立了由街道督查审计办公室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领导小组,督查领导小组除每星期一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城区内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检查,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对影响城区卫生、破坏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通过集中整治、强化管理、配套服务,初步形成了群众参与、导向约束、保障有力的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目前,城乡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街道容貌焕然一新。

六、全面提升开发建设水平,打造“全国一流”温泉名城

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深度实施,我市作为鲁南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加快崛起,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汤头街道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正面临难得机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将紧盯一个目标:实施汤头中心镇带动战略,扩张旅游区规模,全面打造中国汤头温泉城;完成四项任务:高度重视规划、形成开发引领,加强设施配套、完善城区功能,立足强村富民、推进社区改造,发挥资源优势、主抓第三产业。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规划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区功能。按照总体开发的计划安排,今明两年要全面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道路及其管网配套,完成城区汶泗路两侧建筑的汉唐化风格改造,完成覆盖整个汤头村居自来水厂和自来水管网建设,完善绿化亮化等景观工程建设,形成旅游区的主体景观,配套完善城区主体功能。

(二)全面展开村居战略性改造,推进社区化建设。规

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的落地开发,迫切需要解决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对规划区内14个城中村进行社区化改造,根据规划需要率先建设三大城市社区,以支持项目落地,改变城区面貌;二是对辖区内43个村庄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依托,实施整村迁建、社区化改造,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实现强村富民的工作目标。五年内完成25个村、8个农村社区迁建,置换用地指标4200亩,总投资9亿元。今年完成7个村、两个示范社区20万平方米、70栋楼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搬迁安置农村居民6000人,1800户,置换用地指标1200亩。

(三)力促优势产业发育,抢占发展先机。目前国家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对肩负我市独特发展功能的汤头温泉游区来说,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总体规划和发展基础,我们将在主导产业培育上坚持以第三产业为主体方向,以“中国地热城”为突出品牌,以旅游为主导链条,完善产业规划,制定扶持措施,促进休闲养生、度假房产、会展会议、商贸美食、主题公园和文化创意等业已形成的优势产业迅速膨胀,从而全面实现打造旅游目的地和特色中心镇的发展目标。

汤头中心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工作要求和领导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在中心镇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抓好规划,科学建设,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力求高效,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和“和美河东”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

提升建设理念 完善载体功能 在统筹发展中建设现代化中心镇

近年来,**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中心镇”为目标,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以汽车园区为重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了以城镇化为载体带动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镇总面积56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7117人,辖区共有大小企业300余家。境内有丰富的煤炭、建材、石英砂等资源。109、210国道、包茂高速、民族街、绕城线从境内通过,具有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2006年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千强镇”,2011荣获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被评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一、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城镇 在城镇建设中,**镇立足本地特色和区位优势,强化对城镇的科学规划,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切实抓好城镇的总体规划。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和国内顶级策划公司华高莱斯对镇区及**汽车博览园进行了规划和全程推广,将全镇纳入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总体规划,城镇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公里拓展为30平方公里。二 1

是认真抓好各村建设规划。各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不断调整、实施、完善,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村庄布局愈趋合理。三是深入抓好详细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四是全力抓好建筑设计和规划管理。为了保证城镇建设的连续性和严肃性,**镇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严格管理秩序,把好定点放线关、方案审批关和竣工验收关,使各类楼房建设都有建筑设计,符合总体规划,较好地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为城镇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多点盘活、多元投入,高水平发展城镇 在建设过程中,**镇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载体功能。一是制定了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以基准价出让,园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政策,引进银行、车管所等各类服务机构等,吸引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观念超前的龙头企业入驻**汽车博览园,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先期投资开发建设。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想,通过大力改善全镇投资环境,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共吸引外商和外地

企业投入资金20多个亿。三是积极跑项目争资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良好机遇,争取国家资金和贷款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夯实基础、提升品位,高标准建设城镇 **镇在城镇建设中,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倾斜投入,提前行动。五年来,累计投资17亿元,修建乡村公路约11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先后投入3亿元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汽车博览园园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累计投入5000万元用于辖区内荒地绿化及各村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2008年以来,全面实施了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使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移民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共移出84个社、4200户12000人,已兑现土地流转费、房屋租赁费4000万元。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成35KV变电站4个,110KV变电站1个。2012年,全镇6个村的文化室改扩建面积全部达到200平米以上。累计投入1000万元用于卫生环境整治,积极实施农村改厕工程。成立了一支由136名环卫工人组成的保洁队伍,实现全天候动态保洁。扩建了卫生院,新建了三所镇敬老院,新建了一处30000平方米休闲广场,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四、创新机制、加强保障,高效能管理城镇 **镇坚持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大力 3

