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规范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免费治疗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规范计划生
育手术并发症免费治疗工作的通知渝人口发〔2012〕7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口计生委:
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手术病发症鉴定管理办法(试行)》(人口科技〔2011〕67号),为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免费治疗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疗对象
经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组织鉴定属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人员。
二、治疗机构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实行定点治疗,定点单位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中指定(其中住院治疗机构应是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并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确因病情需要,需转诊到定点治疗单位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应事先经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批准。
三、治疗办法
(一)门诊治疗。对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门诊治疗的,实行免费治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承担门诊治疗,需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的,实行年度定额报销:二级并发症人员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三级并发症人员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个人当年未使用完的治疗经费,在年底时发放给个人。确因病情需要,治疗经费超出定额标准的,也应据实给予报销。在区县范围内只能采用这两种治疗方式。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中的流动人口如需在现居住地门诊治疗,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商现居住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指定的定点治疗单位治疗,治疗费用由户籍
所在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承担。也可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同意的前提下,协议将定额治疗经费发放给个人。
(二)住院治疗。确因病情需要需住院治疗的,经定点治疗单位出具证明,并经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同意,可在定点治疗单位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或生育保险报销后超出部分,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给予据实报销。
(三)对因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引起不良后果,经鉴定不属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人员,但又确需治疗的,经乡镇人口计生办审核、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批准,给予免费治疗。
四、经费渠道
按照渝人口发〔2011〕29号通知要求,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治疗报销范围,并按相关规定予以报销。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的并发症人员,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报销。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的住院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报销后的超出部分,在区县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中列支。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免费治疗规范通知
重庆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2012年4月20日印发审核:袁礼文校对:唐云川(共印40份)
第二篇: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汇报
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汇报
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汇报2007-02-18 09:45:1
5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目标
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方正简体(今年月)
政务信息以捕捉新事物、提供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己任。二年多来,为做好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在省、市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上级、服务本级、服务基层”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树立一
种意识、建设一支队伍、健全五个机制”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政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网络化建设,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计划生育部门及时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政务信息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树立一种意识
一个地区某项工作政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该项工作的水平和工作过程的质量,所以我们嵩县计生系统从领导到同志都牢固地树立起了一种意识,即“政务信息是窗口、是形象、是动力”。首先,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开发领导层,在领导层形成“政务信息是决策依据,政务信息是工作经验,政务信息是问题建议”的意识和观念,使领导们每年要开的第一个单项工作会议是政务信息工作会议,逢会必讲政务信息工作。其次,我们在各种会议、培训上大讲特讲政务信息工作,使每个信息员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是单位的窗
口,反映本单位的工作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能够反映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是推动本单位工作进展的动力所在;正面的信息鼓励先进、总结经验,反面的信息鞭策后进、使人警醒。领导认识的到位使政务信息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得到“三落实”,信息员认识的提高,使全县形成了人人争写政务信息、人人都是政务信息员的比学赶超良好风气。
二、建设一支队伍
我们始终把加强全县计划生育系统政务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信息网络作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突破口。首先,为了加强对全县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计生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主抓办公室的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办、站负责人为成员。其次,我们于年月专门成立了信息组,抽调三名同志专职负责政务信息工作。由委办公室
主任兼任信息组组长,加强协调和督导。第三,建立乡镇政务信息员“县管乡用制度”,每个乡镇明确名专兼职信息员,信息员变动必须经县计生委考核同意。为了及时直接掌握基层,特别是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动态,我们从新聘任的村级计生管理员中筛选了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具有一定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的同志为信息直报员,定期以电话联系、互动互通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状况。坚持每年元月份对全县专、兼职信息员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及时充实调整信息员队伍。第四,我们主动和省、市计生委取得联系,建立了网络信息通道,实现网上传送信息,缩短了信息传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五,强化培训,建立高素质政务信息员工作队伍。我们坚持在每年月份举办一期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培训班,在月份举办一期政务信息工作研讨会。每年邀请县委、县政府两办信息科、督查室的同志做专题讲座,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计生委
举办的政务信息培训班。
三、健全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计生政务信息质量评估机制。我们制定了《计生政务信息采编规范》,规范了政务信息报送要保证“准、快、质”,即信息报送要准确、快速和保证质量。⑴内容客观、全面、可靠,信息上报前须再次核实;⑵信息中的事例、数字、单位、人名、地名应当完整、准确;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上报计划生育政务信息;⑷信息稿件要有标题,有结尾,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以简炼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概貌和发展态势,稿件末尾应注明发稿单位名称和报送时间。⑸不仅要有经验信息,还要有问题建议信息。
