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之侠客行
今之侠客行
江湖在哪里?江湖有多大?
有人说:“江湖在人心里,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
打开书,闻着书香的气息,我走进了金庸营造的侠客江湖。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一切都是那么让人热血沸腾,杨过16年断肠崖等待的执着,乔峰大义无畏的勇敢,郭靖的侠之大者,这又是那么让人心灵感到震撼„„
合上书,回味江湖侠客的豪迈,细细品读金庸对侠客的理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想想现实中那些没有武功的侠义英雄,在给我们带来不断感动的同时,不是在诠释着这句话的韵味吗?
舍己为人红缨枪――李剑英
他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他知道现在在跳伞求生的时间足够了,他也知道他身下是七个村庄和三千多条生命,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短短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用生命诠释了英雄二字。
兼济天下菊花刀――霍英东
霍英东先生他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但是他是香港捐款最多的人。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曾经对记者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他就是这样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勇敢无畏夏花剑――李春华
2006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震撼强烈地撞击着我们几近麻木的神经。李春华,一名普通大学生,用他义无反顾的一跃和舍生忘死的一踢,挽救了两个少年的生命,自己却沉入塘底。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踢出让别人生让自己死的最后一脚?我们已无从知道。他只是以自己的坚定选择,展示了一个80后大学生的伟大情操和侠义精神。这个瞬间,如惊鸿一般灿烂!这个瞬间,如夏花一样绚烂!
英雄们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精神尤在。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心中博大的江湖,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含义。江湖、侠客,这些字眼不再只是存在于武侠小说中了,而是存在于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
我注定在芸芸众生里走过自己的江湖,但李剑英、霍英东、李春华„„他们让我明白的侠义精神坚定着我的步伐,使我不惧风雨的向前走。
第二篇:侠客行有感
侠客行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侠客行这本书在金庸的诸多小说里并不出名。主角石破天本就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子,只是浑浑噩噩的活着,是非观也不像其他小说里那么明确,整篇小说里几乎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纯粹的好人。
不同于其他作品,《侠客行》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关儿女情感的话题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却也有三位姑娘,丁当,侍剑和阿绣,一个泼辣,一个成熟,一个温柔。至于叮当,坏是称不上的,只是对爱情的痴迷而自私的忘了道义而已。侍剑便令我感到郁闷了,或许她只是阿绣的一个副本,没有着墨太重,结局仅是一死而已。阿绣,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却偏生在武林世家,通常来说,这类女子都会有不平凡的经历,她却是个例外,她只是失踪,接着出现,是误会的导火索,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读过《侠客行》这部书,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石破天和石中玉容貌的惊人相似了。其中的主人公石中玉和石破天(狗杂种)这兄弟俩天生性格迥异,前者是油嘴滑舌、花花肠子、好逸恶劳;后者则耿直率真、憨厚纯朴、助人为乐。石破天时常替石中玉“背黑锅”,石中玉则经常被误当作是石破天而“捞好处”。石破天的身世这一重要线索贯穿全书,从一开始的“狗杂种”,到最后石破天迷茫的一句:“我是谁”,随着梅芳的死,石破天的身世也成了不解之谜。不过,身世之谜一直也不是故事的重点,金庸先生也在后记中写到:“由于两个人相