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有效加强了对辖区违章建筑、环境卫生、乱停乱放、非法小广告、沿街商铺的管理。二是设立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三是建立并完善了网格化管理机制,将镇、村、社分别设为一、二、三级网格,在每个网格全部配备了5-8名综合管理人员,将每个“网格”内维护稳定、环境管理等责任落实到人,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辖区居民环境卫生理论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五、依托优势、协调发展,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 **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加工、沙棘深加工、建材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工业企业达到106家。总投资10亿元的沙棘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天骄食品有限公司、高原圣果公司、佳音沙棘食品公司项目,3个项目于2006年陆续投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的枳机塔建材商砼园区已经启动运营,引进企业150多家;全力推进煤矿整合技改工作,将境内煤矿整合为28座,煤炭回采率提高到75%以上,年产销量达到6000万吨。

其次,在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打造了**汽车博览园。该园区汇集有4S品牌集聚区、小汽车修配区、重卡及工程机械区、物流信息港、二手车交易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区、汽车主题公园、文化教育培训区、休闲娱乐区、生活配套区十大功能区,旨在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汽车产业园区。2011年,园区共完成投资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3亿元,成为东胜区首个超百亿的园区。到2012年底,计划80家汽车品牌4S店和8家汽车综合展厅投入运营,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同时以园区为中心,引进了奥古斯都商务度假中心、捷通机电城、奥利星老年公寓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全面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镇税收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000元,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东胜区前列。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_7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案例1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典型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看,遵循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或两者并存?

自上而下就是东北模式和苏南模式,特点是由政府大规模兴办国有企业或引进外资企业推进工业化,通过征地将农民变为工人,农民没有城镇化主动权;粤、浙、闽则自下而上走农民自主建城,规划虽不太规范或基础设施配套短缺,但经济繁荣。两条城镇化道路结果不同。

中国乡镇之星———小榄

小榄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怡人。小榄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香港、深圳150kg,距澳门、珠海90公里,距广州60kg。到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五大国际机场仅需60~90分钟车程。建设和规划中的江中高速和广珠轻轨将贯穿小榄。

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km2。户籍人口 15.6 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15万人。

小榄镇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北部著名的工业重镇,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小榄人自古酷爱菊花,菊艺盛名,尤其是60年一届的菊花会规模盛大,饮誉海内外,被誉为“菊城”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地区,总面积71 km2,其中城区面积9.3 km2。户籍人口15万多人,还有流动人口10多万人。设有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小榄镇被国家定为村镇建设示范镇,首先按高起点科学制订全镇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然后按高标准发展新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近年来,初步建起了占地 7 km2,设施较完善,功能基本配套的新城区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对老城区的马路、设施、面貌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大投入完善水利设施;在全镇城乡加强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区)和生态示范镇(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有11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镇内有两家二级甲等医院。

在总体规划改建住宅区的过程中,实行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将原设在住宅区内的工厂逐步搬迁。

为搞好村的环境卫生,10多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辖区内的自来水和居民生活用电设施,其达标率为100%。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修建辖区内道路和下水道,实现全面畅通和硬底化。

同时,为美化、绿化环境,几年来植树达1500多棵,建花基2400多米。组建城监分队和清洁卫生队共90多人,健全了卫生制度。

实行“门前三包”和定时上门收集垃圾。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140多人的治安队伍和工业小区治安队一批,并设有5个报警站,实行24小时值勤巡查,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1.2:65.1:33.7;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

小榄轻工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到2004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5801家,其中规模企业555家,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食品饮料、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

截至2004年底,全镇共有国家、省名牌名标41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2个。华帝、长青、建华三家企业荣获首届“广东省民营百强企业”称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小榄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开拓进取,完成了农业镇向工业镇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中山市北部的工业重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累累硕果,为小榄镇赢得了各种荣誉。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和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花木之乡”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

改革开放初期,小榄镇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地利和其拥有的众多旅港澳、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引进了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以“借船出海”的方式,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必需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利用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迅速发展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随后又于90年代开始,面对大中型企业“猛虎下山”的激烈竞争,小榄人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提出了“船大好冲浪”的口号,关、停、并、转了一批作坊式的小厂的效益不佳的“夕阳企业”,重点扶持乐百氏、固力、长青、永大等集团公司加速发展。

