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时间:2019-05-15 14: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书写·养成习惯(4分)

【写字就如做人,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答题时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那也是要算分的啊!】

1、先看看你是否养成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本题不设具体抄写的内容,将根据全卷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

二.积累·运用·夯实基础(23分)

(一)背诵大量的优美诗词、文章,将会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魅力。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按课文填空。(10分)

2.补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病树前头万木春。

(6),欲上青天览明月。

3.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二)语言的大厦是由词砌成的,考考你的词汇是否丰富。(6分)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畸形(qí)缄默(jiān)目光灼灼(zhuï)

B. 污秽(méi)哂笑(xī)觥筹交错(gōng)

C.干涸(hé)招徕(lài)相形见绌(chù)

D.绰号(chuō)忌讳(huì)藏污纳垢(kîu)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皓月 油光可见 和蔼可亲

B.真谛 无与伦比 众目睽睽

C.狼藉 长吁短叹 和蔼可亲

D. 挑畔 难以置信 盛气凌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同学们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了。

B.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莫衷一是。

C.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胸有成竹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D.现在还有一种较流行的理论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和辨识旅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用遗传解释。

(三)文学常识是语文的基本积累,考考你的积累情况。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C.《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四)语言运用,看你能否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8.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口语交际,看你说话说得是否得体。(3分)

9.王小小进入初中后被选为学校小通讯员,要写一篇关于老师如何平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她决定先找自己的班主任。下课后她对张老师说:“张老师,我准备今天中午去采访你,你准备一下吧。”

①王小小这样说话好不好?为什么?你觉得怎样说合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代王小小向张老师提出一个有关的问题。(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探究(43分)

【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向大师学习。下面的答题,你可要调动所有的经验和智慧,认真思考。】

(一)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13.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爱的盛宴

张丽钧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学生放寒假后到学校来看我。我问他:“回到家感觉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好极了!不是跟您吹,我妈做的饭,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管够,还惟恐你吃不好!我妈劝起饭来没完没了,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可我这心里头啊,却乐着呢!老师,我总记得您讲过的那个吃饺子的故事,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

我心头一热,说:“难得你还记得它。”

我的确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之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竟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针管,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饺子的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针管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乎儿子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样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掉,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珍馐吧。

(选自《青年文摘》2005年第12期)

14.本文详细地记叙了“我”曾经给学生讲过的一个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3分)

15.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2分)

16.故事里儿子吃的饺子为什么说是“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3分)

17.文中说“我多么欣慰”,你能说说“我”为什么欣慰吗?(2分)

18.试体会文末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19.试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5分)

甜蜜的创意

永旭

一天,俄国化学家法利德别尔格的妻子娜塔莎要为丈夫准备一个生日宴会。法利德别尔格简单

地用过早餐,就去了实验室。

临走时,娜塔莎叮嘱:“您可得早点回来,不然客人来了我可忙不过来。”

到了实验室,法利德别尔格就忙开了。

直到夕阳落山,法利德别尔格才恍然记起妻子的嘱咐。于是,他草草地洗了手,披上外衣,将铅笔插在口袋里,直奔家中。

法利德别尔格跟客人们寒暄几句后,便帮助妻子将酒杯、餐具及一盘盘菜摆上,生日宴会在烛光中开始了。法利德别尔格高兴地与朋友们交谈着。

忽然,一位朋友说道:“这香酥鸡块好甜。”

“这甜牛排别有风味!”另一位也说道。

“娜塔莎的手艺真不错。”这位朋友似乎要给主人留些面子。要知道,鸡块、牛排一般是不放糖的。

法利德别尔格心里直嘀咕:“娜塔莎今天怎么了?甜鸡块、甜牛排,莫非她也在搞实验?”晚餐结束,朋友们走后,科学家向妻子问起甜鸡块的事。

娜塔莎说:“我也觉得奇怪,我并没有放糖啊。”

“这是怎么回事?”法利德别尔格一心想弄明白。

他检查了厨房的用品和餐具,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他舔了舔盘子边缘,发现盘子是甜的。盘子为什么会甜呢?