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爱生恨的妒情。因此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我是谁”的疑问和“机关算尽太聪明”的隐喻才是这部寓言式作品的真正旨归,也是它的全部精华所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本书中机关算尽的人比比皆是,一心想着推卸责任的谢烟客,老谋深算的贝海石,占了便宜就一走了之的石中玉,海边惺惺作态的众位英雄豪杰,但结果却总是让这些人占不着任何便宜。谢烟客让石破天逆练武功反而成就了他的绝世内力,贝海石一心想找个替死鬼,谁知替死鬼反而是个上天的宠儿,石中玉金蝉脱壳,却最终落入谢烟客手中,后果自然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众位英雄豪杰以为生命得保,谁知却是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见证奇妙武学的机会。这之中,充满了宿命的意味。侠客岛上也是如此,无知反而勘破了众多绝顶聪明的武林高手数十年未能勘破的武功秘窍,讽刺意味十足。那么小说想要说的是什么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佛语应该可以明了,世间污浊让人产生虚妄念头,唯有保持内心清明,一尘不染,之如石破天般善良至诚,才会顺应世道,得到上天的垂青。
第三篇:今之众人招商协议书
实体店铺代理商加盟协议书
合同编号:
甲方:深圳市今之众人服饰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合作原则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协作的原则,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照执行。
二、授权销售
甲方同意乙方在_______进行今之众人品牌服饰之代理销售,在协议期内,乙方享有在该区域由甲方所授予的代理/销售今之众人品牌服饰的权利和义务。
三、协议期限
甲方授权乙方代理销售许可期限为1(壹)年(自______年___月___日 至 ______年___月___日),协议期满乙方在同等条件下有继续合作的优先权。本协议到期前30天内为续约期。
四、合作形式
1、乙方须为在中国境内有合法身份,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乙方认同甲方品牌理念,维护甲方品牌形象,遵循甲方代理经营管理模式。乙方一切有关租赁、装修、税务问题由乙方自行处理,与甲方无关。
2、乙方向甲方提供营业执照、公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乙方有义务及时更新在甲方登记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3、保证金:
代理加盟无需加盟费。
乙方一次性向甲方缴纳________(大写:_______________)元铺货保证金,成为________代理(代理等级及相关权利、义务见下文)。
乙方所缴保证金在本协议到期、双方不再续约后30天内由甲方无息全额退还给乙方,续约则按新协议内容执行。
4、代理等级:
甲方按代理商缴纳保证金金额不同划分三个代理等级:1万元保证金为初级代理,2万元保证金为中级代理,4万元保证金为高级代理。保证金超出4万元的不适用于本协议,由双方再行协商合作细节签订新协议。
甲方向初级代理提供总价值不超出4万元的商品(按商品吊牌价计算,下同);甲方向中级代理提供总价值不超出10万元的商品;甲方向高级代理提供总价值不超出20万元的商品。具体供货内容和发货时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五、补货制度
代理商要求的供货总价值如果不超出该代理等级的供货总价值限额,则可直接向甲方提交补货清单进行补货。每次补货款式须不少于5款,同款同色同码数的原则上不超过10件,甲方在10天内完成发货。乙方要求的供货总价值如果超出该代理等级的供货总价值限额,则需向甲方补交保证金升级更高代理等级。
