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普法
、把群众性的法制宣传与专业性法制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
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我们对群众性的普法工作十分重视,全民普法、全民学法已成为普法工作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确定的各类别的法制宣传日、周、月多达几十个,各行各业齐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充分体现了普法的群众性。群众性普法的主要方式,就是由法制宣传职能部门或行业的领导机关组织各单位上街开展义务咨询、发表演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组织法制文艺汇演等等。这样的方式既有规模、又有声势,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也形成了较大影响,这无疑是很好的宣传形式。但长期重复这几种宣传方式就容易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要么大哄大嗡,搞个形式、摆个样子,要么就是派几个人应付一下了事;另一种是不少群众对此不感兴趣,要么索要几份资料匆匆离去,要么看也不看一眼。特别是在人口较少的城镇,咨询者廖廖无几,宣传者尴尬无奈。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如何,群众从中接受了多少法律知识,不仅难以用数字统计,而且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同时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虽然必要,但决不能做为法制宣传的主要方式,而应把群众性的法制宣传与专业性的法制宣传紧密结合起来。所谓专业性的法制宣传,就是指在法制宣传职能部门即司法行政机关的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法制宣讲队伍、电视节目制作队伍、报刊栏目的编写队伍”等所进行的法制宣传活动。专业队伍的宣传教育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队伍稳定、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宣传内容重点突出、效果实实在在;三是宣传对象特定化,宣传目的明确化,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专业队伍的宣传与群众性的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法制宣传工作就会形成既有强大声势,又有突出的实际效果;既有大规模的“面”,又有深入人心的“点”。但是,目前由于人们对法制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到位,因此,司法行政部门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专业性的法制宣传队伍,仅靠宣传科、股、室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特别是贫困县(区)司法局的宣传部门仅有一、二个人,要开展专业性的法制宣传就免为其难了。在“五五”普法即将启动之际,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专业性法制宣传的重要性,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知识精、工作作风硬的法制宣传专业队伍,把法制宣传引向更高的层次。
二、把内容比较广泛的法制宣传与有计划的法制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的关键
群众性普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宣传内容的广泛性。我国的法律门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截止目前,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文件就多达200多部。要让人们依法办事,首先就要让人们知道有什么法并了解法的内容。因此,法制宣传的内容应当具有广泛性。但是,如果我们仅片面地强调宣传内容的广泛性,就必然会出现几种现象,一是宣传效果差。许多群众虽接受了广泛性的普法教育,但因其门类太多始终未能搞清什么是法,为什么要有法,懵懵懂懂,似知非知,甚至听后、看后仍一无所知。特别是少数干部,虽然自己也参加了法制宣传教育,但因内容多、时间短,对法律仍是知之甚少,甚至对自己所适用的部门法都不甚了解。二是宣传对象缺乏针对性。广泛性的法制宣传,其宣传对象是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因此,许多群众,特别是少数干部认为群众性的法制宣传层次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不大愿参加或接受这种宣传和教育。三是无的放矢,目的性差。广泛性的法制宣传,特别是大规模的群体性法制宣传,其内容虽丰富,但却容易出现无的放矢,甚至毫无目的现象,不仅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们留下一个“法太多、太繁锁”的印象,从而产生厌倦情绪,甚至认为“法束缚了人们的手脚”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内容广泛的群众性的法制宣传,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完全适应人们对法律知识的需要,必须与有计划的法制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把法律常识的普及性宣传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的切入点
“四五”普法提出了“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和任务,但由于没能较好地解决法制宣传专业性、计划性的问题,法制宣传在许多地方、许多方面还处于法律文件的“介绍、说明”等普及性阶段。从实践中看,这种宣传方式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群体,对其进行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对文化程度较高、且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社会群体来说,就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这部分社会群体,又是“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实践证明,这种宣传方式不仅不能适应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也有悖于“四五”普法的初衷。因此,必须把法律常识的普及性宣传与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法制宣传工作引向深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仅局限在“法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这个层面上,所以许多人对学法兴趣不浓。不少人认为“不学法照样干大事”,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法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法律是党的政策的条文化,法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从这一意义上讲,学习法律就是学习党的政策,宣传法律就是宣传党的主张。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看,法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创制和完善的,它反映着市场经济的规律,反映着先进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本质要求。学习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了解、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宣传法律也就是传播市场经济知识。同时法律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不仅保护先进的文化,而且反映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总之,法律不仅仅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把这些知识的传播与法律文件的介绍、说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
四、传统的宣传方法与先进的宣传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的突破口
在20年的普法教育中,各级执法行政机关在人员少、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许许多多法制宣传的好方法,诸如制作永久性标语、板报、橱窗,印制、散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门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组织宣讲团深入学校、农村进行法制演讲等等。这些方法在普及、传播法律知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它在宣传对象上的局限性。许多人因文化程度的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甚至因信息、交通等因素,很难感受到这种宣传的氛围。二是它在宣传地域上的局限性。这些方式不仅本身就有地域上的局限性,必然留有死角,而且受宣传教育人员、经费、交通工具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会留下空白点。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从“四五”普法启动之时,就提出了把传统的宣传方法与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的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作思路与措施,创建了“电视台、电台、报刊、网域”四大固定的法制栏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八有,即“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报刊上有栏目、网上有页、重要路段有标语、村村有板报、重点学校有橱窗、“12·4”宣传日有声势”,形成了一个法制宣传的大网络。实践证明,把传统的宣传方法与利用现代媒体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法制宣传的层次。
五、把法制宣传与干部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的立足点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关键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因此,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普法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从“四五”普法
开始,我们虽然反复强调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也作了大量努力,但却始终未能解决好干部法律培训的制度化问题,也未能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试的管理办法。在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方面,政出多门,要么一哄而上,各部门都在办培训班;要么弃之一旁谁也不过问,司法行政部门想办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又受到多方制约难以如愿。这种状况不仅难以实现提高干部法律素质的目标,而且更难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因此,建立干部培训制度,完善干部学法考试的管理办法,是“五五”普法应当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法制宣传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一定要以时代需要为目标,加快法制宣传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把法制宣传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召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201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召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2013年普法依
