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时间:2019-05-15 14: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第一篇: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职教中心对未能继续升学毕业生

技能培训的工作总结

职教中心

2011年8月

职教中心对未能继续升学毕业生

技能培训的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我县每一年初中、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的毕业生就业较难,薪水也少,有的流入社会,无所事事。对这群人的去向和发展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大问题,解决他们的就业和人生发展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知识,文明道德规范,安全生产知识,为他们从事劳动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为此,我县教育局委托我校对我县1000多名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了电工、焊工、汽车等专业的培训。

为做好这项培训工作,我校特设立了培训工作小组:

组长:牟智国

付组长:孟祥禧

由我校培训处主任郭盛利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我们学校接受这项培训任务后,根据培训教学计划,立刻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积极组织教材,检查各种实习设备,认真备课。使培训工作快速地开展起来。

电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道德好安全意识强,从事电子

整机设备的装配、检测、维修工作和供用电设备、机电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技术改造等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电工专业主要设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内外线安装、电工及电子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维修、低压电器配电设备、家电维修技术、电工仪表与测量、机械常识、有线电视技术等课程,总计培训500学时。

焊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电焊、气割、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空气等离子切割、半自动切割等焊接技能及各种焊接设备使用的技术人员。

焊工专业的课程设置:焊工工艺学、焊工生产实习、电工基础、钣金下料、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总计培训280学时。

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满足汽车市场需要,掌握汽车驾驶技术以及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常见疑难故障分析、诊断和排除,能够运用现代检测设备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维修企业管理能力的初、中层次技术人才。

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驾驶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技术使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总计培训920学时。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诸如住宿问题、学员们的知识水平不一致、有的学员动手能力差等困难。每一位老师都能备好

每一堂课,精心组织每一节课,尽量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听得懂。有时我们的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员们进行各种实习操作。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教会了他们应该学的知识,为他们就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也很好学,他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和他们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我们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年来,经过培训,共有1000多人从我校学到了各专业的相关知识,他们对我校进行的培训工作非常满意,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我校进行专业培训以后,电工专业的学员已经在大连、沈阳、温州等电子生产企业从事电气线路安装、厂矿企事业电力维护、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与营销等工作。焊工专业毕业的学员在大连造船企业从事焊接工作,月收入3000—5000元。汽车专业毕业的学员在汽车3S、4S销售服务店、汽车运输公司等汽车相关单位,从事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与排除、汽车维修业务管理等技术工作。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努力专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宽甸满族自治县移民劳动力转移汽车专业总结

宽甸满族自治县移民劳动力转移

汽车专业培训工作总结

宽甸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汽车教研室

二○一○年十二月

宽甸满族自治县移民劳动力转移汽车专业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县移民局、县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发展、劳务开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校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专业培训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省重点职业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政府办学的集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企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输送人才为一体的综合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余名,10多个骨干专业,实训室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

二、抓学校内涵建设,确保转移培训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质量引领学校发展”已成为必然。正当很多学校为招生问题倍感焦急的时候,职教中心却在“寒潮”中迎来了门庭若市的“春天”。深究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是质量。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多年来,职教中心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利用每年寒暑期,学校都开展一系列的大规模培训活动。由于培训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达到预期目的。培训活动的全面展开,使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职

业性”得到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2、重视设备设施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加大了培训设备的投入,我校现有实训操作室10多个,设备设施价值近千万元,其中有计算机房4个、电子电工实训室、汽修实训室、汽车驾驶场地、物理实验室、化工实验室以及财会模拟室、琴房、练功房等,为保证培训技术工人工位足够,学校又新建了计算机房、数控机床训练室,焊工、钳工、车工训练室。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培训技术工人的操作训练时间大大增加,保证了培训质量。

3、汽车专业师资设备情况

汽车专业在我们学校是设备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骨干专业,由研究生和专业技师为学员授课,汽车实训室现有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器、汽车底盘等实习设备,今年又新增加了汽车驾驶实训场地,学校下属驾驶员培训学校拥有各种教练车17台。另外,从今年起,还将筹建汽车修理实习工厂,让学员真正完成汽车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和演练。2010年针对汽车专业我们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等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60—240天。总课时为920学时。

三、汽车专业培训计划

学校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不断拓宽培训专业,增加培训工种。为了保证培训工种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一致,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

为拓宽培训面,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采用培训上门的形式;采取走出去,与企事业一道,对转移后的人员进行在职技能培训的办法。10年就宽甸县现有趋势,汽车修理工急缺情况下,进行了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培训。