法利德别尔格想了想,又舔了舔自己的手,发现自己的手也特别甜。于是,他从口袋里取出那支从实验室带回的沾满实验药剂的铅笔,用舌头一舔,觉得甜得受不了,连忙吐了出来。

“娜塔莎,我知道了,问题出在铅笔上。”法利德别尔格恍然大悟,“原来是我的铅笔把甜味传到我手上,我又把手上的甜味传给了盘子。这说明,我的实验室里有一种东西特别甜。说不定,这种东西可以作为糖的代用品,我要去查个究竟。”

法利德别尔格连夜赶到实验室,进行药剂检查。最后,在检查那瓶下午最迟检测的药剂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比糖不知甜上多少倍的东西。

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指明了研究方向。

从此,他集中全部精力,奋斗了几个月,从又黑又臭的煤焦油中提炼出了一种特别甜的白色晶体。经过鉴定,他确认这种结晶体要比蔗糖甜500倍。它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没有营养价值,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毒害。因此,比较适合作为甜味剂。他把这种白色晶体叫做“糖精”。

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1886年,他移居德国,并字那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糖精厂。

法利德别尔格由于发明了糖精,在化学界和食品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每当人们称赞他的发明时,他总是自豪地回答:“这是我生日那天,妻子送给我的甜蜜礼物。”

美妙的创意可能就来源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每日三餐,关键是你有没有遇到问题就寻找答案的决心。

(选自《辽宁青年》2005年第6期)

20.法利德别尔格的生日宴会与发明糖精有什么关系?(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法利德别尔格即将回家时的细节描写,试说说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3分)

22.你能说说那些鸡块、牛排为什么会是甜的吗?(3分)

23.文题“甜蜜的创意”有什么含义?(3分)

24.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四、作文:展开你的想象翅膀,展示你的文学才华。(40分)

【写作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可要慎重对待呀!请不要匆忙下笔,应先考虑几分钟,理清思路,打好腹稿再动手。另外,可别忘了抄写题目和开头。】

25.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请联系现实,以“热爱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友情提示】试卷到此结束了,可别忘了再认认真真地检查一遍!

参考答案:

一.1.略。

二.2.(1)留取丹心照汗青(2)蜡炬成灰泪始干(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忽如一夜春风来(5)沉舟侧畔千帆过(6)俱怀逸性壮思飞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C. 5.B. 6.D. 7.B.8.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9.①不合适,语言不得体。示例:张老师,我想今天中午去采访您,可以吗?②如:张老师,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的?

三.

(一)10.(1)跑(或:赶快)(2)等待(或: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1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12.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13.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二)14.除夕夜母亲做好饺子等儿子回来,发现饺子忘记放盐,便借来注射针管,向饺子中注水,儿子得知后非常感动。15。因为他一想起那个故事,便感觉到了这饭里包含着母亲对自己的深深的爱。16。因为母亲为了让儿子吃到可口的饺子,居然想出了巧妙的办法。这是在爱心的驱使下智慧的结晶。17。因为“我”几年前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的心田,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18。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歌颂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教育孩子们要能够领会到母亲的爱;结构上照应了文题。19。示例:要领会父母对我们的一片爱心;要铭记老师的教导。

(三)20给法利德别尔格指明了研究方向。21。为下文埋下了伏笔。22。铅笔从实验室里带来了甜味,铅笔把甜味传到了手上,手上的甜味又传给了盘子,盘子又将甜味传到了鸡块和牛排。23。既指发明的东西是甜蜜的,也指发明的过程带有甜蜜的色彩。2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隐含新的信息,只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并积极地、不懈地去探寻,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的。

四.25.略。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会拼,我会写。(10分)

zhì

gān

shù

1.最真()的朋友,应该()胆相照,对朋友的过错应宽(),互相倾诉 fèi fǔ

()()之言。

ā yí

jiàn kāng

chàng 2.()()告诉我,要让自己的身心()(),必须保持心情舒()。二、一锤定音。(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1.边塞(sài sè)大臣(chéng chén)美满婚姻(hūn fēn)2.调(diào tiǎo)动。损失(shǔn sǔn)大街小巷(hàng xiàng)3.营长(yún yíng)湖畔(pàn bàn)痴心妄想(cī chī)。

