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一、导入,引出作者和课题:人物竞猜
(1)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21岁中进士,后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
(3)他对唐代的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他的山水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 《小石潭记》
二、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推荐学生朗读
3、纠正字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学生朗读,解释。
v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v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v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3)幽
句子: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总结1: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4、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四、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看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投影:这是一个的小石潭。(找景物,说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哪些句子是快乐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2分钟)
例如: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为岩”。我是从“为坻„„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注意:为,成为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明确:
教师预设:
填词理由重点讲解
树木青葱——青树„„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
群鱼戏水——潭中„„.相乐——定点写景
水清见底——潭中„„.相乐——侧面描写
源头曲折——潭西南„„蛇行——斗折蛇行
岸势崎岖——其岸势„„.其源——犬牙
环境凄清——坐潭„„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
五、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同学们边读边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几个同学小声议一议。、哪些句子是悲伤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说心情,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品味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下来请大家听听我来读这篇课文,看看我是怎样理解柳宗元的心境的。学生齐读课文。
六、探究作者的情感
过渡语:如此凄美、清幽的小石潭,作者坐在此地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孤寂)以其境过清(凄清)
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怎样理解?
v出示课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柳宗元的永州情结)
v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六、拓展:千古文人山水梦,“仕 不 得 志” 便 寄 情 山 水。
1、(1)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灭。(灭)孤舟蓑笠翁,(笠)独钓寒江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2、教师读自己写的词:“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七、结束语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
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第二篇: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二、熟读课文:
纠正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作者围绕小石潭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各段的段意。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全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
石
树
鱼
源
岸
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学生朗读,解释。
v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v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v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3)幽
句子:隔篁竹
伐竹取道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总结: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4、找出描写“石”的句子(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其岸势犬牙差互(3)凄神寒骨
四、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看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投影: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找景物,说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哪些句子是快乐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2分钟)例如: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为岩”。我是从“为坻……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注意:为,成为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明确: 教师预设:
填词
理由
重点讲解
树木青葱——青树……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
群鱼戏水——潭中…….相乐——定点写景
水清见底——潭中…….相乐——侧面描写
源头曲折——潭西南……蛇行——斗折蛇行
岸势崎岖——其岸势…….其源——犬牙
环境凄清——坐潭……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
五、探究作者的情感
过渡语:如此凄美、清幽的小石潭,作者坐在此地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孤寂)以其境过清(凄清)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怎样理解?
v出示课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柳宗元的永州情结)
v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六、拓展:千古文人山水梦,“仕 不 得 志” 便 寄 情 山 水。
1、(1)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灭。(灭)孤舟蓑笠翁,(笠)独钓寒江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2、教师读自己写的词:“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七、结束语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第三篇: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以下小编为各位同学准备了一篇一等奖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欢迎同学们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
1、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回顾全文,检查复习
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二、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请以“小石潭真〔 〕”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三、走进小石潭,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屹为堪为岩
树——笼,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板书,水,石,树,鱼〕
学生讨论,师小结: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板书:景物特点,幽凉冷寂〕作者感受:孤凄悲凉。〕
师: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2、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进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四、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1)在本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希望你尽情展示,记住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词语。
找出精妙词,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3、品情感。
以“我从文中 处,领会出作者 的心情”为题发言。
4、品写法。
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做示范(板书:寓情于景)
(2)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的写景状物,文章出慢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作者孤凄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记》值得一读。
这节课虽结束,但对古诗文的学习仅是个开始,相信通过你的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五、布置作业,我来练一练。
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写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等。