六、退货制度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商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接受100%退货。
乙方在退货之前需知会甲方。
七、运费承担
因甲方错发、漏发货产生的运费由甲方承担,非此种原因产生的所有运费由乙方承担,包括初次铺货、补货及退货。
八、结算制度
每月 8 日前,乙方向甲方提交上月销售简表(总销售额按商品吊牌价计算,下同),并于每月 15 日前向甲方支付上月总销售额的 50% 作为甲方铺货成本,其余 50% 为乙方所得。同时,已结算商品价值从已供货商品总价值中减除,代理商可按照补货制度进行补货。
九、支付方式
1、保证金:
乙方须在签订本协议后5天内以现金或转账形式向甲方足额缴纳铺货保证金。
2、结算:
双方每月结算由乙方以现金或转账形式向甲方支付。
九、结算制度
每月 8 日前,乙方向甲方提交上月销售简表(总销售额按商品吊牌价计算,下同),并于每月 15 日前以现金或转账形式向甲方支付上月总销售额的 50% 作为甲方铺货成本,其余 50% 为乙方所得。同时,已结算商品价值从已供货商品总价值中减除,代理商可按照补货制度进行补货。
十、奖励及考核
1、奖励制度:
乙方月总销售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甲方奖励总销售额的1%给乙方;乙方月总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甲方奖励总销售额的2%给乙方;乙方月总销售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甲方奖励总销售额的5%给乙方。奖励均以现金形式支付。
2、考核制度:
初级代理月总销售额连续3个月低于5千元,中级代理月总销售额连续3个月低于1万元,高级代理月总销售额连续3个月低于2万元的,甲方有权取消该代理商代理资格并追回所有货物。
十一、约束责任
1、授权限制:
甲方仅授权乙方在实体店铺销售今之众人品牌服饰,乙方不可在网上以任何形式开设店铺或招收下级代理销售,否则甲方有权终止协议,追回所有商品并按合同法向乙方追究赔偿责任。
2、价格管控:
原则上甲方不干涉乙方的自由经营,但甲方保留对市场销售价格进行管控的权利,乙方定价不可与甲方价格管控策略相冲突。
十二、协议的变更及终止
1、甲乙双方合作过程中,如有本协议未尽事项及需要调整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以书面协议形式对本协议进行补充或调整。
2、遇有下列情形,则本协议终止:
1)合作期满,甲乙双方决定不延长合作期;
2)双方中任何一方的主体消亡;
3)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重大变化或其他不可抗力致使合作无法继续;
4)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致使不能实现协议目的时,另一方有权依照合同法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赔偿;
5)经双方协商提前终止本协议。
3、在本协议终止时,甲乙双方应按本协议及法律规定清理债权债务。
4、乙方因债务或其它原因丧失实际经营能力时甲方有权自行决定终止本协议,并有权继续向乙方追偿所欠甲方的债务。
5、本协议终止后,乙方不再拥有商标名称及相关标志图片文字的使用权,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十三、其他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其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3-________
实
体
代
理
商
加
盟
协
议
书
2011年
深圳市今之众人服饰有限公司
-0-
第四篇:金庸《侠客行》《神雕侠侣》读后感
读金庸《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
1.《侠客行》中,石破天和石中玉以孪生兄弟出现,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唯一的孪生兄弟主角了(尽管《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与“福大帅”也长得极为相似,毕竟不是一母所生),所以它就有着与其他13不小说不同的艺术效果,中的主人公石中玉和石破天(狗杂种)这兄弟俩天生性格迥异,前者是油嘴滑舌、花花肠子、好逸恶劳;后者则耿直率真、憨厚纯朴、助人为乐。石破天时常替石中玉“背黑锅”,石中玉则经常被误当作是石破天而“捞好处”。书中我们遗憾的就是:至最后石破天也没能与父母相认(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黑白双剑所生,梅芳姑念及旧情,并未对石破天痛下杀手,而取其名为狗杂种就算是对石青对自己的绝情报复)
