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士研究生刑事诉讼期末复习
选题背景及意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司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开始成为我国法律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恰恰是反映了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规律。随着我国法治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不仅要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定法体系,也同样需要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人们会意识到对于维护法律而言,保障充分而合理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可能比制定大批的法律、法规更为重要。随着人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认识的深入,在刑事司法领域,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作为司法活动的核心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的深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在司法裁判中法官能动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不要能动司法?怎样能动司法?成为了热烈讨论的话题。在司法裁判中能动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那么如何正确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对其进行有效地规制,就有现实的必要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由裁量权的概念来源于西方。由于受不同哲学观的影响,以及对人性论的不同认识,法官自由裁量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发展脉络大相径庭。在英美法系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为克服法的局限性拥有的权力。在大陆法系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生长之路却显得很曲折。虽然我国对法官自由裁量的行使也有很多研究,但毕竟我们的法律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法官的素质参差不齐、各项有关制度还不成熟、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完备但并不成熟这些问题造成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规制没有成为一个完美的系统。因此对此进行研究是相当必要的。
自由裁量权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是舶来品。依《牛津法律大辞典》,自由裁量权:“是指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该是正义、公正、正确、公平和合理的。”‘梅里曼认为审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官的传统的固有的权力,为了实现社会的真正正义可以不局限于法律,还可以解释法律使之更符合于社会的不断变化。” 2我国很多学者针对法官自由自由裁量权问题也进行相关研究,对其定义也各抒己见。柴发邦在《诉讼法学大辞典》中这样描述自由裁量权:在某些情况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普通法国家赋予法官行使的权力,在审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没有证据的限制,没有权威和一切纠纷干扰,基于公平和正义来决定争诉,如果法官没有这样的权力,那么法律就会受到质疑。5孙国华在其主编的《中华法学大辞典》中这样谈到:“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根据正义、公平、正确和合理的原则,对案件酌情做出的决定的权力。” 6沈志宪在其主编的《法官自由裁量精义》中对法官自由裁量权下的定义是:“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或审判组织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根据法律的原则、规则,运用自身的经验和法律良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逻辑推理,对案件事实进行相对自由的判断,并对法律进行相对自由的选择,从而做出合理准确的判决的权力,其目的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和正义。”
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分析法。姐股票我国本部分案件进行分析,如网民对裁量结果的影响等。第二:比较分析法。中西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对比等
第三:整体分析法。,通过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理论的系统分析以及国外有关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先进经验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我国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论文结构
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述
(一)刑事自由裁量权
笔者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定义是:“刑事法官裁量权”或者“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要在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指导下,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于法律授权法官裁量适用于缺乏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的特殊情形下,对法律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适
用,以自身判断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并充分考虑案件的整体情况对案件做出酌情处理的一种裁量权力。不仅要从要从学理中分析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更要从实践中把握自由裁量权如何正确、合理的行使。因此,我们要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和法官司法实践的角度全方面来理解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
(二)量刑环节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所谓量刑环节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或者是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根据既定的犯罪事实决定对被告人判处何种刑罚(如自由刑、生命刑、罚金刑等)以及决定刑罚轻重即刑度的裁量权。通常在复杂的刑事犯罪中,很多特殊案情的裁量在法律上存在疏漏或者在法定刑幅度内需要判断裁量,这些因素在量刑中又不得不考虑。
(三)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微观层面上,我国的成文法还不完善、法律文本尚不成熟、法律规则粗疏,无法可依的状况还在某些领域存在。具体到审判过程当中,有时法官在裁判中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致使法官的裁判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一部分法官自身的法律素质低,其对法律原则、精神的理解力较差,在法律规则缺失的前提下,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发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这种对于自由裁量权的随意行使的现状,极大的影响了审判的公平、量刑的公正、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公信力。
二、法官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情况
从立法上来看。我国刑事立法为法官提供了较为宽泛的法定刑的幅度,而量刑准上的模糊性又使得量刑工作充满了法官的主观随意。从刑事司法上来看,出于侦查办案人员、公诉人的工作本质的要求,在侦查起诉阶段中,公安、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更加侧重的是对于能够证明“罪重”方面的证据的搜集,而对于“罪轻”或“无罪”的证据则不甚关注。
(二)法官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差异性