90年代末又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引导集体企业转制,实行集体资产“无风险”经营。引进国外有实力的财团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设厂,努力借助外资内资发展地方经济。现已开发333hm2的小榄工业园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为目标,集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为一体,综合配套商业,饮食、银行、医疗卫生等设施,成为了全国企业科技园区。

过去,小榄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五榕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的自然景色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小桥流水”形式的布局已无法满足工业和商住用地的需求。而不足3 km2的老城区因道路狭窄,工商企业和民居混集,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再发展。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他们按照既有超前意识又保留地方特色,还要有繁荣兴旺的原则。制定出以老区为依托,新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投入二十多亿元建设了7 km2功能齐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城区。还建成了吞吐量120万吨的港口码头和海关货柜查验车场、日供水量25万吨并被评为“全国农村百佳水厂”的自来水总厂、总装机容量4.8万kw的发电厂和省一级汽车站。由此,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高档现代的宾馆酒店,连接全球的通讯系统,快捷高速的信息网络,整齐规范的商品房,错落别致的小别墅,繁华的购物商场,清幽的园林公园,美丽的绿化,清澈的河水,一个“蓝天、碧水、绿地、鸟语、花香”的现代城镇已取代了过去落后的小村庄。

1996年11月,参加国家建设部在小榄镇召开的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看到小榄的城镇建设后,一致同意授予小榄镇“村镇建设全国楷模”的荣誉。

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小榄社会文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完善了体育设施。兴建了有4800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建有游泳场两个、篮球场278个。承办了’97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赛、第二十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赛和全国“九运会”男子篮球赛。

———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现有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6所;投资二亿多元,按三级甲等标准配套的新的现代化医院正在兴建。“门前三包”和“三级保洁”的卫生管理制度日臻完善。1998年小榄镇成为全国首批卫生镇,11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002年获得“广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发展了教育事业。小榄镇已建立起幼教、特教、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专到成人大专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还办起日语、英语等外国语学校。近年投资2.3亿多元新建、扩建了多所中小学校,现有中学11所、小学23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常规教学仪器达到省一级标准。8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和中山市的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被评为市“四优”达标学校。

———繁荣了社会文化。小榄镇自办有线电视台,并实现了全镇光纤联网,每天播出《小榄新闻》专辑和信息节目。文化中心和文联指导十多个文艺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企业文化活动。

———促进了文明进步。小榄镇十分注重营造“爱民”的社会人文环境,以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认真关注民生,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建立了扶贫济困基金,每年均举办“慈善万人跑”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逐步形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扶”的良好社会风尚。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是个小城镇,城市小,并不等于功能的落后,城市建设质量的马虎,企业的弱小等等。相反,小榄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而精当,只是小在城镇规模和人数上。在这个小地方,有许多知名大企业、有影响的品牌、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比起许多所谓的大而空乏的城市,它有影响有内涵,毫不逊色。

首先就觉得小榄镇的规划建设很大气,并且建设的眼光和意识都十分超前。它的市政设施相当配套,可以看出他们的发展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了充分酝酿和规划了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不仅能保持固有特色,在功能的满足方面也不会落伍。

再就是从“小”中看到了一种巨大的产业支撑力量。这个小镇不是一些居民的简单的集合体,它呈现生活的状态,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巨大空间。那么多的外商外企和富有生命活力的集体经济,昭示它必将有着大的发展。

小榄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型城镇,它走的是一条以工业化推进的道路。当然,这是结合了它的实际的。我们的小城镇怎么发展和规划?答案是不确定的。但小榄镇给了我们一个如何“以小见大”的启示。

江南千年文化古镇-------梅李镇

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工业园一区及通港工业园二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熟市的东部沿江重镇梅李镇。

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东靠上海,南频苏州,西邻无锡,北依黄金水道长江,距常熟港10km。镇域面积78.6 km2,中心镇区面积10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5 km2,常住人口达3万多人。

梅李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常浒河、盐铁塘在镇区交汇;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205省道、通港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在境内穿过,连接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苏通长江大桥位于镇区东侧,境内有两个高速公路互通(沿江高速常熟东互通、苏嘉杭高速董浜互通)。

