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舟系列飞船及航天员资料
飞船号性质飞船构成火箭型号发射时间着陆时间在轨时间在轨圆轨道
圈数(千米)任务航天员性别民族藉贯出生毕业院校入伍军衔
神舟10号载人
神舟09号载人
神舟08号无人
天宫一号在轨
神舟07号载人
神舟06号载人
神舟05号载人
神舟04号无人
神舟03号无人
神舟02号无人
神舟01号无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附加CZ-2F-段、逃逸塔Y10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逃逸CZ-2F-Y9塔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逃逸CZ-2F-Y8塔实验舱、资源舱CZ-2FT1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逃逸CZ-2F-K塔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留轨CZ-2F-K舱、逃逸塔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附加CZ-2F-K段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附加CZ-2F-K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CZ-2F-K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CZ-2F-K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CZ-2F-K2013.06.11 17:382012.06.16 18:372011.11.01 05:582011.09.29 11:162008.09.25 21:102005.10.12 09:002003.10.15 09:002002.12.30 00:402002.03.25 22.152001.01.10 01:001999.11.20 06:302013.06.26 17:382012.06.29 10:002011.11.17 19:322008.09.28 17:372005.10.17 04:332003.10.16 06:282003.01.05 19:162002.04.01 16:512001.01.16 19:221999.11.21 03:41360小时303小时23分157小时34分68小时27分115小时32分21小时162小时162小时162小时21小时11分*********10834314343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聂海胜男汉族湖北省枣阳1964.09长春飞行学院1983.06少将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张晓光男满族辽宁省锦州1966.05长春飞行学院1985.06大校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1980.01长春飞行学院1997.08少校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1.首次验证手动交会对接技术,进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1966.10空军航空大学1985.06大校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2.全面验证目标飞行 器保障支持航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1969.03长春飞行学院1988.08大校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3.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和补给;刘洋女汉族河南省郴州1978.10长春飞行学院1997.08少校4.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及有关关键技术试验。首次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为后续自动交会对接和人工交会对接做准备;搭载科学试验,进行国际合作。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8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试验;2.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3.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等;4.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行空间站积累经验。翟志刚男汉族黑龙江龙江1966.10长春飞行学院1985.06大校1.首次太空出舱活动;2.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1966.10空军航空大学1985.06大校技术实验。刘伯明男汉族黑龙江依安1966.09长春飞行学院1985.06大校1.打开返回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科费俊龙男汉族江苏省昆山1965.05长春飞行学院1985.06少将学实验;2.脱掉航天服实验。聂海胜男汉族湖北省枣阳1964.09长春飞行学院1983.06少将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后,第3个有能力将人送入太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绥中1965.06长春飞行学院1983.06少将空的国家。载人前的模拟实验,为载人做准备。
第二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见苏教课标版七下语文第二十一课。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二、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送英雄出征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
(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五、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
六、品味鉴赏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
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
七、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附: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评价出征意义
以时间为序
(插叙)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这两句话简要评价了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两句话各成一段,突出了每一句话的分量。前一句是就杨利伟本人来说的,“英雄”一词,表达了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后一句是从我们民族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民族的整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第二部分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交代送行的人群的?
【点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对送行人群的描写,用了一组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在送行时,作者注意点面结合。
3.研读第三部分,讨论问题。
(1)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2)仔细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对杨利伟作出评价。
例1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明确】“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
例2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明确】“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
例3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明确】“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战友、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例4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
【明确】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3)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4.探讨本文排比的运用。
例5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点拨】这组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势,充分表达情感。
5.文章第8~10自然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点拨】插叙交代了有关的背景资料。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还用一个排比句概括了人类航天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这一句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6.模拟采访。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有幸在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时对他进行采访,你会如何设计自己的问题?(至少2个)
【试一试】让一名学生扮演杨利伟,一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采访。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航天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本文突出主体,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其他同题材的新闻相比,本文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它比消息更丰富、更生动,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彩
第三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掌握“航、衔、寓、梯、袭”等生字。
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组词,组成词组并造句。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七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听写下列词语。
俱乐部,航天员,朝夕相处,空间站。
二、导入新课。
世界上除了地球还有哪些天体呢?你们想一想人们有没有登上月球的水平和技术?