4.呈现(chéng chén)沼泽(zhǎo zǎo)展翅飞翔(qiáng xiáng)。

三、写出与下列成语意思相反的成语。(6分)狼吞虎咽_______ 一丝不苟_____ 心不在焉

昂首挺胸 疲惫不堪 水平如镜

四、划去不是同一类的词。(3分)

1.燕子 演奏 学校 爸爸 松鼠。2.祖国 宁静 笔直 飞奔 漆黑。3.白菜 茄子 冬瓜 辣椒 西瓜。

五、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孟子告诫我们:,。

2、乡村四月,子规啼鸣,农民忙着在田野播种,让你想起诗人翁卷的诗句。

3.巴金爷爷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而不是。

4.雷锋叔叔在日记中写道:人到生命是,可是

5.看到有雾的天气,你会想起农谚:,。

六、按要求做题。(6分)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改为陈述句。)

—————————————————————————。2.每一位过河的老人都登上了那只小船。(缩句,缩成最简单)——————————————————————————

3.有这种思想的只是极个别的少数几个同学。(修改病句。)

—————————————————————。4.湖面平静。(把句子写具体)。

5.教室里很安静。(改成夸张句)。

6.爸爸教我做小飞机。爸爸给我讲飞机飞行的原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七、用“然”字组词填空。(5分)1.这样浩大的工程()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2.风平浪静的海面()狂风大作。

3.爷爷的身体()能预报天气,昨天他喊关节痛,今天()就下雨了。4.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的人等待他的()是失败。

八、给下面加“____”字选择正确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面”:A面孔、脸。B量词。C表示事物的表面。D粉末。1.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2.妈妈买回一袋面粉。()3.他面带带微笑。()

4.树叶上面有小虫子。()

九、快乐阅读。(22分)课内阅读(7分)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扎的办法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读这段话,写出蔡桓公的病在体内的发展变化过程。(3分)皮肤里──()──()──—()

2.蔡桓公曾三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有人说,扁鹊也有责任,因为他不太会说话,见面就说蔡桓公有病,使得他不高兴,不听劝告。如果你是扁鹊,当时你会怎么劝说呢?(2分)

3.你读过其它给你启发的寓言故事吗?写出两个。(2分)课外阅读(15)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

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得无影无踪。他感到很快乐。

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想,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枝进行了修理。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看见蔓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 ”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

生命也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 到别人面前。1.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写在最后以自然的横线上。(2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悄无声息: 体无完肤:

3.在第6段中,结合上下文猜猜西家的主人会怎么说,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4、5、自然段的意思。(4分)

5.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从这2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6.举例子,写出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分)

十、习作与表达。(25分)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附加题:

一、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得生动形象。(8分)

树林里的树。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走进这片树林,你就像走进了。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确切地相信()非常地相信()

坚决地相信()对自己怀有信心地叫()忠实地信仰地叫()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取得别人的信任叫()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三、写出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名(8分)

()写字——入木三分。()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中()()()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代的人物。

参考答案:

一、挚 肝 恕 肺腑 阿姨 健康 畅

二、sài chén hūn yíng pàn chīchéng zhǎo xiáng

三、细嚼慢咽 马马虎虎 专心致志 垂头上气 精神抖擞 波澜壮阔

四、演奏 祖国 西瓜

五、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3.付出、在于给予,接受,也不是争取。4.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5.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六、1.不只是剩我一个。2.老人上小船。

3.有这种思想的只是极个别的同学。4.略 5.略

6.爸爸一边教我做飞机一边给我讲飞机飞行的原理。

七、居然 突然 竟然 果然 必然

八、B D A C

九、课内1.皮肉 肠胃 骨髓2.略 3.略 课外1.奉献2.没有任何动静。形容全身没有一点完好的地方,这里指树枝被大风吹断了。3.等着,我给你家送些过来。4.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时,也将从东家伸过来的石榴的残枝进行了修理。两家相互送果子。5.邻居之间应和睦相处。6.略 附加题: 1.略