梅李镇历史悠久,是江南千年文化古镇。教育设施完备,全镇有省级重点高中一所,初级中学3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位于镇区东部的农民公园--聚沙园,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学习培训、休闲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是常熟新虞山十八景之一。园内聚沙百福宝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梅李三镇合并后,新的运行机制、集约化发展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城镇发展的新思路及规划调控措施。规划提出符合城镇密集地区的“镇—中心村”镇村二级结构。提出形成“一镇三片”的镇区规划结构,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弱化及控制发展其它片区的策略、措施。规划对于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

梅李镇天字村 位于梅李镇北入口,常熟通港一级公路贯穿全村,是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先行村、常熟市文明村。全村设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66人,耕地总面积173hm2。

梅李镇聚沙村 位于梅李镇东,全村设17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43hm2,总人口2841人。现已迈入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安全文明村。

近年来,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村民住宅区的老村改造,新建了现代住宅小区和休闲广场,村组道路实现硬化,环境优美,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全村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率均达到100%。

梅李镇瞿巷村 位于梅李镇西北部,北依黄金水道——长江。全村设12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51hm2,总人口1461人,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从1993年起,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着手实施老村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主要干线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厂区绿化和环境管理集镇化。2003年又投资150多万,兴建了占地1 hm2的瞿巷村农民公园,为村民休闲、娱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4年初,全镇拥有各类中、高、低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4名;全镇共有3所中学,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中心小学3所,其中省级实验小学一所。在职教师782名,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熟市级学科带头人24名,常熟市级教学能手37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先进镇;

建有各类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专业医务人员136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100%;养老保险、扶贫救灾、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去年以来,梅李镇紧扣城市化发展要求,按照国家卫生镇标准和集镇总体规划,切实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

一是建设景观大道。对梅西路、梅北路进行拓宽改造,拆除旧房2万多m2,铺设路面、人行道近6万m2,新安装路灯130盏,改造后的道路宽畅漂亮,面貌焕然一新。位于镇西连接通港路、常浒路的寺泾路绿化景观带已全面形成。

二是加快镇区改造。位于集镇中心地段的集商贸、食宿、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天地广场将于年底前竣工投运,届时,将成为梅李镇区一大亮点。荷花井部分民宅拆迁改造已全面启动。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设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即将竣工启用。

三是全面进行了白化、绿化。按照集镇白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投入130多万元,已对镇区道路两侧店面、老街两侧民居和居民新村的墙体全面白化、美化。绿化采取拆墙造绿、见缝插绿、治理补绿的方法,今年已投入216万元,新增绿地12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6 m2,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2%,主要道路绿化率达100%。

四是全面更新店招店牌。针对店招店牌破旧杂乱的状况,投入200多万元对镇区各道路两侧、商业街所有店面的店牌店招统一规划设计制作,全面更新。

案例2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不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空中楼阁。

我们中国有38290个乡镇,72万个行政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村镇已经被城市蔓延所吞没,没有了特性,甚至还染上了“城市病”,不过,大部分村镇仍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怎样的城镇化是健康的呢?这还需要我们去认真详细地研究。当然,外国人的教训也许值得注意。

Davis

土地面积100 km2,62200人,是一个农业镇和大学城。它的特征是,若干邻里街坊由农业用地、湿地、小径和公园构成了绿色空间体系环绕;完备的邻里街坊服务设施;市中心的开放空间与市外的绿化带连在一起;尽可能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上安排用步行和自行车取代汽车交通,全市有40000辆自行车,25%的居民出行是在自行车上的,号称“世界自行车之都”;Davis市有15个委员会与城市规划相关,每个委员会有20个成员,每个成员再联系100个居民,这样,把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联系在一起。

家园——当今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

“家园”在美国加州的小镇迪维斯外,占地283 290m2。“家园”的设计布局: 1、32英亩住宅用地,约占总用地的47%,住宅分为八个由绿地隔开和道路相接的组团,建造225套单层住宅和20套公寓式单元,372m2的商业办公室空间; 2、12 英亩绿带和公共场所,12 英亩分享的农田,两个公园,两个葡萄园,两个果树园,两个公共园艺区,以至开放空间占总用地的40%,这里还不包括私人的庭院空间;

3、道路与停车场占总用地的13%;

4、每家住宅都是坐北朝南,没有围墙,以便最大程度的使用太阳能,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实际太阳能利用率在家庭能耗的1/2-1/3;于是,这里家庭的能耗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

5、所有的道路取东西向;每家住宅的背后与共有空间相通,一分钟可以到达;