人是权力的主体,人天生又是利已的动物,法官的人性深处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人固有的缺陷。我们且不论不同地域、不同法院、不同的审判庭、不同法官之间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结果的差异,就算是同一位法官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个案件的量刑结果的也可能不同。
(三)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未被充分行使
有些法官在理解法律时过于拘泥字面解释,执行法律过于僵化,缺乏自身应有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其实现在的量刑规范化制度并没有过于严格的限制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很大程度上是法官个人没有行使这一权力,或者说虽法官有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但是在非常少的情况下,而实际上量刑自由裁量权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发挥出来。
(四)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不当与滥用
过大的量刑自由裁量权给量刑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凭借法官主观意志作出的量刑裁判缺乏客观、理性的运作机制,人们便会对此抱以不信任的态度,加之量刑失衡的频繁发生,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重新评价,司法公信力因此受到严重破坏。
三、影响法官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因素(创新)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
我国以往所奉行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是司法机关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人民,保障人权,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指南。它要求各级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都应切实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的指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
(二)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
刑事审判过程中赋予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权对保障刑事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人民检察院依法收集与量刑有关的证据,在提起公诉的阶段将量刑证据材料移送致法院。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一般应制作量刑建议书,也可以根据
具体的情况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
(三)社会舆论引发的审判压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参与度的加深,社会舆论尤其是媒体和网络舆论风起云涌,公众的司法观念对法官自由裁量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产生了空前强烈的影响。在案件罪名确定之后,量刑裁量问题引发的法官自由裁量权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四)法官的法学素养和审判经验
我国法官整体素质有高有低,法官的理论素养包括其对法律专业理论的掌握、刑事政策的把握、立法意图的理解、法律术语含义的理解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四、构建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机制
(一)完善量刑规范化
改革中更加注重量刑过程的重要性,要求法官在量刑环节中行使自由裁量权更加的具有程序化意识,将量刑的步骤加以规定。在量刑结局上也只是要求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在实践中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尽可能实现量刑均衡和充分尊重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这三个方面的平衡。
(二)明确量刑标准
正确的处理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我们要引导法官坚持罪行均衡的量刑原则,使其自觉的合理的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通过典型案例方式引导法官形成量刑基准意识。
(三)提高法官队伍素质
我们必须要将提高法官队伍的自身素质作为规范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提高法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与发挥法官价值为核心的司法裁量制度。法官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司法水平最关键的因素。
(四)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量刑裁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案件的处理是否有利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瓦解犯罪,化解矛盾,是否有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回归社会,是否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要注意在裁判文书中充分说明裁判理由,尤其是从宽或从严的理由,促使被告人认罪伏法,注重教育群众,实现案件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总结正视法官自由裁量权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量刑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对其准确定位的第一步,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法官自由裁权“度”的问题。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就应把握好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度来处理杂万变的社会生活矛盾,更好地适用刑事法律规范,促进一般正义与个别正的衡平,促进刑事法律规范适用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参考文献: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梁迎修主编:《法官自由裁量权》[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版。
张芳:《论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C],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胡学相:《论量刑的平衡》[J],载《人民司法》2004 年第 4 期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学》期末模拟试题
开放教育法学专科
《刑事诉讼法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人民检察院对该案审查起诉,并于1999年3月4日起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本案中,张某有权委托辩护
人的时
间
A、改判B、撤消原判,发回重审C、提审D、维持原判
决应当如何做出?(CD)A.不得加重对方林的刑罚
是
7、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期限为B.不得加重对黄静的刑罚
1、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2、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是在一定时期内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
3、安机关对未被逮捕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4、件,在审判过程中遇有影响审判继续进行的情况,由合议庭决定延期审理日期,待影响审判的原因消除后,再开庭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部门、单位中,不享有侦查权的是(C)
A.国家安全机关B.军队保卫部门 C.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D.监狱2、1998年10月,张某因强奸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后被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C)