2.《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自然是主角了,但他没有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英雄人物那样,神勇无敌;反而,他的内心也是在矛盾中,尤其是在个人情感方面;对小昭,他是盛情难却之好;对蛛儿,是为她对自己爱的深诚,才对其爱护有加;对周芷若,他是因为小时候周对他的汉水之畔照顾而产生的谢意;对赵敏,则是因为赵敏招惹他,才使其阵脚大乱。金庸也说了:“张无忌对那个姑娘更爱一些,他自己都不知。”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真实,人无完人嘛!当然,小说给我们留下的空间则是张无忌最后究竟选择去接受谁,这才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
3.《神雕侠侣》中,杨过是一个古灵精怪的角色了,在幼年时,就受到生活的百般折磨;待到成年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是否杀郭靖为父报仇苦苦挣扎着,当然他在良心与现实中饱受折磨。一面是“郭伯伯”对自己的深切关怀;一面是郭靖夫妻的杀父之仇,当柯镇恶在嘉兴王铁枪庙到处杨过父亲生平所作所为及真正死因时,他恍然大悟,险些“错杀好人”。
纵观这几个金庸小说中的主角,我们可以发现,都带有典型的金庸特色:
1.)每个主角身边总会遇到少至三四个,多则五六个倾心的姑娘,而且每一个对男主人公都是一见倾心,死心塌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2.)每个主人公在修习上乘武功事的运气都也有点太理想了,不过这也正是吸引我们去自习品味人家的那份绝处逢生的快乐;
3.)每个主人公都有着一副侠义心肠,待人处事都是先他人后自己,这才是主人公们能够吸引姑娘们芳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真正学习要去的地方。
这里只是对三部小说的粗略读而已,就每一部小说而言,我们都可以读出许多味道来,篇幅有限,只能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欲知详情,还请大家在原著中去细细体验了。
第五篇:“迁生龙门”之龙门今何解析
“迁生龙门”之龙门今何在
同
林
司马迁在《自序》中先说他的上第六代先人靳葬于华池,再说靳后几代先人皆葬高门。后面接着说到他自己:“迁生龙门,耕收河山之阳。”韩城境内,距高门80华里有一个黄河(大)龙门,人称禹门口,是夏禹治水的胜迹。古人有借名山以重桑梓的习惯,故上古时有以龙门作为韩城代称的说法。后人寻找研究司马迁生地最简便的方法就取“龙门即韩城”之意。就是说:从广义讲,迁生古夏阳,今韩城,山是梁山脉,河是黄河。但具体生于韩城何处,历史上,几代人有五六种说法。如芝川说、华池说、高门说、龙门山说、夏阳城说、龙门寨说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上六说有两个共同点:
1、都从狭义出发:说的是小地点,而不是龙门或韩城这个大地名。这种思路和方法,我也赞成。
2、都首先肯定了司马迁说的“迁生龙门”绝对是指黄河龙门这个大地名。这就给人带来了三个困惑:(1)借名山名水以提高自己的身价者古今有之,但司马迁绝对不是。他如果是的话,就不会秉笔直书得罪汉武帝,招来杀身之祸。只要稍稍逢迎,便能换得高官厚禄大名大利,还要什么迁生龙门这个小虚荣。(2)既然名山胜水能给自己带来荣誉,为什么偏不给列祖列宗用而专给自己用,这岂不是大不孝。(3)大概念龙门包括小概念华池、高门等等,为什么司马迁都不懂这个,先用小地名,忽然又用大地名,颠三倒四,不合常理。看来不是司马迁有问题,而是研究者不自觉地走入歧途。因而都没找到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再退一步讲,即使有人查出了在上述各地确有司马迁祖先甚或司马迁本人住过的
或多或少遗迹,那也只能说是“住过”,司马迁住过的地方多了,不能说明就是迁生那里。这几个地方除龙门山外,相距都很近,最远不过五公里,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完全有可能有几个住处。司马迁说他生于龙门,我们研究司马迁生地的人,就不必跟司马迁较劲,毕竟他本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上述这些地点作为太史故里都是正确的,但它们都绝不能代替、等于或者排斥、否定“迁生龙门”。