法治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2013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周年,也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为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现制定201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一、科学发展,加强法制宣传。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局2013年工作主线,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局员工的法律素质,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稳定的办公环境,为建设生态型、创业型畜牧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各项普法活动
(一)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
2、深入学习宣传与畜牧养殖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局工作人员重点学习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处罚法》和《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使权益的意识;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依法治局的观念;执法人员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依法管理事务的能力。
3、深入学习宣传与稳定养殖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抓防药物残留、防养殖无档案等为重点,深入学习《畜牧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职工的纪律安全教育,增强养殖户的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大力加强不同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
1、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执法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
2、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建设和实际实践,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与业务能力的提高、畜牧养殖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局职工学习法律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制度、阵地和载体建设
1、进一步健全法律学习制度。坚持以自学为主,同时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题会、法制讲座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
2、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利用法制教育光盘等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法制教育,提高职工的自觉性;创新“六五”普法的方法、机制,丰富内容与形式,提高学习宣传质量。
(四)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题活动
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日期间,通过悬挂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增强职工法制观念,为本县畜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结合活动制作宣传板报、宣传标语,营造学法普法氛围。
三、明确计划,狠抓落实,确保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六五”普法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标准。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督查,督促办公室工作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依法治局、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局机关的部署、要求和阶段性的工作重点,结合普法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保证普法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注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结合我部门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培养、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
认真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进取。
第三篇:普法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实现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我带着这个课题,深入部分乡镇、单位、学校进行调研,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际,就加强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谈点粗浅认识。
一、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已走过23年历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开展依法治县十年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大力开展干部学法用法和群众性法制宣传活动,扎实推进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现了由简单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法律常识向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的转变,由单纯普法向普治结合的转变,由侧重法制建设、实现有法可依向侧重法治实践,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转变,由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普法大合唱的转变。特别是“五五”普法以来,我县再接再厉,再上台阶,2008年,被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先进县。
1、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强化。各乡镇、各单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出台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决议,由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有关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工作指导标准、考核督查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普法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完善了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办法,加强督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依法治理督查团作用,坚持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经费保障不断加强。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人均0.1元标准落实。
2、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不断健全落实。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每年中心组带头学法、法制讲座3次以上。县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形成制度,从2006年起县政府组成人员集体学法30余次。县人大任命干部先进行法律知识考试,2006年至今先后组织任命前考试12场次,50人次。每年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先后培训2000余人次。认真落实全县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每年11月前后,县依法治县办统一组织全县近万名干部职工进行学法考试,并组织抽考巡考,逐年规范。
3、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大力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每年坚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免费为农民发放普法资料。重点加强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法制教育培训。各乡镇成立农民工法制学校,在农民工返乡期间组织集中培训。不断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各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为全县68所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近三年来,法制副校长讲法制课8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10余万人次。同时,采取有奖征文、现身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宣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先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税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学习培训。深入开展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加快社区“四个一”(一个法制宣传专栏、一所社区法律学校、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步伐,每年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4、大力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法制宣传的形式和载体更丰富。发挥新闻媒体在法制宣传中的作用。在洛南电视台开办了《法制时空》栏目,已制作播出节目40余期。在洛南人民广播电台开辟了《法治之声》节目,先后播出法制新闻稿件200多件,开通了《洛南普法网站》。各乡镇、各单位制作了法制宣传展板,巡回展出。设置了固定的、长期性的法制宣传栏、标语牌。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法制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等,使基层法制宣传氛围更加浓厚。
