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城市规划年会征稿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征稿启事
一、年会主题: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治理是政府、市场、人民共同参与、协同作用下的社会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改变过去以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管制市场运行、社会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和体制,重塑政府行为的边界,形成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
城乡规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平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对城乡规划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城乡规划未来发展的目标所在。规划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重塑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环节,城乡规划要更好地发挥在引领健康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明晰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调整与完善各层次城乡规划的内容,加强与相关治理行为的协同作用;依据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确立与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城乡规划制度和机制,完善城乡规划的作用方式与方法,强化城乡规划的治理能力建设。
二、论文选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决定围绕年会主题公开征集论文。建议作者重点关注下列议题: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规划作用发挥的途径、方式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2、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相适应的城乡规划体系、制度与机制和能力建设;
3、市场经济体制中城乡规划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
4、各级政府在城乡规划中的角色;
5、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建设与实践经验;
6、现代治理制度框架下各层次城乡规划内容和调控方式;
7、应对城乡发展不确定性的规划技术与方法;
8、主体功能区制度框架下的区域竞争及其协调方式,以及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建立的途径与规划策略;
9、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与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法;
10、基于社会利益协调、行动导向的城乡规划技术创新与体系化架构;
1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策略以及社区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12、以空间品质、健康城市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13、应对气候变化及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规划应对策略与方法;
1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城乡文化传承的治理结构与规划策略;
15、基于社会公平的城乡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建构与规划策略;
16、基于现代治理原则的城乡规划实施体制与机制;
17、智慧城市的规划对策以及大数据在空间治理中的运用。
三、特别提醒:
1、本次征文将采用网上在线投稿方式。
2、作者提供的电子文件中不得含有计算机病毒或其它恶意软件,否则,会议主办单位有权拒绝受理该作者的一切投稿及其他要求。
3、征文截稿时间:2014年5月31日。为避免截止日期前网络堵塞,请作者尽早投稿。
4、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处,咨询电话:010-58323866。
5、文章中(包括脚注和尾注)请勿出现作者个人信息,撰稿须知详见“2014中国城市规
划年会学术论文撰稿须知”。
四、论文评选
1.会议主办单位将对所有应征文稿进行匿名评审,入选论文将作为会议交流论文,全文收录在正式出版的《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光盘版)》里。并将选择部分紧扣上述选题、质量优秀的论文在年会上宣读,学会将向宣读论文的作者颁发证书。
2.论文集(光盘版)将发到每位参加年会人员。
3.学会秘书处将于7月20日前通知作者稿件审阅结果,论文作者将优先获邀参加年会(会议费用按有关通知执行)。
第二篇:语文主题学习年会征稿
征稿
2014年5月份我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优秀课例、学校推广经验、随笔将在《语文主题学习杂志》上出专刊,同时,部分优秀课例、学校推广经验、随笔六月份将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年会”上交流,现征集相关素材如下:
1、实验校彩插20张照片(像素1MB以上),每个学校200字左右的简介。
2、课例3篇,2500至3000字。
3、学校推广经验,4000至5000字。
4、随笔,2500至3000字。
相关素材必须是原创,不得下载抄袭,征集时间截止3月12日下午5点前,素材用U盘报送到基础教育股刘增老师处,逾期不予办理。
基础教育股
2014年2月21日
第三篇:2014交通工程年会征稿通知
2014交通工程年会征稿通知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
交学字〔2014〕06号
关于召开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年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大会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位会员:
2014年10月下旬,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将于北京联合举办“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年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年会暨学术交流大会”。本次大会将围绕城市交通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同时,召开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和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年会。希望广大理事和从事交通工程行业工作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生产企业人员等踊跃参加,并积极撰写论文。现将论坛会征集论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形势下的城市交通
二、征文范围:
交通工程;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规划;智能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节能减排;交通政策;交通经济;城市轨道交通;区域一体化交通等。
三、学术委员会成员:
主任:
刘小明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
周伟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桂生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副主任:
王国锋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仁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委员; 马林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云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王武宏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王笑京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 工程师; 尹宝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
关昌余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李作敏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明华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梅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原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
杨文银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书记; 邹平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信通处处长;