2.确信 深信 坚信 自信 笃信 守信 取信 诚信 3.王羲之 关羽 周瑜 黄盖 关羽 周瑜 黄盖 王羲之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命题人: 黄勇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温故积累。(27分)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10分)

gîng xiàn kǎi xuán(1)为祖国做出()的体育健儿()归来。

wān yán pí bâi yì pān(2)()的山路让人()不堪,只有意志坚()的人才会坚持()上山顶。

2.我能选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打“√”。(8分)

画卷(juǎn juàn)愚蠢(yú yū)蝙蝠(biān piān)...模样(mï mú)撒网(sǎ sā)呼应(yīnɡ yìnɡ)...成群结队(jiē jiã)重见天日(zhînɡ chïnɡ)..3.你平时注意积累好词吗?写写看。(6分)

炯炯有神(描写人物神态)全神贯注(描写学习方面)4.用“——”划去下列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3分)

完成(号召 任务)身体(强大 强壮)满怀(信心 决心)

表演(精美 精彩)阳光(明媚 明快)改正(错误 失误)

二、精炼运用。(18分)

1.按要求写句子。(4分)

--1--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仿照着写一句)(2)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改为被字句)(3)精诚所致。

(4)爱人者,;敬人者。2.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6分)即使„„也„„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1)()阵阵寒气向我袭来,()我心里无比温暖。(2)飞机装上雷达,()在漆黑的夜里,它()能安全飞行。欢腾 奔腾 飞腾

(1)我校荣获市“文明学校”的喜讯传来,全校师生立刻()起来。(2)滚滚的长江水()而来。感谢 感激 感动

(1)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多么受()啊!(2)我对老师的教育帮助()不尽。3.我来当合格小医生。(3分)

(1)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时时在我耳边回响。(2)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3)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小路向前进。

4.课文链接(5分)

(1)在本册语文书中,我认识了拥有尊严的石油大王、热爱生命的盲女孩,抗日小英雄、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造福人类、正义勇敢的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2--

(2)在我国的无数名山中,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富有文化内涵,而被称为五岳,它们是

、、、、。

三、拓展求新。(16分)

1.我会给短文正确排序。(6分)

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狼想吃掉公鸡,上前问:“好朋友,你上哪儿去?”()一只公鸡在路上遇见一只狼。()狼一听,赶快逃走了。()公鸡说:“我看朋友去。”

()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条狗呢!”()狼说:“我们两个一起走,好吗?”

2.我能指出下列各句属于哪种修辞方法。(5分)

(1)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3)难道你可以把这位老妈妈忘记吗?

()

(4)整个礼堂挤得连跟针也插不进去。

()

(5)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同学们读了不少课外书吧,能给大家介绍几本吗?(5分)

《 》、《 》、《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 》,理由是。

四、阅读感悟(15分)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全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

--3--

一步地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说是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速度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的似的。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著者造成的。

1.第四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2分)。A.话题转换 B.解释说明 C.语意延伸 D.表示转折

2、.短文中两次写“蜘蛛不会飞翔”,为什么题目却是“飞翔的蜘蛛”呢?(4分)3.请用几个词概括蜘蛛的精神。(从原文中找)(4分)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读文后的感悟。(5分)

附加题:

一、连线题。把下面这些动物和象征词连起来。(5分)

黄牛

搏击风浪

喜鹊

任劳任怨

春燕 和平使者

鸽子

报春使者

海鸥

吉祥如意

--4--

二、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3分)

1.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3.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按要求写成语(12分)

最值钱的话: 最贵的字: 最长的步子: 欺骗人的话: 最甜蜜的话: 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

参考答案:

一、1.贡献 凯旋 蜿蜒 疲惫 坚毅 攀

2.juàn yú biān mú sǎ yìnɡ jiã chïnɡ 3.略

4.任务 强壮 信心 精彩 明媚 错误

二、1.(1)略(2)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被科学家爱揭开了。(3)金石为开。(4)人恒爱之,人恒敬之。