5、扎实推进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抓手,不断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各部门、各行业采取措施,依法规范执法、管理和服务行为,促进和保障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为依托,积极推进农村和城市基层依法治理,修订村(居)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指导城乡基层干部群众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促进村务管理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相互协调、规范有序。全县有115个村被县上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有27个村被市上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城关镇柏槐社区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围绕“平安洛南”建设,组织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专项依法治理活动,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优化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二、工作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23年普法实践,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作用。但是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来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领导干部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仍然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法制宣传工作“可有可无”,主要表现:一是实用论。需要就抓,不需要就不抓,没有把法制宣传作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速成论。认为我投入了,我抓了,就要马上见效,对于法制宣传工作效果的渐进性、长期性,投入大而短期内不易见到成效的现实不能接受。三是惧怕论。认为普法使农民明白了,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不好管了,村民不好管了,因此有的普法宣传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
2、一些地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内容不够充实,形式单调,改革创新不够。在普法内容上,宣传部门法、行业法多,宣传宪法和基本法少;重条文宣传,轻理念启发;重义务灌输,轻权利宣传;重理论说教,轻剖析引导;宣传“治民”的多,宣传“治官”的少。普法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不够,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群众的兴趣和关注。
3、工作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工作难协调,任务难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工作设置不规范,作为临时机构没有单独列编,日常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部门承担,人员力量薄弱,权威性不够。考核评估体系不健全,对基层和部门没有刚性制约措施,有的地方在工作中满足于推一推动一动,被动应付,缺乏激励和约束。有的部门积极参与和自觉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意识不强,与各级依法治理办事机构联系配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普法工作经费标准偏低,数额偏少,乡镇一级没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学用脱节、普治两张皮、重普不重治、善普不善治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目前普法内容与普法对象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一些地方普治结合的文章做得不好,重普不重治、善普不善治的状况没有改变。此外,地域、部门、行业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死角,先进与后进地区工作差距悬殊,有的工作积极主动,富有成效,有的被动应付,效果不理想。少数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基础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难落实。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县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如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创新方法,增强实施,为洛南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普法依法治理作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常抓常新,常抓不懈。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做普法依法治理的表率。要结合工作实际,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场合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要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民主法治建设,牢固树立“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的权威,就是维护群众的利益“的观念,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各级党委、政府、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它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继续在领导干部中推行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察制度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再上新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工作创新。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靠有效的机制加以推进。要加强领导和办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工作督查、成员单位年终述职讲评等工作制度,应将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正科级建制,编制5—6人。要完善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机制,把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充分运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现代新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办好洛南电视台《法制时空》栏目,开办洛南普法网站,加强法制文艺工作,编排法制文艺节目,开展“送法、送戏、送温暖”下乡活动,利用广告传媒、车载电视、手机短信等新媒介,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渗透力和穿透力,扩大和巩固法制宣传成果。
(三)进一步强化刚性手段,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要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放在与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其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检查考核。要同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和单位评先创优挂钩,并做为领导干部提拨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和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将普法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定期增长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的保障和投入,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的大格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关心和参与。要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职责任务,加强部门协作与联动,进一步整合全社会的普法工作资源。各级依法治理办事机构要坚持以普及通用法为主,专业法为辅;各执法部门要以普及专业法为主,通用法为辅,各村要配备1—2名义务法制宣传员。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政法部门离退休老同志、离退休老教师担任普法志愿者。确保有一支稳定的法制宣传工作队伍。
(五)进一步确立“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以治为重”的工作思想,扎实搞好法治县创建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学法知法的问题基本解决。现在主要是解决守法用法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强调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克服“普治两张皮”,“重普不重治”的问题。法治县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依法治理工作重要载体,也是新的形势下的一项重要的法治实践活动。主要目标是推进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公民学法守法和社会法治化水平提高。近年来,这项工作在经济发达省市开展的如火如荼。省委决定,2009年在各市进行试点,我县被省、市确定为试点县。我们要抓住创建法治县活动的机遇,全方位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以深入开展“执法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为重点,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改进执法工作。以开展创建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以开展创建法治校园、诚信守法企业活动为重点,推进学校和企业的依法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推进司法公正。要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1—2年努力,实现全省法治县目标。
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常州建设,构建和谐常州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五五”普法,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建设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是当前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促发展、增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和谐常州建设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是基础,是前提。这六个方面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充分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市第十次党代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五大建设”、“五个更加”的宏伟目标,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航标。