我说“迁生龙门”就是迁生龙门,可不是黄河的大龙门,而是距西高门只有二百米远的小龙门,虽小却古,比黄河龙门早几千年,是伏羲时代、渔猎时代、龙的时代、神话时代遗留下来的地名。那个时代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人们都信龙信神,所有人活在世上最大的事情就是跟野兽斗争,你死我活,要么被野兽吃掉,要么把野兽吃掉。人与兽斗的主要对象在韩城地带就是豺狼虎豹,其中以虎最为厉害,现代人如没有先进武器恐怕也望而生畏。我们远古的祖先硬是凭智慧,凭集体,凭简单工具,凭勇敢与猛兽斗争了几千年,终于取得胜利,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社会和我们本身。他们已经远离我们有六七千至一两万年了。我们想了解他们只能从考古发现,古地名,古遗风俗,方言土音,神话故事等方面;进行广泛收集,科学地研究分析而得知。
龙是我们远古祖先的化身,代名词、外号。《龙虎斗》的神话故事说,相传在远古的远古,梁山的九条龙与来犯的獠牙虎生死相搏在我们这里,龙取得了最后胜利。诸路神仙和众生灵开了大会庆贺龙功,庆祝太平,专门搭建了东、西仪门,让众生灵从中通过,进入会场,又搭建了东、西高门,专让大象神和麒麟神通过,大家夹道欢迎。因为会场要大,根据地形,只有设在南龙门的数百亩平展塬地。以后人们就把南龙门也叫贺龙门。虽写“贺龙”,但几千年,方大圆人们口中都叫“贺lang(狼音)”在韩城“狼”音是南。贺lang即贺南龙。(lang与long音相近,念快即合而为一,“门”音省掉了,如带上太累赘)方言是活化石,证实在此
地原叫南龙门。有南龙门必有北龙门,就像黄河龙门一样,韩城一个,河津一个。繁体门字就是由两个户字组成,多形象,多合理。北龙门在贺龙沟北原上,包括龙门寨及以北原地至大象村沟南棱。龙门寨原地属贺龙,与贺龙是一个自然村,不知何时何因早无人烟,成为田地,合作化后,贺龙人与西高门人为了种地方便换地,把寨子地都换给西高门人种了。西高门八十岁的冀茂郎先生说:“听我老人说,最后一个看寨人是贺龙卫毛余。”贺龙九十一岁的吕兰芬老先生说:“我十分清楚龙门寨是贺龙的,当初寨内地是我二队吕表录、吕堂儿等人种着,合作化后换给西高门人了。”说到龙门寨为什么叫龙门寨,冀茂郎和另一个西高门八十岁的李世俊两个有名望的老先生都说:在龙门地界上筑的寨子当然叫龙门寨。笔者是贺龙人,和几个邻居建国初在龙门寨附近的高门原上都种过地,我们叫北岸地,入社后都换给高门人种了。
1989年吉春先生著《司马迁年谱新编》说:“现存司马迁祠内的(咸丰元年十月初一勒石)《三次重修龙门寨关帝庙享殿、戏台并建立贡桌记》碑……督工人同有月……”并说龙门寨土层中可拣出许多绳纹黑陶片,又曾掘出一只一公寸高的手捏陶瓶……《韩城地名志》67页说龙门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刘宏伟先生编著的《司马迁与韩城》说:“据考古研究在龙门寨北边塬上发现秦汉遗物。”这里塬很窄,寨北塬上正是北龙门的中心地带,证明司马迁出生时期这里曾是村庄。北龙门绝不是只有一个小寨子。以我看这个铁证并不重要,龙门寨新石器时代有人,清咸丰时三次重修关帝庙就是一直有人,有无秦汉遗物不要紧,现在有了更好。
南龙门——贺龙村近年来出土了陶瓮、陶罐、香炉等,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如此,贺龙还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烧陶工业基地,笔者年轻时曾在北礓上发现过古代陶窑痕迹,在其旁捡到不少瓦片跟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一样,还有手掌大的蚌壳。群众打窑,种地常常碰到捡不尽 的古代瓦片。烧窑取土留下的台块地到处都是,东西可达一二里。虽遭破坏很多,还是能够看到,好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能回忆起原来台块地形。现在在北礓还能拣到石器时代瓦片,笔者年前就捡到了,没费力气。贺龙居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姓同,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还是长门。重修龙门寨关帝庙督工人同有月应是贺龙人。
从地形看,南北龙门相距很近,中间有一浅沟相隔,直线距离约有200多米,龙门最近处是沟底,仅有几米宽的一条水道,龙门处的沟叫寨子沟,紧下来接的沟段叫老虎沟,象征着龙压虎,炫耀龙的胜利。