2.虽然„„但是 即使„„也 欢腾 奔腾 感动 感激

3.(1)删掉慈祥的面容.(2)爷爷医生都是过的俭朴生活。(3)和字后面加上踏着 4.哈默 安静 雨来 伽利略 普罗米修斯

三、1.216354 2.拟人 比喻 反问 夸张 排比 3.略

四、1.B 解释说明

2.它虽然不会飞翔,但它能把网结在空中。

--5--

3.勤奋 敏感 沉默 坚韧

4.可以从“勤奋、敏感、沉默、坚韧”等几个方面来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附加题:

一、黄牛——任劳任怨 喜鹊——吉祥如意 春燕——报春使者 鸽子——和平使者 海鸥——搏击风浪

二、1.特定称谓2.特殊含义,表示强调3.表示引用 三、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花言巧语 甜言蜜语 自言自语

--6--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你的字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8分)

dàng yàngjīng yíngguīlǜtián jìngyōu yǎ

()()()()()

pí qìqīngmiâlǐ mào

()()()

2.判断下列带点儿字的读音。(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3分)情谊(yí)()允许(yǔn)()渲染(xuān)()号召(zhāo)()

膝盖(qī)()

过滤(lǜ)()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先用“”画出,再把正确的字写在后边的括号里。)(4分)

光采夺目()语重心常()

显而意见()

千军一发()

4.填空题。(共11分)

(1)把下面词语中空缺的字补充完整。(4分)

调兵将胆大为高大秀色欲流

(2)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想扶站踏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3)把下面句子按原文补充完整。(5分)

①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似的微云。

5.用直线恰当地连接。(4分)与朋友交百战不殆知彼知己学而不厌

言而有信

《燕子》

《草原》

袁鹰 鲁迅 郑振铎

近墨者黑《白杨》 老舍

近朱者赤诲人不倦6.默写古诗。《忆江南》。(6分)

《少年闰土》

7.判断题。(5分)

(1)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是比喻句。()

(3)《鲸》一课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田忌赛马》一课是按照“孙膑为田忌出主意第一次赛马田忌赢第二次赛马田忌输”这一顺序记叙的。()

(5)《桃花心木》一课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8.回忆课文,谈收获。(3分)

学习了《少年闰土》、《丰碑》、《鱼游到了纸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几篇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哪一篇?你认为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长出()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不管遇到干旱还是(),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1分)

2.在括号里按照原文填空。(2分)

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微笑——()软弱——()

4.用语段中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

5.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白杨树具有什么精神?(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共17分)

小爬虫的道理

①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② 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diān)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tuǒ)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

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páng)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每次老以失败而告终,()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â)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

敏捷

(站起,并在书桌上

起。”

顽强)⑦ 小爬虫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nuó)近了那把尺

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⑧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己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â)怠(dài)地奋斗着

1.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为文中画“”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2分)

3.恰当地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3分)

① 如果„„就„„② 只要„„就„„③ 虽然„„但是„„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始料不及

坚持不懈

5.文中第⑥自然段画“”的句子中“东山再起”指的是()。(只填序号)(2分)

A.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

B.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C.太阳从东边升起。

6.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你的字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8分)

dàng yàngjīng yíngguīlǜtián jìngyōu yǎ

(荡漾)(晶莹)(规律)(恬静)(优雅)

pí qìqīng miâlǐmào

(脾气)(轻蔑)(礼貌)

2.判断下列带点儿字的读音。(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3分)情谊(yí)(×)允许(yǔn)(√)渲染(xuān)(×)号召(zhāo)(×)膝盖(qī)(×)过滤(lǜ)(√)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先用“”画出,再把正确的字写在后边的括号里。)(4分)光采夺目(彩)

显而意见(易)语重心常(长)千军一发(钧)

4.填空题。(共11分)

(1)把下面词语中空缺的字补充完整。(4分)

调兵 遣 将胆大 妄 为高大 挺 秀翠 色欲流

(2)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想扶站踏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3)把下面句子按原文补充完整。(5分)

① 一身 乌黑光亮 的羽毛,一对 俊俏轻快 的翅膀,加上 剪刀 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 的小燕子。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 似的微云。

5.用直线恰当地连接。(4分)