1、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
《法治常州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我们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相互关系。当前,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用以统一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依法规范全市各级党的组织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常州,健全完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体制和机制,依法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我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经济。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法律的调整、规范、引导、保障和服务功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和完善。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框架,引导广大公民掌握和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制度;要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深入学习宣传WTO规则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保驾护航;要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3、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社会发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和谐常州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服务和谐,促进和谐。要深入开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调处各种利益关系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切身利益和表达利益诉求;要积极开展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广泛开展教科文卫体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广泛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全市上下形成自觉守法、依法维权和崇尚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矛盾也错综交织,凸现明显,要注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和谐。
二、重法治、保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立足之本
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法治常州建设的实践。同样,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全市人民的法治实践来展开。市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常州建设。”20多年连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坚持把普法和法治建设相结合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群众就满意,成效就明显。凡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学用脱节、普治分离、就法讲法的地区和单位,往往走过场,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效果。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反过来又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服务。学习法律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公民与政府、法人之间遇到的涉法问题。离开了这些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学法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要让各级领导懂得,不认真学法,背离了依法执政的原则,领导也会犯错误;让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懂得,不依法行政,好心也会办坏事,迟早要丢饭碗;让司法人员懂得,不认真学法,不严格依法办事,迟早要丢饭碗;让个体经营者懂得,不依法经营就会给个人造成损失;让每一个公民懂得,不依法反映诉求,按程序解决问题,有理也会变成无理。这样,学法就有了动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法制宣传教育扎根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必须坚持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的方针,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地区、行业、基层的依法治理结合起来,用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推进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的成果检验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效,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法治实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过程。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密联系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合格县(市、区)”、法治乡镇、平安街道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方面专项治理活动,促进和谐区域建设;围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活动和社区依法治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法治实践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他们的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努力增强公务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实际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要广泛开展“一学三讲”、法律“六进”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公民自觉参与到法治实践中来,推动学法用法深入基层、扩大覆盖面得提升影响力,形成浓郁的社会氛围。
依法治理是法治实践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市也创造出了一些普法与依法治理结合得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贯彻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实现了普法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个载体,实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社区),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水平;通过城调统计来测评公民学法用法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把宣传行政法规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实施前公示制度,未发生被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撤消或变更的情况,等等。实践证明,通过建章立制、解决好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真正把法制宣传教育扎根于依法治理的沃土中,渗透到各级领导机关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之中,是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显功能、促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
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功能发挥较窄,方法过于死板,教育手段单一。在“五五”普法中,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并着力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综合功能,从而在构建和谐常州中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舆论宣传功能。常州的和谐,离不开舆论的和谐。构建和谐常州,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充分运用报刊、音像、互联网、简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和方式,大力宣传市委关于建设法治常州、和谐常州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原则、主要措施;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的基本精神;宣传法治常州建设在构建和谐常州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构建和谐常州和建设法治常州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宣传在法治常州建设中创造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各行各业在构建和谐常州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通过宣传,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常州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用和谐的舆论推动和谐常州建设。
二是教育引导功能。和谐常州是全市人民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常州,是一个以人为本、鼓励个人潜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常州。因此,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教育离不开灌输。建立普法讲师团、成立普法联络员队伍、印发普法资料、大会宣讲、专家讲座、学法报告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这些方式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形式,要继续坚持。但灌输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因人施教、以案说法、一事一议、个别谈话、法律咨询、难题解答、法治文艺、法制动漫等等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这些方式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但确实可以收到解惑释疑、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的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崇尚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围绕这个目标,什么方法有用就采用什么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固守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