三、教学步骤。
1、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或听写词语。(2)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3)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2、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1、疑难生字。
航:10画,左右结构,形声字。组词:返航、导航、航空。衔:11画,左中右结构,会意字。组词:头衔、衔接、加衔。
寓:12画,上下结构,形声字。组词:公寓、寓言、寓意。梯:11画,左右结构,形声字。组词:电梯、楼梯、梯形。袭:11画,上下结构,形声字。组词:袭击、突袭、沿袭。
2、疑难词语的解释。
【卫星】:(名)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太阳系除水星、金星尚未发现卫星外,其他行星已发现有卫星,已证实的地球有一颗卫星、火星有二颗、木星十六颗、土星二十三颗、天王星十五颗、海王星八颗、冥王星、一颗,还有一些尚待证实。
如:测地卫星,导航卫星,电视卫星。
【航天员】:(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工作人员。如:他是“神舟五号飞船”的航天员。
【军衔】:(名)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
【理论】:(名)(1)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如:理论家;没理论;文学理论。
(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如: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出征】:(动)出外作战。如:率兵出征。
【公寓】:(名)能容许多人家居住的房屋,多为楼房,房间成套,设备较好。如:这是研究生公寓。
【俱乐部】:(名)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或场所。【通道】:(名)来往的路或供上下的楼梯。【朝夕相处】:(组)天天在一起。如:同学们朝夕相处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梯队】:(名)(1)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2)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
【综合】:(动、形)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综合治理;综合平衡。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演练】:(动)训练;演习;操练。如:(1)运动员们正在演练各种技巧动作。(2)小演员们加紧演练,为国庆献礼。
【空间站】:(名)(1)一种围绕地球航行的载人航天器,设置有完善的通信,计算等设备,能够进行天文,生物和空间加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2)设置在月球、行星或宇宙飞船等上面的空间通信设施。也叫航天站。
3、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4、各小组中进行各种活动巩固学过的内容。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用“理论、通道、朝夕相处、综合、演练”等词语造句。第三组:利用本节课词语写一段话。
5、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预习新课。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用下列词语造句:
理论、朝夕相处、综合、演练。
二、导入新课。
哪个国家的载人飞船第一个登上月球?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我国对月球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
三、教学步骤。
1、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或听写词语。(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2、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1、疑难生字
瞩:17画,左右结构。组词:瞩目、瞩望。朝:12画,左右结构。组词:朝向、朝阳。
【注意】:“朝”是多音字,在“朝夕”一词中读“zhāo”,不读“ch1o” 乐:5画,独体。组词:乐曲、欢乐。
【注意】:“乐”是多音字,在词组“乐曲”中读“yu-”,不读“l-”。
2、疑难词语的解释:
【奉命】:(动)接受命令;遵守命令。如:奉命出发。
【指示】:(名、动)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如:(1)局长指示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任务。(2)我们要执行上级的指示。
【下达】:(动)向下级发布或传达(命令、指示等)。如:上级部门已经下达命令了。【专用】:(组)专供某种需要或某个人使用。如:这是专用电话。【袭人】:(组)侵袭到人;熏人。如: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瞩目】:(动)瞩目。举世瞩目;万众瞩目。如:奥林匹克是举世瞩目的活动。【从容】:(形)(1)不慌不忙;镇静;沉默。如: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2)宽裕。如: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
【稳健】:(形)稳而有力;稳重。稳健的步子;办事稳健;稳健的性格。如:他迈着稳健的步子上了台。
【浩瀚】:(形)(1)形容水势。浩瀚的大海;湖水浩瀚。(2)形容广大,繁多。浩瀚的沙漠;典籍浩瀚。
【庄重】:(形)不庄随便,不轻浮;态度庄重。如:太严肃的场合你要放庄重点儿。【定格】:(动)(1)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2)固定不变的格式;一定的规格。如:写小说并无定格。
【刚劲】:(形)(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笔力刚劲。如:(1)枣树伸出刚劲的树枝。(2)爸爸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风采】:(名)风度;形象。风采动人。如:他夺人风采,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各小组中进行各种活动巩固学过的内容: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用“从容、指示、风采、稳健”等词语造句。第三组:利用本节课词语写一段话。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新课。
第三课时
一、前提测评。