A.立案之日起B.侦查终结之日起 C.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D.提起公诉之日起
3、下列检察院中,对A地区所属甲县人民法院生效
判决确有错误,可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是(D)
A.甲县人民检察院
B.与甲县平级的乙县人民检察院 C.与A地区检察院相邻的B地区检察院 D.A地区检察院
4、下列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是(D)
A.盗窃罪B.虐待罪 C.绑架罪D.贪污罪
5、下列内容中,属于审判监督程序不同于二审程序特点的是(A)
A.不受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限制
B.保证法院裁判正确C.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D.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6、某市人民法院对一少年杀人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后,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服,提出上诉,二审
法
院
应
该
:(B)
(D)
A、5日B、7日C、10日D、15日
8、上城区法院在开庭审判徐某交通肇事案的过程中,徐某的辩护人请求通知新的证人到庭并请求重
新勘验。依照法律规定,法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C)
A、应当决定延期审理B、应当决定中止审理 C、可以决定延期审理 D、可以决定中止审理
9、下列事项中,应适用裁定的是什么?(D)
A、宣告被告人无罪B、对审判人员的回避申请C、对违反法院秩序人员实施罚款、拘留D、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做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决
10、对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回避,有权做出决定的人员是(B)
A、审判长B、本法院院长 C、审判员D、本审判庭庭长
三、多项选择题
1、方林向法院起诉黄静有侮辱罪。法院受理后,黄静反诉方林有诽谤罪。经法院审查合并审理了
此案。法院判处黄有期徒刑1 年,方有期徒刑1年。两人均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的终审判
C.可以加重对方林的刑罚D.可以加重对黄静的刑罚
2、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
进行审查后,应当分别情况作如下决定(AB)A.批准逮捕B.不批准逮捕 C.批准拘留D.监视居住
3、盗窃犯王某住甲地,工作在乙地,盗窃在丙地,捕获在丁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可以是(AC)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应当依法予以核准的死刑判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BD)
A、认定事实正确B、适用法律正确 C、量刑适当
D、没有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形
5、回避适用的人员包括(ABC)A、承办该案的审判、检察、侦查人员 B、担任该案记录工作的书记员 C、该案鉴定人员D、辩护人
四、简答题
1、法庭调查的步骤和程序。答:(1)公诉人宣布起诉书。
(2)被告人、被害人陈述和讯问被告人。(3)出示、核实各种证据。2 答:逮捕的条件。
(1)由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由逮捕的必要的。
3、简述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答:(1)是证据的客观性。它是指:首先,作为证据的事实本身应该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其次,作为证据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
(2)是证据的相关性。它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客观的联系,因而使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或多或少成为可能。(3)是证据的可采性。它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允许,方可用于证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
五、案例题(共15分)
2003年6月7日,周某(15岁)在长江旅游船上盗窃旅客梁某手提包一个,内有现金3万元人民币。后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在侦查过程中,周某提出要委托一名律师,并且要求在侦查期间与他的律师会见。侦查人员认为公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只有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才能委托辩护人,侦查阶段不能委托律师。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的第5天,告知周某有权委托辩护人。周某说,根据法律规定,末成年人应当由国家提供律师,因此他不想自己花钱请,要求人民检察院为他指定一名律师。人民检察院拒绝了他的这一要求。2003年9月,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公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送达了周某,发现他还没有委托辩护人,于是指定该市的一名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夏某为周某辩护。2003年9月23日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周某提出夏某对案情根本不熟,完全是在应付,拒绝夏某继续为他辩护。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劝说无效,同意周某在没有律师辩护的情况下接受审判,并做出了一审判决。
问:
1、周某在侦查阶段是否有权委托律师并与律师会见?侦查人员的说法正确与否?
2、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第5日告知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是否违反法律的规定?
3、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是否有义务为周某指定辩护人?
4、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判阶段为周某指定律师作为其辩护人,是否正确,为什么?
5、周某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律师为其辩护,法院在周某没有律师的情况下进行审判是否合法? 答
1、周某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侦查人员的说法是错误的。
2、人民检察院应该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而不是第5日。
3、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没有义务为周某指定辩护人。
4、正确,因为根据刑诉法第34条,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
5、不合法,因为在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下,必须有人为被告人辩护是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果被告人拒绝法院所指定的辩护人,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必须另行委托一到两个辩护人,或法院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
二、问答题:
1、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有罪案件主要事实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答:第一、必须严格遵守运用证据的一般规则:即(1)一切证据材料所表明的事实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
据;一切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主要事实存在客观联系;(3)间接证据的收集程序必须合法,方法必须科学。
第二、间接证据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第三、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以及间接证据相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第四、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惟一的。