三是矛盾钝化功能。建设和谐常州的过程就是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具有通过行为疏导、行为养成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功能。由于我市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还存在大量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群众对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反响还较为强烈。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建设、能源建设、规划调整、城市改造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由此引发的劳资纠纷、城乡征地、拆迁安置、利益补偿等方面发生的纠纷还比较多,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不断。普法工作者要介入社会复杂矛盾的调查和处理,在参与中了解情况,在介入中宣传政策法律,引导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按照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根据纠纷的性质,分别采取调解、仲裁、诉讼等合法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化解纠纷。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在疏导中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法律服务功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根本理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建设和谐常州的基石。普法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了解法律、熟悉法律的优势,自觉搞好对上对下两个层面的法律服务。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为各级党委、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指导和依据,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违法违规决策,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管理水平;要主动配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搞好群众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打官司难、反映诉求难的问题。
第四篇:普法
2018年茶亭村“七五”普法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提升村建设和依法管理的水平,根据村“七五”普法工作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为此特制定2018年我村普法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村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大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方法
1、充分利用板报专刊、法制橱窗、法制图片、固定标语、等形式,交叉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等普法对象,在浓厚的法制氛围中受到更加有效、更加深入的法制教育。
2、充分利用宣传栏、活动室、法制宣传学校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结合中心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新闻、科学技术、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村建设,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
3、积极联合上级部门,开展“四进村”活动,宣传相关法律,并为村的依法治理提供服务,解决群众涉法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稳定。
4、有针对性地运用法制专刊、法制展板、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对群众和广大妇女、青少年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预防吸毒、贩毒,预防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防止群体性冲突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5、积极开展《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宣传,依法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符合村情民意的《村民自治章程》。
6、重点抓好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以保障村民代表会议所讨论决策事项真正代表多数村民意愿。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把普法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层层负责落实。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积极协调,精心部署。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村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工作。要杜绝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发展,注重村民主法治建设和其他工作的结合。
第五篇:普法
认真学习“六五”普法规划 切实掌握规划的主要内容
认真学习“六五”普法规划、切实掌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有效贯彻“六五”普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六五”普法规划,不仅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而且从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两个方面明确了“六五”普法规划的主要任务。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有重点地掌握规划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大任务:
第一项任务: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打牢依法治区工作基础 一要突出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始终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自治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二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因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程序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三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精神的转变。四要深入学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要深入学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与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与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六要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司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七要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第二项任务:坚持学用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实践
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集中民意民智,推进法治实践。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切实强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
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法治六进”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法治进机关”“法治进单位”“法治进社区”和“法治进乡村”现场会精神,总结、完善“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解决每一“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法治六进”工作实效。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三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抓好促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建设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体现规律要求、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四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与机制保障。围绕促进地方各项事业和法治化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的目标,推动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提高行政调解效能,完善行政复议和信访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司法活动,提高司法效率,抓好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促进高效廉洁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执行力,保障司法公正。努力实现以法治促发展、靠法治保稳定、用法治惠民生。
五要在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法律服务工作。紧紧抓住大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引导法律服务工作积极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服务,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六要加强执法检查与监督。充分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利,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视察等方式,监督和支持法制宣传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