二是建立重要信息预约机制。制定了《紧急信息上报制度》,对上级要求上报的专题信息以及紧急需要的信息,在各股室、各乡镇信息员中指定专人拟稿,由委信息组长把关,定稿后报送有关领
导审阅上报。委信息组视情况需要,通过预约方式,向乡镇信息员发出重要信息预约通知,提出预约信息的内容、撰写要求和报送时间。基层信息员按此要求,积极收集材料和撰写,按时上报。
三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通报机制。为检查和督促政务信息工作的落实、交流情况,委办公室将每季度通报一次各乡镇报送信息情况和采用情况,改为每月通报一次、每季度汇总通报一次。对发布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及时、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专业计划生育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差的给予提醒。
四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考评机制。我们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度》,按工作职能将全委政务信息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量化,责任到人,规定各股室每月至少报送篇计生政务信息,各乡镇每月至少报送条计生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工作考评内容包括:信息报送量、采用量、好信息数量。考评采取累记积分方法,每报送一条信息记分,每采用一条信息记分,每发一期专期记分,被省人口计生委转发一条记分(专期记分),被市人口计生委转发一条记分(专期记分)。
五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激励机制。我们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对被国家、省、市、县采用信息的撰写者给予物质奖励,县人口计生委转发一条信息、简报补助拟稿人现金元,市级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元,省级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元,国家计生委及报刊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元。二年来,用于奖励信息员、信息直报员的资金就达元。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员撰写政务信息的积极性。
四、强化创新,突出服务
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并要求一举成功的目标。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创优的新形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上进行创新,为此我们力求做到四点:一是围绕中心抓”重点”,即抓住
与中心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反馈。如为配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活动,信息组连续编发了六个专期,介绍各乡镇、各股室创建工作思路、措施、载体、亮点和做法,解决了部分乡镇和股室怎样创、如何创的问题,有效地指导了创建工作。二是围绕中心抓“热点”,即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广泛了解和全面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醒领导注意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如年针对个别乡镇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种现象,信息组编发了一期集中反映依法行政不当的信息,呈送主任阅后十分重视,立即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并决定举办了一期依法行政培训班。三是围绕中心抓“难点”。针对工作已经出现的难题或阻力,收集有助于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设想、计划、措施和方法,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难题出谋划策。如针对县级计划生育事业费没有足额投入到位的现状,根据委党组的要求,信息组
适时编发了题为《投入不到位影响优质服务县创建》的政务信息,呈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县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汇报,决定严格按照省定的投入标准将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到位、拨付到位,并划拨万元用于兑现计划生育户奖励费的落实。四是围绕中心抓“特点”,即抓住事关全局,代表事物发展趋势,对整体中心工作具有指导意见的典型经验,及时进行总结,迅速提供给领导,以利于领导借鉴局部经验从宏观上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如信息组的同志到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乡镇康检工作的做法很好,回来后就组织人员进行总结、提升,最后形成了《嵩县康检推行三四五工作法》的政务信息,不仅引起了委领导的重视,在全县进行推广,同时也得到市人口计生委的肯定,印发全市九县六区借鉴推广。
以上是我们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
省、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及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一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着眼工作实际,使我县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点”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09年是全市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至关重要。2009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任务,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出自大秘书网--d]任务目标是:总人口控制在420万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6‰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7‰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9%以上,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得到遏制,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努力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一切实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坚持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坚持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予以奖励,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予以严肃处理。二强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好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各级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党政领导全员负责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部门、单位的人口计生工作负总责。三加强人口责任目标管理。各级层层签订“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考核监督,严明奖惩;积极引导育龄群众科学安排结婚、生育时间,合理分流政策内生育;认真坚持季普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切实抓好各项节育手术特别是外孕补救措施的落实,严格控制政策外怀孕和生育行为;对政策外生育人员严格落实党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加大对人口出生的解剖调查力度,对瞒报漏报出生、政策外生育问题严重的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四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对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和督导。尤其是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管理、人口计生信息通报等重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参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共同构建大人口、大计生的社会化管理格局。五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按不低于“十五”期末的标准和增长速度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把乡、村计生人员工资补贴、生殖健康免费检查服务资金、对农村部分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资金、计生救助公益金及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资金等专项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三、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促进人口计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一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将《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独生子女父母所需资金全部纳入县级公共财政,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供应渠道。