所以,从狭义上讲,“迁生龙门”之龙门就是古龙门,小龙门,它北半部已无人烟,南半部就是现在的贺龙村。至于黄河(大)龙门,那是个双关语,不是司马迁具体生地。至于司马迁到底出生在北龙门还是南龙门,现已无法考究,也无考究必要。本来司马迁只要多写南或北一个字就再清楚不过了,可能他也觉得无此必要。我推测可能是生于北龙门。北龙门人可能是后来逃走了,逃到哪里有待后人研究。
龙、贺龙、龙门、仪门、高门的历史真相
同
林
拙作《“迁生龙门”之龙门今何在》在《龙门映象》2011年第二期发表后,得到许多专家学者和太史故里老少乡亲的赞同和鼓励,本人表示感谢!一千多年来人们只知道韩城有一个黄河龙门,因而对司马迁的“迁生龙门”的具体生地,众说纷纭,出现六种说法,即高门说、华池说、芝川说、夏阳城说、龙门山说、龙门寨说,但笔者认为理由都不够充分。经多年考证,本人提出新说,算是第七种吧!即龙门说,不是黄河大龙门,而是沆水小龙门,属远古龙门,比黄河龙门早几千年,位于今韩城西高门以西200多米处,跨于沆水之上,水北为北龙门,包括龙门寨,水南为南龙门,即现在的贺龙村。但不少群众对远古历史和龙学知识知之不多,要求我多做解释,这里我就多说几句,供大家讨论。
(一)十二生肖,十一个我们都能看到实物,只有龙看不到,画出来很威武,很奇怪。你看它身上集中了凶禽、猛兽、恶蟒的坚牙、利爪、硬鳞、尖角、雄腰、劲尾,既能入水战斗,又能陆地厮杀,还能空中开火,神力无穷,但同时它又是吉祥物。现实中虽无此物,但它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象征、化身,好像民族的族徽一样。我们应爱护它、敬重它,不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污辱它。
现在的龙是想象物、综合物。那当初它有没有原型?不但有,而且很多,有蛇、蟒、鱼、鹿、牛、羊、猪、狐、虎、象、狮等等。最早的要算是蟒蛇了,最基本的应该是鳄鱼。为什么?因为人在知识特少,思想特简单的时代,看到蟒蛇最厉害,能够吃掉虎豹。人觉得自己身薄力
单,需要保护,而最愿意保护人的莫过于自己的祖先,祖先的灵魂应该是龙,法力无限。举个例子。古书,《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他那因治水失败而被处死的父亲鲧死后化的黄龙,长着大翅膀和长尾巴,帮助大禹勘察地形,用强有力的尾巴划开地面,引导洪水;人面蛇身的伏羲送给大禹一支玉简,让他用以度量大地;马首蛇身的汶川龙帮大禹推倒两座大山,给河水让路。这段神话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出:(1)龙是人的祖先灵魂变的,跟人有血缘关系;(2)龙是人的有力的保护神。龙是我们远古祖先的图腾。远古时代,人们都信龙,人人有权自称龙,不同的信龙部落还常常把脸、身体画成不同的颜色花纹,如白龙、黑龙、黄龙、青龙等,作为标与和吓唬野兽或敌人。古书《竹书纪年》说伏羲领的部族有上龙氏、降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远古时代没有文字,《竹书纪年》是几千年后追记的,因而很零乱,很不全。据我初步考察,按颜色分,还应该有四五种要补充,按职能分还要补充十三四种,按民族分还要补充好几种。此说法另文专述,此处从略。
(二)贺龙,作为村名,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认为龙就已虚无,贺龙,就更飘渺。不过可以先以常识说,既然人能自称龙,龙的实质就是人。贺龙就是贺人。狩猎时代,与兽斗争有了重大胜利庆贺一下,一点也不奇怪;农牧时代了、丰收了,开个庆祝会是少不了的事。或者打了胜仗更应该庆贺胜利,表彰战斗英雄。这些都是正常不过的事。在贺龙村挖出了石器时代陶罐、陶瓮,证明这里起码有龙人,大量的烧陶遗迹证明这里的龙人曾经很多很多。这就是铁证之一,并不虚无飘渺。
前面顾不上说的伏羲领的龙部族,这里先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瓦龙氏。我市板桥镇有个村子叫瓦龙庙,文革时改名胜利村,现在正式地图上印的是胜利村,下面用括号小字注的瓦龙庙。其实,瓦龙氏是远古的
一个重要部族。烧陶业是人类第一个工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瓦龙氏是所有烧各种陶器的古人的总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工人,不是迷信,不应破除。古地名是远古人类给自己立的一座“口碑”,希望代代相传,不要忘记祖先,我们不应将它“推倒”。我省眉县的瓦庙滩、礼泉的瓦庙山、紫阳县的瓦庙子和瓦庙镇就“口碑”尚在,没有推倒。我们今天看到它,想起了瓦龙们倍感亲切和自豪。
再举一个例子叫贺龙氏。山西神池县有个贺职乡,说明贺龙是远古的一种社会分工,甘肃榆中县有个村子叫接贺咀,注意,不是接货咀,山西应县有个村子叫护贺岗。把它们连接起来,可以看出负责组织、主持庆贺龙人大会的这些人是当时社会的领导层,人们还迎接和卫护他们呢!我想,他们还可能负责占卜和祭祀等工作,也可能负责管理,现在看来微不足道,那时却极为宝贵的公共财物。西安南二环有个祭台村,可使我们得知当时祭祀的重要,是谁组织主持的,我推理应该是部落首领们,贺龙工作或许是由他们兼任,特别是小部落。