上述四项原则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有罪的认定。
2、谈谈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的区
答:(1)强制力度不同。监视居住的强制力度大与取保候审。
(2)期限不同。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3)遵守规定不同。被监视居住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指其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其共同居住的人以外的其他人;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4)方式不同。被取保候审人要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而监视居住没有此规定。除以上4个区别以外,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变更为监视居住,而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变更为取保候审。
第三篇:刑事诉讼复习指导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答:(1)本案符合立案条件。(2)本案是公诉案件,应由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答:(1)可对江某采取取得候审措施。因为江某罪行不重,采取取得候审措施后的社会危害性基本不存在。(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正确。因为保证人的住址不固定,行踪不稳定,不利于监管嫌疑人。(3)如果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他可以通过提供保证金的形式被取保候审。
3答:A违反了规定。不让离开住处到外过夜。B未违反规定。交通事故受伤属江某无法预见,并不能克服的事件。C违反了规定。销毁证据,妨碍诉讼。D违反了规定。行贿证人,妨碍诉讼。
4、答:市检察院的抗诉不合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市检察院 向省检察院提出抗诉
意见书,由省检察院决定是否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抗诉。
5、B、C、D三种行为都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B、对自诉案件,应适用特别程序。C、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最长不能走过一个半月,10月后宣
判违法。D、自诉案件宣判前让进行调解,未调解违反自诉案件的程序。
6、答:(1)本案的判决未能生效。(2)本案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方可生效。
7、答:法庭可以采取B种做法,即延期审理该案。理由是:刑事诉讼法规定,发现新的证据,需要补充调取新的证据时,法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
8、答:吴某应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理由是,具有涉外因素的刑事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
地(住所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由居所地)所在的中级人法院行使第一审管辖权。
9、答:该案应由被告主要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岳麓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发生法院管辖。此案的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主要发生在岳麓区,故应由岳麓区的公安司法机关办理为妥。
10、答:(1)区法院不受理林某的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本案中,法官陈某对被告人王某适用拘传时,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且拘传后未及时讯问被告人,违反了拘传规定的程序。(3)本案法警在对被告人王某执行拘传时,若王某抗拒,可以采取强制拘传措施,使用戒肯,强制其
到庭接受讯贞。
11、答:应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石某。理由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如果是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案件,则由检察机关自行决定逮捕。本案涉及两个罪名,两个程序,且公安机关的调查程序未完结,故仍应由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做批捕决定。在检察机关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以后,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逮捕。
12、答:(1)市人民检察院的撤回抗诉合法,因为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改变下级人民检察院的错误决定。(2)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此案确有错误,应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直接提审该案。
13、答:(1)甲向公安机关所做的陈述,属于被害人陈述;乙向公安机关陈述,属于证人证言;某在拘留时做的陈述属于被告人供述。(2)乙向公安机关的,是直接证据且是传来证据。因为乙的检举,是直接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情节,但他并未亲眼所见,系甲传告他的。故属于传来证据。
14、答:(1)本案收到了 种证据,它们分别是:现场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抢劫犯罪的一系列物证。(2)三角刮刀不属于证据,因为它与本案没有任何关系,不能证明案件的事实。(3)若要认定本案犯罪,证据是确实的,但尚不充分。因为被害人的伤情鉴定尚未
结论,这势必影响到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15、答:本案必须以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范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李文汹酒的事实;(2)现场状况证明;(3)被害人死亡鉴定和致死原因鉴定;(4)被告人的精神病方面鉴定;(5)被告人无
伤害故意的证明;(6)被告人伤害被害人的事实。
16、答:本案中,公安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剥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2)违反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和公安人员身份证明程序;(3)诱供;(4)刑讯逼供;(5)
违反讯员被告人必须两人以上进行的规定;(6)违反证人做证单独进行的规定。
17、答:这同一案件的共同犯罪人,被告人之间的口供,可以做为证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被告人的供述,本身就是最主要的证据种类之一。被告人的供述,可以相互连接,相互所证的,就可以做为定案的依据之一。
18、答: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因为捏待罪虽属于自诉案件,但情节严重的,被害人又不便告诉的,检察机关可以受理。本案中,被告人不仅犯有盗窃罪,还犯有捏待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检察
院可以一并提起公诉。
19、答:人民检察院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首先王某并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故不能通知王某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其次,张某委托其近亲属即其兄充当辩护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律并无规定有
前科劣迹的人不能充当其近亲属的辩护人。
20、答:(1)马某提起的反诉不合法。因为刑事案件并无反诉之规定。(2)法院不能将马某的故意伤害罪与梁某的侮辱罪合并审理。前者是公诉案件,后者是自诉案件,两者性质不同,且不是当然的共同诉讼,故不应合并审理。马某的诉讼应另案处理。
21、答:县公安局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迥邂申请应做出是否需要回避的决定。如不需回避,亦应做出决定,然后再让李某继续工作。
22、答:人民法院应中止审理此案,将新交待的犯罪事实交由公安机关侦查。另行履行诉讼程
序。待侦查终结,检察机关再起诉后,再将两案合并审理,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
23、答:高级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是不合法的。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程序合法,事实清楚的案件,只是定罪量刑不当的,应当经行改判,无需原则发还重审。