9月底前,力争使全市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落实率达到65%以上,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元;积极扩大对计生特困家庭和贫困母亲的救助范围,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认真实施对农村部分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从严把握政策,严格资格确认程序,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奖励扶助金8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积极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二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认真总结去年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检查服务的工作经验,精心实施今年的“民心工程”。把免费服务融入全年的四次季普查服务当中,与育龄妇女上站、查环查孕、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育龄妇女上站普查率、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确保每次普查生殖健康检查面都达到育龄妇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把广大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积极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节育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进一步完善避孕药具发放机制,拓宽发放渠道,方便群众领取,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节育率提高到95%以上。十三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群团优势。继续开展计生协会创优升级活动,年底前使基层计生协会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充分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水平;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会来自农村、网络健全、熟悉农村工作、富有帮扶经验的优势,带领农民会员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百万会员学科技”、“幸福工程献爱心”、“少生快富”、预防性病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项服务活动,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十四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围绕当前的人口形势和全市人口计生重点工作,策划好不同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结合育龄群众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服务活动;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9月底前,各县市区都建设一批高起点、高品位的宣传窗口和宣传阵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示范乡镇、村居、园区和农户。力争通过1到2年的努力,使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有明显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市,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和文化动力。十五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亮点工程。围绕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树立典型、培育特色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各县市区都要集中力量抓出
一、两个能够体现本地特点、反映本地工作水平并且在全省叫得响的过硬典型,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
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条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
第五条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城市区、街道统一管理驻本辖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辖区单位)以及工作、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实行规范管理、优质服务。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推行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1、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社区和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队伍,依托社区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2、与辖区内社区和单位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书,指导、监督、检查社区和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3、负责辖区内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和交流工作。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街道计划生育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组织并指导社区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
5、负责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普及、避孕药具的供应管理和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
6、负责辖区内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依法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审核并负责上报《生育证》申请,协调落实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辖区居民的奖励政策,协助上级政府人口计生部门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维护群众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第九条 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1、在街道指导下,制定本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推行计划生育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2、协助政府做好辖区单位及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及时准确掌握、核实社区内育龄人群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节育信息,按时上报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4、协助街道核发《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有关计划生育证件。
5、做好人户分离、下岗失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6、协助政府依法查验外来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为社区内流出育龄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出具相关证明,为流动人口提供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7、指导和帮助育龄群众落实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托社区计生服务室或医疗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
8、依托社区服务组织和服务载体,组织辖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
9、利用社区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共建幸福文明家庭。
第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责:
1、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接受驻地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服务和考核,支持、协助和参与街道、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3、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本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落实。
4、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5、负责本单位职工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与街道共同做好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的补救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