贺龙大会不可能只是我们这里开过的一次,假如平均一年一次,一千年就开一千次,地方大了,这个数字实在不多,只是能以村名形式传流至今,可真谓寥寥无几,极为珍稀难得。好在我们已经弄清了龙与鳄鱼的几个远古读音与别名,我们还能举出几个贺龙来。“马”与“丰”是龙的古音读法。陕西横山县就有个贺马畔,山西静乐县还有个贺丰,这就是两个贺龙。鳄鱼有个别名叫猪婆龙,因而很多村名带猪字音。后来,人知道了龙与猪无关,加之不喜欢以猪字为村名,有了文字以后,就把“猪”音写成“卓”字。澄城、合阳和宜川都有卓里,白水有个村子叫叩卓村,反映出鳄鱼的叫声。山西临猗县有个村子叫卓逸,反映出鳄鱼蠢休息,鳄鱼跟鳖一样,可能是在晒太阳。白水县还有李家卓、刘家卓等十几个卓,都应是龙村。我市有三个卓立村,也应是龙村。言归正题,洛川县有个村子叫贺卓,就是再一个贺龙了。如果认真费力寻找还能找到更多。
这说明,贺龙村是远古时代的村名无疑。至于封建时代,群臣对皇帝的庆贺,如乾隆六十大寿等,那一定是全国性的,地点必在皇宫大殿,绝不会在穷山僻壤,荒沟旷野。至于极个别与此相反的民间传说,绝不会是事实的。
(三)龙门是远古人想象中的龙,从天上下来,或从外地回来去向龙宫或特定地点,如某会场等,要通过的门。想象虽宏伟,实际只能借山或水命个名,真要建造门,由于生产力低下,只能用石头、土、木头搭建极为简陋的所谓门,存不了多久就没了踪影。实际意义是留下龙门之名称,千万年不灭。全国各地都有,名称绝大多数只龙门二字,少部分五花八门,如龙门山、龙门庄、龙门墕、龙门塔、龙门垣、龙门会、龙门河、龙门洞、龙门寺、龙门垴、龙门口、尚龙门、大龙门、小龙门、东龙门、西龙门,还有现在人叫的龙门塬、龙门乡、龙门镇等等。我粗略地数了数,光陕西、山西、甘肃已经超过四十个,还不包括与龙门数量基本相当的土门。龙还有一个别名叫土龙。土门是土龙门的简称。龙门加上土门,估计全国可达数百。
为了探索远古龙门发明人的思路,我们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到山西的柳林里。很有趣,那里刚好有一个村子叫贺龙沟,贺龙二字与我市的无异,不远处有三个龙门,分别叫龙门会、龙门垣、龙门塔。它们都在县的北半部,该县西部偏南有个村子叫贺水,实质还是庆贺龙人治水,也可以说是贺龙。它的端南不远处有前土门、后土门(位在与柳林县交界处的石楼县)。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贺龙与龙门在远古人脑子里有着不解之缘。柳林县距龙门、土门不很远处还有个仪门,陕西富平县也有一个龙门村,一个义门村,(古义、仪同字),山西洪洞县还有东西两龙门和东西两仪,这些会不会是偶然碰到一块了。我省彬县的地名对我们很有启发,此县有个龙门,地处一条小河的上游,下游不远处
有个仪门。人要上龙门时,必须过仪门,因为路在河道,两边高山。可见远古人脑子里龙门与仪门也同样有着不解之缘。另外,柳林县有贺字的村庄,贺龙沟在西北方,贺家岭在东方,贺家垣在南方,贺家城在西方,列出一副部落首领各管一方的态势,这给上文关于贺龙氏身份的推断多了一个旁证。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韩城对河山西的沁水流域,那里远古祖先命了五个村名,很意思,分别是上游沁源县的龙门口、中游绛县的东贺水和翼城县的西贺水,还有下游阳城县的土门、沁水县的后土门。再一次证明贺龙与龙门和仪门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远古先人安排贺龙与龙门的规律性,我们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山西静乐县的贺丰(即贺龙)不远处有乔门(即龙门);陕西富平县龙门不远处有贺兰(即贺龙,汉代女娲石像举的是芝兰草);横山县贺马畔和靖边县贺阳衅不远处有草沟门(即龙门。安康市就有龙草沟);洛川县贺卓南边有南玉门(即龙门);吴旗县庆阳和贺阳山西边安排了牙门沟;甘肃省兰州市大庆羊(即大贺龙。甘肃裕固族县治县就有一条羊龙河)不远处有上土门川;宁夏贺兰山下安排了草门和寺沟门(都是龙门)。可见远古先人安排贺龙时,就安排龙门以配套,对我市沆水龙门和贺龙的安排也不例外。
再说高门和大象村。我省彬县有个龙高村,兴平县有个丰仪,山西代县有个上门王(王是龙的又一个古音),联系起来,可知高门、仪门都是远古人命名的龙村。各地叫仪门的不少。高门也不是韩昭侯创造的。象是龙的原型之一。镇安县就有村叫象元,大象村也是龙村。个别民间传说和学者断言与此相反,把我们家乡的文明史缩短了几千年,不可信。这些龙村是远古人创建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远古人给定的,是个客观存在,不以后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又一个铁证了。