24、答: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盛某在侦查阶段即同意流产了,不属于这一条件。故可以适用死刑。
25、答:本案应由县检察院直接受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刑事案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负责。
陈甲涉嫌暴力干涉他人婚 姻自由致死的刑事犯罪,故应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
26、答:本案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审判不应进行。我国152刑事诉讼法条规定,14岁以上未满16岁未成年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中被告人只15岁,故审判不能公开进行。(2)刑事判决不适用调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不适用调解,法院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刑事
判决是错误的。
27、答:(1)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本案是自诉案件,可以用调解方式结案。但是,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必须建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之上,本着合法、自愿的原则,不能强制当事人协商和接受审判人员提出的调解方案,并且调解
所达成的协议不能有刑事处罚内容。
(2)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如果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但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与本案当事人有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该法第31条规定,本法第28、29、30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
人。所以,本案书记员的回避应当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3)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本案被告人王某以侮辱罪对自诉人刘某提起反诉是符合反诉的法律规定的。王某是被告人,其反诉的对象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刘某;王某反诉的内容与该自诉案件有关的犯罪行为;王某反诉的案件是侮辱罪,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之内。所以,王某提出反诉后,双方当事人既是自诉人,又是被告人,均具有双重法律地位,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一样。因此,被告人王某可以
以侮辱罪提起反诉。
28、答:(1)二审人民法院院长认为此案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即以院长名义撤销了本院对此案的裁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是错误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1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因此,二审人民法院院长认为此案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院长本人不能以院长名义撤销本院对此案的裁定,不能自行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
(2)本案中高级人民法院既是二审机关又是死刑复核机关是合法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将部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授予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决定,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同一死刑案件就可能既充当二审机关。同时又是死刑复核机关,从而使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成为同一程序。本案李枝节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这时,高级人民法院所做的维持原判的判决,既是二审判决又是核准死刑的判决,高
级人民法院就既是二审机关,又是死刑复核机关。
(3)本案中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直接改判加重了被告人李某的刑罚是正确。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0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即使被告人李某也提出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也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量刑确属过轻,第二审人民法院是可以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
罚的。
29、答:本案中的不当之处有多处,分述如下:(1)公安机关拘留崔某应向其出示拘留证(《刑
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并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
(2)公安机关应在拘留3日后最长不超过7日,提请批捕,9天后才提请批捕违法(《刑事诉
讼法》第69条规定)
(3)《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不批准决定后,应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此
案中公安机关在申请复核过程中不放人的做法违法。
(4)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同样应向崔某出示逮捕证,理由同上。
(5)判决生效后法院交由其所在单位执行错误,《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对判处徒刑缓
刑的罪犯,应由公安机关交由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6)《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应在判决做出后10日内提出,生效以后再提起
抗诉不当。
(7)《刑事诉讼法》第206规定,按审判程序重审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原合议庭长参
与重审违法。
(8)公、检、法三机关接到群众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应由自己处理,区法院要群众将其扭送公安
机关不当。
30、答:
(一)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不合法的程序有以下几点:
(1)偷漏税案件不属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
(2)人民检察院决定的逮捕,应由公安机关执行,不能由检察院自己执行。
(3)《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取得候审应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属提出、律师无权申请,检察院允许律师申请不当。
(4)侦查、起诉总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检察院在一年以后才起诉是违法的。
(5)判决未生效,即将冻结的税款上交国库违法。
(6)抗诉应由同级检察院提出抗诉意见,用上级检察院提起一审检察院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抗
诉不当。
(二)该案中二审法院的程序不合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判一律公开进行,二审法院不公
开审理违法。
(2)抗诉期间,判决未生效。一审法院在抗诉期间执行判决确定的罚金违法。
(3)二审法院未对一审法院做出的罚金刑做出判决不当,京戏一并做出判决。
第四篇: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职能管辖:专业词汇,在我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处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比如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辩护:起源于罗马共和制后半期,当时的常设刑事法院审理案件,被告人对控告人的控告有权进行答辩,并且出现了称作保护人的辩护人。
刑事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简述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回避的理由有那些?