6、建立计划生育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辖区街道(或社区)通报本单位职工(含聘用人员、临时工、租住单位房屋人员)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等信息。
第三章 工作网络
第十一条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行政区划界定,实行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落实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街道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事处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第十三条 社区协助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本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社区下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由社居委主任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从事社区计划生育日常工作,专职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四条 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有开拓创新精神、热爱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计划生育队伍。
第十五条 成立社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按照协会章程发展协会会员,建立以院楼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为骨干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志愿者队伍。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城市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制定服务程序和质量标准,为辖区居民提供相关的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
第十七条 建立街道、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辖区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章 工作重点
第十八条 街道、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应体现突出重点、追求实效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宣传与服务。
第十九条 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依法为群众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等计划生育相关证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计划生育信息管理遵从属地管理原则,以现居住地为主,负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建立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WIS)。
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人户分离、下岗失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1、以现居住地为主,建立管理服务档案,落实日常管理与服务。
2、及时掌握人员变动信息和婚育信息,加强与户籍地、单位的信息交流和通报。
3、及时上门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生殖保健知识等宣传咨询服务,在街道社区职责范围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和计划生育有关服务等方面的困难。
第二十二条 加强住宅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建立住宅小区基本情况档案,统一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
2、街道办事处委托社区与住宅小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或协议书,明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或住宅小区所属单位的计划生育职责和任务。在社区指导下,小区物管公司及时通报小区居民计划生育信息,协助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3、社区建立住宅小区居民已婚育龄妇女档案,指导和组织住宅小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协助街道为小区居民办理计划生育有关证件,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4、发挥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在小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及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居民参与计划生育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十三条 加强城乡结合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建立辖区基本情况档案,明确辖区城乡区域分布,掌握辖区居民户籍性质和居住情况。
2、对辖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流动人口等,实行分类建档,分类管理。
3、协调公安、房管等有关部门,加强出租房屋户管理,建立出租房屋户档案,社区与房主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明确其计划生育协管责任。
4、掌握区域内流动人口动态,加强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孕环情监测,杜绝政策外生育。
第二十四条 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1、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督促和落实部门和单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
2、建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部门和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制度,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3、加强综合治理业务指导,规范部门和单位计划生育信息通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等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第二十五条 街道、社区建立计划生育相关工作制度(参见附件),明确任务,规范管理。
第五章 工作保障
第二十六条 把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街道、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
1、保障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落实工作人员报酬。
2、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3、加强监督和审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管理制度;禁止乱收费和搭车收费。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及服务阵地
1、街道计生办设置独立的办公室,具备开展信息资料管理、发放各种证件、接受群众办理事务、咨询和来访等基本工作条件。街道计生办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实行计划生育信息计算机管理。
2、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场所可与街道资源共享,具备开展计划生育音像宣传、授课,及计划生育图书报刊、宣传品的借阅和发放等服务的条件。
3、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可由当地政府根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或单独设置,具备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环情监测、节育术后随访等生殖保健咨询、指导服务条件,能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并有宣传挂图、模型等相关生殖保健科普宣传物品、资料、档案等。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及服务阵地
1、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场所具备开展信息资料管理、接受群众办理事务、咨询和来访等基本工作条件。有条件的社区可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实行计划生育信息计算机管理。
2、社区内设置计划生育居务公开栏和计划生育宣传栏。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氛围,设立文化展廊、流动宣传袋、咨询服务卡等。
3、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综合服务场所可与社区资源共享,具备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随访服务等活动的条件,并有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挂图、音像设备、计划生育图书、报刊等宣传基本条件。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县(区)人民政府所在镇及中心镇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各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范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处负责解释。