陈艳艳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
邵春福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
周里捷北京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市公共交通研究所所长;
周荣贵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任; 赵之忠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任;
柳浩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贾利民北京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智能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殷广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院长;
郭继孚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建玲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和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主任;
彭锐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秘书长,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四、组织委员会:
主席
周伟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桂生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长
彭锐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秘书长,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荣建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
五、论文评审与出版:
评审:学会将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提交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录取并推荐其第一作者参加本届学术年会。学会对入选论文颁发入选证书,对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奖”。
交流:在入选论文中择优选取部分论文,由论文完成人作大会发言,并邀请专家点评。会议期间,组织参会人员与专家进行自由交流。
出版:经作者本人同意,年会将选取优秀入选论文刊登在学会会刊《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
六、联系方式: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宏久大厦312(100000)
联 系 人:姜旭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jiangxu0008@sina.com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8层812(100083)
联 系 人:吴晓玲 高秋波
联系电话:*** 010-51726478;
传真:51726476
电子邮件:70812133@qq.com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道路交通与安全》编辑部: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综合楼506(100124)
联 系 人:唐晓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btes_edit@163.com
附件:论文格式及注意事项: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
2014年7月08日
附件:论文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论文要求:
1.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过,且不涉及泄密问题。
2.文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文笔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数据准确可靠、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
3.来稿请注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名称(中、英文)及邮政编码,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最高学历、职务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
4.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应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关键词(3~8个),中图法分类号,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国内作者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相对应),论文正文(必须包括结论),参考文献。
文稿包括图、表在内,需要在5000~7000字,并要标注图、表的中、英文名称; 论文中量的单位及符号须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向量、张量和矩阵需用黑斜体,上下角位置要区别明显。科技术语及名词应采用国家标准名称。英文简称、缩写等首次出现应给出中文及英文全称。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一个项目只标一个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
文中表格请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号(按表
1、表2的顺序)和表题(中英文)居中放在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注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表注写在底线下左侧。
5.参考文献在文后按顺序编码制列出,并在文内引文处用方括号予以标明。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为: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文章起止页码
专著(或译著)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题名[A].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在线文献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http://„
光盘文献(数据库)作者.题名[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其他文献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6.来稿不得一稿多投,如有关侵权事宜由作者自负。
二、论文截止时间:
2014年 10月10日为论文提交的最后截止时间。
三、论文出版:经作者本人同意,年会将选取优秀入选论文刊登在学会会刊《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
2014年07月08日
第四篇: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论文征稿通知
附件一: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论文征稿通知 各学院、各位导师、全体研究生: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拟定于2013年9-12月举行。年会期间的论文征集、评选、表彰及出版活动是年会的一项主要内容,该活动将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的平台,能够起到激发研究生投身科研的热情,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请各学院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相关组织工作,动员导师指导研究生积极投稿,并积极参与本届学术交流年会。我们将在学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今年年会的组织准备工作。现将年会论文征集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
我校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除外)撰写的未发表文章。
二、论文评审、表彰及出版时间安排1、2013年6-9月学院学术论文征集及初评;
2、2013年10月9日前各学院将初评论文按要求排序(见后面说明)报送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科,报送论文请同时报送论文汇总表纸质版和电子版(见附件二);
3、2013年10月中旬学生工作部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提交论文进行评审;
4、2013年11月上旬编辑、排版及印刷《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集》;
5、2013年12月上旬在年会闭幕式上对获奖论文作者进行表彰。
年会拟设立“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
三、有关说明及注意事项
1、年会所征集的论文原则上应该是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若导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需提交论文主要工作由研究生完成并有导师签字的情况说明;