司马迁在写自序时为什么不顺便说一句迁生高门或华池,而要说:“迁生龙门”?一般人都会说,人在外地时说生于华池或高门,别人不会
明白。只有说县名(今是韩城,汉是夏阳)人才会明白。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司马迁写自序,在前面已说过了“司马迁入少梁”,接着又说“……更名曰夏阳”。怕人不明白的顾虑,已经彻底解决了,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再说,就是重复罗嗦了,那司马迁还要说“迁生龙门”,就只能有下列两种可能,不会有第三种可能:一是在高门附近确有个龙门;二是只有一个禹门口,虽说山陕交界,司马迁要争取其属于韩城,以用名山名水、抬高自己身价。凡坚持说“迁生华池”或“迁生高门”或其它地点者理论上都应属主张上述第二种。但不论是今人还是前人,也不论是大家、名人,还是一般学者或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是因为知道韩城只有一个禹门口(龙门)别无选择,属无奈之举。如果知道高门附近还有一个沆水龙门的话,自然都绝不会这样说了。有人说,“迁生龙门”是人的说话习惯,就像现在有人还把韩城叫祯州一样。我说,不一样。祯州是金时的韩城名称,在不严肃的场合,可以这样说,但司马迁写自序前部分是写自传,如果今人谁要在自传中写自己生于祯州或夏阳,准会受到领导批评,群众叽笑。古今同理,司马迁写自传也只能写他生于夏阳,而不能写他生于以前的任何朝代的任何正名或代称。司马迁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很仔细,很慎重:“入少梁”是不得不说,因为那时叫少梁。“更夏阳”是必须说明,因为此时名已改。那他的“迁生龙门”之龙门就必然是夏阳境内之龙门,是具体生地,狭义龙门。事实上韩城有两个龙门,即黄河大龙门和高门西边的小龙门,还有中间的一个土门。“迁生龙门”就明明白白是个双关语,既合《自序》文意,又合说话习惯,更合司马迁人品。但是,历史捉弄人呀,一千多年来,人们只知道韩城只有一个龙门,而且还是与河津共有,司马迁具体生地竟成了千古之谜,“迁生龙门”竟出现了几个不同的解读。如果说“迁生龙门”之龙门只指韩城,不言而喻地给司马迁带来与山西争龙门之嫌,又与司马迁的为人相违背,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司马迁生地龙门在地图上找不到,而司马迁又真的生于
韩城,迫使后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禹凿之龙门,又矛盾重重,还引起秦晋两省人民几百年的无谓纷争,特别是给后世的学者和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困难,白白浪费了我们的许多宝贵时间及脑力、体力和财力。这点我深有感受。我分析这极可能与司马迁蒙受奇冤有关。具体如何成谜,民间有几种传说,希望后世学者、专家、达人继续深入研究。全国数百个龙门恐怕只有司马迁出生的这个龙门不见了。如此实情,不能不令人怆然泪下。
所以,“迁生龙门”从广义讲,因为司马迁《自序》一开始就讲明了其先祖“入少梁”,后来少梁“更夏阳”,故龙门自然即,古夏阳今韩城,山是梁山脉,河是黄河。从狭义讲“迁生龙门”之龙门即沆水古小龙门,山是羽山,河是芝水(沆水属芝水支流),故沆水龙门可以也应该泛指高门塬。龙门代表塬,塬包括龙门,两者相互排斥、否定,而是合而一体,万年悠久,人杰地灵,名溢五洲,永世游流芳。
同林(同锁林):陕西省韩城市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出版编辑职称。1960年前,曾在白水、蓝田、象山、芝川等中学任教,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后转到行政部门,大半生一直搞基层政府党政工作。退休后,创办高级职业培训学校,先后十五六年,培训、安置职工六七百人次;辅导、助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累计毕业专科和本科大学生七八百人。1994年又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部级劳模)。
作者喜爱研究司马迁、韩城文化、龙文化等,曾写了不少文章,刊登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等多种书报杂志,是一个老学者、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