答: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但是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是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过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第五篇: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一招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名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
刑事诉讼特征:1.形式诉讼是国家专门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国家执法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形式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活动。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4.刑事诉讼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6.审判公开。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8.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9.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0.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诉讼主体:专门机关(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审判组织:合议庭、独任庭)、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职权:1.对受理的刑事案件,有权依法审理和作出裁判。2.有权直接受理自诉案件。3.有权决定对被告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措施。4.为调查核实证据,有权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5.有权主持和指挥审判活动,对违反法庭秩序的人,有权予以警告制止、强行带出法庭、罚款、拘留、制止追究刑事责任。6.对生效的判决、裁定,有权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对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判决,有权直接执行。7.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职权:1.对职务犯罪案件享有侦查权。2.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是唯一有权提起公诉的机关。3.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机关,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阶段进行法律监督。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
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具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者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切诉讼制度。
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
回避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本案的当事人是指本案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当事人的近亲属是指上述人员的夫、妻、父、母、子、女及同胞兄弟姐妹。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财物其他好处,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6.在本诉讼阶段前曾参与办理此案的。
7.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
回避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在侦查起诉审判活动中的书记员、翻译员和鉴定人在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二审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以及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担任过有关案件一审或二审合议庭成员的全体人员,都属于回避的范围。回避决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检察长的回避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应当向公安机关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提出,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辩护: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辩护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护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的强制方法。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为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方法。
期间,通常指以某一时间直至另一时间止的时限。刑事诉讼中的期间主要是法定期间,法定期间的开始基于某种法律行为或者法律事实的发生,在法定期间内实施的行为才产生法律效力。
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行为方式将诉讼文件送交收件人的诉讼活动。
送达的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其他方式送达。
刑事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应当收集证据、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部分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责任,其性质是法律义务与法律后果的统一。在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负有证明责任。
立案的材料来源:指在立案阶段的案件线索和证据材料来自何处和何种渠道。立案的条件包括有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控告VS举报:1.行为人的诉讼地位不同。2.他们了解案件情况的程度不同。3.行为人与案件有无利害关系不同。4.控告和举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5.控告和举报情况的真实可靠程度不同。
不立案的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或者通知其立案侦查的诉讼活动。在立案阶段,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公安机关应在7日内作出说明,如果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有权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立案侦查。
询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辞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题的一种侦查活动。程序:1.询问主体 2.询问地点 3.有关询问的时间限制 4.询问的步骤 5.特殊规定 6.询问笔录 7.禁止性规定
传唤或者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于案件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尚有遗漏罪行、遗漏同感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点差,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依法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的内容:1.犯罪嫌疑人身份状况是否清楚 2.犯罪事实是否清楚 3.证据是否随案移送 4.证据是否确实、充分。5.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6.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7.有无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是否需要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8.侦查或送是否合法 9.与犯罪有关的财务及其孳息是否已扣押、冻结并妥善保管,以共核查。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1.审阅核查案卷材料 2.询问犯罪嫌疑人 3.听取被害人意见 4.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5.补充侦查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从而做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
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之一:1.清洁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进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酌定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斟酌具体案情和犯罪嫌疑人个人表现来确定,或者是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或者放弃追诉,终结诉讼,对此人民检察院有裁量权。
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进行第一次审判时所必须遵循的程序规则和总称。意义:1.第一审程序是行使审判的必经程序。2.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程序 3.通过第一审审判,依法对有罪的被告人处于刑罚,是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以保证刑罚的正确实施,及时惩治犯罪,未回法律秩序,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或独任庭的审判员。2.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前送达被告人并保证其辩护权的行使。3.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4.将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5.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法庭审判的阶段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步骤。
死刑执行的变更: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又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 3.罪犯正在怀孕
死刑缓期执行的变更,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有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暂予监外执行: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死刑执行程序:1.执行死刑命令的签发 2.执行死刑的机关及期限 3.死刑执行的监督 4.执行死刑的指挥人员及其工作 5.死刑罪犯同近亲属会见 6.执行死刑的方法和场所 7.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8.执行死刑后的处理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做造成的物质损害的赔偿问题二进行的诉讼活动。
特点:1.附带民事诉讼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 2.附带民事诉讼法律依据的复合性 3.附带民事诉讼处理程序的附属性
意义:1.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经济利益 2.有利于公安司法机关全面、正确处理案件 3.有利于保证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4.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附带民事诉讼在形成立条件:1.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 2.有适格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3.有明确的负有赔偿责任的人 4赔偿范围限于物质损失 5.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分最行为直接造成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项特别审判程序。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 2.最高人民法院和其他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其他上级人民检察院。