6、街道宽度小于8米,一般不与人行道相连,并呈弯曲状,以便降低汽车在村庄内部街道上的速度;同时狭窄的街道减少了太阳的辐射热量;

7、与街道相关是一个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它与农田、绿地、庭院、游乐场地等相通;大多数住宅面对农田和绿地,而不是面对街道;在住宅区内大家以步行和自行车而不是汽车为主;

8、在农田绿地等公共区域里建造自然排水系统和小沟网络,以便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而不让雨水从下水道里排走;同时,不仅增加了那里的湿度,也提高了那里的景观效果。

“家园”是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

1.不同季节的30多种水果和干果类果树成为那里的主体景观,不仅供各家食用,还到市场上出售;同时,不同季节的各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均在附近市场上销售出去;于是,这里家庭的食品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

2.每个家庭距社区中心不到三分钟;在这个村庄里,平均每个人可以直接与47个邻居打交道,每周花3.5个小时与邻居在一起;

3.村庄紧靠加州大学迪维斯分校,在那去上班的人只需步行;那里的家庭汽车拥有量为1.8辆,低于2.1辆的全美平均数;汽车不再主导这个村庄;

4.村庄的全部建设和发展都是按最初的设计而展开;

5.这个村庄的整体开发费用为230万美元,而回报利润为每年30%。

公共中心是这个规划的核心,与之相连的主街和街头广场,主街两旁的不仅有住宅,也有各类商店和办公室,可以安全步行的人行道和街道两旁的树,这些构成了这个设计的特征。它不仅有城市式的街道,同时,又有城市中心不具有的自然景观。在4公顷的湖区,有步行道、公园和垂钓台。尽管仅有420户人,但是,却有各式各样档次的住宅,以致不同收入的人混合在一个街坊里。

Celadon

设计保证每家居民仅仅用五分钟就可以步行到村庄的中心,买张报纸,喝杯咖啡,寄封邮件或会会朋友;

街道曲曲弯弯,种满了树;街道和树为这个街坊划定了一个自然的边界; 那里大部分的住宅都有院落,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便宜住宅,以供不同收入的人居住;

学校设在这个街坊的入口处,而在它周围有社区的各类社会设施,并形成了一个广场,那里成为了居民的活动中心。

Seaside

Seaside 地处佛罗利达的海边,占地80hm2,设计尺度仅仅是一个街坊。但是,这个设计实现了让每家居民都能看到大海,都能步行到海边和市政中心;强调了从广场到人行道等公共场所规划设计;安排了从维多利亚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的建筑物,甚至于院落的围墙也是变化多样的;保证居民都可以在五分钟步行距离内到达学校、商店、邮电局;他们希望通过设计使居民能相互作用,产生社区意识。结果,Seaside包括了300个花园式住宅,300个其它形式的楼式住宅,人口2 000。这是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典型小镇规模。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与启示

1、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健康的标准

以上都是发达国家在讨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时常提及的案例。目前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判断小城镇发展健康与否的标准: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准:①功能混合与土地使用的多样性;②适合于不同教育背景的多样性的工作机会;③适合于不同经济部门和经营规模进入的产业结构;④独立的地方经济。

(2)社区公共设施与服务标准:①道路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合于步行的道路设施;②公共设施:人人可以分享的医疗、教育、零售和娱乐设施;③建筑空间:适合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样化的住宅;适合于不同商业和社会机构的用房;④开放空间:易于接近的街头公园,公园和休闲场所。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①社区:不同社会群体混合居住;②卫生: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产农副产品,健康的精神生活;③社区安全:交通安全的街道,邻里和睦和相互关照;④平等和选择: 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适当的住所。

(4)社区环境标准:①美观:步行尺度的景观小品;②公共场所: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③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持地方文化特色;④社区意识:每个人视那里为他的家。

(5)自然资源标准:①空气:减少交通擁堵,减少私人机动车辆在居民区内的出现;②水:控制对地方水资源的使用,完整的污水处理和回用;③土地:比较高的容积率,以减少村镇建筑用地的使用;④土壤:垃圾特别是有机垃圾在当地的回收。

(6)生态状态标准:①交通能源:尽可能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同时,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方便安全的步行包括自行车的交通系统;②建筑能源:节能性建材,有效节约能源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公同使用可再生能源;③生物多样性:给野生动物和植物留下生存空间;④生态循环:尽可能把村庄与周围环境间的循环圈封闭起来,如水、能量、食品、资源。