第四篇:《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泥河中学 王献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质疑,及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及质疑解疑的过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课标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学生回答)其中唐朝的有两位,一位是韩愈,一位便是柳宗元。关于韩愈,谁了解他?(学生回答)很好,那么柳宗元呢?(学生回答)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被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今天,他将伐竹取道,探林访水,去追寻自然美景。然而,自然的美景又是否能驱散这位文人心中的阴霾呢?请与我一起走进小石潭!(一)教师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引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文言知识,质疑;
2、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前导读,获取相关信息,教师补充文章创作背景。
二、走近小石潭,品读课文——学
1、A: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注解1,并补充“记”的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及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桃花源记》
B:学生可在教师导入语的基础上再补充作者的相关知识,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生个性化朗读课文,可自由读,两两读,摇头晃脑读,圈点勾画生字词及释义难懂的句子。注意字音,节奏
3、教师抽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读音及解释
篁竹
清冽
坻
屿
嵁
参差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乎
4、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及朗读的情感变化
5、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等词所表现的的情感自由朗读,以读体悟,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6、指名两名同学朗读,师生评价。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7、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
8、同桌互读互译文章,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字词上的疑惑。
9、学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自由解答。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坻:成为坻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10、学生质疑,教师搜集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2)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请用译文回答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请用译文回答
(4)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本文的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5)文章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各表现了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本文在写景时,景物描写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再次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思考——思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讨论以上搜集的问题,讨论归纳积极发言,教师补充
(1)问题1讨论归纳: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学生齐读原句,感受景美及作者心情的愉悦)(2)问题2讨论归纳: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问题3讨论归纳: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古文字的音韵美)
(4)问题4讨论归纳: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学
生分四小组齐读这四个游览顺序)
(5)讨论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清和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6)讨论明确:作者在发现小石潭时,是未见其潭,先闻其声,写潭水声,如鸣佩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潭中景物,写潭水清、游鱼乐,写鱼“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可见,作者把自己的快乐心情加到鱼的身上,鱼之乐实际上是人之乐,作者是看到如此美景,乐以忘忧了。而在第四段,作者在潭上所见景物,“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潭中景物和气氛幽深冷寂,触发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因此,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而前文的“乐”不过是作者“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教师补充: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学生明确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借景抒情)
学生再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尤其是要深刻体会“乐是忧的一种表达方式”
四、学生练
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解释,五、总结 ——学生评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尝试归纳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教师归纳: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不同的景物会因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观景效果,所谓的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学习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可放在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叙事、抒情、议论
2、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赏
思
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凄——潭中气氛
心乐之
不可久居
第五篇:小石潭记教案 一等奖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泼墨画,如果说,让你为这幅画配一首古诗,为这幅画题款诗歌的话,你觉得最为恰当的一首诗是什么?点人来回答(《江雪》),作者是谁呢(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孤、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还有今天的一篇失意的文章———《小石潭记》,请把书翻到195面。(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同学们,“远在江湖砺心智,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就出自他被贬时期。好,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美文。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朗读这篇文章,A第一自然段、B第二自然段、C第三自然段、D第四自然段、E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期间画简图、纠正字音、停顿、语气等等,展示PPT上的字音)好,读得很不错,接下来,我想听全班同学一起将全文读一读,好,小石潭记,柳宗元,预备齐!(简单做评价)
【梳理景物】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跋山涉水、四处云游,并且写下山水名篇。其中,写山水游记散文集大成者,首推柳宗元,而柳宗元的游记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小石潭记》,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柳宗元写此文的时候,主要抓住描绘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鱼、树、源、岸、山、竹等四周环境)同学们,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石潭的这一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如果你们能够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告诉我的话那就太好了!(微笑)下面呢,就请大家看书,在文章中找出,凡是能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来!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一下: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开始!(生看书,讨论思考,师巡视指导)
①水声:如鸣佩环,把它概括一下就是清脆悦耳!这个词语非常好!清脆悦耳,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就是隔着竹子,我就听到了水声,像玉环相撞的声音一样,我心里很开心!②小溪: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什么意思?像北斗星那样!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呢?像蛇爬行那样!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蜿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潭西南而望,应该理解为——向潭的西南望去!再说一遍!(生重复)
③小石潭旁边的青树翠蔓,文中用的话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是青翠欲滴,藤萝摇曳!再说一下最后两个词语!青翠欲滴,藤萝摇曳yè!这个词语美不美?非常美,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扬!(藤wàn(蔓),在文中读青树翠(màn)蔓,当它跟“藤”连在一起的时候,我翻过词典,读“wàn”,变化一下,好吗?多音字!
④就是池底的石头呢是多姿多态的!多姿多态!挺好的!哪个句子看出来的?从排比句“为池、为屿、为堪、为岩”。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像池一样、像屿一样、像堪一样、像岩一样!前面那几句话你懂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这个同学概括出了池的特点是多姿多态,还有没有其它可以形容池的词语啊!千姿百态,怪石嶙峋!
⑤小溪的岸是参差不齐的!从“其岸势犬牙差互”看出来!“犬牙”什么意思?像狗的牙齿一样!