附件: 街道、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一、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制度
1、街道办事处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
2、例会参加人员为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必要时请街道主要领导参加)、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社区计生专干、辖区单位计生专干等。
3、例会主要内容:
(1)学习贯彻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文件规定;
(2)社区、单位汇报上一阶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3)街道计生办主任对上一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分析;
(4)街道分管领导检查上一阶段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情况,对未完成的督促落实,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
(5)对街道收集的计划生育信息进行汇总、分解到社区,由社区入户核实建档;
(6)结合各社区工作情况,发放各社区工作信息提示单。
(7)社区专干、辖区单位计生专干进行计划生育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
二、社居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制度
1、社居委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
2、例会参加人员为社居委委员、社区计生专干、辖区单位计生专干、社区信息员、居民代表等,必要时邀请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参加。
3、例会主要内容:
(1)学习贯彻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文件规定;
(2)工作委员会成员、计生专干、信息员报告或核实计划生育信息;
(3)对照街道工作指导和信息提示单,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对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原因分析,督促落实;
(4)研究部署工作任务,落实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人员;
(5)征求各单位、居民代表等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6)对单位联络员、信息员进行计划生育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
三、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联席会议制度
1、街道办事处每年制定联席会议计划,确定联席会议参加单位,明确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2、联席会议参加单位为辖区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所辖各社居委,会议由街道办事处主持召集。
3、参加联席会议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或单位计生专干作为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系和协调工作。
4、联席会议议事内容: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分析、总结、部署辖区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和指导综合治理各项业务工作;
四、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
1、社区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承担辖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职责,协助政府做好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社居委主任兼任,组成成员为社居委委员、社区计生专干和辖区单位计生专干等。
3、制定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接受街道办事处的督查和考核。
4、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务公开等形式,组织居民对计划生育依法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组织制定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居民自觉规范生育行为。
五、访视服务制度
1、建立街道社区访视服务责任制。街道定期向社区提供访视服务对象信息提示单,明确访视服务责任人、访视对象户和访视服务内容。
2、访视对象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其中重点为有计划生育信息发生的对象户和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检对象。
3、访视工作包含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咨询和宣传、计划生育信息的核实、对群众服务需求的了解等。
4、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检对象的访视,可与孕环情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掌握孕检对象避孕节育情况。
5、访视服务以入户访视对象本人为主,如实记录访视情况。
6、对访视工作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并做好记录。
六、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
1、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增加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2、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要设置在公共场所(或街道办事大厅),栏目规范工整,群众阅读方便,内容真实准确,更新及时。
3、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主要为:
(1)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生育政策、奖励优惠政策、行政处罚政策等);
(2)《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申报条件、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及依据;
(3)辖区计划生育办公及服务机构地址、电话和计划生育举报电话;
(4)社区居民计划生育自治章程。
七、监督考评制度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街道办事处承担对辖区社区、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能。
2、辖区社区、单位与街道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计划生育职责,协助和配合街道做好本社区、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3、街道定期对辖区社区、单位进行工作督查,通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街道制定并落实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奖惩措施。
5、街道每年对街道计生办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评议。
八、合同管理制度
1、街道办事处委托社区居委会与辖区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2、订立合同要坚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3、合同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合同文本依据省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合同格式》制定,内容准确,格式规范。
4、街道计生办要督促签字双方严格遵守计划生育合同的有关条款,并认真履行相应义务。
5、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合同履约情况,对违约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九、城市计划生育证件发放管理制度
(一)城市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发放,按照《安徽省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管理办法》执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发放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办法》执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发放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原则,规范办证程序,公开收费标准,禁止乱收费和搭车收费。
(三)办证过程实行首问负责制,街道、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前来办证的群众,认真解答群众咨询,详述办证条件和手续。
(四)对群众符合条件的办证申请,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核和审批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办证申请,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结果和依据。
(五)实行社区计生专干送证上门制度,入户同时做好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六)对城市人户分离人员、省外流入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按下列程序分别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或生育证。
1、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员