2、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

就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如节能、污水处理与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有机农产品、生物多样性,等等;地方社区居民参与决策也是可行的。这些属于第一代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相比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一,因为对人的行为的考虑仍然不周全,许多村镇设计不能满足居民和经营者出行和接近社会设施的要求;理想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几乎还没有出现。

第二,鸟语花香,绿茵环抱的村镇仍然是罕见的,尽管规划设计方案无懈可击,但是,它们常常与地方落后的法规相悖,或不为市场接受。

第三,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街区层次扩大到整个已有的城镇,仍然有设计上的问题,如交通的综合安排。

第四,许多新发展仍然在重复以往不健康的的模式,如为私人交通提供设施,而不考虑非私车使用者的利益;按需求安排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而不去控制需求,提高地方自主性;服务设施的集中。

这六类二十四条标准并非封闭的,随着人们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新的指标还会出现,这些指标的涵义还会变更。

3、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1)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比如,在“化”法上,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英国人从1947年以来,就基本上没有改变当时划定的用地功能,农田还是农田,宅地还是宅地,而美国人50年以来,就没有给城市扩展划一个界线,汽车到那,房子就盖在那。这两种形式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化的表现形式一定有许多样子。前几十年,美国人从城里往乡下跑,跑到九十年代,回头一看,糟糕,买一块面包还要开汽车,也不知城市在哪里;这二十年,中国人从乡下往大城市跑,今天一看,那里有时走路比坐车还快,虽是楼上楼下,却老死不相往来。

(2)多样化也包括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我们要熟悉外国的东西,但是并不等于我们要完全照外国的葫芦画中国的瓢,并不等于我们必须亦步亦趋,更不等于进口外国的设计方案。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是要用来研究中国的问题。先了解外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经验,再来研究中国的村镇规划与设计,是可以快一点把我们的事情办好的。这是倒行的,却要快些。

(3)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更要注意外国人批判了的东西,外国人不要了的东西。接受外国的教训,会使我们自己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思想有一个跃进。这叫前车之鉴,勿蹈覆辙。在与著名外国规划师进行交流时。这些外国规划师都给我们的留下了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更关注其它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尽可能避免重犯其它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

(4)小城镇建设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规划原则,但是在设计上总要有中国的特色和风格。说中国的古镇小村布局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把它们都拆了,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虚无主义。

(5)村镇设计不仅是工程设计,也是艺术设计,人文设计、生态设计,因为,村镇设计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建筑语言,割不断历史的文脉,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中国有38290个乡镇,72万个行政村,别说设计成一个面孔,一百个面孔都是不行的。要想发展有个可持续性,必然是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就必然是多样化的。

4、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整理中国的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经验;创造出一百年后的儿孙们还交口称赞的小城镇来。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

《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小城镇建设》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小城镇建设》(朱启臻、叶齐茂主编,2005年6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成绩(占20%)、实习、调查(占20%)成绩,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占10%)情况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的,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50%再加上终结性考试成绩的50%,为课程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的,方可获得本课程的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和4次实习、调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情况等。

(六)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划、管理方法,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试题类型

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

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3.终结性考试形式

终结性考试的形式为开卷考试。

5.考试时间

终结性考试时间为第17、18周,19周前完成。

6.课程论文要求

(1)目的: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听有关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深入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小城镇建设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誉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3)时间安排:第17周前,结合形成性考核要求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取得数据,17、18周完成课程论文。

(4)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

7.课程论文题目举例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小城镇建设评述

××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的含义、分类

第二节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与功能

考核要求:

识记:小城镇广义和狭义的含义;城镇化的含义;

理解: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战略重点的意义;小城镇建设的分类与功能。

第二章城镇发展理论

考核内容:

第二节 中心城市发展理论

第三节 “广义小城镇学”理论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大问题”战略;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城乡磁铁”论;

刘易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设想;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

F·佩鲁(Frans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

第三章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考核内容:

第一节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考核要求:

理解: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典型模式,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趋势、小城镇建设模式;

应用:小城镇建设模式。

第四章中国小城镇成长机制

考核内容:

第二节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发展模型分析

第三节 中国小城镇成长的动力与阻力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小城镇发展的阻力因素。

应用:小城镇成长机制选择。

第五章小城镇建设规划与管理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建设规划

第二节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

第三节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含义、原则;

理解: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新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章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考核内容:

第一节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第三节战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几点讨论

考核要求:

应用:在小城镇建设中,如何避免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所走过的弯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七章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政策选择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度性缺陷

第三节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考核要求:

理解:规划管理、城镇规模、产业布局及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论证;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产业优势不明显等)。

应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小城镇建设与中国城市化

考核内容:

第二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

第三节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第三部分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参考)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分85~100分(优)、75~84(良)、60~74(中或及格)、59分以下(不及格)四等,具体要求如下:

85~100分(优):

独立、较好地完成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和调查等前期工作,课程论文在规定篇幅以上; 选题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有一定的见解;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75~84分(良):

能够较好地按基本要求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60~74分(中或及格):

能够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59分以下(不及格):

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选题无实用价值,或陈旧,或无可行性,或偏离本门课程内容; 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方法不正确,或问题分析有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上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为加速小城镇发展、推动农村经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农村经济制度对策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非农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

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二)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

(三)发展的动力不足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

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此外目前全国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绝大部分分散在广大农村,真正在小城镇的乡镇所在地的不多。资料显示,乡镇企业80%分布在自然村落,7%分布在自治村,12%分布在乡镇所在地,1%分布在县城以上的城市。这种“遍地开花”的分布状况,既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合理布局,也使小城镇发展规模受到影响,无法形成集约发展的优势。

二、存在问题得原因分析

(一)户籍制度的缺陷

在城镇化建设上,城乡分割的传统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正常流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计划制度下是与国家对城镇居民的一系列福利待遇联系在一起的。居民拥有城镇户籍,就可以参加国营企业招工、参加所在单位的福利分房,并享受政府的各种补贴等,而农民则只能从事农业生产,不允许到城镇就业。尽管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力量的冲击,以及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户籍改革制度,使传统的户籍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目前户籍制度仍然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的一大障碍。

(二)、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缺陷

小城镇是以乡村集镇为基础发展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措施明显滞后,存在大量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造成小城镇土地利用混乱无序的状况十分严重,规划滞后,管理不健全。小城镇源于农村,过去的建设规模小,而且长期以来缺乏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意识。但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无意识规划指导的弊端日益明显。由于地方规划编制和管理力量的缺乏,人们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难以很快提高,规划滞后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观。总之,规划对于城镇建设指导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难以落实,规划难以起到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引导和干预的作用,难以引导政府决策回归到维护大多数人的公益目标上去。

(三)财政体制的缺陷

现行的财政体制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在许多地方,上级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满足其指出的需要,往往采取层层下压的策略,尽可能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这种上级政府相对集中财力的做法,势必造成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一级收入范围进一步缩小,可支配收入愈加减少。小城镇作为农村城市化的基地和镇域经济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具有既管城镇又抓农村的双重职能,财政支出也大大增加。在小城镇财政预算内收

入尚难以支付人头费的情况下,要对小城镇建设给予有力支持显然无能为力。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入城镇。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降低“门槛”,放宽标准。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在小城镇落户的基本条件,不再规定居住期限,允许进镇的农民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并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等等。

(二)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与小城镇相结合乡镇工业布局的分散现象,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应采取政策使其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与小城镇是互为依托的关系。专家指出,要引导其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政策应灵活,如采取多种形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同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

(三)深化小城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展资金不足,为此,一要对小城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小城镇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小城镇财政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稳定的独立一级财政实体。目前应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其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分税制靠拢。二要以政府和财政投资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企业、团体、个人、外商参与建设,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城镇设施的经营与市场运作机制,使城镇经营纳入市场化轨道。

除以上对策外,小城镇的发展应注意土地的集约使用、水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城镇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对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前进,2001(4):27-29

[2]王满四,蹇斯勇.关于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村镇建设,1999(8):14-16

[3]王亚平.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1999(38):2-9

[4]王志宏.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关系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3):36-38

[5]吴元波.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与小城镇发展探讨.农村经济,2004(4):70-72

[6]邓卫.关于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0(1):67-70

[7]刘勇著.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傅崇兰主编.新城论.新华出版社,2005

[9]马继国等著.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以海宁市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冯海发著.中国城镇化发展探索.新华出版社,2004

下载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申论热点:小城镇建设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标准表述】 [意......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学校:徐州广播电视大学贾汪分校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2012年秋季 姓名:高彬彬 学号:1232004461657 2013年1......

    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优化城乡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神,今年以来,我镇确立了工业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