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从而导入。
欢送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5时30分摄。人民网记者——廖文根。
三、教学步骤。
1、朗读课文。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3)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4)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5)质疑问难。
2、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3、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4、学习疑难词语。
为了确保大家播音的质量,我们先来读一下屏幕上的容易读错的词语。
请大家注意一下,红色字是容易写错的字,有下划线的字是多音字。好,我们再齐读两遍。还有这样一些词语,我们要弄懂它的意思。请看屏幕。好了,这些生词在读的时候还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深刻领会。
5、解释课文中的新词语。【乘】:(动)坐(车、船、飞机)。【怀】:(动)心里存有。
【乳白色】:(形)象奶汁那样的颜色。【迈】:(动)跨。
【极限】:(动)最高的限度。【登】:(动)有低处到高处步行。【印】:(动)留下来痕迹。【太空】:(名)极高的天空。
【几多】:(数)询问数量(表示不定的数量)。【史册】:(名)历史记录。
【征服】:(动)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制服。【致意】:(动)表示问候之意。【深情】:(形)感情深厚。【率】:(动)带领。
【随后】:(动)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护送】:(动)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穿过】:(动)通过。
【渴望】:(动)表示迫切地希望。如:(1)她多么渴望自己也有一把小提琴。(2)全世界的人民都渴望和平。
同义词“希望”。“希望表示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可作动词,也可以做名词,“渴望”只能作动词。“希望”所表达的感情没有“渴望”强烈。
如:(1)他们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2)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执行】:(动)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如:(1)军人应该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2)他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期待】:(动)期望;等待 如:(1)父母期待他早日学成归国。(2)我期待着再次见到他。
【标准】:(名、形)衡量事物的准则。如:(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你的汉语发音越来越标准了。
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五、小组活动。
第一组:梳理前两段内容。第二组:回答问题。
第三组: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六、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第四课时
一、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3)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4)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5)质疑问难。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说明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2、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送行的场面的)
3、(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3)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4)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三、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
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四、品味鉴赏。
(1)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找出议论抒情的语句。(2)师生共同讨论议论抒情句的含义作用。(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1)“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2)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五、句型学习。
1、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字数相近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表达相近或相关内容,起强调作用,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排比。
例如:(1)晚会上,来宾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唱歌跳舞,气氛很热烈。(2)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由+动词,引出动作的主体。如:“由„„组成”“由„„担任”“由„„(来)主持”“由„„(来)完成”:
(1)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队伍走过主席台。(2)班长由热夏提来担任。第一组:回答问题。
第二组: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后两段段。
第三组:用重点句型造句。
六、布置作业。
1、描写一个场面,要求:(1)要写出场面的特点;(2)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3)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2、预习课文二。
第五课时
一、前提测评。给下列汉字注音
喷 射 载 绕 测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有关嫦娥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吧!