⑥那么小石潭的鱼有什么特点?鱼!谁来说一说?特别调皮,因为他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像跟游者在玩那样!顽皮可爱,活泼可爱,都可以!
⑦环境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来描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寂寥无人”的意思就是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的意思就是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创幽邃”就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神寒骨”的“凄”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大家,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意思是“使……感到凄凉”,记住了吗?“寒”呢?“使……感到寒气透骨”,太了不起了。
⑧“竹”呢,文中写竹的地方好像不多哦!如果你能概括出它的特点来的话,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竹”的特点就是密密麻麻,枝繁叶茂!我从“伐竹取道”看出来,说明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如果不把竹子砍伐的话,就没法通过了!青翠茂密,挺好!
⑨刚才很多同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指着板书),我觉得咱们还没有把“水”的特点概括尽,刚才我们只是概括了水的清脆悦耳的水声!那么水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清澈见底。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水尤清冽”,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动脑筋。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属于侧面描写。
【语法简述】 同学们,刚刚我们在说景物描写的过程中碰到了几个特殊的名词,他们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名词含义,比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字,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什么语法现象?名词作状语。一般状语位于主语、谓语之间,起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词的作用;句首状语则比较少见,但在表示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介词结构做状语时,可以把状语放在主语的前边,如“一九四九年,我们国家举行了开国大典”、“在北京,我们游览了故宫”其中“一九四九年、在北京”就是分别表时间、地点的句首状语。【心情变化】
刚才呢,咱们一起讨论了小石潭这些景物的特点,而且我们一起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语,今天我们收获不小哦!柳宗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非常迷人的小石潭(对板书进行总结),那么柳宗元在游历这个小石潭的时候,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啊?柳宗元少年胸怀大志,青年时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改革”运动,力图整治国家的腐败,但是改革失败后,被贬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情,可能是异常复杂的,下面,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用两三个词来形容在小石潭游览时作者心情的变化,开始。(2分钟)
点同学回答:柳宗元一开始的时候,我猜想心情可能是低落的,然后看到如此美景,心情又欢快起来了,可是到最后的时候又不开心了。还没有进入小石潭的时候心情可能是失落的,进入小石潭的时候心情可能是快乐的,最后心情又是忧伤的!好!我把你这几个关键词记下来!请坐。(板书:忧——乐——忧)那么文中哪一些地方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呢?在这些语句里面你认为哪一句话写得最精彩。你们在文章中先找出来,咱们不着急,先找出来,把文章读一读,再在文中划出来,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讨论,好不好?好!开始!
(显示屏幕)我在读文章的时候啊,我觉得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水尤清冽),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句子,它主要是写出了水的干净澄澈,见到这样的水,我们人都有一种心情非常空澈、宁静的感觉。你们说呢!你说见到这样的水谁的心情不好呢!是吧!我最欣赏这句话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呢,它在写法上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这里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是快乐的,但是我们读了这句话以后,明显发现他的心情是快乐的。第二个呢,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字——尤,“尤”就是“尤其,特别”的意思,水特别清澈,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明显能感觉得到作者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他因为惊喜而流露出来的对水的赞美之情。你们说呢!最重要的是,我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啊,我会油然联想到我曾经在其它的文言作品里面我见过的一些关于描写水的语句,比如: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不禁自己吟诵起来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我希望大家啊也带着这种读书的方法来读其它能够体现柳宗元心情快乐的句子,好吗?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最后一句话说“似与游者相乐。”好像与游客们互相在游玩一样,如果柳宗元不是开心的话,他就不会想到鱼儿在跟我玩,而如果伤心的话,他就会说鱼儿都跟我一样心情特别低落,都为我排忧解难的,游来游去,很伤心的样子。他如果是游者的话他应该就说和我一起玩,应该是说他看着别的游者。老师想请问,“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个鱼游戏的场景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见过?