与朋友交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

学而不厌

近朱者赤袁鹰近墨者黑言而有信诲人不倦老舍鲁迅郑振铎

6.默写古诗。《忆江南》。(6分)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判断题。(5分)

(1)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是比喻句。(×)

(3)《鲸》一课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田忌赛马》一课是按照“孙膑为田忌出主意第一次赛马田忌赢第二次赛马田忌输”这一顺序记叙的。(×)

(5)《桃花心木》一课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8.回忆课文,谈收获。(3分)

学习了《少年闰土》、《丰碑》、《鱼游到了纸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几篇课

文后,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哪一篇?你认为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答:我印象最深的是《丰碑》一课,主人公军需处长是个尽职尽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1分)

2.在括号里按照原文填空。(2分)

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微笑——(严肃)软弱——(坚强)

4.用语段中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

不管„„总„„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交警叔叔总是坚守着岗位。

5.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白杨树具有什么精神?(2分)

答:我体会出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二是坚强不动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共17分)

小爬虫的道理

①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② 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diān)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tuǒ)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páng)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虽然)每次老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â)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

敏捷

(迅速)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站起,并在书桌上

起。”

顽强

(坚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nuó)近了那把尺⑦ 小爬虫

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⑧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己;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â)怠(dài)地奋斗着。(!)

1.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为文中画“”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2分)

3.恰当地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3分)

① 如果„„就„„② 只要„„就„„③ 虽然„„但是„„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始料不及 指当初没有料想到。

坚持不懈 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5.文中第⑥自然段画“ B)。(只填序号)(2分)

A.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

B.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C.太阳从东边升起。

6.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答:说明了一个人只要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永不懈怠地去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试卷分析】

试卷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44分,这部分共有八道题,1—6题为基础题,7、8两题稍微活点,考查同学们对所学课文内容是否真正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

这部分内容虽然是阅读,但属于基础题,第5小问应落在白杨树的精神上,如果答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就错了。

第三部分:课外阅读。

这部分内容属于能力题,有一定的难度,它以字、音、词语,理解词语和句意几个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点落在最后一题上,要把道理讲清。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2.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德育目标

1.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2.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 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相 处 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相 别 神情 话语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 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1)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

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

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

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 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 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

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

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

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五、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

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六、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投影显示)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舔去(tian3)侮辱(wu3)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3.我的第一本书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 愚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酒肆(si4)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 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辨字组词。滞()钝()锢()尴()带()纯()涸()滥()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3()黑xuan1()昂 xi1()利

侏ru2()酒si4()chi4()热

can4()然 长ran2()han4()首低眉

广mao4()无垠 an4()然失色

三、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再塑生命 教案集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l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五、朗读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六、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6.雪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tui4)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第一课时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7.雷电颂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睥睨(pi4 ni4)咆哮(xiao4)波澜(lan2)污秽(hui4)犀利(xi1)劈开(pi1)稽首(qi3)驰骋(cheng3)虐待(nüe4)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六、欣赏品味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七、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8.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妲娥(heng2)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

五、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六、组织学生讲神话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七、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9.海燕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呻吟(yin2)翡翠(fei3)掠起(1ue4)困乏(fa2)蜿蜒(wan1 yan2)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十二段至十五段)。

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回答,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二)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提问: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五、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三部分。

指名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2~13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三、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1.象征手法。

(一)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二)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小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0. 组歌(节选)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 qian4)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1.敬畏自然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英语试卷 一、单项选择(15分) 1.____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A. watchingB. watchC. watchesD. watched 2.---You don’t like watching documentaries, do......

    八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

    八年级语文下册 《春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春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3.领会文章的......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10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huǒyàn zhàngpãng dǎrǎo jiǎojiàn ( )( )( )( ) chōngjǐng chānfúránshāo ( ) ( )( ) 二......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10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huǒyàn zhàngpãng dǎrǎo jiǎojiàn ( 火焰 )( 帐篷 )( 打扰 )( 矫健 ) chōngjǐng chān......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12(附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12(附答案).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 本文由bjyuji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王立君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课文填空。(7分,其中1―5每题1分,6题2分)(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喻新旧事物更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