(1)城市常住人口中夫妻双方户籍均在本市区,在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居住半年以上且具有常住倾向的人员,在取得原户籍地乡(镇、街道)婚育情况证明后,可由现居住地街道按规定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
(2)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申办程序和有关要求,按照《安徽省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管理办法》执行。
(3)现居住地审批生殖保健服务证或生育证后,应及时向其户籍地街道(乡、镇)通报有关情况。
(4)育龄夫妇生育后45日内到现居住地社居委办理生育登记。
(5)发证、出生由现居住地统计上报。
2、省外流入人口生殖保健服务证申请
(1)办证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依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可由现居住地街道按照我省有关规定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
①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所生子女可随父落户的;
②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且具有常住倾向的;
(2)证明材料
①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②《婚育证明》或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为其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③夫妻双方要求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申请。
(3)办证程序
① 在孕期内到现居住地社居委办理妊娠登记。
② 社区专干协助填写《生殖保健服务证申报登记表》,经社居委加盖印章后,报街道计生办待审批。
③ 街道计生办通过信息通报单或国家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向其户籍地了解有关情况,户籍地应在30日内予以情况反馈。
④ 街道计生办审批后,生殖保健服务证由社区专干入户送证上门,向育龄夫妇免费发放,同时做好计划生育宣传。
⑤ 育龄夫妇生育后45日内到社居委办理生育登记。
(4)统计上报
出生人口统计上报原则上要求“谁发证谁上报”,对纳入本地孕情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按照下列情况分别上报:
① 对男方户籍为现居住地,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所生子女可随父落户的,出生信息由现居住地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报,并及时向女方户籍地乡(镇、街道)通报发证和出生情况。
② 夫妻双方户籍均不在现居住地的,出生信息由现居住地按流入人口统计上报,并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通报发证和出生情况。
3、省外流动人口再生育申请
(1)省外流动人口再生育申请依照女方户籍地有关规定办理。户籍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依法审批,对符合生育规定的,不得拒绝和拖延。
(2)出生统计上报:出生信息由现居住地按流入人口统计上报,并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通报出生情况,户籍地在常住人口报表中统计上报。
4、省内流入人口生殖保健服务证和再生育申请
(1)夫妻双方户籍均不在现居住地的,到夫妻一方户籍地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或申请再生育。
(2)出生信息由办证一方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报,现居住地按流入人口统计上报并及时向其户籍地通报。
(七)责任追究
1、人户分离人员和流动人口在办理计划生育有关证明时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行为发生,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人户分离人员和流动人口要求户籍地出具婚育情况证明的,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应如实出具,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3、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常住1年以上的,现居住地在流动人口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和再生育申请时,如实向户籍地出具其在现居住地婚育情况证明。
4、对出具虚假证明单位及工作人员,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城市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城市计划生育信息实行属地管理。
2、街道定期指导和核查社区信息资料管理工作,保证信息质量。
3、街道信息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建立育龄妇女信息库,及时变更,定期备份。
4、街道社区信息管理资料和计算机备份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归档保存。
5、计算机信息管理要求按《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管理规范》执行。
(二)信息管理对象
现居住在社区辖区内的所有常住人口(含有常住趋势的人口,以下同)和流动人口,无论其户籍是否在本地,均应纳入社区管理范围。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等;有常住趋势的人包括:因婚嫁居住在本区的人员、在本区购置房屋并开始居住或间断居住的人员等。
(三)信息采集渠道
1、社区信息:通过集中清理摸底、平时入户走访、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成立社区信息员队伍等方式了解掌握辖区居民的计划生育信息。
2、街道信息:街道审核、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划生育有关证件中,掌握计划生育信息。
3、相关部门信息:民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通报的结婚、怀孕、出生、出生婴儿入户、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迁移等信息。
4、辖区单位信息:辖区单位通报本单位职工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流动人口等信息。
(四)信息交流反馈
1、街道:
(1)对街道采集的信息整理分解,下发到现居住地社区。若现居住地不在本街道的,通报到现居住地所在街道。
(2)对政策外怀孕或政策外生育的人员,现居住地街道及时将信息反馈其工作单位,由单位负责,街道协助,共同作好补救措施或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2、社区:收到街道分解信息后,及时入户核实信息。对信息不相符的,摸清真实信息并反馈街道。
3、人户分离的育龄夫妇:
(1)现居住地建立档案、录入WIS库,向户籍地通报信息,户籍地反馈回执并登记备案。
(2)育龄人员在户籍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等计划生育相关证件时,办理单位应向另一地通报相关信息。
4、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向对方通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
(五)信息统计上报
1、常住人口(含常住趋势人员)计划生育信息以现居住地为主逐级上报。
2、流动人口信息由流动人口统计报表上报。
(六)信息分析应用
1、借助于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街道了解掌握本街道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对辖区社区信息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发放社区工作信息提示单,指导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
2、构建社区计生管理服务信息网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建立信息引导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通过信息引导,明确服务重点,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三生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优先、优惠政策,帮扶社区计划生育家庭。
(2)通过信息引导,开展咨询和教育服务,在提高社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和普及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
(3)通过信息引导,深入社区家庭,开展优质服务到户活动,即计生政策宣传到户,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普及到户,随访检查服务到户等。
第五篇: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规划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9日点击数: 9850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副厅级),内设8个二级机构(正处级)。8个内设机构如下:
院务部
实验研究中心
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所(附属医院)
生殖技术研究所
出生缺陷与遗传优生研究所
计划生育医学与司法鉴定所
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职责:
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依据。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部委、市及市级部门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研究。
引进、转化、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加快生殖健康产业发展步伐。