给大家描绘一下,家里的金鱼是怎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跑了!大家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吗?有没有发现唐代的鱼跟今天的鱼一样活泼可爱啊!如果让来读这句话的话怎样才能把那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试一下!我发现你读的时候有点变化,“佁然不动”读得慢一点,“俶尔远逝”读得快一点,为什么这样处理啊?因为“佁然不动”要是读得很快就没有那种静的感觉,后面要快一些。那也就是这个地方用了什么样的特殊写法? 动静结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心乐之”这三个字体会出来的。从“心乐之”体会出来,他直接告诉你了是吧!心情非常愉快!那么在这几句话里面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最精彩的一个词语呢?如鸣佩环。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觉得描写特别美。
描写特别美,写出了水声的什么感觉,我们佩环是由什么材质做的?玉撞击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清脆、空灵、悦耳。如鸣佩环是什么修辞?比喻!呆会儿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要重读,你这种快乐的感觉才会出来,不信你试一下!——隔篁竹……开始——还不够,再来一遍!(师范读)如鸣 / 佩环,心 / 乐之!——隔篁竹……再来——(再次朗读)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鸣 / 佩环,心 / 乐之!咱们一起来试一下!——闻 / 水声……预备起——
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在说“如鸣佩环”的时候我有一种不同的见解,我可以说一下吗?我觉得这个地方不仅仅写出了水声的清脆,还写出了石头的怪异!你想象一下:如果水流在大理石上面或者很笨重的石头上面,它能发出“如鸣佩环”的声音吗?我想应该是流在那些有沟壑、有空穴的石头上面才会产生那种音箱般的感觉。你们说呢?所以我说柳宗元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实在在太奇巧了!既写了水也写了石头,你们能联想到哪些同样是描写水声的的诗句吗?(生作思考状)我推荐一句给你们——“泉水击石,泠泠作响。”(板书)
同学们!大自然的功力太伟大了,我此时此刻想到了美国诗人爱默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若你的心和自然一起跳动!一切便呈现出来,每一种形式里潜藏的精神都呼唤着同类精神的回应!”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都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回应,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大家今后在你心情非常郁闷的时候不妨也走进大自然中去!——那么文中最能体现柳宗元心情郁闷的句子在哪里呢?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这个句子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感觉到心情非常凄凉是不是?我问你,你认为这几个句子里面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个词语?应该是“悄创幽邃”。
为什么?它的意思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他直接给大家讲出了环境的气氛的感觉是吧,请坐!——有没有认为其它词语写得比较美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认为哪一个词语写得最精彩?我喜欢“凄神寒骨”。“凄神寒骨”!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组词游戏好吗?“凄”,给它组词——你们说——凄凉!凄美!凄清!凄惨!如果“凄”比较难一点的话,“寒”呢?给“寒”组个词语!“寒风”——寒冷!寒气!“寒风萧萧”,“寒风凛冽”,“寒蝉凄切”!还有我们小学学过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咱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那么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不想你说,我想请大家用肢体语言告诉我读到“寒”和“凄”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刚才明显感觉这个男同学(作寒冷抖动状)——这种感觉——全身抖动!我们来一起体验下“寒”的感觉,用肢体语言告诉我!齐(生齐作寒冷抖动状)呆会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种感觉来!你先给大家试一下好吗?就读这三个词语:“寂寥无人……”开始——寂寥 / 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
【写作背景】
柳宗元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快乐的,到后来呢心情又复归于忧伤。快乐是短暂的,忧伤是长久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柳宗元的介绍。(屏幕显示“关于柳宗元”)
柳宗元一心一意想把国家治理好,力图改革,政治腐败,然而事与愿违,他被无情地贬谪到荒凉的湖南永州,这样的遭遇,怎能不让人为之痛心?下面,我想把我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配音朗读)
时间充裕的话,让学生再次配音朗读。(做评价)
好,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柳宗元跟我们眼前的小石潭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啊?你来说!我觉得小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潭水清澈见底。就像柳宗元两袖清风的精神品质、满腹经文的精神品质。“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他的理想和愿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拓展训练】
对不起,我们就不展开了!没关系,大家回家以后可以翻看资料,再看一看。我在读《小石潭记》的时候啊,昨天我睡不着觉,等大家都归寝了,我填了一首词,我想推荐给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定**·梦小石潭
五月九日,与诸生共读柳河东《小石潭记》,慨然有所思,因作此词以记之。
少年笃志为忠良,永贞一夜任鬓霜。长安零落风吹雨,北望,十年永州路茫茫。
千山暮雪独孤伤,思量,拟醉云游著文章。小潭一遇愁断肠,多情,天涯何处话凄凉。大家也可以将你们独到感受的时候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记下来,写诗填词、散文笔记、绘画音乐都可以,谢谢大家!(鞠躬)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并且背诵默写课文。2.完成《名师学案》相应的练习题。
3.思考:文章末尾点出崔氏二小生的姓名“恕己”和“奉壹”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