四、汽车专业培训的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满足汽车市场需要,掌握汽车驾驶技术以及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技术,汽车常见疑难故障分析、诊断与排除技术,能够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设备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及维修,具有一定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维修企业管理能力的初、中层次技术人员。

五、汽车专业主干课程

汽车英语、计算机应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驾驶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技术使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总学时920学时。

六、汽车专业就业方向

培训结业的汽车技术学员可到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美容服务店、汽车3S或4S销售服务店、汽车运输公司等汽车相关单位,从事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修业务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整车调试、检修、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五、培训效果。

严把培训出口关,为地方培养合格技术人才,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长期以来把参加鉴定取证作为质量把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规定,凡是参加教育培训者必须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质量当是

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培训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关的。因此,学校极为重视。首先,将培训学员结业的标准定位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规定所有参培的人员,学完规定课程,取得合格成绩外,还必须获取培训相关专业的技能等效级证书才可毕业。另外,学校改革课程结构,根据“从做开始,先会后懂”的教学思想,要求培训专业编写出“浅、简、广、新、用”的教材,学校还适时调整授课比例,培训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比例为2:8,重在训练学员的专业技能。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利用培训或专题讲座,向教职工灌输“培训一人就是养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先后派出部分汽车专业教师到山东、沈阳、丹东等地学习专业技术,学习汽车专业先进的修理检测技术等,从而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使今年的培训合格率在95%以上,培训学员200多人,有90%以上的学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使我们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全县人们的认可和赞扬。

通过培训,使学习汽车修理这部分学员基本掌握了汽车修理技术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文明道德规范,安全生产常识,为他们从事非农业职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实践证明,我们的培训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会继续努力,搞好培训工作,为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及岗位竞争力,实现稳定工作,发挥我们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为推动瑞金市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把“民工型农民”转变为“技术型农民”,我院以职业中专为依托,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培育新农民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今年我院共培训18600人,其中院内培训3100人,超额完成培训计划(原计划培训任务为2006人),七个乡镇分院及各培训点15500人。经培训后合格学员就业率达95.8%,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位于瑞金市城北绿草湖畔,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学校总占地面积45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是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各类专业教师82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25人,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双向视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教演播室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上阅览室、语音室、电工实验室等16个专业实验室及8个实训、实习基地,馆藏图书10余万册。被评为省级“优秀学校”及省级“文明学校”。学校开设专业主要有: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及其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焊接、家电维修及学前教育等专业。我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质量过硬,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瑞金市委、市政府依托我校于2008年建立农民学院,实行两块

牌子一套人马,按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模式运行。我校是农民学院常务管理机构,我校校长朱振华负责农民学院的日常事务。

今年学院院内共开展培训共四十余期,其中电平车培训10期,计算机培训10期,电子技术培训10期,机电技能培训3期,汽修3期,驾驶员培训2期,酒店管理培训2期,学前教育人员培训4期。

二、管理有序,机构健全

我校是农民学院常务管理机构,我校校长朱振华负责农民学院的日常事务。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培训教学管理小组,成员有教务处主任、就业办主任、培训处主任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计划,负责全面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师资力量的调配等工作。

三、教学质量优良,培训颇具特色

我校的培训工作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资源有机整合效果好,把我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公民职业化工程”等一并整合到我校,有效的利用了我校的职教资源,相关分院在学院院务会和农工部的领导监管下也取得较好培训效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建立建全了“四大网络”系统及四库建设;通过大胆尝试和实践,建立了高效的招生网络,培训网络,定单就业网络和跟踪服务网络,以及规范的四库管理,这一系列的细致工

作确保了整个培训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转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三是培训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是:“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从做人和做事上入手,使得学员的品德、技能都得到发展。所有培训的学员无一人有违法行为,很多学员因有扎实的技术,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深得企业的赏识,有一大批都提升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更有一大批学员通过培训真正掌握了相关种植技术,为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组织生源广。采用多方式、多渠道组织生源。利用电视广告、宣传动员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在各乡镇设立联络处,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建设,深入各乡镇进行宣传。我市武阳镇是脐橙种植大镇,我们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深入到黄柏培训点开展脐橙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我市泽覃乡是烟叶种植大镇,我们也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深入到泽覃培训点开展烟叶种植技术培训工作。通过送教下乡也扩大了宣传力度,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家喻户晓,保证了培训招生的数量。

2、培训方式活。我们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培训教学管理小组,成员有教务处主任、就业办主任、培训处主任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管理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计划,负责全面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师资力量的调配等工作。每个专业都有培训目标和计划,教师们努力收集资料,精心备课,使培训学员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主要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进行培训,根据专业和生源情况,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