面向社会承担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前诊断、遗传优生、不孕不育等相关技术服务。指导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受托开展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审定、等级评估以及考核、管理、监督工作。负责区县研究分院的协调、管理。
开展生殖技术和遗传优生、出生缺陷筛查技术等研究,建立全市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体系和运行机制。
开展节育技术、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工作。
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医学、司法鉴定,面向社会开展司法鉴定工作。
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承办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学术交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完成市计生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院务部](与党办合署办公)
1、研究提出全院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规划,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协助院领导组织研究院日常工作,统筹管理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负责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3、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档案资料、信息、信访、督办、外事、保卫、保密、接待、工勤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
4、负责编制预、决算,开展内设机构成本核算、财务监督、审计及业务指导,管理国有资产和产业开发。
5、负责党的建设、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女3女等群团工作。负责党委、纪委的日常工作;
6、负责人事管理和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7、负责区县研究分院的协调、管理及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专家库的日常工作和
市人口专家委员会、市计划生育科技专家等学术团体的联络、服务工作。
[实验研究中心]
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基础研究。
2、负责应用动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科研提供试验动物。
3、提供科学技术研究实验基地,逐步建成开放型实验室。
4、负责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
5、负责各种实验设备仪器的管理和维护。
6、承担区县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实习,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
[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所(附属医院)]
1、引进、推广、研究避孕节育新技术,并对新技术的引入进行评估。
2、对避孕节育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评价。
3、开展无副反应避孕方法的研究,以及对避孕节育技术和方法副反应防治的研究。
4、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负责少女意外妊娠援助中心工作。’
5、开展避孕节育及生殖道感染防治的临床服务工作,为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生殖道感染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6、承担附属医院的日常管理。
7、承担区县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实习,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
[生殖技术研究所]
1、开展生殖技术的基础研究。
2、开展人工生殖细胞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3、开展内生殖器官的体外保存及移植术研究。
4、开展生殖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
5、开展卵细胞核移植技术、配子微处理技术研究。
6、开展性功能障碍的心理、生理研究、咨询和治疗。
7、承担人类精子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8、承担区县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实习,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
[出生缺陷与遗传优生研究所]
1、开展遗传优生基础研究。
2、开展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研究。
3、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干预技术和产前筛查技术研究。
4、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干预相关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为全市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5、开展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6、研究、引进、推广孕产前基因诊断和影像诊断等新技术。
7、负责全市出生缺陷监测、干预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8、负责产前诊断中心及出生缺陷干预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9、承担区县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实习,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
[计划生育医学与司法鉴定所]
1.开展病残儿、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生育能力的医学鉴定。
2.开展亲子,血痕、血纤维,精液、精斑,出生缺陷及病残儿,生育能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司法鉴定。
3.负责全市计划生育医学与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协调和研究。
4.承担区县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实习。
[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
1.承担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指导工作,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制度、等级评估标准及考核办法的实施。
2.受托开展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服务合格证》的评审、发证、验证及管理工作。
3.对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
4.指导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
5.受托对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工作实施监督,依法对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查处。
6.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推广应用,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7.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研究、推广和应用。
8.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
[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
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隶属于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2001年起开展亲子鉴定数百例,2008年1月28日,由重庆市司法局授权重新命名,是专业从事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临床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
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是专业从事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临床鉴定服务的机构,所内配有专门从事亲子亲缘关系的亲子鉴定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业务,技术实力雄厚,有司法鉴定资质人员19名(正高级7人,副高级10人),有价值数百万元的精密仪器设备,提供的司法鉴定书具有法律效力。主要从事以下技术服务:
一、法医物证鉴定
1、亲子鉴定(包括胎儿亲子鉴定);
2、亲缘关系鉴定(包括兄弟、姐妹、祖孙、叔侄以及其它隔代亲缘关系鉴定);
3、个体识别,即识别检材是否来源于某人,如精斑检测等;
4、动物亲子鉴定及动物物种的认定。
本鉴定所能够对特殊检材进行鉴定,包括血痕、口腔拭子、毛发、腐烂的组织、骨骼、石蜡包埋的组织等等。
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客户提供至少99.99%的亲子关系概率指数,鉴定结果科学、客观、准确、公正,并严格为委托人保密。
二、法医临床鉴定
男女生育能力鉴定(为收养和保养小孩提供科学依据);
成人伤残鉴定(为评残等级和再生育提供依据);
计划生育男女绝(节)育术后并发症鉴定;
病残儿鉴定(为再生育提供依据)。
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3-89115116 67867492 联系人:马医生、李医生
地址:重庆市江北洋河二村4号计生医院5楼
邮编:400020
电子邮箱:mamf123@163.com
乘车路线:从火车站乘604路,解放碑乘601路,南坪乘611、149路,沙坪坝乘181路,石桥铺乘118路均在江北红旗河沟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