2、本次年会编辑印刷的《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集》为非正式发表刊物;
3、论文在本论文集刊发后,不影响在其它刊物的再次发表;
4、论文格式请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5、各学院报送论文的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学院研究生总数(研
一、博一新生除外)的10%;报送时请根据学院初评结果优选10篇左右论文排序上报,其余征集论文可不作排序,但需一同汇总上报。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13年9月20日
第五篇:2011城市规划年会展板内容
特色亮点一:全面落实城乡统筹理念
1统筹城乡产业,落实空间布局
规划重点关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发挥特色优势。第一产业: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第二产业:逐步提升工业集聚区的整体形象和承载功能,集中镇区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建设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同时,本次固化与《东坝镇农业1115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充分协调,明确各类产业用地边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广泛公众参与,尊重村民意愿
3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引导村庄重构
规划结合资源条件、近期重大工程搬迁安置要求和村民意愿,确定保留新社区的数量、等级和规模;村庄以不再新建农村居民点为原则,以整治和整治扩建为主,人口迁至镇区或保留新社区;明确村庄重构的人口组成和保障措施,保障人口动态迁移现实。
4经济分析指导农地重整
规划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加强土地、人口、资金的经济研究,集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引导村庄集聚发展,增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课实施性。
5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规划力求城乡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城镇规模、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想适应,简历“镇——村”两级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明确设施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达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要求。
6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规划结合资源条件对给排水、环卫、电力电信、能源利用等市政设施作出分类、分级控制,实现城乡公用设施全覆盖。
7城乡公交一体,构建绿色城乡交通体系
规划加强区域绿道衔接,从公共交通、旅游交通、慢性交通等方面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多样性的绿色交通路径与流线。
特色亮点二:深化低碳生态理念
1、生态评价协调城镇用地格局
规划运用生态规划方法及GIS技术手段进行城镇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协调城镇用地格局,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节约利用水资源,协调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
规划明确水系主导功能,制动水系河道清淤、截弯取直措施;对现有坝、泵、站等水利设施维护升级;健全渠系配套设施,鼓励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推行节约用水措施。
3、加强资源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控制城乡建设总用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碳汇能力;促进农村生物质能发展。此外通过制定入园门槛、严格牌坊制度、推广清洁产品、延伸产业链、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等手段促进节能、减碳。
4、挖掘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
规划依托山、水、农、林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完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完整的旅游链。打造集佛教文化、运河文化、茶文化于一体,山地旅游、水路旅游、乡村旅游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彩旅游空间。
特色亮点三:加强镇村特色塑造
1、弘扬历史文化,彰显古镇风韵
规划重点保护老镇区的整体空间格局、风貌特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传统建筑群、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积极与旅游项目开发想结合,将历史文化旅游纳入旅游产品组织,合理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传统手工业。
2、凸显运河文化,塑造镇区特色
规划结合胥河拓宽工程、重点进行河道整治、文化发展、街巷整治、民居修缮,强调保持传统特色,增加文化内涵,提升环境品质,营造集旅游休闲、康体养生为一体,兼具艺术文化、商务办公、生态居住功能的复合功能区。
3、城市设计引导特色空间建设
规划对胥河岸线及两岸用地进行重点研究,制定“水面——岸线——两侧用地”多层次的规划措施和要求,结合景观风貌节点、景观轴线、景观道路等要素,组织镇区空间景观体系。在高度分区的基础上,引导公园绿地、特色街道、广场等开敞空间布局。
4、分图则引导特色村庄建设
规划充分发掘特色村庄,以展现生态特色与乡土文化为目的,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根据各特色村庄的类型特点,运用分图则的方法从功能、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引导特色村的开发建设。
特色亮点四:区域一体,层层落实
1、统筹区域协调,扩大“慢城”效应
规划加强与南京市区、安徽省等周边地区的大交通衔接;加强与黄河沿线地区水上线路的组织,并制定水系保护措施:加强陆上旅游线路及绿道建设,积极与桠溪镇合作,融入“国际慢城”。
2、层层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同步编制村庄规划
从镇域、镇区、村域、村庄等多层次逐步深化落实城乡统筹,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规划明确村域保留村庄的个数、类型以及人口动迁去向,完善村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统筹工作
2010年7月2日,市委、市镇府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统一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出台了引领未来南京城乡发展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城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方向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强调“全城统筹,一体发展”,指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方向、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同时,成立了“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从政策和组织上形成双重保障,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市规划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
个主城——3个副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1300个新社区”五级城乡等级体系,逐步实现全城规划全覆盖。
本次试点镇街城乡统筹根据市委市镇府提出的“三个争第一”的战略目标、“四个第一”的基本路径,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做好试点镇街城乡统筹发展和长远发展布局。在坚持“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四规“协调、注重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等五项原则的前提下,以“土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为实施路径,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创新规划组织方法。
本次试点镇街城乡统筹规划是一次创新性工作,南京市人们政府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举办了“规划师南京乡村行”活动。这次活动既是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规划师加快提高业务水平,主动服务城乡统筹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