三、教学步骤。
(一)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二)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1、疑难生字。
(1)射:10画,左中右结构,会意字。组词:射击、射门、照射。(2)喷:12画,左右结构,形声字。组词:喷洒、喷泉、喷漆。(3)载:10画,半包围结构,形声字。
注意:“载”是多音字,在“运载”中读“z2i”,不能读成“z3i” 组词:记载、登载、装载。
(4)绕:9画,左右结构,形声字。组词:环绕、缠绕、绕行。(5)测:9画,左右结构,形声字。组词:测验、推测、检测。
2、疑难词语的解释。
【海拔】:(名)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也叫拔海。【系列】:(名)成组的事物:一系列故事。
【三维】:(形)立体的:三维动画比起二维动画来就是好看得多。
【同步】:(形)(1)同时起步,协调一致。(2)物理学名词。两个或几个随时间变化的
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
【探测】:(动)(1)探求测度。(2)测量。【类型】:(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
【含量】:(名)一种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数量:这种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分布】:(动)散布(在一定的地区内):商业网点分布得不均匀。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各小组中进行各种活动巩固学过的内容: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用“海拔、探测、类型、含量、分布”等词语造句。第三组:利用本节课词语写一段话。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新课
第六课时
一、前提测评。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使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关嫦娥的文章。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教学步骤。
1、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能体现文中作者观点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生字词造句。四人一组初步解决。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4)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5)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6)交流读书心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结合读中的难点,重点指导读通顺。
2、解释课文中的新词语。【奇妙】:(形)稀奇神妙;美妙。
如:我觉得她的歌声最奇妙的,我最喜欢他。
【依靠】:(动)依靠别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如:依靠集体的力量,我们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副)最后。
如: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终还是客队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修正】:(动)改正,修改使正确。
如:他修正了文章中存在的几个不太严谨的论点。【预计】:(动)事先估计或计算。如:这项工程预计要花费100万人民币。
【分析】:(动)将事物的现象、概念等分解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从中找出属性及关系等。
如:老师特别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读课文。
提问思考:本则新闻播报了一则什么消息? 小组活动: 第一组:回答问题。
第二组: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三组:用“奇妙、依靠、最终、修正”等词语造句。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熟记课文生字词。
3、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概内容。
4、预习新课。
第七课时
一、前提测评。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自从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以来,中国就加速了月球探测和开发计划;2007年10月24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今天我们就随着记者到发射现场去看看。
三、教学步骤。
1、指名读课文。精读训练、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反馈交流。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过程和对中国航天史的意义。意义: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2)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明确: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3)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关词语是: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18时29分、未来两周内。)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5)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①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事物:嫦娥一号。事情: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
②学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嫦娥一号从环地球卫星变为月球卫星要经过哪几个过程?
明确: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它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
思考题2:嫦娥一号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明确:在预计为期一年的工作中,前往月球“探亲”的嫦娥一号要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公里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思考题3:嫦娥一号的升空有何重大意义?
明确: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小组活动:
第一组:你知道人类在航天科学上有哪些成就吗?
第二组: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航天科学研究? 第三组:了解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的情况。
所谓九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现在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文中所有涉及“九大行星”的都已改为“八大行星”,“九大行星”已成为历史。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概内容。
2、预习新课。
3、做练习册。
第四篇:神舟十一号飞船及中国航天精神班会课资料讲解
神舟十一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将于2016年10月17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2016年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在此之前,将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1]
2016年8月13日,飞船从北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只有当我们)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3]
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
2016年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2013年的在轨实验时间是15天);
此后,还将在文昌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8]
神舟十一号飞船拟在10月17日发射,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中国航天精神
2016-05-31 15:56 来源: 光明网
编者按:4月14日10时52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最为外界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他曾坦言:“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光明日报长期以来对梁思礼院士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98年4月14日,长征火箭系列第50次发射时,梁思礼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自力更生”是航天精神的根本》,指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就是发愤图强和自力更生。此后,梁思礼相继在光明日报刊发多篇文章阐述中国航天精神。现在,我们将五篇文章再次刊出,共同追忆梁思礼院士。
(原文刊发于《光明日报》2003年10月17日 第C1版)
作者:梁思礼
在我小的时候,中国国内军阀混乱,国家衰败,民不聊生。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受尽帝国主义欺压、凌辱的国耻史,中国人也被帝国主义国家称为“东亚病夫”。我当时住在天津租界里,曾亲眼看到在英国租界一个公园的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瞩目的航天强国,从与狗并列到用自己的飞船送宇航员上天,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