3、培训效果佳

学校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涉及到上级培训补助资金的项目,每期学员开班仪式、结业仪式都会邀请扶贫办、财政局的领导参加,目的是让学员学会感恩,鼓舞学员勤奋努力,学成后为社会作贡献。例如 “雨露计划”中高级技工班,俗称“免费班”,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给我雨露,报以江河”为班训,努力学习,认真学技,多次参加市里的公益性活动,取得社会的好评。

4、就业门路广。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探索出许多有效的转移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今年我校培训的机电、计算机专业学员主要输送到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就业,该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效电子节能灯、电子镇流器、LED照明灯具等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专业大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与我市正式签约在我市工业园区购地200亩,一期投资8000万元,兴建分厂。学员被企业考核录用后月月工资都在1700元以上;另外还实行“就地转移”模式,对市区新办的企业和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用工,实行就地培训贫困学员就地上岗,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的难题。第三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学员在基地学习一段时间,再到企业去实习,有些课程直接在企业里完成学习,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解决费用不够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更是成效显著,通过培训,学员们在家创业,自种烟叶、自种

脐橙、自办幼儿园,收入明显提高。

四、培训转移工作效果明显

我校从招生、培训、就业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了完善的“四库”(即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培训意向调查摸底资料库;用工企业需求调查摸底资料库,学员培训情况和教学资料库;转移就业和回访资料库)。培训合格率在98.5%以上,就业率为95.8%,从回访结果来看,最低月纯工资收入都在1300元以上(扣除吃住费用)。

总之,我校校硬件设施较好,管理机构健全,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教学水平较好。今年培训人员数量超过原定计划,培训学生合格率达到预期标准,培训学员的务农、务工能力都明显增强,并且畅通了就业渠道。我们将进一步向工作做得更好的县市看齐,进一步增强培训能力,力争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院依托瑞金职业中专办学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相关制造、技术技能型培训都在院内举行。而目前职业中专的生活、教学设施的使用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只能依靠寒暑假进行培训,培训力度不大,培训数量不多。

2、相关部门的专业性培训方面,学院院内因师资短缺问题使一些专业培训工作出现了些纰漏。

六、要求和建议

1、加强我院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政府筹资800万元,2012年6月前,动工新建一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学员宿舍楼;2012年12月前动工新建一幢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培训综合大楼,添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本部教师以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为主,学院教授实用技术的教师可向农业局、果业局、农机局、乡(镇)所站和社会培训机构聘用为专(兼)职老师。随着学院发展需要,紧缺专业教师,采取定编不定人等方式向社会和大学毕业生招聘专职老师,招录指标纳入教育系统新增教师编制中。

以上是我院的一些情况介绍,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瑞金市农民学院

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1年12月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0,在上级党政和扶贫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以创新培训模式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完善“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全程培训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实现区、乡、村、户“四个覆盖”为目标,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宣传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坚持“三靠”(靠订单、靠中心、靠能人)、落实“三制”(回访制、招回制、提高制)为切入点的高质、稳定的就业保障机制。至2010年12月,共转移培训贫困农民工1500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1485人,自主择业15人,安置就业率达99%。就业学员96%免费安置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月工收入在1500元以上,为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领导意识,明确培训的“支撑点”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10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10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10月30日,巴中市政协副主席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教学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二、细化订单培训,落实培训的“关键点”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三、提升专业内涵,拓展培训的“增长点”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网络,把握培训的“切入点”

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五、加强培训管理,抓牢培训的“着力点”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

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六、抓好安置服务,站稳培训的“落脚点”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维权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维权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总之,今年我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第五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一、强化领导意识,明确培训的“支撑点”

二、细化订单培训,落实培训的“关键点”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12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三、提升专业内涵,拓展培训的“增长点”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网络,把握培训的“切入点”

<1><2>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五、加强培训管理,抓牢培训的“着力点”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

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六、抓好安置服务,站稳培训的“落脚点”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维权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维权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总之,今年我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下载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工专业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5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20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案

    工作流程: 1、每年度1—3月准备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申报材料和方案,并报州扶贫办审定,由州办报省报审定批准。 2、3—6月协调培训单位(县职校)做好开展培训的一切准备,做好劳动力......

    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

    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为拓宽培训面,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采用培训上门的形式;采取走出去,与企事业一道,对转移后的人员进行在职技能培训的办法。xx年对转移后在职职工培训1317人,培训单......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合集5篇)

    2010年度,在上级党政和扶贫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以创新培训模式为突......

    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用心学习,用心工作,同心协力,开拓......

    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

    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