作为中国的第一代航天人,我经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亲身感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感人的航天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中国航天事业46年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传家宝。
回顾46年航天史,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这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对此,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永远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老五院”(航天部门的前身)建院方针的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自力更生的本质就是要有民族自信心,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国航天事业也是由仿制开始的,后来面对国际上的封锁、扼杀,我们非自己干不可。虽然非常艰苦,但走通了,而且路越走越宽阔。因为我们走了自力更生的路,所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航天事业中排在世界前几名。
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是否就不需要靠自力更生?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聂荣臻元帅曾在某试验成功后说过“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在高技术领域中,日本的方针是在技术上使中国落后10年以上。美国、欧洲动不动就制裁,不发许可证。这就是科技领域斗争的现实。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二)大力协同,全国一盘棋,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像航天这样的高技术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大系统工程,已经不像牛顿、爱因斯坦时代那样,只是个人或少数人在实验室内孤立地进行研究。它需要成千上万的研制人员和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动作,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投资只是美、苏、欧、日的几十分之一,可是我们搞出的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相对投资而言并不少,能做到这一点,集中领导、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航天工业也是强调集中统一。例如美国在搞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计划时,就采用“计划评审技术”的模式,高度集中统一,组织非常严密。
(三)严谨务实,发扬实干精神
“老五院”建院初期谁也没有见过导弹、火箭,更不懂怎么设计和生产导弹。不懂就学,边干边学。中国的航天史告诉我们,每攀登一级更高的新技术台阶时都需要攻克大量的技术难关,每次飞行试验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不知要付出多少个不眠之夜。
(四)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根本
20世纪60年代,“老五院”各分院的科研办公大楼每晚都灯火通明,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自动来加班或学习,直到深夜。那时候是没有加班费和夜餐的。当时领导来到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说服动员大家早些回家休息,但是往往赶也赶不回去。
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他已去世了。当我回国后,他仍留在美国。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就是总工程师),我曾是航天工业部的总工程师。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拥有高级别墅。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可能有人会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们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他干的导弹是威胁中国的。我能够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块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白手起家,在相对国外差得多的条件下,用仅有西方国家几十分之一的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立起一整套中国航天基业,使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排到前几名,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第五篇: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1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四号火箭的发射直播。当火箭载着三名宇航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直冲云霄的瞬间,我再次被震撼了。无论是研发火箭发射的科技人员,还是漫步外太空的宇航员都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强壮的体魄。我一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将来有一天也能探索宇宙的奥秘,实现我的航天梦想。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的直播,让我感受到了航天人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和智慧,任何的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位工作人员都日夜奔走忙碌,全力备战,确保任务顺利实施。
20xx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成功飞上蓝天,我攥着拳头的手终于松开了,激动的跳了起来!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我在今后要学习航天精神,努力,拼搏……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3
今天看到神舟十四号的发射成功,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4
6月5日,北京时间十点44分,伴随着读数的最后一声点火,神舟十四号载着蔡旭哲,刘洋,陈冬三名宇航员飞翔浩瀚星际。我与父母守望在电视前,看着神舟十四号向天空发射,我的内心热血沸腾,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了去往外太空的道路,中国又一次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中国人又一次为自己的祖国骄傲!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5
今天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学习航天设计人员的谨慎与认真,火箭发射的成功也就是学习之后的成果。告诉自己:认真努力才是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6
20xx年中华民族飞天梦圆,到今天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每一次的飞天壮举都让我无比自豪。这一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定会继续创造飞天奇迹。尤其是女航天员刘洋阿姨,二叩苍穹的巾帼英雄,让我真心叹服,是我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英雄们心怀星辰大海,逐梦浩瀚苍穹,祝愿早日凯旋而归!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7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为航天梦和奋斗,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他们不断地努力下,终于,我们的神舟十四号也要发射了
今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神舟十四号发射的直播。当听到倒计时的时候,我不禁紧张起来。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神舟十四号成功飞上蓝天,我的紧张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祝贺我国的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祝愿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祝愿神舟十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8
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一簇桔红色的火焰爆发出强大的动力,瞬间推着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短短半小时,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的航天技术、火箭技术的进步与强大。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学习航天设计人员的谨慎与认真。认真努力才是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神舟十四号飞船观后感9
今天早晨,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神舟十四号发射直播,实在令人激动万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而自豪,也为航天人们致敬。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足迹。期待神舟十四号航天英雄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